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垃圾回家说课稿
垃圾回家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垃圾回家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垃圾回家说课稿1一、说活动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回家”是“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订以下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③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教学课件、教学录象2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播放录像(整洁美丽的小区,家园又脏又乱的小区的景象),提问讨论: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教学软件: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游戏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实现了空间、时间上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五、说活动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说课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基本程序:
1.自我介绍(序号、姓名、单位、教材版本、课题等);
2.按照某种模式说课(一般用10—20分钟);
3.结束(简要概括说课内容)。
基本要求:
1.说课者的风度要求(庄重的仪表、自信的气质、礼仪的举止)。
2.2.说课者的语言要求
3.①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节奏感,避免程式化,体现教师的投入;
②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和语调(如专业语言、肢体语言、描述性语言等)。
说课时常用的措辞有:“我这样设计(或确定)的依据是”;“我之所以这样做,理由是”;“假如学生,我将”;“这样做的好处是”等等。
3.说课内容的要求
①要求内容正确、有序、联贯,结构完整、系统;
②要求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③要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4.说课与上课相统一的要求。
垃圾回家说课稿2说活动教材
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区
材料收集
方法
美工区
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
制作小娃娃、挂件、装饰瓶子;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
棋类区
可乐瓶盖
制作环保棋
音乐区
各种罐子、瓶子、美工区制作的环保服装
制作成乐器,进行伴奏。进行时装秀表演
计算区
小木棍、贝壳、纸盒
练习数数、制作几何体
建筑区
各种纸盒、瓶子
作为建筑的辅助物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回家说课稿3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垃圾回家说课稿4《送垃圾回家》是一篇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本课时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垃圾问题入手展开调查、收集、分类等体验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对整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回收标志。最终达到通过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一、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垃圾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很多
导入时,利用交流学生亲历倒垃圾时的感受让学生产生送垃圾回家的迫切愿望,随后通过欣赏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柱来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到人类产生的垃圾如此之多,由此生会想到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想的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随即揭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给垃圾找家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了“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的游戏,引导讨论,自主选择学习,处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到垃圾的分类,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要将废电池单独存放的意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废塑料、厨余垃圾、废纸是如何经过加工处理的,在交流中认识到将垃圾回收的积极意义,总结到垃圾的回收就是节约能源。
三、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倒垃圾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通过找错误行为的闯关游戏,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激发学生保护身边环境,为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
总之,本节课是本着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垃圾回家说课稿5“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了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二篇:《回家》说课稿
《回家》说课稿
《回家》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小鸟回家》是一篇看图说话课文,共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一开始用绳牵着小鸟玩,后来被小女孩哭着找妈妈的一幕所感动,最后放小鸟回家的故事。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充满了童趣,并且着眼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意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说学生
进入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图画内容或提供的主题说几句连贯的话的能力。但是在处理多幅图上,对于整体和部分的把握以及衔接方面还存在困难。本堂看图说话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把几幅图连起来说完整,说具体,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说教法
因为是多幅图片,所以我采用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先由整体感知入手,出示所有的图片让学生简单地概括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鉴于学生对于概括大意这个概念的模糊,除了规定每幅图只用一句话外,我还预设了一些导语,如:一开始陶陶……后来他看到……于是他就……,来帮助学生概括整个故事。在整体感知后,再一幅幅图出示,引导学生从陶陶怎么做、怎么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以及小鸟的表现认真观察,把故事情节逐渐架构丰满起来。最后通过一个“故事大王”的评比,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同时也是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再一次把四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的交流机会。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为这个故事设计了一个情景,给故事的主人公取名为陶陶,以今天是陶陶的生日,爸爸送给他一只小鸟作为生日礼物为开头,将学生带入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而在每一幅图出示前,我都设计了一段过渡语。比如第一幅图与第二幅图之间的过渡:正当陶陶玩得起劲时,忽然他被一阵哭声吸引住了。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第二与第三幅图的过渡:于是好心的警察叔叔就带着迷路的小女孩去找妈妈了。陶陶看到了这一幕,他想到了什么?第三与第四幅图之间的过渡:淘淘被小女孩哭喊着要找妈妈的一幕感动了,他想到小鸟也有妈妈,于是他就——,这样就使得每一幅图衔接得十分自然,使故事在生动的情节中缓缓展开。而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图与图之间究竟该怎么连接。
《回家》说课稿2
第20课《送小蚂蚁回家》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讲了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救他上来,蜻蜓、萤火虫帮助他回到了家。表现了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心灵美。课文通过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展示故事,生动,吸引人。而且动物们的心灵美和夏夜的景色美交织融合在一起,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
经过一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套掌握生字的方法,比如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一想以及编儿歌,记形声字等等的方法。学生能用这些方法识记很多生字,但在细微之处,关键之处还需要老师的指点。在朗读方面,学生基本上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在初读课文时读通课文,而且对于问句、感叹句的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写字方面,基本上能照样子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除识字写字以及正确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读好小动物对话中的感叹句和问句。这个目标的制定面向全体,集中而适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懂得伙伴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伙伴的道理,培养学生互助的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点阅读和朗读的经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基本采用自由阅读解决问题,自由朗读读出语气的方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老师则起到适当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朗读中,评价中得到收获。
本课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并正确朗读课文,意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之后通过读词语等练习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进行及时指导。课文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抓住课题,解决与课题有关的问题,大致掌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再朗读课文,达到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在读通的基础上,讨论喜欢哪种小动物,加深感悟,训练了说话能力,学生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揭示课题:
这一个环节通过课件“美丽的夏夜”引入,立刻将学生带入了童话世界,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塘”时,拓展了形声字,既学了新字,又复习巩固了熟字,这样便于学生将字归类,而有效地记住很多字。
2.自学生字新词。
这一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培养其良好的自学能力。
3.学习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题是《送小蚂蚁回家》,那么课文中,谁,什么时候,为什么送小蚂蚁回家,又是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抓住标点以及提示语,读好动物间的对话。在朗读的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指导,以各种形式组织朗读好这段对话。通过朗读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体会了感情。
4.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用“爱是——”的句式练习说话。既进一步深化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把自己想讲的话讲清楚、说完整。规定句式规范了学生的说话,也让学生更大胆,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概括课文的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对美的认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是美好的,爱是美的源泉。
5.指导描摹
本课写字指导重点书写“塘”和“眨”2个字。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示范,再让学生描摹,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汉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上课伊始,伴随着音乐,出示了一幅夏夜的画面。我通过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故事情境中。又通过看、听、说、读,让学习欣赏美、感悟美。这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夏夜的美好宁静,也为下面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作了必要的铺垫,是本文情意目标浅层次的渗透。
总结全文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对美的理解从美的事物上升到由景物和人物构成的美的世界。练习小结时,提升美。通过“爱是——”的句式训练,既进一步深化主题,又培养了学生把自己想讲的话讲清楚、说完整。学生通过自己概括课文的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对美的认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是美好的,爱是美的源泉。
不足之处:
为赶时间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带着心读课文。在第一个片断中,小蚂蚁掉入池塘,它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着急、有担心、有害怕,课文是简单的,两句短短的对话,但蕴含着丰富的含意。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深入体会,用心用情来体会,这两句句子读得不够好。学生的思想是丰富的,如果他们设身处境,多样化地理解了课文和小蚂蚁的心情,伤心、着急、害怕、可怜,我想有了这些感受再来读,学生的朗读肯定是充满了感情,有声有色。
另外,我班学生的说话能力较薄弱。课堂上发言总集中在几个同学身上,其余同学老是当听众。因此让人感到学生学习的不投入,课堂效果也不佳。如何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提高说话的质量,提高课堂的效率,看来是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课上得再好,没人听,没有学生的互动,等于白搭。
《回家》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关于田田等人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课文————《燕子回家的路》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燕子回家的路》这篇课文讲述了田田、爷爷和韩奶奶为了让出去觅食的燕子妈妈能顺利地回家,守在二楼楼梯口看着窗口的事。这件事情虽然很小,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也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着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积累上,仍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段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二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品味重点词句,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又不同的爱,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写想象型的读书笔记。
四、说教法
教学中,我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运用朗读感悟法,想象品味法激发和升华情感,让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五、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组织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大胆想象的方式中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续写故事,将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六、说教学手段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简笔画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器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填写积累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优化了课堂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代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在导入新课时,我由本册书学过的《燕子》和《燕子专列》导入,同时给孩子一个展示课外积累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九岁的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所以,在此环节,我引导孩子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后再遇到不理解的词,就不用只依靠词典了,同时孩子们也懂得了自己在初读课文时,都应该做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倾心对话,体会情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在此环节,我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认真品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打好基础,而分角色朗读又能使学生动心动情,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引导想象,体会爱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本文的好词好句虽不太多,但也不能放弃,也应引导学生摘抄。
正是因为课文的好词好句不算太多,我决定运用想象教学法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思索、去填空、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引导的:
1、小燕子得到了大家的关爱,请你想一想小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她看到人们在这里,为她看着回爱的路,她会怎么想?
2、请你再想象一下,小燕子和她们的妈妈在这里会生活的怎么样?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人们会怎样对待她们?
3、请你再想象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这一环节过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在学生续写完故事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现在你就可以选定一个人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本课板书,我将二楼楼梯窗口及燕子窝和乳燕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下面写着爱心也是无价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
因本人从未尝试过此类教学,再加上能力有限,在此次授课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敬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回家》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安全才能回家》。 《安全才能回家》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三单元《我们出行真方便》的第二个话题。本主题是依据《课程标准》中“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观察本地区的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等要求编排的。下面,我就《全安才能回家》这一内容,从以下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本主题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事故的事例,感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重要性”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主要帮助学生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自觉遵守并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与能力。交通安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是学生终身安全行为的重要方面,因而本课内容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设计意图
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从观察实际生活入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本主题学习的关注,从而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教学中努力实践德育回归生活的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体现新课标的综合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在学生的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本教材贴近生活,是学生常见的交通现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生活经验不足,对交通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估计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2、行为目标: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把学到的交通安全常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能力,在生活中自觉遵守并维护交通法规。
五、说教具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所以本课我所选的教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关交通安全事故的案例、视频、图片、文字、歌谣和相关的交通法规、交通标志牌。
六、说教法
如果说教材和学生是一把锁,那么,教学方法就是开锁的钥匙。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民主、合作、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以及评价激励法等,努力营造协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层次的掌握交通规则知识,从而达到明理、导行、育人的目的。
七、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采用搜集资料法、讨论法、辨析法、观察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懂得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变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行动。
八、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切入点,我在课前作了充分准备。一方面我让学生课前就去观察路上的交通标志。另一方面我准备了一些交通图片、视频资料做好相关课件、制作好交通标志。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新课开始,我将课前收集的交通事故视频和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车祸画,让学生的内心触动很大,违反交通法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中认识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严重性。唤起学生日常记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安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时引出课题《安全才能回家》,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
(二)多维互动,探求新知
1、认识标志,学习新知。《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熟悉的周边街景拍摄下来,让孩子们找一找,认一认,你见过这些交通安全标志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激发他们求知的愿望。接着介绍更多的标志,全班共享。先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标志的意义,再进行分类,最后起类别名称,从易到难,富有层次,便于学生掌握。这些不经意却是巧妙的安排,体现了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也落实了知识点。在这一活动中,我给学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能锻炼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2、游戏巩固,联系实际。孩子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体验来感悟生活,化知为行是每次主题教育的目的。所以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实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了两个活动情境:然后出示前面学过的交通标志,请学生抢答,共同参与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充分地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安全回家我能行》这一教学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交流讨论,激发责任
1、行为辨析,交流讨论
品德课一定要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课件呈现一组画面,让学生进行辨析。学生通过剖析这样做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意识,明白了安全才能回家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自我,说说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听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学生的心灵震撼了,纷纷谈了自己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2、再次感受,激发责任。学生对交通事故有了一定了解,但仅靠语言叙述不是那么直观,为了深化学生认识,我播放多起交通事故视频和每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再次震撼学生心灵,继续诱发学生对交通事故的重视,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事故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痛,有时还会危及生命,给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给社会增添许多不和谐因素,真是为我们的生命徒添悲伤的色彩。看来,车祸猛于虎呀!以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再次触碰学生的心灵,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从而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的意识,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读唱儿歌。师: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让我们共勉。课件出示,学生拍手读唱。浅显、轻快的儿歌,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深入孩子的心灵。有了儿歌的教学,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安全警钟。(学生拍手齐读《平安回家》儿歌,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所学,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安全警钟。)
2归纳总结。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平安是福》(画面:音乐)并进行全课总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平安的秘诀送给自己,同时也送给你所爱的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能一生平安!”孩子们回到了愉快和轻松的现实生活,更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整堂课的气氛从严肃到轻松,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以上是我对《安全才能会回家》一课的说课,谢谢大家。
《回家》说课稿5
[说课内容]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在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对等长的距离进行判断和验证,在玩沙玩水活动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容器让幼儿去思考容量守恒的问题。”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正是有关长度守恒的大班数学活动:小兔子回家。
[活动目标的设立及其依据]
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设计构想]
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而数学学习更是应该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长度守恒的内容如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并激发幼儿动手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呢?我设计了“小兔子回家”这样一个游戏活动。首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历险森林魔幻城堡》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身临其境,活跃思维;然后带领幼儿置身游戏场景,应用各种感官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幼儿表达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建立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活动构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设计以及为幼儿提供动手探究的材料准备,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溶入其中。教幼儿学习量的守恒有几种方法:
1、可以运用各种量的多种变式,添入干扰因素,使幼儿做到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因此在游戏中我应用了绳子长度变式、纸板长度变式、火柴棍长度变式。
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如在第一关的难题中,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
3、用数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关思考哪条路更长更短的问题时,有的幼儿就会数数两条路各是由几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4、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如在第三关的难题中,5个小正方形纸板的长度连起来是和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儿作守恒判断时,让幼儿讨论并强调指出这一关系,既学了量的守恒,同时渗透了集合与子集关系的思想,为幼儿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中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准备了感性条件。
在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训练幼儿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测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测量工具如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儿还可应用目测、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脚等,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思维广度,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测量水平。(由于不是测量活动,一次没有准备纪录表)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2、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3、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第一环节: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一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乐危机四伏)。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儿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时,介绍每一道关卡的难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允许幼儿小声议论、讨论,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答案。
第二环节: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用一句话引出第二环节:“到底谁的答案才是对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试一试才知道。你们想当那只勇敢聪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来闯关吗?”这句话激起幼儿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带着幼儿(都戴上小兔头饰)进入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每一道关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第一关: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在幼儿充分议论后,引导幼儿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已正是它们的量是一样的。
第二关: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和一条长度相等的弧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判断谁长谁短。提醒幼儿还可用身体的某部分作标准。
第三关:判断5个分开的小正方形纸板长还是一个5个连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纸板长。引导幼儿利用等长的一条长方形纸板作为中介。
第四关:排成一条直线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线形状的10根火柴棍谁长。
第五关:在格子图上,到小兔家的两条路哪条更长哪条更短。
顺利闯关的幼儿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红旗。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在闯关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过程,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在需要时适当归纳总结,来使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表达和交流,幼儿会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怎样和为什么、与人讨论和争辩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幼儿都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数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动手操作及讨论交流,绝大部分幼儿应该形成初步的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幼儿能流利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回家》说课稿6
《送垃圾回家》是一篇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本课时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垃圾问题入手展开调查、收集、分类等体验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对整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回收标志。最终达到通过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一、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垃圾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很多
导入时,利用交流学生亲历倒垃圾时的感受让学生产生送垃圾回家的迫切愿望,随后通过欣赏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柱来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到人类产生的垃圾如此之多,由此生会想到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想的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随即揭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给垃圾找家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了“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的游戏,引导讨论,自主选择学习,处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到垃圾的分类,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要将废电池单独存放的意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废塑料、厨余垃圾、废纸是如何经过加工处理的,在交流中认识到将垃圾回收的积极意义,总结到垃圾的回收就是节约能源。
三、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倒垃圾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通过找错误行为的闯关游戏,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激发学生保护身边环境,为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
总之,本节课是本着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回家》说课稿7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了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回家》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村路,带我回家》,此次说课我将本着义务教育音乐基本理念要求,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乡村路,带我回家》是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欣赏歌曲。这是一首美国乡村音乐,歌曲旋律简单朴实,速度轻快,有明显的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展现了美国人民淳朴的性格特征。从本歌曲歌词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一种对家乡景物、对亲人的思念,所以本歌曲始终贯穿着除了乡村音乐的质朴,还有浓浓的思乡情感。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阶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自己独立演唱简单的音乐;这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拓展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特色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美国乡村音乐《乡村路,带我回家》中,初步感受美国早期音乐轻快、质朴、风趣的音乐特点,产生对异域文化学习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探究、合作等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切分音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是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明确切分音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探究法、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感受体验、哼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情境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播放《友谊地久天长》,带领学生进行聆听,并提问学生歌曲曲名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地播放一遍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并提问同学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大致的情绪感受,随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之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去探讨他们认为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我会简单地介绍关于作者和本首歌曲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哼唱歌曲环节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讲解本歌曲中出现的重点音乐元素——切分音,同时带领学生着重再次聆听切分音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加强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环节中我会引导同学组成小组,在现有的旋律基础上进行中文歌词的创编,带领学生思考探究同样的旋律改变歌词后是否可以传达出不一样的思想情感。
这样做既能够加深对本课歌曲掌握的程度,同时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对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其他类型的音乐并与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下节课再一起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回家》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中的《小小羊儿要回家》。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歌词中的“妈”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孩子”的亲昵的情感,语气十分亲切,感情真挚。它的旋律舒展、优美、抒情,深受孩子喜爱。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三个:
认知目标: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能力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用不同速度来演唱歌曲,感受不同情绪。
情感目标:在演唱歌曲中感受乐趣。
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难点则是掌握歌曲中的全音符与附点节奏的演唱。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认知特点。在本节课中,我的具体做法有:
一是“听唱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都必须从“听”入手,并且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会有目的的去聆听,通过多次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
二是“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舞台变现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发挥他们的群体力量。
三是“积极评价”:新课标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在本课中,我积极的给予学生评价,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说教学理念
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愉快教学的思路。整堂课,从激趣导入到新歌教学再到舞台表现,最后课堂小结,都紧紧围绕以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引导学生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动脑、动口、动手,敢说、敢演、敢想,无拘无束地在音乐天地中畅想,尽情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模仿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呀?谁来试试?
请学生模仿,(可能有人模范大猩猩、孔雀等等。)
接着,师说:下面我也来模仿一种小动物的叫声,看看我模仿的叫声是什么动物?
老师示范羊的叫声,学生会回答是羊的叫声。
师再次示范叫声,但第一次是2拍的叫声,第二次是3拍的叫声,第三次是4拍的叫声,然后问:我模仿了3只小羊的叫声,你能听出他们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可能会说:叫的长短不一样
师小结:这是三只懂音乐的小羊,第一只叫喜羊羊,它是2拍的,第二只叫沸羊羊,它是3拍的,第三只叫懒洋洋,它是4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和羊村里的小羊们交朋友啦!引出游戏:听辨节拍
方法:教师出示图片,上面有三只小羊,分别是2拍的喜羊羊、3拍的沸洋洋,4拍的懒洋洋,请学生听琴弹旋律,分辨节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的羊叫声,为歌曲中的2拍、3拍及4拍的学唱做好铺垫,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等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歌教学
师:小羊们已经找到家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它们的音乐之家做客吧。”
环节一:多次聆听,感受音乐
首先请学生聆听第一遍,要求:让学随着音乐律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接着让学生聆听第二遍,要求让学生找找曲谱的4拍出现了几次
最后,让学生聆听第三遍,观察教师出示的谱曲,注意曲谱中的附点节奏。并学学这些乐句。(如3 5 6 5︱5 6
在学唱时,采用听辨法,让学生学习这里的附点时值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带着目的的聆听,让学生关注音乐的情绪、速度、及节奏,并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附点节奏进行了提前解决,为歌曲学唱做好铺垫,也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二:指导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这么美妙的歌曲,老师禁不住想要表演一下,如果我表演的好,你们可要给我鼓鼓掌哦!教师示范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聆听了3次音乐,对歌曲初步有了印象,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聆听录音,学生会产生视觉审美疲劳,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榜样作用,这里设计的教师范唱环节,可以让学生会有新鲜感,同时又能再次体验音乐情绪)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相信你也会喜欢这首歌曲的!
首先让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2拍、3拍、4拍的地方时值要唱到位。在初步学会歌曲之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些乐句比较难,需要老师的帮忙?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地方。师:歌曲中的妈妈在呼唤羊宝宝们回家呢,让我们用亲切的语气一起来呼唤他们回家吧!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去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歌曲中的困难句,教师再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舞台表现】
通过对音乐要素中的速度改变,让学生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跟轻快活泼的情绪。从演唱形式上改变,体验音乐的乐趣。
师:同学们,不同的速度变化表达了歌曲不同的情绪,刚才我们感受了抒情、优美的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接下来,让我们换一种风格来演唱这首歌曲吧!
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尝试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并说说这样改变之后,歌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请学生到这个“半圆形”的舞蹈中央来表演。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渗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对歌曲的速度进行改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速度变化带来不一样的歌曲情绪,而且设计的让学生表演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学生们积极的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我们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话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要更爱妈妈,帮妈妈做家务等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真情空间。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感悟,培养了审美能力,使其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此,课堂推向高潮。
最后,再次播放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让孩子们把歌声带出教室,奔向属于他们的天地。
五、教学说明
各位老师、说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始终贯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融音乐、表演为一体,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唱、听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动的真情空间。突出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共同探讨、总结求精的教学风格,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谢谢!
《回家》说课稿10
说活动教材
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区
材料收集
方法
美工区
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
制作小娃娃、挂件、装饰瓶子;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
棋类区
可乐瓶盖
制作环保棋
音乐区
各种罐子、瓶子、美工区制作的环保服装
制作成乐器,进行伴奏。进行时装秀表演
计算区
小木棍、贝壳、纸盒
练习数数、制作几何体
建筑区
各种纸盒、瓶子
作为建筑的辅助物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回家》说课稿11
一、说活动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回家”是“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订以下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③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教学课件、教学录象2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播放录像(整洁美丽的小区,家园又脏又乱的小区的景象), 提问讨论: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教学软件: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游戏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实现了空间、时间上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五、说活动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说课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基本程序:
1.自我介绍(序号、姓名、单位、教材版本、课题等);
2.按照某种模式说课(一般用10—20分钟);
3.结束(简要概括说课内容)。
基本要求:
1.说课者的风度要求(庄重的仪表、自信的气质、礼仪的举止)。
2.2.说课者的语言要求
3.①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节奏感,避免程式化,体现教师的投入;
②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和语调(如专业语言、肢体语言、描述性语言等)。
说课时常用的措辞有:“我这样设计(或确定)的依据是”;“我之所以这样做,理由是”;“假如学生,我将”;“这样做的好处是”等等。
3.说课内容的要求
①要求内容正确、有序、联贯,结构完整、系统;
②要求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③要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4.说课与上课相统一的要求。
《回家》说课稿12
(一) 教材分析
《小海星快回家》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描写了一只可爱的小海星傍晚还在沙滩上玩耍,海风提醒他快回家的事。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二) 学情分析
海星是一种可爱的海洋生物,孩子们十分喜爱,因此会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能记、愿读、肯说、会想、敢问,因此,本课的设计依然以自主识字、合作学习为主,由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并辅以游戏设计使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风”、“沙”;重点理解、积累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读正确课文,小组合作派小组代表读正确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生字,群策群力。在老师引导的基础上,体会感悟儿歌中角色的不同情感,使学生读懂、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母爱。
(四) 教法
在识字教学上,本课我主要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去识字,通过分组教学这一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更浓厚。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等特点,找好办法识记生字,老师则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从而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并在学习中体会识字的乐趣。
本课的阅读教学,我主要通过学生在听懂、读对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自身的棉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言感染的方法来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进入到儿歌中去,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即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朗读的愉悦,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写字教学是,我主要也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反客为主,更好的教会孩子写字时的笔顺和写在田字格中时的位置,并时刻注意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分组教学的学法与实施计划
在分组学习时,旨在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动脑,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利,同时也赋予了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在3个地方重点凸显了小班分组教学,第一处是整体感知部分,小组自由读,组长派学生代表朗读,一方面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读儿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地得以张扬,并使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处是学习绳子部分。这一处也是小组学习氛围达到高潮的部分,此处,老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指挥者,相反,每个组的组长却成了“小老师”,由他们来控制、组织小组进行学习,此时,他们的学习就好比是一个“智慧集中营”每个成员都在组长的带领下拼读词语,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讨论、群策群力,通过对生字的音、形、义的分析,每组分别得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加一加”的识字办法,对生字“风”拼度时的注意点等,他们每个人都化个人的智慧为集体的智慧,为自己小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第三处的设计在“拓展延伸”部分。这一部分由组长组织自己的小组分角色表演小海星回家后,它和妈妈间的对话,目的在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气氛。学习是艰苦的,但是教学过程未必就是那么严肃,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抒发情感,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而通过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可使教室成为孩子的乐园,并进一步使孩子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浓浓的爱,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快乐”。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上,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回家》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目标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回家路上》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由看图讲故事、练一练两部分组成,看图讲故事主要是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练一练这一环节设计了形式各异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等练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目标确定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了2---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一节练习巩固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独立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将获取的数学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来,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其二,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且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目标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并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主动参与实际操作,深化理解实践应用,形成本领完善认识,体验成功。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对枯燥的训练往往不感兴趣,但对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信息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先创设了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并通过3个问题,给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应用。问题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在具体的情境图中能够迅速而全面地发现数学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让学生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老师适时加以引导,使信息更加明确化,为后面的列乘法算式打下基础。问题二: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此,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提名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说自己的问题听同伴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三: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问什么这么列式,计算时应用了哪句口诀?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2--5的乘法口诀,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应用意识。之后的练一练通过故事串将这些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练习中更深一步提高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形成自己的本领。
存在问题:
本节课由于教室光线有点亮,多媒体课件效果并不好,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有完全的提起来,再由于实际把握的不好,课后的练习题处理的较少。
《回家》说课稿14
我所在的渝水第一小学。学校生员有45.3%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女,以农村孩子居多。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交通标志从没留意过。每天放学时都会看见学生出校门撒腿就跑,有时还会看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在车来车往中奔走。
(画面:这是我在学生放学时拍摄的一组照片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对此学校、班级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打工女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于是在我的品生课堂上,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来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初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下面我就对《平安回家》这一课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第四课《平安回家》。根据主题目标的要求,主要根据一组认交通标志的图片进行拓展,使孩子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简单地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提升记忆,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3.结合学校小班化的合作学习课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知行统一”的原则,结合学校周边街道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常识。
2.通过开展知识小竞赛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交通标志、交通常识的进一步了解,树立自觉遵守交通的意识,注意平安回家。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以下是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模拟学习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 表演展示学习法
2.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强调寓教于乐。因而我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参与模拟游戏、表演竞赛活动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是结合我校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3.竞赛讨论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以竞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板块一:“十字路口”怎样走
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听到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哪一种做法能让孩子印象更深,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我们的选择不言而喻,孩子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实验来感悟生活。教学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里的桌椅分成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画面:十字路口照片)。然后让学生带上我制作好的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走一走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来评价他们走的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车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这只是在教室里的模拟游戏,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这多么危险啊!如果我们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会怎么样呢?我们在来试一试。两次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产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交通标志的愿望。
板块二:认认交通标志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显示生活中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标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事先粘贴在黑板上,然后按着学生所在的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小组间立体交叉的互动形式回答我出示的交通标志。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路上的交通标志,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信息搜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板块三:交通知识擂台赛。
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也会日益激烈,而竞争正与小学生的“好强”特点相符合。因此,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我创设情境说:“同学们表现的这样棒,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那老师要组织一个交通知识擂台赛,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敢)这时,课件出示色彩鲜艳的画面,(画面:选题画面)请各小组商量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图案,每个图案后面都是一道挑战题呦。
1.连一连。(画面:连线题)小组合作来完成图标与意义的连线,及时对交通标志进行识别,使知识得到了巩固。
2.贴一贴。这道题的设计展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校园周边街道利用简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简图照片)。学生一看都大声地喊出,这是我们学校、洁净街,我家就住在这,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街道。我顺势说:“孩子们,那就请你们将我们刚刚学的交通标志粘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吧”!这一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旨在真真切切地让孩子在现实中关注生活,我们的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只有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3.设计交通安全提示语。(画面:设计标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来设计安全提示语,提示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注意交通安全,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以保护他人,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学小交警。(画面:学交警)教学中师生共同展示学习交警叔叔三个简单的指挥手势。在这里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在选择动作和展示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知道交警最常用的三个手势的意思,降低表演难度。小组同学展示时,号召全体学生都来表演学习,让学生在表演学习中获得交通知识,使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板块的设计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的升华。
板块四:学儿歌
经过竞赛后,我宣布同学们挑战成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祝你平安》(画面:音乐)并进行全课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告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平安。以上是我对《平安回家》一课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回家》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小学跳跃教材。教学内容有:学会蛙跳步,初步掌握舞蹈小组合《小青蛙回家》。 《小青蛙回家》是一个深受儿童喜爱的舞蹈组合。它以小青蛙跳跃的动作为素材,由“大八字位蹦跳步”与“勾脚旁吸腿”构成两种蛙跳步。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在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我对本课教学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2)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两种不同的蛙跳步;创编小青蛙蹲的造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小组合并能边唱边跳。
难点: 两种蛙跳步。
二、说学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依赖性强、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但只要是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利用图片与欣赏一段关于小青蛙的舞蹈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2)直观模仿两只小青蛙不同造型的基础上,两种蛙跳步的不同。之处。既突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模仿力与观察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青蛙爸爸、青蛙妈妈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小组合。
2,学法
(1)以学生为主体,在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组合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模仿,从中找出连两种蛙跳步的不同之处,化难为易。并初步完整地表现小组合。
(2)游戏:在“小青蛙找朋友”的游戏中,巩固蛙跳步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听歌曲,学生自由创编小青蛙的动作。
2,直观图片,模仿小青蛙蹲的造型。并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蛙跳步。
3,创设情境,师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小组合。
4、游戏:学生分为两个圆圈,分别扮演小青蛙与小狗的家。让学生在愉悦中巩固对蛙跳步的学习。
五、课后反思
1、应在“形体”两字上多下功夫,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调整课堂结构。
2,应注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收获。
第三篇:垃圾回家的教案
垃圾回家的教案1
设计意图:
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现在人类不会保护环境,制造各种各样垃圾,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随手擦得餐巾纸。喝得饮料瓶子、吃的果皮纸屑随处乱丢,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选择“垃圾回家”开展活动,使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那些可回收,那些不可回收,那些有害,了解垃圾回收标志,真正做到垃圾“回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环境。
2、知道什么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物。。
3、能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菜叶、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毛巾、电线、陶瓷、电池和温度计、灯泡、化妆品、筷子等。
2、自制红、黄、绿色垃圾分类表格。
3、垃圾及垃圾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看到这么多垃圾我们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
二、垃圾标志认识及分类。
1、讨论:教师出示准备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呢?丢到垃圾桶去(幼儿)。对呀,那么这些垃圾有没有用呢?
2、看图片,垃圾桶的标志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桶。你们认识这些垃圾桶吗?今天我们认识“垃圾桶标志”
————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绿色垃圾桶。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标志讲解。黄色垃圾桶。其中不可回收中有害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可以回收利用?
————出示“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有哪些。
3、游戏:看谁说得对。黑板上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现在老师将你们收集的垃圾给你们。通过刚才的认识进行一次分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4、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延伸活动:
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不可回收的:烟头、果皮、菜叶、卫生纸。有害的:药品、化妆品、温度计、费电池。
垃圾回家的教案2
活动来源:
我们班个别幼儿有这样一些习惯,如将擦过鼻涕的纸又放回纸篮里,吃水果时把果皮和果核扔在桌子、地上,和家人在外一起玩时将纸屑、空饮料瓶随手乱丢。为了帮助孩子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会将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2、认识垃圾筒,知道它的用途。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
2、故事《香蕉皮的家》;头饰小猫、小兔、香蕉皮。
3、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幻灯片6张。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提问:
1、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头饰。
2、小兔为什么差点滑倒?哪里来的香蕉皮?
3、小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香蕉皮的家在哪里?
二、了解垃圾筒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垃圾筒?
2、垃圾筒有什么用?
3、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三、看幻灯片判断垃圾是否回家
播放幻灯片幼儿观察垃圾是否回家。
6张幻灯片的内容:小朋友进餐时桌上掉了一些饭粒和菜;小朋友将擦鼻涕的纸扔到地上;草地上有人扔了几个空塑料袋;有人将垃圾扔在人行道上;乘客将垃圾从车窗里扔出落到马路上;花园里有一些废报纸和空饮料瓶。
提问:你看到了哪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回家了吗?应该怎么做?
四、实践活动:拾垃圾
小朋友,我们来当清洁小卫士,帮幼儿园里的垃圾找家。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为开展活动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以故事引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深深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语言完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活动评析:
此次社会活动领域价值明确,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活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过师幼对话、同伴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获取社会文明的基本行为规范,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活动开始前,教师从知识与物质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等,及幻灯片的准备。不仅达到了家园结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怎样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充分达成目标。
另外,活动延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此次活动中,教师还可将延伸活动定位于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
垃圾回家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录像短片两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劳伦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放录像(整洁和脏乱的小区)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有何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游戏——送垃圾“回家”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内。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标志。
导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
垃圾回家的教案4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活动反思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应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儿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儿园仍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被丢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师们围绕这个主题联系生活对孩子进行引导。另外,生活质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为大力提倡文明素质、垃圾分类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掌握了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尝试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从我做起,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垃圾回家的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学会如何分类;
2.了解垃圾堆放对健康的影响;
3.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片,PPT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总结宣传片中的内容(配合PPT图片):
1.垃圾的危害:
(1)垃圾是什么?(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废弃物)
(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呢?(通常,我们会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箱)
(3)垃圾堆放对健康,对环境的影响?(成对的垃圾会发出恶心的臭味,长出很多蚊虫苍蝇,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病菌)
(4)垃圾填埋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5)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染了,风景被破坏了)
2.解决方法: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垃圾分类)。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吗?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三是有害垃圾。四是其他垃圾。但是,目前街道上的垃圾一般只分为两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结合图片,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尝试将其归类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老师这里有个关于垃圾分类的顺口溜,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废物利用是个宝,蓝宝石的桶儿要记牢;厨房垃圾一包包,有害物品要管好,其他垃圾也不少,绿色的桶儿全部包。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垃圾?你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可回收箱还是不可回收箱?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尝试一下。
(三)讨论垃圾对于健康的'危害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将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到了各自的家里,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乱扔垃圾,垃圾堆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垃圾分类,你们可能干,在生活中你们也要记得垃圾分类投放哦,如果爸爸妈妈忘记了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垃圾回家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三种分类及其标志。
2、不随便乱扔垃圾,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儿歌的视频,一些图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的图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
能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垃圾分类小儿歌”导入活动,使幼儿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
1、教师出示两个对比鲜明的的图片: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组织幼儿对比观察、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二)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1、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2、在幼儿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师:”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
”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
”有害垃圾的标志又是什么颜色的?“
(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
(三)送垃圾”回家“
1、让幼儿亲身尝试送垃圾”回家“。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垃圾混放在一起。然后,把三个标志以及代表他们的三个垃圾桶依次排开,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戏了!“
游戏结束后,请没有参与游戏的幼儿进行判断,看看这些垃圾分得对不对。
三、结束部分
(一)美丽的垃圾桶
师:”小朋友们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那现在我们来争做一个“小小环保宣传员”。
“请小朋友们装扮垃圾桶,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我将在美工区中投放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挂件、装饰瓶子等用来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等。在音乐区中投放各种罐子、瓶子、制作成乐器。
活动反思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应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儿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儿园仍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被丢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师们围绕这个主题联系生活对孩子进行引导。另外,生活质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为大力提倡文明素质、垃圾分类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掌握了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尝试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从我做起,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垃圾回家的教案7
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和垃圾分类标志、教学录像。
2、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播放录像)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二、基本部分:
1、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2、送垃圾回家游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三、结束部分:
设计环保标志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本着《纲要》提出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法来完成本活动。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回家的教案8
一、设计意图:
我们班个别幼儿有这样一些习惯,如将擦过鼻涕的纸又放回纸篮里,吃水果时把果皮和果核扔在桌子、地上,和家人在外一起玩时将纸屑、空饮料瓶随手乱丢。为了帮助孩子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会将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2.认识垃圾筒,知道它的用途。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
2.故事《香蕉皮的家》;头饰小猫、小兔、香蕉皮。
3.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幻灯片6张。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故事提问:
1.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头饰。
2.小兔为什么差点滑倒?哪里来的香蕉皮?
3.小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香蕉皮的家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筒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垃圾筒?
2.垃圾筒有什么用?
3.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三、结束部分:看幻灯片判断垃圾是否回家,播放幻灯片幼儿观察垃圾是否回家。
1. 6张幻灯片的内容:小朋友进餐时桌上掉了一些饭粒和菜;小朋友将擦鼻涕的纸扔到地上;草地上有人扔了几个空塑料袋;有人将垃圾扔在人行道上;乘客将垃圾从车窗里扔出落到马路上;花园里有一些废报纸和空饮料瓶。
2. 提问:你看到了哪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回家了吗?应该怎么做?
3.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活动延伸:
实践活动:拾垃圾小朋友,我们来当清洁小卫士,帮幼儿园里的垃圾找家。活动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为开展活动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以故事引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深深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语言完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此次社会活动领域价值明确,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活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过师幼对话、同伴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获取社会文明的基本行为规范,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活动开始前,我从知识与物质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等,及幻灯片的准备。不仅达到了家园结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怎样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充分达成目标。另外,活动延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此次活动中,我还将延伸活动定位于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本次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效果好。
垃圾回家的教案9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本着《纲要》提出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法来完成本活动。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回家的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 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 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一起捡拾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少制造垃圾?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张贴在幼儿园的布告栏里,呼吁大家少制造垃圾。
垃圾回家的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3、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废电池、废纸、塑料瓶、过期药品、玻璃瓶、剩菜剩饭、金属盒、渣土,自制蓝色、绿色、红色、黄色垃圾桶四个。
三、活动过程
(一)“垃圾你从哪里来?”
带领幼儿进入乱糟糟的活动室,请小朋友就坐。孩子们避开脏乱的座位,教师提问:“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呀?”引导幼儿回答:“别人喝剩的饮料瓶子,使用过的纸张”等等。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座位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四个垃圾桶,不如我们一起帮他们收拾一下吧!
带领幼儿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二)“我帮垃圾分分类。”
收拾垃圾的时候,播放音频(塑料瓶):“哎呀,我在哪里呀?这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是蓝色的。”
1、师:“咦,瓶子宝宝说这里不是它的'家,它的家是蓝色的垃圾桶。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垃圾桶有什么不同呀?”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垃圾桶的颜色和标识,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这四个垃圾桶颜色不同,上面的标识图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也说了自己的理解,那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视频。了解四种环保垃圾桶。介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的颜色及标志。
师: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我们这个垃圾桶就是可回收垃圾桶,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图案啊?这是什么形状啊?(三角形,还有三个箭头呢)像这样的三角形,还有三个箭头的就是可回收垃圾桶的标志。
师:你们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哪一些呀?(塑料瓶、废纸、易拉罐)像塑料瓶这样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就可以丟进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刚刚有小朋友把塑料瓶丟进了这个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你们说对不对啊?(对的)
(2)介绍厨余垃圾和厨余垃圾桶的颜色及标志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绿色的垃圾桶,有小朋友知道这个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呀?(他喜欢吃剩菜剩饭。香蕉皮)这个垃圾桶叫什么名字呀?(厨余垃圾桶)。那我们来看看厨余垃圾桶的标志。这个标志上有什么呀?(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像小朋友们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3)介绍有害垃圾和有害垃圾桶的标志及颜色
师:那还剩下两个垃圾桶,小朋友们知道有害垃圾要放进哪个垃圾桶呀?(红色的,因为我看到那里有个红叉叉)红色的垃圾桶就是用来装有害垃圾的。有害垃圾有哪些?(废电池、灯管、油漆、药品)我们再来看一下视频,小朋友仔细看有害垃圾桶喜欢吃什么。
(三)“我送垃圾回它家。”
师:刚才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四个垃圾桶,第一次送垃圾宝宝回家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它们的家,有的小朋友送错了地方,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它们正确的家,我们再一次把它们重新送回家好吗?”(好)
再次重新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小结。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
今天咱们小朋友垃圾分类都做得特别棒,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些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将它们摆在家中、摆在我们的小区里,用来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提醒身边的人,将垃圾分类处理,环保小卫士们,行动起来吧!
第四篇:垃圾回家的教案
垃圾回家的教案
垃圾回家的教案1
一、设计意图:
我们班个别幼儿有这样一些习惯,如将擦过鼻涕的纸又放回纸篮里,吃水果时把果皮和果核扔在桌子、地上,和家人在外一起玩时将纸屑、空饮料瓶随手乱丢。为了帮助孩子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会将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2.认识垃圾筒,知道它的用途。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
2.故事《香蕉皮的家》;头饰小猫、小兔、香蕉皮。
3.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幻灯片6张。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故事提问:
1.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头饰。
2.小兔为什么差点滑倒?哪里来的香蕉皮?
3.小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香蕉皮的家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筒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垃圾筒?
2.垃圾筒有什么用?
3.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三、结束部分:看幻灯片判断垃圾是否回家,播放幻灯片幼儿观察垃圾是否回家。
1. 6张幻灯片的内容:小朋友进餐时桌上掉了一些饭粒和菜;小朋友将擦鼻涕的纸扔到地上;草地上有人扔了几个空塑料袋;有人将垃圾扔在人行道上;乘客将垃圾从车窗里扔出落到马路上;花园里有一些废报纸和空饮料瓶。
2. 提问:你看到了哪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回家了吗?应该怎么做?
3.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活动延伸:
实践活动:拾垃圾小朋友,我们来当清洁小卫士,帮幼儿园里的垃圾找家。活动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为开展活动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以故事引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深深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语言完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此次社会活动领域价值明确,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活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过师幼对话、同伴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获取社会文明的基本行为规范,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活动开始前,我从知识与物质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等,及幻灯片的准备。不仅达到了家园结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怎样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充分达成目标。另外,活动延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此次活动中,我还将延伸活动定位于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本次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效果好。
垃圾回家的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3、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废电池、废纸、塑料瓶、过期药品、玻璃瓶、剩菜剩饭、金属盒、渣土,自制蓝色、绿色、红色、黄色垃圾桶四个。
三、活动过程
(一)“垃圾你从哪里来?”
带领幼儿进入乱糟糟的活动室,请小朋友就坐。孩子们避开脏乱的座位,教师提问:“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呀?”引导幼儿回答:“别人喝剩的饮料瓶子,使用过的纸张”等等。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座位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四个垃圾桶,不如我们一起帮他们收拾一下吧!
带领幼儿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二)“我帮垃圾分分类。”
收拾垃圾的时候,播放音频(塑料瓶):“哎呀,我在哪里呀?这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是蓝色的。”
1、师:“咦,瓶子宝宝说这里不是它的家,它的家是蓝色的垃圾桶。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垃圾桶有什么不同呀?”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垃圾桶的颜色和标识,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这四个垃圾桶颜色不同,上面的标识图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也说了自己的理解,那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视频。了解四种环保垃圾桶。介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的颜色及标志。
师: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我们这个垃圾桶就是可回收垃圾桶,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图案啊?这是什么形状啊?(三角形,还有三个箭头呢)像这样的三角形,还有三个箭头的就是可回收垃圾桶的`标志。
师:你们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哪一些呀?(塑料瓶、废纸、易拉罐)像塑料瓶这样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就可以丟进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刚刚有小朋友把塑料瓶丟进了这个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里,你们说对不对啊?(对的)
(2)介绍厨余垃圾和厨余垃圾桶的颜色及标志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绿色的垃圾桶,有小朋友知道这个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呀?(他喜欢吃剩菜剩饭。香蕉皮)这个垃圾桶叫什么名字呀?(厨余垃圾桶)。那我们来看看厨余垃圾桶的标志。这个标志上有什么呀?(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像小朋友们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3)介绍有害垃圾和有害垃圾桶的标志及颜色
师:那还剩下两个垃圾桶,小朋友们知道有害垃圾要放进哪个垃圾桶呀?(红色的,因为我看到那里有个红叉叉)红色的垃圾桶就是用来装有害垃圾的。有害垃圾有哪些?(废电池、灯管、油漆、药品)我们再来看一下视频,小朋友仔细看有害垃圾桶喜欢吃什么。
(三)“我送垃圾回它家。”
师:刚才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四个垃圾桶,第一次送垃圾宝宝回家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它们的家,有的小朋友送错了地方,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它们正确的家,我们再一次把它们重新送回家好吗?”(好)
再次重新带领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小结。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
今天咱们小朋友垃圾分类都做得特别棒,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些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将它们摆在家中、摆在我们的小区里,用来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提醒身边的人,将垃圾分类处理,环保小卫士们,行动起来吧!
垃圾回家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录像短片两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劳伦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放录像(整洁和脏乱的小区)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有何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游戏——送垃圾“回家”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内。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标志。
导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
垃圾回家的教案4
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和垃圾分类标志、教学录像。
2、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播放录像)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二、基本部分:
1、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2、送垃圾回家游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三、结束部分:
设计环保标志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本着《纲要》提出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法来完成本活动。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回家的教案5
一、设计意图: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 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 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一起捡拾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少制造垃圾?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张贴在幼儿园的布告栏里,呼吁大家少制造垃圾。
垃圾回家的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学会如何分类;
2.了解垃圾堆放对健康的影响;
3.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片,PPT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总结宣传片中的内容(配合PPT图片):
1.垃圾的危害:
(1)垃圾是什么?(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废弃物)
(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呢?(通常,我们会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箱)
(3)垃圾堆放对健康,对环境的影响?(成对的.垃圾会发出恶心的臭味,长出很多蚊虫苍蝇,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病菌)
(4)垃圾填埋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5)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染了,风景被破坏了)
2.解决方法: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垃圾分类)。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吗?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三是有害垃圾。四是其他垃圾。但是,目前街道上的垃圾一般只分为两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结合图片,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尝试将其归类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老师这里有个关于垃圾分类的顺口溜,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废物利用是个宝,蓝宝石的桶儿要记牢;厨房垃圾一包包,有害物品要管好,其他垃圾也不少,绿色的桶儿全部包。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垃圾?你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可回收箱还是不可回收箱?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尝试一下。
(三)讨论垃圾对于健康的危害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将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到了各自的家里,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乱扔垃圾,垃圾堆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垃圾分类,你们可能干,在生活中你们也要记得垃圾分类投放哦,如果爸爸妈妈忘记了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垃圾回家的教案7
活动来源:
我们班个别幼儿有这样一些习惯,如将擦过鼻涕的纸又放回纸篮里,吃水果时把果皮和果核扔在桌子、地上,和家人在外一起玩时将纸屑、空饮料瓶随手乱丢。为了帮助孩子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会将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2、认识垃圾筒,知道它的用途。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
2、故事《香蕉皮的家》;头饰小猫、小兔、香蕉皮。
3、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幻灯片6张。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提问:
1、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头饰。
2、小兔为什么差点滑倒?哪里来的香蕉皮?
3、小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香蕉皮的.家在哪里?
二、了解垃圾筒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垃圾筒?
2、垃圾筒有什么用?
3、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三、看幻灯片判断垃圾是否回家
播放幻灯片幼儿观察垃圾是否回家。
6张幻灯片的内容:小朋友进餐时桌上掉了一些饭粒和菜;小朋友将擦鼻涕的纸扔到地上;草地上有人扔了几个空塑料袋;有人将垃圾扔在人行道上;乘客将垃圾从车窗里扔出落到马路上;花园里有一些废报纸和空饮料瓶。
提问:你看到了哪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回家了吗?应该怎么做?
四、实践活动:拾垃圾
小朋友,我们来当清洁小卫士,帮幼儿园里的垃圾找家。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为开展活动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以故事引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深深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语言完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活动评析:
此次社会活动领域价值明确,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活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过师幼对话、同伴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获取社会文明的基本行为规范,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活动开始前,教师从知识与物质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等,及幻灯片的准备。不仅达到了家园结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怎样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充分达成目标。
另外,活动延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此次活动中,教师还可将延伸活动定位于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
垃圾回家的教案8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活动反思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应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儿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儿园仍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被丢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师们围绕这个主题联系生活对孩子进行引导。另外,生活质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为大力提倡文明素质、垃圾分类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掌握了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尝试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从我做起,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垃圾回家的教案9
设计意图:
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现在人类不会保护环境,制造各种各样垃圾,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随手擦得餐巾纸。喝得饮料瓶子、吃的果皮纸屑随处乱丢,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选择“垃圾回家”开展活动,使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那些可回收,那些不可回收,那些有害,了解垃圾回收标志,真正做到垃圾“回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环境。
2、知道什么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物。。
3、能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菜叶、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毛巾、电线、陶瓷、电池和温度计、灯泡、化妆品、筷子等。
2、自制红、黄、绿色垃圾分类表格。
3、垃圾及垃圾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看到这么多垃圾我们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
二、垃圾标志认识及分类。
1、讨论:教师出示准备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呢?丢到垃圾桶去(幼儿)。对呀,那么这些垃圾有没有用呢?
2、看图片,垃圾桶的标志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桶。你们认识这些垃圾桶吗?今天我们认识“垃圾桶标志”
————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绿色垃圾桶。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标志讲解。黄色垃圾桶。其中不可回收中有害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可以回收利用?
————出示“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有哪些。
3、游戏:看谁说得对。黑板上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现在老师将你们收集的'垃圾给你们。通过刚才的认识进行一次分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4、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延伸活动:
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不可回收的:烟头、果皮、菜叶、卫生纸。有害的:药品、化妆品、温度计、费电池。
垃圾回家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三种分类及其标志。
2、不随便乱扔垃圾,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儿歌的视频,一些图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的图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
能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垃圾分类小儿歌”导入活动,使幼儿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
1、教师出示两个对比鲜明的的图片: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组织幼儿对比观察、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二)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1、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2、在幼儿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师:”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
”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
”有害垃圾的标志又是什么颜色的?“
(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
(三)送垃圾”回家“
1、让幼儿亲身尝试送垃圾”回家“。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垃圾混放在一起。然后,把三个标志以及代表他们的三个垃圾桶依次排开,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戏了!“
游戏结束后,请没有参与游戏的幼儿进行判断,看看这些垃圾分得对不对。
三、结束部分
(一)美丽的垃圾桶
师:”小朋友们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那现在我们来争做一个“小小环保宣传员”。
“请小朋友们装扮垃圾桶,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我将在美工区中投放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挂件、装饰瓶子等用来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等。在音乐区中投放各种罐子、瓶子、制作成乐器。
活动反思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应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儿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儿园仍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被丢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师们围绕这个主题联系生活对孩子进行引导。另外,生活质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为大力提倡文明素质、垃圾分类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应该掌握了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尝试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从我做起,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垃圾回家的教案1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本着《纲要》提出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法来完成本活动。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说课稿《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巧分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垃圾巧分类》,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流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活垃圾巧分类》是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单元《环保小卫士》的教学内容。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意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次教学,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垃圾要分类的必要性,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使学生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一些简单的垃圾分类并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带来的直观感受与便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合作研究法、交流展示法,让学生积极研究,共同探讨,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巧分类》的研究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导入”、“分组亮相”、“分组展示”、“ 总结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垃圾成堆的图片,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之中。
然后自然引入课题《生活垃圾巧分类》 2.分组亮相 这一环节用时很少,主要意图就是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接下来的分组展示做准备。
3.分组展示
1)红队展示:垃圾危害知多少 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展示,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这一环节采用的方法有多媒体图片展示法和资料分享法。
2)蓝队展示:生活垃圾巧分类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让孩子们明确垃圾的四种类型,认识垃圾分类的四种标示,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3)绿队展示:垃圾分类我行动
认识了垃圾的危害,明白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我们该为垃圾分类做些什么呢?这一环节展示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4、总结延伸
这是本课的最后环节,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再引发得出下一课的研究主题。
对于上综合课我可以说是一个新手,通过这一次上课,我也收获颇多,有一些设计可能还不够科学,敬请各位批评指导!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