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范文]

时间:2022-06-24 02: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00年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黄山奇松陪客松高大挺秀分联想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第二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隆阳区瓦马乡瓦马小学 彭彩云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表格、关于松树的小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孩子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游览祖国的名山。(课件展示五岳)

过渡:真是神奇秀丽的五岳名山啊!

2、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

为什么黄山会有如此美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尽情饱览这 “天下第一奇山”(视频展示—黄山风光)

3、提问:黄山有什么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

提问:人们最喜欢“四绝”之中的什么?板书:奇松 课件出示课题。

二、品味导读,感受奇松,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

速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

生回答。课件展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请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名松,读给同桌听。

过渡: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三大名松的喜爱。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盼望我们的到来呢!

请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们读读课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5、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6、课件出示,完成填空 ① 迎客松姿态优美„„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

(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b、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C、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你们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D、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3 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可加上让学生背诵写松树的古诗。

7、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指名回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A“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象不象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8、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想想,这位好客的“主人”会说些什么欢迎词呢?(可加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9、①呀!迎客松还会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奇特啊!谁再来试试?

②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中外游客前往黄山旅游。

回归:迎客松的姿态多么——优美,枝干多么——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斜伸出来欢迎宾客的手臂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真——奇呀!

10、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句话。(课件出示)

11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12、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13、板书:迎客松:热情好客

充满生机

14、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奇”在哪里。

师评朗读“陪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老师听出了这棵陪客松长得十分翠绿、充满生机。

②你读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高大,像巨人一样。

③你感受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好客。

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黄山“陪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因为它像“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是那么好客!

(板书:绿色巨人

陪同欣赏)

15、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 5 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比作„„,好像„„)师评朗读“送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人或朋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景。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回归:送客松的姿态多么——独特,枝干多么——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还会向山下的游人伸出——长长的“手臂”,还会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黄山“送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

16、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课件出示)

三、感受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还有哪些奇松?

1、指导学生说话: 课件展示其他奇松。

(1)看了这些图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黄山奇松的姿态吗?(板书:千姿百态)

(2)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的呢?引读第三自然段。

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想象说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6 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三、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机动环节)

四、总结延伸,升华感情。

1、升华情感:黄山松生长环境如此奇特,姿态如此神奇,难怪人们对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的特别偏爱,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感情专一,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崇高的敬佩,这“情有独钟”是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过渡:黄山的奇松不仅姿态奇特,它们生长的环境也十分独特。它们都生长在哪些地方?

2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黄山松奇特不奇特?(改板书奇?为奇!)

3、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但是现在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都受到了人类的破坏和污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该怎么办?(爱护环境)

4、欣赏画家眼中的黄山

五、作业设计

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迎客松

热情好客

充满生机

陪客松

绿色巨人

陪同交谈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依依不舍

神奇秀美

第三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第四篇: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风景的美丽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吗? 反馈交流,进行读书指导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小组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句说了什么?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

全班内交流反馈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读第3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第2句有几个分句?分别说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 附: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

送客

陪客

千姿百态

第五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叶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感悟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之处。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过程,指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将同大家一起继续游览黄山,去欣赏那久负盛名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黄山“四绝”分别是指什么吗?(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引读——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4、“山顶上、陡崖边(板书),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松一奇奇在它的生长环境,“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都是从坚硬的花岗岩中生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但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那么黄山松还奇在什么地方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探讨。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第二奇

1、黄山松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要看奇松,最妙的去处就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2、品味迎客松(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①乃至可以换成甚至。

②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所以,迎客松也变成了安徽省的旅游标志了。

过度:作者为什们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奇在何处呢?(2)瞧(出示图片),这就是黄山的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3)学生交流

①一奇奇在它的姿态。姿态:A、(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看图观察,你觉得迎客松的枝干怎么样?(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这就是作者说的“遒劲”。指名读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想象,热情的迎客松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读,评价迎客松多么热情好客呀!②二奇奇在它的生命力顽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A、理解:饱经风霜——指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B、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出示填空)

呼呼的北风来了,迎客松仍然()。

炎炎的烈日来了,迎客松仍然()。来了,迎客松仍然()。

师: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酷暑,800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充满生机,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称奇!而这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黄山松的精神所在。谁能把迎客松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4)正因为迎客松姿态美、生命力顽强,所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5)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它的美丽身姿已经走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的《迎客松》,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如今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6)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 出示:这是一棵()的迎客松。(生机勃勃、姿态优美、热情好客)带着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生长,模样也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品一品你喜欢它的原因。

3、品味陪客松

(1)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2)品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把陪客松比喻成绿色的巨人。“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体会迎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3)看,陪客松正伸展它那宽大的肩膀,这书炎炎烈日,陪同客人游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呢!它那博大的胸怀、浓烈的情感、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心生爱意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品读送客松

(1)你觉得送客松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指名说:枝干弯弯曲曲的)就是作者说的“枝干盘曲”

(2)所以作者说送客松像“天然盆景”,就是为了突出它的枝干盘曲所呈现的美感。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么,培育送客松这课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3)是啊,看着送客松的优美姿态,我们不禁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欢这课松树吗?(指名读)你能读出它的热情吗?(指名读)你能独处它对游人的依依不舍吗?(指名读,)喜欢它的同学齐读。

5、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他们的姿态奇特,更没在他们仿佛是通了人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感受他们的神奇魅力!(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观看录像,进一步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想看吗?(出示录像)

2、这么多的松树,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姿态万千„„

3、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齐读)

4、刚才看了那么多形态奇特的松树,能不能学着课文的养子,来说一说呢? 出示填空: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状如(),有的形似()„„ 指名填。

四、扩展训练

选择一

1、、其实,黄山松只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你们看:(出示图片),请你任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2、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石头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今天的作业就写一种黄山怪石,同学们可以上网去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文章。

选择

二、以下是黄山旅游公司招聘处的一则招聘启事:因本公司业务需要,需要招聘一名小导游,要求如下:普通话标准;对黄山的风景名胜尤其是黄山的三大名松比较熟悉。有意者请尽快到我公司应聘。

同学们想不想应聘?能不能胜任呢?那在咱们班级内来个模拟的解说面试吧!

五、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张开双臂欢迎我们!们再一次把黄山奇松的身影牢牢铭记在心中!(齐读课题)

作业布置:完成语补相关练习。

下载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明代旅行家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涟水县向阳小学 卢连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州区刘湾办事处任塬小学宋丹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16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五年级上册 语文 学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会本......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冠县清华园卢心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誉”“陡”“屏”“宾”“屹”“卧”。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