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2-07-22 01: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电解池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原电池一起构成电化学基础。在教材中,先学原电池,让学生对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移动方向,能量转化有所了解之后,再学电解池,这样的教材编排顺序是非常合理的,它符合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电解池”内容教学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和放电顺序;第二课时是电解池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电解总反应的书写;第三课时是活性电极和电解原理的应用;第四课时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对比;第五课时是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即电化学的综合运用。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其中电解池的能量转化原理是最为基本的,因此,“电解池”第一课时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阴阳两极的确定,阴阳离子、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分析,放电顺序等。其中难点:两极反应、电极总反应的书写,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应用。

二、“电解池”第一课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及缺点分析

1、教师演示电解CuCl2溶液实验,一般用U形管和大的碳棒,电源为16V的直流电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观察,如果让学生做随堂实验,则实验药品的用量会很多,且Cl2的毒性污染会很大。

2、分析放电顺序时,只限于阳离子的中的Cu2+、H+;阴离子中的OH-、CI-放电顺序比较,各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还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然后学会应用。

3、由于整个一节课就一个演示实验,所以在后面(包括第二课时),在写电解NaCl溶液、CuSO4溶液、NaSO4溶液的电极总反应时,就显得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反复分析、讲解、强调,而且死记硬背的成分也很大。

三、两个改进后的微型实验

总的优点是:①两人一组,易于操作,便于观察,节约环保;

②使学生更易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

③此实验装置也适用于第二课时,有助于分析四类电解反应阴阳两极的现象和产物,并且使部电极反应的书写也变得非常简单。具体改进措施为:

1、改电解CuCl2溶液的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①用小的培养皿代替U形管,用小铁夹夹住小的铅笔芯做电极,电源可用实验室学生电源,也可以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②在小培养皿中加入2mL的CuCl2溶液,将电源和电极插入溶液中,阳极立刻产生气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时,会变蓝色;阴极半分钟之内也会出现红色固体。

③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除实验本人能闻到少许刺激性气味外,其他人基本没有感觉到有CI2放出。

④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阴阳离子和电子的流动方向。

⑤这样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电解的基本原理,即接电源正极的一极叫阳极,阳极一般吸引阴离子,阴离子化合价一般处于低价,较易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接电源负极的一极叫阴极,阴极一般吸引阳离子,阳离子化合价一般处于高价,较易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为:阳极(失e-):吸引CI-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e-):吸引Cu2+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设计一个既能应用、巩固前面得出的电解原理,又能探讨离子放电顺序的微型随堂实验。

具体的设计思路为:

(1)由第一个实验中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有OH-、CI-,引出当溶液中有不同阴阳离子时,会有阴阳离子的先后放电顺序;

(2)让学生在另一块培养皿中加入NaI、NaCI混合溶液,于是阳离子就有Na+、H+;阴离子就有CI-、I-、OH-,引导学生猜测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并按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验证:

图3(3)用淀粉溶液检验阳极产物,用酚酞检验阴极产物(显碱性,有利于总反应的分析和书写);

(4)根据实验现象,应用第一个实验已得出的电解原理,分析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

(5)探索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规律及特点,由学生自己得出:阳极(失e-):S2->I->Br->CI->OH->中心原子处最高价的含氧酸根;阴极(得e-):Ag+>Hg2+>Cu2+>H+>Pb2+>Fe2+>Zn2+>AI3+>Mg2+>Na+(6)根据现象分析电极总反应:2KI+2H2O = 2KOH+H2↑+I2

(7)练习题:分析电解HCI溶液、NaCI溶液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对比两题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异同,得出它们的电极反应完全相同,但总反应差距却很大,让学生了解到书写电极总反应,关键是分析微粒的来源。

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了解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2.能力目标:利用三个探究实验,层层递进来探究电解原理以及放电顺序。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目标:

(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2)通过电解装置的改进以及对装置的评价深刻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⑴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⑵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三、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微型探究实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引课】大家在物理中学过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化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相互转换!这是手机和笔记本中的电池,这种电池既能充电又能放电,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原电池装置,而电能也能向化学能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电解池!

【板书】电解池

【回顾】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今天我们把水换成氯化铜溶液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重视学科联系;回顾初中熟悉的电解水的实验,使之与探究实验1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探究实验1】以石墨为电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CuCl2溶液,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如图

【教师】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来看一下友情提示:1.检验氯气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侧面的出气口!2.认真观察两极表面和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3.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4.当试纸和两极出现明显变化时再断开电源,并将塑料帽重新套回到出气口上。

【学生实验】学生连接仪器,动手实验。

【教师】好,同学们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引出电解池的定义。

【板书】

一、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CuCl2Cu+Cl2↑

【问题1】电子如何流动?通电后,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如何移动?

【动画演示】微观动画演示电子的流动方向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形象!

【问题2】CuCl2溶液中的离子:Cu2+、Cl-、H+、OH-,氯化铜溶液通电后,为什么没有生成氢气和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和有目的的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得失电子能力,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失电子能力:Cl->OH-;得电子能力:Cu2+>H+

【教师】我们把在阴阳两极得失电子的过程称为放电。

【板书】

二、放电顺序:阳极:Cl->OH-

阴极:Cu2+>H+

【过渡】刚才我们电解了氯化铜溶液,现在我们来电解一下硫酸钠溶液。

【探究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pH试纸,用硫酸钠溶液润湿,以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即得失电子能力的顺序,并由此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学生】汇报实验现象:阳极试纸变红,阴极试纸变蓝。

【问题2】你的解释是…..【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阳极是水电离出来的OH-放电,阴极是水电离出来的H+放电,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阴阳两极的酸碱性不同。

【教师】所以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在电解水。

【板书】阳极:4OH--4e-=O2↑+2H2O(氧化反应)阴极:4H++4e-=2H2↑(还原反应)总:2H2O2H2↑+O2↑

【问题3】你的结论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失电子能力:OH->SO42-,得电子能力:H+>Na+

【板书】阳极:Cl->OH->SO42-

阴极:Cu2+>H+>Na+

【教师】初中电解水时,我们检验了出来的.氢气和氧气,而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检验了剩下的离子!两种角度、两种方法!

【小组合作】请将以下简单离子,按放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并说出你编排的理论基础或实验事实是什么?

Na+、OH-、Cl-、Br-、H+、SO42-、Cu2+、Ag+、I-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离子放电顺序的一般规律:判断的理论依据是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以及实验事实;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

【教师】下面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我们把放电顺序补充完整:阴极:Ag+>Fe3+>Cu2+>H+>Fe2+>Zn2+>H+水>Al3+>Mg2+>Na+

阳极: 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F-

大家注意到了,当H+的浓度小到和水中的H+一样时,它的位置就从前面挪到了后面,说明什么呢?

【学生】得出结论: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离子浓度共同影响离子的放电顺序!

【探究实验3】继续电解CuCl2溶液,当红色物质析出明显时将电源反接,注意观察电极上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问题2】对照〈探究实验一〉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①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②由金属铜扩展到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再次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③并为下一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作好铺垫。

【学生】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

【教师引导】其实,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那么完整的阳极放电顺序应该是:

阳极:金属(除Pt、Au外)> 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F-

也就是说:离子浓度、电极材料、得失电子的能力是影响电极产物的三大因素!

【总结】这节课我们亲身体验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换,铜和氯气可以生成氯化铜,而氯化铜呢,在电解的条件下也能生成铜和氯气。所以说: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课后作业】我探究、我设计: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自行设计一套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并进行电解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出下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

五、教学反思

1.微型实验的意义:把电解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物品代替专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分组实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创新理念。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三个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三个微型探究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最后完整的呈现了整个知识体系,很好的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每个实验设计后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使这节课的难点(即离子的放电顺序尤其是活性金属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通过实验设计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3.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

①关于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出正确判断,而有些同学则百思不得其解!在学生中经过调查,我发现快速做出判断的同学是根据物理当中规定的电流方向做出的判断!

②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电解液发热。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或者有个别学生发现了却不会解释。暴露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问题,使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在头脑中各成体系、相互独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打破这种界限,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再谈电解水实验

初中的电解水实验和在PH试纸上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表面上看都是在电解同一种物质——水,但实际上后者的实验意义重大,它提供了氢气和氧气检验的另外一种方法!两个实验的检验角度不同,前者是检验出去的气体,而后者是检验电解后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所以说后者是前者的间接证明!但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设计是对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二篇: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养: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 : 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电路;

思考,回答。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 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电极反应: 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Fe:Fe-2e=Fe2+

氧化反应 C: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Fe+Cu2+=Fe2++Cu 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照。【设疑】设计三个实验 【投影显示】

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

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 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回答: 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准确记录实验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要求: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提问】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如何? 【评价】学生实验情况,对好的给予表扬。

【讲述】在类似的实验中,规定: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板书】电源 负极-阴极 电解池

正极-阳极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设计意图

【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通电后:阳极:2Cl--2e=Cl2↑

讨论分析,回答: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调动学生思维,分层次思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第三篇:“电解池”的教学设计

“电解池”的教学设计

闫云晶

(沈阳市第二中学

辽宁 沈阳 1100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了解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2.能力目标:利用三个探究实验,层层递进来探究电解原理以及放电顺序。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目标:

(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2)通过电解装置的改进以及对装置的评价深刻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⑴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⑵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三、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微型探究实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引课】大家在物理中学过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化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相互转换!这是手机和笔记本中的电池,这种电池既能充电又能放电,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原电池装置,而电能也能向化学能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电解池!【板书】电解池

【回顾】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今天我们把水换成氯化铜溶液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重视学科联系;回顾初中熟悉的电解水的实验,使之与探究实验1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探究实验1】以石墨为电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CuCl2溶液,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如图

【教师】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来看一下友情提示: 1.检验氯气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侧面的出气口!2.认真观察两极表面和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3.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4.当试纸和两极出现明显变化时再断开电源,并将塑料帽重新套回到出气口上。【学生实验】学生连接仪器,动手实验。

【教师】好,同学们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引出电解池的定义。【板书】

一、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CuCl2Cu+Cl2↑

【问题1】电子如何流动?通电后,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如何移动? 【动画演示】微观动画演示电子的流动方向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形象!【问题2】CuCl2溶液中的离子: Cu2+、Cl-、H+、OH-,氯化铜溶液通电后,为什么没有生成氢气和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和有目的的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得失电子能力,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失电子能力:Cl->OH-;得电子能力:Cu2+>H+ 【教师】我们把在阴阳两极得失电子的过程称为放电。【板书】

二、放电顺序:阳极:Cl->OH-

阴极:Cu2+>H+

【过渡】刚才我们电解了氯化铜溶液,现在我们来电解一下硫酸钠溶液。

【探究实验2】 在培养皿中放入pH试纸,用硫酸钠溶液润湿,以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即得失电子能力的顺序,并由此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学生】汇报实验现象:阳极试纸变红,阴极试纸变蓝。【问题2】你的解释是…..【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阳极是水电离出来的OH-放电,阴极是水电离出来的H+放电,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阴阳两极的酸碱性不同。【教师】所以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在电解水。

【板书】阳极:4OH--4e-=O2↑+2H2O(氧化反应)阴极:4H++4e-=2H2↑(还原反应)总:2H2O2H2↑+O2↑

【问题3】你的结论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失电子能力:OH->SO42-,得电子能力:H+>Na+ 【板书】阳极:Cl->OH->SO42-

阴极:Cu2+>H+>Na+

【教师】初中电解水时,我们检验了出来的氢气和氧气,而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检验了剩下的离子!两种角度、两种方法!

【小组合作】请将以下简单离子,按放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并说出你编排的理论基础或实验事实是什么?

Na+、OH-、Cl-、Br-、H+、SO42-、Cu2+、Ag+、I-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离子放电顺序的一般规律:判断的理论依据是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以及实验事实;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

【教师】下面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我们把放电顺序补充完整: 阴极:Ag+>Fe3+>Cu2+>H+>Fe2+>Zn2+>H+水>Al3+>Mg2+>Na+

阳极: 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 F-

大家注意到了,当H+的浓度小到和水中的H+一样时,它的位置就从前面挪到了后面,说明什么呢?

【学生】得出结论: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离子浓度共同影响离子的放电顺序!

【探究实验3】继续电解CuCl2溶液,当红色物质析出明显时将电源反接,注意观察电极上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问题2】对照〈探究实验一 〉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①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②由金属铜扩展到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再次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③并为下一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作好铺垫。

【学生】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

【教师引导】其实,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那么完整的阳极放电顺序应该是:

阳极:金属(除Pt、Au外)> 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 F-

也就是说:离子浓度、电极材料、得失电子的能力是影响电极产物的三大因素!

【总结】这节课我们亲身体验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换,铜和氯气可以生成氯化铜,而氯化铜呢,在电解的条件下也能生成铜和氯气。所以说: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课后作业】我探究、我设计: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自行设计一套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并进行电解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出下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

五、教学反思

1.微型实验的意义: 把电解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物品代替专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分组实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创新理念。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三个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三个微型探究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最后完整的呈现了整个知识体系,很好的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每个实验设计后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使这节课的难点(即离子的放电顺序尤其是活性金属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通过实验设计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3.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①关于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出正确判断,而有些同学则百思不得其解!在学生中经过调查,我发现快速做出判断的同学是根据物理当中规定的电流方向做出的判断!

②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电解液发热。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或者有个别学生发现了却不会解释。暴露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问题,使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在头脑中各成体系、相互独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打破

这种界限,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4.再谈电解水实验

初中的电解水实验和在PH试纸上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表面上看都是在电解同一种物质——水,但实际上后者的实验意义重大,它提供了氢气和氧气检验的另外一种方法!两个实验的检验角度不同,前者是检验出去的气体,而后者是检验电解后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所以说后者是前者的间接证明!但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设计是对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四篇:电解池教学设计

篇一: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 篇二:《电解池》教学设计

“2010年济宁市化学教学能手评比”

参 评 教 案

课 题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参赛单位:济宁市第二中学 参赛教师:胡政敏 2010-12-22 1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宁市第二中学胡政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4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阴极: 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cucl2 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两个电极(常用惰性电极:pt、au或碳棒)(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4)闭合回路 3、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4、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八、课后反思 5 篇三:电解池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cn 电解池教学设计

作者:姬世熙

来源:《学周刊·a》2013年第10期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的第1课时内容。本节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视屏播放电解水实验,建立电解池的装置模型; 2.学会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第五篇: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平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本节教材可分为二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计思路】

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须+选修)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本人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的原理。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知道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阴、阳极上产物的分析判断。

(4)初步掌握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5)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投影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离子放电顺序、电极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讨论

【教学用具】

电解槽

碳棒(4支)

学生电源

导线

氯化铜溶液

kI-淀粉试纸

烧杯

玻璃棒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电能,我们把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叫原电池;我们也知道:能量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呢?在初中,我们接触了电解水,当电流通过水时,水被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当我们把电流通过水或水溶液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电解池。

【板书】

第三节

电解池

【投影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电解槽中,浸一会儿取出。

(引导学生观察碳棒表面上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碳棒和氯化铜不反应。)

【演示实验2】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再浸入cuc12溶液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碳棒表面也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没有构成原电池,不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3】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让不家务事观察两极的现象。(提醒学生连接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两极)

[找学生回家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学生发言】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铜),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问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师生小结】(投影实验装置)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投影设问1】氯化铜固体即使在加热的时候也很难分解,为什么其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铜和氯气呢?

【板书】(电解氯化铜溶液原理)分析

【投影设问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通电前

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

2、通电中)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2)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当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

3)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3、想一想,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讲座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及时点评。

【投影】链接运画投影“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让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电解过程的微观与宏观认识。

【讲述】为了与原电池的两电极区别,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板书】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教师纠正。

【板书】阳极:2c1-2e=c12↑

(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cuc12电解cu+c12↑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当电流通过氯化铜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过渡】大家能明白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解池吗?

【板书】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投影设问3】思考2:根据以上电解氯化铜的装置,以及联系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你能否总结出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予以适当引导。

【板书】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设问4】思考3:在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是如何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的?

(再次投影“微观模拟”,分析总结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板书】

4、电子的流向

阳极→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阴极

阴离子→阳极

【投影设问5】思考4: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动到两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阳离子移向阴极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后,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我们把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投影设问6】思考5:在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在oH-、c1-,为什么首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在阳极上放电的是c1-而不是oH-?离子的放电——也即离子的得失电子有先后顺序,那么,离子的放电先后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离子的放电先后应是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决定的。

【点评归纳】影响离子放电顺序的原因有很多。高中阶段,我们仅讲座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对其影响。根据氧化还原的知道,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离子的放电顺序不同,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电子先失电子。所以在cuc12溶液中cu2+和c1-先放电。

【师生小结】共同总结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

【板书】

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讲述】教师对上述离子放电顺序作简单的说明。

【投影设问7】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氧化钠,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投影设问8】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硝酸银,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课常小结】(略)

【投影作业】、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

cuBr2

Na2co3

cuSo4

H2So4

NaoH

Hc1

2、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H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3、结合已经学习的原电池,查资料自主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解池

实验:

分析:

电极:阴极:与电源“-”相连,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泊“+”相连,2c1-2e=c12↑,发生氧化反应、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4、电子的流向

阳极→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阴极

阴离子→阳极

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下载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也谈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解池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原电池一起构成电化学基础。在教材中,先学原电池,让学生对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移......

    《电解池》教学反思

    一、教学策略运用确当,电解氯化铜,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电极反应式来学习的三重表征理论策略,让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先浅后深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

    优质课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 新郑市八千乡楼刘小学 时雪艳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

    优质课教学设计

    “态度决定一切”教案设计 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尽量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构建学生主体发展的动态课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和主......

    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 《成吉思汗和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尖峰中心小学段丽萍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

    优质课教学设计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授课教师:乐平中学政治教研组 彭冬芳 授课班级:高二(27)班 一、教材内容简介: 本框题是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

    教学设计优质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3、品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他面对逆境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