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粉画心得体会
“贵族艺术”色粉画培训心得体会
色粉画是一个古老的绘画艺术,发源于意大利,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西方和油画,水彩并称为西方三大画种,并且有一个文雅的称呼“贵族艺术”。
这次培训可以说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粉画,我非常地激动。教我们粉画的老师正好是我的师傅奚忠恕老师。奚老师是长兴粉画的带头人,第一次看见他的粉画作品《环林》,很惊呆,在我的印象中粉画都是那种画的很粗糙,小学生兴趣班会拿这个玩玩,没想到能画这么细腻,这么写实。经过奚老师的描述,粉画现在在国内发展前景很不错,更加坚定了我对粉画的热爱和痴迷。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开始慢慢的接触粉画,画了一批粉画作品。
色粉画在西方有个非常特别的雅号“贵族艺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从历史渊源来看,因为色粉画在当时主要是为宫廷服务的,以肖像画为主,因为色粉画色泽明净,融合,适合贵族阶级的审美要求。它不同于油画,不会害怕吸油,既有宁静质朴,又高贵华美。保存时间非常久,色粉画不需要复杂繁琐的工具,只需要一张粉画纸(粉画纸不同于一般的纸张,它是在卡纸上涂上乳胶,每平方均匀的撒上800—1000目的金刚砂做成的砂纸。法国产的康松粉画砂纸非常好,但价格比较贵,国内苏州也有产粉画砂纸,价格比较便宜,适合普通人群,色粉纸一般都是有底色的,分浅色和深色系列,给作画的时候带来的好处就如同油画做底子一样,可以留白不画,这样会有非常透气的效果),一套色粉笔(色粉笔一般有硬软两种,但质地软的粉笔比较适宜,如果画小的局部细节,质地硬的粉笔是很好的选择)。在画色粉的时候,手上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所谓力度就是用笔的轻重和揉擦的轻重,有些地方轻轻的用笔可以留下色粉纸原本的底子颜色,达到上面所说的透气的效果,揉擦就是用手指头去揉画面,达到非常细腻的效果,一般画一些光滑的物体采用揉擦法是很容易出效果的。
色粉画最早在原始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人们将矿物用石磨磨成粉状,以一些动植物和劳动场景为题材,将其填充在洞穴内壁或一些崖壁上,众人所知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受伤的野牛》就是运用矿物质石粉材料所做。留给世人神秘的遐想和研究。
早期的色粉一白垩,红垩两种颜色为主。“垩”其实就是色粉笔的最早原型,在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色粉笔突破了最原始的白垩,红垩的单一颜色,加入了黑色,形成所谓的“三色粉笔技法”(黑色,血红色,白色)。这也是色粉艺术真正的诞生时期。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13世纪的意大利是色粉艺术的发源地。随后,由于色粉笔的慢慢完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色粉作为独立画种的地位也日趋被确定,慢慢的在整个欧洲大陆扩散,十九世纪,色粉画在欧洲广泛流传,许多艺术大师运用色粉完成了流传至今的一些佳作,列入德加《蓝衣舞者》《浴盆》等,马奈《躺在椅子上的马奈夫人》等等。
在中国,有一大部分人群还对色粉画比较陌生,还不了解色粉画。过去乃至现在还有一大部分人认为色粉画是小画种,色粉画只是在搞创作和收集资料时用以勾勒草图,发展前景不会乐观,因此没有受到很高重视。其实,色粉画色泽丰富,是一种具有极其表现力的一个画种,在西方油画,水彩,色粉画被称为西方三大画种。
色粉画在中国的发展比较晚,最早从西方引进色粉画的是1919年留学法国回来的李超士,他在上海滩举办自己在法国学习时的一些作品成果展上首次展出色粉画,这也是色粉画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立刻对当时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之后,李超士先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粉画课,培养了一大批的粉画艺术家,上海滩的海派分化艺术一时间成为中国粉画艺术家的摇篮。经过多年努力,色粉画在中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粉画的学习和不断的创作实践,我感受到色粉画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有油画的厚重又有水彩画的灵动,绘画材料使用方便,绘画中不需要调色,可以一层层叠加,适于修改。用笔自由,大面积小色块都可以做到。很适合在教学中的演示,也适合没有基础的成人以及孩子的学习。于是,我生出这样一种想法,在学生中普及色粉画,在绚丽的色彩中,在美妙的画面中带给孩子们欢乐,并增强造型和绘画表现力。
第二篇:画蟹心得体会
靳光辉画蟹简评
虾蟹是现代国画中的常用题材,自从白石老人开创水墨写意法画虾蟹后,现代的文人画家,都喜欢写上几笔。靳光辉先生画蟹,也是师承白石画法,由于他对齐氏画蟹法有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因此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在画蟹的过程中,他那随意点画,挥洒自如,看似信笔草草,却笔笔到位,笔笔有味,体现了水墨写意画的神韵,特别是在画蟹足时,穿插勾连,千变万化,疏密得当,恰到好处。靳光辉先生画蟹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神似。笔下的螃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阿泰)篇二:画螃蟹
螃蟹(绘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弧线和折线的方法表现螃蟹的外形特征。
2、逐步养成合理布置画面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铅化纸;记号笔;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猜个谜语:“八条腿,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这是什么小动物啊?
幼:螃蟹!你从哪句听出来是螃蟹的呢?(巩固孩子对螃蟹外形特征的了解)
师:对!今天,老师就请来了螃蟹。
二、幼儿观察,发现螃蟹的特征
师:(ppt出示螃蟹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螃蟹,你发现它长得什么样?
幼: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
师:除了有圆圆的大身体,还有什么呢?
幼:还有八条腿和两个大蟹钳。
师:看看蟹钳像什么?
幼:像剪刀。
师:是呀,大大的蟹钳像剪刀。
师:(小结)原来,螃蟹有圆圆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像剪刀的大蟹钳,走起路
来横着爬,边爬还边吐泡泡。
三、教师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用弧线和折线来表现螃蟹 师:先画一个圆圆的身体;然后画上两个像剪刀一样的大蟹钳,先画一条弯弯的弧线,再画两条折线连在弧线上,变成一把大剪刀,先向下,再往上折。要看看剪刀是否张开,只有张大蟹钳才能抓住小鱼、小虾。再来画一个大蟹钳,我们一起来试试。(教师引导孩子一起空手画一画)先向下,再往上折。
师:再来画长长8条腿,一边四条腿。我来画喽,蟹腿是长长的,先伸长,再折一折,伸长,折一折。请朋友们和我一起来画画蟹脚。准备好,一起来画喽!伸长,折一折??,长长的蟹脚都画好喽,这样螃蟹爬起来可快了。师:最后画上两个大眼睛,(教师一边
说,一边画上眼睛)。
好了,一只大螃蟹就画好了。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现在要请朋友们用弧线和折线来画螃蟹,注意哦!要将螃蟹画得大大的,画在画面的中间,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画的螃蟹蟹钳张的开,蟹脚伸得长。画好后可以再画面上添上水草和泡泡,我们来画画吧!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3、适时指导幼儿(蟹钳、蟹脚的绘画方式(弯一弯,折一折)、画面的合理布置(螃蟹的大小是否合适)。
五、展示与讲评
1、教师贴出幼儿的作品;
2、针对1—2副作品进行讲评。
反思:
此次活动是让幼儿使用不同的线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通过谜语引出主题,再通过对谜语的谜面及螃蟹的图片中所出现的特征进行巩固,以便绘画时心里能有清晰的螃蟹形象。在出示范例之后,一起边说边画使得幼儿的作品效果较好,且着重强调的特征都能够很好的表现。
不足:
1.此次活动只准备了一份范例,螃蟹形态较为生硬。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准备更
多不同形态、富有故事情节的范例,既能丰富幼儿的绘画作品形态,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此次活动的引入谜语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有些过长,在之后的活动中需要更注重
选材的合适性,吸引幼儿的兴趣且能使幼儿理解。3.面对幼儿时,作为教师,语速应该进一步放慢,这样有助于幼儿听清、理解语言的含义,能更好的表达出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需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在日后的活动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创作和理解。篇三:绘画螃蟹、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
画画虾和蟹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3册《画画虾和蟹》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想像绘画。
学生认识理解虾和蟹是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一个开始。因此本课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从大自然上讲,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一个举措。虾和蟹是自然界中的小动物,通过虾和蟹,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心灵上与自然界产生对话,达到与自然和谐。从儿童精神世界上来讲,虾和蟹是造型怪异的动物,学生对新、奇、怪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了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事物的方法,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虾和蟹,对虾和蟹的造型细节特征并不太清楚,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通过对虾蟹不同角度的观察,了解它们的外形、色彩、动态等造型表现因素。
操作方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大胆画出有情趣、有个性的作品。情感方面: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多媒体,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难点:能从多角度生动刻画出虾和蟹的外形特征。5.教学手段:
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思维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多媒体,不断采用欣赏、启发、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欣赏、比较、分析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虾蟹的特点,并能生动的刻画。6.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虾和蟹范画作品
生:各种美术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好奇心
谜语1:有枪不能放,有脚不能行,天天弯着腰,总在水里游。
谜语2: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虾和蟹)
师:你们喜欢这两种长得怪模怪样的小动物吗?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画画虾和蟹》
(二)新授
1.了解虾文化,认识虾和蟹(1)阳澄湖大闸蟹
师: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河流湖泊众多,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吃虾吃蟹早已成为一种习俗。秋高气爽,正是螃蟹上市的黄金季节, 特别是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课件出示图片),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肉质细嫩鲜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
你们吃过阳澄湖大闸蟹吗?味道怎么样?(2)盱眙龙虾
师:除了阳澄湖大闸蟹,我们江苏盱眙还有一种水产品非常有名气,在“胖嫂”、“龙腾阁”等都有,知道是什么吗?(龙虾)颜色和味道又如何呢?
盱眙出产的龙虾个大干净、肥硕饱满、壳红肉嫩,属于龙虾上品。而且盱眙人在龙虾身上动足了脑筋,又是申请专利,又是举行“龙虾节” ??
2、了解虾和蟹的身体结构、外形、动态、色彩
教师播放虾和蟹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活动状态,提出观察要求:认真观察,找出通过认真观察后与记忆中虾和蟹的差别,更进一步细致的了解虾和蟹的身体结构、外形、动态、色彩,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3.图片欣赏
师:虾和蟹长得可真是有趣!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画廊”,看看大师和小朋友的笔下的虾和蟹又是怎样的吧
(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虾和蟹,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展示多媒体课件有关虾和蟹的内容,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实物的过程中,学会交流 探讨,从而来解决本课的重点。从联想的心理特点来看,首当其要的是对学生创作灵感进行诱发。
4.教师示范
以螃蟹为例,我是这样一步步讲解的。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用线条简单勾画出虾蟹的身体形状、螯足、步足、须等。画的时候先把他们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还可以画出他们的动作来(一边说,一边画),然后加上它的眼睛等等。.(2)添画情节或背景。
(我们可以为他们找来朋友,再添画一些海藻,珊瑚之类他们玩耍、嬉戏的场所,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孤单了。)请学生添画。
(3)添上漂亮的色彩。
这样通过与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绘画的方法,从而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作品欣赏,来使学生最直观的虾和蟹的外形特征,了解绘画的方法,从而来解决教学的难点。教师给学生讲解作画的过程,对表现技法做一些提示(如线条、色彩、姿态方面
(三)学生作业
要求:奇思妙想,添画出具有特殊本领的虾和蟹。画出漂亮的背景(海藻、珊瑚、海星等等)
教学意图: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并点评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使他们具有审美的判断力,以此来更好地激发他们创造的信心和欲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追求和热爱。
(五)课后拓展 出示用剪纸方法制作的虾和蟹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出示其制作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剪纸的作品及其制作方法,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实践力、审美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的情感和态度。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体验画虾和蟹是较复杂的学习过程,表现力极强,心理感悟力不同于外观表现形式多样,方法极为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培养学生的感染力,想像力和表现力。当儿童被要求有选择的考虑他们他们的所见所感,他们就会对自己分别看到和理解的东西作出自己解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特征,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就很明显的表现了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最后的作业环境,学生都能把自己想的都表现出来,课后拓展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虾和蟹的表现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一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3.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士字头,竖心旁。知道有和无,远和近,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2.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4.背诵、默写诗句。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偏旁,士字头和竖心旁。
(二)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观察插图,知道图上都画了什么。
(四)使学生熟读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8个生字和两个新的偏旁。
(二)知道来和去,有和无,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
(三)熟读诗句。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老师说一则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同学们,学完今天这一课,你就会知道谜底是什么啦。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看图上都画有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观察。
2.再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的时候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顺序都可以。
学生回答,图上画有山、水、花、鸟。或者,图上有鸟、花、水、山,那么这首诗又是怎样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老师读,边在诗句中标出8个生字。
(四)自学8个生字。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在诗句中标出了这8个生字,现在你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它们的字音。
(1)先让学生自己拼读。(2)然后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2.学习两个新的偏旁:(1)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2)示出这两个偏旁。
老师出示这两个偏旁,请同学们边认真看,边数着笔画,并注意笔顺。士:一十士,3笔写成,上边横长,下边横短,是解放军战士的士,不要写成“土”。
忄:,3笔写成,第一笔点,往撇的方向点。
3.自学生字。(1)先让学生自己识记,识记时联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形,理解字义。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3)向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远:熟字“元”加走之旁。近:熟字“斤”加走之旁。还:熟字“不”加走之旁。
把这三个联系起来记,都是走之旁,而另一部分(熟字)是表音的,如“远”“近”是形声字。
联系诗句的意思,“远看”“近听”知道“远”和“近。”都是表示距离的,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的家离学校比较近,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教室里的桌子第一排离黑板近,后边的离黑板较远。
远和近是比较而言的。
听:熟字“斤”加口字旁。你告诉别人你听见了吗,并要说话,所以口字旁。还可以和“近”比较起来记字形,都是熟字“斤”加了不同的偏旁。
惊:熟字“京”加竖心旁。形声字,左旁表义类右旁表声。惊:是表示心里害怕、吃惊,震惊。所以用竖心旁。鸟一受惊就要飞走了,不惊就是不害怕,不惊慌,所以不飞走。
惊:惊慌,吃惊,受惊,惊慌失措。②结构相同的字能合起来一块记。色:上下结构,上边: 绿色,黄色,脸色,神色。
声:上下结构,上边士字头,下面,和尾巴的“巴”字一笔不同。
下面是尾巴的“巴”字。颜色,比如红色,声音,声音大,声音小,你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了吗?
③熟字换一笔。
无:熟字“天”的最后一笔捺换或竖弯钩。无:是没有的意思,所以和有是意思相反的词。结合诗句“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4)巩固。抽读卡片,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朗读诗句。
1.学完生字以后,让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诗句,能够读通顺、连贯。2.指导适当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老师要范读,再让学生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每笔每部分的占格情况。2.在田格中描生字。3.指导书写。
惊:左边写得窄一点,但是上下要齐。声:上面占格小一些,下面稍大。
听:右边“斤”第一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竖撇。
(七)作业。1.书写生字。2.熟读诗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进一步观察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四)背诵、默写诗句。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诗句的意思。
(二)理解诗句是怎样讲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弄清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背诵诗句。
三、教学难点
(一)弄清诗句和画的联系。
(二)指导背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并组成词语:(一字至少组三词)远(远方)(很远)(远看)色(颜色)(红色)(色彩)近(很近)(近看)(近处)听(听见)(听话)(听课)无(无有)(无声)(无奇不有)声(声音)(声响)(歌声)还(还在)(还有)(还是)惊(惊慌)(吃惊)(惊讶)2.说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远—(近)无—(有)
(二)读课文,进一步指导学生看图。
1.老师以前讲过,观察一幅图上都有什么,应当怎样观察。(让学生回答)①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体会整幅图所表达的意思。②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③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④由近及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再看这幅图,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答了图上画的什么,有的同学是按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回答的,有的同学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回答的。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让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课文诗句边对照插图,读一句对照一句,然后老师让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这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样培养学生图文对照,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叙述图意)。
先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对照插图,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回答,学生会答道,图上画有山、水、花、鸟。同学们,那诗句里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
(三)逐句学习理解诗句。1.学习前两句。(1)小声读这两句诗句。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 ①哪儿的什么怎么样?
②找到这两句诗中相对应的词。
(2)指名读这两句诗句,再让学生回答。
①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第一句是写用眼去“看”,第二句是用耳去“听”。
②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上的山,水怎么样;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山,水应当怎样。
同学们请你认真看图,远处的山,山色如何?(山上绿得是那么鲜,那么艳。)你们联系实际想一想,如果你站得很远,去远望山景时,会看得那么清晰吗?(不会,那会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图,水流从那么高的山间直流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肯定会哗哗地特别响,那么诗句中却说,走近了听,听不见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
“看,有色;听,无声”要读重音。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看远处的山,山色是那么清楚,走近了听水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让学生知道,本首诗是谜语,谜底就是这幅画,诗句说的是这幅画中的景色,所以和实际想象的是不一致的。
(5)小结学习方法。
刚才学这两句话时,首先让同学们边读诗句,边对照书中的插图,再想一想诗句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实际想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色,而诗句为什么这么说,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我们按这种学习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2.学习后两句。用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两句诗。(1)先自学,边读这对照图。
(2)小组内学习,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3)指名汇报:谈你怎样理解这两句的。
①“春去”的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在”意思是,花还是开得那么艳,那么美。
②“人来”当人走过来的时候。
“鸟不惊”就是鸟不惊慌,没有飞走,还很安然地站在花枝上。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照样盛开着;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儿的时候,鸟儿不害怕,并不飞走。
让学生回答的时候,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④联系实际想一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儿随之就会谢了,当人们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时,鸟儿肯定会受惊而飞走的。)
⑤找到诗句和画的联系,因为诗句是写的这幅画中的景色。图上粉红色的花标志着:春天到了,粉红色的花儿盛开了,鸟儿站在花枝上是那么安闲。
(4)朗读这两句诗。
去,还在,来,不惊几个词要读重音。师范读,指名读。
(四)再次读全文,看插图。1.齐读全诗。2.看插图。
同学们,当这幅画挂在这里,一年四季不论你什么时候看它,它依然是山色那么绿得可爱,面对飞流直下的水花,听不到水声,花儿始终开得那么艳,不论有什么动静可鸟儿安闲自在地站在枝头,永不离去。这就是这幅画的美景,作者用诗句把它描写得那么真切。
3.再读诗句:在诗句中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远—近,无—有,来—去。
(六)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读全诗,再想一想,四句诗中每一句分别写画中的什么? ①山,②水,③花,④鸟。
2.你再读诗句,分别看一看山、水、花、鸟各怎么样呢?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鸟——不惊
3.请同学们按照诗句中描写山,水,花,鸟的顺序和特点练习快速背诗句。投影出示: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
提醒同学们背诵。
先自己试背,后再提示指名背诵。4.再看老师的提示,指名背诵。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出示:山、水、花、鸟。让学生背诵。5.看插图练习背诵。
老师用教鞭指着画中的山、水、花、鸟,提示同学们背诵。
(七)指导默写。
同学们,在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默写这首诗。1.默写比赛:
每组选四名代表,老师把黑板划分成几块,每组占一块,每组的四个人,接力棒式,每人写一句,带标点符号,看哪组写得又对又快为优胜,老师奖励小红旗,其他同学当裁判。
2.自己在田格本上默写一遍。【板书设计】
第四篇:画平行线(共)
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生能理解平行线的意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3.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如何平行线的意义及特点。
4.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5.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课已经接触到了平行的定义,现在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仔细的回忆一下:什么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呢?(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两条直线)
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棒,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画一组平行线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平行线。(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
1.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画平行线。汇报:可以用直尺画平行线。
2.教师讲解及PPT演示,指出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还是有局限性。
3.教师引导出 第二种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教师示范,并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步骤:
(1)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平移时一定要靠紧直尺)
(3)再沿着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
.5学生画一画画一组平行线
三、实践运用
同桌互相交换自己画的平行线,验证对方画的平行线是否平行。
第五篇: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远、色”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对古诗的热爱
教 学重、难点:
1、诗的朗读
2、诗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学生观察课本图画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到图画上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 山、水、花、鸟
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读诗。初读借助拼音解决生字。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
4、开火车读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6、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三、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 “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四、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