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任务一 学习鉴赏》优课教学设计

2021-08-19 04: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任务一 学习鉴赏》优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任务一 学习鉴赏》优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备课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鉴赏诗歌,组织朗诵活动。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了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学习鉴赏中所选诗歌或大气磅礴,表现胸中豪情(如《沁园春·雪》);或感情深沉,表达爱国之情(如《我爱这土地》);或执着咏叹,抒发家国之思(如《乡愁》);或情真意切,讴歌爱的真谛(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细腻描摹,展现生命的力量(如《我看》)。这些诗歌建议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反复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朗诵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也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朗诵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使朗诵活动丰富多彩且富有时效。尝试创作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名著导读部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指导如何阅读《艾青诗选》。

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欣赏的方式进行自由朗诵,开展朗诵比赛。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的变化、意象的合理选择、语言的锤炼等。

任务一

学习鉴赏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本单元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2.找出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3.反复诵读,揣摩吟咏技巧,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课时准备】

1.独立阅读每首诗,初步理解诗意。

2.结合课文旁批,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曲;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交谈。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体悟诗歌的美之所在。

二、初读,分享阅读感受

1.以“说”分享初读感受

师:九上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想必课前大家已阅读过这五首诗歌,下面就请大家先来说说自己从这几首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格式:从_________这首诗(词),我看到了/感受到了/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从《沁园春·雪》这首词,我看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当代英雄的赞美。

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我看到了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我通过这只鸟所看到的情景,感受到了诗人对土地(祖国)的热爱。

从《乡愁》这首诗,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我看到了四月天的美景,感受到了诗人营造出的四月天的美好意境。

从《我看》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读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分享初读感受

师:大家对这几首诗歌都有了初步的感受,在这些感受中,有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也有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还有对诗歌情感的归纳总结。要想把诗歌读好,一定要将情感带入作品中。那么怎样将情感通过朗诵展现出来呢?那就需要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的处理。

现在,我们试着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将自己最有感触的诗(词)句朗诵出来,并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示范朗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将这三句词中的“欲”“试”二字重读,是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山”“原”想要和天比高的雄心壮志,读的时候还要将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豪迈的气势读出来。

(2)读法指导。

课件出示:

诗歌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停顿要恰当;

②节奏要缓急适当;

③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④注意重读的词语;

⑤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自主诵读。

学生结合诗歌朗诵的要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朗读。

(4)朗读分享。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参照下列格式,将自己最有感触的诗(词)句朗诵出来,并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课件出示:

格式:___________[朗诵的诗(词)句],我这样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生1:“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我这样读是因为我在这一节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欢快,所以读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还要注意语气的轻快愉悦,要表现出这种欢快,语调就要上扬,语速可以稍微快一些。

生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这样读是因为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祖国)深沉的爱,所以读的时候重音一定要读出来,语调要低沉,语速一定要慢,这样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可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阅读的情境,并对这五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诗歌朗读的要点,初步感受诗歌情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融入诗作中去朗诵。

三、再读,把握感情基调

1.自由品读,分析情感基调

(1)自由品读,感受情感基调。

师:要读懂诗歌,把握一首诗(词)的感情基调是必不可少的,你们认为这五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呢?

预设:

诗歌

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

大气磅礴,感情奔放

《我爱这土地》

忧郁悲愤,感情深沉

《乡愁》

愁绪满怀,感情深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欢快喜悦,感情热烈

《我看》

憧憬热爱,感情愉悦

(2)深入研读,分析情感基调。

师: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下这几首诗歌的感情基调,那么这几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请用下面的格式汇报。

课件出示:

格式:我从_________中,读出了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这首诗(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我从《沁园春·雪》一词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四句中读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可以看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雄壮的、大气磅礴的。

我从《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一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悲愤,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的;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中读出了作者对土地深沉的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也是深沉、悲痛的。

我从《乡愁》一诗中每节都反复出现的“乡愁”这一词语中读出了作者的愁绪,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愁的。

我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的“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中读出了作者的喜悦,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喜悦的。

我从《我看》一诗中的“春风”“青草”这些意象中读出了生命的新绿,从“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哦生命的飞奔”中读出了作者对生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愉悦的。

2.反复诵读,读准情感基调

师:请大家找出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将我们刚才所分析的诗歌的感情基调带入进去,再次诵读,并说说该如何将这种感情基调读出来。

预设:

《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这几句要将雄壮的气势读出来,语气一定要铿锵有力。

《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祖国)深沉的爱,所以读的时候,语调要低沉,语速一定要慢,将作者那份沉痛之情读出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几句饱含着作者的温柔和爱,读的时候语气要舒缓轻柔。

【设计意图】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感情基调或悲哀,或欢快,或忧愁,或喜悦,或寂寞,或热烈,或深沉,或奔放,或闲适,或昂扬进取……故设计了感受、分析、诵读三个环节,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韵律、内容等,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意象和意境的相关知识。

2.找出意象:找出这五首诗歌描写的自然之景或物象。

3.分析意象内涵:分析这些自然之景或物象的特点及内涵。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要探究的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相关内容,同时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布置了以上预习任务。

结束语:诗歌的阅读,不仅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也需要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诵读的形式展现出来。想要把诗歌读好,就一定要把握准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诵读的节奏,将诗歌的情感读出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准意象,分析意象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2.结合意象分析,理解诗歌情感。

【课时准备】

1.反复诵读这五首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2.找出这五首诗歌描写的自然之景或物象,并分析其特点及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对本单元这五首诗歌的理解,也分析了这五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诵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从意象、意境的角度,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五首诗歌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回顾和本课时所要探究内容的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之中。

二、细读诗歌,分析意象

1.检查预习,分享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留下了几个有关意象和意境的预习任务,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什么是意象和意境。

预设: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诗歌中所写到的自然之景或物象,有具体与抽象之分。

意境: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即诗歌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情境。

2.分析诗句,找准意象

(1)师:刚才同学们对意象和意境的含义理解得非常到位,意象就是自然之景或物象,上节课我们布置了找出这五首诗歌的意象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五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预设:

(2)师:刚才我们找了这五首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在诗歌创作之时选用这些意象呢?

预设:

这些意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而且这些意象包含着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诗人用这些具有内涵的意象进行创作,便于诗人营造个性化的意境,以及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如《沁园春·雪》中最主要的意象是“雪”,“雪”这一意象结合“长城、大河(黄河)、山(山脉)、原(高原)”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阔大的意境,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

3.分析意象,把握内涵

(1)师:作者在诗歌创作之时,对意象的选用都是别有深意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意象的特点及内涵呢?

预设:

一是通过意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去分析。

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所选用的“软风、新芽、百花”这些意象就带有鲜明的四月天的特点。《乡愁》中“邮票、船票”这两个意象,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亲人朋友间沟通的桥梁。

二是通过意象的修饰语去分析。

诗歌中描绘意象时,所选用的修饰语也赋予了这些意象特殊的含义。如“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诗人在“河流”这一意象前选用了“悲愤”这一形容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词想象出此时郁积在诗人以及千万百姓心中的悲愤,“河流”此时也就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如河流般汹涌奔流的悲愤。

(2)师:结合刚才总结的分析意象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试着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五首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的特点及其内涵。

预设:

《沁园春·雪》中“冰、雪、长城、大河(黄河)、山(山脉)、原(高原)”这一系列景象,最能反映北国风光的雄壮。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鸟”象征着诗人自己,“暴风雨”象征着日寇的欺凌,“土地”象征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如河流般汹涌奔流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乡愁》将无形的乡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系列物象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所选用的意象,带有鲜明的四月的特征。“软风”轻灵,“云烟”软绵,“光艳”灿烂妖娆,“星子”闪耀,“细雨”轻柔细腻,“百花”鲜妍,“月圆”天真庄严,“新芽”柔嫩喜悦,“白莲”期待,“燕”是爱、暖和希望。

《我看》中所选用的代表着春天的意象“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花朵”等,写出了万物的生生不息、生命的蓬勃向上。

三、感受意境,读出画面

我们读这几首诗歌,可以结合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想象出诗歌中的画面,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意境就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来的一个整体的氛围情境。

1.自主诵读,读出画面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

课件出示:

格式:我从__________这首诗(词)的__________中,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或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分享展示,共赏画面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我从《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中,找到了“冰”“雪”这两个意象,“冰”“雪”展现出整个世界被冰雪覆盖的情景。这三句描绘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生2:我从《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找到了“长城”“大河(黄河)”“山(山脉)”“原(高原)”这几个意象,这几句描写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描绘出了大河滔滔、千里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生3:我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第一节中,找到了“鸟”“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作者把自己化身为一只喉咙已经“嘶哑”的鸟,通过歌颂饱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物象,营造出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景象。

生4:我从《乡愁》这首诗的第一节中,找到了“邮票”这一意象,这一节描绘出一幅“我”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的画面;从诗歌第二节中,找到了“船票”这一意象,这一节描绘出了“我”成年后为生活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只能靠船票寄托愁绪的画面;从诗歌第三节中,找到了“坟墓”这一意象,这一节描绘出了“我”与母亲永远分别的画面;从诗歌最后一节中,找到了“海峡”这一意象,这一节描绘出了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分隔的画面。

生5:我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的第一、二节中,找到了“风”“云烟”“星子”“细雨”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描绘出春风徐来、云烟拂面、星光点点、细雨如织的四月天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爱意和温暖。

生6:我从《我看》这首诗的第一、二节中,找到了“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等意象,春风吹拂着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遥远的湖水也似乎荡起了“绿潮”,飞鸟在天空展翅逐渐滑翔至远空深处,夕阳染红的流云映照着红色的大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夕阳图。

追问:诗人运用这些意象,描绘出这些画面或者营造出这些意境有何作用?

预设: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去感知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五首诗歌有一个共同点,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的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由此可知,分析意象是理解这五首诗歌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先找准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特点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诗歌诵读中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

四、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试着分析这五首诗歌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第三课时的内容是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情感,学生需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同时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深度学习,布置了以上预习任务。

结束语:所有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描写自然之景或以特定的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怀。因此,分析意象对理解这五首诗歌的内容及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先找准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特点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并在诗歌诵读中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和营造的意境。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读懂诗人情感。

【课时准备】

1.反复诵读作品,感受诗歌感情。

2.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五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分析了诗歌的情感。现在,我们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更加深入地分析诗歌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回顾和本课时所要探究的内容导入新课,使学生快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之中。

二、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师:读懂一首诗歌,除了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了解诗人生平、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请大家分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再选出小组代表汇报一下每首诗作者的基本情况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1.走近作者

课件出示:

首先请第一组至第五组的小组代表分别来汇报一下五位诗人的基本情况。

预设: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以常见的字词描绘出气势磅礴的意象,意境奇特,气势恢宏,志高意远。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其早期诗作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光的赞歌》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中国著名女建筑学家、诗人和作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文学创作方面,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我看》的作者是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2.了解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下面请第六组至第十组的小组代表,依次介绍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预设: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他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的。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在宝岛台湾的人一样,诗人虽然身居台湾岛,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虽浅显易懂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表达诗人深切的怀念;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儿子出生的喜悦和对儿子的希望。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我看》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3.知人论世,分析情感

(1)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诗人和写作背景。那么在阅读诗歌时,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呢?这对阅读诗歌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预设: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有利于读者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地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2)师:结合诗人简介和写作背景,请你说说这几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

《沁园春·雪》是诗人行军途中所作,诗人此时豪情满怀。再结合诗人气势磅礴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词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当代英雄的赞美。

艾青是一位爱国诗人,《我爱这土地》写于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表达出诗人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

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那时要回到大陆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通过《乡愁》一诗,人们也足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由写作背景来看,可能是诗人为悼念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也可能是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所作。

《我看》描写了大自然美好温馨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必须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运用“知人论世”法能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三、结合文本,读懂情感

师:我们刚才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分析了一下这几首诗的情感,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创作背景有争议,那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呢?

预设:

结合文本,也就是结合诗歌所写的内容去分析诗歌情感。

这首诗应该是作者为儿子出生而作,以表达儿子出生所带来的喜悦和心中对儿子的希望。

这首诗中,“春”“四月天”“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等,代表着新生,“梦中期待的白莲”则是对新生命的期待与祝福。这首诗选取了有着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特点的意象,诗人饱含感情地将其描画出来,以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师:由此可见,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情感非常重要。现在请各位同学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作者在此诗中想表达的情感。

课件出示:

格式:我在_________一诗(词)中,从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作者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预设:

我在《沁园春·雪》一词中,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读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读出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我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读出了作者强烈的土地之爱,读出了作者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

我在《乡愁》一诗中,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读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祖国大陆的思念。

我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从“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中读出了作者的喜悦,从“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中读出了作者对新生命的期待。从“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读出了作者炽热的爱和美好的祝福。

我在《我看》一诗中,从“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中读出了作者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分析诗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对文本的分析。因此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意象、意境等来综合分析诗歌情感。

四、融入意境,读出情感

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

提示: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想象自己看到了这些画面,并带着诗人的情感朗读。

【设计意图】要读好诗歌,需融入意境,将诗人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的形式展现出来。

结束语: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那诗人如何抒发情感呢?诗人在诗中会通过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的物象,借此抒发某种情怀。希望在学完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诗歌,想象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之所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诗歌的共性是通过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的物象,抒发某种情怀。本课也以此为基础,通过“找准意象—分析意象内涵—分析诗歌情感”这三个步骤将本单元的五首诗歌串联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并结合“知人论世”法,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诗歌情感,想象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诗歌美之所在。

[关键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意象

“诗是无声画”,诗要用形象说话。一般说来,诗歌写作是由“灵感—寻象—寻言”这三个阶段构成的。获得灵感,就是获得一种诗美体验;获得诗美体验之后,就要将诗美体验转化为诗歌意象。

诗歌意象创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多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暗示某种生活、情绪和哲理,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2.要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诗歌创作中,或是即事抒情,或是融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要尽力将情感形象化,避免单纯地抒情。

3.意象的组合。意象组合是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它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幅跳跃的画面,使它们产生对比、衬托、联想、暗示等作用,让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去揣摩和领悟作者的意图。

[疑难探究]

意象与意境的区分:

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可以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地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我爱这土地》中,作者把自己化身为一只喉咙已经“嘶哑”的鸟,通过歌颂饱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物象,描绘出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景象。

[文化素养]

1.《离骚》

屈原的代表作,《楚辞》名篇,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合称“风骚”。

2.“风流人物”

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沁园春·雪》中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都是风流人物的代表。

3.“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等。

4.“九叶诗派”简介

这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5.关于“雪”的名句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其一)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6.关于“乡愁”的名句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下载「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任务一 学习鉴赏》优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任务一 学习鉴赏》优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资料 教学设计 内容:三年级上册《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送别诗《送友人》教学设计 泉塘中学谢俊鹏 教学目标: 1、教学《送友人》,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2、学习并鉴赏送别诗不同的格调;3、反复诵读,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总复习(作文) 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 单位:银川十二中 授课教师:彭丽珠 2016年3月 教学目标: 1. 归纳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通过感知和训......

    一师一优课书法教学设计

    《卧勾的写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结构。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

    苏楠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十二课《陋室铭》 教学设计 大连八十中学苏楠《陋室铭》教学设计 大连八十中苏楠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

    一师一优课《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宾县第一小学谢春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农家少年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 到船夫拒载,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一气之下毅然跳进寒秋的冷水......

    一师一优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家里陪妈妈一起做家务,体验妈妈平时的辛劳。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