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端午节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
(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
(2)在折叠时,由平面形成立体的基本型。
(3)在装饰时找准装饰的面,从而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画示意图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在课堂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提问导入,并请学生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在学生说到屈原时,我呈现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以及屈原的人和事,这一环节让深刻的体验到平时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已经认识中国画,而且还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让我无比欣慰。
篇2: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端午节》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任会玲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2)在折叠时,由平面形成立体的基本型。(3)在装饰时找准装饰的面,从而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画示意图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在课堂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提问导入,并请学生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在学生说到屈原时,我呈现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以及屈原的人和事,这一环节让深刻的体验到平时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已经认识中国画,而且还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让我无比欣慰。
在讲述香包制作的过程时,我先带领学生视频欣赏《庆阳香包节》并跟随视频的播放介绍香包的种类,直观性很强,提高了学生的眼界,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请学生观察,提问:香包有几个面?学生回答:六个面。它有什么装饰?生:小挂件和图案。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拆,其他学生观察,拆开后仔细观察示意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然后请一位已经会折的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讲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时对上台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有了学生的讲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但最难的部分部分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讲解重点部分,长方形的纸条如何有平面变成立体的,为了使学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图的前六个三角形中标注数字1、2、3、4、5、6这几个数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1找4形成一个立体锥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们做朋友,于是它也来了,这样既直观又简单明了的把折香包的关键点突破了。学生掌握后,开始自己动手折香包,老师巡回指导。对折的认真的特别是棱角分明的同学及时做出表扬,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折好香包后,请同学们欣赏手工艺大师的作品,他们的香包上装饰了那些图案。师生交流小结,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在装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法都很丰富,涂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本来我要自己教学生挂吊坠,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自己挂吊坠,于是我再次请小老师来教学生,大家学的很认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图案特别有创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学在一个挂坠上挂了两个、三个香包。一件件香包
作品挂在黑板上,大家欣赏着,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自己喜欢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议的,此时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们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目标却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技巧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享受过程,并且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的态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在这一课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学中还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更丰富些,老师的语言再精炼些。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篇3: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六月教学反思
《端午节》这节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中的一课,第三单元主要是学习网上资料的应用,所以我给这节课设计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①、能熟练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②、能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下载和管理。情感目标:①、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个三维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环节,一是“走进端午”,这个环节通过龙舟赛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搜索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端午知识,也能更熟练的应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小组龙舟赛的进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更使小组主动合作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在课堂中我还强调操作熟练的学生可以找更多的端午节资料,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设计的第二个大环节是“整理端午”,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会分类建文件夹和分类下载保存网上查找到的知识,建文件夹和下载保存资料这两项技能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但没有分类建文件夹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端午知识分类安家”的情境,通过对小王和小明安家的对比图,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要养成会分类建文件夹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分类建文件夹和下载保存网上的资料同样采用小组龙舟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和小组主动合作学习。第三个大环节是“走出端午”,这个环节是拓展应用环节,是对搜索资料、分类下载保存资料这两个技能的应用。我没有拘泥于课本给定的节日,我是通过“看图猜节日”这个游戏自然引入,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中挑选一个学生最喜欢的,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搜索、分类下载保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最后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知识并向全班同学和在坐老师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节日知识,也为下节课《介绍端午节》做好了铺垫。
整堂课我以端午节的知识为主线,以小组龙舟赛为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还给学生准备了“帮助动画”,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我以游戏互动、设疑引领等方式,
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主题明确、步骤清晰、节奏明快。
篇4: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反思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当地端午节习俗的调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当地端午节习俗等传统地方文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践活动使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教学所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回想这节课,我感到有欣慰的地方,也有遗憾。
一、欣慰之处:
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节课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都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如:他们为了学会包粽子,可以说是历尽了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同学,为了学包粽子,她特请奶奶亲自指导,并多次独自训练,因此在展示粽子环节他非常有成就感。
3、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即:本节课具有整体性(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老师只是导的作用,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把收集的资料制成手抄报。)如此这样的生成就更有成就感,更富有成效。
4、增长了自身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是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实话原来我对端午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节要包粽子、门口插艾叶,我也是在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深入了解了有关端午的那么多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它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二、美丽中的遗憾:
1、学生在汇报成果时还过于书面化,没有真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交流,不然就会自然些。
2、学生汇报时比较紧张、胆小。这节课人人参与,平时内向的、被动的同学在这节课中也积极主动,但他们汇报时紧张。学生现场包粽时,有个别同学不敢面对观众。
篇5: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临近时,我们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很肤浅,仅限于端午节的时间,要吃粽子等。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端午节,我选择了《走进端午节》这一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我执教了开题课。通过自主备课――试讲研讨――修改再上等几轮下来,我豁然开朗,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题课有了新的认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多地方感觉很舒服。
一、环节简单 思路清晰
本节课,环节简单。首先谈话读童谣,引出课题,然后交流感知,提问、梳理出小主题,最后分组研究,制定方案。这样简单的教学环节,清晰的思路,像一条线串起整个课堂,操作起来灵活自如。
二、以生为本,注重引导
众所周知,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因而,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以生为本,教师只做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产生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小问题为切入点展开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决不能包办,要从学生中来,且要与主题相关,学生感兴趣,因而教师就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了解的端午节,学生了解得很少,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补充了一段
[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篇6:端午节的教学反思
端午节教学反思
(课件展示)本课新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新单词。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并在一定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表演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在整个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理念上
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②、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辅助教学,
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参与学习,达到初步运用
英语交际的能力。
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课文。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三个注重:
通过游戏,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享受竞争的乐趣;
采用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篇7:关于端午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端午日》这一课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借此机会,进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进步。
一、课堂环节设置过于平淡,无亮点
《端午日》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对“赛龙舟精彩场面描写”的分析,但在讲课过程中,由于教材处理不当,时间安排不合理,所以在这节课的授课中,并没有凸出重难点,并且在重难点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对学情分析错误,重难点的切入点没有找准,导致了整节课的失败,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也显得十分混乱,甚至出现了学生误解老师的问题的情况。在公开课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正,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分为集体朗读,小组读,再到个人朗诵。让学生对这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多读,在读中感受比赛的气氛,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人物动作的生动描写。
二、选题失败
《端午日》是一篇自读课文,不适合进行课堂精讲。
三、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末倒置
《端午日》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分析“赛龙舟精彩的场面描写”,在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分析场面描写上,前面的导入和作者简介应该以简练为主,不可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一篇课文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重难点的讲解,前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无法深入挖掘重难点,问题分析得也不到位,略显仓促和匆忙。
四、学会“不会”进行小组讨论。
略
篇8:关于端午节教学反思
(课件展示)本课新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新单词。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并在一定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表演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在整个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理念上
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②、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辅助教学,
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参与学习,达到初步运用
英语交际的能力。
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课文。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三个注重:
通过游戏,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享受竞争的乐趣;
采用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