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基本技能:使学生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乘法口诀吗?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检查一遍。(出示课件)
我们在第二单元就学习了除法,首先我们学的就是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那如果平均分完有剩余呢?请同学说说余数的含义。
生:平均分完剩下的那部分叫余数。师:明白了余数的.含义,那老师就考考大家会不会运用呢(出示课件:七个草莓,每两个草莓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放几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强调单位)
生:7÷2=3(盘)…… 1(个)
7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数表示什么吗?
生:7表示一共有7个草莓,2表示每两个放一个盘子里,3表示可以摆三盘,1表示剩余一个。
【设计意图:是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进一步明确余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课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接受老师的新挑战吧!
1)请同学们同桌拿出8根小棒(彩笔),摆正方形,请你试试看,能摆出几个?(用“一共有?个小棒,每?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成?个”句式表达)。能列出算式吗?(出示课件:老师直接出示两个正方形图)
生:试说并列算式。老师板书 8÷4 =2(个)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生:8表示一共有8根小棒,4表示每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2表示可以摆成2个正方形。
2)现在请同学们同桌拿出9根小棒(彩笔),摆正方形,请你试试看,能摆出几个?动手试试看(用“一共有?个小棒,每?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成?个,剩余?个”句式表达)一起画一画。(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画)能列出算式吗?
生:试说并列算式。老师板书9÷ 4 =2(个)……1(根)(强调单位)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生:9表示一共有9根小棒,4表示每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2表示可以摆成2个正方形,1表示剩余1根小棒。
3)10、11、12根小棒呢?能摆出几个?动手试试看,请同学们在老师课前发的纸上画一画,并列出算式(三行分着,南行用10根小棒,中行用11根,北行用12根)
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同学们画出的,并请他们列式说题意,老师 同时贴出课前准备画好的正方形。并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参与到探讨问题的过程中。】
(三)探究规律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生:余数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知识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明确余数小于除数。】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了一个简单的知识,同学们一起说说是什么?
生:余数小于除数。
(六)布置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8÷4 =2(个)
9÷4 =2(个)……1(根)
10÷4 =2(个)……2(根)
11÷4 =2(个)……3(根)
12÷ 4 =3(个)
余数 < 除数
【二年级数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3.有关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4.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5.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6.怎么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说明文
7.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竖式》教案
8.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二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五里小学 王俊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余数<除数
11÷4=2(个)„„3(根)
12÷4=3(个)
第三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曾家镇小学 杜利琼
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2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例2是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本次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明确余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操作中,发现并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感知、猜测、验证的过程,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数学探究学习中敢于大胆猜测,并找到恰当的方法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2.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沿着感知猜想——操作验证——应用提升的过程设计。
1、导入。
为了一开始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角色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唤起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2、猜想。
通过帮熊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和列式。在分蜂蜜和摆小棒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借助直观操作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渗透借助直观操作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能通过不同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的对比,初步感知余数小于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关数之间的关系。3.验证。
仅仅有初步感知和猜测是不够的。知识源于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新知。教材设置了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的探究发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但一次循环事例不足以构成不完全归纳法。于是我将其做出适当的改变,在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增加12-16根小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直观操作,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质疑,为什么余数没有4或者更大的数。让学生以实际的操作为依据,发现并深刻理解理解为什么余数不会是4或者4以上的数。从而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真正担当了小小探索者。4.应用。
在学生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后,我设计了与熊二玩游戏的各种题目。题目由浅及深,有趣而新颖,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达到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能拓展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5.总结。
在总结阶段,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第四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真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互融、碰撞又常常会让你不断地追求下去,让旧的遗憾不再变成遗憾。对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一课,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悟。遗憾的地方——遗漏环节 一上好课,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把课演绎好。设计的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提高,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但真正在上时却把一个重要的环节给漏掉了:即在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后,第二环节的一开始让学生思考
1、如果我们用小棒搭3角形,余数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如果我们用小棒搭的是6边形呢?
在两个除数变化之后对余数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两个问题漏了。当一进入解决“装面包”问题时马上发现了前面环节的疏漏。也试想在这一内容里补救,但总觉效果不理想。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课上设计的环节遗漏且自己又意识到时,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更好地去处理。也更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每一堂课除了有很好的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每一环节设计意图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时间没有把握好王校长一下课就问我,数学课是不是还应该有些练习。
我的回答是:是的,可惜我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了。课上往往重视了思维训练,稍感觉让学生多动,多思,多说了之后,就不能做到多练了,虽然练习渗透在了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之中,但数学课是应该有静下来让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如何把握好这几个度,真的很难!较满意的地方:——教学无痕整堂课较好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且每一环节过度自然,水到渠成。
(抄录了张宇老师对我课的部分点评)——练习设计合理在朱老师的指导下,这堂课我对练习做了合理的设计与整合,自我感觉比以前的课堂有进步。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重视预设和生成教学设计上要好好下工夫,如导入的设计、环节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等问题。——讲究语言艺术数学语言是很讲究科学性的,而且要精炼。
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用语,否则一不小心就要犯原则性的错误。如小张老师就提到,“()÷6=()……(?)这一题,吴老师说到“不能超过6”,可能口误说错了,等于6应该也不行。”这样的错误我自己根本就没意识到。那天听了王旭老师的课,感触就更深了,她的课堂语言特别精炼,尤其是评价语言自然且恰倒好处。我也要不断努力。虽然是极其零碎和很不成熟的思考,但相信及时的反思和小结已留下我思维与思想的痕迹。
第五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金城江区第四小学
韦甜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1页例2。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掌握余数小于除数,并能应用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判断计算的对错。
2.学生经历猜想、操作、观察、推理、验证的过程来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3.学生在数学探究学习中能敢于大胆猜想,并找到恰当的方法来验证,以完整的探究过程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尝试探究学习指导单、小棒。教学过程:
一、赏识利导。1.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师:六一儿童节,韦老师打算用这些气球来装扮咱们班教室,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可是在扎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帮忙解决吗?(生:能)
师: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孩子,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一共有16个气球,每5个扎一束,可以扎()束,还剩()。)师:可以扎几束,还剩几根呢?请你说?(生:)师:同意吗?(同意)怎样列式?全班说?()
师:算式中的1根表示什么?(生:)
师:剩下的一根,在除法算式中,也叫做------余数。2.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师:如果是
17、个球,每5个扎一束,余数会是几呢?(生:)师:18个、19个呢?
师:如果是这些气球呢,每5个扎一束,会有剩余的吗?余数会是几,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
(出示课件,学生猜数,教师随机板书)
二、尝试探究,验证猜想。
(一)第一次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
师:到底谁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想知道答案吗?(想)
师:好,那就心动不如行动,为了方便,韦老师用圆形代替气球,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指导
(一)上的提示,自己去寻扎答案吧?(课件出示:学习指导提示,学生尝试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交流。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都找到了答案,那咱们就按顺序来汇报你们的探究结果,好吗?
师:研究17个圆形的同学在哪?向老师招招手,请你说?
生:一共有17个圆,每5个一圈,可以圈成3组,还剩2个。列式是17÷5=3„„2(生说师板书)师:语言表达得真完整。电脑老师也同意他的想法。所以除数是5,余数是2,这个猜想是有可能的。
(同样的方法汇报18、19、20、21、22、强调20个时,没有余数,实际上他的余数是0个,0也表示没有,所以省略不写。)师:如果接下去研究,23余数是几,24、25、26呢? 3.观察发现结论。
师: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
生:我发现这些算式的余数都是按照1、2、3、4的顺序来排列的。师:当除数是几的时候,余数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当除数都是5的时候,这些算式的余数都是按照1、2、3、4的顺序来排列的。
师表扬:你们认为他的这个发现怎样?(生:很好)好,还不来点掌声鼓励!同时他获得了本节课的第一张“善于发现问题”的奖状。
师:是呀,他的这个发现很有研究价值,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预设二:
师:余数与除数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学习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师追问:你从这些算式的哪些地方找到结论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刚才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很好,因此么个学习小组都加上10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揭开了余数与除数之间的秘密关系是-----余数比除数小。(师板书)4.回顾检验的余数。
师:也就是说不管这些气球是多少个,如果每5个扎一束,剩余的气球只可能是1、2、3、4。
(二)探究验证“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1.师设下悬念。
师:除数是5,余数比它小只能是1、2、3、4,如果除数是
6、是
7、是
8、是9,余数又是多少呢?还想去研究吗?(生:想)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师:咱们分组进行研究,第一大组研究除数是6,第二大组研究除数是7,第三大组研究除数是8,第四大组研究除数是9。都明白了吗?
师:现在请学习小组的组长拿出学习指导
(二),请四人一组根据提示合作完成。(生合作,师巡视)4.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研究除数是6的学习小组,上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探究的除数是6,我们通过列出8个算式,观察发现得出除数是6,余数都是按照1、2、3、4、5的顺序排列的,因此,除数是6,余数是1、2、3、4、5。
师:这位同学真不愧学习小组组长,他不仅组织他们组的同学探究出结论,而且与他的数学语言表达很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这是奖励你们小组的劳动成果。(奖品是一张“优秀合作小组”奖状和一张“优秀组长”奖状。)(除数是7、8、9的教学方法同上)
(三)突破难点“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1.小组讨论。
师:通过多次的合作探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管除数是几(0除外),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对于她们之间的关系,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大家直摇头,表示都没有疑问了,可韦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出示课件:余数比除数大行吗?为什么?)师:请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
师:她利用上面的例子,结合余数产生的意义来说明,说得真好,掌声在哪里? 生: 生:
三、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师:现在你们对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没有)师:敢迎接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师:好样的,咱们就来比一比,比比谁的100分最多,获得5个100分就可以换一张“学习之星”奖状。1.猜数游戏。(课件出示)2.判断题。3.拓展提。
四、赏识升华。师:短短40分钟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节课,看到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你们的心情怎样?
师: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像今天一样快快乐乐的学习,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