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

时间:2019-05-11 21:3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

第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

浅谈初中课件教学的利与弊

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中学

韩冬

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外乎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离开了这个宗旨,那就是一种教学上的失败,现在多媒体教学从城市推广到了乡村,根据自己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对课件教学的利与弊。

一、课件教学的优势

1、单位时间内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一张嘴去说,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去写,和课件教学相比不但相同时间内传递信息量少,而且在知识传递的质量上也要逊色一些。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把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图片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来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压强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动画图片来展示同样大小的压力分散到不同大小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效果的不同,让学生有效理解压强的概念。

2、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各科教学中都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知识,但是如果这样的一些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一张嘴去描述,用笔板图等手段来圈点不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也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弄清楚,而通过动画课件有时候却能很巧妙地解决这些难题。例如在讲电阻这一知识点时,有一位同事把电荷制成动画,将电荷的定向移动时遇到的阻碍形象的体现出来,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了。

3、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课件教学的影音效果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到教学中来,比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件教学的误区

1、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课件,要根据自己所教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作课件。“量力而行,量体裁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实际去凭空想象,想当然的做事方式就必然会出现想当然的结局。通过听课件教学的教研课发现,很多教师在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这种有利用课件教学的意识是可嘉的,但是由于忽略了自己学生的实际,没有按照自己的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来制作符合实际的课件,结果出现了信息量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现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播放课件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必要的讲解也不够,使学生的思维断点很多,这样的课件教学不但没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长期以往的进行下去只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件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2、不应该用课件教学取替实验教学

由于课件中的图片,动画以及影音效果的清晰明了的效果,很多教师把实验教学完全用课件教学替代,这种做法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原因是这样做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其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会让学生质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决不能用课件教学取缔实验教学。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的利与弊(范文)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利与弊

近年来有一种方式经常会围绕在我的耳旁——多媒体教学。从我作为一个学生接受多媒体上课,到现在我自己用多媒体给别人上课,我发现其实多媒体并不是全能的,不适用大多数的教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被有些人吹捧的那样,把多媒体说的有那么神奇。

课堂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需要。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1、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讲台”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中的生动形象的动画、精美的图片、声请并茂的内容等等,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需要各个器官共同作用,才能更全面的获得知识和经验。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图片、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及保持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信息可以存放到存储器中,在任何时候可以重新播放,并且关键点、重难点依然清晰可见,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课堂的授课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将上课的课件放到网络上,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课前观看,可以方便预习;课后翻阅,可以轻松复习;遇到困难,可以通过网上交流相互探讨。据调查,57.6%的学生已经养成在课后浏览多媒体教案进行复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在了解老师的教学动向的同时,老师也通过网上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既保持了,又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刀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如果平时不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再加上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设备的水平有限等原因,也会使多媒体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从学生方面 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学生注意力分散,忽略效果。

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却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有些课件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是否与背景形成足够的反差,致使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投到屏幕上却“模模糊糊”,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2、课堂容量大,学生难应付,做笔记难

一节多媒体课的容量相当于一节半普通科的容量,课堂容量比较大,教师要想在一节普通课上把内容讲完,上课的速度就要比普通课的速度快,并且很多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地方,往往已被设计到课件中,学生思考的空间少了,思考的问题少了。这对优等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吸收大量的知识,但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如此大的课堂容量,再减少了思考空间,一下子接受不下,更不用说消化了。不但如此,还没有时间去做下笔记留待课后去思考。

但是如果课件的密度、容量不够的话,课堂教学就会显得空洞、松散、脱节,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本末倒置。因次,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时候,确实要认真考虑:怎样才能在充分发挥利用教学平台上课的优越性的同时又保证学生够“吃”而课堂密度不显得松散,为赶进度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我们的多媒体教学的目的相背而驰。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的感悟力

多媒体其实就是把课文重新包装,投学生感官愉悦所好,迎合了学生对当前文化的快餐式追求,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形象再创造的机会,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多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老师们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更形象,往往将课文“真实再现”,本应让学生去想象思考的画面,直接展现到学生的眼前,这样老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了,但是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的退化。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演员演技再精湛,连续剧《红楼梦》也无法和原著相媲美。这也是某些专家强烈反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

(二)从老师方面,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首先需要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制作多媒体课件,这个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准备好一个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上一到两天的时间,甚至一两周的时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仅仅就是上课的任务,他还要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学生交流,试想有多少老师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并不是教师的经常性的教学手段。很多课件是为了公开课,或者是课件比赛而制作出来的。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天的时间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效果能提高几十倍吗?我们都知道,一节公开课,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一个人平时能有多大的精力花几十倍的功夫去得到三倍的课堂效果?

2、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教师成“导游”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本来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结果却相反,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了学生,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客”,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我承认多媒体有它的优点,能够把抽象的,微观的可以直观、形象的在现在学生眼前,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老师一出去赛课就得用多媒体,不用就是你落伍了,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最好的,用老一套的黑板,你根本就不能入评委的法眼。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需要有好的课件进行教育的辅助。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篇二:初中物理教学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至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复习回顾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

回忆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的点;理解密度。

4、教学难点

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二、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复习本节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三、教学程序设计

1、自学导航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航”中的“理解密度”和“密度的测量”。

2、交流质疑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聚焦目标一中的内容,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将本组的问题写在本组的黑板上;

b、班级交流:其他小组就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c、教师就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见板书)

3、巩固训练: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学生对密度及含义的理解,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加深对密度及其含义的运用,与中考接轨。a、学生先自主完成聚焦目标2,后完成聚焦目标3;教师要巡视检查,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4、展示点拨:a、教师就学生的完成情况,将目标2中的4、5小题进行展示并讲解;b、教师点拨目标2中的4、8小题及目标3中的2小题。

5、巩固提升:a、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提升”;b、教师点拨总结“巩固提升”中的4小题的方法指导。

四、本课小结

总结有关密度知识的重点及处理密度相关问题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

测量:a、测质量(天平、弹簧测力计)

b、测体积(量筒或量杯、刻度尺)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的调查研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常挂在教师嘴上的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对于前者,各学科课程标准表述的十分清楚,而对于后者却没有明确的“标准”,物理教师常常把“难”归结于概念的抽象性、规律的复杂性和知识运用的多变性,强调知识本身“难被接受”的绝对性。为了弄清教学中的“难点”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寻求更有效的突破方法,笔者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小范围调查,并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把本校469名八年级学生、520名九年级学生和邻近4所学校的41名物理教师(包括本校被试学生的任课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调查材料采用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的章节为测试项目,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学习内容编号,编制成问卷,采用师生问卷调查方法,问卷中采用外显化认识层次描述,让师生直接在这些学习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是“难学”的项目。

以班级为统计单位,把每个章节认同为“难学”的人数除以班级被试总人数,再把得到的商折合成百分比,作为该章节学习内容难度的认同率。认同率低于20%,认定该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认同率在20%~4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一定难度;认同率在40%~6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较高难度;认同率超过60%的,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很高难度,即所谓的“难点”。物理教师认同率高于80%的章节,认定为“难点”(教师的认同率计算方法与学生相同)。本文讨论的就是有关“难点”的教学问题。

笔者配合问卷调查,还采用了相应的师生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情况,逐一对学生学习“难点”的成因

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1.学生认同的“难点”少于教师认同的“难点”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认同的学习“难点”占初中总章节数的36.2%,而学生认同的学习“难点”只占初中总章节数的20.0%。落差16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在某些章节,师生的认同率落差较大,如下页表2所示。在九年级师生认同率落差较大的几项中,各项落差水平都在40个百分点以上。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师生对“难点”认同的标准不一致。教师看重的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易判断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感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认同的“难点”与笔者30年前刚人职时认同的基本相同,而且教师对“难点”的认同极为一致,在教师认为29个难学的章节中,有21个章节的认同率达到100%,认同率最低的章节也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教师认同的“难点”,近30年(甚至在更长的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学生和30年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原来的学习“难点”,现在已不成其难。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重新思考,在教学中究竟该突破哪些“难点”?说白了就是教师再也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引领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2.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

笔者以八年级学生调查统计情况为例分析学习内容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学习内容也不超过85%。在学生认同的九个难点中,没有一个章节的内容被所有班级一致认为是难点。比如,九个章节中,难度相对较小的《光的折射》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班级为73.2%,最低的班级为52.3%。再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难点——“压强”,最高认同率的班级为83.7%,最低认同率的班级也只有58.1%。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如果得当,搭建合适的台阶,完全可以化“难”为“易”。笔者对本校3班和4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堂课进行观察,发现教师突破教学常规,学生精确测定光源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过程中的几组

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采用Excel工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柱状图,学生从图形中直观地发现像高、像距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很容易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样的方法,该教师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自制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定量探究来发现、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极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习内容本身。

3.师生关系可能是影响学习“难点”形成的一个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化解学生学习“难点”的一个积极因素。反过来说,师生关系不良,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对当前的学习会感到困难。从表3中我们看到,3班、10班与同类班级比较,“难点”相对少,究其原因在于物理任课老师就是该班的班主任,由于师生课内课外互动多,关系融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高,深得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兴趣浓。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学生当前学习的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但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往往成为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方法得当,即便是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相反,教学方法欠当,教学艺术运用不得法,原本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成为学生认知的学习“难点”。

三、“难点”突破的教学建议

鉴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提出下列几条教学建议:

1.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分解

指望一堂课就能解决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所有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将课程标准提出的“终极目标”合理地分为新授、单元、学期和学年等阶段性目标,在每个阶段控制教学难度,为学生设计小坡度、低台阶的教学进度,通过有序的反复”,不断地提升同一知识点教学的难度,是突破“难点”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当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认知过程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像“浇注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凝固”。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常把突破“难点”的标准定位于学生是否能解决习题训练中的问题,能不能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于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就异化为题海战,“熟能生巧”成为教师“机械重复训练”的托词。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困难又枯燥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一项创造性教学活动。但是,这绝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插科打诨来取悦学生,而是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来实施教学,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组织学生尝试、体验、探究,让物理课堂充满好奇,学生才能情趣盎然地专注于物理学习。

3.注重课堂讲解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忽视教学最基本、最常态的方法——讲授法。物理概念的诠释、物理规律的归纳,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必需的,也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最基本技能。但是,在校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学习每一个知识都得去走探究之路,实际上大多知识的获得,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的传授,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教师讲解不等于“满堂灌”,问题是看教师怎么讲。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言语系统里遣词造句,变学科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课堂用语既要体现启发性、生活性和激励性,但又不失科学性和规范性。生动活泼、正确精炼、机智幽默的语言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最基本功力之一。

4.注重真探究活动

预知了探究结果的探究活动是流于形式的假探究,这不但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突破“难点”,必须而且很有必要组织学生的真探究活动。有一定难度的定量探究,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逻辑推理,对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活动时,那么学习上的“难点”就会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活动中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从同伴那里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物理的策略。

5.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学生面对一个教育威望不高、不被学生信任的教师时,学习积极性会低落。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爱屋及乌”,喜欢这门学科,所以物理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良师,而且应该在课内课外主动去做学生的朋友。为此,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恰如其分地多讲他们喜闻乐见的话,创造性地多做他们爱做愿做的事,师生就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教师就能跨越师生间的“代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物理课堂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学才能真正地获得高效。可见,人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二力合成最大合力的因素之一。

四、调查给予的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有三点体会,一是要研究学生,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初二物理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换了教材,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去改变,去实验。而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新课标的显著特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高效、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感到很累,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教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课堂低效的几种表现以及他们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问题一: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可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堂课上完,收效甚微。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法单一,信息载体单一,一讲到底,就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和乏味的感觉,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教师不停地传递信息,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具、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的教法也多种多样,如实验法、探索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才是根本法。除此以外,生动形象的类比、幽默风趣的语言、挑战性的问题,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问题二:上课的节奏掌握不好,教师从头到尾不停地唠叨,语调没有轻重缓急,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或者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使学生昏昏欲睡,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原因及解决方法: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上课时要少讲精讲,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要拖沓冗长。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节奏较快的教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来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节好的物理课,教学过程要有高潮起伏,要有张有弛。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持续不断地集中。由于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疲劳波谷区,教师还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像物理课常用的制造悬念、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松幽默等方法,都可以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帮助他们渡过波谷区。只有控制好节奏,才会使信息更快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问题三: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听课方法造成上课效率低下。由于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造成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无准备,一旦遇到障碍,无法跨越,就不想听了,长此以往,成为了学习物理的困难户,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比如做好课前预习,就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预习了,才能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中,自己感到最困难处在哪里,从而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发问,然后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而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这样上课,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会事倍功半。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课能力的学法指导。在物理课上,除了听课,还有实验观察、动手操作、发问讨论等活动形式。无论学生参加什么活动,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要点和关键,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习惯。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角色交换,避免一些学生只做旁观者却不动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认真,实验草草收场,敷衍了事。总之,我们要努力追求一种活而不乱、活中有实的课堂氛围,做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最佳结合。问题四:复习课上,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的练习,题海无边,效率低下;而教师布置的习题,大同小异,不具有代表性,做完题后,教师又没有从解题方法的高度给学生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解题的创造性得不到提高。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再加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让学生大海捞针一样去学习知识,点拨指导又没有到位,使学习物理成了单调乏味的事情。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题的思路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练习也应该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只一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另外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如: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1)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做一个实验:向盖子紧盖的热的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2)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又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过一段时间,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多数学生对永磁铁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铁,教师告诉学生,铁钉上绕上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就会有磁性,学生知道这样能使普通的铁钉变成磁铁,都会很兴奋,恨不得自己马上试一试,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做“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即使是平时学习最没劲头的学生,也会很认真地做这个实验。

三、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忽视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下载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物理课件教学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商洛市商州区金陵寺中学 孙增锋 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

    探讨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PPT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些技术对课堂的改变十分巨大......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的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的教学课件设计 物理系20021221班 李天福 指导教师 陶 昌助理实验师 摘 要:传统教育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学习、管理等方......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内容摘要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乡一中 季志理身份证号码 ***018 1、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激......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范文)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四方台二中 田立国 目前,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发现和获取......

    物理初三课件

    物理初三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2、过程和方法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

    八年级物理免费课件

    一、指导思想: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无力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