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时间:2019-05-12 13: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篇: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五种地形的比例,知道我国地形的特点。

2、知道山区发展的优势和缺陷,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三、课前准备

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

2.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2、讲授新课:

板书: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

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看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那大家说说看,我国有几种地形呢?(五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地形类型多样)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

大家观察这幅图,里面提到一个词:山脉。什么是山脉呢?(延着,某一个方向延伸,呈现脉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

很好,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就像我们民族的脊梁一样,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大家知道,山脉总体上是延着某个方向延伸的,那么,这个延伸的方向叫就叫做山脉的走向。山脉的走向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展示右下图片,学生回答四种走向)

好。我们来看一幅图:陆上山脉主要分布。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山脉都是什么走向呢?哪种走向居多呢?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1.分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东北—西南,东西,西北—东南和南北走向的较少)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读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按照活动2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大家可以发现什么呢?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教师活动]3.“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25页活动3。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4.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活动]6.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展示本节课课堂习题。[学生活动]5.完成教师所示思维导图和习题内容。[教师活动]7.布置课后作业。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现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充分运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我用微视频《江山如此多娇》导课,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这短短的2分钟的视频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图、填图,分析地图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在本节课授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即时评价的多样性、过渡性语言的有效使用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圣殿。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 百分之十

山地 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 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 百分之十九

平原 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相信通过上面对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欢迎阅读!

第四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3.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 地理挂图 录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 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第二课时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 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27页),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 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 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边分小组探讨我国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 有何影响?(差异个性设计)

第五篇: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学案2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二课时 地形复杂多样)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能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位置,并能准确说出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

教学难点: 1.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自主梳理】 1.地形复杂多样

在下图(图1)中标注主要山脉、三大

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图1

【随堂闯关】

1.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一组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

B.长白山、武夷山、昆仑山

C.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天山、秦岭、南岭 2.阿尔泰山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东北一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3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是

()

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 4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有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能力提升性训练】

1.将下列高原与其特点对应连线。

2.将下列平原与其特点对应连线。

①青戮高原

A.地势平坦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辽阔坦荡

②内蒙古高原

B.地面崎岖

②华北平原

B.略有起伏

③黄土高原

C.千沟万壑

③东北平原

C.湖泊众多

④云贵高原

D.雪山连绵

下载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5则范文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

    地势和地形教学案2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课 题: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实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 二、教学重点 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2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学生回忆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地形地势--地形复杂多样 说课稿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节说课稿 几位评委辛苦了,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与地形》第二课时,内容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

    八年级地理 人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章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