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

时间:2019-05-11 21: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说重难点

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温度带。

3、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我国干湿地区。

5、我国的气候类型。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我国的干湿地区;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从图片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 ① 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

② 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

③ 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

(三)、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①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②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对于我国气温有何影响?③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概括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对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的因素,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过度:我国各地气温不一样,根据气温的差异将我国划分成了五个温度带。探究:降水的特征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总结分析】:得出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过度】总结干湿地区划分情况。

【过度】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而且降水分布不均,就导致了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学生回答】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取框架式结构,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学生认知强化。

第二篇:气候八年级地理课件

气候是很重要的地理概念,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气候八年级上地理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气候八年级地理课件

【教学目的】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学会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具准备】

1、近期的卫星云图录像及自制的天气预报软件。

2、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

3、反映各地气候差异的幻灯片。

4、扫描课文中8幅图例制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放一组运动着的地球影片(包括自转和公转)及打出4张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所看到的景象。教师配合朗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在这里孕育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干旱洪涝,……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

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在这风云变幻之中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

(板书)

教师讲述:

提问:

1、厦门这二天的天气特点?

总结回答:(视当天的天气情况而定)

厦门的气候特点?

总结回答:长夏无冬,秋春相连。

2、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在屏幕中打出课文中清晨上学所碰到的四种天气情况不同感受。老师提问:每天清晨,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时,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天气状况。

教师总结天气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特点:多变。

什么是气候呢?

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性。

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具有即时性,易变性;气候较为稳定,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稳定性。

巩固练习: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分辨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天气 B.气候

2、昆明四季如春。()

A.天气 B.气候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A.天气 B.气候

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A.天气 B.气候

5、请同学大家讨论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又如何来影响天气的?

提问:这两天厦门的气候什么样?这种问法对吗?

教师总结:不对,天气是指短时间,气候是指长时间的。

导入: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查阅资料,电脑上网等等,但如果我们要了解某个地区具体某天的天气状况,就必须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板书)

三、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1.卫星云图(板书)

播放近期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前的卫星云图。提问:谁会看卫星云图?强调: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云层越厚,降水强度就愈大。

(过渡)学会看卫星云图后,要学会看天气预报图,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

2.天气符号(板书)

打开幻灯片,显示常用的符号。

强调识别:

(1)阳、阴,多云,降雨,台风、降雪、霜冻、(2)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暴

(3)风力的表示:1)风杆,风尾,风旗的认识;2)风的来向就是风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如 表示东风,表示北风。3)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东北风力6级,东南风力8级。(边讲边画图)

3、天气预报图(板书)

用电脑打出天气预报图,请学生抢答几个城市的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记忆。

练习:(1)完成课文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相宜,用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抢答。

总结:播放幻灯片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1)阅读课文57页的大气环境监测报告收看当晚厦视二套9:20的厦门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做好记录。

(2)巩固练习:结合今天上课内容收看当晚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学会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并粗略看懂天气预报图。

第三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气候》 【教案】(小编推荐)

《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我国夏季与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夏季与冬季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2、认识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

3、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干湿地区分布状况。

5、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到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能够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

夏季与冬季最高温与最低温地区的差异理解;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冬天很冷,我想要去最暖和的地方度假应该选哪?我想去我国最冷的地方看冰雕又应该去哪?(选项:拉萨、三亚、吐鲁番、哈尔滨)学生思考选择,并说明原因。

2、夏天太热,我想去比较凉快的地方避暑应该选哪?我想去最热的地方感受“火辣”又应该去哪?(选项:拉萨、三亚、吐鲁番、哈尔滨)学生思考选择,并说明原因。

3、为什么冬季和夏季的最冷、最热地区都不一样呢?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导入以联系日常生活提问的方式切入,目的在于将本节课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的存在。通过四个问题,四个选项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最高温与最低温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任务一: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读图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做等温线?

(2)观察图中等温线,其中大多数等温线数值排列是由_____向_____逐渐递减的。这说明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越往北走,气温越______。产生此递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找到0°C等温线,并用红笔勾画出来,观察其大致经过_____(山脉)与_____(河流)。(4)找出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份的大概平均气温值,两地相差约_____℃,这说明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____。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学生整理思路思考问题得出答案,最后总结: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冬季南北温差大。

2、任务二:展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海口气温____℃左右,漠河气温在____℃左右,两地相差____℃左右。(2)我国7月气温最低值集中在_________,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重庆两个地方,明显看出拉萨的温度低很多,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

总结:在夏季,除了_________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通过第一个任务的练习,学生尝试自行分析完成任务二,并总结。

3、水果与植被图片展示热量差异: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教师总结气温存在南北的差异,大致分为5个温度带与一个青藏高原区。

4、图片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这几个温度带,并指出秦岭淮河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小结。

6、课堂小练:下列水果大致分布在我国哪个温度带。

7、气温差异除带来农业差异以外,还会带来哪些差异?图片展示对建筑、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学会读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因此,教师分别对两幅图设计了任务,第一个任务,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图。第二个任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目的在于实践与培养学生读图的

能力。最后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表示出温度带不同影响人们各个方面的不同,更加的贴近现实。

三、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承接上部分内容,展示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图,提出问题:降水差异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思考,教师转承降水内容。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问:(1)找到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2)观察我国等降水量线大致变化趋势。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接着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吗?提示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3、降水的时间分配:展示中国地图与我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读图,得出结论:(1)我国降水总体呈现夏多冬少情况。(2)通过雨量超过100毫米月份的观察,得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3)通过雨季具体月份比较,得出: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北方雨季来得晚去得早。

4、读教材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得出我国降水的另一个特点:年级变化大。

5、总结降水特点:时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图片实例佐证,并通过时间分布不均扩展知识:我国旱雨季频繁。

6、干湿状况:教师引导,一个地区干湿状况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被称为湿润,我国有两种:湿润、半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被称为干燥,我国有两种:干旱、半干旱。

7、展示我国干湿区域划分图,找到四大区域的分界线(等降水量线),让学生大致认识了解我国干湿区域。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估测每个区域的土地类型。

8、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学习,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一个地区的降水与干湿状况会怎样影响当地的建筑类型,会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哪些方面。学生看图回答,并思考还会对人们生活生产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本部分利用首尾呼应的方式,提出疑问,学习内容,完成疑问。通过该种方

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认真度,最后能够在学习完内容过后,达到有能力完成疑问。知识内容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读图完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总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气温+降水。

2、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总结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出示我国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学生尝试读图总结气候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4、对比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区别两者最大特点:一个冬季平均温度高于0℃,一个低于0℃;亚热带降水多雨温带季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前面的内容: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同“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冬季0℃等温线”相同,这条界线是:秦岭-淮河。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总结气候=气温+降水,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逻辑思维,也为了之后学习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奠定基础。通过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集中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总结我国气候分布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最后通过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几种地图,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与高度,认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五、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再次回到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师提问:(1)我国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但又有所区别,分别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得出答案:纬度)。(2)同纬度地区,为什么会有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之分?(学生通过两种气候特征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析原因:海陆位置影响)。(3)为什么我国有大面积的高原山地气候(学生联系上节课内容,分析原因:地形影响)。

2、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3、课堂小练: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

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出示我国冬夏季风动图解释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前部分内容“我国气候分布图”的分析,再次深入分析该图,让学生感知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我国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课堂小练比较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产生差异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教学反思

略。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气候课件

1、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 气候

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

(读图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

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

②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7)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候”的概念和气候两大要素,能辨别描述“天气”和“气候”用语。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3、掌握热带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气候分布与特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热带四种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备课资源:

网络、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边播放多媒体边讲解)同学们,我们这个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2、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通常从哪些方面呢?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64页图3.22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描述气候,人们关注的时间是多长?(2)一般关注气候注意那两个要素?

解决完第一小题时接着问学生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由此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3、比较天气与气候

让学生说出天气的概念,老师总结出气候概念,两者列表比较,然后进行随堂联系:判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接着再看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让学生读书说明描述气温与降水的词语

过渡: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前面两节我们分别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知道了他们的地区差异非常大,但是都有规律可循,哪个同学到屏幕前指图给大家说说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到屏幕前指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回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地区差异很大,那由二者组合的气候的地区差异是不是很大?

但是同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要想了解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种类

板书:

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类型

让学生读图3.23找出世界气候类型,这时加强读图指导,通过读图例找出共有11种气候类型

4、气候分布

过渡:这十一种气候类型是如何分布的呢?我们具体看看世界气候的分布图,首先,图中有四条重要的纬线,它们把地球分成了5个重要的温度带,那个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指图说说是那几个温度带?

学生上台指图,要注意指图是否规范正确。

承接:各个温度带分布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我们先来看热带分布有几种,如何找呢?我来举个例子

教师举例热带地区赤道附近分布的一种气候类型,根据颜色到图例中找出是哪一种,然后又学生找出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上台指图说出,教师纠正

5、热带气候

承接:我们下面就具体来看看热带的气候类型,我们主要从分布于特征两方面来看,热带有几种气候类型?

板书:

3、热带气候 分布 特征

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图,不出示名称,让学生说出是哪种气候类型,然后说出分布地区,再出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先知道学生如何读这种图,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气候特征。

小组合作:全班十二个小组每四个小组一大组分别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气候分布图分析另外热带三种气候的分布与特征

交流展示:每大组派一名上台指图分析展示成果,教师指导总结并板书

最后播放动画: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练习:四种气候特征的习题

6、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学生起来谈本节课收获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读图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世界气候分布与气候特征,主要采用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较好,基本知识落实的较好,但学生动笔较少,本节教学目标呈现较好。

第五篇:2.2气候 教案5(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2.使学生能运用气象资料分析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与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我国寒潮、台风、水旱等气象灾害的多发性,能正确对待自然灾害,以实际行动参加防灾、减灾工作。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教学,在学生了解气候灾害及预报预防和抗灾救灾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天公不作美,科技能胜天;最美在人间,人心比天美”。从而建立起“人是环境中最美的风景,精神美是美的最高境界”的审美观。

二、学法指导

通过联系实际教学,使学生明白: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同时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融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服务社会。这样学习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的危害。

(二)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有关地理问题。

(三)疑点

我国的寒潮绝大部分是来自何处的强冷空气?

(四)解决办法

采用谈话法激发学生自习求知欲,进而对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的危害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等感性资料(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引导学生对这些大气灾害进行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其危害,活动规律等,让学生归纳,总结交流。最后教师点评鼓励。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危害,学会运用气象资料分析问题。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

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 第五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斗争的录像,注意观察。

[投影] 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下面我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来讨论。

六位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

(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一心、誓死保卫长江大堤的感人事迹。

(4)长江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3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亲身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54页“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为什么那里来的空气是干冷的?

(3)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哪些地区不易受到寒潮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 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 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是造成大范围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次年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由内陆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寒冷的)。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

(教师可指看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明白地形对寒潮的影响。)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厂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入侵。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板书]

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 除了前面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还常

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4页和第55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的注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像,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台风的预报和有关的录像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

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会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早天气。

[板书]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行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

寒潮、台风和水早灾害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行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