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19-05-11 21: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第一篇: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界首中学

陈元辉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农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班。本次国培历时15天,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以技术为支撑,被培训者感受到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体验到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也更加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学习,未来的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了解了的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提高了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认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受到了有益的启发。今天我想把自己学到的新理念同大家一起分享。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我主要从两大方面讲解。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例如我在“小报制作―美化表格”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学生会输入文字,复制文字、美化文字,并且学会了上网浏览及下载。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插入了表格,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但是美化表格中“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学生接触较少。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家庭环境等不同,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适合教师有选择地精讲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综合评价能力也比较弱,使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作品,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关键任务。

(二)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则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根据他们在以往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只需要点到为止,反之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本校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征服数字键教学案例中,我设计了三关,学生每过一关都是新的挑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件中还有学生的坐姿视频,这样更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旅游宣传单”这个教学案例中,我通过设计获取各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以及各种公益广告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习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使学生了解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在大家的道理。

(五)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六)制定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景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

(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 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八)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例如:设计精美的书签一课就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课堂。

(九)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这些内容可以用Excel表格的形式体现,Excel表格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软件了,它浅显易民懂,一目了然。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希望自已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也诚恳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1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课改的步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信息技术这门课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场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转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所有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习惯;培养;评价

新课程改革重在强调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因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变革,努力去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一、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这与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宗旨是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少讲、精讲,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自行探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自觉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的校园网络学习的平台,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自己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平台里可以有教学指导,教学演示,教学交流,作品发布等。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空间,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自主思考,实际上我们学任何知识都要经过自己反复的琢磨,反复的思考,才能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但是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多思考、多揣摩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学习。例如:在进行学习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教学时,我首先在课前利用播放软件让学生欣赏歌曲和影音作品,选取这些歌曲和影音作品一定要选择一些他们平时生活中喜欢听的歌曲和爱看的影片,悦耳的歌声和丰富生动的画面会吸引住了学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可以抓住时机来问学生:这些歌曲和影片是怎样放到PowerPoint文件里的呢?同学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吗?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我们提示学生:大家想想上节课中学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怎样的,现在请你插入声音和视频你该怎么办?请大家自己想办法插入声音和视频。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并得出结论:“插入声音和视频”和“插入图片”的方法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富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当中,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能产生新的想法。让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自己不用动脑筋,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学生这样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这样,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理解力不够,难以掌握,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若教学内容浅了,基础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好的发展,而教学内容偏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形式可以将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合理搭配分组,也可以和自由分组相结合,在完成一些难度任务时,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策划演示文稿的内容很多,包括主题、设计内容、使用的媒体素材等,如果以个体进行学习,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更是无从下手,但如果进行小组协作学习,让他们自选主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应该怎样策划,用哪些图片,声音和视频来突出主题,都在小组进行意见交流后,动手策划。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协作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策划方案也完成得非常好。这样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评价

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要根据学生所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公正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掌握情况、各方面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并做出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节课小结时,我把小组合作策划出来的方案加以分析,让学生互评,并让他们评出最优秀的方案加以展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而且更多优秀的作品也能地涌现了出来。当然我们不仅要评价策划方案,还要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比较,能认清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获取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教师应以鼓励表扬

为主,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不足,促使学生从更高更好的角度去要求自己。在展示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对课堂学习内容做出小结,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完成新的任务,学习新的知识。综上所述,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观念,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彻底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信息化、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扬起信息技术教育这艘帆船!

参考文献:

[1] 马兰学与教的新方式及其整合研究[C],2005-05-01

[2] 靳玉乐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M]..2005-11

[3] 左路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08

[4] 高海洋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J].科学之友,2010

[5] 柯孔标教学评价[M].知识出版社.1999-06

[6] 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7] 盛群力、褚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 要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对于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作用下,进一步地研究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和探索经验,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优化,从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更好地为新课改工作的推广建立更多的研究数据。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1综述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于人们的影响逐步深化,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对于高中生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作用之下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创新和进步,但是发展必然伴随着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进步的过程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际出发,来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工作的开展,实质上也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不足

2.1课堂缺乏重视

在高中课程开展当中,因为多数学校都将升学率和成绩作为主要的参照依据。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对于升学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开展过程当中,受到的各方面重视都存在严重不足。学校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必要性不强,一部分家长也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属于“不务正业”,其他课程的教师也会出于课堂需要而协调占课等等问题的出现,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在实践当中,教学设计的探索优化和改革无从谈起。

2.2课堂实践性不强

在当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课堂设计,加上学校计算机数量有限。在课堂安排和设置上,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尤其在课堂实践过程当中,由于计算机设施的欠缺,导致理论性过多不能够支撑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机制不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价值。课堂内涵价值作用不大,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也会失去自身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3教师教学方法有限

导致当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没有突破创新教学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当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限。虽然在改革当中,对于教学设计提出了创新和优化,但是由于当下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深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态度怠慢,在机房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当中,学生的课堂实践多以看视频打游戏为主,教学内容不能够有效的贯彻在课堂之上,从而导致高中信息教学设计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优化

3.1深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

转变思想观念,是保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增进学校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视,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理清道路的关键因素。

3.2优化教学办法

在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设计过程当中,因材施教是课堂设计的核心。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构成、理解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设计当中,应当采取按水平的分层导学的办法,来对于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办法。具体的办法如下:

3.2.1能力分层教学法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更加注重教学实践,因此,通过教学前的调查考核以后,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但是,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这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制定课堂计划的过程当中,能够立足于实际。

3.2.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当中,通过对于教学之前学生能力的认识制定教学计划以外,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进行一定调研。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教学,而且可以综合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设计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情况的差异进行一定的弹性教学,旨在最大化的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

4结语

当下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网络的支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当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办法,在实践当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全新教育理论,对于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钱云.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对比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02).[2] 许爱英,董振杰.对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2(02).[3] 李涛,何淑芬,陈淼君,孔璐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由以学习软件的使用与操作为主变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这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真正能让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课后,掌握的不仅仅是某几个软件的使用。

北宋军事家岳飞认为:“阵而后战,兵法之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含义是说:作战自有作战的常规,作战自有作战的模式,实战的神效决定于富有心智的战式运筹和调控。可见,兵法论告诉我们:模式是决定战争成败的要素!军事上这样,教育上也同样如此。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肯定模式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更应该全面深刻地认识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一提模式,有人就会想到“死板”“教条”。其实,模式是客观事物的常规存在方式。我们就生活在模式世界中。比如说:一日三餐,白天上班,晚上休息,这就是人的生活模式。

一、模式

1、模式即智慧

模式这一概念由模型转化而来,“模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dulus”,是尺度、样本和标准,它是前人在长期的、大量的、复杂的劳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经过优胜劣汰,并将其精华逐步定型而成。他是前人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用汗水浇灌而成,这里面饱含了人类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来说,模式即智慧的化身,模式也是我们后人珍贵的财富。

2、模式即风格

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各种模式也别具风范,他们自诞生就特色鲜明、自成一派。比如魏书生六步教学法(①定向;②自学;③讨论;④答疑;⑤自测;⑥自结。)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导读式”“常中有变,变中守常”,(三主、四式导读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导读教学结构形态,即基本课型。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体现的是机智和幽默。由此可见,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不体现了执教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范。

3、模式即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懈的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引进,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就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结晶,他经历了科学的验证和系统的改良,所以,一定程度上模式的选择也是效益的确定,模式的推广也是效益的放大,要实现课堂效益的提高乃至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离开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不可想象的。

当文字出现以后,我们能够脱离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学习了,学习的过程也比以往复杂了,深入了。人类的信息和知识可以积累和延续下来,这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当印刷术出现后,教科书得以广泛的使用,于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广泛了,传播知识范围扩大了。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结构框架。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 1 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当今课堂缺少什么

1、当今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 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教师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

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反思的内容: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二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三维目标,三要反思教学活动有无“沟通”和“合作”,四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五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六要反思教学方式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经验+反思=成长。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3、当今课堂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老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2 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20世纪初,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问,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4、当今课堂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说什么“这是我的课堂,你要是不想听就给我滚出去”、“你看你的作业像什么样,闭着眼睛做”、“重做”之类的话。更可气的是,有的老师竞打着“今天打你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就明白了”的幌子,漠视甚至戕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殊不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当今的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动态地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努力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

过去的信息技术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例如Word、Excel、Photoshop等,然而,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作了调整,“标准”中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5点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任务的设计必须与相应的学习内容切合。任务相当于一盏导航灯,如果任务设置错误或不合理,很可能会把学生引向错误的方向。在设计任务是,首先应该明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当地的相关资源,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任务。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多媒体作品的集成时,如果正好是学校的校庆前后,则可以以制作校庆宣传为主题进行任务的设计,这样的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也容易就 3 地取材,既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多媒体作品集成的过程和方法,也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可以设置不止一个的任务。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设置不止一个主题的任务,或者根据情况设置一个大的任务,在此任务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个子任务,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子任务。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偷懒,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扩展学习的成果。多个任务的设置通常与后面讲到的小组学习相结合,这样更能体现交流与合作,我们甚至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一些规则使得小组之间有个竞赛的环境,以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任务与各种资源相结合。在设置任务时,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先全面的了解完成指定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预先准备相关的资源。我们都知道,学生为了完成老师所提出来的任务,必须搜集各种资源,但是限于各种条件,很多资源都无法让学生自己准备,例如上网速度慢,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有些资料不知道怎么收集等,所以我们先要准备大量与任务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使用,而且有些操作或过程比较复杂的话,我们最好能够准备相关的视频或课件供学生自学使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我们很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并不是说他在任何时候都合用的,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2、小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的最佳模式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小组学习既能使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良好合作与交流的一种最佳模式。因为我们在上课时,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直接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一般比较困难,好的模式应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层组织,先是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形成小组的意见看法,再在组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进行分组教学时,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按知识结构实施分组,均衡小组成员。这里所说的均衡小组成员指得是同一个小组内尽量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小组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在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互相帮助,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同时也无形中建立一种小组间的激励机制。教师在进行分组前,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同班学生之间的共性和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因为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往往各有特点,不同的学生各有所长,我们在分组时除了让他们自由组合外,尽量强调小组成员的组成应该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组成。例如:在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课的教学中,分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不可能只用到一种技术,一般都要涉及到图片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等,所以在进行分组时,一个小组内最好有对不同方面感兴趣的同学,这样在一个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考虑长期分组和短期分组。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会分学期目标和章节目标,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有时需要根据某堂课的内容进行分组教学,有时又要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稳定的分组结构。同样以《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为例,我们会让学生最终上交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作为作业。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就明确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由组织小组,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老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各个小组的情况,在备课时考虑各个小组的差异,在上课时尽量只讲大家都不懂的内容,其他内容通过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各个小组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

注意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很容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是整个小组的任务,结果却只是一个学生在做,其他同学都不管。为了避免 4 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督促组长,让组长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使得每个组员都有相应的任务;其次,我们可以考虑在小组提交作品时,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对小组内的所有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任务内容)、学习效果等。通过这样的机制,通常可以较好的促进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3、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其实是分不开的,这里专门提出来说,主要是因为协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之间如何进行合作的问题。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参与、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有很多东西,有些学生甚至比老师懂得更多,所以信息技术的协作学习就更显得有意义了。让学生教学生,这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例如,在《必修》课中关于网络安全的内容,如果只是老师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但是我们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从网络安全的几个题目中选择一个,然后小组自己去寻找相关资料并整理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观点和收集到的资料,这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小组内进行了良好的协作学习,小组之间也通过最后的讲述互相学习到了不同的知识和观点。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正在从一门纯粹讲软件使用的课程改变为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但是,我们也知道: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人尽管使用同一种模式方法,呈现出的课堂形式也不尽相同。

教学经验是体现教者教学思想而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个经验有共性,可迁移;但也有特性,不能照抄照搬。只能因人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再创造。对别人的教学经验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吸收,要认真思索筛选,取其精华,进行思维加工,找到规律性的东西,灵活运用。

听一节好课,就能得到一点收获,甚至从别人的失误中找到值得借鉴的教训,日积月累,就能逐步完善自己,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来酿蜜,吸取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杜绝从头到尾地模仿,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样。照葫芦画瓢,鹦鹉学舌,只模仿其外露的特点而不研究其精神的内涵,最终只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既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甚至在林林总总的教法面前迷失自我。也要杜绝,不以为然,百般挑剔,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总是拿别人的端出来比自己的长处。坐井观天,盲目自大,无法进步。

高中课改既然是国家意志,那么不管你是欣喜还是忧虑,是激动还是困惑,也不管新课改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退缩。因为没有选择,那么就让我们笑着面对吧!

第五篇: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

【篇一】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了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其次,我们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2010高级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的解析和对PPT2010高级应用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篇二】

通过参加了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很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一、转变角色,提高素质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教好书育好人,又要做学生的楷模和社会的示范,任重而道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奋勇前行,必须转变角色,改变单纯传授或灌输知识和片面追求应试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素质,成为学者、研究者、导演和教练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大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身为教师,特别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教师,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夯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专家引领下,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学习就是这样,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网络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

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国培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的人生,无限的风景。

下载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心得体会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 我通过参加 “国培计划(2016) ”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 能力提升培训, 通过为期 两个多月的培训, 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 当今以计算机和......

    国培心得体会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精河县托托乡中学---崔军本次参加“国培计划”的网络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

    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之朗读教学

    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之朗读教学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周湘琴 摘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孟祥成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努力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创设丰富......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试题)

    单选题: 1. “累积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式”的提出者是( V)。 A.布卢姆 B.奥苏贝尔 C.加涅 D.皮亚杰2.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A )。 A.整体观念 B.结构功能 C.模型化 D.最优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