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1 21:5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

第一篇: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形式、手段总是与一定时代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现代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适应和推动了这种发展趋势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和联网技术组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计算机的交互性、视听媒体的易接受性、网络技术的分布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知识获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提出的“学科课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正是这一趋势使然。

应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课件的功能和效率,可以使教学的形式更加活泼,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内涵更为扩展,更易实现智能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易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课题的实践价值:

此课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可以集声音、画面、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非常接近人类的交流方式,因此,易于实践,便于操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完成教学信息的存贮、传递、交流、解释和处理。而且课件可以完成形成测试、总结测试和学习特征测试的工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承担教学中某些环节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而且课件一旦完成,可以长期保存,在以后教学中直接引用和及时改进的功能。

三、课题所达到的目的:

培养和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得自己适应现代教育方式的要求,在思想上、观念上、教学手段上都会有一定的改变和提高。随着课题的提出和发展,教师的个人能力,业务水平,教学模式也会有很大的改观和进步。可以推广交互性的教学形式,做到个别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能。

随着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变换、加工、制作动画等手段,使学生看到运动物体的真实面貌,从而会大大丰富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态效果,学生也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透视各种复杂物体内部,会有一种栩栩如生,身临其景的感觉。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大量引用和设计开发:一方面利用现有的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利用现成的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中的某些任务;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和制作适合本人、本校及本班的多媒体课件。力争使课件多用、好用、易用,最终实现课件教学成为常规教学的必备手段。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渐转变教师的评价观,由“教学”的观点转向“学教”的观点,让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学校受益,由“知识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信息方法、文献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资料整理法、教育实验法、模拟法、经验总结法等实验方法。

六、课题实施的途径:

集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采取群计群策的途径来实施。多媒体课件的实现方式:

1.已有的课件:采用“借用→学习→模仿→开发→使用→修改→使用”的方式进行教学。2.没有的课件:采取“简单制作→一次加工→调试演练→二次加工→使用→修改→使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课题实施的技术手段: 1.“画板使用”;

2.“Authorware的使用” 3.“PowerPoint”与简单动画处理。

八、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1——2006.7)

(1)拟定课题方案;学习有关理论、技能;研究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6.8——2010.7)(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3)定期总结交流经验。

(5)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0.9——2010.12)(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实现学习中人与人参与;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访问校园网,搜集学校内外有关数据,课上学生请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我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总数,学校建筑面积;有的是关于家乡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统计材料,学生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如:在教学《量的计量》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等。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感受事物变化过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素养。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通过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学生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创造大量在普通教学中难以应用的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同步进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反馈信息、调控进程、发展思维,找准整合的“结合点”。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反映要立刻有反馈——正确的得到强化,错 误的得到纠正。强化是塑造个体行为与增强行为定型的重要手段,注意信息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真实把握反馈信息的这一优势,就可以合理调控教学进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果用黑板演示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如果用练习本做,不利于及时纠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常备玻璃片和彩笔,在玻璃片上画图演算(实物投影仪可以直接用纸书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收集正误典型,及时公布于众,集体参与评析。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有益于及时纠正错误,而且还培养了竞争意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本论文根据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恰当运用多媒体和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性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媒体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40分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着重考虑选择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择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的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二、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这时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三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电脑动态演示三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围拢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 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中的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评精神都不是通过某一种专门训练课所能培养出来的。这些创新品质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和求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创新性教学。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首先,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其次,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及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特点,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

多媒体以其声象、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关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要通过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者运用多媒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如下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熊妈妈带着四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在做游戏。休息时熊妈妈拿出几个同样大的蛋糕对小熊们说:“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都很好,所以我要奖蛋糕给你们吃。”说着,熊妈妈把其中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奖给老大一块。老二说:“我要两块。”老三赶紧说:“我要三块。”老四急着说:“我要四块。”„„熊妈妈看着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蛋糕跑了,笑着说:“我既满足了它们的要求,而每个孩子得到的又是同样多。”此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妈妈是怎样分的吗?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要,形成意向。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有效继承现有数学知识,更在于发展和创新,在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直觉和灵活性;在于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树立自信心,深入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情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于想象与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所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通过集中投影和多媒体手段的灵活隐现变化,生动再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品尝着多向分割、不同的组合方式,运用部分组合合成和补成一个整体再去空等多种途径,完成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热情。

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费顿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进行采集、归纳、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4.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个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怕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除了采用分层次教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年度濮阳市社科重点调研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适时恰当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科学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大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当今,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指出: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以工具的形式融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挖掘其内在潜力方面下工夫,否则将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和急剧增长。原有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诸多误区:如计算机一堂课“一用到底”、课件制作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交流不畅、课件制作简单,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等现象。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既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以翔实的数据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真正弥补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不足,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达到数学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假设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二)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的必备技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程综合化的必然。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2、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验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这里提出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就是指改以往的“满堂灌”为引导学生主动学,改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行、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得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教师对这一数学学习过程实施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国数学督导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数学素质在美国将是除性别,种族以外影响公民就业和收入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应具备以下数学素养:(1)数学交流能力。(2)应用数学的意识。(3)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数学建模能力。(4)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一个能运用数学头脑去思考各种问题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梗概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真正实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理念。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实验,将实现以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4、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优化整合原则

3、共同参与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

5、差异性原则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实验研究方法,学生思维能力的验证采取实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

2、开展现状调查,寻找实验起点。

3、学习相关理论。

4、制定实验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实施实验研究,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积累材料。

2、积累典型课例及多媒体课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相关实验资料,处理有关实验数据,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3、申请结题。

四、研究检测

1、检测目标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思维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情况。

2、检测工具和方法(1)检测工具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查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检测题。(2)卷面测试 终结测试。

五、研究的操作过程

尝试建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比如,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段录像、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次游戏、一个实验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从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时,创设的情景才能称得上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探究 适时评价

本环节,学生根据创设的数学学习情景,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师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小组内所有成员参与解答辩论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让学生探索、体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在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切磋、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价,根据学习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伙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以“说说我自己”为主题。“伙伴互评”评价内容以“大家评评我”为主题。“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以“老师眼中的我”为主题。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课题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既要培养学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思维,又要提倡一题多解,尽可能地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例如,在计算中,既能迅速地掌握一般方法,又能自觉灵活地采用简便算法。

3、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各种具体问题情景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有时还可以课堂达标的形式,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对从中暴露出的缺陷和错误及时矫正。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它学科的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此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比如,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又何应用价值等,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中得到巩固提高。

4、归纳总结 提高升华

教师在此环节依然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首先从心态方面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态度和主动精神。其次,是对认知结构的归纳引导。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理顺思维,强化认识。对讨论中的某些争论不必做出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再次结合讨论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再归纳总结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课堂中善于动脑、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更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1、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小学生年龄小,有着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果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实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的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多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天平“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天平,缺乏时代感,难以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很容易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使用软件中的仿真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对称图形”,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对称图形。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以为对称图形都是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原来还有一些是旋转后相等的。在了解“对称图形”后,同样用输入关键字的方法,集中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通过观察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图象演示,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对这一学习过程作自我评价的话,他们会感到学的有趣,记忆牢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创造能力不仅是新世纪现代科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教育本身应有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整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由开放的思考(思考的方向多种多样)与闭合思考(只导向某个一定方向的思考)两者组成的。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做了检测工作,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开始时,实验班、平行班学生在思维的创造性方面是相近的,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T检验值达0.43。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适时给以评价。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实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最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有时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适时恰当加以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数学教学的练习环节,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并富有针对性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也可以将预先设计好的多种题型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目的有选择的练习,大大提高练习效率。为了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课题实验组教师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考查,考查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统考分数为依据,并做好了数字的整理、统计工作。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开始时,实验班、平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相近,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T检验值达0.29。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整合,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适时给以评价。通过实验后期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较明显地超过平行班(0.05>P>0.01)。不仅平均分(X)由低于平行班变成了高于平行班5分。这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大大提高了,而成绩分布也较平行班集中而少两极分化。实验效果是显著的。

(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认真阅读大量教育科研方面的论著,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注重课堂反馈、延缓评价、积极鼓励等。一年来,实验教师不仅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提高,近期,又参加了河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多篇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市级获奖,这些都在鞭策自己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南国农、李运林、李奈:《电化教育实验》。

3、百度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列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两节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例,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说明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素质。重点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

: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 7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蝌蚪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

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 7 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二、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四、不可大量且频繁地使用。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合理应用的场所,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先进,但也非万能,不能替代模型、挂图、标本等传统教具,应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恰当选用,其他媒体也不可偏废,应该探索各媒体的有机结合。/ 7 / 7 / 7 / 7 / 7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长泰第一中学林福金

[内容摘要]本文列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两节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例,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说明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

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素质。重点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教学目标课件演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2.一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直观体现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3.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4.DNA数目变化曲线5.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诱导迁移探索规律对比记忆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6.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动态图解重点突出动态观察直观体现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7.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8.DNA数目变化曲线观察思考诱导迁移探索规律正确区别两种细胞分裂方式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综合对比突破难点能力提高巩固练习10.几道习题解析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进同化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价标准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价标准

为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下面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一些规范性要求,并以此作为课件制作、审核的评价标准。

一、科学性

1、描述概念的科学性:课件的规范内容正确,逻辑严谨, 层次清楚,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二、教育性

1、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2、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5、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6、创新性:能否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三、技术性

1、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

2、交互性:课件的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3、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4、易操作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

5、可移植性:移植方便,容错能力强,能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6、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7、合理性:课件恰当的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8、实用性:课件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四、艺术性

1、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具有较高艺术性,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2、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3、声音效果:声音清晰,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五、完整性

1、多媒体课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齐全完整

2、脚本资料、文档齐全

第五篇: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

用”课题研究方案

桂平市垌心乡督的中心小学 梁胜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触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教学方式倍受人们的推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其融合了精确定位技术、大屏幕显示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取代传统的投影幕布和黑板、白板的功能。通过电子白板与计算机和投影仪的配合,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在投影内容上直接进行书写、绘画、修改、注释和保存,并可以将电子白板作为人机接口实现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的设备。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教学,是能整合、协调地实现“三维目标”,能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性领域目标和知识性领域目标),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可操作性和生成性,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发展平台,变封闭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交互白板三大主题整合,实现电子白板系统下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利用电子白板优势,探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2)通过教学案例不断探索电子白板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新方法、新思路。

(3)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学科不同知识点有效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在全校推广应用有价值的整合模式,并形成论文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基于电子白板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方法的改变。

(3)调查研究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首先学习有关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与有效课堂教学的专著,了解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的基本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和与教学实践的活动。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调查法:通过调查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对教师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等产生的影响,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整合模式,并通过调查研究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将学习、调查、分析获得的理性认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不断验证、总结、反思,及时修正和提炼。

(4)个案研究法:对实验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实验效果。

(5)案例分析法:把大量的课堂实例呈现出来,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以分析,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学科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方法和标准。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提炼出有效的互动策略、方法等。

六、现有研究基础条件

学校在教导主任梁胜涛的带领下有着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领导也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图书室、资料室存有大量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图书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培训。学校硬件条件齐备,有1个电子白板教室并且学校有2M宽带接入,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管理到位,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确保平时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组和代课教师会全力支持。

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可以为《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研究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由专人管理,确保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仪器、资源、设备等得到满足,保证该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计划;确定执研人员、参研学科;完成电子白板的使用、软件课件制作的培训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评价方式及奖励措施,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研究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组内研讨材料等;对课题研究的学科组及个人的研究状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课题研究中教师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制定和完善方案和教师互动式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汇总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申请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设计文集 3.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集

二○一三年四月

下载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课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实施方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交互功能在教学中应用研究

    多媒体交互功能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二班 王运香) 【摘要】:交互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功能,在多媒体制作中,熟练的掌握、科学的设计、合理的运用交互......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正迎来信息时代。由于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数学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数学老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很多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的特点,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善物理课堂枯燥、单调的本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主......

    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马婧贤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 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重现力、宽阔的接触面、积极的......

    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易操作性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用处越来越大。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安装多媒体也有几年了,今年我又进行了......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石门小学张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辅......

    浅谈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 与体育教师的关系 湖州中学弁山校区体育组李云涛摘要:多年的体育课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成为一种体育课的定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