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多少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会写“小、少、牛、果、鸟”5个生字,会写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1.通过自主识字、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和新词。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学会识字,理解反义词,认识量词,运用量词。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与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书写指导过程中,借助象形字归类识记,引入小口诀辅助学生写好新笔画,通过教师的范写,帮助学生写好字形不容易写漂亮的字。
教学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会写“小、少”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乡村里,有农家小院,在农家小院里,有很多温馨的场景,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1.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认识它们吗?大家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一下这几幅图吗?
教师书写课题:大小多少。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嬉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生答)
2.下面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答: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小多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教师一起书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多”上下两部分相同,“少”是翘舌音。)
3.课题中还藏着两组反义词,请大家找一找。
(大和小,多和少)
通过引入书中图片,使学生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对本课学习产生好奇和求知的欲望。课题中教授写字,分散生字书写的量。通过寻找课题中的反义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画,学习生字。
1.归类呈现事物图片和名称,认识事物,读准事物名称。
课件出示:
第一组:黄牛、猫。
第二组:鸭子、鸟。
第三组:苹果、枣、杏子、桃。
(1)课件分组呈现,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
(2)同桌互读,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3)分组读,全班齐读。
2.分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2)偏旁归类。
①读读“猫”字,这里面藏着一个新偏旁:反犬旁。
这里还有几个字,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看来,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
②读读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也有个新偏旁:鸟字边。
你能猜出鸟字边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吗?
鸟字边的字一般和鸟有关,大多数是鸟的名字。
果、杏、桃: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偏旁“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
苹:因其本义表示一种水草——浮萍,所以是“草字头”。
(3)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多:多少、众多、大多
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牛、黄色、黄金
边:边上、河边、天边
果:苹果、果树、果子
桃:桃树、桃花、桃子
教学生字时,将事物名称与图片结合,借助图画认识事物,读准生字,再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事半功倍。
三、朗读课文,了解对比关系。
1.学生自由借助插图试读。
2.指名读,及时反馈正音。重点指导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
(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
一片
一会儿
一群
(2)学生尝试读课文中带有“一”的数量词。
(3)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并读一读。
一个
一头
一只
一边
一群
一颗
一堆
3.同桌互读,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正音。
4.小组赛读,拍手伴奏读。
5.朗读课文,了解对比关系。
(1)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个小节。
①学习第一、三小节,比较大小,并用上“大”“小”说一句话。(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话。)
②学习第二、四小节,比较多少,并用上“多”“少”说一句话。(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话。)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两组反义词。(大小与多少)
(3)做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大小、多少。)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西瓜大,苹果小。
杯子里的水少,河里的水多。
①师生对答。
②男女生对答。
四、指导书写。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
(1)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①竖钩:中锋下行提笔,自右向左圆转,顿笔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②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2)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③对比观察“小”,发现“小”加一撇就是“少”,但少的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的撇要长。
④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要求会写的2个字,在指导时侧重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针对性。教师的范写,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的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第2课时
1.会写“牛、果、鸟”3个生字,会写竖折折钩1个笔画。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黄牛
小猫
苹果
大小
多少
小鸟
鸭子
杏子
桃子
枣子
注意:“鸭子、杏子、桃子、枣子”中的“子”要读轻声。复习“反犬旁”和“鸟字边”。
2.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通过课件出示课文4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
二、结合图文,讲授课文。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看看这两幅图,说说图画里有什么。(黄牛和猫,苹果和枣。)
(1)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2)苹果和枣呢?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2.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韵文,识记“多”“少”。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的杏子多,右边的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呢?(加一加、记笔画等)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小节韵文,在朗读中感受“多”和“少”的概念。
4.出示课件,练一练。
照样子,填一填。
①多
②小
③去
④地
⑤关
⑥黑
大——(②)
开——()
少——()
天——()
白——()
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了解量词,正确使用。
1.课件出示课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2.课件将量词显示红色,学生拍手按节奏读。
3.积累带“只”的短语。
(1)出示:一只猫、一只鸟、一只()。请学生说一说。
(2)读一读带有“只”的短语。
一只公鸡
一只小鸭
一只鸽子
一只白兔
一只鹅
一只手
一只蜗牛
一只乌鸦
一只山羊
4.学习《量词歌》。
一()牛,两()马,三()鲤鱼,四()鸭,五()书,六()笔,七()果树,八()花,九()飞机,十()车,量词千万莫用差,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1)请学生尝试填入量词读一读。
(2)出示原文读一读。
5.鼓励学生运用量词说短语,体会单数与多数所使用量词的不同。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指名学生用上量词口头表达。
(1)课件出示一只羊,指名说短语。
(2)课件上增加许多只羊,指名说短语。
教师引导:通过对比我们知道,羊有很多只,很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一群比一只多,一只比一群少。还可以说一群()。
(3)课件出示两张图片:一件衣服和一堆衣服。请学生说一说“一件”和“一堆”的不同。
教师引导:“堆”指事物聚积在一起。生活中你看见过什么也是成堆摆放着的?图片展示:一堆沙子、一堆黄土。
(4)出示图片,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5)出示成串的葡萄,引导学生感受“串”与“颗”所表示的量的不同。
了解量词的意思是本课的难点,一年级的孩子要正确使用量词是有难度的。通过认读带“只”的短语,学习《量词歌》,最后看图用量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事物,体会单数与多数所使用量词的不同,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难点。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牛、果、鸟。
(1)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2)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教师用一段铁丝折出“竖折折钩”,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笔连成。书写示范时,起笔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的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的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以学生喜欢的情境活动导入课题,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呈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既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又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运用游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有比学赶超的意识,学习效率有效提高,且学得轻松愉快。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于识字教学接触时间有限,再设计写字教学时要更加细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