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

时间:2019-05-11 22: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

丰乐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执教:王惠西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第5题。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五、作业:

1、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20行,每行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2、两个工人加工晶体管,甲工人每小时加工24个,乙工人每小时加工26个,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两人一天能加工多少个晶体管?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

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师问:为了穿着统一漂亮,有几种配套的穿法。

生回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 65×5+45×5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

5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8.揭题:乘法分配律(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2.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 25×4+25×2(64+36)×8 25×(4+2)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4.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生口答,并完善乘法分配率。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简便算法——乘法分配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发现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P36/例3(乘法分配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五、教学关键:通过举例,比较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六、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

2、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1)出示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①(3 + 2)×43×4 + 2×4

② 2×(11 + 9)11×2 + 9×2

③ 20×5 + 4×5(20 + 4)×5

(2)同桌分别计算①、②题中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3)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猜测③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

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1、创设情境。在同学们植树的情境中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分别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植树中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继续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读题,看图弄清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板演或投影展示,最好也有错误的算式)

①(4+2)×25② 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③ 25×(4+2)④ 25×4+25×2

=25×6=100+50

=150(人)=150(人)

2、畅说思路。你是怎么思考的?这些算式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怎样?(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3、分类整理。如果按照算式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类:①和③,先算和,再算积;

第二类:②和④,先算两个乘积,再算和。

4、探索问题。两种算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计算顺序,但结果却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找①和②这两个算式来研究研究。

(1)根据计算结果,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2)×25=4×25+2×25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等关系。

引导表述:左边是和的积,右边是积的和,结果相等。

(三)合作交流揭示规律

1、初说规律。

(1)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话在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2)验证规律。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是如何进行验证的,你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验证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①利用③ 和④ 两个算式验证规律。

②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3)概括你发现的规律。

(4)师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命名定律。

(1)填写(___+___)× ___ =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2)概括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用字母表示:(a+b)× c = a×c + b×c

c×(a+b)= c×a+ c×b3、比较定律。

比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区别(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间的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同级运算中的一种规律)。

(四)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____ — 25×____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2)17×17+15×16

(3)14×9+9×36(4)(24+37)×83、指导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

(1)什么时候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35+65)×17②25×4+25×10……

这些题都要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2)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尤其是积和的形式时,要先找出加号两边相同的量。

28×19+72×8128×19+28×81比较,谁可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4、思考题。

(1)9×47+53×9=(2)8×(125+25+5)=

(3)(1000—3)×8=(4)125×13—125×5=

讨论:①怎样计算更快?你运用了哪个规律?

②如果是两个数相减再乘,乘法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4+2)×25=4×25+2×25┆(学生举例)(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借助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12×32=32×12

125×(8×40)=(125×8)×40

2、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X k B 1.c o m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主题图及问题: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小组合作,列式计算。

3、生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4、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5、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6、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8、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根据乘法分配律写出等号右边的式子。(13+25)×4=

7×30+17×70=(4+5)×a=

3、p27练习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拓展。

25×104,不列竖式可以怎么计算?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内容。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4、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6+4)×24=6×24+4×24(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 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6、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

(a+b)×c=a×c+b×c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

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乘法分配律》评课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范老师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异同点引出课题,非常自然,从乘法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用算式的结果相同来说明两个算式有相等的关系,再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探究

这节课从一系列的等式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降低了乘法分配律的难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角度练习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一般层面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范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的题目,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P58《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56、57页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专题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节课乘法分配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发现了自身很多得不足和需要学习得地方,再教学过程中再推导公式得时间上花得过多,学生总结得时间过少,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例5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