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词并默写。
3.赏析词句,理解词作内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女子多伤春士多悲秋”。古人在诗词里写了许许多多关于“秋”的诗句,提到“秋”的诗句,我们首先想到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谁的什么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还有一首歌咏秋天的“另类之作”是谁的什么诗?(刘禹锡的《秋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边塞词《渔家傲·秋思》。(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二、检查预习,介绍背景
1、作者简介
【范仲淹】
字
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
时
政治
家、文学
家,谥号
文正
。文学上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
岳阳楼记
》,词作豪迈奔放,开豪放词风之先河。著有《范文正公集》。
2、理解题目
词,又叫
长短句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渔家傲,题目是
秋思
。从字面看,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在秋天季节的一种思念。
3、介绍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各县,延州(就是今延安,在当时属边塞地区)成为孤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他担任起西北边疆防卫的重任。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三、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读后正音
塞下(sài)
嶂(zhàng)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
lè)羌管(qiāng)寐(mèi)
2、学生齐读(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4、理解词意,讨论质疑
学生自读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及参考译文理解词意(多媒体出示参考译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主动和同桌讨论质疑。并想想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分钟后),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5、整体感知诗词内容
提问: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四、研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赏析上片的写景
1、男同学朗读上片,读后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请从词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提示:可和作者的家乡相比较来思考)
(2)、上片中哪句写得最好?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赏析。
我最喜欢“
”这一句,因为。
(提示:赏析诗句的方法有:修辞、炼字、画面、感情、写法)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小结
(1)、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请从词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提示:可和作者的家乡相比较来思考)(板书:异)
明确:①、“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到了,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也就是向南方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说明边塞天气极其寒冷。(边塞地区天寒地冻有诗为证“北方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要是在作者的家乡吴县,此时还比较温暖。这种不同作者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凄凉,想家)(板书:天寒)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是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同军中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边塞特异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中原没有的。作者的家乡应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感受吗?(家乡的声音亲切、美妙,边塞的声音听了心里是悲凉的,尤其是大风羌笛声)(板书:声杂)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此时作者的家乡可能正是华灯初上逛夜市的大好时期啊。这里的“孤城紧闭”让人觉得冷清、凄凉、更寂寞。(板书:城孤)
一个“异”字统领全景,体现了边塞和作者家乡的处处不同,让人觉得边塞地区是那么的荒凉、凄清、萧瑟、肃杀啊!(板书:荒凉、萧瑟)。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含情。上片的写景有什么作用呢?(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2)、上片中哪句写得最好?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赏析。(提示:赏析诗句的方法有:修辞、炼字、画面、感情、写法)
我最喜欢“
”这一句,因为。
如:我最喜欢“雁去衡阳无留意”这一句,因为大雁是一种候鸟,“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说明边塞天气极其寒冷。也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又如:我最喜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句。因为在夕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还如:一个“闭”字说明了边塞战事吃紧,戒备森严,透出紧张的气氛。
同学们赏析的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了上片,读到此处,我们的心情也不禁变得凄冷悲凉起来。
(二)赏析下片的抒情
1、女同学朗读下片,读后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下片围绕哪个字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怎样理解“羌管悠悠霜满地”?
2、交流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小结
(1)、下片围绕哪个字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明确:泪
(板书:泪)
①、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读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和战士们身负重任,久戍边疆,难免萌发思乡之情,但他们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从“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读出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壮志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归家之计还无从谈起。此处运用东汉大将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出作者既思念家乡又希望建功立业,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因为在北宋当时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和悲愤。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重内轻外、不修武备政策的不满。
④、从“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读出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忧国思乡的情怀。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士们都已生出了白发,在这样的夜晚都睡不着,流下了哀伤的泪水。
这首词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板书: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
那么这泪是为谁而流的呢?(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可得出是为国为家为己而流泪)
(2)、怎样理解“羌管悠悠霜满地”?
明确:这是景物描写。“羌管”即羌笛,是边塞特有的乐器,“悠悠”是指声音凄凉,“霜满地”是说秋天地上有浓浓的白霜。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声,更使人惆怅难眠,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于是有了后文的“人不寐”。
上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含情,下片主要是抒情,但情中有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问:这首词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答出苍凉悲壮)因此这首词的意境是苍凉悲壮的!。)(板书:苍凉悲壮)
同学们都理解和赏析的非常棒,让我们带着这份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来朗读整首词吧!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秋季荒凉萧瑟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是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此词苍凉悲壮,范仲淹以其戍边的切身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开豪放词风之先河。
六、检测练习(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气候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七、布置作业
1、熟背并默写这首词。
2、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好诗不厌百回读”,最后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齐读《渔家傲.秋思》)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