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对”意义的理解。(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
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四)存在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2执教人:CMJ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例1、例2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教学、全班学生位置的数对纸条(以及装纸条的盒子)。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班同学坐得整整齐齐的,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坐了一些新朋友,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向这些新朋友介绍你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位置的确定方法。(板书课题:位置)
2、分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并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竖列横行。(板书:竖列横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着的第一排就是第一行…那么现在就按照我们的约定,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1、认识数对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出示:座位图)
(1)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图中红色位置在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来表示,这就叫做数对。(板书:数对(2,3))注意:读的时候,不需要读括号和逗号,把两个数字之间稍微停顿一下,比如:二、三。
(2)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你在教室的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么表示?(小组交流)a:先说说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说自己的位置)b:根据数对说说在第几列第几行。(说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3优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掌握的很好,学习兴趣极高。
不足:个别同学发言不够踊跃。
改进措施: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4优点:本节课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不足: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后,学生分不清。
改进:今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反思5优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不足:参与讨论的学生不够多,应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改进:今后教学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第一课时 位
置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同学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我的好朋友是×××,他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他(她)坐在“第×组第×个”“第×排第×个”或他(她)坐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课件出示例1学生座位情境图,明确“列”“行”的意义。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也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②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平面图,可以看出: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共5行、6列。
③明确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引导学生明确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老师左手起第1组就是第1列„„横排最前面的就是第1行„„(结合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
2.探究用数对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观察、操作,确定张亮的位置,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①.在情境图中找到张亮,并把张亮的名字写在他的座位前。(张亮是第2列、第3行的同学。为了便于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找对张亮的位置,可以要求学生在教科书的情境图及座位示意图上做标记,因为此情境图的部分同学的座位前标有姓名,为了保持统一,建议把张亮的名字写在他的座位前)
②.在教材的座位示意图中找到张亮的位置并涂色。
③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张亮的。(先根据张亮在第2列,从左往右数找到第2列,再根据 张亮在第3行,从前往后数找到第3行,最后确定张亮的位置)
⑵理解用两个数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2,3)中的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表示张亮在第2列,3表示张亮在第3行。
师:表示张亮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王乐同学在哪个位置,你能指出来吗?
2、学生汇报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及王乐的同学的位置 王艳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用数对表示(4,3),王乐在第6列,第4行 师: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在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在第几行。
3、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这样就能用第几列第几行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
置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在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在第几行.第二课时
位置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
教学时间: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如果把某个物体变成一个点,你还会表示吗?你能看懂这张图吗?(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它们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②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从下往上数每条横线代表的行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从左往右数每条竖线代表的列数。图上行和列的起点均为0)。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①解决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 海洋馆在第6列第4行,用(6,4)表示; 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 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②解决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如:飞禽馆(1,1)在第1列与第1行的交点上„„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小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明、清楚、准确。只要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就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物体确定的位置
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只要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就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单元重、难点
重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对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难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学校召开家长会,请你将自己的座位位置告诉你的家长,你会用哪种方式。
2.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二、例题展示,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三、练习实践,巩固提升。1.完成教材第 19 页的做一做。2.看图填空
(1)右图中涂色的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在右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5)在右图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五第1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位 置 左→右,前→后 竖排→列 横排→行 数对(4,3)
(列,行)“先列后行”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位置》第二单元 教案
第二单元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自身环境——教室出发,用列与行的数对表示学生的位置,从而表明每个位置上的同学。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掌握《位置》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借助方格图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法与学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教学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60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小组合作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21页练习五第2题。
组织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完成后同桌可任选一个汉字让同桌说说位置。
四、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二课时
位置(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写数对,猜名字。
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和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在这些卡片中任抽一张,让学生根据数对猜一猜是哪个同学。
哪些同学在同一行,哪些在同一列?怎么看出来的?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位置,再指名学生将其他三个点的位置说出来,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和订正。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3题。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都学会了吗?有什么心的收获?
第三课时
位置(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第4——8题。教学目标:
1.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
2、练习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位置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地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位置,并用数对表示该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任选一名学生,由其他同学说说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教师:同学们认识国际象棋吗?
组织学生观察棋盘,看看怎么表示已个棋子的位置。小组讨论同桌互相说说各棋子的位置。提问各棋子位置,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23页第7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4、第23页第8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可让同桌讨论完成,再小组交流。
五、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四课时
位置(练习2)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复习运用以前学过的方向的知识。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所坐的位置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2、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练习。(1)独立完成第1题口算(2)独立完成第2题。
(3)引导学生读题,体会“把点连成封闭图形”的意思,强调连线时要按字母顺序。
第五课时和第六课时进行第二单元测验及试卷讲评
第五篇: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位置)
一、直接写得数。16分
12.5×80= 2.34×0.2= 7.73+2.07= 1.7+3.3×0.2= 0.8×0.5= 4.2×5= 12-0.9= 0.25×1.6×0.4=
二、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小明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3行,用(4,3)表示,小芳坐第2列第5行,用()表示,用(6,1)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张明和李晨坐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3,6)和点(4,5)表示,(3,6)中的3表示第3列,则6表示(),(4,5)表示李晨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的位置为(2,3),则◆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的位置表示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第3题图
第4题图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2分
1、如图,如果点a的位置表示为(1,3),则点b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右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3)
C.(7,4)
D.(3,1)
第1题图
第二题图
3、科学课,聪聪坐在实验室的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
D.(4,1)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胜数和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四、活用知识,解决问题。50分
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
2、下图是动物园的一角。14分
(1)如果用(1,3)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写出来。(8分)
熊猫馆()
大象馆()
猴山()
海洋馆()(2)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6分)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3、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10分)
4、如下图: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可以用(4,3)表示,它在学校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连长表示100m)(13分)
(1)请你像这样分别描述体育馆和少年宫的位置。(4分)
(2)王玲家在学校以东300m,再往北400m处;赵华家在学校以东800m,再往北7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4分)
(3)周六,王玲的活动路线是(1,7)→(4,3)→(6,4)→(3,6)→(9,6)。她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5分)
拓展提高题:(另加10分)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20km。甲每小时行6k 乙每小时行4km。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km。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时,它又掉头跑向甲,遇到甲再回头,直到甲、乙两人相遇,这时 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