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启》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的男青年,(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的妇女用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男青年,心想:。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
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
第二篇:开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阅读中认识“稚、倚、厢、奢、侈、罐、颠、撬、嘭”9个生字。
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车厢、奢侈、饮料、颠来倒去、易拉罐、记忆犹新”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3、抓住课文中描写中年妇女开启易拉罐时的做法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4、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互相关爱的美好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男青年尝试开启易拉罐的内容。
2、通过质疑,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懂得保护别人的自尊心”的道理。
3、能根据文中这位中年妇女的举动揣摩她的心理活动,受到启示.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开启”的意思。
1、看老师写课题(板书:40、开启),“开”和“启”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生:打开)。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开启”的是——(生:易拉罐)指导书写“罐”。(板书:罐)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自学结果。
(1)课文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
交流板书:一个男青年
一位中年妇女
(2)围绕着“开启易拉罐”发生什么事?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你能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件事吗?(一个男青年不会开启易拉罐,一位中年妇女帮助他开启易拉罐。)
3、小结:抓住课题和主要人物,我们就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一)学习1-4节。
1、过渡:“易拉罐”顾名思义是“容易打开的罐子”,但是文中的男青年却不会,为什么呢?读读1-4小节。
1、分节读文。
2、出示句子。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1)“奢侈”是什么意思?(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一罐健力宝三块钱左右,为什么在男青年眼中却成了奢侈的饮料呢?(2)文中哪些句子解释奢侈的意思的? 出示句子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
师:是呀,一罐健力宝只要几元钱,但对于家境贫困的男青年来说,却成了奢侈的饮料。
3、联系上文体会男孩的家境贫困。出示句子 重点理解“农村娃”、“连火车都没坐过”。出示说话练习
师:男青年生活在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不仅家境贫寒,而且见识少。因而他从来没喝过这种饮料,更不会开启。
4、此刻,男青年衣兜里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犹豫再三? “些许”,说明男青年带的钱并不多。“皱巴巴”看出他摸了又摸,不舍得用。
5、出示句子: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朗读句子,重点指导“终于”“摸出”“皱巴巴”这三个重点词。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教师概括:就是这样一个男青年,在口渴难耐时,犹豫再三才下定决心才买了一罐饮料,却不知如何开启。
2、抽学号轮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填上合适的词。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辨字组词。
倚()渴()哆()吹()骑()喝()侈()饮()
3、读熟课文。
第三篇:《开启联想之门》教学设计(模版)
《开启联想之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联想的类型。
2.学习运用发散性3.感受思维体操的学习过程
一、出示图形,自由联想。
下面是两个常见的图形,请你集中精力凝视其中的一幅,并把你联想到的东西写下来,写得越多越好。(可以是一件物品、一个词语、一种想法,想到什么写什么,时间约四分钟)。(学生没有任何拘束地写下想到的东西,这是学生联想的基本能力,多数同学想到的往往是相似的事物。)
二、进行归类,发现规则。
1.将大家想到的东西进行归类,找出它们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相似 ——相关 ——相对
2.强化规则,适当训练。
当我们看到一个图形的时候,总是首先联想到跟它的形状差不多的实物。这就是联想所遵循的第一原则:相似性。相似分形状相似和内涵相似两种。比如由正方形联想到电视机,这是“形似”,而联想到“规矩”,那就是“神似”了。但是,跟一个图形的形状和内涵相似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来说,联想到三种就算合格,想到五种可算良好,想到八种已经很优秀了。
联想还有相关性原则。相关就是有联系,比如“早晨”和“中午”有联系,这是时间相关;“天空”和“陆地”有联系,这是空间相关; “打雷”和“下雨”有联系,这是逻辑(因果)相关。三种联系三个方向,为我们打开了联想的三扇大门。请完成下列填空:
上课—— 50年代——
北京—— 头上——
思维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魅力。
老师—— 桌子——
有了相关联想,联想的思路顿时就豁然开朗了。比如前面的图形,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直不停地想下去,甚至都来不及记录:
联想还有“相对联想”和“灵感爆发”两种。相对联想就是日常所说的“逆向思维”,比如由“白”想到“黑”,由“天”想到“地”,由“人”想到“物”,由“生”想到“死”。灵感联想则是更高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由一团曲线想到“音乐”、“哲学”等,它看上去似乎没有联想的轨迹,但却是长期积累、突然爆发的结果。请你以“相对联想”为主要原则,找一找古诗句与成语:
出生入死、九牛一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教师指导尽量要言不烦,适当训练很重要,能力总是在有效训练中快速获得,缺少训练,靠学生自悟自得,效率就比较低。)
三、运用规则,拓展联想的空间
1.由一个“红”字,展开联想。学生个体活动,提醒学生自己与前面的联想情况作比较,在规则的指导下有意识联想,可以想得宽想得远。
2.规定联想的起点与终点,架设联想的桥梁。联想就是给两种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建立联系。有时候,两个图形或事物不能直接建立联系,比如“三角形”和“大海”,“三角形”和“游子”。但是,通过几组联想,就能将他们联系起来了:
——船帆——轮船——大海
——高山——大海——海外游子
训练:给出起点——红,终点——宇宙。鼓励学生多“造”几座桥,想得越多越好。(由图形到汉字,难度增加,同时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1. 连缀成文,加大训练难度。(1)展开想象,创作故事,要求用上下列词语。太阳、水汽、乌龟、历史、愉快、孔子。
(2)可以这么说,依靠联想,我们几乎可以把任意两个图形或两件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篇思路清晰,有独特价值的文章。例如:以“圆”和“方”为题,写出你的联想或感想,使其成为一篇短文。
(3)从下列题目中挑选一个题目,模仿以上写法,完成一篇短文。
(这个环节可以回家做,课上交流。)
„„ 与“”
第四篇: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精选)
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应该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一细致到数据的重要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我们应充分体现“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我是如何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一、读什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则“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此“海量”的课外阅读总量,落实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指导得当,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笔者认为,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
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小布头历险记》能畅销全国了。我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之前,往往会先给孩子们诵读书中的精彩片段,当我看到那一双双瞪得滚圆的眼睛时,这本书便列入其中了。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
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只要教师把好关,时尚读物也可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应该看到,大多数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觉得教师可以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并且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我就曾经为学生读过《哈利·波特》的精彩片段,并和孩子们交流感受,孩子们所表现出的空前热情及发表的精彩见解是我在语文课上所远未见到的。
3、选择适合孩子的经典名著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可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见得仅仅是中国的《唐诗
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悲惨世界》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那的故事》、《木偶奇遇记》、《大林和小林》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经典。
二、怎样读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去读书,这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出现的现象。这些方法本来无可厚非,但须是读者心之所至,自然而为。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
1、放宽孩子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在选择上可以由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放宽孩子的阅读方式,除了让他们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各个学段都有明确数量规定。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
2、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往往把课外阅读单单视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单单视作提高写
作水平的途径。这样以来,学生为完成任务去读书,个人的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笔者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可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要写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3、放松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习惯,一周内无论功课再忙,都紧出点时间来为孩子们有感情地诵读一篇精彩的文章,并在大课间拿本书到教室里看。不知什么时候,当我再捧着书走进教室时,看到的是一群低头阅读的小脑袋了。学生们那充满渴望的翻书声,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不经意间往往便能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三、多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
为了让学生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提高读书质量,我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
低年级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
台赛,中、高年级则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擂台赛的形式一方面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擂台赛也能反应出学生平时的阅读量、理解力、记忆力等。因此,竞赛的形式容易使学生间相互找到差距,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班级内部还定期组织读书发布会。会上,或是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或是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有学生在发布会上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发布会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的大好时机。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开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四、创环境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学校为每个班级订制了统一的图书柜,我便在班级内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并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图书;我还和搭班的老师协商好,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拿出了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周五,我都去学校图书室为学生们借书,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创设最佳的读书氛围。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应该说,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也舍得在教育上投资。可是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不是买辅导类的书,就是买作文类的书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许多家长都反映,他们的孩子不爱看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既
浪费了精力,又浪费了金钱。我便耐心地指导他们,从培养兴趣入手,多买一些故事类、知识类书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书店一起挑选,选择一本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还请有经验的家长谈体会,使家长们有的放矢地去选择。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丰富其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张开双翼,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我们应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第五篇:多纳儿童教育开启体验式教学
如果你留意的话,在餐厅或是其他公共场合,能看到很多手拿iPad或iPhone的孩子,在乐此不疲地玩着游戏。从切水果到汤姆猫,从讲故事到学英语,iPad和iPhone功能的强大,不但迷倒了许多成年人,更迷住了孩子们。过去回到家,孩子会扑过来叫妈妈,而现在回到家,孩子会扑过来抢妈妈包里的iPad和iPhone。
就是凭着孩子对“苹果”的喜爱,家长们似乎终于找到了对付孩子的好办法,就这样,孩子一闹,家长们便会拿出杀手锏“苹果”。于是,不知不觉中,iPad和iPhone成了家长哄孩子的工具。
事实上,很多孩子已经成为了家里的iPad玩霸。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及成年人,很多成年人都玩游戏超过了自己预想的时间,更何况孩子。如果仅仅让孩子玩游戏App,那么不仅家长觉得孩子不务正业,时间浪费了可惜,孩子也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间。
Ad age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52%的8岁以下儿童已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设备去获取媒体上的内容,充分利用手中的智能设备获取知识。
iPad和iPhone和电视、电脑一样,孩子只要不沉溺其中,做到科学用眼,就不会出现视力下降或其他问题。
所以,只要控制好时间,把好内容关,可以放心让孩子玩iPad。当然,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款游戏的学习App也至关重要。多纳儿童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款好玩的儿童APP,可以让自己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事实上,我们无法阻止智能手机等进入儿童世界,与其禁止他们玩,不如选择多纳儿童教育推出的这些些好的APP和他们一起在玩耍中快乐成长。
“多纳爱学习”就是这样一款App,由新东方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采取独特的探索式游戏学习法,将每期推出的主题内容与孩子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融入学习,做到活学活用。
截止到2013年10月,“多纳爱学习”系列产品下载量已突破500万,“多纳爱学习”系列产品获得苹果商店教育分类的品牌专题推荐,是国内唯一一个被苹果推荐的教育品牌,也是三星公司首发儿童平板预装的精品少儿类学习应用。多纳儿童教育成功开启体验式教学。
虽然iPad应用教育有诸多好处,但是仍难以取代纸质书给孩子带来的触感体验。一位著名英国学者曾说,“电子阅读,我看到的是信息,只有触碰到纸张,我才觉得我是在收获知识”。多纳儿童教育方案考虑到这一点,所以线上的App用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而线下的产品用来巩固孩子们的知识,并保证孩子们玩iPad的时间不会过长。作为“多纳爱学习”应用程序的线下产品,“多纳爱学习”儿童教育图书秉承整套系产品的教育理念,内容包括儿童人格教育和智力开发两方面,旨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自主学习能力,多纳儿童教育从德育和智育两方面帮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快乐成长。为家长打造一套线上线下实时互通、课上课外完美互动的360°全方位儿童教育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