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_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2)如何传递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了解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能借助信息技术用不同形式表现信息,能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表达 难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课堂预设)
二 次 调整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生喜欢的侦探柯南的形象导入,拉近学生和信息的距离。通过侦破失物招领的案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因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一)寻找失主,引出课题(导入激趣)
1.播放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同学们看看认识他吗?(柯南)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朋友吗?(柯南带着一副黑色眼睛,老师用 3D 打印机打印了一副柯南的眼镜准备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今天我们就学着柯南来侦破一起案件。今天早上有位同学在我们校园里捡到这个包(课件),他把包交给了大队辅导员。根据包里的几样东西,请我们的小侦探们分析一下这个包最有可能是谁的,好吗?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样东西口红,分析:包的主人可能是女的 这里还有本一年级的数学书,分析:包的主人可能学生、家长、老师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一本书,上面写着“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分析:包的主人最有可能是一年级数学女老师 3.小结 你们真棒,从这三个简单的物品中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板书信息)谁愿意交流一下,通过查看不同类型信息文件,将抽 象 概 念 具 体化,总结出什么是信息。因为是使用电脑查看文件,所以此处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你还从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等问题,培养学通过上面的案件分析,你有什么心得和收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板书:一、信息时代)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二)多种类型,感受信息(重点部分)
1.信息的表现形式 老师要通过计算机给同学们看几个不通类型的文件,找一找里面包含的信息,比比谁的速度最快。第一个文件是老师的自我介绍,学生可以找到老师的姓名、学校、爱好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文字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第二个文件是小心触电的符号,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形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第三个文件是老师的照片,学生可以找到老师拍照的地点、季节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像类型的信息。第四个文件是上课铃声,学生可以的到该上课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声音类型的信息。第五个文件是大白机械臂的视频,学生可以的找到这个机械臂很软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视频类型的信息。
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游戏教学法解 决 本 课 的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增进团队默契,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信息”这样的抽象概念也可以通过游戏变得好玩、有趣,并通过使用计算机初步感受到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总结出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板书)
2.小结 同学们真棒,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信息吗?小组互相说一说(这些通过文字、图形、图像,还有声音、视频等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各种消息就是信息。)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三)游戏互动,传递信息(重点部分)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你比我猜”的游戏。出示游戏规则:每次请一个小组上台,一个人比划三个人猜。比划者可以用语言或动作传递信息,但语言中不能带有要猜的词或字,否则按不计分处理。每组 5 个词,计时 30 秒。
第一组:举重 小白兔 上蹿下跳 奥特曼 电脑 第二组:街舞 蜗牛 手忙脚乱 喜羊羊 手机 第三组:打篮球 大象 三头六臂 哆啦 A梦 iPad …… 恭喜获胜小组每人得到两个印章奖励,其
代信息技术在传递 信 息 时 的 便利,为下一环节信 息 技 术 做 铺垫。
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课下去了解更多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故事,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通过我国成功 发 射 “ 墨 子号”,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参与小组每人一个印章奖励。
2.接下来我们难度升级。出示游戏规则:将扇子图片通过教室软件在规定时间内传给老师的获胜。时间 10 秒。
3.小结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不仅能用我们的身体和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而且还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四)信息技术,开阔视野 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除了计算机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工具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四页,时间 2 分钟。学生自学后发言交流(获取、加工、存储、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数码相机、卫星系统等是信息技术工具)
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计算机,课件出示计算机家族中的明星。那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
除计算机技术外,还包含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通过“墨子号”发射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再
通过实例分析和微视频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突 破 本 节 课 难点。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观看微视频,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当堂检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将“小组得分表”贴在黑板上,展次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短片)看完短片,交流感受。
(五)信息安全,社会责任(难点部分)
1.上课前老师收到一条短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播放中奖信息。提问:你觉得老师应该去领奖吗?为什么? 看来同学们都明白,原来我们收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的,对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要加以区分。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但是,同时也衍生出了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犯罪。那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一下(应当明确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使用规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作为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是信息侵害的受害者,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通过一段微视频教给大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播放视频。
2.总结 最后通过问卷星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所学吧。公布答题情况,请组长将得分表贴到
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黑板上,根据得章数颁发最佳侦探奖(3D 打印眼镜)。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对于这样一门学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这样抽象的词语只存在一些懵懂的意识,并没有系统明确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身边的信息缺乏归纳总结。学生使用电脑的水平是有限的,像通过教师软件传送文件和问卷星的操作还要提示和指导。
效果分析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文字 0 0% B.计算机(答案)35 97.22% C.声音 1 2.78% D.图形 0 0% 正确率:97.22%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打印出来寄过去 0 0% B.网络传输(答案)36 100% C.自己送过去 0 0% D.没有办法 0 0% 正确率:100%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你应该()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直接删除短信;(答案)33 91.67% B.置之不理 2 5.56% C.打个电话试一下 1 2.78% D.去领奖 0 0% 正确率:91.67%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姓名 0 0% B.学校 0 0% C.家庭住址 0 0% D.以上都是(答案)36 100% 正确率:100% 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理想。其中第三题学生出的问题相对较多,学生会认为置之不理也是正确的,此处教师再加以引导。
教材分析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课。是理论知识课。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重要一课。(不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上网课)本课教材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理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因此这一课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2)如何传递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评测练习信息和信息技术
学号: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
A.文字 B.计算机(正确答案)C.声音 D.图形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 A.打印出来寄过去 B.网络传输(正确答案)C.自己送过去 D.没有办法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你应该()
[单选题] * A.直接删除短信;(正确答案)B.置之不理 C.打个电话试一下 D.去领奖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 A.姓名
B.学校 C.家庭住址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课后反思 1.结合《指导纲要》和《课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站在四年级学生的立场进行了思考。
3.注重了学生在课上每一个环节和整堂课最后的评价,使用了“打分表”和问卷星等形式。
4.《信息和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一节课上既想把相关内容都呈现出来,但实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个题目在课时设计和内容设计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也是下一步我要研究的重点。
课标分析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本课对应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第二篇: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研究学情是我们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出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策略、反馈评价方法等,才能设计出教学时适合学生接受新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说也应重视学情分析,那么怎样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优化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呢?
一、分析学生“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来灵活变通。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如《第八课调整表格》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调整行、列、单元格的宽度;调整文字的字体、字号、对齐方式;调整表格边框、底纹颜色;学会自动套用格式等这几个大的知识点,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为完成教学任务一次性地教给学生,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能适得其反。可一下课什么都忘记了。所以在上这个课之前,我就认真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第八课的教学知识点:在前面Word的学习中学生学过对文字设置字体、字号等操作(而且学生掌握的好、平时教学应用也多),学生没有多大的问题,本节课教师只需安排完成任务即可;后面的调整表格边框和底纹设置与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有一点雷同,同时教给学生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这两个内容应分开教学。因此对于第八课《调整表格》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解:第一课时教学调整行、列、单元格的宽度,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并让学生修饰一下文字;第二课时为调整表格边框和设置底纹颜色(后面没有对表格进行整体美化的教学内容,因此再让学生美化表格)。
2.根据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
“要掌握的知识点”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例如就第八课《调整表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来说,我刚开始确定的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的方法,并会用这些方法使表格更加美观;(2)让学生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教育。在分析了七年级学生后,我发现(1)、(2)点目标有些偏高了,如果强作要求,会影响第(3)点目标的达成。因些在分析后我改为:(1)让学生初步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知道用这些方法使表格更加美观;(2)树立让学生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教育。
二、找准学生“三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怎么知”反映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掌握新知的过程等。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得怎样?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设计时,我们应多考虑学生的注意点、兴趣点、兴奋点及“长点”(长处)“短点”(短处),采用对比、观察、讨论、演示、实践、拓展、评价等各种灵活多样的策略展开教学。
找准学生“注意点”,抓住学生的“心”
我就想:在机房讲解,学生的注意力会放在“老师老是在讲,什么时候让我们动手玩玩”;在教室讲,学生又会觉得枯燥无味。最后我将这堂课把孩子们带到实验室讲,多媒体展示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全世界不同时间的病毒侵入及造成的危害,“黑客”与“网络警察”的较量„„孩子们一下全吸引过来了。
找准学生“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动力
学生“兴奋”了,才有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如在教学第八课《调整表格
(二)》的课堂引入中,我先结合五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死板的课标题第八课《调整表格
(二)》改为《美化我的表格》,引起学生的兴趣,今天老师会用什么方法来美化呢?其次为了对学生的视觉有一个大的冲击,我首先展示自己制作的五颜六色的表格给孩子们看,“呀,这个真漂亮”(颜色多,鲜、亮),与他们的手绘表格一对比,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这两处都是基于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来设计的:1是老师的内容要马上吸引住孩子们,不然他们就会没有兴趣:“又是学这个调整表格,没意思,不想学了”;2是孩子们平时见到的表格最多的就是数学统计表,没有特点,所以老师拿出一个五颜六色的表格,马上就会与以上的表格形成一个对比。事实上在上课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找准学生“兴趣点”,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又例如在本课的评价手段上,我回忆了一下平时我教学时使用的评价反馈情况,了解这个班其它学科老师评价的方式,要想让本节课一个个知识点都掌握好,只有不断地吸引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完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每个知识都掌握,因些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闯关夺星榜(下面有介绍),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并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热烈课堂氛围。
三、分析学生“特色”,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预设”在课堂上精彩“生成”
这里所说的特色包括“班级特色”和“个体特色”。孩子们在一个集体里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特色”,有些班级思维活跃;有些班级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些班孩子兴奋点不易被激起,而有些班孩子像火一样一点就着。而“个体特色”也是相对到“班级特色”来说的,孩子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同的学生个性肯定不一样,在设计时一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教学设计也应该不一样,不是一个教案上遍全年级的课程,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这两大特色,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呢?我总结了以下“四多”:
多巡视观察
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不是流水线上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而是一群群有思维、有个性的孩子。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育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多巡视,多观察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及时给予挖掘。如在发现学生做得与老师不同、有创新的时候,我们如果这样给一句:“这个问题我们下来讨论,先看老师的这种方法”,还是照着教案流程来,这样,不管你的教案课前备得如何好,也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多倾听了解
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让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多实战演练
信息技术教师常犯的毛病就是生怕学生这个知识点掌握不了,那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就在锁定学生机一直在“传道授业解惑”。殊不知,学生听了什么时候用呢?相信学生多让他们动手“实战”,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一学生学情分析(信息技术)
原问题:如何写学情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4、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在进行生物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既要分析出学生的一些共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要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1.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1)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大致相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体验、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需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想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下苦功夫仔细研究自己所要实施教学的学生集体的特征。(1)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分析学生笼统的年龄特点之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剖析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挖掘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优势,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地教学。(2)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不好理解同时又是教学重点的内容上,做到让学生最好、最快地获得新知。(3)分析学生真正的知识储备。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不同,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如果误认为他们之前的学习可以为下面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话,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知识迁移,甚至会影响下一知识点的学习。(4)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时候教学内容是和生活内容相关的,这时候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应清楚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是有助于教学的,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时候,乡镇学校的学生对于生活周边的一些自然环境比较熟悉,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例举田园、山坡等一些利于学生理解的例子。(5)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动机,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变化的内因。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预测学生发展可能的基本手段,要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教学设计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时一定要克服笼统化、表面化这些现象,真正认真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及学情分析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
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wenmi114.com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是重点,用flash制作动画和vb编写程序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好范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4、实行分组管理,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
四、教学措施
1、主要采取教师指导方式、学生自主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
2、把课程整合,学生便于记忆。
3、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4、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第五篇:《泉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后作业
《泉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背诵重点语句。
2、学会本课“济、著、悬、崖、喷”等10个生字,认识“剔、啸、昼”这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天下闻名、著名、喷吐、虎啸狮吼”等词的意思,运用抓住重点字的方法理解“昼夜不息”。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谈感受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把握文中对泉水“动态”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四大名泉各自的特征,了解泉城特有的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开头总写了济南之泉的多且美,结尾总结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文中分四个自然段生动而详细地描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独特风姿,内容紧凑,结构清晰。
【学情分析】
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下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所执教的四年级的课文,基于三年级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文本,因此在此次授课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这一学法。同时,作为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学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视角拓展至课外,而不仅仅是围绕着课本去开展学习活动。本班学生对于课外书籍阅读兴趣高涨,但相对而言积淀较少,课堂上发现,问及许多的课外小常识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因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了多种阅读资料,扩充了学生的见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课外,延伸到生活。
《泉城》教学反思: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泉水异彩纷呈的美与泉水流动不同特点上。在品读泉水纷呈美时,引导学生通过符号美、节奏美、词语美、意境美等几个角度体会济南泉水的丰富多彩,并且设置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各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泉水那不容言说的美。
在细读品悟四种最有名的泉水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泉段落,并且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其余三段,即: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因此我让学生比较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不同,由于已经给学生看了五龙潭和黑虎泉的图片,体会到了这两个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说“汇注”和“喷吐”词语的用法时说得比较到位。品读趵突泉一段时引导学生发现,在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随即总结我们听到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美,看到了不断涌冒的动态美,更加欣赏到了如同白雪般洁白无瑕的颜色美,从而体会位居七十二泉之首的“泉王”的气势美。
上课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写法,让文字经历在学生头脑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
《泉城》课后作业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虎啸狮吼(xiào xiāo)
趵突泉(bào diào)昼夜
(zhòu zòu)
晶莹剔透(tī t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济()悬()堆()渲()挤()县()推()喧()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白浪()晶莹()明珠()银花()虎啸()秋雨()水声()昼夜()
四、造句
„„有的„„有的„„有的„„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济南共有()泉,文中提到了几处泉?分别是叫什么名称?
六、你最喜欢文中提到的哪处泉?为什么?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