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社会实践活动_毕业典礼我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毕业典礼我设计》
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
《毕业典礼我设计》
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职业体验
一、活动背景
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件、毕业典礼策划书 四、活动实施(一)活动回顾,导入课题 播放图片,配音《那些年》,教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金秋,稚气未脱的你们懵懂而庄严的踏入了一中的大门,那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你们就要毕业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老师希望你们自己设计你们的毕业典礼,给初中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确定主题
回忆过去,你肯定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所以我们要先确定一下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回忆?是感恩?是谈谈收获?还是畅想未来?或者你想设计这里面的几条或都有都可以,下面我们小组呢就选择出你们的主题,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就当做我们毕业典礼的主题,大家集思广益,每个同学都要想,并且说说你选这个主题的理由。
学生讨论,约 5 分钟,教师评价,确定本次毕业典礼的主题是:(板书)
(三)事无巨细 1、教师:我们的主题确定了,下面就可以开展我们的筹备工作,对于毕业典礼,同学们可能不太了解它的流程,我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份往届毕业生他们的毕业典礼的流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同学们来参考一下这个流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毕业典礼参加的不只是老师同学,还可以邀请家长,因此在等会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下家长参与的活动。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我们要准备的事情非常多,为了让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将大家分为四个组:宣传组、技术组、后勤组、外联组。下面大家就互相讨论一下,具体的每个组的工作有哪些?由谁来负责? 学生交流,讨论约 3 分钟,教师巡视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要评出我们班的“策划达人”,我看这个大奖花落谁家。
学生发言,每个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特别放心把毕业典礼交给你们去筹备,你们不但细心认真,不怕辛苦,而且很有创意,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前期的筹备工作一定会有条不紊,非常稳妥。
2、对于文艺汇演大家有什么创意? 学生发言。可以分为几个模块:
这样我们就把我们的毕业典礼分成四个模块:(板书)
下面我们就每个组来认领一下这几个模块,光模块想出来还不行,你看人家那个打出来每一幕还有个响亮的标题,而且每一幕,我们应该设计几个有代表性的活动,现在你就发动你的脑细胞了,想想每一幕可以有什么样的活动啊?这个任务比较重,我们来分组认领一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教师评价。
同学们,刚才四个四个组的节目各有亮点,很有创意,看来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大家集思广益,相信我们的节目一定精彩纷呈!
(四)总结完善 教师总结:在今天的讨论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听了大家的话我也受益匪浅,大家说这节课谁的策划特别棒,表现特别突出,我们把这个策划达人的奖杯送给他? 同学说谁谁谁,让学生起来说说为什么这位同学可以评为策划达人———— 同学们,毕业在即,又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又一次远行即将启航,相信你们共同努力,一定把毕业典礼办的非常精彩,终身难忘!不忘昨天的足迹,放飞你们的梦想,迈向青春新的篇章!祝福你们,飞的更高!
学情分析
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效果分析
《毕业典礼我设计》一课,学生通过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了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了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对于毕业典礼的形式及节目,学生们集思广益,进行了创新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策划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感恩,激发学生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教材分析
《毕业典礼我设计》属于综合实践的职业体验领域,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难点是对于毕业典礼形式及节目上的创新。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并且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从而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计节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策划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评测练习
1.完成毕业典礼策划书。
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代表性的节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毕业班的学生展开的一次职业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在体验的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
2.对于毕业典礼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老师提供的一份往届毕业典礼流程的启发下,让学生集思广益,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完成策划书中的前期筹备工作,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发现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优秀,考虑问题非常全面,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精打细算,要有一个管理支出的会计,这让我进一步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初中四年他们成长了很多。
3.对于节目的准备,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之后,我选择充分的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意,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的都很好,而且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留恋初中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设计的小标题很出色,而且节目也很有创意,很多向老师表达感恩的节目让我也很感动,体会到学生在策划设计毕业典礼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想表达的真切的情感,所以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不但让学生在职业体
验及创新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且要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课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第二篇:《泉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后作业
《泉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背诵重点语句。
2、学会本课“济、著、悬、崖、喷”等10个生字,认识“剔、啸、昼”这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天下闻名、著名、喷吐、虎啸狮吼”等词的意思,运用抓住重点字的方法理解“昼夜不息”。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谈感受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把握文中对泉水“动态”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开头总写了济南之泉的多且美,结尾总结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文中分四个自然段生动而详细地描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独特风姿,内容紧凑,结构清晰。
【学情分析】
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下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所执教的四年级的课文,基于三年级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文本,因此在此次授课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这一学法。同时,作为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学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视角拓展至课外,而不仅仅是围绕着课本去开展学习活动。本班学生对于课外书籍阅读兴趣高涨,但相对而言积淀较少,课堂上发现,问及许多的课外小常识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了多种阅读资料,扩充了学生的见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课外,延伸到生活。
《泉城》教学反思: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泉水异彩纷呈的美与泉水流动不同特点上。在品读泉水纷呈美时,引导学生通过符号美、节奏美、词语美、意境美等几个角度体会济南泉水的丰富多彩,并且设置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各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泉水那不容言说的美。
在细读品悟四种最有名的泉水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泉段落,并且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其余三段,即: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因此我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到了这两个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说“汇注”和“喷吐”词语的用法时说得比较到位。品读趵突泉一段时引导学生发现,在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随即总结我们听到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美,看到了不断涌冒的动态美,更加欣赏到了如同白雪般洁白无瑕的颜色美,从而体会位居七十二泉之首的“泉王”的气势美。
上课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写法,让文字经历在学生头脑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
《泉城》课后作业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虎啸狮吼(xiào xiāo)
趵突泉(bào diào)昼夜
(zhòu zòu)
晶莹剔透(tī t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济()悬()堆()渲()挤()县()推()喧()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白浪()晶莹()明珠()银花()虎啸()秋雨()水声()昼夜()
四、造句
„„有的„„有的„„有的„„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济南共有()泉,文中提到了几处泉?分别是叫什么名称?
六、你最喜欢文中提到的哪处泉?为什么?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第三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小兴安岭的位置)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多美吗?
(一)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
1、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请大家与生字朋友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融、涨、葱、挡、浸、剑、舔、刮、汇、缕)指名读生字,及时正音。
谁来找出几个后鼻音的生字?(融、涨、葱、挡)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读得很正确,这里面还有一些前鼻音的字,还有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呢?(浸、剑、舔)还剩下三个生字呢,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刮、汇、缕)
2、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分别组成词语好吗?(多名学生口头组词,不当之处共同订正)。
看老师也组了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好吗?(出示课件:融化、涨满、葱葱笼笼、挡住、浸在、利剑、舔脚掌、刮过、汇成、千万缕)(多种方式读词语)
3、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又比较多,比较难读,对吧。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下面老师请六位同学轮读课文,同学们还要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读后评价,及时正音)
5、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夏天,第四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秋天,第五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冬天,所以说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6、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上课文中的语句简单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谁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A、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数不清”这个词和省略号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从“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多得数不胜数。)(课件出示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出示课件: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齐读
小兴安岭的树木可真多呀,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B、谁能用更简单的话来介绍小兴安岭呢?(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啊,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大宝库。
设计意图:【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了字词障碍,落实了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一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也理清了作者按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
三、指导写字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汇成、欣赏、映在、挡住、视线、浸在、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这些词语中都含有我们要写的生字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吧。
再来看看这些字(出示课件:舌、汇、挡、软、药、刮、浸、视、线、欣、赏、献、映、材),你觉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欣赏”的“赏”字还不容易写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个。
“浸”字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可我觉得浸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写,老师给大家范写一个。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一遍,要是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还可以多写几个。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下节课我们还要讲一步来欣赏。
五、作业超市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读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就让我们走到这座大花园,大宝库里去游览一番吧。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喜欢在哪个季节去游览小兴安岭呢?指名回答。如学生找出春天一段,这样指导。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小鹿、)(1)树木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出新枝,长出嫩叶的图片)“抽出”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让学生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了“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2)积雪呢?(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的图片)流水声大吗?从哪里看出来?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3)小鹿怎么样?(课件点击:溪边散步,喝水赏影的小鹿图片)指名看着图片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学生练习。
(4)过渡: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2、归纳学习方法。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找景物——读写特点——读悟其情)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季生机勃勃的美,体会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3.小组合作,从其余三段里任选其中的一段,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哪一段就指导朗读哪一段。(三段中重点指导一段,其他两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4.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走进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中,老师不禁醉了,为这迷人的景色而醉。
四、角色转换、导游介绍
师引导:刚才我们以客人的身份美美地游览了小兴安岭,下面我们不如反客为主,转换一下角色,以小主人的身份为的客人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准备。
2、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个性。
3、学生做小导游,进行介绍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大家刚才的表演精彩极了,老师为你们而骄傲,我们以客人的身份游览了小兴安岭,又以小主人的身份介绍了小兴安岭,相信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让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根据兴趣与能力任意选择其中两项)
1、抄写优美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再做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4、小练笔: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以兴趣与能力为出发点由学生自选作业,作业的过程必将是主动的、快乐的。在快乐的作业中,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
集体反思性评价: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和丰富物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教学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
本课先教后放,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然后放手学生自学其余段落,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师生共同赏析;最后教师来个总结。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循序渐进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第四篇: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从关注怎样教转向关注怎样学,学情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学情分析方法,使学情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47-02
“学情分析”主要指在教学前对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学情分析当作备课的环节之一,没有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作业练习来设计适合相应学情的教学环节。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基于学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
1.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照搬教学参考用书制订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时并不合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心理特点,才能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来科学地阐述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课前调查,发现两个班学生的学情相差甚远,调查结果如表1。
我根据两个班学生不同学情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表2。
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必然需求。教师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基于学情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顺序、学习材料的选择等不尽相同,在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后,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仍会遇到问题。此时,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则为教师新授课素材的选择和对教材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北师大版教材是利用“人民币系统”展开教学,而人教版教材则是利用“米字系统”展开教学。在分析这两个版本的教材时,我很困惑: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是否还要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北师大版教材将正方形抽象为1,学生能否就此将小数和分数建立联系?怎样选择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本质意义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展开了学情调查,如图1所示。
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学生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角、几分时,正确率较高,而用“元”为单位的分数表示时,错误率较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主要还是依托元、角、分的生活原型,图1中虽然有“把1元平均分成10份”的描述,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分数与小数是两种独立的数,在没有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主发现它们的联系。例如,我要求在正方形中用阴影表示0.3,学生就出现了图2中的错误。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课前的学情调查,我优化了教学设计,从学生认知起点的“元、角、分”切入,以正方形为载体,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直观模型连接起来,先从直观模型中抽象出“1”,再通过对直观模型的选择和操作,沟通小数和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基于学情分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还不够,如何厘清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才能准确地界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第一次教学我采用教材中的素材(如图3),主要解决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计算,算法也讲得很清楚,课上得非常“顺利”,但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既然学生都“会”了,那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去了解学生的学情。
通过前测结果(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而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有两种错误现象:一种是分别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末尾对齐,另一种是在没有对齐小数点的情况下直接把小数和小数部分相加,整数和整数部分相加。我追问能正确计算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只有32%的学生能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其他学生则回答含糊或是不知道,显然,他们只是掌握了算法却没有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通过以上学情分析,我最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而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4.基于学情分析,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凭感觉、靠经验去设计教学环节,或是模仿特级名师们的演绎,又或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些环节上起来别扭,也不去思考改进。教师若能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能重新审视这些“经典”的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
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时,大部分教师将精力花在了“集合图――韦恩图”的形成过程上,我第一次教学时也是如此,在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直奔韦恩图模型,而剩余的学生也并非不知道韦恩图,只是一时没想到。原来,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里就已经出现过韦恩图,那么,还有必要在数学课上花时间让学生去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吗?学生真的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吗?我们的课堂究竟要学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了解学生的学情。
通过调查(结果如表4),我发现56.4%的学生对韦恩图的理解已经比较到位,能顺利地把具体的表格信息转换为韦恩图,并能借助韦恩图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于韦恩图相交部分和独有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还是比较模糊;能根据文字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的有13人,他们都采用了“两项之和-重复数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情分析,本节课我省略了韦恩图形成过程的教学环节,直接从韦恩图的意义出发,让学生理解文字信息,并学会文字信息和集合图之间的互相转化。
二、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注意点
1.注意学情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通常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谈话和提问的方式。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建议教师运用多元分析方法与多维分析视角,这样得到的分析结果更为可靠,也更有指导作用与理论价值。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通过经验分析就能知道教学难点是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通过问卷调查就能发现学生几乎都会做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于是可以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入手进行教学;通过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到很多学生只是会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算。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在对算理的理解上。
2.学情分析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学情分析不是孤立地分析学生会了什么,不会什么,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和“怎么知”。
还是以“小数的加减法”为例,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W情,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设计各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通过分析练习情况再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确定重难点。只有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准确分析,才能选择、设计出吻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3.学情分析要贯穿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不仅仅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包括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都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情分析细化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情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展开针对性地辅导和评价;作业也是教学中了解学情的重要环节,它是我们巩固基础、进一步提高以及判断后续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学情分析与调整教学策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学情分析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责编 李琪琦)
第五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篇一: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阅读课)
主备教师:刘媛媛 复备教师: 审核人:
一、主要内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难点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课标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从《观潮》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腾飞、山河的壮丽,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地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知道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知道大自然的神奇,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交流感受,引导探究,合理想象。
评价方式
1、针对目标1,可以通过指名读词语、读课文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目的,在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读,齐读,看学生能否有感情的朗读,达到有感情朗读。
2、针对目标2和3,在让学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提问、同桌交流,看学生是否知道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通过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检测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及热爱大自然的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4.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a.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c.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4.交流汇报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 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二: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doc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东营区实验学校 执笔人:李艳丽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学习本篇课文教师应做到: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在阅读中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了解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
2、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演读课文)
一、赏乐激趣,导入课题
1、听歌曲: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
2、学生汇报:
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 的足迹,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借助美丽的歌词,动人的曲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2、检查预习情况:抽查生字词认读,抽读课文。
3、说一说:听了看了这些资料,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4、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三、借助媒体,学文赏景
(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师:欣赏完美丽的峡谷风光,来看看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和优美的词句描写它。
1、指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小组合作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合作交流,依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
四、自主朗读,体会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
3、交流发言。
4、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齐读第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阅读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议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五、总结全文
附:【资料袋】
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
附: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ā huìshān màizhǐ chǐkān chēng()()()()
xiá gǔ měi yù rén jì hǎn zhì
()()()
juān juān xì liú bù róng zhì yí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玛()滔()卉()涓()吗()稻()奔()捐()
拔()狭()姿()愧()
拨()峡()资()槐()
三.扩句和缩句:
扩句:列车开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星期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 真不愧 植物类型博物馆 和 动物王国 的美誉
五.把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写出来
1、青松 一样 在 哨兵 山崖上 屹立
2、爸爸 在 黄沙 的 工地上 弥漫 战斗 一直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完善文章题目 愚人____瓜
有一个人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咽)到肚子中去了。他非常惊慌,不知 怎样才好。
他担心,西瓜子在肚子里出了芽,长了枝叶,还要蔓藤开花,慢慢地结成西瓜。西瓜越长越大,准要把肚子(顶、弄、胀)破!“唉!不得了!这„„怎么好呢?”
他越想越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消瘦下去了。
他去请医生看 把病因讲给医生听 医生听了 在心里暗暗好笑(却 就)一本正经地对他说 你的病好医 我给你吃一点药 把西瓜子化成气[]放个屁 []没事了
他吃了医生的药,放了个屁,真的一切都好了。
1、()中选取合适的词,在合适的词下划线。
2、在两个[]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5小节加标点
4、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合适的字,把题目“愚人__瓜”补充完整。
5、“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以换成下面的哪一词?用“__”划出来。
(1)日夜不安(2)寝食不宁(3)废寝忘食
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愚人的“病”好了,是因为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ā huì shān mài zhǐ chǐ kān chēng(花卉)(山脉)(咫尺)(堪称)xiá gǔ měi yù rén jì hǎn zhì
(峡谷)(美誉)(人迹罕至)
juān juān xì liú bù róng zhì yí
(涓涓细流)(不容置疑)
二、比一比,组词语
玛(珠穆朗玛)滔(滔滔)卉(花卉)涓(涓涓细流)
吗(干吗)稻(稻子)奔(奔向)捐(捐献)
拔(拔地而起)狭(狭长)姿(姿态)愧(愧对)拨(拨开)峡(山峡)资(资产)槐(槐树)
三、扩句和缩句:
扩句:列车开动了。
长长的列车在风雪中缓缓地开动了。
缩句:星期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
学校举行运动会。
四、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五、把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写出来 1.像青松一样在哨兵山崖上屹立
哨兵像青松一样屹立在山崖上。
2.爸爸在黄沙的工地上弥漫战斗一直
爸爸一直战斗在黄沙弥漫的工地上。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完善文章题目愚人吃瓜
有一个人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咽)到肚子中去了。他非常惊慌,不知怎样才好。他担心,西瓜子在肚子里出了芽,长了枝叶,还要蔓藤开花,慢慢地结成西瓜。西瓜越长越大,准要把肚子(顶、弄、胀)破!
“唉!不得了!这„„怎么好呢?”
他越想越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消瘦下去了。
他去请医生看,把病因讲给医生听。医生听了,在心里暗暗好笑,(却 就)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的病好医,我给你吃一点药,把西瓜子化成气,[然后]放个屁[就]没事了。”
他吃了医生的药,放了个屁,真的一切都好了。1.在()中选取合适的词,在合适的词下划线。2.在两个[]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3.给第5小节加标点
4.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合适的字,把题目“愚人__瓜”补充完整。5.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以换成下面的哪一词?用“”划出来。
(1)日夜不安(2)寝食不宁(3)废寝忘食
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 愚人的“病”好了,是因为精神上消除了恐惧。篇三: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用排比句式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气势非凡的自然景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完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五、教学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六、教学准备:媒体资源(ppt、动画)、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角度)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2.检查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4..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5.:(ppt展示图片资料)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与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视频,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