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牙断琴评课稿
伯牙断琴评课稿
《伯牙断琴》是我校詹老师上的一节校级公开课。詹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课,教师就指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有颜色、有声音、有画面、有情节,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词语“清风徐徐”、“炊烟袅袅”、“高山流水”等,让学生展开联想,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二、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整堂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遍数不下二十遍。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三、抓住重点品出意境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如让学生品味三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断琴,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四、课外拓展画龙点睛
教师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如“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伯牙与子期故事千古流传,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这些安排,不仅体现了教师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什么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真正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第二篇:案例《伯牙断琴》
《伯牙断琴》教学案例
蔡甸区索河镇中心小学 彭凤姣
背景分析:《伯牙断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它是一场伤感的人生悲剧!子期离去,伯牙断琴。千古绝响、魂绕古今„„教材采用话题隐含的单元呈现方式,从整体上显示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让学生在温馨情感的包围中快乐地感悟友谊的真谛、友爱的伟大。紧承话题单元的核心指导思想,《伯牙断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感人故事:伯牙苦学三年,练就了高超的琴艺,然而曲高和寡,倍感孤寂。幸逢知音钟子期,二人一见如故、彼此仰慕、惺惺相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断琴以祭知音。学习本文,是在学生对“知音”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加深对“知音”的认识,形成正确、健康的交友观;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课文围绕“学琴——勤学苦练盼知音;听琴——心心相印遇知音;断琴——千古绝唱谢知音。”三个部分来写,朴实凝炼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令人动容!“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一个“扯”字,一个“摔”字写不尽伯牙对知音“爱之切”、对知音的离去“痛之深”、对失去知音后终身永不复鼓的“意之坚”。琴断了,心碎了,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绝唱却穿越千年回响在我们耳畔。自此,“高山流水”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故乡,“知音”一词也成了中华文化史上出现得最频繁、最密集的两个字,这使得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充盈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课文放置于“良师益友”这个话题单元,是要把这个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是要给他们以历久弥新的人生启迪。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而然段,明白“知音”的含义。
3、体会知音之于人生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知音”的含义,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伯牙断琴》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并理解了课文的前三自然段。下面老师想考察一下你们掌握情况。来,看大屏幕:谁能第一个准确而响亮地读出这些词语。
1、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伯牙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能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吗。板书:伯牙弹琴
师:伯牙高超的弹琴本领练成了,他多么渴望有人能欣赏他,他遇到这样一个人了没有?(板书:钟子期)他和钟子期之间有着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书上找出答案。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A、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知音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a、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b、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 “高山曲”。
a、播放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学生感受。b、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c、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体会钟子期的这句话。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3)指导学生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
4、学习“流水曲”。
a、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
b、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c、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a、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 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b、播放这三段音乐。听着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c、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 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d、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B、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3、出示诗歌。(这是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范读。
(三)、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1、师总结:子期去世,重情重义的伯牙断琴谢知音,可见知音难觅啊,当我们拥有知音时,一定要懂得珍惜。
2、欣赏《高山流水》。
师: 伯牙断琴成了知音的代名词,一曲《高山流水》成了千古绝唱,让我们在琴声中再次感受这动人的故事吧。播放曲子,学生欣赏。
板书: 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课后反思:
《伯牙断琴》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伯牙在汉阳的琴台上弹琴的时候,遇到了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非常高兴,就和钟子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来年中秋,伯牙再次来到琴台与钟子期相会,却发现子期已经去世。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子期的墓前,并发誓终生不再弹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知音难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音的可贵,真正地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与绝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淡化段篇内容的分析,要打破繁琐讲解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型的课堂结构的要求,我把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知音”的传说作为线索,把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补充背景,铺垫情感。
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伯牙的内心,去真切地体验他的喜与痛。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导入,接着介绍伯牙练就高超琴艺而倍感孤独的故事背景,为“知音难求”打下伏笔。“为什么伯牙会认定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的知音呢?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顺势一导,使课堂回到了课文中。在学习完第四自然段之后,又有一段故事的补白:临别时二人的约定、次年伯牙满怀期待的赴约、子期坟前痛苦地追忆,既丰满了课文内容,又为伯牙断琴作了感情上的铺垫。
二、层层深入,体会情感。
先是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入手,通过读,抓住其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体会“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第一课时所读到的伯牙琴艺提高的原因,理解子期之所以能听懂伯牙弹奏的乐曲,是因为他听懂了伯牙内心对美景的热爱,使学生对知音的理解,由知“音”深入到知“情”。接下来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这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中,知音的形象渐渐清晰,知音在人生命中的地位也渐渐突显。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语文课堂是情感流淌的课堂,在时甚至是激情澎湃的课堂,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入情入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让学生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本与情感的交融,实现语文课堂中人文性教育的目标。具体到这一节课,采取的是入境想象的方式,用声情并茂的讲述营造情境,引学生进入情绪场。再回到课文,朗读断琴部分,已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提示,从“扯”与“摔”这两个字的朗读中,便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伯牙的伤痛已感同身受。
第三篇:《伯牙断琴》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第四篇:伯牙断琴(第二课时)
《伯牙断琴》教案(第二课时)
【文本解读】
本单元围绕“良朋益友” 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记叙文、童话。记叙文《伯牙断琴》是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朋友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传说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学情分析】
1、对于古琴台这一具有武汉地域特点的人文景观,学生有一定了解,有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 离。但受限于对音乐中表情达意的感悟程度,因此不适于通过音乐来想象意境,而应联系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
2、本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更是朗读的极好范本。而本班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容易流于形式,感情的表达欠缺,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我将重视由体会文中关键词、读好关键词,逐步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过渡,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体会“巍峨、滂沱、山崩地裂” 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 擅于弹琴”和 “钟子期善于听琴”,明白“知音”的含义。
4、能联系实际,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5、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感悟排比句的作用。教学重点:懂得知音的含义,体会知音的难得。
教学难点: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温故知新
A擅长
勤学苦练
精妙
投入
陶醉
浑然忘我情不自禁 ①你能用这些词来复述1-3自然段的内容吗? ②老师小结复述的方法。
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今天的复述,你了解到伯牙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吗?【板书:伯牙
擅长弹琴】
B巍峨的高山
雄伟的气魄
江水滔滔
汹涌澎湃
大雨滂沱
狂风怒吼
山崩地裂
触景生情
悲痛万分 ①指名读;②指导读出对词语意思的感受;③齐读
二、抠词析句,读中感悟“伯牙擅弹,子期善听”的“知音”佳话。
④ ⑤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钟子期是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请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读给同座听。【板书】
子期
善于听琴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指名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
【师过渡】
钟子期真有这样善听的本领吗?学生自由读文,找一找,划出相关句子。
2、体会 “高山曲”
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①初读句子,整体感知。
②图文结合体会“巍峨的高山”,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泰山的雄伟,体会子期对琴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评价,抓住“立刻、兴奋”,引导学生体会子期的“善于听琴”。③练读句子,师生合作读,深化情感。【师过渡】你还从哪里读懂了钟子期善于听琴?
3、体会“流水曲”
伯牙弹奏一曲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①初读句子,整体感知。
②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③练读句子,师生合作读,突出气势,深化情感,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4、学习“雨中曲”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①播放音乐,听音乐,初读句子,感受琴声的变化。
②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③抓住“时而„时而„时而„”了解排比句的作用,感受伯牙琴技的高超 ④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出示填空,选择指名说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
5、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联系上文,体会“知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
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1、通过朗读,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及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评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失去知音、“悲痛万分”的情感。
3、出示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领读,深化情感。
五、再读课题,升华主题:体会知音的深重含义,懂得珍惜知音的道理。
1、再读课题,理解“知音”的内涵。
2、谈谈你对伯牙断琴的看法。
六、随堂小练笔,仿写句子。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
七、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2、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3、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附板书设计
伯牙断琴
伯
牙
← 知音难求 →
钟子期
(擅长弹琴)
珍惜友谊
(善于听琴)《伯牙断琴》教案(第二课时)
【文本解读】
本单元围绕“良朋益友” 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记叙文、童话。记叙文《伯牙断琴》是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朋友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传说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学情分析】
1、对于古琴台这一具有武汉地域特点的人文景观,学生有一定了解,有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 离。但受限于对音乐中表情达意的感悟程度,因此不适于通过音乐来想象意境,而应联系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
2、本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更是朗读的极好范本。而本班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容易流于形式,感情的表达欠缺,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我将重视由体会文中关键词、读好关键词,逐步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过渡,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教学目标】
6、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体会“巍峨、滂沱、山崩地裂” 等词的意思。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8、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 擅于弹琴”和 “钟子期善于听琴”,明白“知音”的含义。
9、能联系实际,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10、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感悟排比句的作用。教学重点:懂得知音的含义,体会知音的难得。
教学难点: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温故知新
1、擅长
勤学苦练
精妙
投入
陶醉
浑然忘我情不自禁(1)你能用这些词来复述1-3自然段的内容吗?(2)老师小结复述的方法。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今天的复述,你了解到伯牙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吗?板书:伯牙
擅长弹琴
2、巍峨的高山
雄伟的气魄
江水滔滔
汹涌澎湃
大雨滂沱
狂风怒吼
山崩地裂
触景生情
悲痛万分
(1)指名读;(2)指导读出对词语意思的感受;(3)齐读
3、师:伯牙琴艺不断长进,他多么渴望有人能欣赏他啊,他遇到这样一个人了没有? 【板书:钟子期】
他和钟子期之间有着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书上找出答案。
二、抠词析句,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钟子期是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他理解伯牙到了哪种程度?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读给同座听一听。
2、指名交流。【板书
善于听琴】
(1)【课件出示句子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名读,交流体会。
抓住“无论„„便能„„”,体会伯牙弹奏的所有曲子,钟子期都能领悟出曲子的内涵 抓住“很快”一词,说明了子期反应快,善听,初步体会“知音”之意。齐读。(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
师过渡:钟子期真有这样善听的本领吗?请学生自由读文,找一找。
(2)【课件出示句子
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A指名初读句子,整体感知
B看图,体会“巍峨的高山”,【出示句子“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指导读师:你从琴声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感受表达)
C读出你的感受。指名你读、他读。
评价:听到你的琴声,仿佛身临其境,登上了泰山,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听到如此绝妙的琴声,你想说什么?
“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指名读,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听懂了琴声中表达的高山之巍峨雄伟,你是多么兴奋哪!你真是伯牙的知音啊!
指名再读。
D从这一句中哪些词,你还能感受到子期善于听琴?
抠词“立刻”、“兴奋”,体会他们是知音。指名读。
(钟子期是一个特别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平时他一定听过很多人弹琴,但是像伯牙这样,把乐曲弹得如此美妙的人,并不多见!遇见这样难得的弹琴高手,钟子期能不兴奋吗?)
E师生合作读„„
F评价“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你们真是我的知音呀!”
师过渡:你还从哪里读懂了钟子期善于听琴?
(3)【课件出示句子伯牙弹奏一曲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A指名读,谈感受
B师:是的,他不仅赞赏伯牙高超的琴艺,并且在琴声中欣赏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出示流水图和句子
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抓“滚滚大江、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壮观”指导朗读。
通过范读、评价,引用《将进酒》的诵读体验,指导读出江水澎湃壮观。抓住“不住地赞叹”这个短语,感受伯牙琴艺的高超,体现出子期善听。C师生合作读
D评价“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你们真是我的知音呀!”
师过渡:一天,伯牙和子期出去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伯牙触景生情,便弹奏乐曲,抒发胸中的感慨,此时伯牙弹奏了一首什么曲子,子期能听懂吗?
(4)【课件播放音乐】子期,你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乐曲表达的是什么了吗?
A根据课文内容在书上批注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B指名读
C此处“时而„时而„时而„”从这不断变化的乐曲声中你感受到伯牙的琴艺如何?从这个句式中你有什么发现?(抓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感受伯牙琴技的高超)
D师:是啊,伯牙的琴艺是多么高超精妙啊,不愧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E出示填空,选择指名说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F小结,补充句子“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评价: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哪!因为——(出示句子引读“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G听到子期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学生齐读:“子期,你真
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里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引导学生理解“知音”。字典中的解释;学生的理解。
师小结:伯牙曾经多么渴望有人欣赏他,理解他,而现在,能知他心,懂他情的子期就在他的面前,心中感慨万分,他放下琴,感动地说——
学生深情朗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里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H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再次感受“知音”是多么难遇难求,知音需要彼此互相理解,知音更要彼此珍惜
4、伯牙遇知音,多么珍贵的友谊啊,再读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课题却是《伯牙断琴》呢?)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五段。
(2)伯牙得知噩耗后心情如何?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钟子期的欣赏成了伯牙演奏的动力,伯牙的琴艺不断提高。他们相约第二年再相聚,然而当伯牙再次来到当年遇到子期的地方,却得知钟子期因病去世了。【抓住“悲痛万分”摔琴的动作和语言】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悲痛万分?(抓“扯、摔” 谈)
①抓住“扯”和“摔”体会伯牙的悲痛欲绝。
②指导朗读“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体会知音难求。
师:以前两人心心相吸,举杯畅谈高山流水,畅谈人生。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这一切再也不会到来了,怎能不叫他悲痛万分呢?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
指名读: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 生读。生再读。
5、师: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心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子期死后,伯牙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诗
①(配乐,教师深情朗诵):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课件显示)
②再读课题,升华主题:体会知音的深重含义,懂得珍惜知音的道理。
③知音已去,伯牙毅然断琴,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对伯牙断琴有什么看法?
(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友谊情可贵。断琴可惜,虽然知音难觅,但作为现代的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再觅知音。)
【课件相机出示友谊的相关名言诗句】 【板书:知音难求
珍惜友谊】
三、随堂小练笔:仿写句子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 交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用“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2、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3、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伯 牙 断 琴
伯
牙
← 知音难求 →
(擅长弹琴)
倍加珍惜
钟子期
(善于听琴)
整体把握
细读品味
创景想象
——《伯牙断琴》(第二课时)反思
《伯牙断琴》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伯牙在汉阳的琴台上弹琴的时候,遇到了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非常高兴,就和钟子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来年中秋,伯牙再次来到琴台与钟子期相会,却发现子期已经去世。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子期的墓前,并发誓终生不再弹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
全文教学我抓住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来朗读感悟的。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了解知音是“了解对方特长的人”,再结合课文中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两句话:“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钟子期不会弹琴,但很会听琴,特别善于欣赏音乐”,与词典中的解释联系起来想一想,就获得初读课文后对“知音”的理解——钟子期是了解伯牙特长的人。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解释词语”,而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从生活中来,从感性出发,再到书本中去,通过辞典、通过找课文关键句,来帮学生建立“知音”这个抽象概念与文本的联系。
《伯牙断琴》的重点在第四自然段。反复诵读这一段,不难发现,文字中蕴含着乐曲,乐曲中还隐藏着画面。通过抓住“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一句中的“无论„„便能„„”一词总体感受钟子期对于伯牙琴声的理解很深。结合文中三个例子的关键词,“立刻、兴奋”“不住的赞赏”“一一”这些词,来证明的确是“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段文字时,我将文字、乐曲、画面三者有机结合,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在教学雨中抚琴一句时,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听着曲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万物复苏的春天等等。相机出示句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指导学生朗读此句,“‘兴奋地说’是怎样说?子期为何会兴奋?”指名朗读。“‘立刻兴奋地说’又是怎样地说?自由练习朗读。”在指导学生读好此句后,老师抛出问题:“子期到底从这首曲子中,听懂了什么呢?”学生顿悟,有的学生说,子期听懂了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还有的同学说,这不仅仅是在表现高山,子期还听懂了这曲中所表现的高山,其实就是作者那高山般的情怀。学生不但读懂了语言的表面意思,而且还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叫会读书。他们是以琴传情,从而达到心灵的默契,真不愧是‘知音’啊!带着自己感受,齐读这句话。” 情感的语文课堂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的内心情感,真正被激发时,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感悟文本。
执教此课第五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字“扯”“摔”来感悟伯牙的内心情感。师引导思考:
“什么叫‘扯”?与‘拉’有何不同?怎样地‘摔’?从这两个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内心情感?”当学生说“从这两个字中体会到了伯牙悲伤的情感”时,我引导学生“请你悲伤地读一读这句话”;当学生说道“我体会到了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我引导学生“请你悲痛欲绝地读——”„„进而动情地引读:“以前两人心心相吸,举杯畅谈高山流水,畅谈人生。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这一切再也不会到来了,怎能不叫他悲痛万分呢?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此时,聆听着学生的朗读,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他们为伯牙失去子期,而感到深深的痛苦。正当学生沉浸在这份痛苦中时,我出播放《高山流水》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而后范读,把课堂中洋溢的悲伤氛围推向高潮。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种种感受,融入到文本中,并从中悟出了“知音难求,遇到知音,要倍加珍惜”的道理。
“伯牙为什么断琴?”当这个问题出现时,学生中出现争议,有的孩子觉得一代琴师就如此断琴很可惜,有的觉得知音以逝,伯牙弹琴已无意义,应该断琴。由于学生还沉浸于文本,所以讨论尤为激烈。我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同时我也祝愿每一位同学找到自己的知音。最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让学生回到整体。
我觉得本文教学调动学生了的情感体验,抓住了重点词语品味词句,牵动情感主线让学生自主对话,体验文章的内部情感,延续生命质量。
第五篇:《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简单字词认读,反馈。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自读心得。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有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有感情朗读表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自由朗读课文,钟子期是一个有什么特点的人?
学生读后反馈。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品读句子,体会重点词句。
分别朗读描写“高山”“流水”“下雨的情景”这三部分内容。通过“立刻”“兴奋”“赞赏”等词语体会出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作业设计:完成书面词句练习。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