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设计5篇范文

时间:2019-05-11 22: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历史课教学设计

历史课教学设计(500字)

历史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型:新授课 教法:导学法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这一专题,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确立、巩固、发展、强化过程中属于最后强化阶段。教学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八股取士的认识评价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秦汉隋唐元各朝代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明朝的措施比较好理解,通过科举制的前后比较,也能学会一分为二地认识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前后串联历代君权的加强措施引出明朝。

2、采用阅读、分析、合作交流、归纳、对比等手段,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措施。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鉴电视综艺节目形式,采用男女生打擂台比赛的形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主持历史小知识擂台赛,共准备十个历代加强君主专制的题目,分男女两队,每队五名同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导语,提出问题,复习串联: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继者,历代封建帝王家天下,他们想方设法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秦汉唐元各封建政权是怎样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板书,前后对比引出明朝.

二、传授新知识 师问:明朝是怎样建立的?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明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出示板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帝王,你知道朱元璋哪些小故事?学生回答课前搜集的内容:出身贫贱,放过牛羊,做过和尚,参加起义军,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最后灭掉元朝等. 教师导语, 出身贫贱的朱元璋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叫化子一朝暴富,他是如何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的?.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重点强调\讲解\前后联系\反问,学生读课文加深理解.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相权过大,威胁君权.

2教师解释六部的职责

3学生读小字内容,加深对锦衣卫的理解.4教师补充锦衣卫的特务活动事例.教师导语:为选拔官吏,明政府仍采用科举考试形式,为加强君权,从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请学生回答明朝科举考试的特点,教师讲解强调,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准发表个人见解,考试文体是八股文.问:明朝八股取士培养了什么人才?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从小钻研经书,没有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有几句话形容的好:走路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足;张嘴之呼者也,自以为读尽圣贤文章.其实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教师进行前后联系,为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历代封建帝王挖空心思,各出奇招: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狱.学生巩固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师过渡: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君权的朱元璋仍不放心,又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以军事大权,用你所学历史知识回答,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引出建文帝与靖难

之役.学生读课文小字内容.教师过渡:以藩王身份夺取君权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明成祖又会怎样做呢?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迁都北京,继续削藩,设厂.三、课堂小结 经过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两代人的努力,明朝的君权得到空前加强,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明朝的统治是不是可以长治久安呢?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呢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500字)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000字)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之我见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本文对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课从学科内容体系、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依据

方法策略

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国家教育部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我们对学生提出探究学习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样要求历史教师应象指战员认真准备一个个战役一样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需为学生学习服务,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必需要准备好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在历史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依据主题式内容体系,注重撰写好专题教学设计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较,《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有很大区别,《历史课程示准》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近、现代史和世界古、近、现代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若干学习主题,这些标准的制定,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归结到每节课堂的教学设计的问题上,要求教师并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学生应接受那些重、难点和基础知识,而是首先要明确学习主题,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学会什么。以《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起源》第一节为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题,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注意,让学生找出中国早期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内含,而不是让学生只知元谋人是元谋人,北京人是北京人的两个孤伶伶的概念。

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前的探究学习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教师拟定一个知识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标准,应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概括的份量,有利于教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依据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注重历史课堂过程方法的设计

《历史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强调为: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这种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要大胆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把历史课堂准备成有活生生感知材料的专题课,注重学习自身收集材料,注重学生探讨而并非以前的“硬灌死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身实践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出历史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在准备中国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长辈进行访谈,收集当时的一些物品,如毛主席纪念章、毛主席语录等活动,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及原因。

教学方法需要改革,首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面和谐的智能发展,把“再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创造型”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无定法”(即具体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承认和运用教学规律上的“教学有法”,让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风格都能相尊相竟。让学生在多种“教法”中成长,是每个历史教师在备课中要侧重考虑的问题。

三、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观目标,侧重学生形成端正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之前的历史课在思想教育目标强调政治教育层面比较浓,而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倾向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强调学生如何适应未来时代的价值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力避过于注重如何传承优秀历史传统,而忽略现实意义。例如:在列举中国历史上货币变化过程,由原始的物物交换到贝壳、金、银、铜作为货币,到秦统一货币,西汉末王莽推行“大铢”,北宋出现“交子”(纸代券),清代出现“银票”,民国的银元、纸币,到现代的“信用卡”,让学生探索中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正确认识现在的“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和网上“在线支付”的现代社会现象和探讨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再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标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课前的史为今用的教学设计工作,无疑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学为今用,学习知识为现实服务切实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中。

四、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的设计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习相关信息,如历史教学考查评价最新成果、新观点,对该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叙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能力训练的提高,一般采用教师对历史现象提炼出的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历史问题等,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与课程相关内容为中心,适当综合各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材料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如:在准备《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这一历史课程教案时,设计习题:唐玄宗后期潜伏着危机是因为他宠爱杨贵妃的结果吗?学生经过讨论和独立思考后认为唐玄宗统治后期,日益骄奢,不理朝政,任用会迎合他的奸臣为相,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这样看来,学生解答问题比较全面,而不是单

一、偏面地看问题。

五、依据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注重树立合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促使学生探索与反馈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力注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例如:对历史物证的调查和记录,只要学生做了,作为教师,要予以肯定。通过课堂内外的正确引导,及时肯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全面公正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教与学互动进行。新课程标准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也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在教学设计的最后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学生自学探索的反馈。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自学探索过程中可能发展许多新问题,提出不同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指导,最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提出,供大家讨论。

完成了整个教学设计工作,进入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要注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最后,应该指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设计的撰写,涉及一些诸多方面的问题。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一样,无论在内容、教法,形式上都不会千篇一律。在撰写教学设计方面,应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教师只有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设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2(2001重印),46-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 邹时炎主编,戴汝潜、张芃着 《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192-210。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堂》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第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历史课程对于刚从小学升人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如何激发孩子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后续学习的热情,第一堂历史课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相当重要,为此,我们结合华东师大版历史课改实验教材教学内容设计了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

一、导入设计

第一堂历史课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双方彼此陌生,却都有互相了解的强烈愿望,以往的开课,教师一般仅限于介绍自己姓名,却忽略孩子们民主、平等的主观意识,孩子们被动、附属的地位在一开始就被确立了。因此,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课就要解决的。

初一的孩子对“历史”是什么、“历史课”讲什么是很疑惑的,第一堂历史课就要让孩子们对这一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如何设计这一感性认识内容也是我们教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远古人类》开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元认知识是什么?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这是本节教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导入的切口。设计怎样的导人才能把以上的几个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

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开场首先从“我”说起,教师不单单介绍自己的姓名,而是真诚地介绍自己的出生地、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的历史,包括成功与失败、兴趣与爱好等,这一举动会深深地感染学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教师借此也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成长史或个人家庭史。这一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打破了师生双方的陌生感、距离感,实现了师生地位的互换,建立了良好的民主、平等学习气氛;这种互动方式扩大了孩子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了解;这种形式也为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历史”提供了感性认识,孩子们会感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历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历史是真实的。

二、关于“人类起源”的教学设计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深刻而奥秘的主题,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苦苦追寻和探索。这个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同样好奇、感兴趣,他们会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与孩子们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我们结合课前孩子们的个人史、家庭史的介绍自然导入“关于人类的起源”,在此我们设计了思维性的探究活动。

我们的设计是这样的:从小“我”到大“我”,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那么“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或者“你知道你是怎么来的吗?”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孩子们会说出很多很多的想法,如妈妈是怎么说的,传说中的故事,某些科学的推断或假设等等。多种信息和结论在孩子们中间传播,孩子们会对它们探讨、判定,最后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结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转化而来的。接着推问:“人类是怎样从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的呢?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从而导入关于人类进化问题的探究,关于这一主题,我们以“北京人”为典型来引导孩子们探究。

三、关于“北京人的生活”的教学设计

我国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它给我们留下的遗址能够反映人类进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我们结合教材中“北京人的生活”内容设计教学。

为帮助孩子们探究学习,增强直感,我们利用多媒体相继投影了《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找一名学生上前与“北京人”并排而示,让同学观察、比较“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感知由猿到人的漫长过程。教师借此引导:“北京人又是怎样一步步向现代人进化的呢?”“想象一下,那时的北京人生存环境怎样?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想象和描述,针对不同的议题进行探究,如“北京人”的衣、食、住、“北京人”的取火和保存、“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北京人”之间的关系等。关于“北京人”打制石器,我们设计了实践探究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在课上或课下)让孩子们动手打造石器,并展示他们的作品,说明制作过程及用处,谈谈过程体验。

对于不同问题的探讨及实践,孩子们会从中细细体味到“北京人”生存的艰难,更深刻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转化中历经漫长、坎坷、劳苦的过程,更好地明白劳动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课后探究问题的设计

这样一节历史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它会引发孩子们很多的兴致,但是时间有限,课上难以满足。为此我们设计了几道探究题目供孩子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进行探讨。

(1)你认为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根据你的探究、观点写一篇小论文(可上网查资料)。(2)写写你的个人成长史或你的家庭的历史。(3)试着打制石器并使用,谈谈你的体验。(4)谈谈第一堂历史课的感受或你对历史的兴趣。

以上四题任选其一,孩子们的作品做好后存入个人档案袋内。(大连实验区 孙磊 唐丽媛)原始农耕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掌握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农耕文化和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了解南、北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2.能力培养

(1)分析半坡鱼纹彩陶盆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陶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介绍半坡尖底瓶的设计构思及原理,让学生设计一个取水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由采集、狩猎发展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2.难点

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三、教学设计建议 探究法

1.北方的农耕文化

(1)参照第1课中的“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的分布图”,指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当时南、北农耕文化的两个典型例证。

(2)讲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明过程时,可适当补充骨耒(播种农具)等农具发明的小故事,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定居生活及原始制陶业发明等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懂得农业是畜牧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必要前提。(3)分析课文中鱼纹彩陶盆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究,用黄泥制作陶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历史。

(4)关于课文中的“动脑筋”习题,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半坡尖底瓶的结构与原理,鉴于初一学生尚未涉猎物理学知识,教师可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加以讲解。2.南方的农耕文化

(1)强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它的发现打破了江南地区发展较晚的传统看法,证明长江流域很早就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2)强调河姆渡遗址使用骨耜(翻地农具)种植水稻,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3)如时间许可,还可适当补充: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草编织物与骨哨,说明南方长江流域的远古先民们已经懂得原始审美艺术。

(4)讲完南、北衣耕文化两个子目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劳动工具的改进,劳动形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互相之间的关系。然后由教师总结: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效率更高;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步伐也就越快。3.原始聚落

(1)提问学生: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指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定居生活提供了经济条件。人类开始向适宜农耕与畜牧的山前、低地迁移,搭屋建房,形成聚落,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

(2)配合课文插图,介绍北方半坡遗址的半穴居房屋、南方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引导学生探究南、北两大遗址不同建筑风格的成因,让学生懂得建筑样式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如时间允许,可介绍“姜寨遗址原始聚落复原图”,让学生对原始聚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3)利用榫头、拼板等实物模型,讲述河姆渡遗址先民使用榫卯固定横梁、企口拼接木板的工艺,以直观教具说明长江流域的远古先民们早已懂得原始的木工技艺。传说战国时期的鲁班是中国木匠的祖师爷,其实河姆渡的先民们才是真正的木匠始祖。设计二:表格法

依次出示下列表格,讲述北方与南方农耕文化的不同特征。

(1)分析北方农耕文明的成因,帮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大小字体,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北方农耕文明的主要特征。北方的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

类 别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 始 手 工 业 原始纺织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业

表 现 栽培谷物粟、黍和蔬菜 饲养猪狗 纺轮制作麻布 制造彩陶 建筑半穴居房屋

(2)分析南方农耕文明的成因,帮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大小字体,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方农耕文明的主要特征。南方的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 类 别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 始 手 工 业 原始捕鱼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业

表 现 栽培水稻 饲养猪狗 渔猎 制造彩陶 建筑干栏式房屋

第四篇:新学期第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新学期第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二.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

这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都有,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着生活的人被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

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因此,面对初三,尤其是下期,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对!第二个故事: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第三个故事: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他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干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学生讨论:小孩聪明吗?为什么?

师小结: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第四个故事:石头做汤

如果我告诉你,石头能做出汤来,你可能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战争过后,有三个士兵从前线回来。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想留下来,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哀叹战争使他们缺衣少食,难以度日。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会,其中一个士兵说:“我们有一个生存的诀窍,想让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只大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了三块光溜溜的石头,一个士兵说:“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另一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一点盐呢。”于是,村民们一个个都想起了一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实在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村民就主动去拾柴禾,或者负责挑水,或者负责熬汤。在大家的努力下汤终于熬好了,在准备坐下来喝汤的时候,有人还推来一桶酒。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喝着美味的汤,忘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学生讨论。

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

四个故事,王老师要送你们四句话:(新学期寄语:板书)

相信自己,快乐面对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互帮互助,双赢策略

大家眼中的“历史”是什么?科学?神话?传说?„„ 同学们能举出哪些“历史”知识?(写在小黑板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大家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属于“历史”吗?

1、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

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4、杨过和小龙女是师徒关系;(×)5、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1、为什么要学历史: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奋斗精神,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历史文化修养,启迪我们认识未来,走向未来。

2、历史学习的意义: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3、历史学习的方法:看目录、记要点,精练习、勤思考,多读书、做摘记。

(1)学习历史的“六因素”法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背景(原因)、过程(2)上课认真听课、思考、做笔记(3)课后认真巩固

(4)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

三、其他说明:

1、我的课堂风格:严谨、民主、和谐

2、要求大家:

上课别迟到(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作业按时交(都是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知识要记牢(不断巩固)

方法要用巧(学习方法很重要)

3、分历史学习小组,确定组长。

第五篇: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反思

客路中学冯腾玉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下载历史课教学设计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教学设计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课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随笔】 历史课提高教学效率教学随笔 凉泉中学 李凤 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

    叶小兵《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从教学案例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课上好,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体现。课上得如何,取决于课备得怎样。每节好课,看上去是上出来的,实际上是......

    新学期第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5篇范文

    新学期第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

    历史课改教学工作总结(定稿)

    小牛群初中史历学科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

    历史课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历史课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从教学目标出发,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通常是指一门学科所阐述的重要概念、原理、规律、......

    历史课双语教学浅见

    2002年顺德区三等奖 历史课双语教学浅见 顺德陈村五乡中学:包开北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开放过:WTO 、INTERNET 、KFC„„与国人如此亲密接触。为迎接开放......

    历史课教学反思1(精选)

    在本学期的历史课教学中,我尝试学习使用“洋思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开始上课时,利用学生手中的《学用通》,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的重......

    历史课教学反思11

    历史课教学反思11 学习一段时间后,应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分析此阶段学生对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差,对于同一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