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评课稿(共五篇)

时间:2022-09-11 05: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与千克》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与千克》评课稿》。

第一篇:《克与千克》评课稿

《克与千克》评课稿

《克与千克》评课稿1

《克与千克》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重量单位,但是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易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脉络,能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我就谈几点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

一、首先在导入环节,新课一开始,易老师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背一背游戏,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物体有轻有重。接着让学生一手托一枝铅笔,一手托书本书来感受重量,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顺利的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新课教学中,易教师准备了恰当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尤其是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一克的硬币,教师带了很多一克的硬币,让学生知道一个硬币是一克,十个大约是十克,五十个大约是50克,等等一步一步的引导,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上面标有重量的东西,可以亲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让学生从认识克过度到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

三、课堂组织得很好,一开始学生积极性不高,但通过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还有恰到好处的引导,互动环节的设计等让气氛慢慢活跃和轻松起来了,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动手了,动口了,动脑了,合作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后来甚至等不到老师叫他回答就脱口而出了,当问到比千克更大的单位时,有的学生还欢呼有万克,虽然没有答对,但是可以看得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了,也可以说是学生有了成功体验时发自内心的欢呼。

总之,这节课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实在要讲缺点,我也只好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在教学称物品的重量时候,因为那个盘秤怀了,所以易老师就没有详细讲解怎么样来认和怎么样来称物体的重量,但是学生还是在课件上认出了物体的重量,本来要让学生自己拿着物品自己称一秤就更好。还有,讲完了克和千克时候,设计了一些练习,但是我觉得应该再设计一点有猜一猜某些物品的质量的练习,让他们和刚才建立在脑海里的一些物品质量进行对比来猜测某些东西的大概质量。

《克与千克》评课稿2

林老师的这节课好像把我引入了一个神奇的数学课堂,让我前所未有的发现了原来数学课是这样的有趣和无处不在。

课堂谈话非常轻松,“你们知道1个苹果多重?几个苹果大约 1千克吗”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同学们生活当中最常见,最感兴趣,最轻松的话题,然后一步步地层层推进。一环紧扣一环,利用最简单的生活中常用的柚子、盐、洗衣粉等等最为常见的物品使学生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轻松愉快地感受1千克有多重。其间,老师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充满了数学的力量,引人入胜。同时这又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通过验证2分硬币——称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 用口交流 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的之中两的活动中,探究的兴趣由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是,教师运用个各种各样的表扬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是一个小博士”“你懂的可真多”等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充分展现了高效课堂理念,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个人感觉尹老师的语速稍微有一点快,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位优秀的教师的人格力量,依旧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

《克与千克》评课稿3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与各级领导、同行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交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共享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欣喜!

说句实话,听课对我而言,每一次都是很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就刚刚听的数学课,把我的`所看、所想、所悟向与会领导做以汇报:

下面仅就王秀梅老师的数学课做以具体评析:

这是一堂生动的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地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这一理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值得肯定: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一个文本,一个载体,它往往过多地存载着培养学生智商的成分,从而忽略了情商的成分。如何给枯燥的内容生动、情趣化,给理性的知识情感、人文化。王老师这堂课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物品,猜想,验证2分硬币。掂手中精盐袋的重量来体会、感悟“千克”和“克”的关系。既迎合了小学生好奇争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王老师不仅重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生动地、积极地经历了构建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学,活中乐,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

(1)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王老师从课伊始就进入到用口交流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之中,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达到以乐导情,以情启思的目的。

(2)以“活”的形式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开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这节数学课“小活动”这一环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中,学生再能实际操作会更完美。当然,真实的遗憾比虚假的完美更有现实意义!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学识能力局限,难免孤陋寡闻!评课上剖析不一定那么深刻,点评也不十分精确到位。还请领导、同行多多批评指正!

《克与千克》评课稿4

一、导入新颖 富有吸引力

课的开始,孙老师以游戏“背一背”情境导入,使学生感觉不是在上数学课,而是在上游戏课,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数学课堂。《克与千克》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重量单位,但是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胡老师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脉络,攻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与实际生活的练习,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在新课教学中,胡老师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议一议、猜一猜等手段,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时,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用一袋盐为基准,一袋盐400克、两袋盐是800克,不够1000克,胡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在物品中找到200克的果冻,建立"1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到1千克原来就有两袋盐和一个果冻那么重。

2、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其快乐体验。

让学生亲自称一称小物品,例如: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一个鸡蛋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手掂量物体的质量、用心感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让人睹物思索,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达到了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学生在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学生的掂、猜、称、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在活动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孙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再接再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克和千克的评课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该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中,老师准备了多媒体和大量的生活素材:方便面、矿泉水、橘子、盐等许多学习用具,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另外,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老师出示的练习也能够顺利地解决。

由于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动手环节,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较好的完成了每个教学环节。

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交流,称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课中的掂、猜、称、想、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第三篇:《克、千克的认识》评课

《克、千克的认识》评课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和环节是非常清晰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层层推进,有梯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三个“关注”,使得整节课很高效。

一、关注学生活动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花生、橡皮、铅笔、剪刀、苹果等,通过设计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称一称等一系列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量感,形成了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关注知识形成过程

在认识千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出示从100粒花生到1000粒花生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教师还设计了让学生拎一拎5千克的大米和互相抱一抱同桌的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几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千克的量感。

学生在这种操作和体验活动中收获活动经验,参与知识的形成,并建立克、千克的量感。

三、关注学生操作规范

课堂上,教师的数学语言也很规范、简练,操作要求很明确,对于学生平时的操作习惯也是非常关注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很及时,采用有效的追问和转问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将鼓励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语文很丰富。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师生互动很热烈,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第四篇:克与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谭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 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 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 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 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四、附板书设计:

千克

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用克、g 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kg

g

1千克=1000克

第五篇:《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伊宁市逸夫小学 李秀军

教学目标

1、创设让学生自主发现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体验活动,自主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合作交流活动,感受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并知道“1000克=1千克” 难点:通过掂量,感知1克与1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一个2分硬币,其它很小的物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大组2袋500克食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感觉”的游戏好吗?然后邀请2位学生上台作为特邀佳宾(其中一胖一瘦),指名上台分背一背他们,并说一说有什么样的感觉?(谁比谁重或谁比谁轻)从刚才的活动实践得出:物体有轻有重。

2、认识称{出示课件}

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怎么办?(用秤称)师:你见过哪几种秤?指名回答。

教师介绍各种称:一般来说称量比较重的物品会用磅秤;称量很轻很轻的物品就用天平来称;超市、商店、农贸市场卖的商品一般用电子秤或者是盘秤,弹簧秤便于携带,临时用来称物品重量挺方便的;杆秤是农民伯伯卖菜时常用到的秤。

3、认识质量单位,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逛下超市。(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在超市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一位阿姨在说苹果1千克。)它们用到了什么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点拨指导、自主探究

(一)自主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建立“1克”概念

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现在,请小朋友从桌上拿起一个2分的硬币来,放在手掌心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好轻哟!)

师:是的,一个2分的硬币真的是好轻。在课前,老师用称称了一下,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现在闭上眼睛,再次把2分硬币放到手掌心,好好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2、感受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有多重。

师: 1个2分的硬币重1克,那么10个2分的硬币呢? 生1:10个2分的硬币重10克。

师:你们桌上有重10克的“999感冒灵”, 请同学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让学生感受10克的重量)师:100个2分的硬币呢?

生2:100个2分的硬币重100克。

师:桌上的4个作业本,大约重100克。大家感受一下100克有多重。(感受100克的重量)

师:像2分硬币、“999感冒灵”这样比较轻的物体,表示它们的重量我们一般都用克作单位。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好呢?(指名举例)

3、建立“1千克”概念

师:接下来咱们就来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老师这里有一捆食盐(事先捆在一起),也事先称了一下,大约重1千克。(板书:1千克)下边,每个组发一捆,你们一个接一个地传给后边一人,每人都掂一掂,体验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

师: 体验了1千克的物品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重!师:现在,我把4个大组的4捆食盐合在一起,你们说有多少千克?(4千克)请几个同学来试试4千克有多重。感觉怎么样?(很重)

师:比较重的物体,表示它们的重量咱们就用什么做单位?(千克)师:在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做单位?

4、巩固练习(自己设计几道练习)

(1)连线

(2)填上合适的单位

(3)判断

(二)自主探究1000克与1千克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老师把每个大组的一捆食盐还给每级第一个同学)师:刚才我们知道这捆食盐重1千克。现在请你们解开它,拿出其中一袋。问:你知道这一袋食盐多重吗?(指名回答)师:你怎么知道是500克呢? 生:这上面写出来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重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食盐重500克,那两袋重多少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刚才老师说一捆食盐重1千克,现在你们算出来是1000克,那这个1000克的重量和这个1千克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回答)

师:对!1000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个千克。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P88的1、2、4题,结合课本进行练习

2、小老师作文

3、考考你

4、你知道吗?

四、小结

1、从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后大家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掂一掂、猜一猜它大约有多重,用什么单位比较好。不用多少久,你就会成为爸爸妈妈的生活好帮手的。

板书设计:

克与千克

1000克=1千克

下载《克与千克》评课稿(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与千克》评课稿(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与千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中的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刘建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掌握用称物体的方法和过程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三)培养......

    克与千克教案

    第九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

    克与千克教案

    教研专题公开课教案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

    克与千克 教案

    克和千克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

    《克与千克》说课稿

    《克与千克》说课稿 《克与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100页-10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得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2、 在估一估、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