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网络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图形的密铺为例》
课程学习指导
本课程以《图形的密铺》为例,主要介绍了网络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课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好课是什么样的;《图形的密铺》是如何实现一节好课的;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图形的密铺》课例的具体内容如下: 主要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以及推理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今后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
《图形的密铺》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应用”的内容。特色: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与网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支持,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亲自操作、交流互动等活动中,建立概念,完善知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能够密铺的平面图形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如下的要求: 1.理解密铺的概念,知道哪些图形能够密铺。2.知道能够密铺图形现象的本质(规律)。3.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
【学习建议】 1.教师可以上网查阅一些资料,不断丰富对密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2.搜集生活中的密铺,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认识,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程设置了如下栏目,均列在窗口上侧的“课程学习导航”目录中,请按照顺序渐进学习:
课例解析
课例导读阐释与该主题相关的理念,以及研读课例时应关注的重点及要思考的问题。
课例选择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比较有特色的,每个课例均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自我解密几个部分。自我解密是课例教师对自己所执教这堂课的深度剖析,结合教学内容,着重从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初衷(思想)、在这堂课中为什么要应用到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到的信息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教学反思等多方面内容。
课例品析是专家针对提供的课例着重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方面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并揭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理念及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优点;并探讨、讲解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
想一想,做一做
学习了前边的课程内容后,请您根据提示想一想,并尝试做一做。
拓展学习资源
您可以看看与本课程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料,从而拓宽您的视野。
第二篇:加强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加强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盘县鸡场坪彝族乡和中小学 毛镜林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难教的课程。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参与面不大,教师教学也没有兴趣。成为了学生怕学,老师怕教的一门学科。应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象呢?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很多信息技术将进入课堂辅助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教学。为此,信息技术将为作一门重要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将作为教学中一个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应用于教学最广泛的是PowerPoint课件制作,它将视频、图片、声音、动画和文字集为一体,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因此,要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为主线,在玩中求知,乐中学习,必须加强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而如何才能让课件在小学数学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呢?现结合本人的一点经验谈谈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天生好玩、好动,要让其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授40分钟,那是不可能的。据专家调查,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为此,小学生对一堂课的注意力最多在25分钟左右,如果一堂课就让学生坐着听,就算学生不动,呆呆地坐着听,也只有25分钟能接受知识,有15分钟就没有效果,更何况小学生不可能这25分钟不动,能集中精力去听呢。要让学生能整堂课参与到学习中来,按照教师首先预设的教学环节去参与学习,就必须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处处充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启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小学生记忆力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听获取,也可以从观察获取,还可以从实践中获取。据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记住25%,能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记住15%,若能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为此,单靠教师的讲、学生的听,学生接受知识的记忆不强,对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没有多大成效。要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加之实践操作。这一点课件能帮助我们解决。
二、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课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随便插入几张图片,输入一些教学环节的文字就能辅助教学,做得好的课件能充分服务于教学,弥补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做得不好的课件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要使课件能充分服务于教学,真正体现教学互补作用,需做到以下几点。
1、背景朴实清秀、前景鲜明突出。
课件不能过于花哨,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要朴实,交互不能很多、很复杂,有可能会造成自己当堂操作的手忙脚乱。色彩搭配要协调,不能过于鲜艳,对比度不要太大,色彩的搭配,体现的是教师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各种动态效果,要用在实处,不能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首先,背景与前景的搭配要协调,若背景与前景搭配得不好,你的课件在课堂上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不但不能辅助于教学,反而会起来相反作用。背景讲究朴实清秀,前景却讲究鲜明突出。背景可以用单色、双色渐变、图案及图片填充,无论用什么方式填充,都研究朴实清秀,越简单越好,不可弄得花枝招展,用颜色填充尽量选浅色为宜,背景颜色太过于鲜明会影响前景的显示效果;图片填充不宜选颜色鲜明,图案多、有动物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这样会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对于初学做课件的老师往往认为课件花样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课件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以便于教师引导。
另外,课件前景选择也比较重要,前景颜色(如文字颜色、图片)应选择鲜明突出,与背景颜色有较大区分,不宜选择与背景相近的颜色,这样容易将我们的前景与背景混淆,让学生看不清楚,前景中好的图片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其实,课件的背景只是一种衬托,最主要的还是前景,因为前景是我们重点突显出来让学生看的,必须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看不懂,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可选白底黑字,黑底白字,但这样的设计过于普通,一般背景颜色用浅色的,这样的背景搭配黑色、深红色、深蓝色字都适合,但却不能搭配黄色字,具体应如何搭配可在实际操作中去摸索,只要前景文字较为清楚皆可。
2、内容紧扣教学设计,依托教材。
一节好课首先必须设计出好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要依托于教材,再在实施教学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实现,对教学产生互补作用。为此,课件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设计的环节来设计,依托于教材内容,如课件显示的文字内容一般是教学中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及规律等。课件中使用的图片应依托于教材内容。
3、文字内容精炼,字体与身份相符
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或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来协助教师走整堂课的流程,对课堂重点进行重点突破的,是弥补教学中用讲授形式无法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的不足,而不是教学设计,也不是教案。教师千万不要用课件全面代替教师的讲解,它不是教师语言的替代品,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起补充、扩展、延伸的作用。课件毕竟为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更是主导。我们不能把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搬到课件中来,不能将教师要讲述的话都放在课件中来出示,将课件看成教案来实施。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观众厌烦,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精炼,体现教学知识点,将教学归纳出来的知识点,重难点或一些典型例题、提问进行课件显示。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们经常会运用到各种字体。那么,你的字体运用得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课件中字体的要与其身份相符,就像国家公职人员人要穿正装,搞艺术的人要穿奇装一样,使用文字的字体要与其身份相符。一种字体必然有它的视觉特性:象黑体、综艺体等比较严肃的字体就适合用在标题上,用在正文上反而显得臃肿;而正文用隶书、楷体、宋体、幼圆比较合适,用在标题上会略显单薄。下划线要保证用在重点文字上。为了界面更丰富,可以适当的运用变体字,但要注意美观性和可识别性。
4、内容充满情趣,生动逼真
在课件制作中,课件的内容要充满情趣、生动逼真。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现在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我们要将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要学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一过程,就要让我们的课堂情趣化,生动化。这过程的实施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游戏、实践操作、讲故事、动画欣赏等。作为小学生,从小喜欢看动画,而课件则可以实现动画教学,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在整堂中感受到快乐,达到真正的乐中求学,乐中求发展,让我们的课堂犹如电影搬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一个好课件的演示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件可以说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课件离不开动画的展现,动画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最具优势的地方。在课件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超链接的形式插入适合的视频、声音及图片来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课件展现出情趣化、生动化的教学情景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5、动画显示有序、快捷,出示方向合理
在课件中,每一段文字、图片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动画效果来控制其显示的顺序、动画速度及出示方向。
首先,显示的顺充是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来设定该出示的时候显示,不该出示的时候隐藏,使教学环节具有层次感。如出示口算练习时,要先显示所有题目,而答案却等口答后显示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反思。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教师的思想要清晰,明白整堂课中什么时候该出示什么,不该出示什么,以便于制作课件中设计动画显示顺序,不出现零乱现象。
其次,动画显示要快捷,不宜过慢。过慢会使我们的教学产生停留,让学生的思维存留空隙,分散注意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想法把学生紧紧地集中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不留任何空隙让学生贪玩的思维钻空子。虽然动画设计中可以设计速度,但有些动画效果的速度相对较慢,如渐变式回旋、渐变式缩放的速度就相对慢一些。
另外,文字、图片出现的方向要合理,不合理的方向会影响课件的外观效果,感觉零乱。如飞入动画效果,文字少的标题可选择由左进入,文字多的结论可选择由下进入,但一张幻灯片已显示了一几段文字后,若要再显示一段文字不可选择由上进入这样后一段文字会从已显示的文字上进入,产生零乱效果。
6、取材贴近生活,具有探究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再。作为课件制作,你所选的素材(如图片、声音及视频)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所选择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比较方便我们教学的引领,为引导出下一环节的知识内容或归纳总结概念、公式及规律起到直观效果。
其次,所选素材要具有探究性。兴趣和向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选取学生所向往、感兴趣的素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如选取动物图片、声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选取从未去过的情境图、视频(如动物园情境、游乐园)作业教学情境,学生既感兴趣,又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素材在课件中一播放,就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有效的探究效果,为课堂教学鲜染活跃的气氛。
总之,设计好数学课件,化枯燥为生动有趣,让课件作为数学教学的配角,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让我们辛勤的劳动化作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是我们设计课件的目的与宗旨。
反思:
1、我觉得“内容紧扣教学设计,依托教材”论述少了点
2、标题感觉不对,好像是内容与标题有点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内空提要]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使一些在常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动画、声音展示得以轻松解决,并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极性和求知欲。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认为它是万能的,是最好的。每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能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方式取而代之。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其优劣的基础之上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教学
近几年来,利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得教师所喜爱,且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也省心不少,学生也乐于课件的辅助教学,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优势是明显的,但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只有正确认识、精心制作、准确操作才能使得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能一统天下。各种教学方式应该根据课的内容需要而选择合适方式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很多时候,课件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替代了小黑板的作用。看看现在各种观摩课、竞赛课,几乎每堂课都用了多媒体课件,里面绝大多数课件确实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整堂课增色不少;可有的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潮,只是在让学生看动画片,显示一些图片,练习,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件,甚至有的课件对课没帮助,反而过多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的有序思维。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步骤、重点、难点,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用课件,我们始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的地位是辅助教学,是一件工具,就像挂图、幻灯、小黑板一样。做一套课件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如果采取其他方式能取得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何必就一定要课件呢?
“好钢用在刀刃上”,课件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展示变化规律,化静为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应用题和几何题目,灵活多变,挑战学生思维,演示动画过程,解题、编题,题意尽显其中,巧用随机函数,电脑判断正误,其乐无穷,练习形式多样化,有趣化,快乐学习等。
二、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
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而不是让课件成为一个漂亮的黑板。
三、课件制作要贴进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材施教对于课件制作来说也是一样。我们不只是单纯利用课件在完成上课任务,我们还应该通过课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在设计课件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课件中,使得课件更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贴进学生的生活,进行着无形的教育。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情感等许多方面都是有所差异的。课件的制作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制作中就以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卡通形象,故事情节,一个个游戏来进行;高年级的有意注意时间长,而且对于卡通故事没有了什么兴趣,所以在课件制作上就主要以生活实际为主,反映学生所见、所闻、所想。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必要地去优化、美化程序,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课件主题内容要突出,背景图,装饰图片不能过多,过亮,尤其是一些动画装饰素材更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
四、注重课件的可控性 这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指课件中的制作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适应动态的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的天地,同一个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课件在制作时要注意课件具有应变性,而不能是一个走马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我曾多次看到,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想显示问题时,结果不小心多按一次键,结果切换到了答案画面,使教师尴尬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失败。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将信息的切换定义为按一下鼠标或键盘,将课件做成直线型。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更使其他教师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课件,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另一方面是指上课教师要了解课件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整个结构,准确及时地打开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使教师和课件做到协调一致。可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情况下,都是电脑教师根据上课老师的要求来做课件,授课的不会制作,制作的不会授课。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是勉强相互协作,在效果就打了折扣。因为在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课件的制作时间与质量。就算课件制作出来,上课教师还要花好大一部分精力去熟悉课件的使用,加重了教学负担。因此加大教师电脑知识培训是必须的,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制作出精良的课件,但最起码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知道利用这个软件来做课件能达到什么程度,做出什么效果,这样的话,在电脑教师帮助制作课件时,上课教师也能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熟悉整个流程,加快了课件制作的效率,提升了课件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能只是一个课件的使用者。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一些教师在使用课件中,在展示了一个画面后,继续进行了教学,但内容与这个画面无关。此时的画面或声音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及时关掉,使之黑屏,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课件中的设计要美观,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而不单纯是为了教学,美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课件中声音的导入一般分为三种,提示音,应该清晰明了;反馈音,应该体现鼓励或表扬的感情成份;背景音,应该温和舒缓,陶冶情操,且和画面相适应。声音时间长短的设置及音量大小等细节方面也是我们要去注意的。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才能更好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出最高的效用。
第四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把前沿先进的科技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 , 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 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 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 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他力求 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那如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心理学上 “动机” 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 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地的内在原 因。对数学有好奇心,不满足现有知识,敢于冒险尝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 , 是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 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 7和 3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 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 7+(? =10,学生 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 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 7面了?算式 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 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 7面小旗,学生 自然的在括号里填上了 1。学生掌握的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 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 7个,其他都空着, 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 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 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 小球,要放 9个,已经放了 2
个, 2+(=9。学生自然的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 7个填在 了括号里, 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 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 学生一看就明白 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 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学生求知的整 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知识不知不觉 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闪烁剥离,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 征。”创新精神是指人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究发现的情绪状态。
在揭示“观察物体”中的数学概念时,先让学生摸一摸实物,大体感知物体的形状,但若想让学 生抽象出实物图形是有困难的, 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时:首先出示实物图 “鞋盒” , 引导学生说出是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对的两条边、相对的面,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再让学生说特征, 学生的创新再次得到激发,猜测出长方体的框架。最后, 从鞋盒抽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学生的猜 测得到了验证。
三、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显示,创造性的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 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创造能力的 培养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一直对“速度和”的理解比较困难, 如果用实物或图片进行 直观演示,由于时空限制,很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而运用多媒体模拟运动过程, 学生就很容 易总结求出两地距离就是用 “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 这一规律。再如, 教学 “角的概念” 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 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 烁出亮点和两条
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 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 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 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学生突破掌握。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 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 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 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 “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个课件的好坏,不光取决于它的精美与否,更重要的还是这个课件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如何。好的课件能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如虎添翼,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就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在应用过程中存有的弊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能提供文本、图表等多种教学信息,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辛为平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由于它有形有声、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从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导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的热情是学好知识的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音乐在课件中的巧妙使用,能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在课件中加入了《数青蛙》这首歌,我让学生边听歌边把所学内容应用其中,使他们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互相讨论。就这样,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7和3在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7+(?)=10”,学生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7面小旗,学生自然地在括号里填上了1。学生掌握得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7个,其他都空着,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个,已经放了2个,2+()=9。学生自然地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7个填在了括号里。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学生求知的整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制造 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知识不知不觉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四)、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让学生突破掌握。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了思维。
二、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弊端与克服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潜能和作用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有几个方面问题觉得必须注意克服。
(一)、留足思维时间
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机下留“情”
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三)、机下留“板”
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事与愿违。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四)、不替代学生的动手实验
对于实验强的知识点如画长方形、作三角形的高等等,在教学中该学生动手的实验,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学生的操作,否则会失去学生对科学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物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像能力等仍然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五)、注重教育的主体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同时,课件制作要注意简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角色。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这种教学的方式既是进行验证、探索的极好工具,又是创设“情境”的好帮手。它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点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这将使我们的教学课堂达到更优化的效果,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王丽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11年 [2]冯玉红.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2004年12月27日
[3]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思考及应用.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网站.2007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