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2.1地形和地势1、2 2.2气候1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2.1地形和地势(1、地形)小组:
姓名:
一、预习导航
1.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________多样。有纵横交错的________,气势磅礴的________,一望无际的________,群山环抱的________,还有起伏绵延的________。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___,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作为山区,我国________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3.四大高原:________高原、内蒙古高原、________高原、云贵高原。4.四大盆地:________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________盆地。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________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6.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________资源不足。但是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________。
二、强化记忆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高原——海拔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部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 山地——海拔高度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2.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3.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堂堂清
四、能力检测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山脉,其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B是________山脉,其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
(2)C是________山脉,呈弧形走向;B、C之间的地形区因其海拔高而被称为“________”。
(3)山脉D是________;E是________山脉,两山脉中位于省级行政区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K是________山脉;山脉F________是,该山脉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5)G是________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
(6)山脉H是________,I是________山脉,J是________山脉,共同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7)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有____,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有____,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____。(填字母)
2、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类型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一般把________、崎岖的高原和________统称山区。
(3)由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4)山区常见的地质方面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在山区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________,可以发展________。(6)下列几方面若在山区发展,会占较大优势的是()A.建拖拉机厂
B.大型的农贸市场 C.种植水稻
D.旅游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2.1地形和地势(2、地势)
小组:
姓名:
一、预习导航
1.地势是地表________的总趋势。我国西部海拔________,东部海拔________,地势________、呈________状分布。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________级阶梯。2.________构成我国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一2000米,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________米以下,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________。
3.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人内陆,形成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________。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________资源极为丰富。
二、强化记忆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米一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3)第三级阶梯:位于第二级阶梯以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这里有众多东流人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以平原、丘陵为主。3.我国的地势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和航运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地势对河流水能资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流资源极为丰富。
三、堂堂清
四、能力检测
1、右图是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沿36°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图中A、B、C代表的我国地势阶梯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A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3)B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4)C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这样的地势有利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请你想象一下,这将使我国气候特征和河流流向产生哪些变化?对经济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2.2气候(1、气温和降水)
小组:
姓名:
一、预习导航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1月O℃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一________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________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3.根据气温的________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往南划将我国分为________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区。
4.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________。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__。5.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________。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一9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________,结束________,雨季________;北方雨季开始________,结束________,雨季________。
6.根据气候的状况,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________类地区。
二、强化记忆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南北气温产生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一定的差异。
2.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气温低于O℃,以南气温高于O℃;最冷地在黑龙江漠河。
3.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方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4.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范围:
(1)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把我国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见教材P32。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几条重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秦岭岭一淮河一线平行;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相当;③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l)我国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气候的干湿程度)。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也不一样,蒸发量也不相同。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干燥。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见教材P36。
三、堂堂清
四、能力检测
1、读四城市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这四城市代表我国的武汉、广州、北京、哈尔滨,那么按照这个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DAB
B.CDBA
C.ABCD
D.DCBA
(2)在1月份,A城市与D城市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在7月份,A城市与D城市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由图所示可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哈尔滨气温年较差约为________℃,广州气温年较差为________℃,这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年较差比南方地区
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城市是________,我国雨季集中在________季。由此可
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在济南举行的中学生夏令营中,来自拉萨、乌鲁木齐、哈尔滨、上海、广州和昆明的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请你写出他们各自的家乡的名称(城市名称):
(l)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的夏季虽短,但白昼很长,中午不及这里炎热,年降水量和这里差不多。我们那里有趣的是冬天,可以玩雪橇、看冰灯。”
(2)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可以说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四季花开,少见冰雪。如果明年到我们家乡参加‘夏令营’,可以看到争奇斗艳的鲜花,尝到各种可口的水果。”
(3)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冬天不用生火炉,夏天不用吹电风扇,大自然就像一架美妙的空调器,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四季如春,欢迎你们任何季节来游览。”
(4)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总的说来冬冷夏热,但冬天河水一般不结冰,夏天酷热的日子不多,初夏梅子成熟的时候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5)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冬寒夏凉,全年气温较低,降水不多,气压也低,可我们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会使你终生难忘。”
(6)来自________的同学说:“这几天我们家乡白天热得烤人,夜晚变得很凉。冬季气温常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一年下的雨比这里7月份的雨量还少。但我们家乡的瓜果特别甜,欢迎大家明年暑假去品尝。”
第二篇:2015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3 新人教版.doc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结构解析:首先请大家明确,组成自然环境有很多自然要素,类比一下,组成我们的班集体的要素有学生和老师,那请同学们思考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有哪些呢?对,有前面提到的山山水水,请同学们看这张自然环境的示意图,从地理的角度讲就是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等。简称“地、气、水、生、土”,那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自然要素间 的关系如何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由此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章主要学习前三个要素。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湖的主要特点,简单分析它们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体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承转过渡: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温故知新: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承转过渡: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
温故知新:看图片识地形。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看图片,从各种地形类型的实际形态来识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算作实地考察法。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的更多地是在地形图上识别。
温故知新:这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的文本框中是关于某种地形类型特点的描述,请同学们用直线将其连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地势相对较低,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平坦开阔、起伏不大。”应该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又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是平原。在图中的中下部,因为这里成片的绿色,从陆高海深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色表示海拔高度低于200米。这里等高线又比较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所以是平原。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的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应该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是丘陵。在图中的右下角,因为这里是小片的黄色,说明海拔低于500米,而等高线不太密集,说明起伏比较和缓,所以是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这应该比较好判断?
是山地。在图的右上部,因为这一带呈棕色或淡紫色,说明海拔高于500米。而颜色和等高线还都有一定的延伸,正好符合山地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特点。
“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或丘陵环绕,中间地势相对较低。”
显而易见是盆地,在图上的右上角,中部呈现黄绿色,周围是棕色,显示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面比较宽阔、平缓,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应该是高原,在图中的中上部区域。因为这里中间是大片的黄色或棕色,颜色变化不大,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这里是一个比较宽广的高平面,而边缘颜色变化较大、等高线较密集,说明边缘有较陡峭的崖壁,所以是高原。
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地图上颜色和等高线的形态来识别,我们叫它读图法。
概念明析:请同学们解释一下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区这些概念的含义。
地形指的是地表的不同形态;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地形区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
练习巩固:我们再做个连线题加以巩固。
左边一列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名称,请同学们选择序号,然后再填入右边相应概念的框子里。
那么属于地形类型的有哪些呢?
A平原、D高原、E盆地,它们是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的三个,而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就属于具体的地形区了。
再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基本地形类型主要有五种,单位量词是“种”。而地形区则指的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会有很多很多个,单位量词是“个”。
回顾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识别的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法和读图法。明确了与地形有关的几个概念。下面我们就进入中国,首先用读图法来研究一下咱们中国主要有哪些基本地形类型?然后再归纳我国地形在这方面的特点。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地形区,每种至少两个。(过程略)由此可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在我国都不止有一个、两个相应的地形区。说明我国地形在种类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复杂多样
过渡承转:既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那我们就分类来认识和了解主要的地形区。
观图感受:我们从哪种地形开始呢?
再类比一下,我们写文章是不是要先“搭架子”,也就是要列提纲,然后再填内容。那么构成地形骨架的是哪种地形类型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来感受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是山脉,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所以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就从山脉开始。
认识山脉:(山脉走向)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各山脉的延伸方向一样吗?不全一样。
这就涉及到关于山脉的一个概念──走向,什么叫山脉的走向呢?就是山脉的延伸方向。
请看这张示意图,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归纳为这样几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走向练习)下面我们就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来练习一下。
请同学们在图上迅速找到老师所给山脉,并说出其走向?天山山脉──东西走向,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横断山脉──南北走向。
再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哪些走向的山脉居多?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居多。
我们将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算作横,将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算作纵。主要掌握我国三横三纵的山脉名称及分布。
(重点山脉):三横山脉:一横──天山、阴山、燕山;二横──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三横──喜马拉雅山、南岭。三纵山脉:一纵──长白山、武夷山;二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纵──贺兰山、横断山脉。
过渡承转:我们说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看书26页图2.2,填右表,来体会山脉的“骨架”作用。另外一个课后延伸题是:将老师给出的这些地形区圈画在书26页图2.2上,课下分别找一找这些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
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是C,四川盆地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是B,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是D,准噶尔盆地
过渡承转:以上我们认识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重点地形区 我们再看看我国的东部还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它们又是以哪些山脉为界?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
三大平原:(观看视频):还是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三大平原在大小、海拔、特色、别称等方面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图片来描述该平原的主要特点。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开阔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宽窄不一,地势低平,最低。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过渡承转:在我国的东部除了平原外,还有低缓的丘陵。
认识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过渡承转:通过以上的经历,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了吧。现在有个问题,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都有,它们是五分天下的吗?面积各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又是怎样的呢?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我国各地形占全国面积百分比图,按从大到小排排序。
各提一个字就是“山、高、盆、平、丘”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算一算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比例?约占2/3。由此说明我国地形在所占面积比例上讲又有着“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思考探究:从地形类型的种类上讲,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从各地形类型面积所占比例上讲具有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生活会有何影响呢?
有利影响: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修路难,交通不便;耕地少,对于发展种植业不利;地质灾害多发等。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课下找一个我国山区经济开发的实例,了解其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开发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写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主页上与同学们交流。《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课程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同学们还就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实例调查,并在班级主页上进行了交流。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著名的地形区有()的山脉,()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
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我国地形荟萃:
“水乡泽国”()、“聚宝盆”()、“黑土地”()、“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我 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好处是()。
2.我国地形从面积比例上讲具有()的特点。
我国各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是();不利影响是()。
过渡承转:关于我国的地形,我们除了在类型的数量上、面积所占的比例上进行研究,总结特点之外,还要研究因为分布而呈现出来的特点。
观察思考:在这张图中,A、B、C、D红、蓝、绿、紫方框是某个区域的轮廓,当中分布有某某山地、某某平原、某某高原,地形类型和地形区都一样,就是排列分布不一样(具体见PPT课件),请问会引起A、B、C、D四个区域什么的不同?会引起地表高低起伏的特点的不同,A区域是北高南低,B区域是南北高中部低,C区域是东北高西南低,D区域是东南高西北低。这种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叫作地势。由于地形区分布的不同会引起地势特点的不同。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来研究我国地势的特点。
读图概括:第一步请同学们说说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这些重要的地形区在我国分布的方位。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只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第二步分析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因为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而平原海拔低于200米,盆地的海拔不定,而丘陵也是低于500米的,所以由此判断出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过渡承转: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势特点,我们还可以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来研究。
读图概括: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看看东西部各以哪些颜色为主,并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
第一步看陆高表:海拔低于200米的用绿色表示,200~500米用黄绿色,500米以上用黄色系列,海拔越高则呈现棕色、褐色,再有终年积雪的地方用淡紫色或白色表示。
第二步看我国东西部的颜色:西部地区颜色以棕色为主,东部地区颜色以绿色为主。
第三步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承转:除了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地形剖面图来研究地势的特点。
读图概括:地形剖面图展现的是地形的垂直剖面,从中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即地势的特点。
在我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选择北纬32度为剖面线,做出的剖面图如图所示。观察中国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我国的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除此外还呈现什么特点?明显的阶梯状,大致分成三级阶梯。
教材P27图2.9是沿着北纬36度做的剖面,大家看看是不是也能够得出同样的特点。
由此我国地势的特点就很全面地研究概括出来了,即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中哪一幅更接近我国的地势特点?
图B更接近,展示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特点。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三级阶梯各有何特点,以及各阶梯之间的界线。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对照书上P27图2.9 自学中国三级阶梯的特点和界线。
考察成果: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请同学们看图说出组成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的名称。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请同学们读图说出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特点──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北边和东边,海拔多在()米左右,以()、()地形为主。
再请同学们看图说出组成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的名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请同学们读图说出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第三级阶梯:在第二级阶梯以(),海拔()米以下,以()、()地形为主。
过渡承转:我国地势的这些特点对于生产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思考探讨: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对气候:西高东低,利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对河流流向:众多大河顺着地势自西向东流。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落差很大。水能资源丰富,利于水电的开发。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利:利于东西间水运的开发利用。不利: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高,崎岖不平,修路难,交通不便。
课后延伸:看教材P29活动3中的图2.11,完成活动3中的两道问题。由此进一步体会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
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看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那大家说说看,我国有几种地形呢?(五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地形类型多样)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
大家观察这幅图,里面提到一个词:山脉。什么是山脉呢?(延着,某一个方向延伸,呈现脉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
很好,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就像我们民族的脊梁一样,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大家知道,山脉总体上是延着某个方向延伸的,那么,这个延伸的方向叫就叫做山脉的走向。山脉的走向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展示右下图片,学生回答四种走向)
好。我们来看一幅图:陆上山脉主要分布。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山脉都是什么走向呢?哪种走向居多呢?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1.分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东北—西南,东西,西北—东南和南北走向的较少)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读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按照活动2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大家可以发现什么呢?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教师活动]3.“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25页活动3。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4.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活动]6.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展示本节课课堂习题。[学生活动]5.完成教师所示思维导图和习题内容。[教师活动]7.布置课后作业。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现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充分运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我用微视频《江山如此多娇》导课,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这短短的2分钟的视频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图、填图,分析地图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在本节课授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即时评价的多样性、过渡性语言的有效使用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圣殿。
第四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3.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 地理挂图 录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 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第二课时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 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27页),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 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 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边分小组探讨我国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 有何影响?(差异个性设计)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势和地形》第二课
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学生回忆回答。
温故而知新。
整体感知
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
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读图得出结论: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学习
主要
山脉
.讲解什么是山地和山脉。
2.讲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3.举例讲解山脉走向。
4.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
指导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26页活动1。
5.指导学生在教材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6.指导学生完成教材27活动3。
.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确定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3.读“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完成活动3的填表格练习。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欲望,培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自主读图,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建立。
学习
地形
对人
们生
产和
生活
的影
响
.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
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2.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26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欣赏景观图,读“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回答。
2.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
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教材26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内容
总结
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延伸
拓展
找出我国古诗中形容我国地形特点的诗句,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形容内蒙古高原的景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等等。
实践活动
绘制中国地形图:在空白的中国图中标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标在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