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者。
是多样的、多元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应设计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则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应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介绍两种较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
1.以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有两大特点:一是从“仓库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学习,教学设计所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让学生博采众长、自我酿“蜜”。二是从知识学习向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转变,教学设计所关注的应是如何提供真实情况,模拟情况让学生体验与赏识、发现与探索。范例:“问题法”设计《玻尔原子模型》教学
将汤姆逊原子模型交给学生(如何检验),介绍“α粒子散射实验”(怎样检验),要求学生思考假如汤姆逊原子模型正确,实验结果应该怎样?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再提出卢瑟幅原子模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提出卢瑟幅原子模型的困难(怎样解决),最后提出玻尔原子模型与它的缺陷。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提出问题着手,体验物理学习过程(从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幅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的乐趣。2.以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为主的设计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不挤压学生思考和自主活动。
范例:“探究法”设计《人造地球卫星》教学
用媒体展示一些天体运动情况,让学生有一感性认识后,提出问题: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如果苹果树长得与月亮一样高,树上的苹果会绕地球转吗?由学生各自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学生的个性在思考、讨论中得到张扬。
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由于认识结构的成熟程度不一样,上面两种模式可以交替使用。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科学方法论
课堂教学设计并非只是对知识意义上的整合,而是通过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并升华成一种学习能力。而具备学习能力的特征就是具备基础的科学方法。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和教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这个整体的两个纬度,而科学方法论必须从这两个纬度来定位。
第二篇: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篇一: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2.将搜集到的有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发布在校园数字网上,供教师在课余时间及教研组活动时统一组织学习,将从西峡带回来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录光碟及教师备课资料按学科分发到各教研组,供各教研组在教研组活动时统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及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
3.在各个教研组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质内涵进行研讨交流,同时组成第一梯队实验教师,进行扩展研讨,利用期末后时间对教师再集中培训。
4.全体教师在自己所带班级的所任学科里尝试运用,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模式,为下一步推广学习打下基础。
5.成立领导组织机构,选拔出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制定“ 魏矿学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推广实施方案”,为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示范带动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月)
本阶段目标为: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为中心,从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尝试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加强听评课的力度,充分发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的核心带动作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1.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组内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验老师为主,形成统一教案,同年级、同学科必须统一进度,统一备写教案,教案书写应以我校集体备课方案为依据,实行集体备课,要求一律是电子教案,由各任课教师分别备或轮流备,重视做好议课、复课、定课工作。
2.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自己任教学科的班级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3.参加西峡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的学校领导要跟踪听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上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验课,零距离感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力争尽快收到成效。
4.学校安排第一梯队教师讲公开课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活动,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初步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在第二阶段结束时要求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写出心得体会,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在此基础上组成“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推广运用的第二梯队实验 教师,形成责任帮带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整体推进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0年2月---2012年1月)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示范带动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中全面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以教研组为中心,带领教师研究教材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匠心独运,群策群力,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2.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自行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动邀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达到自我加压的目的。3.学校领导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情况,研究问题、创新推进。
4.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5.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要切实保证每节课都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堂课都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案。
6.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规范说课、上课、评课,以及反思活动,学年结束时,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实验推广总结或论文。
7.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培训实验教师的力度,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深入运用推广打好基础。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本阶段目标为:这时学校已经积累了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经验,各科教学模式基本定型,师生已经基本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1.及时总结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开展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资源共享活动,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2.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把学习推广活动引向深入。
3.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好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准备,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王登谭
副组长:郑新锋 张兰芳 李建成 王仲才
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张兰芳、李建成
负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的全面推广协调工作。
组员:陈金祥、李宗芳、刘备战、刘彩霞、李国君、柴兵虎
负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的活动安排及在各学科的组织与实施。
(二)推广范围:全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所有学科。
(三)具体措施
1.年终考核:为保证推广应用的效果,学校要对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及推广应用的效果进行考核,平时教研组对教师的说、评课活动及教研活动进行考核;教研室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计划总结及教学反思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并进行考核;教导处对教师备课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指导与检查督促;学校推广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分期分批对教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过关验收,期间要树立推广应用的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对不能过关的教师要进行补过关,两年内不能过关的要与教师年终考核及职务晋升相挂钩,年终考核中要加入教师推广“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效果的考核。
2.完善制度:学校要修改以前制定的《关于在全校全面推广运用先进教学法的决定》,形成学习推广先进教学模式的新方案。全校教师都要在原来学习推广先进教学法的基础上按学科、学生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时,融入其他先进教学法,努力做到创新运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与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的局面。
3.比学赶帮:参加西峡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的学校领导和推广的骨干教师除了要组织开展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外,还要结合今年教育局开展的“校际交流活动年”活动,积极与兄弟学校交流,把教学方法的运用纳入到校际交流活动之中,相互取长补短,力争做到区域内整体推进。
4.以研带赛:以研讨、分析、座谈活动和教师优质课竞赛、先进教学法竞赛活动为载体,以研带赛,以赛促研。从今后开始每年都要举行“三疑三探”课堂技能大赛和优质课竞赛、先进教学法竞赛活动。学校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在先进教学法的推广、特别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上人人过关,这方面工作做的好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学习推广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态度不积极或效果不明显的将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
5.领导带动:校长要起好新课程的引领作用,牢牢把握以教学领导教学的主动权,每学年校长、副校长都要借班登台讲一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的示范课,并参与评课,每个校领导都要有自己固定的教研组联系点,按照教研组的日程安排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和教师一起平等对话,共同走进新课程。
6.绩效考评:率先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能参加校级观摩课的教师以及参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的教师可在年终考核总分中加1-5分(讲一次公开课加1分,5分封顶,参加平川区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的教师获一等讲加5/4分,二等奖4/3分,三等奖3/2分)。
7.奖励先进:学校要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先进个人年终进行表彰奖励,树立表率,在全校全面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的运用。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以多元化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课改理念,多渠道,多形式为教师搭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2〗〖3〗
篇二:教学设计基本格式和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格式和要求(供参考)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学科**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正文】
一、教材分析
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本章节的地位、作用。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三、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课、新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一般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每一个环节都要写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教师的应对方法,这是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案的明显区别。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教师的反思包括启示与困惑。
要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参与热情、参与效果),反思教与学方法的是否得当等。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有必要时及时改进回授,进行纠错“补救”,同时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实践中反思教学的有效与否,也要从反思中去不断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的有效性。篇三:《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内容
第一章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
三、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 教学设计的定义(P3)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的系统观
? 教学系统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
学媒体、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 “教”和“学”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和“学”是教学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
? “教”子系统 :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
“学”子系统: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认知发展程度等 ? 教学系统的特点:整体性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P8-9):教师、学生
教学活动的人员要素: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是教学活动中的信息要素。
? 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性要素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
(一)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
?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P12)
? 对学习者本人及其需要的分析
? 分析有关教学内容
? 确定、阐述教学目标
? 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方法
? 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
? 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P13)
? 教学设计的 三个层面:(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P15)
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条式的讲授知识,也不仅仅是口号式的让大家提升能力,而是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学生才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中心。
(3)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4)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相关环境因素,一种是外在的物质环境,另一种是内在的精神环境。
教学设计要强化目标意识(P16)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 主体与主导、少数与多数、方式与目的、学习与应用
以学定教(P18)
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作为基础,依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设计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遵循学生现有的发展基础,遵循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能力增强,思维品质良好,达到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教学目标
新时期的教学目标:(P29)
“三基一个性”: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P30-31)
(1)导向功能(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3)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进行指导(4)指导、激励、勉励学生的学习(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P32-33):系统性要求、科学性要求、层次性要求、具体化要求 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 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
? 在教学目标提出时的用语上存在着概念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 教学目标陈述含糊不具体
表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能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而必须是学生
? 教学目标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而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来表述
? 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而应是确定的
? 对于用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查的具体目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
词不能是抽象的而必须是具体形象的表述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p39)? 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
ABCD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P39)
? 行为主体(Audience)
? 行为本身(Behavior)
? 行为条件(Condition)
? 表现程度(Degree)
ABCD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P45-47)
?
(一)表述对象:
在表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教学对象(学生)注明。
?
(二)表述行为:
在教学目标中对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之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给予一定的说明,这是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可以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对行为进行描述,其中的行为动词是对学习类型的说明,宾语则是对学习内容的说明。
例如:“操作”,只要把动作的对象加在它们的后面,就构成了学习目标中对行为的表述:(能)操作计算机
? 表述条件:
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
如:对学习者的要求是“能跑1万米”,条件指 的就可能是“在什么天气下?在什么地区?
在什么道路上?”、再如:“通过做探究实验”、“通过查字典”等
?
(四)标准的描述
? 标准指的是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 如:在一分钟以内把必备的消防器材准备好。
?
(五)基本部分与选择部分
在一个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对行为的表述,这是必不可少的,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供选择的部分。
第三章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P52)
? 广义的教学内容指的是课程层面上的教学内容,包括所有科目的设置和编制,学科的结构,课程的形态和类型。? 狭义的教学内容指的是课堂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课堂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P53)
? 知识教学内容
? 智能教学内容
? 思想教学内容
? 审美教学内容
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类(P72-74)
按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划分教学方法:
? 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各种美的欣赏
?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按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划分教学方法:
? 提示型教学方法
? 自主型教学方法
? 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
第四章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依据教学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试、优化,因此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实施措施。
教学策略的要素:
? 指导思想
? 实施程序
? 行为技术
教学策略的特征:(P91-93)
? 综合性
? 指向性
? 操作性
? 调控性
? 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分类(P98-100)
? 宏观的教学策略(P98-100)
? 微观的教学策略
? 反思性教学策略
宏观的教学策略(P98-100)
? 宏观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直接对应的教学策略,比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 自主学习的概念: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把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或过程。它和被动学习相对,强调的是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程序一般可以分为
? 确定学习目标
? 学生自学
? 自学检查
? 集体讨论
? 教师讲解
? 巩固练习
? 课堂小结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概念: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一般表现为:
? 确定课题
? 小组设计
? 安排课堂
? 呈现学习材料
? 开展学习活动
? 提交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模式:
? 创设问题情境
? 界定问题
? 选择问题解决策略
? 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的运用
?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 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 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
? 要把恰切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去
第五章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历了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系统化、稳定的可操作的样式。它以简约的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进行解释与说明。
教学设计的功能:
?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提供直接的指导。
?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提供研究的资料和素材。
?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 教学设计模式可以给教学中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指向和依据。
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P114)
? 分析学习者
? 设计教学目标
? 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 设计教学过程
?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 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 选择与运用教学情境媒体
? 设计教学评价
第六章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概述(P130)
教学媒体:
物质性的东西:教科书、黑板、粉笔、计算机、教软件等
非物质性的东西:教师的言语、表情、身体姿势等
教学媒体的类型:(P131-135)
按时间分:传统的教学媒体:教科书、黑板、粉笔等
现代教学媒体:幻灯片、广播、计算机等
按使用媒体的感觉器官分类:
视觉媒体:黑板、模型、实物、幻灯等
听觉媒体:教师的语言、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等
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多媒体等
第七章
教学评价
? 教学评价的概念:
? 将评价施用于教育,就是所谓的教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P157-159)
? 客观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
第三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
模式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一般来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自导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都是由开始的陌生,经过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等环节到最后的熟悉和掌握;学习能力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其中要经历四个阶段:学生依赖阶段、学生参与阶段、学生主导阶段和学生自导阶段。这与格罗(G.Grow)提出的依赖、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和自导学习四阶段有相似之处。基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我们认为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学生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低的自导能力,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在他们心中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种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习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因此,这种设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基础知识或技能以及没有学习经验的学习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而且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多使用这一设计模式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应当注意,教师主导,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适当地采用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导学习意识,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等。
(二)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对所学的内容已经开始感兴趣,能够主动配合教师,乐意接受教师安排的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指挥者。该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应当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和意义都应让学生清楚,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
(三)学生主导—教师促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设计模式,其理念是基于“学生主导,教师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学习观。这种设计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易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弥补集体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等。但是,实施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而且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参与者。在这种设计模式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教师处于中心的中间过渡地带,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选择这一教学设计模式时要注意,教师不再是教学各环节的控制者,而是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帮助。此外,采用这一模式,虽然教师只是起点拨、解疑的作用,讲授活动减少了,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却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的主导就会走向自流,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越性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四)学生自导—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学生自导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学生控制着学习的总过程,处于学习的核心地位,而教师的指导和服务则始终贯穿于学生的自学活动中。其理论基础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行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前提是学生有很强的自导学习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分析目前的需求,对学习目标的设定有深刻的理解,对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心理准备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多渠道的学习资源,并作出筛选,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作出学习步调的调整。因此,这种设计模式主要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如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生。不过,在中学临近考试时的复习阶段或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时是可以选择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如图1-4)。
最后,我们认为在考虑这四种教学设计模式时,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变式。教学模式不能程式化,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应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它的真谛是教学的个性,是学习、汲取古今中外教学设计模式的精粹,熔于一炉,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要素
我们前面说过,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是否到达那里了。这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更是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序列,而且每一序列又由许多要素构成。
(一)现在在哪里(起点)
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逻辑基点,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学生的分析,二是对教师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首先要分析其学习的需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确定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教师应该充分注意每个学生在参加学习时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和起点能力,应根据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本人的分析,则要求教师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包括驾驭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二)要去哪里(目标)
这一环节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自然生发起来的一个教学方向,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的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而应是由各分目标组合而成的一个多维目标的结合体,包括学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目标等。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在确定一两个目标的前提下,力求实现多个分目标。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三)如何去那里(途径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对根据教学目标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很好的结合起来;(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即课堂教学是采取合作式、探究式、讲授式还是活动式或其他组织形式;(3)课堂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用设计;(4)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即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5)课堂教学管理设计,即如何应对和控制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等。
(四)是否到达那里了(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保障,即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依据。上述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其他环节都是在四个基本环节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如图1-5)。
第四篇: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锦绣小学 音乐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二、新作赏析,感知-体验-理解
新作赏析,感知-体验-理解是音乐欣赏教学课的主体部分,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以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这一过程是引领学生通过探究作品的音乐性,从而理解音乐。此环节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通过听辨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来体验音乐的情绪,判断音乐的结构,想象作品的表现内容等,同时也是对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通过演唱,演奏作品的主题旋律和典型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最后完整聆听全曲,体会内涵。
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三、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用拓展欣赏和课堂小结两种形式进行。一是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拓展欣赏内容包括:同题材作品音乐欣赏;同一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以及同一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欣赏等。
二是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能起到备忘录的作用。
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以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五篇: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
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