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教学过程: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活动体验,感受质量。
1、老师先和小朋友来玩个游戏。谁愿意来?(请三位同学上台)你来背一背他们两人,等会儿让底下的小朋友听听你背的感觉,好吗?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背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吧!(有的轻有的重)
很好,你们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重,有轻,有重。
2、这是两袋食品:红枣,膨化食品,它们的包装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会重些?(指名2~3人)
刚才是小朋友的猜测,那究竟猜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来验证小朋友的猜测?
“掂一掂”这个办法真简单、真方便!
“称一称”这个办法真科学!
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3、今天来上课,我们带来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组长拿出两样不同的物品)
请小朋友先不动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测一下,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静静地猜。
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测?(指名2~3人)
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把刚才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边说边示范),看看你猜得对不对。依次序进行。(小组活动交流)
谁愿意把你验证的情况说给大家听?(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
4、小朋友,刚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们要准确地知道物体有多重,就要请什么工具来帮忙了呢?(秤)
2、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秤呢?
(生答,师相机出示:磅秤 天平台秤等秤的图像)
(选1~2个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
3、(教师出示台秤图像)这就是小朋友刚才所说的——台秤。
小朋友有兴趣来和台秤交交朋友吗?
瞧,我们的朋友来了。(小组长拿出台秤)
让我们一起观察秤面,说说在这个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开始观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针、数字、Kg)
想想看,我们测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台秤上称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视)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机会,主体参与。
1、(老师出示一袋鸡蛋。)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这袋鸡蛋重几千克?你来掂一掂,估计重几千克?
老师放到台秤上来称一称,轻轻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开,看一看!几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们猜一猜: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指名2~3人),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一千克鸡蛋在16个左右。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
2、小朋友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是吗?好,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袋盐,请小朋友轮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几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几千克?
这是一千克的盐,我们来拎一拎,来感觉一下这一千克。
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苹果,轮流着掂一掂,感觉一下会有几千克。
我们来称称。
按小组来说说,你们称出的苹果是几千克。
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呢?数一数。
有什么不同情况吗?怎么回事呢?
4、感觉“1千克”。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称出了好几种1千克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感觉一下“1千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这些1千克的物品,体会1千克有多重。把小组里的几种物品轮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体会几次。好吗?开始!
找到1千克的感觉了吗?真找到了?那我们又要来玩个游戏了。有兴趣吗?
四、操作体验,巩固感知。
1、称出1千克大米。
我们来比赛称大米。请小朋友先不用台秤,在袋子里装米,最后去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学生活动)
2我来评评:哪个小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就拿我们的想想做做看看吧!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吗?(出示放大的图像)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千克说成公斤。(板书:公斤)1千克可以说成1公斤,5千克可以说成5公斤。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
请看下一组。
第2小题:如果这辆卡车的实际载重量为6000千克,让你当警察,你会让它通过吗?
生活中啊,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这里提到的几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新的、与千克相关的数学知识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我这里也有一组,看看它们各是多少千克?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体会有多重。
六、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机出示课题:千克的认识
2、学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这里有两个建议,大家看看好吗?
第二篇: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感知轻重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3、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数字几?
(5)提问: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小精灵儿童网站] 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6)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4、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巩固练习
(1)买蔬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蔬菜专区,买了白菜、冬瓜、芹菜、南瓜。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③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买水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水果专区,买了西瓜和菠萝。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西瓜和菠萝大约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买大米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看到超市的一边堆着几袋米,他想知道一共重多少千克?可以算一算。
②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买东西、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2、拓展知识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②“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①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②“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听“你知道吗?”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四、课外实践活动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第三篇:《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西街小学
李双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小组一袋1千克大米和接近1千克的黄豆、一袋大枣、一袋味精、一瓶2千克的洗洁精、一袋3千克的洗衣粉、一袋1千克的大米饼、一块1千克的铁。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一)、感知轻重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东西,看这是一袋大枣,这是一袋大米,那你们能一下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包东西(重量相等的一袋大枣和一袋大米)哪一包重吗?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生:大米重。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大枣重。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大米和大枣一样重。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准确的答案呢?
生:可以称一称。
3、议一议:
师:那如果现在不称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这两袋东西到底谁重?
生:可以用两只手拎一下。师:还可以?
生:还可以放在手心里面掂一掂。
4、试一试:
师:下面我就请几个同学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生上台拎着估计
师:你觉得哪袋更重一些? 生:我觉得大米更重些。师:我再请一位。生上台拎着估计。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两袋差不多重。5、质疑: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 生:用秤秤。
师:对,这就需要用到秤。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师: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生:我在菜场上见过电子秤。生:我见过科学老师用的一种秤 师:那叫天平秤。
生:我见过有一根长长的杆子的称。师:那叫秤杆。
生:我们家有称体重的秤。师:那种我们叫它健康秤。
生:我见过上面有一个盘子下面看重量的称。师:那种叫台秤。
2、电脑演示各种秤。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秤。看(电脑演示),这是电子秤;这是台秤;这是袖珍秤,因为它比较小,便于携带所以我们称它为袖珍秤;这是弹簧秤;这就是天平秤,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这是杆秤;这是健康秤;这最后一种秤有没有见过?
生:见过,称重的东西的。师:对,这种秤叫磅秤,一般用来秤比较重的物体。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
师: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4、介绍:
师: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师板书:千克
5、观察:
师: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圆盘。师:我们把它叫做托盘。生:下面还有一圈数字。
师:对,这一圈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刻度,这个有刻度的盘就叫刻度盘。
生:我还看见英文字母kg。
师:这位同学是个有心人,重量单位千克可以用英文字母kg表示。
6、操作:
师:下面我们来称一称这一袋大枣的重量。(师把大枣放在台秤上)谁来说说这袋大枣的重量是多少?
生:这袋大枣重1千克。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现在指针指着1,就表示1千克。
师:对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师: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7、找一找:
师: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吗?(请生上台指一指)师:谁再来找找4千克?(请生上台指一指)师:最后谁来找找5千克 ?(请生上台指一指)
师:这不是0千克吗?为什么说5千克在这呢?怎样分辨? 生:如果秤盘上一样东西也没有是0千克,如果秤盘上有东西,指针又指向0就应该是5千克。
8、过渡: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台秤,并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想不想来称一称老师手里这袋米的重量,谁愿意来?
(三)、感知1千克
1、称米
师:谁来称一称这一袋米的重量? 指名学生称
师:这一袋大米重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指针指着数字1,就是1千克。师:那1千克到底有多重?你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下面让请同学们在小组把桌上的大米按学号顺序依次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注意掂的时候可以拎也可以掂,再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多掂几遍直到能体会1千克的重量。
学生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重量。
2、掂黄豆(给出大于1千克的黄豆)师: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不要吹牛,下面我们要来比赛了,你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师:同学们桌上还有一袋黄豆,老师也不知道这袋黄豆有多重,所以请你们每人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是比1千克多还是比1千克少,如果感觉比1千克重还是轻,如果多就拿一点出来,少的话就再加一点。老师这儿有多的,直到觉得正好是1千克为止(不准用秤称),比一比哪一组抓得最准。
学生活动
师:现在请各组把抓好的黄豆到讲台上称一称,我们来看看哪组的感觉最准。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称黄豆的重量。师表扬比较准确的小组。
3、称鸡蛋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1千克的重量,下面老师这儿还有一袋鸡蛋(1千克),我想请几个代表上来掂一掂这一袋鸡蛋的重量。
学生上台掂鸡蛋的重量。师:那一袋鸡蛋到底重多少? 师放在台秤上称一称。师: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有谁知道? 生:20个 生:10个 生:15个。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大约17个)
4、感知物体重量与大小无关
师:老师这还有3袋物品:大米饼、味精、铁块(出示3袋不同物质重量都为1千克),请你猜一猜哪袋重?
生:铁块 生:味精
(四)、教学净含量、载重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不用秤称,老师也能知道它有多重,你们相信吗?
师拿出一瓶洗洁精
师:这瓶洗洁精的重量大约是2千克 师放在台秤上称验证。师再拿出一袋洗衣粉
师:这袋洗衣粉的重量是3千克。同样称验证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得这么准?你们想不想也学会这种本领? 生:包装上面有重量的。
师把洗洁精和洗衣粉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观察。师: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去掉包装后里面物品的重量。师:让我们的书本来告诉大家准确知识吧。学生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学生齐读什么是净含量。
师:所以刚才的这瓶洗洁精的净含量是2千克,而刚才我实际称的重量是2千克多一些,现在你明白了吗?
师出示书上几袋标有净含量的东西,让学生说出其重量。师指着书上的载重图问:你知道这两幅张图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幅图表示电梯可以载重1000千克的物体,第二幅图表示这辆卡车可以载重5000千克的物体。
二、学以致用
1、连一连。
2、算一算。
8千克+20千克=
72千克-43千克= 25千克×3=
32千克×4= 3、1袋面粉重10千克,4袋这样的面粉重多少千克?
4、小冬用20元钱买9千克西瓜,找回2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
1.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称量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秤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台秤、电子秤、秆秤等等。在称量时要看清单位,读准刻度。
第四篇:认识千克教学设计1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学难点: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建立“轻”“重”的概念。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
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瓶子,让学生猜猜哪个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绍。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
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3、认识台秤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
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下面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书包、一袋苹果等物体的重量,再称一称,看估的准不准?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集体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延伸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五篇:“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江苏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胡艳 录入时间:2006-11-1 阅读次数:30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下一篇文章:“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