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语文——古诗词中地名到底有多美
教学目标:
1、找出诗词中出现的常见地名
2、了解古诗词中地名包含的丰富内涵:人文地理信息、道德力量和价值指向、民族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3、提升个人文学素养,提升诗歌阅读的水平。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资料查阅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一、古代诗词中的地名梳理
地名 | 地名别称 | 古诗词 |
南京 | 建业、建康 |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李清照《临江仙》 |
金陵 |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辛弃疾《八声甘州》 | |
石头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白居易《石头城》 | |
江宁、乌衣巷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 |
秦淮、白下 |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文天祥《酹江月》 | |
西安 | 长安、镐京、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西京 | 西京千古帝王宫,无限名园水竹中。—穆修《过西京》 | |
北京 | 东京 |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 |
燕京、蓟城 |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 |
杭州 | 江城、江夏 | 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武昌、汉阳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 |
临安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
苏州成都 | 钱塘 |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
武林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
锦官城、蓉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 |
少城、锦城 |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李白《登锦城散花楼》 |
教学过程:
学生主持:
大家好!欢迎来到行走的语文——古诗词中地名到底有多美
长安、徽州、姑苏、金陵……古代地名优美风雅,似乎每个地名的背后都藏有自己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大脑中为它们描摹出一幅幅画卷。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有其独特的气质和美感,那是我们心中,对中国河山的想象,是我们的怀古之情,也是我们的来处和归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古诗词当中的地名吧!
姑 苏
说起姑苏,大家最先想到的,也许是落第的张继。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下。落第的他心情沮丧,月落乌啼,更添凄凉;满天清霜,又增寒意。对着江边隐约的枫树,江中闪烁的渔火,难以入眠。这时城外的寒山寺传来钟声,声声撞入心坎里,他随之写出了千古诗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 安
“东有长安,西有罗马”,长安和罗马一东一西,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极高成就。今天罗马之名尚在,而长安,已被西安之名取代。说起长安,总会想起那位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似锦繁花的孟郊: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长安,西安古称,取意“长治久安”。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长安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北京—幽州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关于「州」,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水中可居曰州。」指的是,河畔的有城墙防御洪水的城市,引申为大的区域。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九州地理思想,幽州是其中之一,如《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
汉代第一次对九州版图进行了实践,幽州的驻地就设在今北京城广安门一带,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中南部、吉林东南部至朝鲜半岛北部。
北京地区历史上的名称很多:蓟、幽州、渔阳、北平、南京、燕京、大兴、析津、大都、顺天、京师、京兆。
幽意思为青黑,隐秘。《诗经·小雅》有句。字面上的「幽州」可以理解为「一座隐秘的水畔之城」。唐诗名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写的就是这座幽州,也就是早期北京城。
金 陵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关于金陵,总会想起“诗豪”刘禹锡的这样一首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诗人向往某个地方,反映出的是他的情感的趋向和美学上的喜好。总有一些地方,恰好与某个生命时段的诗人产生同一频率的共振,于是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使得一些地名有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的信息。正因为诗人特定时段的境遇、情感、美学的特定性,加之后人的一再吟咏,沉淀在地名上的信息或不断丰富或逐步固化。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诗词中地名的内涵。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潇湘渲染南国的凄凉悲怨;阳关象征了离别;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垓下明确地感慨英雄气短;首阳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于此隐居,喻示着操守高洁;烂柯山,樵夫看童子下棋,一局未终斧柄已烂,比况了沧桑巨变。
2.学生列举教材中出现的地名类意象。
一个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因为进入诗歌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地名融入诗歌,存储着丰富的人文地理信息,记载着鲜活的时代生活内容,隐含着沧桑的中国历史变迁,寄寓着个人的道德力量和价值指向,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