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2-06-10 01:2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木兰形象的理解。

2.各种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3、“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

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

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孙希良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扮男装的奇女子花木兰。

二、文体知识介绍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流传着大量动人的诗歌,其中《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放甲回乡的不平凡经历。本文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壁”。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自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读准字音

唧唧 机杼 军贴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扶将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

2、听范读,要挺准读音,听清句子停顿。

3、摇头晃脑读节奏,古代读书人读书进入佳境之时便会摇头晃脑,摇头晃脑正符合古文的节奏,学生试读节奏。

4、小组合作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译课文,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以一至四段为主,第二大组以五至七段为主。

讨论前补充新知识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

5、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6、概括诗歌情节。速度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诗歌情节。

交流后的结果:代父从军(1---3);征战生涯(4);辞官回家(5---7)。

四、根据情节尝试背诵。生自由背诵。

五、作业:熟背全文并准确翻译句子。练习摇头晃脑读古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二、走进木兰。

1、摇头晃脑是读出来了,但老师没听出悲伤、忧愁、喜悦的情感。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木兰,了解木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语句,读一读精彩的片段,并试着分析原因。

2、师示范:

感人语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了,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这个泪是喜悦的泪。

精彩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仅在修辞上运用了互文,还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3、找出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知道补充。

4、小组推荐在班内交流。

教师要抓住关键句子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可见她的坚强勇敢。

教师引导:木兰的决心是看完军贴立即下的,还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语句能看出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替父从军好事一桩为什么还叹息?(木兰是女子,古代女子没地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兰的愁苦之态。但木兰最终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战场上面对的将是死亡,可见木兰的一片孝心,可见木兰的坚强勇敢。)

怎样去读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读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的沉着有力。)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万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飞”形容速度之快,木兰能够大胆的走向战场,并与男儿一样勇敢作战,木兰很了不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引导:每当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一幅“月下戍边图”,月下何人?(木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下戍边图”。

读这一段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读出她的英雄气概。)

(3)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了木兰不幕功名富贵,甘过平凡生活的高贵品质。

教师引导:木兰的理想生活是什么?(过平凡的日子。)在豫剧《花木兰》中有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请同学唱或者放音乐。(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孝敬爹娘,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这本来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为了更多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所以“英雄”二字,木兰当之无愧。

朗读这几句要注意: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要顿开,语调保持一致,以表现木兰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贵的高贵品质。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战场厮杀时,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这是对木兰的赞美与歌颂。

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识、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5、小结:本文塑造了怎样的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诗歌创作

这么多的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的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谁说女子不如男

4、英雄颂歌

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学生展评作品。

四、美读课文

让我们放声朗读,把我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

之后,请几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

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奋斗,她的品质正在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4、木兰诗

木兰: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 巾帼英雄

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第二篇:教学设计 木兰诗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研讨赏析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题。

2、默写。

3、抄写生字词。

第三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案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木兰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木兰诗》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木兰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优美的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

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

两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王小锋

(在黑板上板书“好”)分析: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当然还有花木兰,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整体感知

四人为一组讨论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1.听范读,正字音

机杼Zhù

可汗kâ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âi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 2.自由朗读 3.重点字词 通假字 帖:“帖”通“贴”,粘贴。火:“火”通“伙”,伙伴。著:“著”通“着”,穿。古今异

户---古义:门 今义:一户人家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十二---古义:表多数

今义:数词

但---古义: 今义:表转折

不用---古义:不愿做

今义:不必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忆---古义:思念

今义:回忆 一词多义

帖{tiē帖通贴,贴上

tiě军中的文告

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将{将军百战死:将军

出郭相扶将:扶持

4、全文翻译:

第一节:唧唧又唧唧的声音传来,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在不住地叹息。-------停机叹息

第二节:问木兰想起了什么,问木兰思念着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木兰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到征兵的文书,可汗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从军打仗。-----代父从军

第三节: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去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晨告别爹娘离开,夜晚宿营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就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鸣叫的声音。------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第四节: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年后才胜利归来。-------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第五节:回来去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记了很多次功,赏赐很多很多的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木兰回答)只希望有匹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第六节: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来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装打扮;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推开我东阁的门,坐在我西阁的床上,脱下我战时的铠甲,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黄色的面花。走出门看望伙伴,伙伴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和木兰在一起战斗了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第七节: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四、人物赏析

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五、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三。

二、课堂学习

1、诵读课文

2、品读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鞭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明确:

a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b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

c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明确: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从军缘由 ——详写、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 ——详写、亲人团聚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4、找一找诗中出现的各种修辞

互文 比喻

夸张 顶针

对偶 复沓

排比

反问

a.互文,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举例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现在一般叫叠句或重复.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的作用.同时强调了语气和感情.举例: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排比: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

举例 :

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d.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

举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e.比喻

举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f.反问

举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j.顶针句 举例: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u.夸张句

举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教师作结:《木兰诗》有着凝练的语言美,它不仅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其朴素自然的口语,新奇幽默的比喻,气势酣畅的排比等。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三、拓展延伸,德育渗透

1、当我们说到爱国时可能有同学们会想到:那就是扛枪打仗甚至是为国捐躯,或者是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又或者是在更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中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呢?

(学生发言,纷纷讨论,有说助人为乐的,有说好好学习的,有说热爱劳动的,有说与歹徒做斗争的,有说维护集体利益行为的,有说升旗时严肃认真的、、、、、、)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白了如何爱国,从而树立了正确的爱国观。

2、“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

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有一个晚会叫“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陈玉蓉、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55岁时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的暴走陈玉蓉的体重由66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她用行为阐释了母爱齐天,也让陈玉蓉得到了“暴走妈妈”的称号。陈玉蓉的感人事迹也以“暴走妈妈”为名翻拍成一部电影)

木兰颁奖辞:

英姿飒爽,勇武不凡。

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那只是一份虚荣。

当小家碧玉在涂脂画眉时你血战沙场,当千斤闺秀在刺绣抚琴时你捍卫疆土。

这是你自愿的?这是你希望的?

不,那是你的孝,那是你的无奈。

上无长兄,下只幼弟,一纸征兵文书,如山重。

谁能看老父披甲持兵浴血疆场?

与其赞叹花木兰的豪气,不如惊叹她的忠孝。

与其惊叹花木兰的忠孝,不如感叹朝廷昏庸。

师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四、课后作业

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第四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第1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来源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1、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念,明确初一年级教学目标为:

1、养成良好的朗读文章习惯,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和思想,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2、重视文本对话,由书本走向生活,树立大语文观念。

3、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对朗朗上口的美文进行背诵积累。

4、结合课文相关片段,运用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训练。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要学会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充分重视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结合课文相关片段,运用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训练。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们就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感受大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上设计“搜集木兰信息”“豫剧《花木兰》选段欣赏”“多彩朗读”“想象创作”等环节,力求多角度挖掘文本的内涵,全方位感知木兰形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鉴赏民歌。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评价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师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木兰诗》,我们的主人公是——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文化、情感丰富的名字。几乎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她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证明这一点,下面就请同学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木兰的信息吧。

(生介绍木兰信息后,师出示有关木兰信息的幻灯片)

我们看到这众多的木兰形象,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所体现,虽有所差异、各具千秋,但它们却源于同一创作源泉,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吧。<二>、预习成果汇报

1、《木兰诗》选自_____代__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师: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叙事诗)

2、《木兰诗》叙述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乐府双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你读对了吗?

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金柝()阿姊()

5、修辞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反复)(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排比)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你能解释一下这种修辞吗,还能找出两句吗)(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三>、我思我读赏民歌

叙事诗是诗歌的一种,是用诗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突出特点是诗人满怀激情地歌唱一个故事,一方面是故事的叙述,另一方面是情感的抒发。

1、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感情表达)

2、听读课文。☆朗读指导:

注意情感要到位,语速、语调、节奏等要符合主人公的情感或发展节奏。小组合作

1、合作内容:讨论怎样读使文章更生动更精彩。

2、要求:派出一名中心发言人具体解说。派出一名朗读小能手做具体读的展示。

温馨提示:

我们组选的是第一段,这段主要写木兰的叹息读的时候语速要平缓、轻些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四>、我品我评说木兰 精读文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五>、我想我创演木兰

播放豫剧常香玉《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现代木兰戏中,豫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非常精彩地设计了木兰的12年征战。

小组合作:创作你心中的木兰

内容提示:可参照课本内容也可大胆发挥你的想象,进行创作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也许你就是下一位著名的导演或演员哦。

<六>、我情我心颂木兰

《木兰颂》 木兰

曾是怎样的一声叹息 让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 你身披战袍,奔赴远方 从此春花秋月

只剩下金戈铁马的英武悲壮 但凯旋归来只盼故乡 你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木兰我赞美你

你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 „„

你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七>、作业设计

1、必做题:

将课文改写成一篇故事。

2选做题:查找《孔雀东南飞》阅读并背诵最后两段。<八>、板书设计:

以帆船形式将内容圈起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

七、板书设计:

同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

八、巩固练习:

通过学案对本节课进行巩固。设计的习题既扣学习目标也有提升拓展。

第五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本:人教版语文 年

级:七年级下册 单元课序:第二单元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师姓名:王艳芳 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初级中学

10、《木兰诗》

虞城县刘店乡初级中学

王艳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了解诗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方法:

鉴赏法、讨论探究法。

具体整合点:

1、让同学们听豫剧《花木兰》,感受河南戏曲艺术的魅力,初步形成花木兰在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2、借助于图片,让大家了解河南木兰文化,知道和木兰有关的虞城木兰文化公园、营郭镇木兰祠等建筑。

3、利用视频朗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大家学得更快乐。

4、课后观看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和课文进行对比,然后改写《木兰诗》。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开始视频1.导入新课仔细欣赏课件课件课件2.基本知识3.整体感知4.精读探究掌握积累丰富文化素养深入学习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动笔描写课件5.课堂小结电影6.拓展延伸结束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梨园春》大家爱看吗?今天我们来听戏。听听唱的是谁?

这些地方大家去过吗?知道在哪儿吗?这些地方和哪个人物有关知道吗?

【设计意图】让大家边听豫剧《花木兰》边欣赏图片,了解和木兰有关的文化和建筑,知道河南木兰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

1、看视频朗读

2、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略)

3、指名复述故事。(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动画朗读,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把情感完全投入到课文情节中。

三、学习基本知识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3.正音: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4.释义:

军帖:军中的文告;帖花黄:帖通贴,粘贴,等等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详细掌握文学基本常识。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

二、精读探究,重点分析

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注意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4.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5.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

6.大家认为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身上都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

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

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顺势导入: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有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木兰当时想的是什么吧?

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军中生活”一段确实写得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这一段。这一段运用了夸张、对偶、互文的修辞,很有特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冷的夜晚,点点星光照在木兰的铠甲上,的确是传神之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

······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来进一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分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揭示文章思想内涵。

三、课堂小结,课外补充

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谈谈我们从木兰身上学到了什么?由此引入我们生活中和花木兰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来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设计意图】借助于图片让大家对花木兰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花木兰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极大。从中找到一千多年来大家都喜欢花木兰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改写文章

播放迪斯尼电影《花木兰》,让同学们认真观看,随意想象,然后改写《木兰诗》。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喜欢看的电影让大家对木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观看后可以激起同学们的想象力,更好的完成改写。

下载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木兰诗》教学设计10-教学教案

    木兰诗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

    木兰诗的教案的设计

    木兰诗的教案的设计 木兰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

    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运用互文、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

    《木兰诗》教学设计16

    《木兰诗》教学设计16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

    22《木兰诗》教学设计

    22《木兰诗》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首古代诗歌,更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木......

    《木兰诗》教学设计[下学期]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

    木兰诗教案

    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3、 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