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_《天狗》教学设计
《天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天狗”的形象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概括“天狗”的形象 知人论世,弄清写作意图。
3、情感 态度价值观:
培养审美能力;学习作品中所展现的个性与激情。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天狗”的形象。2.教学难点:分析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这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船夫在激流中搏斗的坚韧勇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二、导读:整体感知。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3.学生个读。
三、正音
剥皮 脊髓 脑筋
四、探究“我”的形象
1、具体分析:
第一节:诗人连续用了4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 第二节:用了4个光,总能量,强化了“天狗”的气势,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吞下全宇宙的“天狗”,向世人展现它的能量,放射出熠熠的光辉,它代表了一切光芒之所在,全宇宙能量的总和。
第三节:核心、高潮、最精彩的部分。通过“天狗”“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突现其主体意识,他需要汹涌、喷发,尽情地展现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并且正如一只经历了涅磐之后的“凤凰”,用不断自我毁灭与超越的方式,向世人显示蓬勃的青春激情,个性和自由精神的中粉伸张和张扬。
第四节:经历了一阵狂乱的飞奔、吼叫与燃烧后,“天狗”再度还原回来,预示“我”的壮烈毁灭,宣告“我”的完成。
小结:“天狗”的形象塑造: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五、写作意图分析:
1、知人论世:
作品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
二、思想内容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2、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既是 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六、总结归纳:
1、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①比喻新颖生动。
②想象大胆奇特。
③感情奔放激越。
④讲究韵律和节奏感。
2、诗歌语言的特点:
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第二篇:天狗教学设计
《天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对“天狗食日月”这一民间传说“考据”的基础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请同学讲故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不懂得日食、月食是天体运行形成的道理,所以对这些不能解释的天象给与了很多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了很多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传说,我课前让大家查找一下有关材料,下面看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备选材料(备选材料可摘其精要制作幻灯片):郭沫若《月蚀》: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这些都是古代人们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的一些举动,郭沫若说“我是一条天狗”,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了解日食、月食真相的人,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我们来一起了解这首诗。
【写作背景 】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知人论世】教师重点介绍诗人创作本诗时期的思想状况,做到“知人论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 1
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 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整体感知 初步鉴赏】
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 ——余光中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个别诵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点拨诵读要领:重读——我、天狗、是、飞奔、狂叫、燃烧、剥、食、吸、啮、爆;停顿,“我”后面要稍微停的长一些;第三节中前九句中,每三句一个小单位,语速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爆”要读得干脆、利落。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读过这首诗,尽管我们对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还不太清楚,但能够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那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呢?他这么激情澎湃,到底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呢?我们一块来赏析一下。
【赏析文本】8分钟时间,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现代诗和古诗一样,也是通过语言、表现手法、意象来抒情言志,我们也从这四个角度,分四个大组来共同研讨这四个问题。第一组主要研讨语言,第二组主要研讨意象、第三组研讨表现手法、第四组主要研讨主题。
一、语言。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语言形式上极有特点: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
2、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3、全诗中29行,每行都以“我”字开头,这种“我”字当头的写法,才能突出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宣泄诗人激荡不已的激情。
4、动词的巧妙运用:“吞”突显了天狗的破除旧事物的豪气和决心;“是”展示了“我”革命的信心和能力;“飞奔、狂叫、燃烧”表现了诗人斗争的一往无前和激情;“剥、食、吸、啮”表现了诗人毁灭旧的自己,和过去彻底决裂(彻底革命)的态度和力度。
二、表现手法。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修辞手法。
比喻新颖生动。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体现了行动的积极和猛烈,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拟人和夸张手法的结合:天狗的吞日月星球以及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吸血、啮心肝,拟人是巧妙的,夸张是合理的,生动地展现了天狗的豪气。
排比,每一节都有,展现了破旧立新的气势。
2、象征手法。
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三、意象。
学生小组发言总结:
1、第一节中选取了天狗(我)、日、月、星球、宇宙等意象,“日、月、星球、宇宙”都是大而永恒的事物,但天狗却把它们都“吞”了,诗人以如椽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2、第二节中选取了我、月的光、日的光、X光线的光、全宇宙的能底总量等意象,“天狗”以气吞一切的气概,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
3、第三节中选取了我、烈火、大海、电气、我的皮、我的肉、我的心肝、我的神经、我的脊髓、我的脑筋等意象,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
最主要的意象是天狗。天狗的形象: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四、主题。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再读品味】
齐读
【作业——二度创作】
1、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2、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主题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段)赏析文。
【板书设计】
日、月态度、决心
↓
星球、全宇宙消灭旧事物(无比豪放)
天月的光、日的光力量、信心
是↓
有能力完成(狂放不羁)
一切星球的光、全宇宙的能的总量
狗
飞奔剥、食行动
狂叫↓
燃烧吸、啮果敢、决断、一往无前
追求科学、民主、自由、个性解放(新时代精神、五四精神)
第三篇:天狗读后感
读《天狗》有感
我读过许多描写动物的书,像是《白牙》、《野性的呼唤》等等,这些书最后主角都渐渐地获取了成功。可是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它像《狼王梦》那样,以一个悲惨的结局诠释了狗类的忠诚。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小白的白公狗因为让主人染上了病而被赶出家门做了流浪狗,并认识了名叫黑朵的大黑母狗,与其结为夫妻。在小白与黑朵的长期山林生活后,小白和黑朵不小心被捕狗队抓住放入深山区,在出山过程中发现被绑的小主人。黑朵在解救小主人的过程中不慎中刀,重伤离世,小白在朋友大黄和花妞的帮助下捉住坏人,但是最后还是为黑朵殉情„„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头先简介了小白和黑朵被捕狗队放到深山老林并和狼争斗的过程以及发现小白的主人被绑架的经历,再详细地讲述了小白做流浪狗的经历,然后再回到开头,最终以二狗皆亡为结尾,发人深省。
本文在刻画狗的心理上十分细致,例如在小白被主人抛弃时的那种失落以及碰到大黄和花妞的落魄,十分生动形象;在大黄和花妞最困难的时候,小白和黑朵不计前嫌,奋勇相救,赢得了大黄和花妞的信任,这也比较现实;小白被抛弃后在月季花丛中驱赶好心劝慰的黑朵,但是到了大黄和花妞即将杀害小白的时候又突然出现,救出小白,并与其结为夫妻,这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小白得到了小主人的巧克力也不肯吃掉,不惜生命地去保护它,令人感动。
本文虽然是在讲述两匹忠勇的流浪狗与狗,与狼,与人之间曲折跌宕的动人故事,但是它也正反映出狗对于人的忠诚。小白被主人狠心抛弃,甚至被门撞了鼻子,被踢了肋骨,可是它依然不甘心,它拿到小主人的巧克力后希望能从中找回曾经的记忆;当它在看到小主人被绑架时,镇定自若地听从黑朵的指挥,勇敢地救出了小主人,与主人一家冰释前嫌。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它有一颗忠心,它对主人忠诚不二,从不背叛主人,它是一只多么忠诚的好狗啊!黑朵也在遇到旧主时也英勇救主。可是我们再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人类何时如此忠诚过?人类何时对自己的主人尽心尽责从不背叛过?恐怕是很少吧。现在的人类,早已被利益驱使,杀人、放火„„甚至于连自己的主人也不曾放过。他们只是为了钱而忘记了人类最珍贵的东西——良心„„我希望人类能找回曾经的那份纯洁、美好,不再有邪恶、黑暗的东西,对身边的每个人都真诚相待,不说假话。不过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需要让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信任每一个人。
正如书背面所说,“两匹流浪狗用生命演绎了永恒的忠诚”„„这也是我深受感动的原因。
第四篇:《天狗》影评
我的生命里除了我的眼泪和热血,没有一滴水。——题记
温馨提示: 1、12年前,泮源村还有一个历经战火考验的残疾军人用生命坚守住正义和国家财产,12年后呢?
2、小说出现了县委副书记,影片中没有;影片中县长问村长:你们村支书呢?村长说:上个月到省城他男娃家去看病了,20年的老哮喘了。一问一答暗藏玄机。
3、村长说:农林一家鱼水情嘛!问题是:水变成浑水,其他的鱼变成黄鳝、泥鳅你怎么办?
4、小说中狗子枪杀孔家四兄弟在孔家,影片却改在了林子里;但最后都选择了以暴制暴来质疑人性和社会。
5、小说和电影各有千秋,殊途同归地触痛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脆弱最致命的那根神经。
一、写手们笔下的《天狗》
我看电影写影评有两个习惯。一是要把影片反复看几遍,或者把不搞笑的看出幽默,或者把激情飞扬看成白开水;二是要看完网络上大部分相关的资料和影评,好的坏的一股脑地看一遍,以免自己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我自己也从来不喜欢搞“研究综述”的无聊事情,况且网络上的垃圾文章实在太多。《天狗》这部电影,在网络文章当中几乎是一个基调。我整理如下,立此存照。看官看了我的总结就不需要看其他的评论了(另推荐两篇评论文章)。
1、影片的主题
一个残疾退伍军人和整个村庄尤其是农村黑恶势力(村霸)围绕砍伐与保护国家林木的“战争”,最后李天狗以身护法,保卫国家财产,坚守住了正义。
2、李天狗形象
反击战场受伤致残的战斗英雄,身陷绝境孤独地守护国法和正义,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和公民的良知,代表永不妥协的硬汉,新时代顶天立地的英雄和正义的化身。
3、影片书写方式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代表着中国电影人良心的回归。具有平民意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一种非常难得的理想主义的激情。
4、影片的揭露和追问
当下农村反盗砍盗伐的艰难;
乡村人性和正义堕落,恶霸势力滋生;
村民的无知、盲从、贪婪与麻木,为自己的利益或迫于村霸昧着良心为虎作伥; 社会公德沦丧,英雄陷入末路;
整个社会的人们为了小我利益、眼前利益放弃和漠视共同利益、长远利益; 深入挖掘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国民劣根性。
以上这些我都赞同,但是当我读完张平的小说《凶犯》,用显微镜去审视编剧和导演的企图,我发现影片之中其实还藏着很多文章。
二、考证影片故事的时间
这看上去是一项非常无趣的工作。但如果要探寻电影作者的初衷,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下一部分我将涉及到作者的布局精妙)。
一般人都说这是反映改革开放之后的事件,但即便从1980年算起,也有25年的跨度,显然太笼统了。我从影片相关元素来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大约在1996年左右。
理由1:影片交待李天狗在山林当兵6年,以他18岁参军计算,退伍6年,去泮源村时年龄大约30岁,曾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中国对越反击战起止时间1979—1989年)并在战场受伤致残。泮源村邮递员孔青河于1988年当兵,结婚已两年,大概在二十五六岁,因此可以推算李天狗入伍时间在1984年左右(按照小说说法,他参加过老山战役,蹲过猫耳洞——请参看下文笔者对对越自卫反击战介绍的内容),加上12年,就在1996年左右。
理由2:影片中偏僻的泮源村,老板筋家里有了电视机,孔金龙在市里办起了私人公司,农村出现承包现象,但孔氏三兄弟(小说中是四兄弟)还没有手机,影片中只有县长使用过手机,中国在80年末90年代初出现手机,真正普及到普通县城宽裕人家之手大概在1998年之后。
理由3:影片最后,李天狗的儿子穿着军装来病房探望他,字幕打出“十二年后”。影片中的小秧子大概五六岁,凭我们的生活经验,小秧子读书小学6年、中学6年,12年刚好高中毕业考上军校。大秧子挂的是学员肩章(大学生刚入伍也挂学员肩章,但是12年让秧子读完小学、中学和三四年大学不太可能),穿的冬装有点像干部装,或者是2004年12月才开始配备的士兵、学员冬装。我们以2005年为底限推算,李天狗看护山林的时间至少在1993年之后。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大秧子身着戎装的镜头看着是影片作者的主观设想。
也就是说,影片反映的是中国1990年代中期农村滥砍林木、村霸统治乡镇的残酷现实。结合小说《凶犯》交待的内容我们知道,到李天狗上护林点时,前几任的护林员都和当地村霸、村民相安无事,各取所需,一位升任乡护林站站长,另一位当了县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财产却在他们的交易中源源不断流入黑洞。
12年前,泮源村还有一个历经战火考验的残疾军人用生命坚守住正义和国家财产,12年后呢?12年前,李天狗以良知和信念对抗村霸孔氏三兄弟并将其消灭,12年后呢?今天,泮源村附近的森林是否保持了李天狗临走时的模样我们不得而知,泮源村的村民是否过上了太平祥和的小康生活我们同样没有信心。导演展示的是12年前的乡村,同样也可以看着当下的乡村。
影片不像小说那么沉重而绝望,李天狗虽然成了植物人却象征精神不死,给我们希望的还有秧子子承父业参军入伍,还有刘慧慧那双纯洁的眼睛。但一切都只是导演按照审查制度和观众期待的设置,一切都仅仅是我们的愿望。
在此我顺带谈一下李天狗的战斗英雄身份。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从1979年2月开始,主要战役历经17天中国便惩罚性地打败了越南。但战争并没有结束,1981年,中国收复法卡山、扣林山地区;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此后五年时间是坚守老山地区作战,两军长期对峙到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
这场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战争最初打得非常艰苦,多少将士浴血混战以身许国,但是战争从来就是和平政治的牺牲品,当《高山下的花环》、《自豪吧,母亲》一些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电影似乎永远被雪藏之后,当“血染的风采”的史诗和“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淹没在中越两国领袖握手言欢之中,《凶犯》和《天狗》旁敲侧击地触及到这一敏感话题,用一个特殊人物的困苦经历来述说末路英雄的遭遇,尤其是小说中狗子的母亲对儿子负伤麻木地保持坚强,让狗子感到莫名的悲哀,似乎可以看着今天我国政府对那场战争伤亡将士的态度的隐喻(那场战争部分伤残军人今天的生活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相对于可耻地保持沉默的我国政府宣传机构(我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我们单位曾组成学生参加全军大学生演讲比赛,我们送审的演讲稿涉及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上边就说这是一个敏感话题,换科技强军吧),对人物身份进行大胆界定,尽管只打了一个擦边球,张平和电影作者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三、小说改编电影后精华的流失
相对于小说而言,我国宣传机构对电影的控制力度要大得多,因为影片在民众中产生的效应比小说相对大得多。因此,与小说相比,我国公映电影的标准是:
1、死的人不能太多。
比如张艺谋的《活着》比余华的《活着》少死了很多人,《天狗》比《凶犯》少死了两人;但《三大战役》之类的革命战争片除外。
2、骂的官员不能太大。
据说赵本山曾言,中央电视台允许他的小品只能骂到乡长。估计电影也就这个标准。由张平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揭露的省委副书记也只是个人行为,有牺牲一人抬高一群的效果。在《凶犯》中,不管是乡长,还是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县林业局局长,都是村霸倒卖林木之后的利益所得者,他们在调查案件时故意阻扰当地派出所调查真相,安抚上门吵闹的狗子妻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最后狗子被“法律”判定为“凶杀犯”,在医院冤屈而悲凉地死去。留下一个同样是转业军人的乡派出所老所长,准备到省公安厅到北京为狗子鸣冤昭雪。《天狗》放弃小说的“纪实”原则,走了传统电影“清官”最后出现惩奸除恶的模式,县长变成了伸张正义的正派人物。
3、不能太暴力太血腥。最好是朦胧一点,以免吓坏孩子和老人,余华的那些自残、循环杀人游戏的小说在中国永远不会改编成电影。
4、不能太色情。不管小说里脱得多彻底,电影里女演员只能穿着衣服干,不能露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有诱惑力最具美感,声音可以夸张点,凉水可以往身上多洒点,两人缠绕时最好挂着蚊帐,让小孩子以为是两个人在玩游戏。
5、有贼、匪、犯的地方不能没有人民警察。而且一定是贼匪犯干尽坏事最后被警察抓获,围观群众鼓掌庆贺,比如《天下无贼》的结尾。
6、正邪两立永远是邪不压正,大好人一定不能死,恶人一定遭到报应,天狗可以成植物人,但不能像小说中那样凄凉地死去。
7、不能出现同性恋也不能出现双性恋,以免诱发观众的潜意识欲望,到时候同性恋成风李银河为同性恋婚姻立法的提案不就通过了?观众永远都只能买《东宫西宫》的盗版,《孔雀》中的老三玩姐弟恋可以,双性恋?剪了!
8、正义反抗邪恶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最终会得到人民理解的,影片光明的结尾永远都是必需的。
……
作家张平曾经说过:“这部电影(《天狗》)是对我的作品诠释得最真实的,也是最体现我作品原意的一部。”也许很多看过原著和影片的读者都会觉得电影的批判力度不及小说,尤其对地方官员的批判力度削弱了,结尾还毫无例外地给了一个光亮的尾巴。的确,影片改动之后完全消解了小说揭露地方官员与邪恶势力勾结的黑暗现实。在《天狗》中,孔氏三兄弟是乡县一带的巨富,村长说他们是当地“有名的能人”,老大是致富模范,在市里开办公司(将黑钱洗白),还和狗子同样得到省市领导接待。即是说,孔家三兄弟是当地政府向上级展示致富的典范,他们发财靠的是当地的国家林木,怎么可能不像小说写的那样,地方黑恶势力与地方政府权力盘根错节?这么大的林子,被砍成这样,县级政府和官员脱得了干系?一个小小乡长敢一手遮天?
根据我们平时的说话和作文经验,越是在简单的现实逻辑上犯错,越是说话人和作者故意所为。我认为导演戚健在此犯了一个顺从审查制度的低级错误。
四、水的缺失和村支书的缺席
影片作者故意犯下一个“大错”,却以两个非常精妙的设置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的拷问,使它的批判精神一点都不逊于小说。
一个是村支书的缺席,另一个是以“水”为核心意向来展开故事情节。
先说第一个重要的情节设置。当时在孔家调查案情,吴县长(吴县长,就是“无县长”,在我看来这是导演为了满足审查机关虚设的一个清官)问村长:你们村支书呢?村长说:上个月到省城他男娃家看病去了,20年的老哮喘了。
看到这里,我才猛然醒悟到,村支书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而且,前来调查的,不像小说中还有县委副书记,影片中没有出现一个党代表(不是党员代表)。聪明的读者看我写到这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在前面啰里巴嗦考证影片故事的背景时间了吧。1996年的20年前(从今天往前推20年也没错),我们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20年了,我们党的权威在农村像患了哮喘,对乡村政权管理失控了。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发动农村致富,鼓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于党的政策监管无力,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急于出政绩,也不管村民依靠什么手段致富,有的人便趁机拿了国家的放进个人腰包,或者压榨其他农民肥了自己。暴发户们为了继续中饱私囊,巧取豪夺,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就和当地党政官员勾结,贿赂收买官员。有了靠山,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形成地方黑恶势力,甚至控制了当地政府权力。就像影片中的村长、乡长都成了摆设和傀儡,惹不起孔家三兄弟,小说中的孔金龙还打算竞选县长。地方官员给他们提供保护伞,胆小的村民也只能对他们言听计从,为虎作伥。凡有敢对抗者不仅会遭到黑恶势力打压,还得不到村民任何同情。所有的纯朴、善良等一切我们夸赞老百姓品格的术语统统失效了,正义、良知、道德、党纪国法也被驱逐出了乡村。李天狗被殴打的时候不都是那些苟且偷安的村民助纣为虐?小说中狗子生命垂危之际向村里最老实的三户人家讨水喝没有得到丝毫同情和怜悯,还是在羊圈里感受到羊眼的安详和慈爱。
据很多媒体反映,目前中国一些偏远山区地方政府或者给黑恶势力控制,或者与黑恶势力狼狈为奸。有的黑恶势力甚至疯狂叫嚣自己要代替共/产/党的统治。也许我们还记得80年代末90年初的大邱庄,那个“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十大农民企业家”之一的禹作敏,自称去了“土”就是皇帝,让当地的幼儿园孩子唱“天上有个红太阳,地上有个大邱庄,禹爷爷真伟大,我们永远热爱他”,私置保镖,打人致死,甚至追着邓楠纠缠“你问问你爸爸,黑猫白猫的理论还算不算?”
在我的老家,黑社会势力控制部分乡村已经十多年了,任职还是世袭制。我的一个当了十多年村支书的亲戚对我说,他见的乡县领导没有一个不贪的,没有一个是真心为党、为老百姓办事的。在影片中,导演不用影像交待我们都知道乡长给孔家三兄弟收买了,村委会办公点连水都喝不上,因为它已经名存实亡。小说还交待,县乡领导来视察工作,吃住完全在孔家,村长在孔家办公,连最后进行案情调查吃的也是孔家的包子。孔家四兄弟等人“成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共/产/党的官儿便宜得很!”
再谈“水”的意象的反复运用。与小说不一样,在影片中,“水”已经超出了在故事之中的情节意义,对主题的升华至关重要。
在狗子一家进入泮源村那天,村民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村民的颂歌之中,村长给狗子一家敬了三碗水,老板筋说:进村三碗水,把你当着最尊贵的客人来对待。村长说:农林一家鱼水情。
鱼水情深是我国多年来宣传文件几乎用烂的一个比喻。凡是说到群众路线,党群、军民、干群都是鱼水关系,党、政、军是鱼,人民群众是水,没有水鱼就活不了。这次村长说农林鱼水情,很有创意,其实,这里的林,在村民眼里就是国家财产,你守护国家财产,代表国家权力,我们这些水养着你哩。这是对这个比喻极大地反讽。
因此,在接下来村民上门送礼之前,影片给了一个天狗家水缸水满外溢的镜头,这暗示着村民的过分热情一定有所企图。接下来狗子在巡山过程中,发现林木被大肆砍伐,半夜爬起来冲了半瓢凉水,对妻子桃花说,姐,这林子鬼大了!当水已经被污染成浑水,这鱼活在里面就难受了。
狗子将礼物送还给村民,还贴出告示并苦口婆心劝告村民不要再砍树了,他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理解,反而遭到唾骂和无情报复。当他在孔家三兄弟的“鸿门宴”上拒绝了他们的伐木要求之后,孔家就发动全村人来对抗狗子了。狗子家从“尊贵客人”的地位一下子被打入“人民公敌”的位置,人人同仇敌忾。最狠的一招就是切断狗子一家的水源——我是水,不给你鱼喝,看你怎么活?
水是万物之源,人命与之休戚相关。孔家三兄弟以承包的名义给水井修了房上了锁,还请了老板筋来看门。家里水缸空了,狗子只好去买可乐,用来煮饭,解渴,洗脸。孔家还截断了他家电源,甚至污辱她的妻子,恐吓他儿子的安全,污染了他新掘出的水井,想借此让狗子服软。他的妻子忍受不了他的“窝囊”拉着孩子走了,但狗子依然倔强地抗拒着干渴的困境和村霸的胁迫,在这一场“战争”中,狗子孤军奋战,毫无救援,但他那“令人窒息的孤独,欲哭无泪的痛苦,绝不退缩的勇气,超乎想象的毅力,以及他视死如归、真正英雄的品格气魄”(张平语),动天地,泣鬼神。
也只有狗子,还坚信“鱼水情深”,坚信浑水可以变清;也只有他,还守护着我们党和国家权威在穷山恶水最后的尊严。老大孔金龙,这个我党宣传的致富模范,曾对狗子说:你瞅瞅眼下这个世界,还有没有你这样的人!
李天狗,成了泮源村方圆百里唯一的一条“鱼”,其他的鱼已经蜕变成泥鳅、黄鳝,不管这趟水有多浑有多深,他们都能够活得逍遥自在。
20年了,因为患上“哮喘”,我们的党群关系恶化,县乡权力瘫痪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了。泮源村的村委会还挂着毛/主席的头像,但村委会早不在这里办公了,村支书长期缺席了。影片通过镜头反复对“水”的闪现,警示我们貌似清澈的世界已经变得异常混浊,我们再不警醒就将窒息而亡。
五、以暴制暴的理由?
对比小说和电影,我们都会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枪杀孔家三兄弟由原来的孔家变成了林子里?
从这个问题来推断小说和电影,其实我们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影片并不像张平所说的那样忠实于原著。
小说当中的一条线索是狗子如何从被村民打成重伤后爬回山林取枪、爬去寻找水源、一直爬到孔家将四兄弟尽数消灭,其中的过程极尽惨烈和悲壮。在爬行过程中,狗子在头脑中不断为自己枪杀四兄弟寻找理由。这可以看着是作者在为狗子枪杀四兄弟、为自己的情节设置寻找理由。在狗子看来,杀掉四兄弟,主要是为民除害,解救村民于水火之中,希望他们不要再做奴才;也许村民麻木依旧,但至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哪怕是只能换来一次对社会的警告,一次对罪恶的揭露,一次警钟的敲响”,也“足够了”;面对日趋恶化的现实,他也质问自己“除掉四只虎,天下就会太平了?会不会又生出四只虎来?你这样做值么……”但是,自己已濒临死亡,不能留下“死了也是白死……”那样“永远也无法洗刷的耻辱和悲哀”,他毅然向四兄弟举起了步枪。
不管怎样说,以暴制暴是违背法律的。但小说给了善良的人们寻找了一个理由——他在绝境之中无从选择的选择。
而电影给狗子枪杀三兄弟的理由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三兄弟在砍伐国家林木,盗窃国家财产,狗子击毙他们就像警察看见强盗在抢劫银行时果断击毙他一样合情合理。当然,这是留给普通观众的理由。对于导演来说,暴力的选择是为了将戏推向高潮。因为,以暴力和死亡来拷问人性和质疑社会,是小说与电影作者最拿手的戏法。
不管在小说还是电影中,狗子最后都选择了暴力。其实,这个选择已经暗含了对人性善根、对社会的怀疑。因为,他已经不相信还有什么人可以制服邪恶势力(组织又在哪里?)。唯有以暴制暴,牺牲自己,才能引起人们的警醒,社会的阵痛。牺牲自己成全社会,成了志士最后唯一的选择,这岂不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莫大的悲哀?清末民初的谭嗣同、秋瑾(夏瑜),“文革”的张志新,今天的李天狗。我以我血荐轩辕,期盼日月换新天!
从《凶犯》到《天狗》,小说和电影都是精彩的,各有千秋,但最后殊途同归,都触痛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脆弱最致命的那根神经。
第五篇:《天狗》读后感
《天狗》读后感
博济桥联校谭庄小学五年级谭启宇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天狼》这本课外书,读过之后我很受感动。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地生动、有趣。读完以后,我感到自己太渺小了,以前总以为自己是个超人,有了不起的本事,今天看到这两只狗兄弟的伟大才知道自己是个平凡的人。他们为了兔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大自然而对抗强大的敌人。故事结束的时候的兔子说了一句话:“大白和二黑其实是上帝派来的,现在他们已经回去了。他们变成了大犬座两颗星星,一直守护着我们。”我觉的她说的太对了。从古至今的英雄们也没有离去,他们活在我们心中,也变成了天上的某一颗星星,世世代代守护我们。
看完这部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了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救火英雄———赖宁当山上起火、大片森林被烧着的时候,赖宁奋不顾身上山灭火,献出了年仅 14岁的生命。这一个个小英雄就活在我们身边,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于为他人着想,在于为全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