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久远。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奇妙,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只有深深地融入课文,才能使孩子们得到心灵的陶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学会正确书写本课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段意合并法(或抓中心句法)来整体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乡下有一种房子很特别,它只有前边的一排木板窗,可是它使用起来太不方便了,关起来的时候,屋里太黑,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齐读,播放天窗课件。
3、指读教学目标,强调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预习检测
1、教师总结课前预习检查情况;
2、生字检测(指名听写词语);
3、对子同学相互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
4,组长组织交流,逐组进行
“错字盘点”,教师随即点评。
三、读书训练
导语:这扇天窗不仅可以使屋里亮堂许多,还能让孩子们变得开心无比呢!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听范读正音;
2、个性化读书——顶天立地读(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读通句子);
3、小组合作读书(选择喜欢的方式),教师强调纠正字音、减少相互干扰等,师生及时评价。
四、尝试探究: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不动唇,不指读,要求2分钟读完。)
思考:课文“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在自然段中勾画出关键词语就可以)
3、摘抄中心句,理清文章脉络。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写了什么?
五、合作交流:
1、给小组学生8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记录员在白板或学案上及时记录本组讨论的最佳答案。
2、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六、汇报展示:
1、至少展示两个小组。
2、然后让其他小组评选出哪个小组答案更完美。
3、再让学生补充
4、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疏漏的观点。
七、盘点提升:
1、教师强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默读了解大概,再读知晓自然段意思,分析合并意义段,最后提炼出主要内容。
2、教师试着提供给学生另外一个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题目扩展法。(因为比较简单,而且本文也比较适合,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自己是否还介绍第二种方法。)
①从题目知道本文写的是有关天窗的事情。
②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有关天窗的段落。
③把题目天窗扩展。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 和
八、当堂练习(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我会有感情地,读出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之情;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背诵喜3——5自然段。
2、我会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慰藉、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我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我要试着学习作者抓住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一、检测预习:
在()和()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的(),这方小小的空白是()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
二、引入任务:
1、回顾铺垫: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快乐,那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要求学生回答)
2、任务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精读2-5自然段,独立完成探究问题:
三、尝试探究:
(一)出示尝试探究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 题。
1、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在文中做出标识就可以)
具体场景
眼中看到
心中想到
我的感受
作者选取的具体场景
雨天
夜晚
我选取的场景
2、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重点内容的?
(二)交流展示1题
1、展示正确答案
2、展示时要让学生体会修饰词语和比喻、排比修辞的作用。(可采用去词比较法)
例句展示:比较两句话,看看哪个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①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的可爱的星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②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星星,云彩。
3、感情朗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4、试着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在此体会童真童趣。
四、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探究2 题,教师巡视指点。
五、展示汇报:
1、指定小组进行汇报(猜拳),其他同学补充、质疑、纠错,教师随机评价。
预测学生会说出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2、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
3、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①为什么偏偏选取雨天和晚上?
②作者是如何写“雨天”“晚上”,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
六、点拨提升:
教师在此必须进行点拨提升:
1、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
2、先写什么情况下孩子们看到天窗,再写天窗是慰藉,最后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
3、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时,先写看到什么,再写想到了什么。
4、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
七、盘点收获
1、导语:通过一方小小的天窗,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天窗真的很神奇!(板书:无穷乐趣)
2、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不明白的疑惑吗?
八、当堂训练
1、课上练习:(略)
2、读写练笔:完成尝试探究3、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九、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下作业,可以另外拿出30分钟单独训练)
1、请把本课中好词好句积累在你的摘记本上,并熟读成诵。
2、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天窗》第一课时尝试学案
教学目标:
1、我能学会正确书写本课10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会用段意合并法(或抓中心句法)来整体感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单: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温馨小贴士:请大家按下面步骤认真预习,这为做后面的题做好铺垫)
①标出自然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2、词语解释,(方法提示:不要忘记“字典”这个好朋友呀!)
慰藉:;
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想和小伙伴一起解决)
3、资料链接,走进作者。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1958年已出版《茅盾文集》十卷。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学习单: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不动唇,不指读,要求2分钟读完。)
思考:课文“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内容是什么?
3、摘句法,理清文章脉络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总结一下刚才学到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巩固拓展:(放在悦读课)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仔细阅读上面短文,回答问题:(这个短文力争让学独立完成)
2、试着写一写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文中有合适的句子用原句,没有的可以找出关键词,自己组织成完整的句子。)
3、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用摘句法或题目扩展法)
4、用“﹏”勾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细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具体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6、试着比较下面两句话,哪个效果好?为什么?
A、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天窗》第二课时尝试学案
教学目标:
1、我会有感情地读出作者对童真的赞美之情。
2、我会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慰藉、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我会体会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一些修饰语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4、我要试着学习作者抓住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预习单:
1、我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感情。
2、摘录课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学习单:
1、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在文中做出标识就可以)
具体场景
眼中看到
心中想到
我的感受
作者选取的具体场景
雨天
夜晚
我选取的场景
2、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重点内容的?
巩固拓展:(放在悦读课)
槐乡八月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土槐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儿般大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小槐米嵌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晃动着。他们不惹眼,不显山露水,大人们是不会注意的,只有槐乡的孩子把它们当做宝贝。槐米,可以入药,能做染料,还对外出口。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讨学费的,他们的学费是用槐米换来的。
八月,天多热!鸡儿热得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得吐出舌头,躲在树阴下直喘粗气;蝉儿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小小子儿往往是趴在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小妞儿们有的弯腰捡着,有的往篮里塞着。那是一幅很美的劳动画面。淡淡的暮霭笼罩着田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这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了,田野中飘荡着他们欢快的歌声。
月落槐梢,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老槐树心疼地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地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孩子们的小床边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天气好,准又是忙碌的一天……
采下的槐米晒干了,变成黑籽籽。收购站的叔叔来了,孩子们知道,小槐米就要带着他们的汗水,被运往全国各地,飘游世界八方。
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仔细阅读上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在独立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再次体会《天窗》课上学到的阅读技巧)
1、读完文章,我觉得槐乡,槐乡的孩子。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直线勾出来。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八月的槐乡是孩子们繁忙的季节呢?我能列举出至少三个方面。
3、作者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环境到人物活动写出了槐乡孩子的生活,你看,槐乡的八月是个繁忙的季节,早晨,孩子们就爬到山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晚上,孩子们才进入梦乡,他们多忙呀!他们在劳动中密切配合:,他们忙而不乱,干得多欢呀!一天的劳动结束,他们已经为第二天做好了准备:,他们忙得有计划,自己挣学费,多了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