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数字编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简析:
《数字编码》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结合认数,在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中已经出现了门牌号、车牌号等,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册教材再次选择“数字编码”的内容作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编码的广泛应用,探索编码的编制方法,体验应用编码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个主题活动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字编码,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编码的规则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规范、唯一、有效等特性。第二个层次,尝试编码,要求给学校的每名学生编一个学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加深对编码特点和方法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了些许变动。首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到公民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身份证号码来展示自己了解的信息,学习身份证号码编码的含义;第三个环节安排了学生自由交流的过程,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其他编码,教师简要介绍电话号码、车牌号的含义,重点介绍邮政编码的含义;第四个环节是尝试编码——给学生编学号,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比较好的编码方案,再尝试编码;最后用一首带有简谱的音乐结课,再次感受数字的神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认识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体会符号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身份证等号码的含义,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编码的意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课前向学生介绍他们的班级学号。
学生:课前收集若干身份证号码,了解有关身份证号码的知识;了解常见编码的知识;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学号和自己的出生年月日。
教学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很高兴,相信你们也很开心,你能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
2、那么,说“xxx”就一定是你吗?(不一定呢!)
师:的确,在百度中输入“xxx”的名字,有很多个网页都是关于“xxx”的信息。(网页搜索出示)
3、用什么证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最有效呢?(生答:身份证。)
师:是的,身份证最有效。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号码,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它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按国家标准编制的。
4、身份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平时哪些地方要用到身份证?(生答。)
5、老师在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身份证号码,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请你高举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这么多同学都收集到了呀,很好!那你们在收集身份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出身份证信息的重要性)
6、师:正如同学们所说,身份证为人们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生活服务。由于它代表着许多个人信息,所以请一定要妥善保管,不能随意借用他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身份证号码中隐藏了哪些个人信息。
1、师:请把你们收集的身份号码和同桌一起观察、比较,看看号码中藏着哪些秘密,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学生找的两个身份证号码,不同性别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预设,适时板书:
(一)地址码
①通过查询直接汇报出地址码的相关信息;
②汇报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师引导得出;
师点拨:34代表安徽省,08代表安庆市,25代表太湖县,22代表怀宁县,26代表宿松县……
(二)出生日期码
①通过查询直接汇报出出生日期码的相关信息;
②汇报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师引导得出。
师追问:看到出生日期,你还能知道什么?(年龄)
(三)顺序码
①通过查询直接汇报出顺序码的相关信息;
②汇报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师讲解:顺序码表示在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中的顺序。第17位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四)校验码
①通过查询直接汇报出校验码的相关信息;
②汇报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师引导得出。
师讲解:校验码是电脑根据前17位数字按一定公式自动生成的,是电脑识别身份证真假的。
对于最后一位是x的困惑,师点拨:x是罗马数字10及使用x的原因。(身份证号码是按照国家的标准编制的,由18位组成:前六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七至第十四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而19位的号码违反了国家标准,并且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也不承认19位的身份证号码。)
师结合板书小结:你们搜集的信息很全面,现行的第二代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数字是地址码,7—14位是生日码,15—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验码。像这样把一些数字或字母按一定标准排列,就叫数字编码。(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以前我们学习了用数表示数量和顺序等等,(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数还可以用来编码。
2、交流各种编码的含义,了解其他编码的含义。
师: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数字时代,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数字编码呢?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并简要介绍编码含义,教师适时补充。(师板书,课件出示部分编码)
①让学生说出电话号码、密码、门牌号、床位码、车牌码、邮政码等;
②重点介绍车牌号与电话号码。(板书)
3、介绍邮政编码的含义。
师:是的,数字编码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邮政行业中,邮政编码也有着其特定的含义。(课件出示信封)教师介绍邮政编码的含义: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比如246400,24表示安徽省,246表示安徽省安庆市,2464表示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00表示新城邮电局。
1、数字编码越来越重要,了解编码的含义,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比如公安机关常常利用一些编码侦破案件或者寻找见义勇为的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能找出谁是见义勇为者吗,能不能说出理由呢?
(生答。)
2、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运用数码来描述事物简单明了,这就是编码的优越性。我们学校有两千一百多学生,如果按照名字来寻找学生比较复杂,而且有可能出现重名的情况。你们能不能尝试着给学校的学生来编一个学号呢,让我们看到这个号码就能很快找到这个学生呢?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号码中要体现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集体讨论得出结果:编入入学时间、班级序号、班级学号、性别等。(课件出示入学时间20xx年、学生的班级序号、学号、性别男生1、女生2)
师:按什么顺序编排比较合理呢?生讨论得出按入学时间、年级、班级、班级学号、性别的顺序。(板书)
①学生尝试给自己编号码;
②教师收集编码后板书出示,提问:看到这个号码,你能找出他是谁吗?生根据号码找到这个学生。你能根据这个编码说出这个学生的哪些信息.③课件出示一张学生名单,学生补充编码或根据编码补充信息。
师小结:数字编码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的踪迹,它时刻地向我们提供各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便捷和方便。其实,在你身边还有许多数字编码的事物。课后请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编码数字,去调查了解它的意义好吗?
最后,我为大家献上数字的另一种神奇组合,就是由数字1、2、3、4、5、6、7编排的音乐简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大屏幕上显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简谱和伴唱)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教学,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师把这节教学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铺路搭桥,逐字逐句地分析过程,认真细致地归纳方法。但是,这样包办代替的最终结果却是以牺牲学生独特的个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换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自我调控、感悟方法、比较分析、内化吸收,最终所获得的比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机械的模仿要有意义得多。
整节课我以故事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合作分小圆片,既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原本零乱的、具体的感性信息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先安排的是同桌合作学习,再小组合作,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2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3
《认识方向》是在认识了东、南、西、北,知道了平面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的情境或者平面图上辨认上述几个方向。
通过课前预习调查,我发现学生中对这四个方向了解的同学约60%。于是我通过复习旧知入手,试图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通过复习,我发现学生对东、南、西、北这四个主要方向掌握的还挺不错,全班只有两三位个同学不能正确指出图中的东、南、西、北,所以学生都能够说出平面图上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四个方向)。于是我开始引入新课,问: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左下角是什么方向?(请同学们用学过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对应。)下面比比谁能够通过一节课就学会,好吗?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方向的信心。
出示课件后,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地方,要求学生说说汽车站、火车站、电影院、少年宫分别在学校的哪面?再要求学生像老师一样提出谁在谁的哪面这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到如“超市在学校的哪面”的问题时,我及时评价,这个问题提的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像这样不是正对着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超市是在哪两个方向的中间,接着介绍这是右上角(东北方向,并画箭头板书出这个方向),用右上是东北面帮助学生记忆这个方向。然后再提出你还能提出一个也不是正对着的问题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都能仿照前面的.同学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说是什么方向,如果有学生说是“北西”、“南西”等说法时及时纠正(先横着读在竖着读,简记先横后竖)。在这个环节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说方向,如: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面?学校在超市的哪面等,通过多认多说进行巩固,最后再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环节,最后一道练习情况并不良好,我忽略了学生层次的差异和方向板的合理利用。因为生活中的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将平面图上的方向正确引入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学生习惯上知道上北下南,于是教学生面对实际方向,按“东南西北”四个字的顺序沿顺时针方向90度90度的转动。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同学难以掌握,需以后解决。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4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的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 44÷1=44(张),48÷1=48(张),46÷1=46(张);(2)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 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时,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
3.本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没有余数),设计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考虑到三班的人数为46人,46÷4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在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前两个问题上,先出示了一班、二班各能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很快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然而学生并未因此满足,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三班应如何分组。于是,学生纷纷列式进行解答:46÷4=11(组)……2(人)。但课堂上我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只看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是课下我了解到的学生分组情况:(1)前11个小组,每组4人,最后2人分为1 组,三班能分12个小组;(2)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个人每三人一组,共分12组;(3)前10组,每组4人,最后6人分为1个大组,共分11组。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5
教学心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用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难以理解。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理解分数意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主题图和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我采用动画,把2个1/8和1个1/8合并到一起,就是3个1/8,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算理。在计算5/8-3/8时采用动画从5个1/8里去掉3个1/8,还剩2个1/8,就是2/8,学生很容易就归纳,总结出算理。整堂课形象直观,降低认知难度,学生容易理解。
本节课我也十分注重进行实践操作,我让学生用准备的纸折一折,涂一涂,来巩固算理。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6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7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目标,也是两个重点学习内容,而“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这一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则是一个难点,所以我着重对这一个内容进行反思。
1、整节课我都以小猴子的故事贯穿始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故事导入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数学规律,然后创设小猴子不会做家庭作业请求帮助这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由0的除法计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处理“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这一难点时,我采取了“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对错例进行及时纠正)——巩固练习”这一流程,首先我以小猴子遇到难题切入,利用学生的挑战欲望和表现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先让学生结合“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数学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算法,以同龄人的思维帮助彼此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计算方法,并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对商进行估算。对于错例,我在黑板上板出过程,然后将正确答案也板出,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两个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教师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绝对不可以漏写。最后出几道同一类型的题进行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这一难点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出错率不高,并且大部分学生还能很好的用简便竖式来计算。不足的是:在讲“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点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很紧张,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有很多同学在做题前还是不能很好的估算,一遇到题马上就列竖式进行计算,估算意识不强,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要对学生强调估算的重要性,不断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9
一、可喜变化
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的特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时,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媒体,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努力方向
综观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个人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把握不准,数学活动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强,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存在着过份重视过程,忽略结果的倾向。因此,我以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钻研教材,这虽然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却也是教学中的永恒话题。具体该如何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使用教材呢?
1、研究教材的前后联系。我们在教学某一教学内容前,要仔细研究这一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有哪些。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情况的'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正确把握学习活动设计的详略,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正确制订教学目标。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学目标制订的正确、具体与否,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情况,它决定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全盘照搬教师教学用书,我们要读懂其目标的具体含义,对其确定的目标要进行再思考、反思,目标的制订要具体细化,容入教者的思想。这一思考细化的过程,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正确科学的进行数学活动设计,知道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和作用,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切忌“假、大、空”,起不到引领教学设计的作用。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思想以为我们的老师所接受。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往往是大而化之,缺少对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的环节、活动的要求、活动的反馈作出精心的设计,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因此,我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不仅仅把他理解为是知识过程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够突破什么知识重点和难点,建立什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活动的过程老师要有清晰的脉络,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组内交流——汇报展示——互动评价。活动的每一环节老师该干什么,不做什么心(设计)中要有整体构思。
4、锤练教学基本功。听课中,也时常能看到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可是,往往由于受教师的语言表达、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锤练教学基本功。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0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
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的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
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玩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二、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三、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几个几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表象,还可以开放性想象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框死学生表达的方法与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逐步培养。
四、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的机会,还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1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2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利用摩托车的里程数记录下了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考虑到学生对三毛乐园、秦山大厦、一号桥、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地方比较熟悉,所以我向学生出示这几个地方的图片,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有一个小朋友说:秦山大厦差不多吧。我及时引导:从学校到秦山大厦大约是700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学生还能通过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联想到从学校到南门广场也是1千米等等,真是很了不起。 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3
今天教了三上最后一单元的第一教时,题目是《认识简单的分数》,教后有感!
一大早,我到班上,对学生说,今天第一节课在前三楼多媒体教室上,学生很开心,上课时,我就用了《教师用书》自带的光盘来上课的,效果还不错。
课上揭示分数二分之一时,我是这样上的。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二份中的一份,二份中的一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很能理解。
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指着分母2说,2表示刚才分时的什么?(总份数),总份数怎么样?(最多,最大),所以,2在这里给它起个名字叫着“分母”,我们知道,母亲是最伟大,最了不起的.,2就像母亲一样也是最大的。随后,我又指着1说,1表示刚才的什么?(每人分得的份数),我说,对,它是总份数的一份,就相当于母亲的儿子一样,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着“分子”,你现在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了吗?请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说,
用通俗话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是我上课时的临时发挥,学生在听的时候不时发出笑声,说明学生听的很开心,在开心中学习,掌握地较好。
在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中,学生也学的很快,这是我没想到的。
批完课堂作业,有一题做的不理想,题目是这样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了每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学生大多数看是画了四种方法,但实际上有两种方法是重复的,只有十几个人画出了第四种方法,就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那一种。还有一个情况,作业最后一题,有不少人“1”写成了“一分之一”,这是我没想到的,可能学生是这样想的:“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一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用一分之来表示”可是图上明明写着“1”,学生就是不知道写,我想可能是我过份强调了意义的原故吧。
这是一堂高效的课堂,因为学生上的开心,教师的任务也完成的不错,学生的作业也能及时做完,并上交,我也很开心,大家都开心就好。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4
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香蕉和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将课本中主题图的萝卜改成了水果,本意是怕学生说萝卜弄混,但是换成水果之后水果的单位不容易分清楚以至于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拗口。也说明老师没有深刻认真研读教材不能够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用意。
2.对于课堂的生成把握不好,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将其利用起来服务于课堂。
3.授课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较少,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15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终身学习。今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在这次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中,我先后有幸听到几位优秀教师的报告,及时了解了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数学教育的理念,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以下的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新课标理念,把数学课堂交还给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课堂上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很常见,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只要记好笔记、会考试就好。但是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如何才能付诸教学实践呢?那就要在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活动主体等方面合理配置。近年来的“学程导航”模式,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这就在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时间上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给了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和时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学生的展示,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集思广益,优化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提高
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不能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做到学生乐意去学。这就要求我们兼顾学生与课堂。如果仅仅是按照预设一步一步地进行,那不过就是一场教师的表演,学生只是一个局外人,他并没有进入状态,更何况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而那些所谓的课前预设,都需要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这就需要教学智慧去解决某些突发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小处入手,自己参与数学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导学单时,注意小组交流要有效,注意言语的智慧。
其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光光要有教学理论基础,还需要有教学实践经验,但是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改善,不断学习。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孔春兰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作为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的同时,更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学习他们的认真努力,学习他们对我们犯错后待人的宽容,学习他们将智慧与爱心传递给我们的无私!在这里我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说:“谢谢您!”
二、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三、重视家校的沟通。
本学期为了便于家校之间的沟通,我和家长们之间开通了飞信,可以及时交流作业及班级情况,班级通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的近况。
四、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学生也懂。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在抓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点。1.用心
如: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下了这样一条制度:我们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二楼的活动空间很小,规定任何同学,在走廊里不许你追我赶,不许趴在栏杆上,上下楼梯一定靠右行。讲完之后,我就带领学生一一进行了示范,并对学生讲了他所存在的危险性,当然也说了,如果违反、我会给他适当的惩罚。并让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发现违反规定的赶紧告诉班长,班长通知老师,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会一定马上处理,有时我也会去楼梯上走廊里看看孩子的活动情况。
其实,在我们班级工作中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级了,学生开始用钢笔写字,我发现有的孩子钢笔不下水的时候,他就想使劲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来。我就教给学生,千万不要甩,如果有水,会甩的到处都是,你可以轻轻的捏一下钢笔的肚子,让钢笔水慢慢的出现在笔尖上,就能写出字来了。
2、方法
如,对于班级的晨读习惯培养。
这是我和语文夏老师共同商量的方法。首先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大家一定不要丢掉。刚开始,班上人少时,老师督促学生自读。当班上来了10多名同学之后,老师会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有号召力的同学每天领大家晨读,教师就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拿书,怎样大声朗读。这样坚持做了一个月,学生基本知道了晨读该做什么。后来,我发现班上读书的声音很小,老师也不能每天喊大声点、大声点。我们就注意培养几个领头雁,有时候悄悄的背后鼓励他们:你们都是班上的朗读小标兵,班上的领头雁,早晨来了,看谁能把班级的晨读和课堂上的朗读带动起来。因为有了领头的,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地洪亮起来,因为这几个同学读书非常注意感情,其他孩子也跟着慢慢学起来。所以,的确方法很重要。
3、坚持
所有好的习惯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需要不断的训练、不断地督促,长时间坚持,直到形成习惯才能够养成。
总之,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课堂作业
一、测量
练习一
1、画一条2厘米6毫米的线
段。
2、填空: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一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2、书17页第2题
练习二
1、竖式计算: 练习三
1、竖式计算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2、书19页3、3、4、4题 643129= 305456= 705325=
2、书25页2、2、3、3题
练习四
1、竖式计算,并验算:135+48= 746+219= 637+268= 200136= 408-57=
2、书30页第6题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姓名:郭
艳
丽
单位:大孟镇张湾王万岭小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现有学生35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 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4 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4课时
(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2课时
(三)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5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1课时
(四)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14课时
(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8课时
(六)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7课时
(七)摸名片——统计与可能 3课时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1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5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