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趣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兴趣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上津镇中心小学 金瑶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加强。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 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新。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二篇:兴趣激发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兴趣激发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通过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 玩一玩 编一编 认一认 写一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74-02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 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2.编儿歌。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
3.编生字歌。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编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注重积累。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三篇: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如摘苹果、采蘑菇、吹泡泡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蚓——一张弓,一支箭,射到一条虫”。“蝴蝶”这个词语笔画多难记,编成故事“有两条虫子,一条虫子在湖边喝了三口水,另一条虫子站在木头上看世界。”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光彩。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3、编生字歌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遍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在教学《动物过冬》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新。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在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第四篇:兴趣,是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
兴趣,是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
内容摘要:此篇论文主要针对“素质教育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作文教学中找出抑制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因有三条: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命题方式陈旧;
3、评价机制单一。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从“积累材料,激发兴趣、重视评价”这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观察 兴趣 激励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作为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只把作文当成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写出的文章不是索然无味,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学生谈“文”色变?现将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写不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写作材料和经验积累是主要原因,学生不知写什么该怎么写,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2.命题方式陈旧:传统作文教学,由老师限定范围确定方向,学生被动地模仿,抹煞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能动性。
3.评价机制单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也跟评价标准有关,多年来,老师只采用简单圈点,笼统地论断式评语,然后凭感觉打分,无法让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有个真实的认识,从而抑制了写作积极性及水平的提高。
明确了这几点原因,那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呢?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言面着手:
一、善于观察,勤于练笔
材料的积累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只有先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认识,有了解,并形成观点,反映在文中即“言之有物”。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让写作时言之有物、材料随手拈来,必然要求胸有成竹,而要使“胸有成竹”则离不开平时生活经验的累积,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若细加琢磨,可能就会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懂得观察,善于观察。
知识积累的另一个途径是“读万卷书”。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加强阅读教学,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入手,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写作“大作文”的“养料”来源。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推敲语句,锻炼语感,以加深他们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言触发功夫,学生有了这样的功夫,写起文章来才会意到笔随,言简而意丰。
同时,作文教学中坚持实践的观点,从练笔入手,培养写作能力。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内教给学生一些系统的写作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练笔实践,培养表达的基本功。只有做到“长期实践积累”,作文时才有可能“妙手偶得”,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练笔实践可不拘形式,如:观察日记、手抄报、写随感等。
二、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
作文教学就好比拍戏,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一个戏内,一个戏外,共同演好戏。但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要看学生。作文课的特殊性质规定了写作本领的获得,不是对技巧的化入,更关涉深刻人生阅历与修养,需要较长时间的领悟内化和历练。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理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写作能力的特殊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观努力。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变“奉命作文”为“找题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练笔积极性。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包含着生活心灵化与心灵生活化直到心灵生活形式化的复杂过程,单纯的命题作文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抹煞了学生的独创性,极易将学生作文导向空洞、作假、拼凑、文不对题,将写作推向死胡同。而让学生自己找题,写他们自己愿意写、喜欢写的,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变“教”为“领”。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有效推入写作实践之中,让主体去自由表演,在表演实践中提高,变“老师讲为主”为“学生练笔、交流为主”,师生共享写作乐趣。
3.变“教师批”为“学生评”。可由学生互相批改或自我评改,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切磋,缩小差距,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互相启发,开阔视野,扩展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让他们在思想的的冲撞打磨与深化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本领。
三、告诉学生你真棒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从目前作文教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机遇极少。老师的一句鼓励,带给学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机制必须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之分。既要看到:面对班级整体水平,该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也要看到:相对他以往的作文水平,是否有了提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决不要故步自封,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进步。
这势必要求我们要对传统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彻底突破,将着眼点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特制和个性品质上。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重学生作文的材料好不好,中心是否明确,描写是否生动等等。一味以理想化的高标准去苛求、挑剔学生的文章,忽视了看学生的作文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他过去的水平比较而言是否有所进步等等。我们在作文评改中应遵循循序
渐进的原则,多挖掘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予以表扬,让学生认为写出一手好文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妄想,经过慢慢练习,也会有能力写出佳作来,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致就高了,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比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刚开学时作文水平很低,不仅错别字连篇且启不达意,告诉学生:好文章一定要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这极大地鼓励了他的写作激情。这位同学以后的作文非常认真,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像这们在平时经常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使学生写起作文已不像当初那么心怀恐惧,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更大进步。
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一路扶持学生去获取,教师以何种眼光评价学生,决定学生会以何种态度对待写作、何种速度求取进步。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机制:
1.高分激励。就是实行高分政策,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
2.评语激励。我认为,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作文要求就具有针对性以外,更要有激励作用。激励性的评语能鼓起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
3.展示激励:如前所述,让学生的优秀作文有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讲评范文,让全班同学点评同一作品,甚至把优秀作品投寄有关报社。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个艰苦求索的过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写作能力切实的提高,写作要提高,教法要活,教师必须树立写作教学策略观念,努力寻找增进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科学方法,深刻把握写作对象,让“写作难”不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让学生真正产生创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篇: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编者按:辽宁锦州逸夫中学的王虹老师,两三年来在自己的班级里面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教育,让原先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改变了学风,学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德育行为上,都得到很大的进步,让其他科任老师、学生家长都感到惊喜。王虹老师的教育方法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当地电视台作了《传统文化为学生导航》的专题报道。当地学校纷纷邀请王虹老师给中学生、家长作“语文经典辅导”“经典教育是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等相关的演讲。以下是王老师演讲录相的文字整理稿~~~~~
学习经典是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各位家长和同学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与我交流语文学习的一些问题,探讨语文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同学们充满激情、充满热情,想听这个话题,那么我要问在座的各们同学一个问题:语文究竟在学什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可能说语文学的是字、词、句、章。那我告诉你,你只答对了一半,你说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其实语文学习还有一个人文性,恐怕这一点同学们不特别清楚,什么是人文性?简单地说,人文性就是要求我们同学懂得文章的思想与情感,这几年在考试当中,出现的阅读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语文的人文性。一个人没有深遂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情感,那么很难对一篇文章做出正确的准确的判断。所以,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它的字、词、句、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章的情与思。现在的语文就是考三大块,一个是白话文阅读,一个是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就是作文。有的家长、同学非常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同学写不好作文呢?为什么同学不会阅读分析呢?其实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阅读和作文不能得分的时候,就是我们已经出现了差错。错在哪里?实际上是我们阅读量的不够,或许我们阅读的书不是智慧的书,不能开启我们语文学习的智慧。不能给我们道德力量的增长,所以说大家注意了:就是说语文的学习在于量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天我就要说说《论语》究竟讲的是什么?《论语》这部书记载的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出的一部语录,它一共有166个成语,500多条的格言,它告诉我们的都是生活中的智慧,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人格,我们的道德规范,许多都是在用论语的思想指导着我们,我们在运用用着书中的智慧,但是我们不知道原文中的语境是什么?对它的深刻思想内涵不特别清楚,我举个例子,我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出自于论语,还有八个字的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还知道有这样一个格言:“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是我们老祖先说出来的,那么理解字词的积累,理解一首格言,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他的原文里。也就是说越是原汁原味的,越能体现它真正的含义。同时,我想说:《论语》还教我们一个做人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人的态度。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中以前,孩子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长的态度,那我的观点就是,读经典一部,胜似杂书万卷,因为《论语》是中国思想的源头。就拿《大学》来说,它开篇的几句话就教我们人生的目的,下面的同学有的可能背过《大学》,廖廖几句就把学习的目的告诉了我们,它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大学不是简单的上大学,而是广博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明明德,在于开启我们的智慧,在于挖掘我们的潜能。“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不停的改变我们不好的习惯,达到我们人生最完善的境界。这句
话,使我想到做什么事都是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在论语当中它要求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就是多问自己,多反省自己。也就是《大学》中常说的“反诸身求诸己。”我从事教育十八年,我感觉凡是在学习中常出现差错的同学,都是学习上不能自省的同学。我今天想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教育是三者的结合,那重要的占首位的是家庭的教育。一个伟人的出现,一个名人的出现,无不与家庭辛辛苦苦的那种含养一生的忍辱负重的教育有关系,我们可以看一看历史上也好,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好,古今中外的多少伟人名人,家庭中常常伴随着有益孩子一生成长的父母。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看的很重要,但我们要懂得教育的智慧,我经常跟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家长,勾通的时候,有的家长说:你看你们学校怎么怎么样?你看那个老师怎么怎么样?当着学生的面谈这样的问题很不利孩子的正常学习。这种思维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哪怕是一个落后的山区,不管在一个文化底蕴落后的氛围当中,只要我们个人努力了,端正我们的态度,都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为什么说论语中能教我们学习方法呢?我还要举这个例子,我还是要说,《大学》这本书是《论语》思想的总结,它里边曾有这样一句话,“ 知止而后定”这个止,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人生的目标,你知道了人生的目标,你就有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会产生信心,就会坚持,这就是定。凡是三心二意的人都不能完成一件大事。那么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是人生的一个大工程,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在纷繁复杂的世间进行奔波,当我们看到孩子取得成功,成绩优异的时候,我们会欣慰的笑了,一切的烦与忧都解脱了。所以培养孩子也要有定力,要学会坚持。“定而后能静。”有了定力之后人就能静下心来做事,“静而后能安。”静下来以后,你做事就会心安理得。“安而后能虑。”安心做事的人考虑问题就周密、就周详。就在生活当中不会出差错,我曾经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说:“我们不只看学习,看做事就能看出这个孩子今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浇花是简单的事情,擦黑板也是简单的事情。就这样的小事也能看出孩子做事是否专一,是否细心。有的同学擦黑板从一头到另一头擦得很有条理。有的同学就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毛毛草草地就干完了。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就能观察出一个学生做事的一种态度。“虑而后能得。”考虑事情周详就能有收获,就象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运行发展的规律。‘本末就是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末稍。’那又说到了《论语》,《论语》是中国思想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朝代,任何国家有超越孔子思想的。这是在世界上被公认的。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孔子被评为近代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而且现在人们都说,21世纪如果要进入全球发展的时代,心须有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能进入和谐社会。
所以说,我们要想增长人生的智慧,要想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必须先从读《论语》开始,它是读书人的一本圣经。离不开文,文离不开思,文好的人都是头脑好、思想好的人,那么再好的思想好不过孔子的思想,好不过《论语》讲的话。这是今天我要说的论语讲的是什么,比如他告诉我们的学习方法在《中庸》中是这样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到底怎么学习?就是说你要广泛地学习,要多读精读,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是要认真的思考,提出问题;“明辩之。”是要把事情的是与非,该学不该学的要分辨清楚。“笃行之。”就是要认准了人生的目标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最好是在后一部分,它说:“有弗学,学之弗得弗措也。”要么就别学,学习了学不会就不要放弃它。“有弗问,问之弗得弗措也。”要么就怎么样?就别问,问了没问出结果就不能放弃,“有弗思,思之弗明弗措也。”,要么就别思考,思考了没思考明白,也不要放弃,“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要么就不辨论,辨论了就要把自己的观点辨论清楚。“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要么就别做,如果你做的不坚定,不达到坚定的地步,绝对不能放弃。能说这是两千年前说的士话,今天就过时了吗?这是为人之道,道是什么?道就是真理,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也经得起历史的陶汰的。
经典就是在万部书中被我们精挑细选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的书。那么我们接下来想到这样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几千之,果如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说人能做一遍,我做多少遍?一百遍,人家做十遍,我做一千遍。“果能此道矣”,这个道指的是方法,如果你真的能用这种方法,“虽愚必明”,你是一愚蠢的人也会变得聪明了。“虽柔必强”,你是一个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虽柔必强”,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吗?这不是人生的格言吗?如果你在作文中能把这种格言引用进去,不比你讲出的话更深刻吗?语言更丰富吗?文采不更精致吗?所以说,我常跟学生讲,如果你是一流聪明的人,但不学习,不勤奋,你连二流的学生都达不到;如果你是二流的学生,你经过努力经过学习,你完全可以成为一流的学生。孔子也教给我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看多读,大家知道,小孩的耳朵是最灵敏的,小孩的眼睛也是最灵敏的。也就是说耳朵听的多了,他就“聪,”看的多了他就明,聪明就是这么来的,多认识,多感受,小孩子的直感能力比大人强的多,同时我要与各位家长交流一下我的观点,千万不能以你的难易来理解孩子的难易,以你的智商来理解孩子的智商。
今天我告诉你我虽然从事着教师的职业,但我背经典不如我的学生,我相信再过几年孩子的经典背多了,文章的人文性会有很大提高。这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我们究竟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请各位家长仔细思考。
下面我要谈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习与《论语》到底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在前一部分我提到了,语文在考阅读,白话文阅读、古文阅读,还有写作,其实考作文就是在考做人。论语中有三个字叫“思无邪”,我们说写作文跑题就是“思有邪。”如果你的心态端正,你的思想正确,你对文章的分析不会偏激,这是肯定的,如果你的情感符合中国人的常情常理,你也不会阅读答不上问题来,所以人文的熏陶、道德的增长、对于我们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同学不理解,我记得有的同学让我介绍学习英语,我们的英语老师说什么?他说这几个小孩学习习惯怎么这么好啊!你怎么给调教出来的?我说,不是我调教出来的,是读《论语》读出来的。读经典读出来的。其实读书最能培养孩子的感悟。那就谈到《论语》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就是诵读,语言都是先培养语感,语文也好,英语也好,越早越好,它是一种直感,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来判断它的难易,语言没有难易,语文语文,先是语,后是文,语是交流的工具,文是写作的提纲,要想运用,就必须诵读、背诵那些能够启迪人智慧的文章,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方法最重要,我想大家这一点都能理解,如果让你往东边去,你往西边跑,跑的再远离目的地就越远。达不到目的,所以学语文很简单,那就是读经典之作,读启迪我们智慧之作,那就要求我们老老实实的去做,读书要老实、要踏实,读经典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一心不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接下来继续探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再教育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了,有什么问题,各位家长可以提一提,或者同学提一提,我有针对性的与大家聊聊天,说说我的心得。
(一名同学起立问道:“关于作文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读过的书也算是很多了,作文我也学过,可是,作文也不是写不好,只是偶尔能写出一篇好的来,经常写的作文都是不着边的,我想问一下,我差在哪?”)对生活缺少观察,读文章缺少体会。一个思维敏感的人,必定是观察能力很强的人。那么观察也要求做出相应的训练,我举一个例子,你阅读也好,写作文也好,看一个问题也好,都离不开观察能力。比如,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北方书城,首先我们要把整体的环境观察全面,楼下是什么,楼上是什么?哪一部分是“书吧”,哪部分是卖书的?卖什么书?这是叫整体的观察,那么你还要选择一个重点的部分进行仔细的观察,作为你详写的材料,那么今天我在“书吧”,想听一个语文的讲座,那我要仔细的观察,今天来了多少人?都有哪些同学,这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他讲了哪些话?对我有感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在哪里?这叫重点观察,然后还要比较观察,比较观察在观察当中是重点,好多同学不会比较,比较观察才能说明你所观察事物的特质。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说,今天我在这讲,和你们的老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的思想与你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种比较观察,当你将观察的结果写到作文当中的时候,最能体现你个人写作的特点。文章要有个性,能够张显个性的作文,就要放飞你的想象,展开你的翅膀。走进你的内心世界。所以,写文章一定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做事很重要。孩子们,一个成才的人都是在用脑去做事、用心做事,学会思考很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而不学则殆”,你光在那瞎想而不学习,那你就危险了。那其实就是“思有邪”,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让我们端正思想态度,你就是没有真正的去体会,文章让你走进作者的心灵,我们不仅学习作文中的几个字、几个词,你只有抓住了作者的想法,你才能把他的材料运用到你的材料当中。
(“王老师,我想问一下,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呢”?)首先,一定要有量的积累,文章是养性的东西,这养性必须把我们的心性打开,那就象煮饭,没到一定的火候,饭一定不好吃,阅读也是,每一篇文章就是一篇生活,每一篇文章都是真谛,你要多去了解,了解每一个作家,他们心灵里都有一朵纯洁美丽的花向你绽放,向你展开,走进作家的胸怀,体贴人性,这又要说到论语,论语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同时,诵读又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小孩子是最爱张嘴的,特别是生理学家研究出,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身体就会分泌出一种很愉快的物质,让你感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增加你良好的情绪,大家注意,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你的记忆力。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很难成才。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记忆力怎么开发,就是多背多读,头脑越用越灵活。那你要说越呆着越好,那你就试一试。这部分读,那部分人呆着,看看谁的记忆力好?记忆力的开发,就是靠背诵,背诵的方法就是出声诵读。诵读能激发情感。情感上来能提高思维,思维灵活了,那你的智慧就打开了。智慧打开了,那你想写什么就象什么,你就可以契入作者的境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你就不会不理解他的意图。
我举个例子,其实阅读考的就是世间的常理常情,有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个小孩是拣来的,她的妈妈是个盲人,是个卖冰棍的,把他养大之后,她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高中,然后,她就有点嫌弃她的妈妈,每次她的妈妈到城里给她送吃的、送衣服的时候,都托一个邻居的大妈给她送去,不敢见她的面,怕掉她的架,然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姑娘不愿意见她的妈妈,应该不应该?有的同学可能说,不见她的妈妈也可以,因为,她的妈妈太掉架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思想端正很重要。思想不端正,这样的问题就含着一种中国传统观念是什么,孝,你不懂得孝,这样的问题就答不上,这是让我们听起来很明确的问题,还有类似的很模糊的,不很明确的,同学很容易答偏,还有,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心没有实际生活的体验,没有真情的东西你就不能出现一种细节的描写,你也不可能出现你思想深处想说的话。说的都是空话自然不能感动人。一定用真情去走进生活。这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观察完以后,观察是对外边的世界,观察目的是在于我们的心里起感应。语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每一个麻木的心灵丰富起来,这是教师的责任。一定要让孩子读文,读美文,美起来,不是我们的生活不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一个好的作家,必然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作家,一本给人以智慧的书籍,作者也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结尾时,学生一起背诵《易经》、《论语》、《老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