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11-30 20:5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或想到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教学过程】

一、阅读古诗词,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呢?(出示课件1: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现在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在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2: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3,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

多层次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释义理解诗义。

2.出示课件4:字词解释。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划动小船。

泊:划船靠岸。

烟渚(zhǔ):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3.小组讨论说说诗义。

设计意图: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作者把船停靠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景色。(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幕低垂,月与人亲)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孤独、愁、凄凉)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进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设计意图:

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4.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

5.体会作者的愁绪,出示课件6~9:

(1)作者的愁是什么?(思乡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诗中的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

预设:(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景物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3)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想象一下,诗人此时正在干什么呢?

(4)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

②(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就好了)感到寂寞;

③(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

抓住“愁”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画面的形式,体会诗人的处境,感悟诗情。

五、拓展延伸、情感朗读。

1.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2.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

情感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3.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出示课件10:与月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赏析与月亮有关的诗句,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全诗回读,情感共鸣。

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完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了孟浩然的知己,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腔愁绪。

七、拓展阅读。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课下搜集孟浩然的诗,进一步了解孟浩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读准字音,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品析诗句,并能借助阅读来想象,感受六月的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了“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是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作者介绍,出示课件1: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设计意图:

谈话式的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

跳珠——跳动的珠子

3.出示课件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散开,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大雨点像跳动的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溅。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注释自学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出示课件4:插图。

学生自学并讨论。

(1)古诗是怎样写出这些奇特景色的?(品味古诗中精妙的字词)

(2)同学们仔细观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晴雨时奇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2.教师点拨,学生汇报,出示课件5~10:

(1)黑云翻墨未遮山

①“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腾、翻滚、涌动……)你感受到乌云黑压压的迅猛来势了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来势汹汹的气势。

(2)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乱”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雨大)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

②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倾盆大雨、狂风骤雨……)作者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

③“跳”字说明了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卷地风来忽吹散

①“忽”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来得快,下得大)体会出本句诗中狂风的急,可更深一层地感受到狂风过后,西湖景色带给诗人的美。

②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4)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这句诗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齐读这一句,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雨后西湖的美)

②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

3.交流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通过诗句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读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对雨后景色的陶醉,齐背全诗。

设计意图:

引导背诵,在诵读中感悟西湖在六月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五、拓展“雨诗”,以读现景。

1.课前我们背诵了许多描写雨的优美诗篇,刚才又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句也是描写雨的诗句,你们想看吗?

2.出示课件11:描写急雨狂风的诗。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你们喜欢这些诗句吗?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同类古诗的习惯。

六、课堂小结。

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传诵的经典,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传承祖国经典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宋词,并背诵、默写。

2.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学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1: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因贬职在黄沙岭闲居多年,因此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出示课件2:课文全文。

轻声朗读词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我们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

3.自由读。

4.齐读。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感悟词的意境。

三、再读诗词,理解词句意思。

1.出示课件3:自读要求。

默读,自主理解词句。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联系前后句等)

(2)不懂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3)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体会美景,写作指导。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用优美的词句,结合诗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2.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点拨。

(1)品读上阕

出示课件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

②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同桌之间试着说说。(提示: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等。)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③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④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⑤释义: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丰收的好年景。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感悟美景。

(2)品味下阕

过渡: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是啊!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①出示课件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学生交流画面,教师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茅草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想象作者的心情、感受,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③释义: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愿这美好的意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2.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首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手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手法。

【板书设计】

下载【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诗句的含义。 2.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句中朋友的送别情、思乡情。 3.朗读古诗时能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会背诵默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3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 潘涛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丁涛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芝罘区祥发小学 梁娟娟 【教学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