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月明》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明》是一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着这样的文字似乎能听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动听,那么美妙。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
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等多种形式,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日、月,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mínɡ”,强调后鼻音。
2.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明”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3.聪明的古人把日、月合在一起,又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一样有趣的汉字宝宝,它们都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认真听朗读,圈出圈出和“明”一样的会意字。说一说它们是由哪些汉字组成的?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分类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1)力
木
条
(2)尘
林
森
心
(3)从
双
众
(1)力
木
条(指名读、小教师带读)
(2)尘
林
森
心(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别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3)从
双
众(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小组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4)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识字开花”、“小青蛙过河”游戏、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词。齐读词语。
4.把生字、词送回儿歌。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儿歌,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师读“日月——”,你们读“明”。先试一下。(师生合作读)真聪明,一学就会。换个方式读儿歌:男生读前面半句,女生读后面半句。交换再读。
5.跟着教师打拍子,边读边打拍子,齐读。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会意字的组成,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着读着,教师发现儿歌里像“明”这样的汉字都藏着有趣的小故事呢!
(1)“男”:考考你们,为什么“田”和“力”合在一起,就是“男”?先猜猜!看图,可能会帮到你们。【课件】出示
图片
师总结:
古时候,在田里面用力气干活的人是男子。女子呢,专门在家里纺纱、织布。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来,造出了上边田、下面力的“男”字。
(2)说到“尖”字,尖的东西有哪些?(笔尖、山尖……都是上小下大,所以是“尖”。)
(3)“尘”是什么意思?猜一猜。飘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叫“尘土”“灰尘”。
2.细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字组合成的,汉字多变,真有趣!)
【课件】出示
从
众
林
森
(1)“二人”为什么叫“从”
?
师:(生表演)这两个人在干什么?
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
师: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就是“从”,意为“跟从”。
(2)那三个人一起呢?看着“众”字,你想到了什么?
在中国文化里,“三”有时候表示许多的意思,那这里三个人在一起就代表许多人,人多即为“众”。
(3)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什么字?(森)“森”表示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树。)
两个木的“林”和“森”相比,谁表示的树木更多?
师小结:一棵树连着一棵树,就是一片树林;一片树林连着一片树林,就是森林。
3.这些有趣的汉字都是由几个字合起来,又把意思合起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就是“会意字”。通过今天的学习,想必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新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课件】出示
指导学生看看这几个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是由两个熟悉的部分组成的。)
1.猜字的意思。
氵+目=泪(眼睛里面流出的水就是眼泪)
人+木=休(人靠在树边歇息)
不+正=歪(“不正”的意思就是偏斜)
2.列举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字。
你们太棒了!这些都是会意字,课后可以猜猜它们的意思,也可以再找找还有哪些会意字,看谁找得多。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汉字哦!
3.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读生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会意字)我们祖国的文字真是太有趣、太神奇了,只要你勤动脑,多看书,就会发现它的无穷乐趣!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生字“木”:它是一个独体字。第一笔是短横,在田字格什么位置?(横中线上面一点点)
(2)师示范。(木:横微斜,竖要直;撇有尖,捺有角,撇、捺要舒展,但不超过竖。)
(3)学生临写。(先指导握笔姿势、坐姿;教师读一个,学生写一个。)
(4)拓展:“林”的“木”字旁捺变点,左小右大,有穿插。调整再写。
2.指导书写“力”。
师:学习了“木”,让教师考考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写好“力”这个字呢?
(1)生小组交流讨论。
(2)师做示范,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土”。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价。
4.指导书写“林”。
(1)出示“林”:学生观察“林”字里的“木”与“木”字旁有什么区别。
①左右结构。
②捺变点。两个木字交朋友,相互谦让。(看教师写,横微斜,木字旁捺变点,给右边“木”字的撇画留位置。)
③再看右边的“木”,两个“木”大小一样吗?(右边的“木”大一点,高一点,双“木”挨着,两横几乎齐平,右横起笔略高于左横,左小右大,有穿插。)
(2)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评价。
5.指导书写“心”。
(1)注意“心”包含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2)师示范卧钩的写法,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3)生描红书写,教师反馈。
【设计意图】(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认证书写“木、林、土、力、心”5个汉字
3、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板书设计】
识字9日月明
木
林
土
力
心
【教学反思】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朗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在学生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理解字义,同时通过形象化的图片感知会意字,领略汉字的趣味性。本节课反思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先出示“日”“月”的图画,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给他们以直观的感受,然后顺势说出会意字的解释。
1.运用了多样的识字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课堂上,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合作探讨学习方式,并通过一些“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识字开花、小青蛙过河、借助生字词语卡片认字”等提高孩子的兴趣,形成人人都想要参加的局面。
2.结合识字和课文。本课的主要重点就是识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把儿歌引导出来,最后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读得顺、记得牢。
不足之处:
1.卡片的利用不够充分,孩子初步认识时拼的不太好,可是在学完这课后,还有一些时间,可是让孩子们再重复拼一拼,效果会更好,整个课堂也会更完整一些。
2.在课堂的结尾有拓展的内容可以让孩子把这些内容再加到课文中,或让孩子自己发现字形的变化,孩子的兴趣会更高。
3.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时间来指导学生写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