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节课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及追求探索延伸至课外。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水的溶解性。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1、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了解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和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按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六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教具准备:
纸巾、硬币、水杯、变色花、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垃圾袋等
五、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引出问题
老师简笔画小水滴,提出问题“你还记得前两课中对他的认识吗?”然后出示课题——神奇的水,问:看到这一课题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探究解疑。
1、教师示范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水究竟还能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
做毛细现象。
2、教师辅导学生实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学生代表在台上做这个实验,小组中的操作员边看边在小组中操作,其余学生观察:最多滴了多少滴水?当硬币上的水越来越多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3)、汇报交流。汇报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图画进行描述。)
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实验,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红糖代替高锰酸钾,首先出示问题:(1)、红糖放进水里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放到水里会发生像红糖一样的现象?
(3)、学生在小组中动手试验。进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像红糖、白糖、盐等放进水里就不见了的现象,叫水的溶解性。)
(三)、作业布置:
1、出示课件。
潮湿的墙根、水黾在水面上活动以及树叶上的露珠等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水的什么现象?
2出示作业卡激发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究水的现象。
第二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小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神奇的水》的教学设计
2009年9月20日
3.神奇的水
教学目的: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水的神奇之处。3.会做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试验。
4、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表面张力
教学用具:纸巾、红墨水、水杯、布条、卫生纸、塑料绳、橡皮筋、毛笔、宣纸、硬币、滴管、曲别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有一种物体,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猜猜它是什么?对了是水。(板书: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就成了“神奇的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为什么叫神奇的水?它神奇吗? 生2:水有哪些神奇之处?
生3: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水有哪些神奇的现象?
二、新授:
(一)认识毛细现象
1、师:老师手中有一条纸巾,我们就先用它来发现水的特点。如果我把纸巾的下端放入水中,纸巾会有什么变化?(生:会湿、会吸水)
2、师:是吗?我得亲自来试一试,可前面我们已经发现水是没有颜色的,就算纸湿了,我们也看不清楚呀!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水变成有颜色的。
3.师:真是个好办法,老师就换一杯有颜色的水,我把纸巾的下端放入水中,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你所看到的现象。
4.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生1:纸巾湿了。生2:纸巾变红了。
生3:纸巾一接触到水,水就被吸上来了。生4:纸巾挨到水后变红了。生5:水慢慢把纸巾弄湿了。
生6:水像蚂蚁一样,纸巾下端一挨到水,它就慢慢爬上来了。生7:真好玩,我看到了会爬的水。生8:水沿着纸往上爬。
(板书:纸巾湿了
会“爬”的水)
5、那么,水是不是能沿所有的物体向上爬呢?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那到底会不会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在实验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准备好的材料,谁来说一说你的桌子上有什么?(报纸、卫生纸、布条、塑料绳、橡皮筋、木制的方便筷、玉米秆、滴管、硬币、玻璃片、曲别针、实验架、水杯)
6、请你们来猜一猜水能沿着哪些物体往上爬?(学生猜测)那么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面大家从这些材料中任选几样,分别把它们的下端放入水中,看看你猜的与做的是否一样。小组长要做好分工,记录员要做好记录,其他组员要互相协助。
7、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水能沿着报纸、卫生纸、布条、玉米杆、筷子往上爬)
9、师:听了刚才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1:水能沿着报纸、卫生纸、布条、玉米秆、筷子往上爬 生2:报纸、卫生纸是属于纸类,水沿着纸类往上爬。生3:布条是布类,水能沿着布类往上爬。生3:水为什么能沿着纸类、布类往上爬?
10:师:问题提的好,水为什么能沿着纸类、布类往上爬呢?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呢? 生1:能吸水。
生2:因为纸、布中间有缝。生3:因为纸、布吸水性强。
生4:不光滑的物体,像玻璃表面就太光滑了,水爬不上去。
11、师:是吗?让我来试试。(教师演示两片玻璃片水爬上去了)为什么一片玻璃水爬不上去,而两片合在一起水就能爬上去呢?
12、师:谁能再来说说,水能沿什么样的物体向上爬? 生1:有细缝的物体。生2:有小孔的物体。生3:有细缝和小孔的物体。
生4:凡是有细缝和小孔的物体水都能爬上去。
13、对了,水能沿着有小孔、细缝的物体往上爬,这种现象科学上叫做水的毛细现象。那么我们知道水的毛细现象是指水(往上爬),还有一种,也是水的毛细现象,请大家看老师演示(毛笔在宣纸上画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向旁边爬、水向四周爬、水向四周扩散
14、其实这水向四周扩散也是水的毛细现象。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水的毛细现象?
生1:水沿着有小孔,有缝隙的物体向上爬,叫水的毛细现象。生2:水能向四周扩散也叫水的毛细现象。
生3:水能沿着有小孔,有缝隙的物体向上爬,水能向四周扩散,都叫水的毛细现象。
15、对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四周扩散的现象,都是水的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毛细现象,像美术课用宣纸画画等。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生:毛巾放入水中慢慢变湿了。
用抹布擦掉桌子上的菜汤。墨水滴在作业本上用粉笔吸干。夏天穿棉线的衣服能吸汗。潮湿的墙根。
16、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看来这水可真神奇!(展示变色花)下面我们接着来寻找水的其它奥秘之处!(让学生收拾好用过的材料)
(二)、水的表面张力
1、师:看!现在我手中拿着什么?(杯子、硬币)通常我们会用杯子做什么?(装水、装饮料)
2、如果要往杯子里装水,你们认为怎样才算把杯子装满呢?(水要装到根杯口一平才行、平了杯口在少装点。)
3、老师演示把杯子装满水。大家都知道杯子能装水,那么硬币能装水吗?为什么? 生:能,能装1滴。
不能,杯子是凹进去的,才能装水,而硬币是平的,根本不能装水。
4、请大家看老师演示,这是滴管,使用时首先挤压滴管,放入水中在松手,拿出时滴管内就有水了,然后,我往硬币上滴水,一滴、两滴,现在硬币能不能装水了?接下来,请你猜一猜这个一元硬币上可以装多少滴水,而水不会流出来。
5、大家的猜测各不相同,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前,老师强调一下要求:(1)小组长要分好工,有滴的,有数的,有记的,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2)在使用滴管时应注意,滴管要离硬币近一些,但不要触到水面,要慢慢的,一滴一滴地滴,要滴在硬币的中间。如果你滴了10滴水流出来了,那么硬币可以装多少滴水呀?(3)边滴边注意观察水在硬币上的现象,看看谁有新发现。
6、小组演示,教师巡视。
7、学生汇报数据
(1)听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这些数据又说明了什么?(猜的与实际操作有很多差距、硬币不但能装水,而且能装很多滴水)(2)你们在实验时,还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硬币上的水是鼓鼓的,还会动,在硬币上转来转去的; 生2:我发现硬币装满水是,水在硬币上摇摇晃晃的,好像总是不会掉出来,继续装时,水还会往硬币外面凸出来一点;
生3:我把水滴在硬币上时,硬币上的数字变大了,水可能有放大功能。)
8、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描述得也比较恰当,能放大字说明硬币上的水像一个小放大镜,那么硬币上的水面什么样的?
生:应是往外鼓的、与放大镜一样是凸出来的、应是稍微弯曲的。
(三)放曲别针
1、师:大家说得真对,现在你们还想不想再来玩一个挑战性的游戏?大家看这个装满水的杯子,我往里面放一个东西,水会溢出来吗?为什么?
生1:会,因为杯子已经满了。
生2:因为水已经占了杯子所有的地方,再放一个物体的话,就会把水挤出来的。
2、看,老师手中有个曲别针,我把它放进去试一试,水溢出来了吗?猜猜放多少枚曲别针水才会溢出来?
3、大家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在大家自己做实验前,为了公平,老师还得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杯子是否装满水。在试验时,小组长同样要做好分工,同时还要注意放曲别针时要轻轻地一个一个从杯子的边缘往里放,边放边观察水面的样子,并练习将水面的样子画出来。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
5、师问: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把所有的曲别针都放入了水中,水晃来晃去的,鼓鼓的,但并没有溢出来。
生2:我们放了84枚曲别针和2个硬币,刚放时,水面成波浪形,然后慢慢停止不动,水面又变得鼓鼓的。
生3:水面刚开始是平的,边放边往外鼓一些,鼓的很大,水也没有溢出来,水真的很神奇。
生4:放了那么多的曲别针水都没有溢出来,水跑到哪里去了?
6、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呀,放了那么多的曲别针,水也没有溢出来,那么水跑到哪里去了?大家思考一下。
生1:我们觉得杯子刚开始好像满了,其实还能装。
生2:我觉得水是跑到杯子口的上面了,因为水面已经鼓鼓的了。生3:我也觉得水是跑到杯子口的上面了。
7、师:水都跑到杯口上面了,水面已经鼓鼓的了,为什么水还没有溢出来呢?其实水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微粒组成的,就像我们班级有很多小学生一样,为了让大家更明白,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位同学就像每一个水微粒,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最来讨论。
游戏体验:几位同学排成一个弧形队形,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教师推动其中一位同学,学生就离开了队伍,反复推动几位学生;然后让队中的学生按原队形互相手挽手站好,教师再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时学生不容易脱离队形。
8、游戏中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我们手挽手的时候,不易被推出去,两边的同学拉着我,我们之间有力的作用。
生2:我们被推出去的时候,被两边的同学拉住了,两只手有拉力的感觉。生3:我知道了水是有力量的。
9、那么大家有什么启发吗?
生1:我知道了,水微粒是会互相团结的。
生
2、水是慢慢滴的,硬币上的水微粒手牵着手,在液面上,拉的很紧,就像吹大了的气球。
生3:通过刚才的游戏,我知道每一个水微粒就相当于每一个小朋友,手拉着手绷得很紧,水就不容易流出来。
生4:原来水微粒之间也是有力量的,他们互相拉着,使每个水微粒都不容易跑出去。
10、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其实水满而不溢,是因为水得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得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得表面张力。像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像水滴。那么,生活你还见到过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呢? 生:下雨时,滴在雨衣、雨伞上的水珠
水滴在地上或桌子上也可能是这样的。毛毛雨落在头发上是圆的。我们使用的胶水滴在纸上时是圆的。花瓣上的水珠、草叶上的露珠。
11、师:大家说得都很正确,这些现象都属于水得表面张力现象,以前大家知道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吗?现在知道了高兴吗?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现象,由于时间有限,水的其它神奇现象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31页和32页,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水黾:在水面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支撑,才使水黾不沉入水底)
三、总结:
师:谁来今天这节课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3、神奇的水
纸巾湿了——会爬的水——小孔、细缝——毛细现象
四周扩散
硬币装水——会团结的水——拉力——表面张力
第三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教学准备】
餐巾纸若干张、水杯一个、红墨水、粉笔、白布条、铁棒、塑料棒、玻璃片硬币若干枚、滴管、回形针若干枚。课件。【教学流程】
猜想
神奇的水 研究会“爬”的水
导入新课 研究“团结”的水
观察设疑
实验验证 总结 观察质疑 猜想 实验验证 总结
探究生活中的神奇之水 课堂评价、总结 《神奇的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板书水,提问:关于水你知道了水的哪些性质?
(生:水是一种液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还将通过活动进一步研究水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研究会“爬”的水
1.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
2.师:这杯子里面是加了些红墨水的水。这是餐巾纸,老师在上面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现在把红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水往上爬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去表达、去解释。接着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猜测的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使他们学的更认真,观察的更仔细。
3.学生汇报.(板书“爬”)
4.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水为什么会向上爬?
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会自动往上爬?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沿着物体上爬呢? 你们可真会提问题。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5.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请组长拿出记录纸。学生汇报。(我认为:水在粉笔、毛巾„„中会上爬,在玻璃片、铁棒„„中不会上爬。)
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能沿着他上爬呢?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7.学生交流:发现水能沿着像粉笔、餐巾纸、白布条等这些有小孔的材料向上“爬”。
8.刚才我们发现水在一块玻璃上能自动上爬吗?(不能)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我再给块玻璃你们,你们能否利用这两块玻璃使水上爬。你是怎么做的呢?
水是从哪里升上去的?外面升了吗?你为什么会想到把两块玻璃合起来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产生毛细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材料有孔隙,只要有孔隙,即使是表面光滑的玻璃也能使水往上爬,让学生感受水爬升的高低与孔隙的大小有关,孔隙小的爬升的高,孔隙大的爬升的低。(补充: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小孔和缝隙我们合起来说就叫孔隙。)
原本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水,现在居然沿着物体自动向上爬升了,这种有趣的现象神奇吗?(神奇 板书:神奇的)
水除了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升以外,还会向四周扩散,你们看看刚才我们放东西的报纸上,有什么发现?
我们把水的这一神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在这一句话当中,你认为哪些词比较重要。齐读:
水沿着 有孔隙的材料 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
9.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是毛细现象?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要面向生活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环节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毛细现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现象的存在,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科学的决心。
三、研究“团结”的水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2.教师往空杯子里面倒满加了些红墨水的水。现在已经是满满一杯水,稍不注意,水就会溢出来。如果老师向里面丢东西,会出现什么现象?猜猜看。
3.学生猜测。
4.教师把回形针轻轻丢下去,学生观察:水溢出来了吗?再放两个。水溢出来了吗?
5.师:你们估计看看,再放几个水会溢出来?溢出来了吗?我们已经放了十几枚回形针了,杯口的水怎么样?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团结”)
6.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7.师:老师给每小组几枚硬币、一个滴管、一杯水,预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各组猜猜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后经过实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
(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2)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3)如果滴到二十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多少滴?(4)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因为三年级学生还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所以实验要指导得细一点,交待清实验要求和注意点,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误差,保证实验成功。
8.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9.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交流出水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猜测一个硬币上最多能容纳多少滴水,然后再进行实验,再将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猜测和事实之间是有区别的,猜测不一定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两组数据之间差距,使学生感受水是多么的团结,水的表面有一股很大力量,从而使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10.小结:在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板书:表面张力)11.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四、探究生活中“神奇的水”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神奇的水的发生的神奇的现象太多了,谁能想到的?学生说。(想不到,打开课本30页)
2.师:除了我们书上的现象,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一段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放课件)
3.师:这节课,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不过,老师发现好多组的桌子上有水呀!谁能想个比较好的办法把桌面的水除掉?(用抹布是个好办法,餐巾纸吸水快,这个办法不错,我们用抹布、餐巾纸来除掉桌面的水,是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下面就请各组利用餐巾纸除掉桌面的水,整理一下实验材料。4.学生整理桌面。
五、课堂评价
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 2.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问题、猜测、实验、观察到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表现得很出色。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方法: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
附:实 验 记录 表
第_ 组 日期:____月___ 实验记录一:
把材料的下端依次插入水中。
我们的发现 实验记录二: 硬币滴水实验
1.我们预测滴()滴水,实际滴了()滴水。2.我们的发现:(可用文字写下来,也可用图画画下来)
记录人:
第四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毛细现象。
2、了解水有表面张力。
3、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
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水在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水吗? 生:汇报
师:玩过没有? 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玩的? 生:汇报
师:今天老师教你们新的玩法,你会发现水还有许多神奇的本领,想玩吗?(板书水)
生:回答。
二、实验探究,发现神奇的毛细现象
师:先把纸反复折叠成纸棒,用手拿着它上端。下端竖直插入红色的水里,保持不动。猜猜看会发生什么? 生:猜想。
师: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生:回答。
师:表现最好的小组老师就发一张纸给他们做实验。(发纸)师:先把发下来的纸折成纸棒。折好了没有? 生:回答。
师:都折好了,象老师刚才做的一样拿着纸棒的上端,下端竖直插入红水里面,保持不动。你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水爬上去了。
师:其他组都发现也是这样的吗? 生:汇报。
师:大家把用过的纸放到盘子里。
师:水沿着纸棒爬上去了,这种现象神奇吗?。生: 回答
(补充板书——神奇的水)。
师:水能沿纸往上爬,能不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呢?
师: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这是玻璃棒、塑料棒、粉笔和纱布条。(投影展示)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象刚才的纸棒实验一样,拿着它们的上端,把它们的下端依次竖直插入红水里(演示插),手保持不动,观察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不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观察的动作)。同时完成实验记录表,(展示记录表),按上面的要求水能爬上去的材料下打上勾,不能爬上去的材料下打上叉。想做吗? 生:回答。师:实验的材料在哪里呢?在每个小组一号同学的抽屉里。快拿出来,开始实验。比一比那组做的又快又安静。生:实验。师:个别指导。
师:完成了实验,安静的坐好。把你们用过的所有材料都放回到盘子里面。(评价,收拾好桌子)
师: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实物投影)师:大家同不同意他们组的说法? 生:讨论,汇报。师:通过实验我们看到水能沿着粉笔和纱布条爬上去,不能沿着玻璃棒和塑料棒爬上去。这是为什么呢? 生:汇报
师:引导孩子说出材料的区别在有没有孔。师:是不是他说的这样哦?你们同不同意? 大家再分组仔细观察你们的实验材料。生:观察。
师:刚才那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水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本领,能沿着有孔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叫做毛细现象。(贴图,板书)。师:现在睁大眼睛看着大屏幕,老师这个现象是不是毛细现象呢?为什么是?(红水在纸上扩散的演示实验)。那这个现象又是不是呢?(红水在玻璃上的演示实验)。为什么不是? 生:讨论,汇报。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生举例。
三、实验探究,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有神奇的毛细现象。水还有其他更神奇的本领。大家还想不想做实验? 生。回答
师:先请孩子们把刚才装实验材料的盘子,放进抽屉里收好。坐端正。师:大家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答)。这一只是我们今天要使用的新工具——滴管,滴管是专门用来滴水的工具。使用滴管的时候我们先挤压上面红色的橡胶,排出里面的空气然后竖直放进水里面,水就进入了滴管里。使用的时候要竖直拿着滴管
轻轻的挤压橡胶让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不能倒着和斜着使用滴管。不用的时候挤干滴管里的水,轻轻平放在桌子上。师:(投影仪展示)这还有一枚硬币,我往上面滴水。滴水的时候手竖直拿着滴管,滴管离硬币尽量近一些,往硬币正中间的位置一滴一滴的滴加。(展示滴的动作5、6滴并数出来)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么一枚小小的硬币能装几滴水呢? 生:汇报。
师:觉得能滴10滴以下的孩子请举手,觉得能15到20滴的请举手。觉得20滴以上的请举手。师:猜的对不对?
师:想不想亲自试试? 生:回答
师:一会老师就给听的最好的组先发材料做这个实验。师:(出示研究表),大家边滴水边从侧面观察,把硬币上的水即将溢出前的样子画在表上,硬币已经给大家画出来了(指到硬币的图),在这上面画你从侧面观察到的硬币上水即将溢出的样子。并数一数,滴多少滴水在硬币上,水才会溢出来。
师:听的最认真的是小组先上来领材料。生:实验。
师:完成了的组就安静的坐好了。
师:把滴管里的水挤干净和硬币一起放回信封里。师:展示各组的表。
师:通过观察这几个组的记录,你发现水在溢出来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
师:老师课前也做了这个实验,并从侧面拍了照片(课件展示),也把它画了下来(贴图)。画的怎么样?为什么水面都弯曲成弧形了,特别是边缘的水都快掉下来了。水都还没溢出来?
生:尽量发挥说,水团结怎么团结的。
师:说得很形象,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明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张力。水的张力使水紧紧团结抱在一起,不往外溢出。而团结的水多了就会让水面鼓起来。(板书——表面张力)。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见很多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课件展示水蜘蛛图片:大家看水蜘蛛八只脚把水面都压凹下去了,但是脚都没陷到水里面去,这是由于水面张力把水蜘蛛的脚给托住了。课件展示露珠在叶子上:露珠也是由于水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让一滴一滴小小的水珠团结成了圆圆的露珠
课件展示水滴:溅起的水滴也是因为水的张力让它变圆了。
四、拓展实验,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还有很多,下面我要用水面张力完成一个你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师:这是一杯水,为了大家看的清楚,我加一点颜色(滴墨)。师:回型针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铁。
师:把它放下去,会沉下还是会浮起? 生:沉下去。(放一颗确实沉下去了)
师:现在我把水加的尽量很满很满,水面象刚才的硬币表面的水一样鼓起来,然后把回形针平放,从水鼓起的边缘轻轻推过去。回形针就浮在了水面上。师:请两个孩子上来试做。生:上来试一试。
五、总结全课,知识延伸
师: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学到了水有两个神奇的本领。毛细现象和水面张力。下来以后大家在生活里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第五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北票市花园小学 蔡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能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科学知识目标:
1、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纸巾、烧杯、红墨水、滴管、布条、粉笔、塑料尺、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神奇的物体,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揭晓谜底:一朵神奇的花。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水往哪里流?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2)汇报交流。
2、扩展思维:除了纸巾外,我们桌上的物体还有哪些也能使水向上“爬”呢?
(1)学生猜测。
(2)学生用其它物品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3)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
(4)教师演示:把一滴红色的水滴入纸巾上,让学生观察。
3、师生小结:科学家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水的毛细现象)
4、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毛细现象呢?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往硬币上滴水。
2、学生动手之前,先让学生猜测:一枚硬币能装多少滴水?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4、分组动手试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6、师小结:其实,这是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水的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7、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三、课堂小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呢?
2、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