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课件5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审计课件5
第四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不同程序可提供不同的审计证据,而不同的审计证据可用来证实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
图示:认定——目标——程序——证据
非一一对应 各类审计证据如何收集 各类审计证据能证明什么认定 各类审计证据的局限性
各类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和可靠性(实例)
1、按形态分:实物证据
观察和检查实物资产
实物资产
优:存在性
缺:所有权、估价、完整性 书面证据
检查、函证、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
书面资料
优:基本证据 ;
缺:证明力、可靠性有待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口头证据
询问
答复
优:提供线索;缺:证明力较弱(佐证)环境证据
观察等
事实
优:提供线索;缺:证明力较弱(佐证)事实:行业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素质
被审计单位管理条件、水平第一节 审计证据
2、按来源分:存放
编制
外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人编制的 内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编制的
来源分类 编制 存放 举例 证明力 外部证据 外—外
外—内
函证回函、律师证明信
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
CPA 计算分析表
销货发票、付款支票
内部证据 内—外 内—内
会计记录、入库单、管理当局声明书
总结:a 实物证据证明存在性最强 b 口头、环境证据证明力较弱 c 外部证据证明力一般高于内部证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 书面证据有被伪造涂改的可能
3、按证据的逻辑
正面证据
反面证据:经过合理查找后,未发现与审计客户的陈述相矛盾的证据。
4、按证据的证明力
充分证明力
部分证明力:口头、环境、内部、外内证据
无证明力:管理当局声明书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评价审计证据的标准是看审计证据是否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充分性(样本量):证据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
质量特征—适当性(证明力):证据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充分性—最低数量要求(成本约束)
审计风险:被审项目的性质、内部控制情况、管理当局可信赖程度、财务状况、管理当局购买审计意见的倾向 具体项目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经验 审计中是否发现舞弊 审计证据证明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总体规模
成本效益约束
适量
(二)适当性—质量要求 相关性: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 可靠性:审计证据客观真实 相关性的考虑:
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③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据疏远度 来源的独立性 证据客观性
提供和鉴证证据人员的素质 风险水平审计人员介入程度 证据综合证明力
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序号 证明力较强 证明力较弱 1 外部独立来源
其他来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内控有效 内控薄弱 3 直接获取 间接、推论 4 文件、记录 口头 5 原件 传真、复印件 可靠性的特殊考虑: ①对文件记录真伪的考虑
②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③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
④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图示:
证据特征 充分性
适当性
重要性
经济性
可靠性
相关性 注意:
适当性影响充分性。
经济性的考虑要适度。
如果无法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保留或无法提出意见。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总体取证程序 具体取证程序
一、总体取证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 必行程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控制测试
可行程序 实质性程序
必行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控制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二、具体取证程序——一般方法
顺查法:检查顺序与经济活动发生顺序一致
验证:完整性
适用:内控不健全客户 逆查法:检查顺序与经济活动发生顺序相反
验证:真实性
适用:内控健全客户
详查法:检查所有会计资料
效果好,效率低,适用问题客户
抽查法:审查样本,推断总体
效率高,风险大,适用内控健全客户
二、具体取证程序——技术方法(1)检查记录或文件
1、审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
原始凭证审阅(以销售发票为例)记账凭证审核(以收款凭证为例)账簿审核(明细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复核
证证核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账证核对(明细账、日记账与记账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明细账)账表核对(总账与报表)
表表核对(各表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账单核对(银行存款对账单与日记账)账实核对(存货盘点数与账面数)
(二)检查有形资产—对资产实物进行审计
1、适用
现金、存货、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固定资产
2、局限
证明存在性,但不能证明所有权和计价
(三)观察—对客户经营环境的实地察看(印象)局限
仅限观察时点
影响客观性
(四)询问
1、含义
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2、局限
不能作为结论性证据
(五)函证
1、含义
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注意
适用、方式、控制、替代程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六)重新计算
含义
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七)重新执行
含义
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八)分析程序
1、含义
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运用
发现异常—贯穿始终 风险评估程序 实质性程序
(可用)总体复核
3、方法: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合理性测试法 回归分析法
4、局限
非结论性证据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存在形式:
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
★内容:
1.包括p132;
2.不包括:已被取代的草稿;
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
存在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重复文件记录。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1、性质作用
综合类—为规划和总结审计工作
业务类—为执行具体审计程序
备查类—为备查(副本或复印件)
2、使用期限
永久性—综合类、备查类
临时性—业务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形成方式
编制的 取得的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一)总体格式要求
应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1.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依据 2.获取的证据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二)工作底稿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
XX事务所货币资金审定表
索引号:A1 单位名称:ABC公司
编制人:张三
日期:2006.1.2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页次:1 B/S日:2003.12.31
复核人:李四
日期:2006.1.22
单位:元索引号 项目 未审数
调整数
审定数
A1-1 现金 776.21 90.29 866.50 A1-2 银行存款 1878250.56 A1-3 其他货币资金
1878250.56 合计 1879026.77 90.29 187917.06 审计说明及调整分录:经审计,应调整
借:现金
90.29 贷:营业外收入
90.29 审计结论:本科目经审计调整后,金额可以予以确认 审计标识: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相符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未审情况、审计过程记录、审计结论 图示:勾稽关系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归档期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如果针对客户的同一财务信息执行不同的委托业务,出具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报告,应分别归档。
(二)归档性质
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可以作出变动:
(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三)归档后的变动(1)允许——修改或增加 情形:原记录不够充分; 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
修改:在保持原工作底稿中所记录信息,即对原记录信息不予删除(包括涂改、覆盖等方式)的前提下,采用增加新信息的方式予以修改。修改或增加的记录要求:
①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②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
③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2)不得——删除或废弃 案例:审计工作底稿的变更
A会计师事务所原负责审计档案管理的B职员调离岗位,C职员自2004年2月起继任。C职员在工作中遇到一系列问题。A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予以了解答。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相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要求,请判断相关解答是否正确。
(1)G公司2002年度、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均由M注册会计师负责。在审计G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时,M调阅了2002年度的有关审计工作底稿。2004年5月M将2002年度底稿退还时,C职员发现某些底稿中存有修改痕迹。C职员将相关事项报告A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指示C职员,应要求M书面说明修改理由,并对2002年度审计工作底稿修改内容予以恢复后归档。()(2)N注册会计师将T公司2003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于2004年4月归档,2004年5月初,N要求用刚收到的一张T公司应付账款询证函回函原件,更换已归档底稿中有N直接接收的应付账款回函传真件。C职员检查了原件和传真件,未发现内容差异,但仍作了请示。A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指示C职员,同意N更换,但应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此更换事项。()
(3)2004年6月C职员在清理审计档案时发现,1990年2月至1992年2月期间归档的审计S公司的一批审计档案,包括审计报告书副本、已审计会计报表以及相关审计测试工作底稿等。1992年2月后A会计师事务所除在1995年5月向S公司提供一项内部控制设计服务外,未向其提供任何其他服务。C职员请示该批审计档案能否销毁。A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指示,在经主任会计师批准,并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以全部销毁。()
(四)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连续审计: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虽包括以前年度获得的资料,但由于其作为本期档案的一部分,应视为当期取得并保存十年;这些资料在某一审计期间被替换,从替换的年度起保存十年。质量控制:三级复核制度 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要求:安全保管工作底稿并对其保密 保证完整性 便于使用和检索 按规定期限保存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在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关系时,最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是()
A 趋势分析法
B 回归分析法C 比率分析法
D 绝对额比较法
2、以下审计程序中,不属于分析性复核的是()A 根据增值税申报表估算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B 分析样本误差后,根据抽样发现的误差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 C 将购入的存货数量与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进行比较
D 将关联方交易与非关联方交易的价格、毛利率进行对比,判断关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方交易的总体合理性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使用分析性复核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的目的是()
A 针对自上年以来尚未发生变化的账户余额收集证据B 再次测试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
C 确定以前尚未识别的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D 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4、甲公司2005年度的存货周转率为2.7,与2004年度相比有所下降。甲公司提供的以下理由中,不能解释存货周转率变动趋势的是()A 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比2004年度下降了10%,甲公司从2005年1月开始将主要原材料的日常储备量增加了20%。
B 甲公司主要产品在2005年度市场需求稳定且盈利,但平均销售价格与2004年度相比有所下降,并且甲公司预期销售价格将继续下降 C 甲公司在2005年第4季度接到了一笔巨额订单,订货数量相当于甲公司月产能的120%,交货日期为2006年1月1日
D 从2005年6月开始,甲公司将部分产品针对主要销售客户的营销方式由原先的买断模式改为代销模式
5、甲公司2005年度的借款规模、存款规模分别与2004年度基本持平,但财务费用比2004年度有所下降。甲公司提供的以下理由中,不能解释财务费用变动趋势的是()
A 甲公司于2004年1月初借入3年期的工程项目专门借款10000000元,该工程项目于2005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在2006年6月完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 甲公司在2005年度以美元结算的货币性负债的金额一直大于以美元结算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2005年上半年保持稳定,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有较大上升
C 为了缓解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甲公司从2005年4月起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规模
D 根据甲公司与开户银行签订的存款协议,从2005年7月1日起,甲公司在开户银行的存款余额超过1000000元的部分所适用的银行存款利率上浮0.5%
6、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两个重要特征,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表述不正确的有()
A 充分性和适当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B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C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D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必须收集更多数量的审计证据,否则无法形成审计意见
7、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是()
A 购物发票
B 销货发票C 采购订货单副本
D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8、作为内部证据的会计记录在()情况下可靠性较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在外部流转B 经注册会计师验证C 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D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
9、以下关于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B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C 注册会计师推理得出的审计证据比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可靠 D 审计证据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更可靠
10、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表述正确的是()A 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
B 外勤工作结束日后六十天C 审计业务约定书后六十天
D 审计业务中止后三十天
11、审计工作底稿归整形式审计档案以下关于审计档案不恰当表述的是()
A 对每项具体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
B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C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
D 永久性档案需要永久保存,当期档案至少保存十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2、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变动中不正确的是()
A 删除或废弃部分审计工作底稿B 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C 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D 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二、多项选择
1、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下列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形成审计意见()
A 风险评估程序
B 了解内部控制C 控制测试
D 实质性程序
2、分析程序按注册会计师实施的目的可分为()
A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B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C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D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 样本量有关
B 重大错报风险C 具体审计程序
D 审计证据的质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特别要考虑以下方面()
A 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B 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C 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D 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5、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A 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B 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C 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D 一种审计程序往往只能取得某一认定的审计证据
6、在对短期借款实施相关审计程序后,需对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以下有关短期借款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A 从第三方获取的有关短期借款的证据比直接从Q公司获得的相关证据更可靠
B 短期借款的控制风险为低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比控制风险为高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更为可靠
C 短期借款的控制风险为高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比控制风险为低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更为可靠
D Q公司提供的短期借款合同尽管有借贷双方的签章,但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也不可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在审计短期借款项目时,应当结合财务费用项目的审计,测试Q公司本期反映的短期借款利息的整体合理性。以下各项审计程序中,与实现上述审计目标相关的有()
A 根据Q公司本期发生的各项短期借款的金额、期限、利率,重新计算利息
B 索取Q公司全部付息单并进行汇总后,与Q公司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C 根据Q公司各月平均短期借款余额以及平均借款利率,测算利息 D 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从Q公司短期借款明细账抽取若干笔相关经济业务,测试利息计算是否准确
8、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
A 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B 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C 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D 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
9、综合类工作底稿有()A 审计总结
B 审计业务约定书C 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
D 审计计划
10、下列审计工作底稿中,应该归入永久性档案管理的有()A 客户的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副本B 相关内部控制及其调查和评价记录C 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记录D 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
三、判断
1、注册会计师只能利用与被审计单位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来证明或否定被审计单为所认定的事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不论是重要项目还是一般项目,均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要审计证据的最高数量要求。()
4、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
5、审计证据的质量越低,就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
6、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己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7、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的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
8、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9、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草稿。()
10、助理人员在检查期末发生的一笔大额赊销款时,要求R公司提供由购货单位签收的收货单,R公司因此提供了收货单复印件。助理人员在将品名、数量、收货日期等内容与账面记录逐一核对相符后,将获取的收货单复印件作为审计证据纳入审计工作底稿,并据以确认该笔销售“未见异常”。()
四、名词解释
1、审计证据
2、函证
3、分析程序
4、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审计工作底稿
五、案例
1、L注册会计师在对F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审计证据中哪项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2006年)
2、王利为光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他对某单位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收到如下审计证据:
(1)客户应收账款、销售收入明细账及总账;(2)客户销售发票;(3)客户对应收账款存在性的声明;(4)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应收账款债务人函证,债务人的回函;(5)客户债务人寄来的直接发送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对账单。
3、某零售公司是一家上市的美国大型零售折扣店。1972年该公司为了掩饰其第一次重大经营损失的真相,将250万美元的损失篡改成150万美元的收益。其中102.6万美元是通过减少应付账款来实现的。执行该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执行了一些并无实效的审计程序,尤其是执行了无效的函证程序,而导致审计失败。最后该零售公司倒闭了,会计师事务所也难辞其咎,受到证券委员会的批评,并且在联邦法院处理此事之前,负责该公司审计的合伙人被暂停执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个月。下面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函证程序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请你加以评价。
(1)审计人员为了验证30万美元预付广告费的真实性,从1100家广告商中抽取24个样本,并向其中4家发函询证。(2)审计人员为了印证17.7万美元的差价退款,从该公司提供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几个供应商,通过电话询证进价过高是否属实。在15个电话的询证过程中,公司先同供应商联系并通话交谈,然后将电话交给审计人员。(3)两位业务助理人员就贷项通知单询问公司员工,得到了三种不同的解释,并且最终也未拿到书面证明文件,因此对贷项通知单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负责审计工作的合伙人认为函证已经收集了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贷项通知单的真实性,不需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4)审计人员从公司所提供的广告商名单中选取4家发函询证,所收到的回函均指出所列的预付广告费是错误的,审计人员没有查明差异的原因,确认了广告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请设计一张应收账款审定表的基本格式,并针对出现以下情况,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安排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工作?(1)如果审计小组的项目负责人也负责审计某些会计科目,它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谁做一级复核?(2)如果部门经理作为某一审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是否可以把一级复核和二级复核合二为一进行,如何处理?(3)对于一些重大事项,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后,还可以考虑安排什么样的复核?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如果项目经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发现一些审计工作底稿是直接由被审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归档形成的,应当如何处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课件
大纲: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企业绩效审计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与分析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概念于1932年由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罗斯(T.Gross)在其写的《管理审计学》(The Management Audit)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应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职责不同的部门,建立用效率来衡量管理的技术程序”。管理者应能像会计师审查会计记录那样,来审查评价每一个职能部门的效率和成绩。绩效审计,不同国家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英国为“现金价值审计”,瑞典称“效果审计”,澳大利亚称之为“效率审计”,中国香港则称“衡工量值审计”,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称“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一词是最早由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2届大会上决定采用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明确将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称之为绩效审计。它包括:一是根据健全的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政策,审计管理活动的经济性;二是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其人财物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根据被审单位目标的完成情况,审计其经营效益,并根据原来预期的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
美国审计总署(GAO)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审计人员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一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并规定,绩效审计要为负责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在改正项目经营和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
英国1983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性”。英国审计署(NAO)在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布的指南中指出:“国家审计法并不讲审计师仅限于检查关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保证安排方面。他们可以直接检查和报告某一工程、计划和其他行为所达到的效果”。
加拿大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综合审计是以系统的方式检查和报告责任及管理人员为完成其职责所采取的活动、系统及控制”。综合审计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便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二是检查管理人员为达到现金价值是否建立了系统和程序。这里所说的现金价值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款支出时,经济性、效率性如何;二是有关项目达到其目标的效果如何。
综上表述,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源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的审计。这一观点尽管在世界各国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其表达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却是相似的。从现阶段发展来看,“3E”审计已发展至“5E”审计(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境性environment、适当性equity)。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分析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因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下面将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解释,以便更好地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轮廓。
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的产出效果,即投入或支出最低。在保证相应质量的基础上,使得获取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成本最低,并可以提供合格的服务。这是从获取资源的角度来考虑的,强调的是成本节省,追求花费最小化。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评价被审计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程度及可取性。对企业经济性的审计主要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
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获得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最大化及最优化。效率性和经济性都与企业的资源投入有关,但是效率性强调的是资源投入与产品或者服务的产出比例关系,追求比例的最大化。具体说效率性就是对企业一段时期或一个项目的人力或物力资源投入,力求取得产品或服务的最大产出。在绩效审计的实际过程中,很难将经济性和效率性的概念进行区分,二者都涉及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的资源以及所得到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审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效果性与企业经济活动要实现的目标有关,指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或经济活动的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企业经济活动或者项目的进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或项目进度如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强调活动或项目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力求效果达到最优。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一般是指政府下达的任务执行情况、企业自身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审计机关的责任就是监督、检查这些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此时不考虑企业所投入的资源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被大众所重视,因此,效果性的内涵也随之扩大。
综上所述,绩效审计就是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和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组织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
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创新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和不争的事实。在审计领域,审计功能的重心已从财政财务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强化对政策执行、企业绩效的监督评价,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的深入性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和结果,反映出审计授权人和审计委托人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而绩效审计不仅要审查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起到审计监督作用,还要追根问底,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提出专业建议,比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要高。
(2)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财务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而复杂,不仅包含会计资料,还要审查非会计资料等。如国有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领导人重大决策情况,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相对于绩效审计的内容要简单的多。
(3)审计标准的灵活性
财务审计主要运用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作为审计标准。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决定了衡量审计对象的绩效指标体系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尤其是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特别是社会绩效方面,很难从数量上衡量和比较,更难用价值来描述。因此,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既需要运用价值指标进行明确的评价,又需要根据各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无疑会影响审计结论的确定性。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财务审计一般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复算法、分析法、调整法等。绩效审计除此之外,要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而运用不同的经济分析、经济论证、数学分析、系统分析或其他管理科学方法等。(5)审计结论的偏重性
财务收支审计的侧重点在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上,只是把内控制度的评价作为一种审计手段,以助于进行实质性测试。而绩效审计,旨在通过财务收支及其有效性审计,以证实企业的业绩展开、遵纪守法展开、社会职责履行状况,以便于考核国有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和有效性测试,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目的,直接为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绩效审计基本程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可的绩效审计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较多地参照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审计署的做法,并专门组织国家审计署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香港审计署将绩效审计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策划阶段、调查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由于统一的广泛适用的绩效审计程序的缺乏,我国绩效审计实践大多参照的是《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中对政府审计规定的审计程序和步骤,或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规定的审计程序或《内部审计程序》规定的审计程序。在借鉴国外审计的一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处于绩效审计推广的初级阶段,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四、绩效审计的职能
绩效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并通过职能的发挥达到工作目标。由于绩效审计的审计依据往往缺乏强制性,其审计主体往往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该类审计的作用偏向于建设性,而不在于防护性。因此,根据绩效审计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目的,我们认为它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建立在经济监督基础上的经济评价。只有经过审计评估,才能做出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判断,可能提出进一步提高绩效、降低管理和经营风险的建议,真正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五、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理论是审计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在学术界,关于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已达成较大的共识,“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即是对两者关系的高度概括。因此,研究审计理论,就要从研究受托责任开始。
(1)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是在财产权利分割的基础上,各财产权利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这种受托责任关系由受托责任主体、受托责任客体和受托责任内容三要素组成。它具有以下特征:
这种关系是以财产权利分割为基础产生的,没有财产就不可能产生受托责任关系。同样,有了财产,如果所有的权力都由某一个主体所享用,没有财产权力的分割也不可能产生受托责任。财产权利主体之间对财产权力的分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合同、组织章程、规章制度、法律、惯例或习惯等。财产权利在各财产权利主体之间的分割是多种多样的,绝没有一个统一的分割模式或方法。财产权利的分割是基于财产的最优使用而发生的,如果分割以后的使用效果不高于分割以前,则这种财产权利的分割就不可能发生。也正因为如此,财产权利的分割程度和分割方法是由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因而,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受托责任也就成为一种优化资源使用的社会机制。
受托责任关系由受托责任主体、受托责任客体和受托责任内容三要素组成。受托责任主体是财产权利的分割参与者,即一定财产权利的拥有者。因为受托责任是以财产权利的分割为前提的,所以受托责任主体一定是多元的,至少有两个受托责任主体。受托责任客体是财产权利分割的指向物,即财产。失去了财产,财产权力的分割也就无从谈起。在现代公司企业中,各种形态的资产都是一定的受托责任关系客体。受托责任内容是财产责任分割以后,受托人对委托人承担的责任。在现代公司企业中,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每个员工岗位所拥有的职责都会有明确规定,这实质上就是财产受托责任的内容。
(2)企业绩效审计的产生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根本动因。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客观上就产生委托者对受托者责任的履行实行监督的需要,为了体现公正,这个验证和审核就要由相对独立的第三者来完成;也正是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受托经济责任人也需要向责任委托人证明自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也必须通过相对独立的第三者来进行验证和和审查。审计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审计目标在于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实施审计是为了审查、评价受托者所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确定或解除其应负的受托经济责任,以确保其受托经济责任的切实履行。
受托责任概念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受托责任思想作为一种发展的思想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而导致审计的产生和日益发展。
目前在我国受到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将受托责任分为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受托财务责任要求受托人尽一个最大善意管理人的作用,保护受托财产安全,诚实经营,同时要遵守法律、道德、技术和社会的要求。受托管理责任要求受托人不仅应合法经营,而且要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原则来操持受托财产。整个 20 世纪,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发展。前者要求各受托者依照法律章程动用受托资源而不问资源动用的结果和效率,因而受托责任以合法性为主,与此相适应的审计是财务合法性审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委托人对受托人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合法收支、依法管理资源,而且要求经济而有效的利用资源,与这种受托管理责任相适应的就是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指为了明确一个组织中所有职能部门和经营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面对管理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和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以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而企业绩效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表现形式。
基于此,我们认为,实施企业绩效审计是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它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二部分:企业绩效审计
一、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特点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报告(1997)将国有企业定义为:国有企业是政府拥有或控制的,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中创造主要收入的经济实体。它可以按照与政府的关系划分为三类企业:一是政府部门直接运作的企业;二是政府直接或间接通过其他国有企业掌握其主要股份的企业;三是虽然国有股份较少,但政府有效控制的企业。
在我国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我国的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也要承担政治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
(一)国企的“三大职能” 首先,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承担经济职能。
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国有企业也是企业,首先要达到经济目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此回报股东或出资人。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相关数据显示,2006 年中国 500 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49 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 69.8%;国有企业 2005 年末资产总计 390919 亿元,占全部企业资产总值的 95%;实现利润总额为 5656 亿元,占全部企业利润总额的 88%。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国有企业承担经济责任,就是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和支柱作用,努力提高获取资源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及服务客户、员工和社会的能力,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必须承担政治职能。
从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上看,国有企业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左右局势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国有企业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必须承担社会职能。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其经济属性不断扩展为社会属性。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企业公民”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并积极实践。《财富》和《福布斯》在全球企业排名评比时,不仅以总收入、利润等作为定量指标,还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设在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指出:多项研究显示,能够平衡兼顾各个休戚相关方面,例如管理部门、员工和顾客之间利益的公司,其业务增长率是其它公司的 4倍,就业增长率是其它公司的 8 倍,而职业道德方面形象不佳可使公司的股票跌价至少 6 个月。可见,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如定义中所指出,它的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其全部资本或主要股份归国家所有。这同其他全部或主要由民间社会(组织与个人)投资的企业不同。我们说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除上述定义中所明白揭示的以外,其特殊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国有企业要执行国家计划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对于有些重要行业和产品,明知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营利,也要、或者说更需要国家投资开办企业,而等到以后其经营能够营利或盈利率较高时,民间社会愿意投资了,这时国家倒往往可以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些领域。
2.国有企业虽然是一个组织体,但它只有或主要为国家一个出资人。这不同于合伙、合作企业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于私人独资企业。国家作为企业出资人,一般并不由最高国家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而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各级有关国家机关或其授权部门,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负责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
3.国有企业同所有其他企业一样都必须依法设立,但它们所依据和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国有企业依据和适用国家制定关于国有企业特别法,虽然它们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国有企业法同一般企业法比较,在企业设立程序、企业的权利义务、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关系等方面,其规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设立的法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国有企业往往享有许多国家给予的政策性优惠和某些特权,如某些行业经营的垄断性、财政扶助、信贷优惠以及在资源利用、原材料供应、国家订货和产品促销、外汇外贸等方面的优惠、亏损弥补和破产时的特殊对待等等。但同时它也受到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性限制,承担许多特别的义务,如必须执行国家计划、价格权限制、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限制,要优先保障国家和社会需要,满足国家调节经济的要求,有时微利或无利也得经营等等。国家对其他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其组织和活动的一般规则,要求其守法和照章纳税,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需要以政权和所有者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国有并实行国营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二、国有企业绩效的特征
综合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国有企业绩效的含义,国有企业绩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绩效信息遍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绩效信息数据必须遍及整个企业,并需各个业务部门协助综合,否则将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运营结果。
2.绩效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大多数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无外乎企业利润、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状况等。而影响这些数据变化的因素则包括新的客户源、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供应链的最优化、库存状况、员工销售额、产品信誉度等的波动,这些因素的变化正是企业赢利或亏损的根源所在。
3.绩效目标上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职责,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综合评价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
4.绩效结果必须整合。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取决于对绩效信息的分析和有效挖掘能力已经最终的整合。
三、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目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对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范围从财务收支效益迅速扩展到社会效益,从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到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审计的核心目标。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在评价企业绩效状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及合理经营进行监督,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建议。
四、企业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
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原则,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借以纠错防弊,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措施。财务审计不仅要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而且要审核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资金及其运动。企业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两者的性质都是经济监督。两者的目的都是监督评价审计客体的经济责任,不过财务审计是监督评价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绩效审计是监督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
(2)两者的审计主体相同。既然叫审计,就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进行审计监督。不论是财务收支审计,还是绩效审计,它们的主体是相同的。
(3)两者的审计程序相近。凡是审计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即审计程序,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等。虽然两者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各有自身特点,但基本程序是一致的。
(4)绩效审计一般应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要开展绩效审计,首先应该证实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数据),尤其是对一个单位某一时期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要先进行财务审计,核实和确认有关数据是否正确。否则,如果财务数据是错误的或虚假的,而审计人员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和论证,势必会得出错误的评价意见和结论。
但是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不难发现企业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的目的和实现的途径不完全相同。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财产的安全、维护财经法纪。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对象和范围不完全相同。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核算资料、有关会计凭证、账表等,偏重于静态资料,审计的范围是经济活动中,以货币和实物反映的资金的收支活动。而绩效审计的对象主要是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其范围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以及影响绩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因素,具有广泛性。
(3)审计的原则与标准不完全相同。财务收支审计的标准是依据会计规则、财经制度、国家法律,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绩效审计的标准是各级计划、定额、各种技术指标、发展水平等审查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4)审计方法不完全相同。财务收支审计的技术方法,侧重查阅、核对、盘点、调整等传统审计方法。绩效审计,侧重使用经济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综合考核评价法等。
(5)审计时间、方式不完全相同。财务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具有定期性、全面性。绩效审计可以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五、企业绩效审计常用方法和对实现审计目标的保证作用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法,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权益净利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应用,所以得名。
权益净利率是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总是流向投资报酬率高的行业和企业,因此各企业的权益净利率会比较接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净利率经常高于其他企业,就会引来竞争者,迫使该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回到平均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净利率经常低于其他企业,就得不到资金,会被市场驱逐,使得幸存企业的权益净利率提升到平均水平。
权益净利率不仅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且有很强的综合性。为了提高权益净利率,管理者可以有三种途径: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无论提高其中的哪个比率,权益净利率都会提高。其中,“销售净利率”是利润表的概括,“销售收入”在利润表的第一行,“净利润”在利润表的最后一行,两者相除可以概括全部经营成果;“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表明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最基本的财务状况;“总资产周转次数”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使权益净利率可以综合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业绩。
杜邦分析法把股东权益收益率作为杜邦分析法核心指标,很好的揭示了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三个因素: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财务上的融资能力。审计机关在对企业审计过程中,通过对权益收益率指标的分解,可以很好地发现企业获利能力的差距。
(二)EVA—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 EVA)是由美国学者 Stewart 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使用 EVA 指标评价企业业绩。
从算术角度说,EVA 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EVA 是对真正 “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EVA 一改过去重视会计利润的传统,以经济利润为衡量视角,考虑了机会成本。基本思路是,如果投资者不将资金用于目标投资,就可以将其投资于其他项目,因此,投资者最低回报应当不低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要求考虑包括股本和债务在内所有资本的成本,避免企业管理者通过提高财务杠杆以粉饰账面的投资收益,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国有企业的资本价值,有利于审计机关评价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三)平衡计分卡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表明了企业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分配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使企业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它是一种平衡四个不同角度的衡量方法。具体而言,平衡计分卡平衡了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的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包括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和创新与学习角度。
(1)财务角度。平衡计分卡在财务角度中包含了股东的价值。企业需要股东提供风险资本,它也同样需要顾客购买产品和服务及需要员工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财务角度主要关注股东对企业的看法,以及企业的财务目标。平衡计分卡用来评估这些目标是否已达,主要是考察管理层过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财务上的结果,通常包括利润、销售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现金流。
(2)顾客角度。运用平衡计分卡从更广、更平衡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时,一定非常重视客户。企业的平衡计分卡最典型的客户角度通常包括:定义目标市场和扩大关键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
(3)内部流程角度。把管理重心放在流程再造上将对促进组织改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对业务流程的关注。业务流程角度包括一些驱动目标,它们能够使企业更加专注于客户的满意度,并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改善客户服务来提高生产力、效率、产品周期与创新。至于重点要放在哪些方面或设定那些目标,必须以企业战略和价值定位为依据。
(4)创新与学习角度。平衡计分卡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把创新与学习列为四个角度中的一个。多年来,知识型领导一直提倡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卡普兰和诺顿通过平衡计分卡确定了创新与学习的战略重要性。
创新与学习角度对任何企业能否成功执行战略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衡计分卡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就是能否把企业战略和这个角度很好地衔接起来。很多企业都对人力资源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它们没能将企业战略与组织的学习和成长衔接起来。卡普兰和诺顿在对其创立的平衡计分卡工具进行描述时,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
像所有的业绩衡量方案一样,平衡计分卡可以激励管理层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它可以被用来作为企业变革的修正动因。平衡计分卡强调作业的过程而不是企业的部门,它可以支持以能力为基础的战略,但这可能会给管理层造成困惑,从而难以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平衡计分卡不仅可以应用于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还可以应用于非盈利的组织,这是因为平衡计分卡同样看重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中的作用。
平衡计分卡通过对企业的研究,提出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评价企业的绩效状况,为审计机关全面审计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参考,从而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六、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
传统的企业绩效审计是针对历史经营信息的审计,主要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审计。2006 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管理绩效评价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尽管该套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没有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一些弊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财务绩效的衡量并没有摆脱以净利润为基础的本质,忽视了股东投入资金使用的成本问题。2.衡量管理绩效的方面繁多,没有反映与客户的关系、企业的研发能力之类的相应指标,无法充分揭示企业的发展潜力,指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与逻辑,同时管理绩效的衡量由于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和方法,容易流于形式。
结合5E 绩效审计目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可以在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其主要指标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状况和经营绩效。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额/平均净资产×100%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净额×100%
2、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偿还其债务的能力,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水平,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比例是否适度,促进企业合理负债,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比例结构。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预付费用)/流动负债×100%
3、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加强资产营运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谋求等量资产创造更多的收益。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资产的节约和资产的增加。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总额×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100%
4、发展能力
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发展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的程度以及资本的投资等。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将发展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指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初总资产×100%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00%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00%
(二)生态绩效
随着土地的荒漠化、森林资源的锐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臭氧层的耗竭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和可利用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利用与创新等课题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生态绩效主要考察企业在生态平衡方面的贡献和影响,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护和增强生态平衡而创造的生态财富,主要通过各项生态技术指标反映。基本指标有:环保投入比率、能源消耗比率、排放利税率、废弃物处理率等。
1、环保投入比率
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比率越大,表明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高,对社会环保事业的贡献越大。其计算公式如下:
环保投入比率=环保投入支出额/投资支出总额×100%
2、能源消耗比率
反映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消耗能源的经济性指标。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占用越小,资源利用率越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消耗比率=当年能源消耗总量/产品(服务)总量×100%
3、废弃物处理率
反映企业废弃物排放量进行环保处理的比率。废弃物处理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环保力度越强。其计算公式如下:
废弃物处理率=废弃物处理量/废弃物排放总量×100%
(三)社会绩效
社会绩效是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履行社会责任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社会评价指标来反映。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包括股东利益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社会绩效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价。其主要指标有:公益投资比率、利税增长率等。
1、公益投资比率 指企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该指标值越大,反映企业投人到社会公益事业上的贡献越大。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益投资比率=公益事业投资支出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利税增长率
反映企业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责任履行情况,利税增长越多,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履行越好,对社会贡献越大,持续经营成长的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税增长率=当年利税增长额/上年利税总额×100%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和分析
一、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绩效审计研究过程(一)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简介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在原国家粮食储备局部分职能机构和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166.8亿元。受国务院委托,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专职从事政策性业务,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业务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主营业务涉及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和服务。该公司下辖24个分公司、247个直属库,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
2、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现状
截至2007年末,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负责管理的中央储备粮总量为1275.18亿斤,其中小麦582.08亿斤、稻谷370.64亿斤、玉米307.17亿斤、大豆巧.30亿斤;中央储备食油13.49亿斤。2007年末资产总额1683.98亿元、负债总额1468.17亿元、所有者权益215.5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7亿元、利润总额10.96亿元。
根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业务特点及业务规模、分布等情况,我们根据绩效审计的特点和要求,挑选了13家分、子公司,涵盖了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大区域,包含了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脂等主要储备品种的主产区,保障了绩效审计调查的全面性,同时在审计中重点关注了粮食的数量、质量、轮换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并专门针对粮食安全做了专题调查,为绩效审计调查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绩效研究主要以2007至2009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一些特点、指标来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解剖、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绩效研究来为企业的发展寻找一条新路。
3、财务隶属关系及补贴政策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其融资主渠道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央储备粮的费用补贴实行定额包干,按照财政部《中央储备粮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0」939号)文件规定,中央专项储备粮食(原粮)每年每斤补贴费用0.06元(其中保管费0.04元、轮换费0.02元),实行费用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该公司本部及所属分公司的经费从中央储备粮保管费用补贴中提取,2006年提取金额由财政部按“总额包干、三年不变、按季提取”的方式核定。2000年,财政部拨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10亿元,作为国家储备粮油的专项周转金,该项资金只能用于中央储备粮油的轮换。
(二)审计过程
本次选择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绩效审计的一个试点。因此,在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审前调查、现场审计后,对该企业做出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由于该企业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企业,在绩效审计中除了常规的程序外,如何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审计结果的归纳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该审计的主要过程进行一个简述,让大家对企业特别是具有政策性的企业的绩效审计全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1、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先审阅了该企业的基础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重点了解了该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审计组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业务各方面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主要经济指标
如下:
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1)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结合审前调查掌握的情况,本次审计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2006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的2%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金额为1700万元,考虑到绩效审计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度调整。
(2)审计风险的评估。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基本情况、经营环境、管理人员能力,单位业务性质、行业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初步认为,该公司内控制度基本健全,考虑到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政策性较强这一特点,其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适中。但检查风险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该公司近年来除经营与储备粮油吞吐轮换直接相关的业务外,也从事商品粮贸易、对外投资等其它业务,特别是部分投资己涉足高风险领域,造成检查风险相对较高;二是承储中央储备粮的粮库共有1693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点多面广,加之该公司对下属单位的管理相对松散,增加了本次审计的检查风险。
3、制定审计目标
本次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中心,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揭露其资产负债损益不实,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通过审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企业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粮食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具体目标是:(1)核实企业会计信息,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评价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绩效情况提供基本依据。
(2)检查企业重大经济决策、财务管理及经营运行质量,揭露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3)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及中央储备粮的安全、完整、真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调查企业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和粮食政策等方面的情况,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4、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
本次审计围绕审计目标、结合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审前调查发现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和内容。
(1)审查重大会计信息。
核实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是否按会计法、现行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决算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由于差错和违规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①审查损益真实性。2006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增长38.58%。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报表汇总单位比上年增加了21个;二是随着中央储备粮统贷统还工作的开展,可操作的粮食轮换总量基数增加,粮食购销量也随之大幅提高。重点审查损益是否真实,有无虚增、少报利润的问题;企业的各项收入确认是否准确,有无转移、隐匿收入的问题;中央储备粮油轮换、销售成本有无人为多转、少转成本的问题;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挤占费用的问题。
②审查负债状况。截至2006年末,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负债总额976.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3%。从负债的构成看,长短期借款 843.17亿元,占总负债的87%;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115.92亿元,占总负债的12%。造成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原因是长短期借款在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主要是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其贷款利息全额由中央财政补贴。重点对负债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长期挂账或变动异常的应付款项也予以重点关注。
③审查资产状况。截至2006年末,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资产总额为 1178.11亿元,其中中央储备粮油库存值716.88亿元,占总资产的61%;贸易粮等其他存货105.9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64.01亿元,货币资金100.82亿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88.91亿元,其它资产 1.54亿元。至2006年末,该公司下属企业已形成损失的挂账资产1.18亿元、闲臵的固定资产1.45亿元,占总资产的2.3%;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3.37亿元,占总资产的2.9%。主要审查企业的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记录完整,重点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审查。
④审查合并会计报表。2006纳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全资、控股及具有实质控制力的子公司277户,新增合并报表单位21户。重点审查总公司内部子、分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合规性和价格的公允性,特别是合并损益表中利润是否真实,内部交易事项抵消是否充分,有无利用合并报表人为调节盈亏的情况。
(2)审查重大经济决策存在的问题。
检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内外投资、资本运作、对外借款、担保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严格执行了内控制度,是否采取了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事项中有无重大损失浪费问题。
①审查重点工程项目投资。2001至2006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9亿元,其中仓储基础设施投资10.24亿元,占总投资的53.34%,物流项目投资1.55亿元,占总投资的8.08%,粮油加工项目投资3.07亿元,占总投资的16%,办公生活设施投资4.3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8%。主要审查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投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投资回报,有无损失浪费等问题。
②审查重大对外投资。2001至2006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累计对外股权投资3.62亿元,涉及的投资项目58个,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以上的有5个项目,金额2.18亿元,占整个投资额60%。重点审查新办企业、联营合资等对外投资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集体研究,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有无“人情投资”,领导个人说了算;有无损失浪费和国有收益流失。审前调查发现: 2006年l月,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出资 5100万元(2007年追加投资8400万元)与吉林粮食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长春天裕生物工程公司,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控股67.5%。工程目前只建成了乙醇生产线,共投资5.58亿元。该项目2006年4月开工,同年12月进行试生产,2007年6月全面停产,截至年底亏损 1.22亿元。审计应从决策程序入手,对该目进行重点审查。
③审查高风险投资。2001年至2006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部分下属单位对股票、基金累计投资 2.49亿元,对期货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方经贸公司,2006年累计成交量为14.21亿元。审前调查了解到,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只能经营与储备粮油吞吐轮换直接相关的业务,不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因此审计应重点分析股票、基金、期货投资是否合规以及存在的隐患;同时,重点审查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收益是否真实,有无粮油期货外的其它交易事项,重点关注有无重大损失或潜在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3)审查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①审查中央储备粮油轮换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储备粮的轮换是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核心业务。2006年中央储备粮累计轮入391.17亿斤、轮出412.2亿斤,食油累计轮入6.8亿斤、轮出8.96亿斤;轮换业务实现的利润为8.25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96%。主要审查中央储备粮油轮入轮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因延误轮换造成中央储备粮陈化、霉变的问题;轮换计划执行是否严格,有无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的问题;下属承储单位在轮换期间有无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骗取中央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的问题;有无将轮出粮低价销售给民营企业、个体户,从中赚取差价,造成国有收益流失或个人牟利等问题。
②审查中央储备粮油的数量、质量。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是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根本任务。审计除抽查部分直属库外、重点对代储库存储的中央储备粮油数量、质量进行审查,是否存在虚报、瞒报中央储备粮的数量或擅自动用、倒卖中央储备粮油的问题;库存粮油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有无擅自串换中央储备粮的品种、变更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地点等问题;有无管理不善,失职读职造成库存粮油大面积损坏或被盗的问题;有无将中央储备粮油存放于不具备代储资格粮库或露天存放影响中央储备粮油质量的问题。
③审查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及中央储备粮专项周转金。2006年,财政部共拨付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各项补贴211.75亿元,其中:国家储备粮油费用、利息补贴210.25亿元,中央储备粮移库费用、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等1.5亿元。重点审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及其分公司、直属库是否按要求及时将各项财政补贴下拨各承储单位,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对中央储备粮专项周转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擅自改变用途的问题。
④审查大额现金交易事项。审前调查发现,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下属承储单位在收购轮入粮、托市粮的过程中,存在大额现金交易的事项。如邯郸直属库2006年在收购托市粮时,以现金支付购粮款7329.84万元,提取和支付现金时未在现金明细账中反映,付款单据上没有付款人和收款人签字,也未盖现金付讫章。审计中,应对大额现金的收付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查明其真实用途,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套取现金或与私人串通,个人从中牟利的行为。
(4)调查中央储备粮安全问题。
①调查中央储备粮布局、储备情况。自1990年开始,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粮食储备制度。截至2006年末国家粮食储备(贸易粮)共计 1760.32亿斤,其中中央储备粮1275.18亿斤(折贸易粮1163.68亿斤),占67%;从承储中央储备粮的粮库布局和规模来看,河南、河北、山东等n个粮食主产区共有粮库994个,占粮库总数的58.71%,储备粮773.54亿斤,占总储量的60.66%;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3个粮食主销区,共有粮库341个,占粮库总数的20.14%,储备粮228.71亿斤,仅占总储量的17.94%;山西、辽宁、江苏等7个产销平衡区,共有粮库358个,占粮库总数的21.巧%,储备粮272.93亿斤,占总储量的 21.4%。
从粮库数量和实际储量上看,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均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粮食的主销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地区人口密集、需求量大,如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市2006年粮食产量617亿斤,消费量1499亿斤,自给率不到42%,产销差高达882亿斤,由于库点少、实际储量有限(上海地区仅有一家直属库),四省市仅存有中央储备粮88.43亿斤。审计应从国家粮食储备的布局、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食政策,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国家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②调查“两头延伸”经营战略的运行情况。近年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为完善产业链、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在“两个确保”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生产、加工领域“两头延伸”的经营战略。审计应结合国家关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业务定位、经营目标,重点分析“两头延伸”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③调查现行保管费用补贴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影响。财政部拨付的中央专项储备粮保管费用每年每斤补贴费用为0.04元,补贴标准是1991年开始施行的,至今没有增加。如中国储备粮总公司2004年对东南沿海地区中央储备粮管理情况调查中发现,广东省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补贴标准每年每斤0.072元、上海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补贴标准每年每斤0.075,分别比中央储备粮保管费补贴标准高出85%和93%,中央储备粮补贴标准偏低,一方面影响了中央储备粮的质量,另一方面又造成这些地区不愿储备中央储备粮,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④调查双重目标考核体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作为从事中央储备粮业务管理的政策性企业,一方面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安全负总责,完成“两个确保”和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这一定位,已明确了该公司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但另一方面也要完成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盈利能力的考核指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要重点分析双重目标考核体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⑤调查托市收购情况。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稳定粮食生产,自2004年开始,国家在小麦、早稻和中晚稻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该项政策的执行主体,中国储备粮总公司2006年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安徽共组织收购小麦813.8亿斤;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组织收购早釉稻72.6亿斤,中晚稻98.1亿斤。审计要重点调查最低价收购政策在维护农民利益、平抑粮价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确定评价指标系统和评价依据
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程度的测试结果和此次审计具体目标和中储粮基本情况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系统和具体评价依据,这是本次绩效审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相信情况后文将详细介绍。
6、制定实施方案
通过审计前对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审计部门确定了此次审计的工作目标、审计重点方向、核心指标系统等等。根据取得的情况,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和审计署工作方案,制定了《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绩效审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确定审计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将审计内容和重点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表,为审计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7、开展现场审计
按照审计署的要求和部署,审计署祝兰州特派员办事处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调派业务骨干,组成了30人的审计组开始了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全面绩效审计。按照确定的重大会计信息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中央储备粮安全问题4个方面将审计人员细分为四个小组,各组负责一个重点。第一小组审查损益真实性,资产负债状况,合并会计报表方面;第二小组审查重点项目工程投资,重大对外投资,高风险投资方面;第三小组审查中央储备粮油轮换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储备粮油的数量、质量,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及中央储备粮专项周转金,大额现金交易事项;第四小组审查中央储备粮布局、储备情况,“两头延伸”经营战略的运行情况,现行保管费用补贴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双重目标考核体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托市收购情况。
经过近3各月紧张忙碌的工作,现场审计阶段结束。后期审计人员对审计取证材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撰写最后的审计报告做好准备。
8、归纳分析、撰写绩效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电子数据、复印的资料、取得的证据等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会计、统计功能,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绩效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根据审计结果和国务院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要求撰写绩效审计的审计报告。其特点是区别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绩效审计报告不仅反映财务收支的真实和完成,同时重点反映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企业效益情况并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9、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步骤之一。在形成正式审计报告之前,审计机关就审计发现的问题、情况等于被审计单位充分交换意见。在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审计机关根据自身的审计判断,再向被审计单位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三)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确立
1、确定评价标准
2000年5月在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成立之初,温家宝总理到该公司视察,并作出批示: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总公司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服务大局,不断优化中央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和布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保证粮食安全,发挥好调控市场的作用。这个重要批示就是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一个全面定位。2002年和2006年,温家宝总理又分别批示: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是中储粮公司的根本任务(即“两个确保”);储粮于田,储粮于库,都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即“三个维护”)。
由此可见,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政策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外,还肩负着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等社会责任。同时,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该公司又对其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和减轻财政负担的责任。
2、确定指标体系
结合国务院对该公司的定位及中央领导多次批示的内容,本次绩效审计调查紧紧围绕“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这个总体目标,从是否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和质量良好(子目标一)、是否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子目标二)、是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子目标三)、是否完成国家赋予的其他使命(子目标四)等四大模块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进行评价。
第一步,为四个子目标设定权重。我们认为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作为一个政策性较强的企业,发挥好社会效益是其主要任务,故将权重设臵如下:是否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占45%,是否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占30%,是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占15%,是否完成国家赋予的其他使命占10%。第二步,分类对每个子目标设定明细权重。按照前期调查的结果,通过调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内部管理考核体质、多方与专家学者了解情况并座谈等方式,将子目标1细分为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情况(占45%)、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占35%)、中央储备粮轮换执行情况(占20%)等3个子目标,分目标2细分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情况(占35%)、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占35%)、维护市场稳定情况(占30%)等3个子目标,分目标3细分为财务指标增长情况(占55%)、2007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业绩考核结果(占45%)等2个子目标,分目标4细分为最低价收购执行情况(占70%)、跨省移库完成情况(占30%)等2个子目标。第三步,分别设立评分分值和评价等级,差为O-4分,较差为4-6分,一般为6-8分,较好为8-9分,情况好为9-10分。(详见图1)此外,本次绩效审计调查还在个别子目标中设定了否定指标,即发现有否定事件存在,则该子目标分值为0,具体有:发现虚报、瞒报中央储备粮的数量或擅自动用、倒卖中央储备粮的问题,则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情况子目标分值为0;发现掺杂掺假、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套取差价的问题,则中央储备粮轮换执行情况子目标分值为0。
二、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绩效审计评价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自成立以来,尽职尽责管理好中央储备粮。2007年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97.8%,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最好水平;在雪灾、汉川大地震等困难时期及市场供求出现非正常波动的时候,及时主动按照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吞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基于该公司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基本实现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总体目标,在较好实现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了经济效益、民生效益的发挥。但审计调查也发现了中央储备粮数量不实24.34亿斤、中央储备粮品种不实0.89亿斤及决策失误,国有资产闲臵等问题。根据本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中国储备粮总公司2007绩效评价综合分是8.9分(综合评价分数相信参看表l),具体情况如下表:
(一)基本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1、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情况。
本次审计调查涉及的中央储备粮占储备总量的560k,重点对其中48个直属库、32个直管库和代储点的173亿斤中央储备粮进行了审计调查,占中央储备总量的13.56%。通过抽查部分粮库,未发现虚报、瞒报中央储备粮的数量或擅自动用、倒卖中央储备粮油等否定事件,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
但审计调查也发现以下问题:一是2004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广东、福建等10个省分公司的24个存储库点按照国家储备粮轮出计划,拍卖了19.95亿斤中央储备小麦,由于没有下达轮入计划,至今没有轮入,造成中央储备小麦实际库存比账面库存少19.98亿斤。需要说明的是,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至今未下达轮入计划,造成轮出后长期未补足库存,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没有直接关系。二是2002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辽宁、内蒙古等分公司下属3个存储库点按照国家储备粮轮出计划,销售了4.36亿斤中央储备大豆,因大豆价格上涨,市场波动较大,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从自身经济利益和轮换效益的角度出发,申请延迟轮入,国家粮食局等三部门批复同意缓至2003年8月,但由于大豆市场持续波动,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再次申请延迟轮入,三部门同意但并未明确轮入时间,而大豆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至今未完成补库,造成中央储备大豆实际库存比账面库存少4.36亿斤。结合查出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基本确保了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划定等级为一较好,分值8分。
2、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加大粮食集并力度,优化储备库点布局,中央储备粮存储库点从最初的11869个压缩到1651个,中央直属库从82个发展到247个,并向区域优势明显、储存条件良好的库点集中;重视提高库存粮食品质,通过规范承储库工作流程、开展租仓储粮、提高直管比例等方式,彻底消除了陈化粮,库存粮食品质大幅改善,中央储备粮宜存率由2002年的69.9%提高到2007年的97.8%(见图2),库存粮食的质量达到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最好水平,能够随时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调用粮源,划定等级为好,分值9分。
3、中央储备粮轮换执行情况。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的轮换计划,保质、保量并及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轮换计划。通过抽查,未发现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套取差价等否定事件,但审计调查也发现 :(1)2006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下属单位未按规定品种轮入中央储备粮,将购买的0.89亿斤早釉稻抵顶中晚粕稻作为中央储备粮轮入,并编造相关原始单据;(2)2006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河南分公司、长沙伍家岭油脂储备库(中央储备油代储库)等2个存储点因油脂价格较高,在未接到轮换指令的情况下提前销售中央储备油0.19亿斤。鉴于此类问题的存在,划定等级为较好,分值8.5分。
(二)积极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服务,保证了中央储备粮调得动、用得上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执行国家调控任务中的主要载体、骨干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应对国际粮食危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应对突发事件,向雪灾、地震灾区及时调运粮食,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基本实现了国家满意、人民满意。
1、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不利形势。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属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央企业,在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特别是2008年,涨价势头仍然迅猛,30多个国家因粮价上涨引起国内粮食危机,各国都面临着粮食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一些国家甚至由于粮食价格暴涨和供应短缺出现了社会骚乱。
根据国家粮食局提供的数据(见表2),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0082亿斤,粮食消费总量10270亿斤,自给率高达98%;2007年我国中央储备1181亿斤,地方储备697亿斤,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17-18%确定为粮食储备安全标准,在不含农户存量的情况下,现有的粮食储备1878亿斤就已达到18%的安全标准,从上述自给率和储备率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整体形式良好,事实也证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世界粮食危机的影响较小,占现有储备量62.89%的中央储备粮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划定等级为好,分值10分。
2、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己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非典”期间,主动按照宏观调控的需要,将粮食调运到“非典”病情严重而粮食供应紧缺的地方,使这些地方的人民能够在受到疾病威胁的时候,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稳定人心;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及时将储备粮运送到受灾严重的地方,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安定了人心,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坟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粮食局等四部委分3批下达了12.53亿斤中央储备粮抗震救灾计划,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立刻调动全部力量,及时将粮食分解运送到灾区,截至目前共向灾区调运粮油12.28亿斤,其中小麦4亿斤、稻谷8亿斤、食油0.28亿斤,保证了灾区群众3个月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的供应,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该子目标划定等级为好,分值10分。
3、积极执行国家指令,为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作出了贡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通过对中央储备粮的抛售、有序地进行轮换,对市场粮价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在维护国内市场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主要载体和骨干力量。如2003年为平抑市场粮价,该公司抛售16亿斤中央储备大豆;2007年底为稳定市场价格又在市场抛售储备玉米40亿斤;2007至2008年,分两次紧急抛售中央储备油9亿斤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见表3)。这些抛售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市场持续充足供应,抑制市场各类粮食价格过快上涨,维护了市场稳定,也保证了社会稳定。
同时,为促进产销区衔接,借助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这个平台,推动公司内部产销区直属企业加强协作,减少中间环节,加快流通速度。目前,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每年跨省采购或销售粮食超过150亿斤,初步建立起东北与东南沿海的玉米协作,黄淮海与西北、东南的小麦协作,两湖、江西与广东等的稻谷协作关系。利用中储粮垂直体系辐射面广、市场信息渠道多的优势,推进东北地区粮食入关,过去几年年均从东北运出粮食都在120亿斤以上,缓解了产区粮食过剩的矛盾。在粮食购销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与粮食调控流向和时机一致,在一些区域出现阶段性供求紧张时,灵活安排购销,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但审计调查发现,由于中央储备粮油基本以原粮和四级毛油为主,而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按规定仅限于从事与原粮吞吐轮换相关的业务,轮换粮源和粮食销售既缺乏稳定的渠道,并不具备加工产成品直接投放市场的能力,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此外,东南沿海省份储备规模小、产销矛盾突出,也影响了维护市场稳定。
该子目标划定等级为较好,分值9分。
(三)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财务指标增长情况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后,设立“总公司一分公司一直属库”三级架构、两级法人的垂直管理体系,缩短了中央储备粮管理链条,从体制上保证了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政令畅通,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粮油、资金的管控,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形成;加强资产运营管理,科学制定投资规划,严格执行投资管理办法,资产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以财务监督管理为核心,健全约束机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节约经费支出,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各项财务指标大幅增长。2001至2007年,资产总额由490.52亿元增加到1683.98亿元,增长了2.43倍;主营业务收入由23.43亿元增加到646.7亿元,增长了26.6倍;利润总额由1.17亿元增加到10.96亿元,增长了8.38倍;净资产收益率由1.49%提高到5%,增长了3.51个百分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由102.25%提高到105.37%,增长了3.12个百分点(见表4)。中央储备粮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既为国家节省了财政支出,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但审计调查也发现 :(1)2006年1月,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未进行充分的可研论证和科学的投资分析,与吉林粮食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长春天裕生物工程公司,进行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由于资金问题未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规定的目标,试生产半年多后停产至今,造成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累计投资5.68亿元的国有资产闲臵。(2)原中储粮东方经贸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以新闻纸行业利润空间大等为由,自2005年7月开始,跨行业与山东单县天元纸业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以下简称天元纸业)合作经营新闻纸业务,截至2006年8月累计投入1.12亿元。2006年9月底,由于天元纸业法定代表人被公安部门羁押,公司无法正常运转,东方公司剩余的9700万元投资款己难以收回。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上中央储备粮保管费用缺口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减缓了该公司的经济增长速度,划定等级为较好,分值8分。2、2007国资委考核结果。
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业绩考核结果,中国储备粮总公司2007利润总额得分36分,净资产收益率得分36分,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得分12分,中央储备粮宜存率得分36分,经营难度系数为1.0888,考核结果综合得分130.65分,该公司负责人2007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B级,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划定等级为较好,分值8分。
(四)认真执行最低价收购、跨省移库等其他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其民生效益、社会效益
1、最低价收购执行情况
2005年以来,国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市场价格过低的时候启动保护性收购,指定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为政策性收购任务的主要执行主体。截至2008年8月末,该公司累计在全国粮食主产省托市收购粮食2671.45亿斤,平均每年使种粮农民直接增收40亿元,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使国家掌握了充足的调控粮源、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这点在发挥民生效益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划定等级为好,分值10分。
2、跨省移库完成情况
2006年以来,为调节区域产需不平衡的矛盾,连续执行6批200亿斤国家临时储存粮食跨省移库计划,促进了粮食流通,改善了粮食区域供需平衡关系。积极执行国家下达的任务,该子项目划定等级为好,分值10分。
综上所述,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将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第一要务,在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同时,积极发挥经济效益、民生效益,成绩显著。
四、中储粮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一)仓容不足、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并存、管理制度不健全
1、中央直属库仓容不足,而国债粮库上收工作又进展缓慢。中央储备粮储备规模由2001年的1087.93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1275.18亿斤,加上2005年执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托市政策以来,累计在全国粮食主产省托市收购粮食2671.45亿斤,中央直属库仓容不足的矛盾逐步显现,由此造成大量中央储备粮由地方粮库代储。即便如此,很多地区仓容仍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部分地区陆续搭建了大量临时露天储存设施,如2006年托市粮共搭建露天垛储存粮食45亿斤,2007年东北地区稻谷托市,黑龙江省、吉林省共搭建露天垛储存粮食30.4亿斤,露天堆放无法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只适合短时间临时存放,对于大量托市收购的粮食并不是安全、适宜的存储方式,若在短期内无法及时出售,不利于保障这些粮食的质量,对国家实行最低价托市收购的初衷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在中央直属库仓容不足的情况下,国债资金建设的粮库长期滞留地方的问题却长期无法解决。1998至2001年,中央分3批投入国债资金309.71亿元新建、改扩建的1114个国家储备粮库,按规定产权属于中央,由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负责管理,但由于有些地方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将国债库无偿移交给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加上中央、地方资产交叉,产权界定不清等原因,造成截至目前仍有764个粮库长期滞留地方,占国债粮库总数的68.58%。审计署2005年已就此问题专门上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也作了重要批示,但该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受地方粮库管理条件和水平所限,未上收粮库存储的中央储备粮数量和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如内蒙古达拉特直属库2004年国家五部委就批准划转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但因鄂尔多斯市不同意移交,人、财、物仍归地方管理,由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不能正常行使监管职能,2008年3月该库发生虚报冒领套取补贴、骗取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等违法违纪问题。
本应归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管理的国债粮库不能收回,加上库容不足,致使部分中央储备粮代储在地方粮库,监管不顺畅,给粮食储备安全带来隐患,有可能影响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2、中央储备粮管理制度不健全,引发账实不符19.98亿斤的问题。
2004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广东、福建等10个省分公司的24个存储库点按照国家储备粮轮出计划,拍卖了19.95亿斤中央储备小麦,由于没有下达轮入计划,至今没有轮入,时间长达18一58个月。这批小麦属于进口小麦转中央储备,应当作为中来储备粮管理,根据《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试行)》中“
二、……(四)中央储备粮油的轮空期最长不超过4个月,如遇特殊情况,在粮油轮出后,4个州还不能轮入的,须向国家粮食局、财政部报告,否则按照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油处理;(五)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实际轮换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和有关规定,如确需调整计划,须报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审批,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应在巧个工作日内批复”的规定,这批小麦应及时轮入补库。该批小麦轮出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向国家粮食局提交了《关于中央储备进口小麦轮入有关问题的请示》(中储粮„2007‟676号),但至今没有收到批复,轮入计划也迟迟没有下达,未完成补库,导致中央储备小麦实际库存比账面库存少19.98亿斤。
上述问题可以看出,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制度中对进口小麦转中央储备后,是否仍具有特殊性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上报调整计划的申请后,有关部门须在巧个工作日内批复,但对有关部门如果没有按期批复应该怎么处理,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问题引发出来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仅会导致今后继续发生类似账实不符等问题,使得储备粮的数量、质量无从保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央储备粮发挥其服务功能。
3、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并存,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导致中央储备粮账实不符4.36亿斤、未严格执行轮换计划提前销售中央储备油0.19亿斤等问题。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主要任务既有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进出口等政策性业务,同时又作为一般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造成该公司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的同时,又会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在轮换等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执行国家政策与维护自身利益就会产生冲突,从而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严格执行,不利于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1)2002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辽宁、内蒙古等分公司下属3个存储库点按照国家储备粮轮出计划,销售了4.36亿斤中央储备大豆,因大豆价格上涨,市场波动较大,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从轮换效益的角度出发,申请延迟轮入,国家粮食局等三部门批复同意缓至2003年8月,但由于大豆市场持续波动,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再次申请延迟轮入,三部门同意但并未明确轮入时间,而大豆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至今未完成补库,造成中央储备大豆实际库存比账面库存少4.36亿斤。
(2)2006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河南分公司、长沙伍家岭油脂储备库(中央储备油代储库)等2个存储点因油脂价格较高,在未接到轮换指令的情况下提前销售中央储备油0.19亿斤。
上述两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并存所造成的危害,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央储备粮的数量真实。
4、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产生中央储备粮品种不实0.89亿斤的问题。
2006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下属单位未按规定品种轮入中央储备粮,将购买的0.89亿斤早釉稻抵顶中晚釉稻作为中央储备粮轮入,并编造相关原始单据。这种现象说明在中央储备粮的轮换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如果不从根源找到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将会影响到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等等,必将给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履行职责、完成使命带来负面影响。
(二)加工能力不足、东南沿海省份产销矛盾突出
1、加工能力不足,制约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不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由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按规定仅限于从事与原粮吞吐轮换相关的业务,整体上没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轮换粮源和粮食销售既缺乏稳定的渠道,并不具备加工产成品直接投放市场的能力。
一方面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时,多数也直接将原粮、毛油直接投放市场,使得调节市场的作用无法立刻显现,有时甚至会效果不佳。如2007年以来,国家分两次紧急抛售中央储备油9亿斤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但大多被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收购,这些企业以其较强的资金和仓储实力,购买后并未全部投放市场,而是囤积待价,致使宏观调控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还需要调出原粮、毛油进行加工精炼才能投放市场,若发生冰冻雨雪等局部地区极端天气灾害,停水断电,交通阻滞,调出的原粮、毛油未能及时加工为成品粮油时,将会造成粮食供应紧张,甚至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即使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应急行动再迅速,动用储备粮再积极,原粮、原油不能立刻解决困难、危机,国家调控力度也将大打折扣。可见,加工能力得不到发展,既不能完全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又制约了社会效益的发挥。
2、东南沿海省份储备规模小、产销矛盾突出,影响了维护市场稳定。
从我国目前中央储备粮布局和规模来看,河南、河北、山东等11个粮食主产区共有粮库1028个,占粮库总数的61.15%,储备粮818.04亿斤,占总储量的64.15%;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3个粮食主销区,共有粮库266个,占粮库总数的巧.82%,储备粮179.66亿斤,仅占总储量的14.09%;山西、辽宁、江苏等7个产销平衡区,共有粮库387个,占粮库总数的23.02%,储备粮277.48亿斤,占总储量的21.76%。可见,我国的粮食储备主要集中在产区,销区严重不足,区域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粮食的主销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地区人口密集、需求量大,也是我国粮食产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如广东、浙江、福建和上海四省市,2007年粮食产量565.08亿斤,消费量1542.68亿斤,自给率不到37%,产销差高达977.60亿斤,特别是广东省,2007年粮食缺口已高达501亿斤。但截至2007年末,四省市只有粮库170个,占粮库总数的10.11%,储备粮仅为87.72亿斤,占总储量的6.88%,若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这些储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即便是从外地调运,又极易受到交通、运输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有可能产生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维护当地社会稳定。
(三)中央储备粮保管费用缺口大、投资效益低下
1、中央储备粮保管费用缺口大,影响承储企业积极性。目前,财政部拨付的中央专项储备粮保管费用补贴为每年每吨80元,该补贴标准自1991年开始施行,至今没有增加,再加上各地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各项费用开支也增大,大部分地区的保管补贴早已不能满足日常开支的需要。根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24家分公司只有8家保管费用补贴可以满足保管需要,其余16家分公司都存在保管费用不足的问题。
以广州、浙江、福建、上海、广西等5家分公司为例,2007年保管费用缺口分别高达2606万元、1807万元、1248万元、850万元、823.92万元,依次比2005年增长了207.67%、87.84%、447.37%、46.55%、93.88%,与之相比较,这些地区的省级、市级储备政策比中央储备优厚很多,如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2007年省级储备保管费用补贴标准分别为160元/吨年、150元/吨年、110元/吨年,比中央储备的标准高出100%、87.5%、37.5%。这造成一些承储企业不愿意存储、代储中央储备粮,如广州分公司一家代储点—南雄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已提出申请要求调减代储中央储备粮规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给中央储备粮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结合地方因素来制定适宜的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偏低的问题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存储企业存储中央储备粮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2、对外投资项目效益低下,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作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近几年在履行储备管理职责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市场运作,进入一般性商业领域。经统计,2001至2007年,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及所属单位累计对外投资6.69亿元,涉及投资项目60个。审计共抽查了6个项目,发现存在国有资产闲臵5.68亿元、跨行业经营项目1.38亿元国有资金面临风险及投资损失2445.98万元等问题。
(1)2006年1月,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与吉林粮食集团公司合资成立长春天裕生物工程公司,进行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投资1.35亿元,控股67.5%。该项目批复的总投资额为4.99亿元,一期工程(乙醇生产线)建成后投资支出就已达5.58亿元,超出投资总额的11.86%,二期工程(乙二醇生产线)因资金问题没有建成,项目一期于2006年12月7日开始试生产,生产半年后就全面停产,至2007年底亏损1.22亿元。截至审计之日中国储备粮总公司除投资1.35亿元外,又给该项目借款4.33亿元,共投入5.68亿元。2006年12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发改工业„ 2006)2781号),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而在此文件下发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还陆续给该项目借款1.39亿元。可见,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合作期初没有进行充分的可研论证和科学的投资分析,投资后又缺乏对市场的详细调研,不参考国家政策方针,而是一再投入资金,导致5.68亿元至今无效益。
(2)原中储粮东方公司自2005年7月开始,跨行业与山东天元纸业合作经营新闻纸业务,截至2006年8月累计投入1.12亿元。2006年9月底,由于天元纸业法定代表人被公安部门羁押,公司无法正常运转,东方公司剩余的9700万元投资款已难以收回。为此,东方公司与天元纸业签订了监管协议,全面监管天元纸业的财务和经营,并于2007年1月委托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良时贸易有限公司出资30万元成立单县东方天元新闻纸销售有限公司,负责对天元纸业的部分产品进行销售。由于天元纸业缺乏资金,其间又投入部分资金进行运转以收回投资,截至审计之日尚有1.38亿元未收回,预计短期内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其间的风险无法估计。这种行业跨度较大的投资,既没有对该行业深入细致地了解,又盲目地选择了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更大的风险和不可抗力,必然使投资风险加大、效益低下。
(3)部分下属单位还存在投资期货损失 221.57万元、投资油脂公司损失232.11万元等问题。
(四)对中储粮绩效审计发现问题的建议
1、合理确定直属库仓容规模,加大国债粮库上收力度,确保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安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应在政策上、资金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给予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仓容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明确国债投资的改扩建粮库的资产归属,理顺产权关系,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商,保证国债粮库上收工作顺利进行。
2、尽快完善中央储备粮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主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目前中央储备粮账面库存不实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加大中央储备粮轮换监管力度,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发挥。
3、将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储备管理政策性业务和一般经营性业务分开,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的经营范围重新定位,不再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将贸易粮经营和粮食加工业务从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分离,交由其他粮食企业经营,并实行中央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招投标管理。
4、进一步完善储备结构和保管费补贴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应在综合分析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经济环境、人口数量、消费水平等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对粮食主销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储备规模、保管费用补贴进行调整,以保证中央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启动后,能够迅速形成持续、可靠的粮食供给能力。
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重大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使决策的过程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后续监控力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促进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绩效审计通过审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审计实践中,一方面需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多关注企业经营中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通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出适应市场竞争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更经营方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审计具体企业为主向审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职责的履行情况转变,从关注单一国有企业向关注整体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从查找问题为主向促进完善监管机制转变,使绩效审计能全面地融入到国有资产管理之中,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发展服务。
第三篇:2014注会CPA审计视频讲义课件免费下载
2014注会审计
第一部分黎明计划
一、《黎明计划》总体安排
(一)《审计》预科班课程:6-8小时。主要内容:
(二)《审计》预科班的后续服务:
在2014年1-3月份,老师将利用东奥论坛、东奥微信等方式和大家保持联系,为大家提供相关学习指导。陪伴大家走过这段最没有方向感,也最容易浮躁的日子,争取帮助大家顺利完成黎明前的第一轮学习。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二、是否可以使用2013年教材进行预习?
可以,因为教材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准则指南》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合理预期2014年审计教材的核心内容也不会有“质”的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注协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运用审计准则,解决审计实务问题,防范审计风险,于2013年10月31日发布了六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并将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这六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包括:职业怀疑、函证、存货监盘、收入确认、重大非常规交易和关联方。所以,建议大家在新教材下来前,使用2013年教材并结合这六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的资料作为预习内容。
【举例】被审计单位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客户经理上门办事,注册会计师由财务经理陪伴亲自将询证函交给了银行客户经理,银行客户经理当时就盖章回复了。
【分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2号——函证》,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跟函的方式(即注册会计师独自或在被审计单位员工的陪伴下亲自将询证函送至被询证者,在被询证者核对并确认回函后,亲自将回函带回的方式)能够获取可靠信息,可以采取该方式发送并收回询证函。
对于通过跟函方式获取的回函,注册会计师可以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被询证者处理函证的通常流程和处理人员;
2.确认处理询证函人员的身份和处理询证函的权限,如索要名片、观察员工卡或姓名牌等;
3.观察处理询证函的人员是否按照处理函证的正常流程认真处理询证函,例如,该人员是否在其计算机系统或相关记录中核对相关信息。
三、会计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个人认为,具备中级职称也就是会计师考试的水准就可以。审计中考察会计知识,不会像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中存在大量复杂繁琐的计算。大家重点把握每个科目的账户特点,1常用业务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结合审计中的分析程序,就可以满足审计考试的需要了。通过以下例子,展示一下审计考试中如何考察会计知识。
【举例】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于A类产品,甲公司负责将设备运送到医院并安装调试。医院验收合格后签署设备验收单,甲公司根据设备验收单确认销售收入。甲公司自2010年起向医院提供1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医院在试用期结束后签署设备验收单。(2011年综合题摘录)
合收入确认原则时的会计处理。结合审计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如下:甲公司提供1个月的试用期,那么意味着其期末的发出商品应当增加,所以报表中发出商品余额应当有明显上升。但是甲公司2010年末存货中的发出商品余额与2009年末基本持平,所以可能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考试形式以及题型题量分析
单选题、多选题,主要来自于教材本身,但个别题目涉及知识点有延伸。简答题,难度适中,主要是分析性和简单实务性的题目。综合题,主要是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结合,同时也是审计与会计的高度结合,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知识具有一定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这部分题目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题目。考生应力争在客观题和简答题中拿到接近及格的分数。
五、《审计》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通读教材,整体感知
审计这门学科不像其他课程,学会了某一个知识点就能解答相应的题目。比如在会计中,我们学完了固定资产,马上就知道固定资产该怎么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没学不要紧,不影响拿到固定资产这部分的分数。但是在审计中,考生除了要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学到位,还一定要把这些知识贯穿起来,由此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程度。
【举例】CPA在应对被审计单位采购人员可能吃回扣的问题时,可能使用到的知识有:
大多数考生学习的顺序是按照教材内容一节一节的看,一章一章的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了。
所以,建议大家要先通读教材,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有了这个铺垫后,再进入细节内容的学习,这样不管学得内容有多复杂,体系有多庞大,你始终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目标在哪里。
(二)重视基本概念,夯实基本功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客观题和简答题大部分都是在围绕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进行考察,而这一部分的分值几乎占据了整个试卷的三分之二,对大家能否通过审计考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夯实基本功。
【举例】下列有关书面声明日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年)
A.审计业务开始后的任何日期
B.尽量接近审计报告日,但不得在其之后
C.所审计会计期间截止日
D.注册会计师离开审计现场的日期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答案】B
【解析】书面声明日期应当尽量接近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但不得在其之后。
【举例】下列有关控制测试目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年)
A.控制测试旨在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B.控制测试旨在发现认定层次发生错报的金额
C.控制测试旨在验证实质性程序结果的可靠性
D.控制测试旨在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答案】A
【解析】控制测试旨在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举例】利害关系人以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不实报告并致其遭受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下列审计报告中,人民法院不将其界定为不实报告的是()。(2011年)
A.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
B.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与甲公司预期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的审计报告
C.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执业准则的规定出具的具有重大遗漏的审计报告
D.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误导性陈述的审计报告
【答案】B
【解析】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举例】下列活动中,注册会计师认为属于控制活动的有()。(2010年)
A.授权
B.业绩评价
C.风险评估
D.职责分离
【答案】ABD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解析】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三)培养职业敏感和分析判断能力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之所以安排考察《审计》这门课程,目的重在培养作为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敏感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就好比学开车,不仅要学会怎么踩油门,怎么踩刹车,关键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这种职业敏感和分析判断能力需要考生平时多听、多看、多思考、多积累。
【举例】
(四)重视历年真题
考试离不开学习,学习离不开做题,什么题的含金量最高,一定是历年真题。通过历年真题,可以给我们指明两个方向:第一,学什么;第二,怎么学。
第一:学什么?
【举例】2013年单选题vs2012年简答题
A.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可以由集团注册会计师或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
B.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在集团层面对组成部分实行分析程序,则不需要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C.组成部分重要性不得高于集团整体重要性
【举例】2012年简答题vs2011简答题
(1)A注册会计师在2006至2010期间担任甲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经理,并签署了2009和2010甲公司审计报告。2011,A注册会计师新晋升为合伙人,担任甲公司2011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2012简答题摘录)
【答案】第(1)项不违反。担任甲公司关键审计合伙人没有超过五年,不违反有关独立性要求。
(1)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0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曾担任甲公司2004至2008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但未担任甲公司2009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2011简答题摘录)
【答案】(1)违反。A注册会计师连续五年担任甲公司审计项目合伙人,虽然被轮换,但轮换期间未满两年。
【分析】通过这两组题目的对比可以看出,教材的核心考点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今年是客观题的一个选项,明年就可能变成简答题的一个问题;今年简答题的一个已知条件,明年就可能成为客观题的一个选项。通过历年真题呈现出来的这些核心考点,考生只要牢牢把握住,将来不管它穿什么“马甲”出现,对你而言都将不再成为问题。
第二:怎么学?
这个图是近些年围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综合题的一个命题思路,同时这也是我们教材第11、12章的一条主线。其中“了解”的内容通常是作为题目已知条件给出,而“识别”、“评估”、“应对”则是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所以大家在学到教材第11章第3、4节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了解不是目的,了解的同时要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举例】2013年教材P21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1)所处行业的市场与竞争;(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3)与被审计单位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4)能源供应与成本;(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记忆这些文字不是关键,考生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到这5条内容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样的风险上。
例如,看到这段话中的(4)能源供应与成本,我们要想到下面这幅图。
六、复习策略
1.2014年1月——2014年3月:预习阶段
这个阶段没有教材,但考生能不能回到书桌前静下心来学习,对于能否通过2014年的《审计》考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个阶段的学习,建议大家分三步走:
第一,把预科班的《审计专用名词释义》多听几遍,打好基础;
第二,听完预科班的《审计工作流程》后,要能达到自己画出流程图的程度;
第三,配合2013年基础班或强化班,进入具体章节的学习。
2.2014年4月——2014年6月:基础学习阶段
2014年教材配合2014年基础班进行学习。相关建议:
第一,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积少成多。2014年东奥提供移动终端的课件,所以大家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给自己创造学习时间;
第二,每学完一章,适当进行习题练习,第一轮先以客观题为主,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3.2014年7月——2014年8月:提高阶段
以融会贯通作为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相关建议:
第一,学习东奥习题班课程,结合《轻松过关》辅导书进行演练,这个阶段习题演练的范围要扩大至简答题和综合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查漏补缺,另外一方面要注意总结核心考点;
第二,通过历年真题,熟悉命题思路,让自己建立起清晰的解题思路。
4.2014年9月: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考生以考前班+模拟题为主。另外需要将自己之前做过的错题、历年真题练习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再看一看。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应当在考前几天再次熟悉机考系统,以防止系统中相关功能发生变化。
第四篇:(以往培训课件)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概述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有关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运用专业的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及鉴证,以达到严肃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农村审计是我国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包括资金、资产、资源)和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发展与稳定。
审计职能的多元性特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既有经济监督的基本职能,又有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加强会计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义务;同时还有经济评价和经济公证职能,接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委托,提供经济鉴证服务。
审计的主体:(谁来审)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的有关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审计组织、社会审计机构。
我国农村审计机构:(1)国家级的农村审计指导机构,是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全国农村审计的管理工作。(2)省级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农村审计的管理工作。(3)各县(市、区)主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审计的管理工作。(4)1 未建立农村审计机构的,由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以下简称农经站),负责农村审计具体工作并接受上级农经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审计的对象:(审谁)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占有和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金、资源的单位;使用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涉及农民负担的单位;本级政府、上级业务部门等委托农村审计机构审计的其他单位。
审计对象的多样性特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运行中,从行业结构上看,有农(大农业)、工、交、商、建、服,门类齐全;从经营形式看,有集体、承包、联营、股份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混合系统;
审计的内容:(审什么)
依据——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农办经[2008]1号)的有关规定。
(1)资金、财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2)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3)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4)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5)收益(利润)分配情况;
(6)承包费等集体专项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7)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情况;
(8)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9)侵占集体财产等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行为;(10)乡经营管理站代管的集体资金管理情况;
2(11)当地人民政府、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等委托的其它审计事项。
审计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活动的群众性特点。农村审计面广、量大、点多,在审计过程中需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与监督实际及审计目标、重点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由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关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的特殊性,农村审计除了按照一般审计方法和程序开展审计外,特别要注意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将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民主理财结合起来,在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民主理财组织的优势,依靠群众,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调动广大农民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关注度,增强审计活动的透明度。
思考:国家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又是谁?
当前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农经部门(或其内设审计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据的是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来设置的,是当前采取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审计工作由县(市、区)和乡(镇、街、场)两级农经站承担,两级农经部门一般开展例行审计、信访审计和接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审计。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讲是农经系统的内部审计,它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双重领导。
另一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相关独立审计准则等规定来进行审计,它属于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社会审计。其独立性较强,层次较高,人员配备也相对稳定,但在实践中比较少见。
对于农村审计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农村审计是内部审计,另一种认为农村审计是国家审计。
由于农业经管部门设立的农经站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农经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而是由农经管部门的人员兼任,从这个角度看,我市实行的是农经系统或乡(镇、街、场)政府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本质上是农经系统的内部审计,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
从全国的普遍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薄弱:审计人员队伍素质问题,专职农村审计人员比例偏少,多由农经站农经人员组成;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兼有少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尤其是效益审计还不够;审计对象的确定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有关政策、精神、指示而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总体上被审计村数的比例偏少,大量行政村尚未接受全面的审计监督。
二、政府审计工作流程简介 政府审计程序: 审计计划
审计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审计记录、重大违法行为检查)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编审、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审计结果公布、审计整改检查)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
审计计划
(一)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
总原则:服务大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具体操作: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可用审计资源,审定审计项目计划。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
1.国家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
2.政府工作中心;
3.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4.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的事项;
5.有关部门委托或者提请审计机关审计的事项;
6.群众举报、公众关注的事项;
7.经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应当列入审计的事项;
8.其他方面的需求。
(二)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目标;
2.审计范围;
3.审计内容和重点;
4.审计工作组织安排;
5.审计工作要求。
审计实施
(一)审计实施方案 组成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并作出一些判断。审计组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除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外,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二)审计证据
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1)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2)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3)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4)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5)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6(6)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7)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但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三)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记录。(农经审计可省)
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包括:
(1)审计项目名称;
(2)审计事项名称;
(3)审计过程和结论;
(4)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
(5)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6)索引号及页码;
(7)附件数量。
(四)重大违法行为检查
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标题;
(2)文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
(5)内容;
(6)审计机关名称;
(7)签发日期。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包括被审计人员姓名及所担任职务。
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
(2)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实施的起止时间;
(3)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4)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发表的评价意见;
(5)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6)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7)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
(8)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
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审计决定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时间;
(2)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
(3)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被审计单位书面报告审计决定执行结果等要求;
(4)依法提请政府裁决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业务部门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审理机构审理,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2.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
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
实行公告制度。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审计调查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村级财务公开、政务公开与审计相关)
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审计机关针对下列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一)审计质量责任;
(二)审计职业道德;
(三)审计人力资源;
(四)审计业务执行;
(五)审计质量监控。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一张过期报销单引出的百万小金库
线索的起始源于对出纳现金的盘点。当检查出纳保险柜时,看到一堆的票据中有一张2004年11月的外币凭证报销单据,填报金额为5000美元,报销人、单位负责人已在上面签字。为什么一切手续都齐备的报销单据未报销,而是躺在出纳的保险柜里呢?带着疑问,我们分别找报销单填制当事人和出纳进行谈话,得知该笔资金是C公司领导和当事人2004年随主管单位出访日、韩两国洽谈合作项目开支的费用。资金的来源是由C公司的二级单位以现金形式交给出纳的。当时,C公司出纳将二级单位交给的10万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分两次进行兑换,一次为5000美元,另一次为6000美元,资金未入账,直接交给当事人用于出国费用开支。根据出纳的叙述,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但凭着职业的判断,既然C单位与二级单位存在直接以现金往来的方式,那这样的业务应该不止这一次。为此,我们将审计重点转移到C公司与二级单位的往来账上。经核对双方的往来账发现,从2000年12月至2003年11月,二级单位共6次直接以现金方式上交C公司金额达136万元,所上交的这些资金C公司均未入账,全部由出纳保管并进行账外开支。开支的内容包括发放职工奖金及津贴、出国费用和一些不便在账面反映的支出。我们所看到的这份未报销的单据就是这些众多的账外开支之一。至此,一个隐藏达九年之久的小金库显山露水,同时,也证实了出纳原先所说的那些话完全是搪塞审计人员。
这个问题的查出,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系统的现金往来不能仅注意账面,要重视现金盘点、重视对存放单据的检查,重视对经济活动往来方式的了解,只有处处做个有心人,加上工作细心和耐心, 就可以从一般现象中寻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二是对有隶属关系单位的审计,不能孤立的审计某个单位,应将各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经过多方求证后方能确立审计的重点,切不可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或者听信被审计单位一面之辞而匆忙下定论。
三是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要千方百计深入追查寻找突破口,通过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等多管齐下的查证方式,方能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案例2:
贪污行为用“小金库”来掩盖
某市审计局在对其乡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将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巧妙融合,注重分析和发现问题,从众多专项资金中,把负责村镇管理的村镇办公室纳入重点延伸审计单位,查出涉嫌个人贪污的违法行为。该村镇办管理项目资金众多但单个项目规模不大,审计人员选取了当地群众关注度较高村镇道路改造工程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审计发现,该工程实际投资105万元,无项目立项及审批文件,工程程序管理极不规范,报账发票五花八门。这种情况是乡镇投资领域的普遍现状,必须要解剖一项工程,即使发现不了大的问题,也要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审计人员到现场一看,整个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现场存在的问题是:整体工程质量有差异但差别不大,但形状铺设方法状态各异,不像一个施工队施工。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他们坦然地说,该工程是三个施工队按三种不同的方式施工的。审计人员立刻询问缘故:第一种办法是自购材料自己施工,第二种是包工不包料,第三种是包工包料,那么,小小的一项百余万的工程为什么用这么复杂的方式呢?他们解释说该村镇办原考虑“肥水不外流”,自己购料自己施工,无奈本单位施工人员管理业务水平不到位,中途只得改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管理,后来由于库存材料不好管理,在街上被农民拖回农田自用,该城建办只得改为包工包料的管理方式。
到此,审计人员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看财务账时理不出头绪的原因,是对施工管理方式不了解。但是,这种复杂的管理方式反而引起审计人员极大的兴趣,并试图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三种管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仔细分析各项数据后,结果让审计人员大吃一惊,包工包料是最便宜的,包工不包料其次,自购材料自己施工反而成本最贵,这与常理不符啊?
再回过头看报账的发票,除了建筑安装业发票没有,各种违规发票五花八门,有连号发票、白条等各种违规发票,审计人员决定以发票为由找来具体分管的人,一面派人查询税务局的发票查询系统,并前往所在地及银行调查。针对这种现状,该单位财务及施工人员说 :乡镇发票管理不规范是普遍存在的事,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管现场施工,对材料数量使用负责,具体管结账的是村镇办主任吴某。找来吴某询问的同时,现场调查组也传来消息,所有的发票都是头大尾小和自行套开,部分现金支票的领款人是吴某。
找来吴某后,审计人员对工程管理成本与实际不符及为何亲自领款等问题要求其解释原因,吴某沉思了良久,经过审计人员短暂说服教育后,吴某在事实面前初步交代了事情的真相:承认单位借管理方式上作弊,套取了7万元现金单位解决了经费不足问题。
审计到这里似乎可以了结,作小金库定性也毫无异议。但是,审计人员回忆起该村镇办其他人员茫然的样子,觉察到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在询问吴某的同时当即派其他人员找村镇办其他领导及财务人员了解资金去向,结果他们也一无所知。如果是小金库,为什么村镇办其他人员都不知情呢?在做好其他人员的证据笔录后,吴某的心理防线崩溃了,终于承认这7万元与单位无关,是个人行为。移交后,检察机关介入。
第五篇:课件
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科学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历史地位,将我军的历史使命集中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不仅是胡主席对现役部队提出的要求,也是赋予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光荣使命,当今,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但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使我国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肩负有重要职责。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履行历史使命的艰巨性,扎实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和素质。
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斗争形势,民兵预备役人员能否经受住考验,发挥职能作用,取决于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思想稳定和政治纯洁,能否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此,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就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核心,维护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国防后备力量的绝对领导,是民兵预备役人员永远不变的政治灵魂。从而自觉用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解决好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根本性问题,切实筑牢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使命任务。
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由于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很容易滋生“和平无
战事”、“后备后用、后备不用”等麻痹思想,容易淡化自己担负的使命任务。因此,民兵预备役部队要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增强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忘战必危的危机观念,切实按照胡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着力强化“后备必用、全程使用”的战斗队意识,克服履行使命任务与民兵预备役部队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彻底摈弃那种认为只有现役部队才肩负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错误观点,认清民兵预备役在我国武装力量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做到用青春、热血和力量担当起不辱使命的重任。
要提高能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素质。民兵预备役部队要有效履行历史使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对此,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平日的训练当中,一定要把训练场当战场,并注重把课目设置得更难些、更险些、更全些,考核的标准要求更严些,自觉从难、从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紧贴信息化作战要求,突出抓好首长机关战法训法研究,努力提高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谋略水平、战场决策能力。要采取集中培训、分层组训、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干部、专业技术骨干训练力度,着力提高组训水平、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要突出民兵作战分队、勤务保障分队、应急分队、其他专业分队和预备役部队重点分队军事训练,紧紧围绕防空、防卫作战和支前保障等任务,重点抓好成建制快速动员、重要目标防卫、应急事件处置、配合与保障部队作战等针对性课题训练,切实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要扎实抓好战斗精神培育。未来战争和突发事件都具有复杂性、艰苦性和残酷性,民兵预备役人员要想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应扎实抓好战斗精神培育。要利用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集中训练、成建制参建等时机,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使命任务等教育,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保持坚强的革
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要注重在实践中训练和磨砺战斗精神,积极利用生疏地域、野外艰苦环境和声、光、电等训练资源,设置逼真的现代战场环境和应急抢险现场,把耐力训练、信心训练、意志力训练、判断力训练、服从意识训练与提高打赢本领结合起来,让参训民兵预备役人员置身于战时和应急抢险状态,体验作战和应急抢险的感觉,达到既练本领、练能力、练谋略,又练思想、练作风、练心理,切实以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履行职责,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