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单元地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交往的对象也逐渐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范围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社会公共生活。面对着社会公共生活,每个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并进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避免上述原因导致的各行其是最终引起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就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体系,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共生活秩序与个人充分自由发展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所有的公共行为规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它与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当自觉地以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重点:
1、理解公共生活: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个角色或身份,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从众。2、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规则:共同规则有有形(法律、法规、纪律等)和无形(道德、伦理规则等)两类。
3、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则:违反法律会将依受到法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5、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唯一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创制);法律对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效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
7、用法律维护权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能够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在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与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面的逐渐扩展,学生已经步入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尤其是法律规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正确看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认真遵守公共规则的价值取向。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个人要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首先就应当认真看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担负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又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并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代价和付出,从而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第八课 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有关法律规则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初步形成对社会现象及个人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意识,同时在了解法律作用的基础上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通过讲授关于法律规则特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法律规则与其他行为规则的辨别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维护公共生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共同组成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伦理、法律等各种规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其它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这种特殊性最主要就体现在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规则,并因为这种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特点而衍生出与其他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点。正是法律规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他行为规则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重视法律规则的作用,进而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第二站:遵守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则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
2.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试题
4.语文第三单元下册作文
5.七年级政治第三单元试卷
6.七年级第三单元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7.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课件
8.初一政治第三单元测试题
9.高一政治第三单元试题参考
第二篇: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
A.风俗 B.社会风貌
C.规则 D.习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
①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②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③有了规则,社会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④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规则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下列属于非正式的规则有()
①上食堂打饭时应排队 ②红灯停 ③穿着要整洁 ④商品有缺陷可以退换 ⑤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作为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这是()
A.一种规则,但不是法律 B.既是规则,又是法律
C.既不是规则,也不是法律 D.无法判断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同时意味着必须按照WTO的规定与其他成员国进行交往、交流和合作。这说明
()
A.加入WTO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B.在现代社会,经济交流与合作需要秩序,这种秩序需要一整套规则的保证
C.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有些规则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D.WTO的成员国经济水平是一样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两者的区别是()
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7.从比较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C.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力大于法律
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用人群比法律多
8.法律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少数人 B.剥削阶级
C.统治阶级 D.广大人民
9.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A.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10.下列选项你认为属于国家强制力的是()
①军队 ②警察 ③监狱 ④法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导致上百万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后来公安机关一举侦破此案并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这说明了()
A.网络的危害不可避免 B.公民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C.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D.在虚拟世界,我们也要遵守规则和法律
12.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活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份通知是()
A.强制性的 B.非强制性的C.是国家的法律 D.是地方性的法规
13.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法,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以下四种情形,你认为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是
A.佳佳的父亲以佳佳未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扶养费
B.某班同学因数学老师无故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
C.王虎因同桌喊他“王瘸子”,与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D.小丽因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好几天不理妈妈
14.服务于英国警界的尼格尔•柏加,一次到英格兰一个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30公里的限速区自己以33公里的速度行驶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传票,到目的地后交给了当地交通当局,尼格尔•柏加获得了“世界最诚实警察”称号。由此可见
A.这是一种炒作行为 B.他在一个人独处时仍然能自律
C.没有他律是不能做到的 D.他的做法不可取
15.2007年5月29日,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和玩忽职守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有法可依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对领导干部犯法更要从严、从重处罚
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6.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张和小明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
C.小李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彭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二、非选择题
17.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18.请简述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19.肖玲所在班级以前在晚自习时,总是要老师监督、校领导巡视,而通过开展学生自制活动后,现在晚自习已无需老师监督,纪律非常好。她们总结班级自习时教室纪律好坏的前后变化:以前班主任在而安静,班主任离席则出声;后来学生自制而安静。
你怎样看待肖玲班级前后的变化?
20.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动作;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这段描述说明规则和自由有着怎样的关系?
21.“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这是一条几乎人人明白的道理,但是在虚拟世界中,人的各种行为控制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沉溺虚拟时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2)在这个“没人看得见”的“真空”中,怎样才能维持匿名世界的道德和秩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C
7、A
8、C
9、A
10、D11、D
12、A
13、A
14、B
15、D
16、C
二、非选择题
17、P60-6118、P5319、以前是班主任他律的力量所致,是表面的,作用有限;后来是学生自律的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她们班级的变化,说明了她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20、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1、(1)沉溺网络会影响学业的进步,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易使我们弱化道德意识,不利身心健康,甚至误入岐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每个人应把这些外在的规定变为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
“我”和“我们”
1.集体生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① 集体有温暖(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② 集体有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③ 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④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第一节 集体生活邀请我
1.什么是集体?(集体的含义):
①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如何感受集体的温暖?(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① 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人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②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彼此传递关爱与温暖。
③ 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3.集体的力量强大的表现?
①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集体力量的来源)② 我们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③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4.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
①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③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5.集体力量的作用(集体生活对个人的影响是什么):
①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② 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③ 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二节 集体生活成就我
1.集体生活对涵养品格的作用:
① 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② 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我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2.集体生活对发展个性有什么作用?
① 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②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③ 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3.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①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② 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③ 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二节 节奏与旋律
1.保持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和谐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角色冲突):(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① 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
② 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③ 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2.如何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怎样让自己更好的融入集体):
① 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人物的紧迫程度等。
②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三、如何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
1.形成原因: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2.积极作用:
① 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② 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互相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4.小团体的实质:
①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了江湖义气(哥们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至上,沦为小团体主义,只讲友情,不讲纪律。
5.如何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冲突?
① 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② 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出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6.在集体中解决矛盾冲突的意义:
① 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二节
我与集体共成长
1.怎样建设美好集体(在共建中尽责的要求):
总:集体的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① 我们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
② 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人。
③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④ 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2.“自治”的表现:
①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③自觉维护集体荣誉。3.如何在担当中成长(怎样为建设美好集体努力)(如何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 总: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① 为集体出力,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② 集体的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③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④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4.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① 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 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的做事,提高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③ 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节 生活需要法律
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2.假如我们的生活没有法律:我们不可能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4.调整生活矛盾和纠纷的途径: ①道德②亲情③友情④法律 5.法律的产生:
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6.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7.法治的内涵:
①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8.法治的意义(作用):
①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9.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现代国家,法治代替了人治。
第二节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道德、纪律共同特征(作用):
① 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②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的特征:
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③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自然形成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4.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①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权利。②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2.保护作用)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6.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批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7.法律保护作用的表现:
①在生活中,我们即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一节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定义: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2.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②国家原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进步的应有之义。
3.我国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如何给予未成年人关爱): ①我国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法律。我国为未成年人还颁布了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专门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②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重要作用)、社会保护(不可缺少部分)和司法保护(重要保障)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4.在法律的特殊保护下,我们该怎么做:(启发、感受)
①宪法和法律给予我们收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节
我们与法律同行 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对我们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 ①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③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通过法治方式(1.诉讼方式2.非诉讼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④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⑤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4.怎样树立法律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②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5.法治时代是否需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6.遵守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7.当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应怎么做:
①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②向他人寻求帮助。③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④拨打110报警电话,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2017(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一篇略读课文《台阶》和一个习作、一个名著导读。【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
2、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教学重难点】
重点: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难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学法指导】
1、熟读精思。指“有重点” “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地捕鸟,还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对于鲁迅,阿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探个究竟。
二、预习检测: ①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字_____,我国伟大的____家、____ 家、____家,代表作:小说集 《______》,散文集 《____》等。②关于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骇()掳()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憎恶()絮说()
③理解下列词语: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四、师小结: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速度课文,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二、精读研讨,重点突破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补充 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三、写作特色品析: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A、传神的描写: ①细节描写: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C、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老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顺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的品质; 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 3.品味文章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献给爱丽丝》)
一个盲人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雨果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很简单的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写出了乞丐的无助与茫然;很小的一个举动,却让我们看到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施以援手。在这里,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一句话,送给他的还是温暖,还是春天,大家说,对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二、初读全文,了解其人:
1、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2、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他需要钱,但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愿意尽义务,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老实厚道,善良纯朴,知恩必报。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是什么顺序? 事 件 老王的品质 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重感情,讲仁义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知恩必报
先是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等基本情况;接着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老王的工作和为人,以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忠厚。
二、品读赏析:
1.课文对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A:运用了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形象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B:运用了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C:运用神态描写,“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双手”。“直着脚”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神态。
D:运用动作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写出老王象死物一样,钉在门框里,形象、直观地描写了老王临死前的病重状态。
E:运用动作描写,“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攥”字是握住的意思,老王开始并不想要钱,接过我给的钱,很是珍惜,紧握在手。F:运用语言描写,“他‘嗯’了一声”。老王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多言。
G:运用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2.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老王的外貌,表现他已不久于人世,还从什么角度对老王的情况作了描写?
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第16段“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用“我害怕得糊涂了”侧面说明老王外形的恐怖,病入膏肓。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我们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2.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为他人 ;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详略安排。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人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他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至于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的一生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板书课题及作者)2.走近作者。(用课件出示)
李森祥: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有代表性的小说有——《小学老师》、《台阶》、《传世之鼓》。同时李祥森还是电视连续剧编剧,创作了几十集电视剧,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天下粮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用课件出示)
āo dàng kǎn gān gà nián qiào 凹 凼 门 槛 尴 尬 黏 撬 xián kāi gā shǎng lâng juâ 涎水 揩 嘎叽 晌 午 愣住 很倔
2、请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3、“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
贯穿全文的线索。为了表现父亲。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三、研读分析,把握形象:
1.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三级青石板台阶;认为台阶低。
2.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3.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受人尊重,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说台阶低了。他实际上是对什么的需要啊? 他实际上需要尊严。
4.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自尊、有上进心、有志气、有理想。
5.为什么父亲要造九级台阶,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这个角度看,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九级是最高级别。
6.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呢?用了多长时间呢?(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语句来完成问题)课文第10—11段。
7.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从这点可以看出父亲什么样的性格? 倔强、吃苦耐劳、节俭、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等。
8.准备是艰苦的,漫长的,新屋很快就建好了,台阶也筑成了,可是父亲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了呢?这体现出父亲什么样的品质呢?
父亲觉得坐在高处和别人说话不自在,不习惯,很尴尬。前文提到父亲低眉顺眼老实厚道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人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自卑心理长期存在,盖好新居,高台阶后,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太大,造成了父亲的尴尬,也就是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特有的一种特质,就是谦卑。9.父亲拼命干了一辈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人老了,身体垮了。从文中父亲挑水闪了腰这一点看出来的。10.归纳人物形象: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形象? 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四:品读赏析:
1、文章的谋篇布局来看,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形成前后的对比,突出父亲当年力气大,而后来却闪了腰。(2)写石板质地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的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时间的长,体现父亲的辛劳。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文题是“台阶”,台阶即为中心,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而造台阶则要详写。
五、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作者仅仅写了父亲一个人吗?为什么?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是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不仅仅是个体形象,他们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常代表一个群体,而散文中的人物仅仅代表个体形象。比如《故乡》中的闰土,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而圆规杨二嫂是被社会扭曲的小市民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飞利浦夫妇,代表的是唯利是图、嫌贫爱富的一类人。《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是广大法国人民的象征,那么,《台阶》中的父亲,也不仅仅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卑微的理想而坚韧顽强的父亲,他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代表了哪些人?(生答)代表了地位卑微的农民。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通过父亲这个形象,引发我们对父亲这一代人这一类人人生价值和精神生活的追问——我们的农民父辈,我们的像农民一样的父辈,我们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可以有尊严的真正像个人一样不再一辈子低眉顺眼,不再卑微的驼着背生活?
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想到了作者的父亲,劳动人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此刻你对自己的父亲是否又多了一份理解和关心呢?请以“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板书设计:
卖油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 “以” “而”的用法。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教学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是一位貌似平常,却又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检查预习
作者作品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八大家: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2.读准字音:
咨zī 矜 jīn 圃pǔ 睨nì 失shǐ 颔 hàn 忿 fân 酌zhuó 沥 lì 杓sháo
三、文章诵读,整体感悟:
1.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2.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例:轻: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
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箭也是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代“葫芦”)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
3.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①尧咨善射 ②尧咨自衿 ③ 卖油翁微颔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⑤卖油翁酌油 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学法指导: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①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②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4、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文。
2.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二、品析特色
1、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 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特色:
(1)剪裁合理。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 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见地: 自矜 大巧若拙 态度: 浮躁 从容、沉着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熟能生巧
明确:陈尧咨队卖油翁的态度变化是:自矜――忿然――笑而遣之,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的变化说明他已有所醒悟。
2.下列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公亦以此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并不怎样。“笑”说明陈尧咨翻然悔悟
3.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文中两位人物形象。
陈尧咨:善射—“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四、总结、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及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睨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2.链接生活
说说生活中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小结:我们反对玩物丧志,雕虫小技,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实录
【作文教学实录】
放飞心中想象的翅膀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以童话剧《挂铃铛》为素材,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挂铃铛》。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想象续写一篇童话故事,能够把在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续写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表演、讨论、练习、评论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理念
“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善于想象才能给文章插上动人的翅膀。而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故事,是打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在理想世界里畅游的一种幻想。初中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限制或抹杀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采用童话引路的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前准备:
教师在网上搜集《挂铃铛》的素材,并由同学们投票选出编剧和演员。然后指导他们配合教师的教学需要,自编自排童话剧《挂铃铛》的“集体会议”一段,把如何挂铃铛做为整个童话剧的悬念留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要求:熟悉台词,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便表情和动作要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五、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平台、猫及老鼠的形象头饰
2、课件构思
配合童话剧《挂铃铛》,给学生以直观的图像显现,并突出整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五、课时安排:
2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童话剧导入,感知《挂铃铛》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班有几位同学排了一出童话剧《挂铃铛》,今天想在这里彩排一下,让大家点评点评,大家是否欢迎啊!
生:欢迎!!(齐答)
师:现在,请欣赏童话剧《挂铃铛》!(播放幻灯片1)
2、学生表演童话剧《挂铃铛》 剧情提要:
人物:主人、猫、老鼠酋长、灰老大、灰老
二、灰老三
旁白:很久以前,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户有钱人家。由于这户人家家老鼠太多了,于是主人就买了一只猫来捕捉老鼠。果然不久,老鼠减少了许多,主人非常高兴,猫儿也很得意地继续担任守卫的工作。有一天„„
(猫追着老鼠上场)
猫:(跺着脚)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该死的老鼠,今天怎么跑得那么快,下次别让我逮到,否则,哼!(播放幻灯片2)2
主人:哎哟,猫咪!你又在抓老鼠啦!走,别太辛苦了,我带你去散散步,顺便去看看凯莉太太家新养的咪咪!
(猫跟着主人高高兴兴的下场,众老鼠在老鼠酋长的带领下缩头缩尾的上场)老鼠酋长:伙伴们,乘着那只该死的猫不在,咱们来开个会议,大家献谋献策,想个办法来对付那只可恶的猫。他已经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如果再不想办法对付他,我们的性命都不保。请各位踊跃发言。(播放幻灯片3)
众老鼠:(争先恐后的举手)我先说,我先说„„
老鼠酋长:小声点,一个一个来。灰老大,你先说说。
灰老大:我建议,趁那只猫在追我们时,故意把他引到老鼠夹旁边,让他被老鼠夹夹到。这样,他以后就再也不能追我们了。
灰老二:(不以为然)这个办法对我们很危险,万一还没跑到老鼠夹边,就先被他吃了怎么办?我刚刚就差点给它逮到了。所以我认为,趁他睡着时,拿火去烧他是最好的办法。
灰老三:不,这种办法对我们也有危险,上次灰老四和灰老五就是想去烧死它,结果反把自己给烧伤了,现在还在洞里躺着呢。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在他脖子上挂上一个铃铛。这样,以后只要听到铃铛的声音,我们就可以赶快逃跑,再也不怕被他抓到,你们认为如何?(得意的望着大家)(播放幻灯片4、5)3
众老鼠:(纷纷点头)嗯,这个办法不错!
老鼠酋长:虽然这个主意很不错,可是,挂铃铛也是很危险的事,要怎样才能给猫挂上铃铛呢?(播放幻灯片6)
众老鼠:这„„ „„„„
(演员们茫然的站在讲台上)
3、引入正题,激发学生展长想象的欲望 师:哎!你们怎么演到要去挂铃铛就不演啦?
生(老鼠酋长的扮演者):老师,我们的编剧编到这就辞职了,他说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给猫挂铃铛,所以,我们也就没办法演下去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子。今天我们原本就是准备进行一次想象作文训练,要不这样吧,就请咱们班的同学当一回编剧,把续写《挂铃铛》做为这次的训练内容,一起来给这个童话编个结局,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好!(齐答)
4、小组合作,展开想象。
师: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挂铃铛》的编剧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就一定能解决!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给猫挂铃铛,大家应相互交流看法,并互相评价。(播放幻灯片7)
(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当中,并对个别想不出办法的小组进行引导)
小组1:我们觉得可以给铃铛画上漂亮的图案,然后放在显眼的地方,让猫看见了,喜欢上铃铛,自己把铃铛挂上去!
小组2:我们觉得可以去煽动猫和狗进行一场猫狗赛跑比赛,第一名的奖品是金铃铛,第二名的奖品是银铃铛,那么,不管猫跑第一名还是第二名,它都会很得意地挂上铃铛。
小组3:我们觉得可以以猫的妈妈的名义,给猫送一份礼物,并附上一张卡片,上面写道:亲爱的咪咪,自从你离开我以后,我无时不在牵挂着你。送你一个铃铛,希望你能随身携带,当你听到铃铛响的时候,就会感觉我就在你的身边,让铃铛代替我,永远陪伴着你。我们相信,当猫看到这张卡片时,一定会含着泪 5
水把铃铛挂上去的。
„„„„
5、提出要求,编写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但这还只是对故事的构思。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故事内容,把这个故事续写完整。在动笔之前,老师提以下几个要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做到合情合理;故事要讲究完整性和生动性;要做到编写时独立完成。(播放幻灯片8)
„„„„
第二课时
6、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
7、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师:通过刚刚这30分钟,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这篇作文。下面老师准备把刚才写得最快的几个同学的故事投影出来,让我们共同来评判他们把这个故事续写得怎么样。
(教师投影了三个学生的作文)(允许学生自由的对小作者提出质疑,小作者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一一作答„„)师:刚刚的三个同学都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作了解答,下面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对这几篇习作的看法。
生:我认为乙同学编得很好,非常生动。里面的很多情节运用了十分大胆的想象,但细细想来,这些又都是在情理之中。
生:我认为乙同学在有些方面处理得不够好,如前后两个情节之间缺乏过渡,显得比较突然。
生:我也认为乙同学编的的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形象,立意新颖。
生:我认为甲同学在想象的情节里面所写的那些对话很有意思,富有个性化的特点。
生:我认为丙同学编的故事很合情理,并且语言也非常生动有趣。„„„„
师:刚刚已经有很多同学对这几篇文章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点评得比较生动精妙。下面,我们采取四人小组互动点评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点评,并写出评语。
(学生开始四人小组互动点评作文)
六、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源泉,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此,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在知识的广阔天际中自由驰骋,大胆翱游,充分展示个性自我。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必善于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思维呈发散型。多角度思维训练、发散型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延伸性作文是在已有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学以致用,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次延伸性作文是童话式的想象作文,这是抓住初中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的特点,用他们纯真善良的童心,来表达他们的愿望。作文中的所有情节,都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生活认识,想象出情节,然后形成一则则童话故事。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使学生努力寻求不同的结局,培养求异思维的同时进行了多角度的、发散型的思维训练,新奇的设想层出不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在这有趣的延伸性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习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附录】
甲、续写《挂铃铛》
由于老鼠想制服猫,想了个在猫脖子上挂铃铛的办法,大家都赞同,但给猫挂铃铛,真是比登天还难!
老鼠们为了想给猫挂铃铛真是绞尽脑汁呀!就这几天功夫一些老鼠兄弟已经被猫欺负得死的死、伤的伤,灰老三想,若还没想一个十全之策,那我们家族还怎样立足呢?一天早上,灰老三跑到主人的书房查找资料,如《孙子兵法》、《武穆遗书》呀,还上网向网友们发出求助信息。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三十六计》找到了一计——“美人计”!!于是灰老三带着一帮兄弟去找凯莉太太那只没用的母猫“咪咪”,跟她说:“小姐,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把这个铃铛挂在我们家那只猫脖子上,我看以你的魅力给那只猫挂上铃铛,那只猫定是爱不释‘铃’,你也会赢得我们家猫的爱情,祝你们能两猫相悦,白头偕老,哈哈„„”那咪咪平时喜欢“那只猫”,一听恭维,立马就把铃铛送去给那只该死的猫。
果然,那只死猫浪漫无比地挂着铃铛,从此,便再也不能抓住老鼠了!
乙、续写《挂铃铛》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村里的广播说镇里要举行一个“猫的竞吃”大赛。规则是这样的,只要吃的东西多,就会得到能够让猫吃一年的猫粮和一个“无价之宝”――铃铛。只要挂上了这个铃铛的猫就变成了一只“招财猫”。这样一听,猫的主人便很高兴,硬要让这只猫去参加这次比赛,碰碰运气,再加上这猫也够能吃的了!
第二天,主人便准时地把猫送到参赛地点。这猫在台上暴吃暴饮,最后赢得了第一名,得到了一个金铃铛和猫粮。主人便带着猫和奖品,回到村里。村里的人纷纷到村头迎接。主人挺爱面子的,便把那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抱给村里的人看,村里一些猫主人都很羡慕。
从此以后,这只挂上铃铛的猫再也捉不到老鼠,老鼠们为此很是高兴。现在,老鼠们一听到铃铛声,便逃之夭夭。
丙、续写《挂铃铛》
自从灰老三提出那个意见之后呢,大伙们便纷纷议论着要怎样去给猫挂铃铛,那只可爱而又机灵的灰老三跳了起来,大喊道:“我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了!” ——
当这只可恶的死猫见到凯勒太太家养的咪咪时,凭着这两位主人的教导和这两只猫的个性,我想它们一定能够和睦相处的,所谓“日久生情”,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真挚的感情,它们彼此爱护着对方,赖在凯勒太太家和那只咪咪一起儿玩耍。它的主人也会去探望它。所以,趁此机会,我们几个人偷偷摸摸地跟在它主人的后面,然后把这个精致优美的犹如一块莹光闪烁的钻石似的铃铛放在凯勒太太家中客厅的桌子上,并写上一封无署名的信:此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一定能招财进宝,凯勒太太见了一定会把铃铛挂在咪咪的脖子上,而那只猫见了咪咪挂的这铃铛很漂亮,而且声音也很动听也会向咪咪要,咪咪也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视为财富,把铃铛给了那只猫。
从此,这只猫挂上了铃铛,众猫见了,也纷纷买去,以为这样可以赶时髦,结果再也捕捉不到老鼠了。老鼠大大的庆祝了一翻,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那只猫与咪咪天长地久生活有时也不免有些冲突,结果那只猫把铃铛摘掉了,继续捕捉老鼠,干它的职业。
俗话说:猫是老鼠的天敌!这句话是千真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