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第二课时课件
语文教材的教学离不开课件,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穷人第二课时课件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教材;
3、理解教材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教材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
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教材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
4、轻声读第二层。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
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
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
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教材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教材,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桑娜西蒙
善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
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第二篇:穷人第一课时课件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穷人第一课时课件,供大家参考!
穷人第一课时课件
1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加深印象;通过朗读,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感受穷人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及背景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⑵给课文划分段落。
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穷人第一课时课件
2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初步体会桑娜夫妇勤劳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桑娜一家的贫穷和她的勤劳善良。
4、通过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和人物品质的写法,指导学生写一个环境描写片段。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及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幻灯片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多种形式认读,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裹”)。指导书写“魁”。
3、根据意思填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候丈夫归来,不停地祈祷丈夫平安;接着写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最后写渔夫回家,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1—
2、3—
11、12—27)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桑娜一家的贫穷和她的勤劳善良。
1、自由课文第一段(1、2自然段),看看桑娜一家的生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指导感情朗读。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认真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课堂拓展,指导小练笔。
1、师小结:环境描写在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人物性格及人物品质等方面都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几个片段,看看同学们透过这些语言文字又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课件出示)
(1)、江南三月,杏花如雪,江水如歌,些许的微雨润了青石板路。满目满目都是嫩绿的春色。
(2)、破旧的小屋里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打开灯,油腻腻的桌子在浑浊的灯光下更加破旧,几只大苍蝇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好像被桌上的脏油粘住了腿。
(3)、《口技》 语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4)、走进他家的院子,目之所及,一片狼藉:鸡粪散落的满地都是,孩子的玩具、拖鞋搁在院子中间,墙角的凳子上,堆了一堆脏衣服。
2、指导读、悟,领会作用,学习写法。
3、指导小练笔。
在我们的习作当中,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人物心情、品质等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尝试着写几句环境描写的语句,表现人物的心情,或者性格特点,人物品质。
4、汇报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找出第二段、三段中桑娜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与渔夫的对话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2、抄写环境描写的语句。
板书设计:
穷 人
桑娜 等候丈夫(勤劳)环境描写
抱回孤儿
渔夫 意见一致
穷人第一课时课件
3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等生字词。
2、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题目中的“穷”字,从文中找出表现“穷”的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感知桑娜和西蒙两家穷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七颗钻石》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的一篇短篇小说。(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A、检查字词过关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词语过关:“读记写”
舒适 搁板 勉强 填饱 抱怨 倾听 掀起 裹住
蜷缩 魁梧 黧黑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湿淋淋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魁梧)
(2)形容恐惧不安。(心惊肉跳)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黧黑)
B、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
(板书: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 西蒙 两个孩子)
师: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答,师板书:桑娜 渔夫
C、理清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二三个学生答)
师小结:你们看,如果我们把几个人物先找到,想一想这几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就可以尝试着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脉络: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一(1、2):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二(3---1):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12----27):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来抚养。
师板书写作顺序: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品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生接)。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桑娜一家吃的食物差,穿的衣服破,桑娜和丈夫拼命地干活才得以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播放哀怨的音乐,渲染气氛,学生读这些语句,感受文中人物生活的贫穷。
4、师小结: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那么课文只写了他们的“穷”吗?还写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泰斗)
第三篇:《穷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穷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本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质朴、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难点是学习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心理描写表达美好的品质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结合本课特点,我准备采取以读促悟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迁移的训练,让读写结合落到实处。学法上,则相对应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魁”字。
2.谁说课文主要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学生汇报师板书: 桑娜 渔夫 恶劣环境
(二)研读桑娜内心,体会崇高品质
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要点: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桑娜美好品质的段落,再想想作者是如何表现其品质的? 生汇报,出示:出示第九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娜个词最能体现桑娜的心情?(忐忑不安)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问平时是怎样理解词语的方法)师:桑娜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生汇报,课件出示心理描写句子)
师:桑娜忐忑不安的想些什么?
师:再自由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她的美好品质?(够受、揍我、活该、那也活该、揍我一顿也好)
师:齐读这段话后思考:你发现这段话还有什么特点?(省略号 作用:思维断断续续,说明桑娜心里很乱,思绪不安)
师:谁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桑娜的紧张、担心、思绪不安?(指名读文)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心理描写)
三、创设情境进行仿写心理活动,拓展升华
师:在特定的环境下,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我们能不能运用这样的写法进行一个小练笔。课件出示: 情景创设: 小练笔:扶不扶?
放学后,李亮骑着自行车回家,刚转过街角,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位老奶奶倒在了
路
边,他
心
想
:——————————————————————————————————————————————————。后来老人因就医及时,身体很快康复,家属非常感谢李亮。指名评价,老师再评,生重新说。
师:说的不错,可惜马上要下课了,请大家课后继续和同学分享你的想法。
四、总结课文
1.师:现在我们回到课前话题,5加2还等于什么?再看看课题,此时你认为穷人还穷吗?(好人、富人)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我们感受到了穷人善良的美好心灵,还让我们学会了在特定环境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心理描写方法。希望大家以后能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四、作业:小练笔: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环境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五、板书设计:
桑娜 穷人
渔夫 善良 心里描写 恶劣环境
第四篇:穷人第二课时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济南市泉城花园小学 何丽
一、复习
1、听写 抱怨 潮湿 糟糕 蜷缩 忐忑不安
写好的同学,请跟大屏幕校对,对的画颗星,不对的马上订正。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二三部分。
(一)感悟桑娜的品质
1、课文第二部分告诉我们:桑娜发现邻居西蒙死后,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此刻桑娜会想些什么?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的心情。
3、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A、谁能根据字形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心上上下下的,很不安定。心七上八下的。B、忐忑不安是心神不定。
C、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五音集韵》里是这样解释忐忑的:忐忑,心虚也,怯也,惧也。
D、同学们,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描写了桑娜忐忑不安?(第九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又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桑娜的心虚?担心和恐惧呢?请你反复默读第九小节,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1)先看这一句(出示)指名读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 A、理解:“够他受得了”是什么意思?(已经负担很重了)
自己的5个孩子能吃饱饭,已经不容易了,还要在添上两个,这真是„„
你对这个句子,还有什么理解?
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还有这个句子,谁来读?(指名)桑娜知道吗?(不知道): 我们替桑娜分析分析: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桑娜家还能勉强度日,但是西蒙的两个孩子会冻死饿死。);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多么矛盾的心呀!谁能桑娜纠结的心情读出来?
(3)最后的桑娜是否有了决定?(有)作者是怎么写的?
嗯,揍我一顿也好!(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听到了你语气中的坚定)
这仿佛就是桑娜在说再说(出示): 我宁可 也。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4)标点符号
同学们,其实第9小节不只是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的桑娜纷乱如麻的心情,就连标点符号也能带给我们思考,你,发现了吗?
省略号;时断时续,理不出头绪,问号:桑娜的纠结自责
叹号:桑娜思考后的平静和的坚定。
原来,小小的标点呈现的是桑娜内心巨大的起伏,这是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最独具匠心的地方。
你读懂了吗?好,那考考你们,请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音色,停顿,读出标点符号的深意,读出这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自由练读——请个别读。
(二)体会渔夫的品质
1、同学们,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西蒙的孩子。过了一会,门开了,魁梧黧黑的渔夫扯着一张破网走了进来,谁来做桑娜,谁来做渔夫?其他同学读旁白。(12-23)
2、练笔:当桑娜告诉渔夫寡妇西蒙死了,渔夫内心也是复杂而矛盾。请你默读24—27自然段,联系上文,借用刚才学习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揣摩渔夫的忧虑,纠结,然后写下来,看看最后你能塑造出怎样的一位渔夫的形象?
练笔: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了。他想
3、交流练笔,(读给同桌听)
4、请两个同学来读。(评价)如果再加些这样的内容就更棒了!
5、同学们,你们写得真好,简直就是小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但同学们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这边并不是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而是写渔夫的(语言)。
6、解读语言描写。
渔夫的语言中也有一个字,令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请一个同学来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找一找。
“熬”是什么意思?
熬在小篆中是这么写的,底下是一个“火”什么意思,干煎。从这个“熬”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1)以后的生活会更艰苦。
(2)甚至会因为有吃不饱而被饿死的危险。
7、即便如此,桑娜和渔夫都不约而同的有了相同的决定。就是——收养两个孤儿。8本文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的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同学们,结合这句话,结合这个故事,我们对桑娜和渔夫又有新的认识。
他们虽穷,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说)
三、总结
1、同学们,这篇课文共有1725个字,但除了课题之外,没有一个穷字,(用色笔标出穷字)看来一个人物质生活中的穷,并不是真正的穷。如果让你重新去定义他们,你的脑海中会浮现那些词语或短语?(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2但是,课文并没有直接赞美他们,是哪些描写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所以,读大家的文字,也会磨练出大家的文风。那么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这个老头吗?那么,向大家推荐阅读《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进一步感受作家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板书设计:
穷
人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的人 心理描写
第五篇: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抓“忐忑不安”、“揍”、”熬“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方法,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尝试描写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穷人》向我们描述了哪两个贫穷的家庭吗?渔夫家和西蒙家(课件出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贫穷?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预设:(生1)渔夫家的孩子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生2)为了养家糊口,渔夫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生3)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全家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师: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贫穷、不幸,他们就叫—— 生读课题:穷人。
二、感受高尚品质
(一)通过心理描写感受桑娜的品质
师:上节课,我们还通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贫穷,从物质方面来看,这两个家庭很贫穷、不幸,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首先走近桑娜。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桑娜这个人物的吗?(心理描写)(板书)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标出序号。)
学生汇报,随即出示所有句子。
师:从这些句子我们发现,对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西蒙的担心,一是抱回孩子后的不安。
(出示担心桑娜的心理描写)谁来读一读?(评价)
引: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复杂心理描写是本文的重点(出示三段话)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读读这三段话,你从中读出了桑娜的什么?
2、学生汇报(读句子,谈体会。预设:“担心、矛盾、愧疚、自责、纠结、思绪混乱”)
小结:桑娜的内心既有对丈夫的担心和愧疚,又有自责和不安,这样复杂的心理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忐忑不安”
3、两段话中省略号的运用更突出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我们在读的时候,省略号的地方要注意稍作停顿,老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师:你觉得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
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帮助别人)
(二)通过语言描写体会渔夫的品质
师: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她是那样的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那么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渔夫这个形象(板书:对话描写),请同学们读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思考: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品读“熬”字:
师:能给“熬”换个词吗? 生:挺——坚持——挨——撑 师:你从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渔夫也想到了自己这个家庭的困窘。渔夫还想到了收养这两个孩子会更加加重自己的生活负担,但他觉得他能熬过去。)
师:是啊,渔夫完全清楚收养这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愿意。训练用“宁可————,也要————。” 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他们虽穷,但很________________。
(虽穷,但很善良;很有爱心;很高尚;心里有爱;很伟大。)
(三)写法迁移,练习心理描写。
师:整篇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穷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这都有赖于本文巧妙的写作方法,尤其心理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到这里,文中另一个人物的心理需要我们好好地琢磨琢磨,她就是桑娜的邻居西蒙。大家想想,一位病得奄奄一息的母亲,心里最放不下的是谁?
(课件出示: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终的前几天,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请用一段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终前的心理活动。可以模仿桑娜“忐忑不安”心理活动描写的表达方式。并适当运用省略号。(放音乐)
(课件出示: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她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她的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沉思着:“()。”)
生练笔,交流。
三、总结
师:最后,把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爱和善就是真实的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课件出示这句话)齐读。
板书设计:
穷人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对话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