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的主人 教学设计
国家的主人 教学设计
导入:<提问>P89上面的图标叫什么?在古代它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图标叫华表,在古代,它是一根木柱,为了鼓励人们把意见刻在上面而设。因此叫诽谤木
<提问>现在它有什么意义
<小结>华表上增加了云龙等吉祥图案,且有木柱改为石柱,因此它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威严、公正的象征,而且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
新课:
<展示>材料:反思历史周期率
<提问>1、1947年7月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2、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对话与当时的形势有什么关系
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话是什么意思
4、黄炎培引用该话的用意是什么?
5、针对黄炎培的困惑,毛泽东提出了什么办法来避免人亡政息?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小结>毛泽东提出走民主道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承转>既然民主能避免人亡政息,那么你们是怎样理解民主的?
<展示>P89第二段
<提问>
1、如何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有何职权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小结>上述讨论,我们知道,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承转>我们要成为国家主人,就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下面我们交流下课前采访的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课前的调查结果:对身边人大代表的采访
<提问>通过交流,你认为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是什么关系?人大代表有哪些职责?
<归纳>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职责P91
<承转>通过活动,大家对如何当好人大代表有了感性认识,那么大家是怎样理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话的。<小结>人民选我当代表,既表明了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又表明了选民与代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我当代表为人民,说明代表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公不为私。
课堂小结:
<小结>民主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法宝,结合你所学知识,请你给采访过的人民代表写个寄语。
第二篇:《国家的主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国家的主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国家的主人》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孙瑞红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2)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3)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2.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共含三个主题:
1、春天的故事。
2、国家的主人
3、在世界的舞台上。其中“春天的故事”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祖国各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变化,通过对比,证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逐步么迈入小康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号角,在农村掀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热潮,改革开放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沿海走向内陆,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日益富裕。“国家的主人”为我们介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着我们国家13亿人民,他们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每个公民都是人民的主人,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赋予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都能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个主题主要讲中国的对外交流及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国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11月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任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及国际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医疗卫生等事业,收到发展中国家的赞誉。我国以博大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国际哟有人不仅接触了中国的文化与风俗,而且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教学目标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2)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3)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评价任务二: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教学过程
一、我介绍:
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设问:哪位同学对历史感兴趣? 展示圆明园残迹历史图片,问你认识这个地方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改变这一状况,很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你认识这些人是谁吗?(展示图片: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你还能说出几位吗?谁能说出这些人当时代表的社会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的中国的建立做出努力的力量有哪些?这些力量在这个国家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展示国徽,让学生分析国徽组成,每一部分代表的涵义,最后总结国徽的体现了什么?
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主人? 这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人民与公民。阅读教材P6—第一段正文,告诉我你觉得什么是人民?什么是公民?有什么关联?
3、公民权利的保障 2004年可以说是世界的选举年,你能说出几个国家的大选吗?日本的选举有“八当七落”的说法,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我国是这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示人民大会堂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其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我国公民的权利有制度保障。公民权利的保障除了物质保障、制度保障之外,还需要平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保障。由教师讲解:加强立法与司法。
要求学生阅读田甜的资料,分组完成四个问题。然后交流。
总结归纳: 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利;(5)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完成目标一、二)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是否意味着“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每位同学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习的权利,如果在大家静静的上自习时,有的同学大声的讨论问题,或是朗读,或是稿纸乱飞。请评判这种行为。
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或是磨擦,怎么使问题解决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有的人用侮辱谩骂的方式,有的人甚至冲动用武力的方式解决(以暴制暴)。请评判这种行为。
教学后记:本课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是:在学习国徽时,增加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知识面也很宽,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生对国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从内心认同国徽。达到了德育的目标,增强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评价目标一、二)板书设计:国家的主人:权利、自由
第三篇:国家的主人教案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知识目标: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重点和难点:
1、国家的性质;
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看了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3、案例分析
(1)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2)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
第四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第五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 河 的 主 人
一、回顾文本,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这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
3、为什么艄公会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先来了解黄河。
二、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
1、课文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到了黄河边,齐读第一小节。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波浪滔天、浑黄的河水咆哮着冲向下游、巨浪拍打岩石的声响)
3、播放录象,师朗读第一节。
4、看着这样的黄河,你心里感到怎样?(惊讶,害怕)
5、所有的感觉都融在文中的一个词,这就是(胆战心惊)
出示“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读这句话,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胆战心惊。
指名读。
评价:你的心跳还不曾加速,看来还不够胆战心惊。谁再来?快多了,有一点让人害怕了。谁再来?我被黄河的气势给惊吓住了!一起读。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危险
1、突然,作者的眼光被河中心的一个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羊皮筏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5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可以划出有关的语句,也可在空白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指名回答。你从哪里体会出的?
2、出示“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人觉得危险。指名读。对他的朗读有什么建议?再指2人读,齐读。
羊皮筏子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读第3小节,读出你的惊讶。
指名读。“啊”有其他的读法吗?再指名读。还有吗? 虽然这只是六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每多看到一个人心里的惊讶就更加强烈,语调和语速应该有变化。范读。指名读。齐读。
3、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课文中的细微之处。文中就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羊皮筏子的全部情感。你知道是哪句吗?
4、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引读:这就是那小小的、轻轻的羊皮筏子。读„„
这就是那令人胆战心惊的羊皮筏子。读„„
这就是那满载着六个人和两麻袋货物的羊皮筏子。再读„„
四、体验乘客的从容自在。
1、出示“羊皮筏子”图片,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样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你害怕吗?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否也这样害怕呢?请默读6、7小节,边读边把文中描写乘客的语句划下来。
3、学生回答后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谈笑风生”怎么理解?
再读这句话,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乘客的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浏览)如果你是乘客,你会谈些什么?(结伴出去旅行、昨晚的电视节目特别精彩、谜语竞猜、故事会、哪家饭店的菜很有特色„„)
4、看来是挺热闹的,我想采访你们可以吗?
“喂!你们好!” “你好!” “你们害怕吗?”“不害怕。” “真不怕?”“不怕!”
那好,我再来问
“让那个艄公下来,我来划行吗?”“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没本事划、你的经验没有艄公多、你的水平太烂这太危险„„)
五、领略艄公的风采。
1、出示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进” 再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2、把你的答案写到黑板上来。(胆大 勇敢 技术高 负责任 认真、细心 经验丰富 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请同学们根据黑板的板书,说说为什么称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3、作者是怎样赞颂艄公的?齐读第8 小节。
4、袁鹰是著名的作家,他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呢?他用“黄河的主人”做题目,先写(黄河),又写(羊皮筏子),再写(乘客),写乘客时简简单单地介绍了艄公,为什么这么写?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5、师擦去板书中的“艄公”二字,在原处写下更大的“艄公” 读。声音大些。再大些!
六、倾诉心声,升华情感
1、出示艄公图片。这就是艄公,我们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凭着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成为黄河的主人”。出示 齐读
七、总结
奔流不息的黄河塑造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艄公就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代表。全体起立,让我们记住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