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友谊的航程教学设计
《友谊的航程》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50周年的国庆节阅兵,同学们还记得吗?其中令你最难忘的一幕是什么?
当一辆辆崭新的坦克,一枚枚新式的导弹,一架架先进的歼击机,从我们眼前滑过时,它庄严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军队正逐步走向强大,中国正逐渐变得强大起来。那一刻给我们的是振奋,是说不出的激动。
读一读《友谊的航程》一课,它将让你再一次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友谊的航程》共有五个自然段,以其平淡的语言,通俗而又动情地记录了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写访问的经过的?
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课文是分两个方面来写的。看看是哪两部分?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很好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方面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海军的友谊。第二方面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中国海军让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现在,你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写了什么吗?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出了出访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既赢得了美国军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写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其他几个国家,点明了这次访问的意义“友谊的航程”。
课文笔墨多的地方,就是课文重点写的内容。读一读,看看课文重点是写什么?
课文的重点段,就是第二段。重点写出了当时的场面和情景。
课文结构:
抵达美国
赢得美国军民的友谊
进行访问
使广大侨民倍感振奋
访问结束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友谊的航程》一课,通过精彩的描写,向我们再现了1997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美洲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再去回味一下那难忘的一幕。
精彩片断
中国军舰的缆绳,有史以来第一次抛上了美洲大陆的土地。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中国军舰的风采。一连几天,圣迭戈军港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中国海军舰容整洁,士气高昂;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海军军官称赞说:“你们以卓越的精神和无上的光荣,代表了你们伟大的祖国。”在美丽的圣迭戈海滩,两国官兵伴随着悦耳的美国乡村音乐,一起野餐,一起在沙滩上进行排球和拔河比赛。他们还举行了联欢会,两国海军乐队共同演奏了《任命海军向前进》、《越过海洋的握手》等中美乐曲。美国海军军官的家属也加入了欢迎的行列,她们为中国水兵烹调美味的食品,孩子们依偎在中国水兵的怀里拍照。圣迭戈军港附近的一家美国人,还在自家门前用贝壳精心摆成了几个英文大字:“你好,中国!”
点评 “有史以来”说明以前没有过,此次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写出了中国军舰访美所起的影响。用美军士兵的称赞,从反面衬托出了中国海军官兵的形象。
写出了中美两国海军的友好与融洽。
写出了美军家属对中国海军的友好。
用例子点明了美国人对中国海军的欢迎。
【欣赏】
读了上面的片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感觉到了什么?
是啊,课文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当时的一幕,看到了中国海军的风采,感受到了美国军民对中国海军的友好之情。那种感觉是兴奋,是激动,是扬眉吐气。
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让我们有如此强烈的感受?
课文紧紧围绕中美友好这一中心,抓住中国海军到访时美国人民的反映、中美海军共度联欢、一起野餐、拍照等场面进行描写,给人以真实感,让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中美海军的友好。两个具体事例的穿插,使得描写更加细致入微,增强了课文的表达力。
这样对场景的整体描写与具体事例的描写,即点面描写的相结合,使得当时的气氛跃然纸上。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一:场面描写
平时在学校,我们常常会参加一些活动,像一些义务劳动、联欢会等等。这些活动往往会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内容。为了能把当时活动的情景写出来,让人感受到活动的氛围,这时我们就要对活动的场景、人物等进行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叫场面描写。
那怎样才能把场面描写好呢?
在进行场面描写时,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点面结合。“面”是对整个场面上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概括性描述,而“点”则是抓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具体描写。这样有点有面,既渲染了气氛,又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场面的情景,感受到整个场面的氛围。
例如:
往前一看,哈哈!汽车站那儿还停着一辆公共汽车。只见黑压压的人群堵在车门口。走到跟前时,见人们发疯似的往里挤。那些小青年顺着车边挤成一串,边挤边喊:“一--二!”好家伙,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还有一个膀阔腰圆的小伙子,来了个“中间突破”,横着膀子往里拱,老年人的抱小孩的妇女被挤得直打趔趄。他,上去了,可是那些小孩在妈妈的怀里哇哇哭着。那被挤到路边的老年人不住地叹气。
这里,短文先通过“黑压压”、“发疯似的”、“挤”、“一、一、二!”等词写出了车站的人多,大家不断往外挤、秩序混乱的情景。然后抓住一个小伙子的动作,具体写出了他是怎么挤的,反映出了人们的“急”的心情。一个繁忙、乱糟糟的汽车站的场景被很形象的写出来了。
以后,我们大家在活动时,可以就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渲染出了活动的氛围。
表达方法提示二:运用过渡段
写一篇习作,由这一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由这一段向另一段转换,这中间往往需要过渡,就好像过河离不开渡船和桥梁一样,所以过渡在习作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什么是过渡段呢?
过渡段是指在文章中连接上下文,起过渡作用的段落。像《友谊的航程》中的第三自然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就是一个过渡段。它在课文中就不仅总结前文内容,还概括、引出后文的内容。
现在,你对过渡段了解了吗?课后找一些文章读一读,看看哪些用了过渡段?自己习作时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回忆一下所参加过的活动,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把当时的场面写下来。(提示: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2、请你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看书读报等方法,收集有关国防的知识,看一看你对我国国防了解多少。
课后练习3提示
昂首阔步--阅兵开始了,士兵们排着整齐的方队,昂首阔步地走向天安门前,接受江主席的检阅。
振奋--当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时,全国人民倍感振奋,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课后练习5提示:
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访问美国,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等两方面。
课文是通过第三自然段这一过渡段将它们联系起来的。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课文背景:
由“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南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船组成的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四国编队。穿越巴林塘海峡,过兰岛和夏威夷,横跨太平洋,于1997年3月21日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军港。中国军舰的缆绳,有史以来第一次抛上美洲大陆的土地,完成了中国海军首次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访问。
2、词语提示:
(1)圣迭戈:美国西南部的城市和海港,接近墨西哥边境。它是加尼福尼亚南部唯一的天然良港,也是重要的海陆空军基地。
(2)浩瀚:广大无边。
(3)扬眉吐气:心中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第二篇:《友谊的航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感情。
教学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感情。
一.引导揭题
(配乐《友谊地久天长》师声情并茂)
(依次展示军舰图)师叙述:有这样一种说法,国家兴旺看海洋,国力强大看海军,海军发展看军舰。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中国人民海军也迅速发展壮大。近年来,我海军舰艇编队频频越洋出访,肩负国家军事外交的重任,向世界扬我国威军威,展示一个东方强国坚不可摧的气魄。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次友谊航程的第一站--美国圣迭戈海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了解本次出访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取得了哪些收获呢?快速默读课文,想好后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音乐停)(学生默读思考,讨论,教师巡视)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说。(师随即板书: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使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师:同意吗?(指板书)“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课文是用哪一自然段具体描述的?“使华侨倍感振奋与自豪”又是哪一自然段写的?指名学生说
(打出第三自然段文字投影)课件出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指名说。
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次出访确实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交流
说说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随机出示教学。
A、“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中国军舰的风采。一连几天,圣迭戈军港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
指名学生说体会。
是呀,美国人民对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来访充满一种热情,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海军呢?(出示军姿图)仔细观察一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B、“中国海军舰容整洁,士气高昂;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感受。自由练读——指名读——生生评议(读出水兵的帅气)——齐读
课件出示:
美国海军军官称赞说:“你们以卓越的精神和无上的光荣,代表了你们伟大的祖国。”
谁想试着做一回美军军官来称赞一下,把文中的称赞读好。指名读(由衷称赞)
指名一小组读
师小结:从美国军官的称赞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已经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C、“在美丽的圣迭戈海滩,两国官兵伴随着悦耳的美国乡村音乐,一起野餐,一起在沙滩上进行排球和拔河比赛。他们还举行了联欢会,两国海军乐队共同演奏了《人民海军向前进》、《越过海洋的握手》等中美乐曲。……你好,中国!”
(1)老师这里有两张他们联欢时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中国海军和美国人民联欢的场面。交流。(中美两国士兵及其家属联欢时的友谊)
课件出示这段话。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友谊?
交流。
其实,千言万语就汇聚成四个字:“你好,中国!”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朴实、热情、真诚)饱含深情地读好这句诚挚地问候。
(3)四人小组比赛读,试着读出中美两国水兵联欢时的友谊。读的好的给朋友做个示范。
(4)指名一小组读——生生评议(读出联欢时的友谊)——齐读(配《越过海洋的握手》
师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已经感受到中美两国水兵联欢时的友谊。
齐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这次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这个振奋人心的场面老师有一段中国海军阅兵的图像资料,你们要看吗?(播放视频)好好的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进这个画面,你们能吗?
四. 教学第四自然段。
1.刚才老师看了你们读书时的表情,听了你们读书时的声音,知道你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那就告诉老师你们此刻的心情,好吗?(生汇报)
哪儿让你自豪了?指名学生说
随机出示:当雄姿英发的中国水兵穿着洁白的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五星红旗和中国海军军旗的引导下,昂首阔步地走在美国大地上的时候……欢呼雀跃。
让学生自己说哪儿感觉自豪,师相机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让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激动不已,哪儿又让你感动了? 指名说
出示:“一位华侨激动地说……他抚摸着锃亮的……扬眉吐气啊!
根据学生地回答,依次出示重点词语。(激动、兴致勃勃,抚摸,热泪盈眶,扬眉吐气)
(师范读)
想读就站起来读吧!让我们一起读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振奋与自豪吧!
(生朗读课文)
五.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师:(出示航程图)离开了美国圣迭戈,我海军舰艇编队又先后访问了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真是一次友谊的航程。(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五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老师这儿有二个课外活动建议(出示):
1、你对过渡段了解吗?课后找一些文章读一读,看看哪些用了过渡段?自己习作时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2、请你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看书读报等方法,收集有关国防的知识,看一看你对我国国防了解多少。(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起)
板书
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
友谊的航程
使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篇:20《友谊的航程》-教学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昂首阔步”和“振奋”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清重点部分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6 友谊的航程
2.教认课题里的生字词
(l)出示“友谊(yi)”字卡,指读生字“谊”两遍,齐读“谊”的意思是感情,“友谊”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2)“航程”本是指飞机或船只航行的路程,本课中指中国海军舰艇出访外国的航行路程。
3、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l)画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读准生字的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争睹卓越比赛侨胞振奋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l)依次出示有加点字的词语。
(2)指名读词,正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圣迭戈:美国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和海港。
争睹:争抢着来看。“睹”是看的意思。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侨胞:侨居国外的人。
振奋:振作奋发。
昂首阔步:抬起头迈开大步走的样子,奔走:奔跑。
秘鲁:南美洲西临太平洋的一个国家.3.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卓、赛、侨、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教师展示写得好的宇,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要求造句)每个词语抄两遍。
2.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文后练习3)学生对照课本,有错误就自己订正。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分段。
(l)提问: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主要写了中国海军访问美国的情况)
(2)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这样三段来解读:
第一段(第l自然段):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中国海军的访问,既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民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美洲其他三个国家,以及这次出访的意义。
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l)指名读。
(2)这一段里的“深情厚谊”、“浩瀚”、“抵达”三个词语谁会解释?(“深情厚谊”就是深厚的感情;“浩瀚”是形容水面辽 阔,无边无际的样子;“抵达”就是到达)
(3)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些词语?这问题等学到下面的课文再谈。
(4)小结:第一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的时间和经过的地区。
(5)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l)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九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吗?(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联系第一段里的内容,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些词语呢?(是为了突出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大陆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第2和第3句说了什么?(学生答)(板书:奔走相告争睹风采洋溢着欢乐)问:“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我奔跑着告诉你,你奔跑着告诉他)“风采”是什么意思?(指美好的仪表)
④上面第l句和第2、3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军舰第一次访问美洲大陆,所以人们奔跑着互相告诉,纷纷赶来争着看中国军舰的风采。来看的人这么多,圣迭戈军港才一连几天都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那么中国军舰和中国海军的风采怎么样呢?美国海军官兵看了有什么样的印象和反应呢,请齐读第4、5句。(学生读“中国海军„„伟大的祖国”)问:这里的“士气高昂”、“举止文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士气高昂”指军队精力旺盛;“举止文明”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舰容整洁、士气高昂、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军军官的一句赞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评价:“卓越的精神”、“无上的光荣”,这是多么好的赞语呀!
⑤请默读下面第6到第9句,谁能说说这四句话是承接着上面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默读后答:这是承接上面第3句话,写出了圣迭戈军港怎样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的)这四句话还可以分成两层来看:第一层是第6、7两句,说的是中美两国官兵一起野餐,一起进行体育比赛,还举行联欢会共同演奏乐曲。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在美丽的„„中美乐曲”)提示:这说明了两国官兵的欢乐和友谊。
⑥下面第8、9两句是第二层,讲的是美国海军军官的家属和附近的美国人欢迎中国水兵的场面。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美国海军军官„„你好,中国”)提示:这两句写美国人民对中国水兵非常友好,增添了军港欢乐的气氛。
⑦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怎样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读了第3自然段就知道了,请齐读第3自然段再回答。(学生读第3自然段后答:可以用“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来概括第2自然段的段意)(教师板书: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
②这一自然段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在课文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对!这是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的过渡段,它在中间承上启下,起联结作用。
③那么第4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也就可以知道了,谁来说说?(可以用“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和自豪”来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板书:使旅美侨胞倍感振奋、自豪)问:“旅美侨胞”指什么人?(指长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倍感”是什么意思?(加倍感到)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了华侨看到中国水兵的风采时高兴的表现,谁能说说其中表示中国水兵风采的词语?(学生答)(板书:雄姿英发昂首阔步)问“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姿态雄伟,生气勃勃)再问: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高兴的词语?(学生答)(板书:忘情狂奔欢呼雀跃)
③第2至第4句写了当地的和专程赶来看望的两位华侨的话语。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词语?(学生答)(板书:激动兴奋兴致勃勃热泪盈眶扬眉吐气)问:什么叫“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
出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
真是扬眉吐气呀!
这两个句子都是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心情,用了惊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请齐读一下。(学生读)谁能说说这两句表达感情的不同方式?(前一句是用反问句表达的,后一句是正面表达)
④这一自然段说的是中国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那么朗读的时候,当然要带着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来读了。
⑤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讲读了第一、二两段,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既赢得了美国军民的友谊,也使旅美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思考文后练习4。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豪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第2—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学习第三段(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个结束全文的段落,一共有三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问:“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表示什么意思?自答,蓝色通常是象征友好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友谊的航程。这一句略写了中国海军访问其他国家。
3.第二、三两句说了什
第四篇:鄂教:《友谊的航程》教学实录
鄂教:《友谊的航程》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20课《友谊的航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片、照片、录音机。教学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课前交流:录音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师:今天吕老师很高兴,都说咱们是好朋友,猜猜吕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生:因为我们家又来客人老师听课了,这回的客人可不一般,他们是吕老师的领导。
生:因为我们家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他们看起来和蔼可亲,给我们这个大家庭增添了快乐,温馨的气氛。
生:今天不仅吕老师高兴,我们也非常高兴,因为我能感受到领导对我们的关爱。
师:是啊,爱我们的人今天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好好表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好朋友,好吗?上课!
导入课文:
师:伴着这首世界名曲《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一起走上一段难忘的友谊的航程(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悟促读。
师:1997年,一支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横跨浩瀚的太平洋,先后访问了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次友谊航程的第一站--美国圣迭戈海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了解本次出访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取得了哪些收获呢?快速默读课文,想好后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音乐停)
(学生默读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其中)生: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出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师随即板书:赢得友谊,倍感振奋、自豪)
师:同意吗?(指板书)“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课文是用哪一自然段具体描述的?“使华侨倍感振奋与自豪”又是哪一自然段写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写了“华侨倍感振奋与自豪”的表现。
生:我发现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个过渡段,它把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都概括了。(打出第三自然段文字投影)
师:了不起,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它的作用。(生自由读)
生:我知道这一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次考试中我们遇到的,中国海军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是总结上文也就是承上了,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是总结了下边的内容,也就是启下,引起下文。
师:说得多好啊!确实如此,它就像一座桥梁,把这两部分内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尽可能地使用过渡段,使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前后连贯,让文章更加具体、完整!
1、读议第2自然段:批注课文,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师: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次出访确实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的字里行间,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琢磨,品味。如果你有想法就随手写在课文的空白处,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边阅读,边动笔批注课文,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思考)
师生对话:
生:我从“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赶来争睹中国军舰的风采。一连几天,圣迭戈军港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这两句话看出,这次出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师:很好,你能从重要语段中感悟出这次出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如果能从重要语段中抓关键词来谈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谁来试试?
生:我从“纷纷争睹”一词体会出人很多,人们都是争先恐后地来看中国军舰的风采。
生:我补充,还能从这段的“奔走相告”体会到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生:我还要补充兰兰的意见,从“奔走相告”还能看出这些外国人是多么热情,多么好奇呀!因为这是中国军舰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啊!
师:是啊,美国人民对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来访充满一种热情与好奇,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海军呢?
生:中国海军舰容整洁,士气高昂;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出示照片:中国海军舰容军姿)师:你觉得中国海军舰容军姿怎么样?
生:很精神(帅)、(士气高昂)、(有气质)、(威武)师:你们能把我军的这种帅气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后齐读。)
师:确实很帅,所以不仅使普通老百姓前来纷纷争睹,也博得了美国军官的称赞。(打出军官称赞的话语投影)(指名读)
生评价:我觉得他没有读出称赞的语气,没有发自内心的赞扬,我想来读一读。(该生读)师:给你们大家一次当美国军官的机会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夸夸咱们中国的海军吧!(激情齐读)
师:多么好的赞语啊!让人感受到了军官是由衷地在肯定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啊!我们还可以从 哪些地方看出这次来访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呢?
生:我从“在美丽的圣迭戈海滩,两国官兵,一起野餐,一起进行排球和拔河比赛,一起举行联欢会,还共同演奏了两首中美乐曲。”中可以看出他们赢得了美国人的友谊。
生:老师,我补充,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两国官兵之间没有丝毫敌意,他们是那样的友好,他们的友谊不一般,比大海还要深啊!
师:理解得多深刻呀!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把掌声送给他。
生:我从“美国军官家属为中国水兵烹调食品,依偎在中国水兵怀里拍照”,这幅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美国人已经把中国海军当成了亲人,尤其是美国孩子在中国水兵的怀里拍照,我更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深啊!胜似亲人!
生:我从“一家美国人用贝壳精心摆成英文大字:你好,中国!”这句话可以感受到美国人发自内心的欢迎中国,因为我也是这样的,每当我喜欢谁到我家玩时,我也会写几个大字贴在墙上欢迎他们的到来。
师:能联系自身实际谈体会,真不错!是啊,一句简单的问候其中饱含着的是最真诚的欢迎,是最深厚的友谊。
2、品读交流第四自然段: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过渡语:这次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这个振奋人心的场面--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自己读进去,读进这个画面,你们能吗?
(学生情绪高涨,声情并茂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不太会读书的同学。)师:刚才老师看了你们读书时的表情,听了你们读书时的声音,知道你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生异口同声回答:是的)那就告诉吕老师你们此刻的心情,好吗?
生:(振奋)(自豪)(激动)(感动)(激动万分)(兴奋)(生依次汇报)师:哪儿让你自豪了? 生:当我读到“当雄姿英发的中国水兵穿着洁白的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五星红旗和中国海军军旗的引导下,昂首阔步地走在美国大地上的时候。”我自豪了,我觉得我们的海军是那么的威武啊!尤其是“昂首阔步”一词更让我感受到他们的风采,我自豪我们有这样的队伍!
师:说得多好啊!大家有同样的感受吗?那咱们就自豪地读出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打出本段文字投影)师生齐读
生:老师,我从“沿街的华侨忘情地追随队伍,一路狂奔,欢呼雀跃”中的“狂”字,和“欢呼雀跃”一词体会出华侨们看到祖国海军已经疯狂了,他们太高兴了,太兴奋了。
生:老师,我补充,我还可以从一位华侨的一段话中体会出他们激动的心情,(生激动地读这位华侨的话语)读完又一学生站起激动地说:“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对华侨们来说,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看到祖国水兵,听到祖国乐曲,更让他们兴奋的事了,这件事是他们这辈子遇到的最开心的事了,我也想来读读。
师:老师有个建议,如果下面的同学也想来读一读这一段,就站起来和他一起读好吗?(大多数学生踊跃站起,激动地读这一段。)师:哪儿又让你感动了呢?
生:当我读到80高龄的老人专程来到圣迭戈看望祖国亲人的时候,我感动了,因为我觉得80岁了,应该连走路都不方便了,还专门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祖国亲人,他们真不容易啊!
生:我觉得当时这位老人因为心里太高兴了,所以走起路来像20几岁的小伙子。
生:他还带着老伴呢!从“兴致勃勃”这个词我体会到:他们是多么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啊!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几十年了,他们太激动了!我真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了!
生:还有更让人感动的,当我读到“他扶摸着锃亮的军舰,热泪盈眶地对中国水兵说话的时候,我知道,他太激动了,太爱自己的祖国了!都快要哭了!
生:我还从“扬眉吐气”这个词体会到我们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强大了!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群情激奋,个个跃跃欲试)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吕老师能感受到:你们是那么的爱国,祖国的将来会因为有了你们这些孩子而更加强大,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与自豪,吕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可以吗?
(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打打分,并说一说理由。生:我给吕老师打100分,因为吕老师,读得很有感情。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老师读那位华侨的话时用激动的语气读的!
生:老师读得让我身临其境了!我仿佛看见了那位80岁的老人!生:我仿佛就是华侨了,我仿佛在疯狂地追赶队伍。……
师:老师真有成就感,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多的画面,这么多的感动。相信只要你们也和老师一样用心去朗读,一定读得比老师还要好!谁来挑战我?
(几乎全举手了)
师:这么多勇士,好,想读就站起来读吧!让我们一起读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振奋与自豪吧!(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师:中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编队第一次到达美国圣迭戈进行了访问,这次出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制造出更先进的舰艇,带着吕老师,带着我们的听课老师一起航行,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全世界,好吗?
四、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课外活动建议(出示):
1、用两段话叙写一件事,用上过渡段。
2、搜集并阅读表现中国海军发展史或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书刊,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
3、收集表现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音乐作品和故事,在班级举行小型的音乐会或故事会。(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起)
在这首《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声中,让我们结束本课,但愿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之间,我们和听课老师之间的友谊都能地久天长!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下课!
小尖中心小学 吕园园
第五篇:12.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由远及近,走近文本观大略
一、导语引路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明朝宪宗成化十九年。有一富家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不爱官位,爱科学,特别是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令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只听“轰!”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离开地面,升向半空。人群发出欢呼,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摔在万家山上。钱学森说:“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二、明确目标
1.学习本文作为一篇规范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科技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感知整体
1.作者及文体知识简介
贾永,曹志,白瑞雪,都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本文最初发表于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讲,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价值上是大家关心和需要的;并且需要通过新闻工具和其它各种手段进行报道传播。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目前,我国有5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具体讲有以下主要分类法:
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2.听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翌(yì)年
横亘(gèn)橘(jú)红
九霄(xiāo)酝(yùn)酿(niàng)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
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4.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写出对课文初步的整体印象。
参考答案: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由外及内,走进文本探精妙
一、自主探究问题
1.标示出全文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圈划出有明显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句。
3.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提炼出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表格。同学们围绕以上问题自主探究,再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再以课件展示下列表格: 段落 过渡段 结构 主要内容 1-3 3 导语
“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我国已有能力自主实现载人航天。4-26 4和26 主体
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历程,把国人飞天梦一步步变为现实。27-30 27 结语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迎来圆梦辉煌时刻。
二、合作探究问题 1.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2.本文的标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3.本文的标题是如何很好的总领覆盖正文的内容的? 学习步骤如下:
1.课件或板书展示以上主问题和子问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各小组派1名代表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拨,明确各问题答案 5.课件展示下列内容要点: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导语和结语部分;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主体部分。6.学生课堂接力,上黑板完成以下内容:近半个世纪中国航天技术探索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4-8段)1958年,毛泽东号召搞人造卫星。第二阶段(9段)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
第三阶段(10-13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第四阶段(14-17段)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第五阶段(18-21段)世纪之交,“长征”系列火箭久经考验。第六阶段(22-26段)九十年代后,“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升空。
三、合作探究问题:
1.“金色的秋日”暗示了些什么信息?
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哪一个词语用的最精准? 3.“神舟”5号发射成功以后会怎么样呢? 学习步骤如下:
1.课件或板书展示以上主问题和子问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各小组派1名代表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从文本到自己:
“金色的秋日”暗示了暗示了我们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中“迎来”一词则精准地告诉我们“辉煌”时刻还远远没有结束,也不可能有结束,祖国的航天伟业还需要前赴后继,这就自然为后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后来人怎么办? 5.教师课件展示下列材料,全班齐读其中的文字介绍: 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
【获奖名片】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黄宏: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陈小川:战机起飞和英雄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事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6.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以上两个材料让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献身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就意味着奋斗和牺牲,先驱者为此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我们后继者也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四、课堂小结
1.小结语:以上例子昭示了我们的责任:民族飞天圆梦,起点在我们脚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放飞梦想吧……
2.课件或板书展示,重温下列内容: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全班起立,齐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内容。◆由内而外,走出文本明学用
一、语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载货
登载
刊载
转载
B.落伍
落选
落枕
落炕 C.直角
画角
口角
角色
D.喷壶
喷泉
喷射
喷嚏
解析:D项中的“喷”都读pēn;A项前一组中的“载”读zài,后三组中的“载”都读zǎi;B项前两组中的“落”都读luò,后两组都读lào;C项前两组中的“角”都读jiǎo,后两组中的“角”都读jué。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静侯
落伍
测试
一鼓做气
B.翌年
开僻
尘封
不同凡响 C.透露
联名
苛可
惊天动地
D.酝酿
横亘
辉煌
耸人云天
解析:A项“静侯”应为“静候”,“一鼓作气”应为“一鼓作气”;B项“开僻”应为“开辟”;C项“苛可”应为“苛刻”。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______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2)就在两千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碧江谷地______,一天内攀登500米高的山岭,又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3)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______咨询,解答家长们提出的问题。
A.延续
考察
进行
B.沿用
考察
提供
C.沿用
考查
提供
D.延续
考查
进行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延续”和“沿用”都有承接因袭的意思,前者偏指连续,后者除了承袭外,还有使用的意思。①句用“沿用”语意更全面、准确,排除A、D。“考察”“考查”都有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的意思。“考查”侧重表示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考察”侧重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的观察。结合语境,②句应选用“考察”,据此可排除C。另外,③句选“提供”突出了“儿科大夫”行为的主动性、连续性。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解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此成语用在B句中恰到好处。A项中“汗牛充栋”使用不当。“汗牛充栋”本义是形容书籍很多。而A句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很多,用“汗牛充栋”仅表示多是不恰当的。C项中“洗心革面”也适用不当。“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过,也可以说革面洗心。刊物讲究创新,讲究版式的新颖,但用表“彻底悔过”的成语不当,且此句也并未说明“过”在何处。D项中“左右逢源”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成语重点侧重“做事”,而D项中则强调“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无法落实“做事得心应手”。因而此成语也使用不当。
答案:B 5.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析:A选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答案:B
二、语言运用题
1.请根据下列对联的上联拟写一幅下联和横批。上联:神舟飞天,先驱者呕心沥血圆华夏千年梦想 答:
参考答案:下联:信心满怀,新少年发奋图强续祖国万代传奇。横批:不说再见 2.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新华社11月22日电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机构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政府举行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颁发了首批15项专利证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所所长高松涛介绍说:“在对接机构长达17年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确保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成功,体现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硬实力。” 答:
【解析】 拟新闻标题,需要在导语中筛选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信息。本则新闻导语中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首批15项专利”都是重要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短语,就是大致的标题了。【答案】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技术获得首批15项专利 3.将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使上下语意连贯。
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小小的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的控温系统。
①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
②而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零下200 ℃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
③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④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 000 ℃。⑤人们发现,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正确顺序为(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语境可知本语段是介绍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来源的,分析所给各句可知,②④是说卫星表面温差大会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两句的句意判断②在④的后面;而①③⑤是说在蝴蝶身上所得到的控温启示的,先总说蝴蝶身上有调节体温的鳞片,再分说这些鳞片是如何调节体温的,依据认知规律应先介绍气温上升时再介绍气温下降时,那么,正确的语序应该是⑤①③。【答案】 ④②⑤①③
三、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文章第一段,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 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以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角度思考。【答案】 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
2.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主要作用? 答:
【解析】 课文前三段是新闻的导语,这是一个过渡性语段,是为了写下文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的。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
【答案】 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
3.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答:
【解析】 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的文字集中在第二段,这些动词非常明显,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这些文字的作用。【答案】 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
4.请以节选的部分文字为例,谈谈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
【解析】 通讯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体会。
【答案】 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等待时气氛的安静,要描写自然景物时有着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冯春梅 刘 程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先熬过离心机训练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勺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1.仔细阅读全文,为这则新闻拟写一条导语。答:
【解析】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用来点明新闻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拟写导语时,要抓住并全面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案】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2.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讲述了杨利伟的一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答:
【解析】 新闻的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杨利伟艰苦训练的五件事,阅读该部分内容,依次概括出来。
【答案】 ①克服“空间运动病”;②地面训练;③水上训练;④控制体重;⑤与“黑障”对抗。
3.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请结合原文,就细节描写的手法举两个例子加以简要赏析。答:
【解析】 本文在写杨利伟训练时,主要通过细节刻画来突出其顽强意志。【答案】 示例一:做转椅训练时,“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杨利伟的严于自律和顽强意志。
示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4.杨利伟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由杨利伟战胜艰险,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例升华到人们争取成功的一般规律。
【答案】(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但不发展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2)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读后令人振奋的好文章,阅读以后感想肯定很多,请写一段读后感。
要求:1.不一定要求全面,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2.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