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15:10=()∶4 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 =3/2
60∶40=3/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4:()=():53、做练习十第1、2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链接:
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4:1.6和60:40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
两外项积是:2.4×40=96
两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空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2、判断
(1)因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先判断,并说明理由。
巩固学生对比例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巩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学生能正确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比例(特别是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要特别强调哪是外项,哪是内项。
2、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2、4∶1、6=60∶40
思考: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回答)
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问题: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该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回答师小结: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师课件
演示2、4/1、6=60/40→2、4X40=1、6X60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2与2、5: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如果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因为10X0、5=52X2、5=5,所以假设成立,10:2与2、5:0、5能组成比例,即10:2=2、5:0、5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6、师: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两种。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断
①10∶5=2是比例。()
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
②2:9=8:()
3、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4:1、6=3/260:40=3/2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2、4X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1、6X60=96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
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
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
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
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
(给出数据: 20cm、10cm, 30cm、15cm)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生独立写)
反馈板书: 20∶30=10∶15
30∶15=20∶10
10∶15=20∶30
20∶10=30∶15 讲解:内项与外项
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板书)
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
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
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谁再来说一说这一发现?
师:PPT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d=b×c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怎样?
说一说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313115 ∶ 和 ∶ 511133()×()=()()×()=()填一填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4∶()(口答)再出示:
2∶4=3∶()()∶3=4∶2 让学生填一填 为什么都填的是6?
看来用2、3、4、6可以组成不同的比例,还可以组成哪些比例呢? 学生自己独立写一写。
反馈:有什么好方法能写的又对又快。
三、课堂小结
第三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临河九小
杜凤霞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这四幅图上都有什么呀?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每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国家还专门制订了《国旗法》,同学们知道吗?老师从国旗法中摘录了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内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数据)国旗通用尺寸定为如下五种:
甲:长288 cm,宽192 cm。
乙:长240 cm,宽160 cm。
丙:长192 cm,宽128 cm。
丁:长144 cm,宽96 cm。戊:长 96 cm,宽64 cm。
2.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疑问吗?
3.前一阶段,我们刚刚学习了比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比的角度来研究长和宽的关系,可以吗?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出示长和宽的五个比 要求:
1.组内交流先确定研究方向,写在第一个格中。
2.组长分工,合作完成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长和宽的比
288 : 192 240 : 160 192 : 128 144 : 96 96 :64 1.这是这五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下面咱们就在小组中进行研究。注意看好要求。1.小组讨论先确定研究方向,写在第一个格中。2.组长分工合作完成表格,并交流你们的发现。(小组讨论交流)2.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有发现了是不是?哪个组愿意先来给大家汇报?(学生汇报:1.这些比的比值都相等
2.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师:大家从求比值和化简比这两个角度都有所发现,实际上你们的发现都是对的。在国旗法中明文规定了每一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必须是3:2,也就是比值是1.5。既然这五个比都是相等的,那同学们能不能任意选择两个比,组成一个等式?(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3.实际上如果我们时间再多点还能继续写,观察这些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1.都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2.都是等式)3.刚才同学们的观察是对的,我把这两个比写下来: 240:160=192:128(板书)
4.像这样的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它比例。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呀?
5.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看看课本是怎么定义的。(课件出示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列,学生齐读)
6.我先来说一个比:2:1,谁来说一个比跟他配成一个比例?(板书出来)
7.谁再来说一个比,让大家来配成比例(板书出来)
8.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列,想想跟以前学习的比有什么不同?(将比和比例的区别展示给学生:1.意义上的区别 2.构成上的区别)
(二)生活中比例的应用
1.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比例,其实生活当中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谁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比例的知识?(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比例:1.模型的制作 2.国旗长与宽的规定 3.电脑上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例子,大家来看一看 1.人体中的比例:一般来说人的臂展与身高的比是1:1 2.黄金比: 0.618:1,和黄金比成比例的事物往往最具美感。如果我们人体下半身与身高的比,越接近黄金比就越给人美感。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比例还非常多,这说明比例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咱们有必要再深入的学习和比例有关的知识和内容。请大家自学下面的这一块。课件出示: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比例各部分名称(以黑板上一个比例为例子),再让学生说出其他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除此之外,比例里还藏着哪些奥秘呢?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学生反馈)
3.从这里,咱们就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啊? 生:内项两个数乘积和外项两个数的乘积一样。
4.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特别的有价值。这里边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学到现在,咱们这节课已经认识了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下面我要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了,你敢接受挑战吗?
1.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成立
(1)6:10=9:15()
(2)20:5=1:4()(3)()(4)6:2=2.4:0.8()
师: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有什么方法?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2.试一试 0.5×2=()×()
×=()×()
: 25 = 40 : 125()×()=()×()
3.用下面的四个数组成比例,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多。(限时1分钟)2、3、4和6 4.柯南在案发现场看到一个脚印是25cm,并由此推断出这个人的身高大约是175cm,你能联系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解释出柯南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吗?
四、课堂小结 师: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启发吗?
第四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认识吗?叫什么?
(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1.4: = :5(2)
=
【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
(2)应该怎样举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
①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②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③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
(3)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① : 和 :
② 和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1.2: 和 :5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将学生分两大组,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判断)
(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
六(2)班智聪同学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强调有序思考)
补问: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3、如果a×2=b×4,则a:b=()(:);
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4、猜猜我是谁?
6:()=5: 4
延伸:如果把 “()”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第五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前郭尔罗斯镇中心小学 顾凤英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⒈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⒉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⒊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⑴什么叫比例?
⑵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⑶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6:15 和 8:20 ② 0.5 : 0.4 和 2 : 2.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课件出示判断过程。
2.看来大家对“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希望大家今天的表现更为出色,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准确定位了教学的起点,为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二、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⑴我们知道了“比”由两个数组成,分别叫前项和后项,那么比例由四个数组成,那么这四个数都叫做什么呢?你能利用你预习所掌握的信息回答吗?(出示比例2.4 ∶1.6 = 60 ∶40和)
⑵进一步明确:在上面的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哪个数叫做这个比例的项?那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哪个数做比例的內项?(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⒉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随着学生回答课件标明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⑴1.4:7=1: 5 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预习与自学,自己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体验发现的快乐】
三、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⒈猜数
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课件出示),由于一个小淘气打翻了墨水瓶,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猜一猜,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⑵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⑶还有不同答案吗?(师及时板书)⑷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⑸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⒉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⒊验证
⑴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验证这个规律是否存在吗?(举例验证)
⑵合作要求
①同桌三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②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③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⑶老师也找了几个比例,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课件动态演示)⒋归纳
⑴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原来这个不是比例,所以这个规律也不存在。)
⑵其实我们刚才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⒌完善
⑴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⑵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2=0:5,可以吗?2:0=5:0呢?
结论: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设计意图: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这样学生就经历“猜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 ⒈出示课前复习: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那我们能不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应该怎样判断?(进行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6:15 和 8:20 ② 0.5 : 0.4 和 2 : 2.5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判断过程。)
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
课件出示:小淘气同学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的?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
补问: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⒊如果a×3=b×4,则a:b=():();
如果a:b=4:3,则a=4,b=3。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⒋猜猜我是谁? 出示 6:()=5: 4
延伸:如果把 “()”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展。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五、学后反思
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⒉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⒊你学的高兴吗?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2: = :2 12:1 = 24: 2 12: = 4: 2 12: 4 = 6 : 2 12:0.8 = 3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