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1《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猜小棒,另一个是拍手。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小棒的颜色和拍手的次数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有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标》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在让学生猜摆17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数和算。只要学生能准确地找出方法,就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探究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
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课中在找规律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采用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学用结合,边学边用
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是这节课的结构特点,规律归纳概括后,设计了相应的数学问题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实践应用中深化规律的认识。如根据要摆的三角形个数说出小棒的根数或根据小棒的根数说出要摆的三角形的个数。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解答,是深层次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能启迪学生灵活变通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2《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案:
1、课前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
3、探究规律,体验方法。
4、应用规律。
5、课堂小结。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用9根小棒摆出个数最多的三角形吗?”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2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
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4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
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游戏:猜小棒,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小棒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的关系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有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在让学生猜摆1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数和算。只要学生能准确地找出方法,就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探究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
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课中在找规律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采用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学用结合,边学边用
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是这节课的结构特点,规律归纳概括后,设计了相应的数学问题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实践应用中深化规律的认识。如根据要摆的三角形个数说出小棒的根数或根据小棒的根数说出要摆的三角形的个数。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解答,是深层次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能启迪学生灵活变通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王惠民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案:
1.课前活动。2.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3.探究规律,体验方法。4.应用规律。5.课堂小结。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
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
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
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第三篇:《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定稿)
执教 范淑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好玩》中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尝试找出图形中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 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磁性小棒(教师),小棒(学生),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摆3个三角形呢?(9根、7根)请你俩上来摆一摆。不一样的摆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摆法,照这样摆,摆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计算?摆20个三角形呢?这种摆法我们以前就已经研究过,大家对它已经很熟悉,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摆法,这种摆法以前有研究过吗?(没有)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像这种摆法的图形中的规律。引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识
1、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用7 根小棒摆的三角形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只用 2根小棒)(评价)
(2)问:照这样的摆法,摆第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生答 教师操作),摆第五个三角形呢?(指名学生上来摆)
2、共同发现计算方法一
问:照这样摆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生答,教师板书:3+2×4=11根)(评价)
如果摆10个三角形又需要几根小棒呢?怎么计算?100个?n个呢?(生回答,教师板书)
3、合作学习,发现第二种、第三种计算方法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除了这种计算方法外,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合作,通过摆小棒、看书自学、讨论交流等方法找出别的计算方法,并把你的计算方法写在记录表里(课件),自主学习时间为3分钟,到音乐停止我们就收好小棒进行分享,好吧。(1)学生领取小棒和记录表(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4)整理,板书
如果学生对第二、三种算法不理解时,用课件演示一次,并整理板书:第二种方法 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1+2×10=21根 摆100个要1+2×100=201根 摆n个三角形要1+2n根
第三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3×10-9=21根 摆100个要3×100-99=201根 摆n个三角形要3n-(n-1)根
4、小结并练习:同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找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祝贺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帮小动物解决困难。(课件练习:篱笆一个有50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展示汇报(评价)
5、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师:摆50个三角形要101根小棒,老师这里有2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先猜测,再验证)怎么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生答,师板书:(1)27-3=24(根)24÷2=12(个)12+1=13(个)(2)27-1=26(根)26÷2=13(个)
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3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6、小结:同学们很聪明,看来摆三角形已经难不倒你们了,老师想加深难度,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敢)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课件练习)
1、像这样子摆正方形,摆10个正方形,一共需要()根小棒。我是这样计算的:
2、有100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我是这样计算的:
3、像这样子摆六方形,摆8个六方形,一共需要()根小棒。我是这样计算的:
4、像这样子摆餐桌,摆10张餐桌,一共可以坐()人。我是这样计算的: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规律无处不在,它不仅藏在图形中,也藏在点阵中,(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点阵中的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预习98页的内容。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
摆10个三角形 摆100个三角形 摆n个三角形
方法一:3+2×9=21根 3+2×99=201根 3+2×(n-1)方法二:1+2×10=21根 1+2×100=201根 1+2n根 方法三:3×10-9=21根 3×100-99=201根 3n-(n-1)根
老师这里有2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1)27-3=24(根)(2)27-1=26(根)
24÷2=12(个)26÷2=13(个)12+1=13(个)
教学反思
二0一六年十一月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图形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这个专题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具体要求。回顾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摆连续的三角形。课堂上,以学生熟 悉的用小棒摆三角形为思维起点,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连续的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这一环节看似简单操作,但学生的摆、填、数、看中有思考,是规律悟出的基础,我以为不应因满足于得出答案而过早地将具体的规律抽象化,这样的经历是不可或缺的。于是我又组织学生在汇报时重现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黑板上亲自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一边记录数字。图形、数形的结合,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就将其过程开放化了,让大家看到的是完 整的过程,学生们不仅发现了规律,也共享了方法,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的汇报操作就代替了老师枯燥的讲解,而且让学生对发现规律的方法和规律一目了然,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是很有必要,这是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更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将全体学生的思考由感性引向了 深刻、理性。
第四篇: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10册 第100页和10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欣赏数学美。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教具学具:每四人小组13根小棒,自学报告单1张。
设计理念: 本课以探究性学习促进数学思维的构建,以“数学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一系列探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并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课件] 你可以跟着旋律打打节奏。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音乐与画面有什么联系?可见音乐的旋律中存在规律,其实屏幕中的图形中也存在着规律!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研究一下图形中的规律。[出题]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拼摆三角形的规律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有几个三角形?它们一共有多少条边?要是摆10个这样的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刚才你们说的是这种图形的规律。现在,图形要发生变化了!请注意看![播放动画] 现在的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你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这组图形的规律![贴主题图1]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图形变化规律的时候,往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然后探究发现,最后再总结规律这样的过程来研究。那么好,就让我们先来摆一摆吧!请大家拿出小棒,我们一起来摆。请你先摆出一个三角形。[贴:动手操作] 接下来请你按照黑板上图形的摆法,再摆一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为什么是5根,而不是以前的6根呢?(指生回答,追问其他同学)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正如同学们发现的那样,这样摆放时,中间的这根小棒既是左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又是右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它是这两个三角形公用的边,人们把它叫做公共边![副版板书] 接着我们继续来摆。请你再多摆一个三角形。增加了几根小棒?再多摆一个?增加了几根?再多摆一个?增加了几根?你发现了什么?
他发现了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规律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贴规律] 下面我们就在他发现的这个重要规律基础上,去进一步地研究“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好,请同学们拿出研究报告单
(一),根据刚才我们摆小棒的过程,按照研究报告单为我们提供的研究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好开始吧![贴:探索发现](学生自学完成表1)
刚才同学们合作探究得非常热烈,能把你的研究发现跟大家说说吗?[贴:总结规律;切换成展台]
(学生拿着表单到前面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可能出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3 3+2 3表示什么?
3+2×2 你为什么每次都多加一个2 ? 3+2×3 „„ 3+2×9 1+2 1+2×2 1+2×3 1写前面 先2个、2个地摆摆得不是完整的三角形 1+2×4 先有1根再去摆 和我们前面摆三角形的过程相吻合。„„ 1+2×10 3×2-1 3×3-2 谁和他的发现一样? 3×4-3 说想法 课件演示
„„ 3×10-9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没有了。好,请你推算一下“摆2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会有多种算法)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规律。由于你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规律也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同的。说句实话,在你们汇报之前老师都没想出这么多方法,因此我深受启发。那么,你是否也像老师一样在倾听别人的汇报后,学到了更多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呢?那么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再去研究一个图形。[贴主题图2]
二、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拼摆正方形的规律。
请同学们打开研究报告单
(二),先请你独立去思考,并完成报告单2。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并可以和前面的呼应。如:他的这种方法是我们刚才研究三角形时的哪一种啊?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就是快!)1.解决问题。(摆2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可根据时间取舍
三、总结全课,激励启发,从中体味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数学美。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两组图形,它不仅蕴含着一些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看!美丽的蜂巢有规律地排列,蜜蜂这样筑巢既省工省时省料又坚固美观。因此我们说蜜蜂既是勤劳的象征,又是智慧的化身。人类虚心地向蜜蜂学习,把这一规律也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当中节省了很多原材料。[课件如建筑、栅栏等]它们中又有哪些规律呢?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继续研究这些规律。也可以亲自动手去摆、去拼、去创造一些这样有规律的事物!。
第五篇:《找规律(图形)》教学反思
《找规律(图形)》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 发现和理解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节课中,以上”三维目标”基本达成,个人感觉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还有些不足,没有达到预设的那种境界,有待提升与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在“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图形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节奏有点快,老师讲得有点多。
三、教学准备的完善:
PPT课件,教师、学生操作用卡片。
PPT课件中“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的形式只有一种,还有竖排、斜排以及从下往上排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就用学到的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PPT出示房间图)(学生找规律,说规律)
明明也装饰了自己家的厨房,请聪聪过来参观呢(PPT出示图)。你们能帮聪聪找出规律吗?
揭示课题:找规律。
这一环节是顺理成章的,预设是至少有三个学生那三种图形的排列规律,结果第一个学生就说了两种。
二、教学新课:
1.观察(PPT出示图片):
师:这些墙面和地的图案都非常有规律,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PPT演示图形的变化规律,学生观察。
观察明明设计的地面图案有什么规律?(PPT出示地面图)这一环节节奏太快,老师讲得多,还应该多引导,放慢一点,让学生多说。有一种担心学生搞不懂的或担心学生说偏了的思维。
2、课堂小游戏。请4名同学上台做一做按规律排列的活动。
3、按规律摆一摆。PPT出示动物排列图,让学生找规律,摆一摆。
4、PPT出示水果排列图.让学生找规律,摆一摆.5、完成练习题。(做一做,画一画)
以上2、3、4、5个环节节奏也有点快,缺少了对每一环节活动的总结,最好能引导学生来总结。这也是《课标》中要求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再上升到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的体现。这也是个人感觉到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达成度不足原因。
6、学生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这一环节的时间感觉有点多了,同时也感到这种活动不好控制,在动手操作方面,有些学生思维敏捷,动手也快,有些则要慢一些,我是希望能让全部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设计并进行自我展示。
总之,这节课下来,使我对数学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要预先设计好一节课也许并不难,但要上好一节课却不容易。一节好课,除了有较好的预设之外,更需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良好教学基本功,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对于我来说都还需要更多学习,更多的锻炼,更多的总结与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