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吴春枝讲解
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城关第三小学 吴春枝
2014年 4月 24日至 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 短短两天的时间里, 观摩了 12节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优质课。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了 12位名师 的课堂教学, 不同的理念, 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 但执教老师能根 据学情制定了详细的,符合厦门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 进,最终呈现精彩的课堂。可见,调查学情,充分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
这 12节课给我印象较深的有沙县教师进修学校林俊禄《周长》、邵武市实验小学李萍《交通 与数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 《找规律》、宁德市福安韩城一小阮志强 《分数的意义》、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张德强《圆的认识》 等。其中林俊禄老师他以独特的风格,幽默诙谐的 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林老师先带学生做了个传话筒找不同的小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 唤醒学生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明确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接着,林老师又 让学生猜我和刘翔沿操场边线赛跑谁会赢?学生说,刘翔。林老师说,不对,我赢,不信你看,让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刘翔和林老师同时绕操场跑, 林老师没沿边线跑很快回到了起点, 刘翔沿操场 边线跑但没回到起点。让学生理解“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林老师接着问:刘 翔赢了吗?为什么?这时学生找到刘翔和林老师赛跑的不同,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了让学 生感受周长,林老师问:看来这场比赛,老师和刘翔都没有赢,怎么办?学生回答,再跑一次。这 时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跑出,都沿边线跑,都能回到起点,刘翔先跑完,林老师后跑完。在整节课中,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听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鹏《找规律》是一种享受,这节数学课内容看似简单,老师却能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课堂, 数学的生命可以延伸到不同学科延伸到课外。李老师让学 生在人和动物、大人和小孩、伸左手和伸右手图片中找规律, 到相同圆片不同颜色排列变不同平面 图形不同个数排列中找规律、延伸到数字找规律, 再延伸到声音规律和动作规律相结合起来, 成健 身操。让学生在变与不变、动与静之间感受规律,然后通过不断总结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规律。这 种创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 教学而付出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 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 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但平平实实才是生活的本 质, 多姿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 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 此!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 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
第二篇: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
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4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历届获奖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研讨会的主题是“打磨特色好课,历练成长之师”。24日,与会教师观摩了六节优质课及执教教师的问题答辩,并由学术评委和大众评委从中评选出一位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六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教师-----三明沙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林俊禄教师。最后聆听了厦门市教育局专家型局长任勇的讲座——《师者:做更好的自己》;25日,我省6位参加历届全国赛课获奖教师在现场展示及交流磨课心得,从中推选跨省区交流的优秀教师,最后由省教研室彭晓玫主任做大会总结。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让我真真切切的观摩12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的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和谐的探究情境,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构建了高效课堂。这12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县教师进修学校林俊禄的《周长》一课及厦六双十中学附属学校李鹏教师的《找规律》。下面我就这两位老师所上的观摩课给我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探明学生的相关经验,并将新知建在认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认知体系。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他从“一圈”入手,问,绕操场跑一圈,是什么意思,全班学生都能在课件上的操场图比划出来。林老师在答辨时说,他试上时,不是用“一圈”,而是用“一周”,结果学生说绕操场跑了一星期。学生理解了一圈后,强调了“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使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然后将“一圈“替换为”一周”。最后将一周的长度概括为周长。而厦门双十附属学校的李老师在上《找规律》时,重点是让学生找“一组 ”,再强调“重复出现”,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建立起对于规律含义的正确理解,并能尝试用语言来表述找到的规律。
二、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新课改以来,在大张旗鼓实践“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理念下,在许多繁花似锦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看到了热闹、作秀、形式化等现象。可喜的是这次研讨会的十二节课中展现出的是有效的情境、高效的活动、简洁的交流和精彩的评价。如沙县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时,林老师让学生猜我和刘翔沿操场边线赛跑谁会赢?学生说,刘翔。林老师说,不对,我赢,不信你看,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绕操场跑,林老师没沿边线跑很快回到了起点,刘翔沿操场边线跑但没回到起点。赛后,老师故意高傲地狂呼——我赢了,夸张的语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幽默,高傲的语言使学生按耐不住地反驳,没沿边线跑,不能算一圈,老师没有赢----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用意很深,意在极大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不吐不快,接着,老师让学生理解“沿边线”与“回到起点”这两个本质属性。林老师接着问:刘翔赢了吗?为什么?这时学生说,刘翔和林老师赛跑的路程不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感受周长,林老师问:看来这场比赛,老师和刘翔都没有赢,怎么办?学生回答,再跑一次。这时课件演示:刘翔和林老师同时跑出,都沿边线跑,都能回到起点,刘翔先跑完,林老师后跑完。在整节课中,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力。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通过在5秒钟内记住10个圆的颜色排列,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赛,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规律的存在,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规律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规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有了充分的表象基础,为后续的认识规律含义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真实高效的课堂。正如沙县进修学校林俊禄老师的磨课心得所说:“高效,不在于一节课内做了多少题,而在一道题内思考了多少,探究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因此,林老师在上《周长》一课的拓展延伸时,他拿出一张纸,让学生比划它的周长,巩固周长的概念,然后把纸撕去一部分,提问:它还有周长吗?启发学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和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把撕成的两部分纸进行周长比较。看看谁的周长长。最后,再拿出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撕成周长相同的两部分,让学生作比较。李老师在一个情境中多次利用教具,并且每次利用都赋予新的使命,这样的情境才可谓是
高效而独到,这样的课堂才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李鹏《找规律》一课,李老师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仅仅在课堂,数学的生命可以延伸到不同学科延伸到课外。李老师让学生在人和动物、大人和小孩、伸左手和伸右手图片中找规律,到相同圆片不同颜色排列变不同平面图形不同个数排列中找规律、延伸到数字找规律,再延伸到声音规律和动作规律相结合起来,成健身操。让学生在变与不变、动与静之间感受规律,然后通过不断总结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规律。这种创新的、富有高效的课堂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每个人听课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也不一样。这几天收获的远远不只以上几点。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学习体会与深刻的思想启迪却一直停留在我的内心里,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试着把学习所得慢慢转化成为自己的一份教学心得,尽力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根明
2014年5月3日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宁国市实验小学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扎旗汉授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五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的,音三小、音一小、音八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法,三小的“马新兰教学法”;一小的“以单导学”的模式;八小的“三、四、五”教学模式等,让我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几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这五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虽有不同,但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以往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是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来完成,老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课上的反应能力,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平平实实才是生活的本质,多姿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
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2014.09.28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2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习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的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几位老师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价值。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讲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复杂到简单,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三、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
顾志能老师的《九宫的秘密》一课导入可谓引人入胜,他首先放了一段电视剧的片段,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整堂课通过学生探究,在顾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的思维亦向听课的学生一样在思考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快乐体验中,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究其原因应该就在于顾老师抓住了数学课堂的内涵,一个有活力,思维活跃的课堂自然不会觉得让人厌烦。反观一些课堂,老师上的累,学生听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师说的太多,整节课变成了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孩子,那么累就是必然的。课后顾老师从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阐述了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他讲到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刻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若能创新途径让学生自己“悟得”,学生一定是难忘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