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1 22: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

第一篇: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

国土资源部党组做出决定:

追授李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本报讯(记者 赵凡)国土资源部党组近日做出决定,追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向李向同志学习。

李向,男,1956年5月出生,1973年7月参加工作,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内蒙古地矿局第二物化探队队长,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第六、第七届内蒙古武川县人大代表。作为新疆“358”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和青藏专项青海项目办主任,李向长年奔波于西北数省区的崇山峻岭、高原戈壁,为地质找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辛勤工作。2009年9月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李向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终年53岁。

“决定”指出,李向同志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的学习楷模。他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思想和高尚品德。他的一生是积极向上、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一生。为宣传李向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 党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在推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决定追授李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决定”号召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向李向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意识;学习他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任劳任怨、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学习他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李向同志那样,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决定”强调,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着“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重大责任,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开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新局面作出新贡献。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一个大写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水 木

53岁的李向倒在他奋斗着的岗位上,还有很多远大的志向没来得及实现,还有很多创新的点子没来得及落实,但对于我们,他树起了一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旗帜。

所有认识李向的人,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在他去世后,都会为他身上散发的一种特质而感动,这种特质,概括地说,就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开发院发展举步维艰的时候,他立下军令状,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支柱产业,发展多种经营,硬是带领职工走出封闭的大门,冲向市场,并且在竞争中把事业做大做强,让干部职工都看到了地勘事业的希望。

21世纪开始后,中国地勘事业面临新的转机,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李向抓住机遇,在新的岗位上,搭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着眼长远的工作思路,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用十年的时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让一个原本处境困难的单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单位总收入由最初每年几百万元达到了2008年的1.4 亿元。在他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以地下水勘查和评价成果为龙头,各项工作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造福当地百姓,推进经济发展,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地质找矿能否有重大突破,省部合作是关键的环节之一。李向在2008年之后就全力以赴地推进省部合作机制。两年多来,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在部、局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李向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国土资源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国土资源部与宁夏自治区政府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的协议相继签署,3个省部合作方案均已启动。而李向最后就倒在这个为部省合作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奔波的岗位上。

人的生命时间有限,但生命的价值却因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而有区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向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

总结李向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断的开拓进取之所以能够最终做有所成,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

在任何困难面前,李向从不低头,总是迎难而上,以雷厉风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寻求突破,是事业发展中的 勇士。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李向总是保持高度的清醒,认清目标,梳理思路,抓机遇,抓重点,是事业发展中的智士。

他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制度和人才作用,凝聚大家的合力,营造发展氛围,使困难的单位走出低谷,旧貌换新颜,是事业发展中的能人。

他任劳任怨、清正廉洁,有优秀的品质,是事业发展中的高人。

这样的勇士、智士、能人、高人,是我们这个时代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特别需要的将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形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国土资源系统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李向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辛勤耕耘、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更要学习他努力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国家经济社会腾飞的时代,在地质矿产工作作用越来越重要的时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用生命搏击事业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

本报记者 赵凡 本报特约记者 刘扬正 喻红 一

2010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作出决定,追授李向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获得这一荣誉的是一位国土资源系统不久前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李向。2009年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一个曾经熟悉的人突然离世,会让我们心里充满悲情。但用悲情这个词来表达国土资源系统众多熟悉李向的人的心情,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太过朴实的人。他生在西部,长在西部,奋战在西部,最后又倒在西部。他的脸被西北的风吹红,高高的个头,看上去健壮的体格和与生俱来的西北口音,让他成为人们眼中典型的西北汉子。1956年5月,李向出生在内蒙古,这个出生,注定他一生命运与西北土地紧紧相联系:青春年少时在内蒙古武川插队;第一个工作身份是内蒙古的地质队员;从上世纪90年代 初开始从事地质矿产事业的管理工作,岗位先后是内蒙古地矿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这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做事认真、肯为事业拼命的人。尽管工作身份有变化、工作岗位有变动,但他坚持理想、追求完美的基本性格和品格特质从没有改变。17岁下乡插队,两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并光荣入党,被推选担任生产队长、大队团总支副书记;当工人四年,他刻苦钻研技术,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担任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期间,他以院为家,全身心致力于单位振兴发展,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地矿系统工会优秀职工之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主持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近10年中,他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创新开拓,常年奔波于西北数省区的崇山峻岭、高原戈壁,为地质找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单位,还相继获得区、市、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这是一个有大志向、有工作思路、又注意工作方法的人。总是能在最苦最难的环境下,带领队伍走出低谷,他思想开阔,思路清晰,重视人才、严格管理,工作效率显著。

一向风风火火的李向终于累倒了。年仅53岁,李向倒在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筹备的最后一刻。

噩耗传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全体职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 中。

2009年9月10日晚7点,经过17个小时的颠簸,李向同志的遗体从青藏高原回到家。40多位干部职工在风雨中静静等了两个多小时。

吊唁大厅,哀乐低回,挽联啼血。陕西省的领导来了,西安市的领导来了,退休的老职工来了,外聘的临时工来了,职工家属也来了……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向李向遗体告别时哽咽下泪,语不成声。70多岁的汤中立院士由老伴搀扶着,要送李向最后一程。李廷栋院士颤抖着在留言簿上写下:李向同志的逝世是地质界的重大损失。

中心办公室主任回忆着李向最后的一段日子心如刀绞: “从7月下旬到他去世,近两个月时间,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不是想吃陕西农家臊子面吗?咱周末去一趟如何? 他很高兴地答应了。谁知隔了一天却告诉我说:臊子面吃不成了,得准备西北地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材料。没想到,一碗臊子面成了他的遗愿”

李向常说,困难只能吓退那些意志薄弱的人。

内蒙古第五地质勘查院曾经是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功勋地质队,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地质任务大幅减 少,单位发展陷入低谷,钻探设备陈旧、很多职工处在待业状态。

李向就在这时候来到五勘院当院长。1992年的早春4月,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李向立下军令状:两年内五院发展如无明显起色,班子成员集体辞职。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他大刀阔斧地组织了几项改革:一是调整机构,消肿减员,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二是建立支柱产业,向工程勘察施工和矿业开发进军;三是多渠道筹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李向决定开发乌拉山金矿,彻底改变地勘院的命运。

由于地质勘查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长期脱节,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地质队伍进行矿业开发缺乏了解,金矿开发几经沉浮,合作伙伴先后退出。

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李向说,“方向没有错,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 他带着技术人员先后几十次到市里向有关部门做专题汇报,讲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希望地方政府了解地质行业和地质队。为节省开支,他们住最简陋的招待所,啃着冷馍。包头市市长胡忠听取汇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感动,表示要坚决给予支持。

乌兰不浪金矿终于在五勘院这块“荒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97年元旦刚过,一位深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来到 塞外草原钢城包头。这位走南闯北的企业家怎么也没想到,在偏远的北部边疆,竟有五勘院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地质队伍。他干脆利落,只与李向打了两次照面就欣然拍板:投资400万元,与五勘院联合成立“北方矿业开发公司”。

五勘院变了。过去领导的办公室要求换岗位,调单位的人一个接一个。如今职工不找领导而去找市场了。

1998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视察工作,走访了河北、山西、内蒙古许多地勘单位,当来到五勘院时,眼睛一亮,伸出大拇指,对李向说:老李,干得好呀,我终于看到了地勘事业的希望!

对于地质勘查和调查研究单位的发展,李向有一套清晰的工作思路。

2000年4月,李向由内蒙地勘局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那年他44岁。

当时的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专业单

一、人员老化、基础设施落后,职工住房紧张,特别是人才短缺, 由于单位经济状况不佳,8年都没有进过大学毕业生。

刚从内蒙古到陕西,环境陌生并不重要,压力主要来自体制、机制、结构上的种种尖锐矛盾。如何才能打开局面?

他首先在全所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理顺管理关系。根据业务建设需要,组建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地质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 验测试、GlS应用等八大业务团队,形成了国家公益性地质勘查骨干队伍的雏形。

与此同时,他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大胆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让这个研究所实现了人才总量较大增长,人才结构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由领军人才、优秀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三级人才梯队。

2002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当时单位还没有一支真正的水文地质人才队伍。在项目的实施中,李向的机构创新和人才战略开花结果。项目采取 “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吸引了5所高校,6个研究所,5个地调院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内外地质调查队伍与科研院所的500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摸清了28.2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家底”和赋存轮廓,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并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李向在管理中非常注重规范。他健全和完善了预算制度,建立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一个科研调查单位,只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有生命力。2005年,李向应邀在《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科技行动高层论坛》就陕北水资源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到场的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眼睛一亮。很快,榆林市政府就先后两次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水资源支撑。

西北一直是李向和他率领的团队工作的主战场。

戈壁荒原、大漠绿洲,中国大西北矿产资源丰富,但因为勘查条件困难,勘查程度一直比较低。

2006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职能拓展到西部几个省区的地质调查研究。责任更重,压力更大。

身为西北地区的干部,李向一直在心里发问:我们怎样在大西北打破地质找矿老格局?怎样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做好地质找矿大文章? 2006年,他组织了30多位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把历年来西安所获得的大量区域性地质调查资料和矿产科研成果,汇编出版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一书,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各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前景、主要矿种及成矿特征。2008年起,李向把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当成实现西北找矿重大突破的重中之重。两年来,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经过他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的协议。这个协议又被称作“358项目”,即三年有好的眉目,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2008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青海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协议。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与宁夏自治区政府的资源勘查全面合作方案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而李向最后正是倒在了为部省合作机制奔忙的岗位上。

对于李向,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在包头内蒙古五勘院工作期间,爱人和孩子在呼和浩特,他则一年300多天都吃住在包头的办公室。

2001年妻子于秀芳从内蒙来西安,后勤部门在家属区为新来的李所长安排了一套最大的房子,考虑到单位职工住房紧张,李向坚决不同意,把房子让给了其他职工,自己则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两室的房子,一住就是三年。

当时西安地调中心正在艰难的转型阶段,李向忙得很少回家休息,从没有享受过国家规定的年度休假。有段时间,妻子见李向咳嗽得厉害,非常心疼,忍不住劝李向:“单位的形势已经不错了,你也该休整休整,调理一下身体,别再拼命了。”李向对 妻子说:“退休以后再休息吧,那时我一定好好陪你。” 长期超负荷工作,李向虽然人在壮年,身体状况却让家人和职工很是担心。有时候太过劳累,血压升高,反应很大,他就用手指掐捏眉心,揉按太阳穴抑制疼痛。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掐得变红的眉头,大家都心疼,极力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总说:我没有事!

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李向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刚到五勘院工作时,他看到院食堂炊烟不升,已形同虚设,很多单身职工在外打游击吃饭。李向到来后,食堂师傅只能给他煮碗面。他一边吃一边琢磨,单位就象是家庭,一个家庭再好亲戚不相往来,还象家庭吗?那么,怎样才能让这里的烟火升起来?想了又想,他决定筹集资金重新装饰职工食堂,安置四五个职工进食堂,凡是有招待任务,由办公室开好菜单食堂去办。炊烟升起来了,五勘院从食堂开始有了生气,而且越来越兴旺。

那些年西安地质研究所经济困难,办公生活条件差。李向到任所长后,把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当成大事来抓。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职工住房和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单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职工评价说:“李向在西安地调中心的十年,是这个单位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团结奋进、共享和谐的十年。”

斯人已去,精神犹存。2009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追授李向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李向为榜样,在推进队伍建设和地质调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几个月后,向李向同志学习的号召,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扩展到国土资源部全系统。

李向,一个奋斗不止的大写的共产党员,你一路走好。

第二篇:消息、通讯、新闻评论各自的写法

一、怎样写通讯稿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1)人物通讯

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5)小故事(小通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二、消息的六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

三、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解决“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如何来证明”

一、论点

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论点有两种: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即中心论点,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分论点是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 分论点放在所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但在全文来看是起论据的作用 分论点之间可能是平行关系,可能是层层递进关系,也可能是因果关系

二、论据

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

论据说明两个问题:一论点从何而来;而论点是怎么被证明的 论据必须充分、准确、可靠才能具有说服性。

论据大致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1.事实性论据

用事实作为根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者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 包括现实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证等,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2.理论性论据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历代名人的权威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古往今来的格言、谚语、佳句等等

三、论证

1、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的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

3、必须要围绕论点,恰当地安排论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

第三篇:烟草行业消息、通讯、评论投稿要求

行业消息、通讯、评论的投稿要求

李季

让消息鲜活起来

消息,是最常见的新闻体裁,也是本报刊发量较大、通讯员经常投稿的体裁。写好消息,让编辑从每天几百篇来稿中一眼相中自己的稿子,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第一,政治意识不强。

具体到烟草行业,国家局要求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三贴近”(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的原则,弘扬主旋律,紧紧围绕行业中心任务,努力提高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对行业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推动工作、保持稳定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行业媒体的政治要求,也是烟草行业的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共同准则。

具体到写稿,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比如,国家局党组一再强调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围绕这一课题,有的同志可能就写当地工商企业如何密切合作共育品牌,但是,如果文章中一再强调地域性品牌,就有地方保护的嫌疑了。例如,有稿件中通篇提到的工商共育品牌都是地产烟,这样的稿子就不好发了。再如,有的稿件写企业如何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并将其作为主要成绩,这也不合适。因为行业有“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要求,脱离了主业大谈多元化无疑有违行业发展大方向。

讲政治,也是讲规范。大家写完稿后应多检查几遍,特别是日期、人名、地名、职务、数字等,尽量避免常识性错误。

讲政治,还要把握跟紧形势的问题。我们通常说媒体是喉舌,就是说,作为行业媒体,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把国家局党组对行业工作的各项指示,采取多种报道手法向全行业传达;同时,又要把各地对国家局工作要求的落实呈现在媒体上,供国家局领导和全行业参考。当然,跟紧形势,最主要的就是紧紧围绕行业工作主线和中心任务,紧跟国家局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各自层面的报道。

第二,发掘新闻点发生偏差,缺少全局眼光。

消息内容为自认为本单位某项工作是先进的、具有突破性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推广的或者已经报道过了。这种消息就不适合在面向全国发行的正报刊发。

第三,缺乏实质性的新闻内容,罗列文件语言。

我们收到的消息中经常出现诸如“近日,某某单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出‘打牢三个基础’、实现‘五个提高’”之类的导语,可能下面还有“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文件语言,属于千篇一律的模式,它首先就不符 1 合新闻的“新”字,而且即使有新鲜的东西,也都被埋没在“一是二是三是”里面了。当代的新闻写作,目前比较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是“倒金字塔”结构,通俗来讲就是“虎头蛇尾”,把消息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标题和导语中。这对于烟草行业的新闻报道同样适用。

其实,不必担心少了“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组织到位”之类的东西就会降低新闻的分量,毕竟,新闻的价值在于内容有价值。有的时候,抓住了新闻点,即使消息本身文笔不好,也会有人关注。例如,本报曾刊发关注边远山区的策划报道,一些关于山区配送、农村网建、“卷烟上水平”的消息推出后,一些单位来电询问被报道单位关于农网建设具体措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我们文章写得有多华丽,而是因为这些报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被采访单位好的经验,有参考价值。消息不一定大而全,但是本身一定要隐藏报道价值的几大要素:实、真、新、重、准、深。

第四,篇幅过长,基本要素却不全。

消息不是工作简报也不是会议纪要,应简洁明了且时效性强。因此篇幅尤其是反映基层工作的消息篇幅不宜过长,否则有效信息很容易被繁琐的套话埋没(最忌讳:某某领导参加了会议,作出了某某指示),或者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基本要素不全,从而失去原有的新闻性。

对以上几条误区的分析,谈及了一些避免方法,以下再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增强消息鲜活性的技巧。

第一,靠导语吸引读者。

消息导语承担着如何把主要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以及如何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新闻报道的双重任务。因此,构思新闻导语一定要兼顾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发展。导语写得好,后面的内容往往可以势如破竹、一气呵成。读者在阅读时,也会觉得自然流畅,不知不觉穿门入户、读完全文。

1.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如:本报记者采写的一位国家局副局长为一位老干部祝寿的消息:“我们都愿意来为您祝寿,见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慰问组一行的到来,让殷老笑逐颜开。他用微颤的话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我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全托国家局党组的关心和照顾,从内心里感谢领导和组织。”导语结构打破了消息的传统格式,令人如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另外,此篇消息不单纯报道国家局领导出行,更透露出国家局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

2.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3.清晰、简明、生动。

(1)突出主要事实,少写附属事实或琐碎细节。

(2)删去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废话、套话,使导语尽可能实在而精炼。

(3)人名、头衔之类不要太多,因为读者最关心事实本身,不要分散其注意力。

(4)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它们会淹没或冲淡新闻事实。

本报讯 xx省烟草专卖局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电影下乡启动仪式暨慰问演出‛在xx举行。

导语开头是一个很长的活动名称,一直到最后才点出主要新闻,这样会让读者读得很累、失去兴趣。不如一开始就渲染演出现场的气氛,开门见山往往能够吸引读者。至于事件具体的前因后果、背景交代,可以放到主体部分逐一展开。

4.运用描写型和议论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展示事物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但切忌为描写而描写,避免陈词滥调或过分矫饰。如《白沙三记》以白沙井的场景为开头,随后切入品牌文化,使文章更为顺畅。

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三种:

(1)引语式。借助别人的话语发表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

‚想不到政府还能给我们免费治病,太感谢政府、感谢烟草公司了……‛8月30日,湖南湘潭启动‚2006慈善医疗金叶卡‛救助项目。

(2)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靠下面的主体正文加以解答。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人们当前所关注的、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

‚在田间劳动的是什么人啊?‛记者疑惑地问道。

村民纷纷停下手里的农活热情答道:‚是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呀!‛

记者远看几个汉子挽着裤脚,手拿镰刀的动作很娴熟,很难与他们坐在办公室的样子联想到一起。记者走近向他们了解到:‚由于喇亚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出行非常不便,为了解决买菜难的问题,驻村工作组转租用村民承包地种植蔬菜。现在正在地里摘白菜准备做饭呢。‛咦!真是特别的驻村工作组。

(3)评论式。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

当然,消息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鼠标轻轻点 结算更方便——河北石家庄零售客户订烟实现网上跨行支付》这篇消息,开头就用类比的手法,得出订烟网上跨行支付像网购一样快捷安全的结论,接下来运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释、支撑了这一结论。而《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则以一句古语和专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开头,引出后文重点写到的山西省局打造专卖管理“王牌军”的具体做法,这既是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明确,又是提升消息政治高度的手段。

第二,靠主体表明事实。

导语吸引住了读者,接下来就要靠主体把事件交代明白。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紧紧围绕消息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学会选择和运用材料,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有时,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外,还要提供与其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如“资助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原来是混杂在一个长篇会议消息和活动仪式之中的,如果把它抽出来单独发表,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原来的长消息。再如“销毁特大假烟现场”,若是把现场情景描绘一下,会给读者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了给“特大”二字提供依据,有必要查一下历史资料,最后有必要补充一下该事件的意义。

2.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内容节外生枝,从而保持读者阅读兴趣。写作时,一定要知道: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读者看了开头的导语,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会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导语中涉及的问题,主体部分是否都讲清楚了?如本报2006年11月6日一版刊发的《从行业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篇消息。这是关于烟草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专题研讨汇报会的会议消息。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是当年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因此读者读了导语之后,会立即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国家局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措施等内容产生疑问,这些都在主体部分都一一进行了交代。

让通讯顺畅起来

通讯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

一、通讯的种类

目前《东方烟草报》常见的通讯主要有四种: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展示其行为及精神境界的体裁。着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人物的事迹写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呢?

第一,注重行动描写,用人物的行为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用人物的具体行动描绘人物的特征,往往比作者用概念化、鉴定式的语言介绍人物的特征更令人信服。

第二,运用个性化语言,通过性格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达到“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效果。

2.工作通讯。通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烟草企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局要求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工作通讯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及其经验、教训或问题,题材直接涉及各地、各单位在执行、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经验和问题,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写好工作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报道主题要新。抓住新情况、新经验或新问题做文章,给人以新意。

第二,报道重点在于总结、介绍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工作中的新问题。因此,通讯的材料要围绕着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研究,透彻了解工作进程,将比较分散的材料集中起来,化零为整地表现主题。

例如,要写某省级单位如何开展“235”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把该系统内不同单位、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典型事件,用一个主题思想串在一起,在时间空间上可以来回跳动;又如,写一个单位如何改进工作作风,可以从改进文风会风、用车制度、倾向基层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写一段或一节,然后总汇在一起有力地说明主题。

第三,以叙述为主,适当穿插必要的议论,较少使用描写、抒情。由于工作通讯写作重点在于总结带规律性的工作经验,探讨深层次问题,故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叙述,适当对事实进行议论与评述,从分析说理中得出应有的结论。工作通讯中的议论,一般采用间接议论即引用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或知情人士等的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这样不仅体现了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而且使报道更为客观公正。

3.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事件通讯所写的事件,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并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和反映事件,把事件和读者的利益、要求及共同兴趣联系起来。

要让一个版面活跃起来,事件通讯是必不可少的。最受本报读者欢迎,同时也能让编辑选稿时多看一眼的,就是“小特写”、“现场直击”、“新闻驿站”等属于事件通讯范畴的新闻故事。

写好事件通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故事可以是几个独立小故事的集纳: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之下,分段编组起来,“集纳”而成的通讯。这些小故事可以发生在一个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发生在几个单位、不同行业。

第二,不要求有华丽辞藻或者豪言壮语,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勾画出烟草人、尤其是一线职工的形象。对于树立企业形象的事件通讯,则不是利润、利税等效益数字的罗列,同样也要通过细节和生动的事例表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方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如本报曾刊发的新闻特写《两桶水》,还配发了编辑感言,语言质朴,效果较好。

发生在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的这感人一幕,虽然只是零售客户提两桶水给稽查员送去,但这水确是‚甘甜之水‛,它蕴含着烟草部门与零售客户之间的和谐友爱和真挚情感。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出一个道理:只有真诚地对待客户和消费者,切实维护好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才会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为构建和谐烟草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这“三贴近”一方面要求我们所写的新闻一定要为烟草行业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很多鲜活的新闻素材,都来源于基层,来源于行业先进人物、基层职工。这些都是写好通讯的活水源泉。基层通讯员可能觉得自己从事的或者接触的工作很普通,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践行“两个至上”、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等生动活泼的事例在基层很多。这也是新闻可视化的具体体现。

二、通讯的写作:转变思维,妙笔生花

“写材料还行,就是写不出好的工作通讯。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自己都觉得硬邦邦的。”笔者外出采访或者编辑稿件时,常听到通讯员有这样的说法。不少通讯员认为,与写材料相比,写通讯更难。其实,写材料不仅需要对全局的把握、对具体工作的熟悉,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而这些,正是写好通讯的基础,两者之间并非隔着十万八千里。在写好材料的基础上,只要转变一下思维就能妙笔生花。

第一,采访细致、细节清楚。新闻点就埋藏在细节中。

需要注意的是,细节清楚不是面面俱到、罗列所有细枝末节,而是挑选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细节,所有的遣词造句都要围绕主题服务。如《服务不打折》一文的开头:

前不久,记者来到蓟县采访。当记者走进该县局(公司)局长吴永年的办公室时,顿时感到一股蒸笼般的闷热。原来,他屋内的空调使用多年,已接近报废。满头大汗的吴永年匆 匆进门,来不及喝口水,便召集两个副经理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的事情。记者还注意到,在该县局(公司)二楼本来就不宽敞的会议室里,竟然还有两张床。

‚办公楼大门临街,晚上不太安全,必须有人值班。‛吴永年解释说,‚现在的办公条件是差了点,但我们对辖区2100多户零售客户的服务却不打折。这不,公司为了改善送货条件,减少送货员的工作强度和送货风险,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年初支出100万元,把原来的小面包车换成了‘依维柯’。‛拉了拉被汗水浸透了贴在身上的衬衣,他接着说,‚我们的钱要花在服务工作的刀刃上,做不好服务,效益就无从谈起。‛

“接近报废的空调”、“条件差的办公楼”、“会议室里的床”,看似与服务工作毫无关系的场景描写,却与文中提到的“商量新经营用房建设”、“为改善送货条件购置新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侧面体现了蓟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把钱花在服务的刀刃上、心系一线、心系客户的工作理念。

第二,用事实说话,用材料阐明问题。

用具体的材料来揭示典型经验,报道才能使人信服,对问题的探讨才有根有据,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

第三,少用平叙,多用直接引语,突出对话的实录性。

在通讯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访问记、记事、新闻故事都用对话作为主要形式。

1.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文学作品有改用作者的叙述来表现的人物对话,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但是,新闻中的对话,往往是直陈其言。

如《把好人生的方向盘》的开头:

‚黄师傅,这一路上又要辛苦你了。‛

‚干嘛这么客气,我的工作就是开车啊。哈哈!对了对了,以后叫我珍姐就行,别人都这么叫!‛

……

46岁的黄玉珍,中等身材,黝黑的面容,整齐利落的短发,特别爱笑。刚上路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人比较泼辣,很喜欢讲话的,你们别嫌我烦啊!‛

开门见山地还原人物语言,同时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挑起读者的好奇心:黄玉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全文。

2.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通讯中的对话,不是真实人物每一句话的罗列,要进行一定的剪裁、加工,并且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

如《种烟真是瓦吉瓦》中关于彝族烟农的语言描写:

吉沙拉机把我喊到僻静处,吞吞吐吐地想说啥,但又不直说。后来经不住我一再询问,他终于开口问我:‚刘科长,你把烟苗育在水中,全村人都说烟苗能长出来才怪呢,这法子,我们世世代代都没见过。‛他的眼中带着担忧。

……

说话间,远处大步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原来是闻讯赶来迎接我们的吉沙拉机的妻子。见面后我大声问到:‚嫂子,种烟好不好啊?‛大嫂爽朗地笑着,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夹着彝语说:‚那还用说,种烟真是瓦吉瓦!‛(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短短几句对话和表情描写真实还原了少数民族农民的特点,既真实,又自然,既是实况的记录,也是富于个性特征的直接道白。

第四,多用场景描写。写材料惯用的写作方式是概括和总结,而新闻通讯则偏重于叙述和描写。

如,各单位都会组织零售客户或者烟农进行培训,有人习惯性落笔:“xx烟草专卖局(公司)共举办培训班xx场次,培训零售客户xx人次。”这种语言过于笼统,没有细节描写,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报2013年7月22日刊发的《小小培训班 内有大乾坤》一文就避免了这一情况。该文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把读者拉到了培训现场,把读者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职工培训的实效。可见,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深入采访,详细了解情况,通讯员拥有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要沉下身子、多搜集材料、勤于钻研,相信不会“没内容可写”。

第五,详略得当,疏密相宜。

有的通讯员说,自己掌握的素材很多,但落笔时却很茫然:“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应该写”,“这项工作领导很重视,要体现”。

按照这种思路出炉的通讯,往往是面面俱到但主题不突出,内容充实但特色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有所取舍,该着力描写的地方就不惜篇幅,该略写的地方就一笔带过。

如《“晒”出阳光的味道》的第一段:

提起‚晒‛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不少人在网上晒工资、晒学历、晒住房……‚晒‛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词语。今年以来,重庆市云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车辆管理方式,晒点子、晒油耗、晒运行,晒出了阳光的味道。

应该说,车辆管理属于“老生常谈”范畴。作者紧抓一个“晒”字,把工作特色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在“晒油耗”上,作者用了五个段落的笔墨。而对于车辆维修费和单车运行费,则是一笔带过。这种合理的取舍,不但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反而让文章透气、自然、舒畅。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现在,晒之风已经吹到了政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向退休员工晒经济运行情况,向全体干部职工晒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向零售客户晒紧俏卷烟分配情况,向社会各界晒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办理情况……云阳县局(分公司)的政务管理工作照进了明媚的阳光。

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把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扩大了政务公开的工作面。

详略得当还有一层意思便是突出重点。有的反映本单位某项具体工作的通讯,往往过于关注业绩、数字,这样反而降低了文章的关注度。如何写好此类文章,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突出一个重点,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写出真实的、有积极意义的、可供行业企业借鉴的文章来。行业读者特别是来自基层单位的,喜欢看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拿来就能用的经验性新闻。比如,同样是写车间班组现场管理的稿件,有的稿子写“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措施得力„„”,读起来如同嚼蜡。而有的稿子则抓住一点,写实写深“定置管理”,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进而逐步创立一套具有行业鲜明特点、富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基础管理“套路”,这样就比较吸引人了。

第六,见人,见事,见情。

写通讯不同于写材料,很大一个区别在于通讯中要“见人见事”,应避免堆积材料,用心关注采访中所见、所闻,多写一些人的微观活动来为体现工作宏观主题服务。

如《小楼的“数采”生活》一文,本文报道的主题是卷烟商业企业的数据采集工作。记者没有泛泛而谈什么是数采、简单罗列工作举措,而是抓住了重点,并且以人物的具体活动展示工作内容。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小楼的想法和个性化的语言、小楼和同事们的具体行动以及零售客户对数采的不同反应,作者巧妙地穿插在文中,不但凸显了人物形象,更深化了报道主题。

再如《保姆·保险·保障》中的片段:

康维亚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乌永臣,你们今天就采访他吧。‛听说我们是东方烟草报社的记者,乌永臣立即伸出了双手,可没等记者把手递过去,他又把伸了一半的手收了回去,9 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你看,手太脏,快屋里坐,屋里坐!‛同村的烟农乌鹏德和乌石头闻讯也跟了进来,他们想跟烟草行业媒体的记者谈谈他们眼中的咸阳烟草人。

一“伸”一“收”,仅用两个动词就使烟农淳朴、热情、粗中有细的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金黄的叶子甘甜的酒》:

傍晚,天色渐黑,戈老村的烟农有说有笑地走入烟田。浇水、放苗、施肥、盖土,一排排整齐的烟墒逐渐成形。村民们高唱着调子,驱赶着浓浓的夜色。

“浇”、“放”、“施”、“盖”„„一连串的动词紧扣人心,勾勒出云南烟农群策群力抗旱保生产的感人场面。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通讯中见人、见事、见情,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而明晰的认识和感觉。这种描绘,不靠虚构想象,不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靠作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直接写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第七,多用短句、短段落,少用长句、长段落。

在当今快阅读、微阅读盛行的时代,短句式正是为了打“碎”新闻,便于读者接受和消化。

本报《感恩的人》一文便是善于运用短句、短段落的佳作。全文最长的段落仅有100多个字,每一段都包含独立的新闻事实,使文章整体上形成了一种简捷明快的节奏,一种连绵不断的气势,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

第八,慎用评论和抒情,借用其实在性。

通讯写作中的议论,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论,而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做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写作中的抒情,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抒情,而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这两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议论、抒情实在性的特点。

另外,在采访中的一些感受以及不方便在通讯中表达的论述可以通过“采访日记”、“感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与通讯一起配发,更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宣传效果也很好。

如2013年5月24日刊发的本报记者采写的《有这样一位母亲——记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零售客户孔德娟》,全文讲述了孔德娟抚养脑瘫儿子、在坎坷中活出美的姿态的人生经历。其实,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她对父母的孝顺也非比寻常、十分感人,但是若是再加上这一素材,不仅会使文章结构臃肿,并且偏离了“母亲”这一主题。于是,记者配发了一篇记者手记,描写了孔德娟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加上点睛之笔的评论,使得孔德娟这位好母亲、好女儿的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4月6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牟村商店门口,还未下车,就听到了孔德娟爽朗的笑声。在去之前,记者对孔德娟的经历有了一些了解,先入为主地在心里对她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但见到孔德娟本人时,心里不免有些意外。‚她时髦、热情、开朗,精神状态太好了!‛这是孔德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孔德娟的父亲12年前患了尿毒症。一直到父亲去世前,孔德娟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少尽一点做女儿的本分。有一年春节,父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医院。孔德娟给儿子请了个保姆,自己则天天在医院照顾父亲。大年初一早上,她顾不上给儿子换新衣服,6点钟就给住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送去了牛奶、蛋糕,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完早饭,父亲拉着孔德娟的手,激动地说:‚老三,我知道你最孝顺,我一分钟也离不开你。‛就这样,孔德娟照顾父亲12年,直到父亲离世。如今,孔德娟还照顾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每天早上6点去给母亲做早饭,6点半再去打扫公厕,然后回自己家给儿子做饭;晚上8点半打扫完公厕,再到母亲家给母亲洗脚,伺候母亲睡下,然后再回自己家,天天如此。‚什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疼爱,尽心服侍自己的双亲,等他们离开了,内心才会没有遗憾。‛孔德娟这样诠释‚孝‛字。

人生总会遭遇苦痛,而怎样面对苦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孔德娟是个好母亲,也是个好女儿,她选择了用一种优美的方式走过人生。

这样的女人,感动人、激励人。

第九,莫把宣传禁忌当成报道重点。

1.国家局明令禁止的不规范行为。

(1)工业企业终端营销。工业企业终端营销、终端促销,直接跟零售客户或消费者接触,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行为。这一点,涉及工业企业的宣传要注意,尤其是现在搞工商协同营销(国家局已经明确了“六个严禁、一个严控”要求),在遇到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时也要注意。

(2)卷烟搭售。

(3)客户经理调配货源、客户之间串货。来稿中经常见到某某客户经理为客户着想,跑腿去调剂卷烟等等。如:他给记者讲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10月的一天,村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其家人来商店急需购买20条‚哈德门‛卷烟,而当时商店里只有两条,肖红无奈只好拨通了贾延明的手机,当时已是下午四点钟。贾延明接到电话后,立刻骑上摩托车,‚搜罗‛了八九家商店,调剂了18条‚哈德门‛卷烟,不到两个小时就送到了肖红的店里,总算救了急。

还有篇零售客户人物通讯,为了写零售客户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好、如何为消费者着想时,代卖消费者送的名牌卷烟。这明显不合法合规。

(4)拆支卖烟。

(5)学校附近出现了卷烟零售店的描写。

(6)专销结合。此内容经常出现在商业企业各部门强化信息交流、部门协作的稿子中,却在无意间透露出专卖和营销部门的职能相互交叉的错误做法。

2.行业内可做不可说的。

例如,合理布局不能作为单纯提高烟草专卖许可证含金量的手段来报道。合理布局是《烟草专卖法》中的规定,各地一直在做,这也是一项与零售客户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但是,这一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与行政许可的冲突、客户的不理解等等。目前在宣传中不提倡合理布局,要报道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众提供办证便利。

3.未经许可违规使用烟草标识。

烟草标识仅仅能用于烟草行业内部。国家局也出台过规范使用烟草标识的文件。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使用烟草标识的卷烟零售店(非烟草直营店),因此,拍摄行业新闻图片时一定要注意规避。

4.关于吸烟与健康的讨论。

作为“喉舌、窗口、园地”的行业媒体,毕竟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宣传行业要站在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的角度。社会上对烟草行业有不少曲解、抨击,对此,我们的态度就是不接招,既不跟风又不反驳,进行冷处理。

5.易患“势利眼”,行文中不自觉地把被执法对象、被服务对象置于与行业工作人员不平等的地位。例如,粗暴执法的形象描写,将专卖稽查员塑造成高大全的人民英雄形象,零售客户或烟农总是暴力抗法、对行业工作不理解等。

6.容易在社会上引起争议的,例如:

(1)为体现种烟致富,某地减少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烟叶种植规模。此类文章正确写法是体现行业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帮扶、对“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贯彻落实。

(2)对不适用烟叶的处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烟叶质量、提升烟农收益,但是在具体写作中,有些措施交代得过于细致,容易给不了解行业工作的人造成误解:浪费烟叶原料。

(3)工商企业卷烟销量翻番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这也是不少单位很乐于宣传的工作成绩。具体的销量增长、结构提升数据等,出现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中无可厚非,但是不适宜在媒体上大肆报道,尤其是“开门红”、“快速提升”等营造“大干快上”氛围的字句要慎用。否则,也容易落下我国控烟不力的口实。

(4)文中出现对吸烟感受的感官描写。例如,舒适润喉、香气醇厚、绵柔悠长、“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等。

7.文格或者是人格上有缺陷的,尤其是抄袭、套写、一稿多投的。

让评论嘹亮起来

评论要摆明观点,观点一般来自于对自己身边事的感悟。

切忌观点不明;观点过大;观点出得慢;论据说不清楚、论据有误等。

正报的言论栏目主要有一版的“东方新语”、“东方时评”和二版的“基层之声”、“畅言坛”。下面重点谈下通讯员最易入手、刊发几率较高的“畅言坛”。

“畅言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小出新,以小取胜。

篇幅小,以短见长,以小衬大。“畅言坛”所刊发的评论是《东方烟草报》独立成篇的评论体裁中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种,每篇多则五六百字,少则一二百字,不仅便于阅读,适应和满足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而且有助于丰富和活跃版面。大型报道或评论的“大”与微型评论的“小”,互相配合并错落有致,使一向严肃庄重的“综合新闻”版平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气。

由头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畅言坛”中的文章都是以小事为由头引发联想、生发议论的。这些小事有的见诸于媒介的报道,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作者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由于这些小事所具有的真实性和新鲜感,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地议论,也更容易感染和打动读者。由于这些具有一定新闻要素的事实性信息的引入,融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于一体,使读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理有据。

要注意,由头“小”,并不是信手拈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从纷纭的大千世界和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撷取出来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便于展开话题和宜于印证论点的事例。

角度小,焦点集中,小中寓新。“畅言坛”在选择论题范围和寻找议论的“切入点”时,注意以尽可能小的角度将笔墨集中于一点,一语点破真相。

例文:

有的会议放到基层开好

安徽省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日将‚‘向您承诺’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安排在基层县级局(营销部)召开,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认为,不妨把这种与基层员工关系紧密的会议多放到基层开。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及时获得全面、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有利于倾听员工呼声,体察员工辛苦,了解员工诉求;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体现行业要求、符合企业实际;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会放到基层开,可以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工作效能。要努力改变会议作风,创新会议形式,形成务实、高效、清新的会风。到基层开会就是改进会风的一种好做法。此外,还要积极推行‚1+X‛会议模式,一个会议部署多项工作,真正削减‚文山会海‛,让广大干部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勤思考、干实事。

把会放到基层开,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把会开到基层,可以让更多的一线员工直接参加,现场领悟会议精神,有效避免了信息在层层传达中失真,从而促进会议精神传达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切实提高基层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性。同时,广大基层员工参加会议,有助于将一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给上级,切实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

把会放到基层开,应注意因地制宜,把适合放在基层开的会议放到基层,同时要节俭高效,决不能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

此篇小言论从本单位将与职工关系密切的会议放到基层单位召开入手,层层递进分析了此举带来的效果,表明了要通过改会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观点。

第二,同一命题,多角度解读。

《畅言坛》是开放型群言式评论专栏,作者从省级局(公司)领导到工人、烟农和本报记者,每个人因学识、经历、环境等的不同,看问题的态度自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且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读者进行交流,利于各抒已见,广开言路,从总体上分析问题,全面认识事物。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在《畅言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转移与不同见解的争鸣。如:围绕“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一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先后组织刊发了三篇短评。角度的变化,带来见解的差异,由此丰富了评论的内容,也开阔了读者的思路。

第三,内容多元化、篇幅精简化。

评论即时而发,迅疾劲捷,杜绝了长篇大论,体现了短小精悍的本色。一方面在于论题的即时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在篇幅上作了精简明快处理,与常见的社论和述评有所区别。

第四篇:文档通讯改写消息材料之一

此是通讯的写作体例但存在问题请问存在哪些问题改成综合消息应如何改改成600字以内的消息。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卷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i他考种田和黑白铁活等城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他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品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捐100元以上的就有14人。捐赠接收办公室几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祖国的亲人遭了灾我们大家都来伸出援助之手。参看答案 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 最近洪涝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纷纷捐款献上地灾民的爱心。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23日止已接收到各界群众的个人捐款70多万元。八大处中学初一学生吕红和铁道附中学生吕燕两个小姐妹早就商量用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买一个大娃娃玩具后来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妹妹欣然同意了。于是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卷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家境不富裕。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一名职工的孩子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几天来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第五篇:消息、通讯-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讯 2.掌握精读、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了解消息和通讯这两种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再通过例文,进一步学习掌握精读和略读消息和通讯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语:上一课我们讲了读报的基本常识,这一课我们讲报纸的主要内容——消息和通(1)请大家看看我手上的报纸(要求1版消息较多)看看都有些什么文章(读标题),请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绝大部分属于什么内容?(属于消息)消息是报纸的最主要部分,是报纸的生命、离了开消息,报纸也就失去了其迅速传递信息的最大价值(2)再看这份报纸(有针对同一主题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看看都有哪些文章(读标题),根据标题判断一下这些文章都有什么内容?(有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现在社会节奏快,变化迅速,反映在报纸上,人们越来越重视围绕同一主题配合发表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3)请看课本《中国青年报》第一版缩印部分,看看包括哪些内容?(上右是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同时配有许海峰、曾国强夺取金牌的照片上左报头之下,配合夺冠消息发表社论《别3,0!》用横排版式大字竖排标题下半版是通讯《光荣呵,普拉多的枪多!》全面报导许海峰夺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联系,围绕奥运会夺得金牌这一主要事实,通过位置的安排,线条的使用,字体的大小,突出了报纸对这一事实的高度评价以及强烈的舆论导向(4)通过上面的分析,想一想,读报纸主要应该读什么?也就是说,报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报纸的主要内容是消息、通讯、评论和图片)读报不是为了消遣,不能只看看副刊,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预告就行了,而要看报纸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大新闻,重要评论(5)这一课我们首先讲讲消息和通讯(板书),课前作了预习,谁能简单说说消息和通讯有什么相同不同?(都是用事实说话,但消息是直接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则要把事实展开,详尽报道)指导学习“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1)报纸的主体: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其中消息:通讯、评论是它的主体,在报纸中占主要地位有时,消息、通讯、评论围绕同一个主题,安排在同一个版面上(按教参p85页讲解)有时,消息、通讯、评论说的是同一件事实,但因时效性问题,往往刊登在不同日期的不同版面上(教参p85)当然,单发消息的情况更多,这里不多谈,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通讯、评论围绕一个主题互相配合,同时发表,已经越来越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2)怎样阅读消息和通讯

a.一张报纸,消息、通讯不止一篇,是不是每篇都要仔仔细细的读呢?如果不是,说出原因(因为,从内容上说,报纸上的消息和通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有些内容比较复杂,不适合我们读,从时间上讲,若一篇篇仔细阅读,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可能都读)

b.不要篇篇细读,该怎样读呢?(在浏览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略读和精读)c.浏览主要是看标题,消息的标题有何特点呢?(以消息

(一)为例说明)(消息一般采用多行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和副标,“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是主标,点明中心。“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是引标,交待背景,引出主标,“许海峰„„战鳌头”是副标,进一步点明事实,突出主标,三个标题中,主标是中心,引标和副标都围绕中心加以说明或补充)

d.标题浏览完了,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需要确定哪些要精,哪些只需略读,在学习这两种方法前,我们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消息的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消息的五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e.知道了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略读和精读时要了解哪些内容就很清楚了,请大家根据略读消息的要求,略读消息

(一),说说应了解哪些内容?

(略读主要读标题和导语消息

(一)有3行标题,导语是正文第一句话,读了这两部分,了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29日上午11:10,地点——洛杉矶奥运会,人物——许海峰,事件——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结果——打破我国奥运会零的纪录)略读这篇消息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精读消息

(二)上节课,我们对照消息

(一),学习了略读消息的方法,现在我们精读消息

(二)根据精读的要求,分清消息的五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分出导语和主体)

这则消息采用多行标题的形式:主标是①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引标是②说明形式,引出主标,副标是③对主标作进一步阐释和补充

第1节是导语,交代了消息的五个要素(几书)2、3、4节是主体,全面报道比赛获奖情况

最后1节不是结语,结语已暗含在导语之中;也不是背景,背景暗含在主体中,也不能算主体一部分,它不是本消息要报道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为了使极道深入,全面补充的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一些次要消息。

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和精读通讯的方法(1)快速阅读通讯

(一),概括许海峰主要事迹。

(1987.7,洛杉矶奥运会的自选手枪比赛中,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也是奥运史上中国人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略读通讯,能这样概括通讯主要事实就可以了。(2)读通讯

(二),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反应的主要事实是什么?六选手中详写的是谁?都有哪些典型事例?为何要详写他? 中国队参加imo比赛的获奖情况,并对6名参赛队员加以介绍。详写年龄最小却很特别的王崧。

典型事例:出门要人贴身陪着,否则要迷路 进澡堂柠动开水开关,险些烫坏

中外学生联欢,第一双其大无比的拖鞋 考场里白无聊赖画牌例,自己和自己打桥牌(板书)

下载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向消息评论和通讯)课件资料[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息与通讯的写作

    消 息、通 讯、人 物 通 讯 的 写 作 一、消息: 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以简要文字及时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最为广泛、最基本、......

    明确消息与通讯(推荐阅读)

    消 息 一、 什么是消息 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新闻体裁中的一大类别。 注:一个完整的事实由五个“W”和一个”H“构成......

    消息和通讯的区别(5篇)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大全

    消息与通讯的写法 作为最基层的通讯员来说,必须掌握好一般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搞好基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下面就消息和通讯及其写法简要谈几点认识。......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

    消息和通讯标题的区别

    消息和通讯标题的区别 一,消息标题往往“一语中的”,且是结构完整的句子; 通讯标题语义不足,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eg:消息标题:《百年恩来》将播出 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

    消息 通讯-教学教案(5篇)

    教学目的: 一、懂得消息、通讯在报纸中的作用。 二、掌握消息与通讯的一些常识和阅读消息、通讯的方法。 三、继续培养读报的习惯。 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和难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