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5篇

时间:2019-05-11 22: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

第一篇: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

第一单元:照相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训练 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建 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摄影基本功训练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 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 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2、尽量使用标准焦距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均可.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

练习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建议:

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米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焦,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侧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体.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 曝光要适当.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 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25、26、27、28、29、30

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各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

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用。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是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

8、1/

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

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灵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

棚内人像必读 常见光位图及实拍效果

主灯置于模特右下侧,模特左上方放置一盏辅助灯,为模特脸部阴影补充一些光线,以使阴影的细部突显出来。身后的背景灯则使模特整体的轮廓从深色背景中一跃而出。主灯照度略有不足,导致模特左手指端光照不充分。

这张还是采取比较经典的1主灯+1副灯的布光方式,由于模特脸部特别是眼睛是写真的重点所在,采取比较柔和的泛光灯作为主灯,一方面营造了眼神光,另一方面刻画出红色丝绸披肩的细节,而位于右上方的副灯则用于消减模特脸部过重的阴影,使鼻部轮廓更突出。

这是一张全身照,主灯置于模特正前方,自下而上出光,兼顾到模特服装和脸部的照明。而位于模特左右两边呈45度的轮廓灯则保证了模特脸部光线足够柔和。这种三角布光法可以用于模特全身需要均匀照明的情况。不过就这张图来说,模特的白色裙子细节没能保留而腮部由于阴影显得愈加突出,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处,照亮模特肩部脸部发丝和背景装饰的羽毛。而位于模特前方偏右的副灯则相当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主灯造成的阴影。模特身后的浅色背景灯用于营造气氛。

这张的重点在于模特的红色套装和黑色的发丝与白色背景的对比,而露出的一只眼睛则为画龙点睛之处。因此主灯更多地关照了红色套装的质感表现,而位于模特左上方的副灯则打出了头发的光泽。

位于模特前方稍偏左的位置的主灯营造了眼神光和模特脸部轮廓,由于模特的左脸有朦胧黑纱遮挡则省掉了副灯。

主灯位于模特正前方,脸部光线较平。模特扯起的黑色披风在这里有部分反光板的作用。头发通过上方副灯照亮。这张作品的视觉亮点在于位于黑色披风上的白色镶边。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照亮模特头发、脸部和肩部。副灯位于模特右下方,用于为模特蓝色纱质外套提供足够的光线。为了突出涟漪状背景,特地用背景灯打亮。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副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营造白纱气氛,弥补模特脸部阴影。

由于模特轮廓已经很深,所以这张模特脸部的光线比较平。眼神光由位于模特前方的主灯营造。主灯由下往上打光,照亮模特右侧皮肤,左上角的另一盏灯则对模特左边脸部进行补光。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副灯位于模特左手方向,位置稍微高出模特头部。这张作品的视觉点在拥有比较好反光质感的衣服上面,形成了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突显出藏在之后的模特面部。

位于模特前方主灯营造了非常均匀的脸部光照效果,黑白渐变的背景氛围则由背景灯打出来。这张作品的特色在于那块红白相间的遮挡板,和模特黑色的衣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构成了画面的主色块,而模特脸部在黑色衣服和头发之间显得异常轮廓分明。

正前方的主灯打亮婚纱和模特面部,镜子也起到一定的反光作用。模特顶部光源用来增强头部装饰照明。镜子和花瓶在这里提供了很强的戏剧氛围。

由于模特脸部轮廓比较柔和,因此主灯采取从模特右下边打光。位于模特左边高位的副灯消除模特脸部阴影并加强头部浅色配饰的照明。模特前方的薄纱在柔光下增强了神秘氛围。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靠右位置,光照较强,将模特脸部手臂和旗袍上的浅色绣花打亮!以达到和深色旗袍的强烈对比,意图在于突出深色旗袍。

影楼常见7种布光法秘密大曝光

这是影楼常用的几种布光法示意图,不同的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介绍的有实景棚灯法,逆光灯法,硬光单打法,平光灯法,蝶光灯法和顶光反射灯法以及油画效果单灯法。

第二篇:摄影基本功训练入门

38种摄影基本功训练

第一单元:摄影基本功训练

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矗。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 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 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 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 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 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

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均可

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第三单元:用光训练

1练习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 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

建 议: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 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 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 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

参 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 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 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

要 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 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

第四单元:用光训练

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

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

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

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

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

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

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

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

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题材。

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曝光要适当。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

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25、26、27、28、29、30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

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用。

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时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

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

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

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

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

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

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

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

8、1/

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

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

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

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

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

第三篇:摄影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教学课件内容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三.摄影的未来

(二)摄影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二.胶卷

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四.曝光及其控制 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七.景别

八.摄影作品分析 九.影片分析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 1.摄影到底是什么?

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

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 4.摄影是艺术么?

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

(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 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

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卡蒂尔•布列松: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秒内理解事件的意义,并同时找出能够恰当表现这一事件的准确结构形式。(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被称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罗曼•维希尼克:摄影为人间目击者,是一种报告性、记录性的工作。它要传达人性的课题,了解和关心是照片所要表现得重点。

罗伯•罗逊柏格:摄影就像切割钻石,要是有所闪失就是闪失了。

二、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1、摄影术的诞生

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由法国政府在法兰西学院的一次会议上公诸于世,仅一个小时后,全城的光学仪器商店就被蜂拥而至的消费者挤满了,他们争相购买可以拍摄图片的器械。这仅仅是开始,摄影术的流传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诞生不到10年间,仅在巴黎,2000台照相机和超过50万张摄影用金属版就被抢购一空。这股骚动和热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在1853年一年中,美国一万多名摄影师拍摄了近三十万张照片。1856年,伦敦的大学增添了摄影课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此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以达盖尔的银版法公布之日为标志,然而它却是人类共同探索、共同实践的结果。暗室成像、针孔成像,再结合感光材料的试验,人类一直在为能捕捉并留住稳定的影像而探索不止,经历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最终诞生了摄影术。

2、摄影的发展

摄影的历史,离不开器材的发展。摄影是科技的产物,摄影的发展与器材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摄影器材的发展,主要是讲照相机和镜头的发展以及黑白感光材料(胶片、相纸)的发展,这两部分的内容代表着摄影器材的最基本构成。

从针孔成像的“暗箱”,到今天具有眼控对焦功能的高度自动化照相机;从当年尼埃普斯曝光8小时的沥青铜版,到今天按下快门片刻后便可得到照片的“波拉”;从经典的银盐胶片和相纸形成的传统的影像生成工艺,(Picture形式)到全新概念的数码摄影和电脑图像处理系统(Images形式),摄影器材和工艺在发展上经历了难以尽数的变革,也包含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每当我们在满足视觉图像的欣赏之余,是否也会由衷的感叹人类文明与科技的伟大。作为摄影学习者,对摄影器材和工艺的演进有所了解,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照相机的发展

照相机发展到今天,已是人类高智能的集合体。在现代一部高级照相机中,往往融汇了最先进的光学、最尖端的电子学和最精密的机械学,其科技含量相当高。作为摄影的重要工具,照相机在自身的发展上,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从1839年至20世纪初,为照相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期间,照相机由最初的木制暗箱式发展成金属为主的机身,性能上逐渐形成机械化。如快门由手拨方式进步为机械快门,光圈和速度均达到可有一个以上控光挡位调节,镜头也由单镜片发展为多镜片组合形式,从而使照相机的摄影功能大大提高。另外,一些颇具个性化的特殊性能开始陆续出现。如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立体照相机;1888年美国的伊斯曼针对大众消费研制出了使用胶卷拍摄100张照片的“柯达l号”照相机。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照相机发展的中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照相机实现了光学化、机械化完善和成熟的过渡。1914年,划时代的徕卡照相机原型(Ur—Leica)产生。1924年,徕卡照相机正式投产。徕卡被公认为一个无可争议的里程碑——照相机跨入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技术时代从此确立。1947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曝光后片刻即可拿到照片的即得式照相机“波拉洛依德”(Polaroid简称“波拉”,粤语译为“宝丽来”)。多年来,“波拉”照相机已形成自家独特的一步成像系列。1948年,同是模组概念的中片幅l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Hasselblad)和大片幅技术照相机“仙娜”(Sinar)相继由瑞典和瑞士推出,由于采用了模组式设计,使它们的照相机在不同时期研制出不同款式的部件得以互换,显示出照相机制造在机械上的精密和标准化。1949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Zeiss Ikon)生产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Contax)代表了现代135单反照相机的基本造型。在镜头研制和摄影光学的改良方面,1949年美国发明了变焦距镜头,1950年法国发明了摄远镜头,1954年德国发明了微距镜头。包括广角、折反射等更高级的光学镜头纷纷出现,镜头越来越朝着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发展。特种光学玻璃不断被生产出来用于照相机镜头,镜头镀膜工艺也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镜头的各种照相功能和成像性能迅速被提高„„这个阶段,欧美许多厂家在照相机的机械和光学开发中,重视科技与独创,从起步到飞跃,不断地完善和成熟,从而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定型产品。著名的如德国的“徕卡”、“罗莱佛莱克斯”、“林霍夫”(Linhof)、“蔡司伊康”(Zeisslkon)、“康泰克斯”、“罗敦斯托克”(Rodenstock)、“施奈德”(Schneidet,),瑞士的“仙娜”、“阿卡”(Arca),瑞典的“哈苏”,荷兰的“金宝”(Cambo),美国的“波拉洛依德”等。

20世纪60年代起,照相机的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最大特点体现在电子技术的融入。与以往不同的是,照相机开始包容了更多的科技含量,除了光学、机械学,还有材料力学、人体工程学和电子学等。特别是电子工程技术的大量运用,给照相机带来的不仅是性能和功能上的大幅度提高,使照相机的发展产生了日新月异的进步。1960年,以“潘泰克斯”为品牌的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界照相机博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以电子测光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Pentax SP'’,率先跨出照相机电子时代的第一步。从此,照相机电子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块、微电脑、激光、红外线、超声波等尖端电子工程技术,极尽能事地不断地融进照相机。当今,一部照相机内可以设置的功能简直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人们不必具备专业技能便可轻松地拍照。

2).感光材料的发展

感光成像,是摄影过程的实质性问题。当年,尼埃普斯为了记录一次影像,要在阳光下进行长达8小时的曝光。至于若要获得能欣赏的正像,那时的前贤们为此曾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难以想象当年达盖尔为了在铜版上获得一个正像,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今天,高达ISO3200的感光片可以在烛光下轻易完成曝光,快捷便利的“波拉”片可以在数秒内实现成像。今非昔比,这之间汇集了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一步一步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从而形成了许多种感光成像的工艺。

一百多年来,感光材料在发展上大致沿以下工艺变革演进:银版法和碘化银纸法→→蛋清工艺→→火棉胶湿版工艺→→明胶干版工艺→→软片和胶片工艺。每一类工艺,都代表着影像生成的系列过程,每一类工艺中,也都包含着一些派生工艺。

3).彩色摄影的出现

彩色摄影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晚于黑白摄影。科学研究在很早便已发现光和色彩的关系,并曾进行过多次探索。从摄影正式诞生的年代起,感光成像的技术使黑白摄影早先一步进入实用,尽管摄影尚未能直接记录和再现事物的实际色彩,但是人类为对影像赋予色彩的追求却一直在进行着。人类在从事有关色彩摄影的各种试验和探索的同时,也采用过许多其他办法来为黑白影像增添色彩,包括绘画式的手工渲染、调色等工艺。先驱们在对光和色彩的研究中,通过认识和完善三色理论,乃至加色法、减色法、网屏与彩屏、染料与成色,及其他有关彩色摄影的科技发明和实验上的不断成功,步步逼近了彩色摄影的实现。1935年,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研制成功并付诸实用,从此,彩色摄影终于算是梦幻成真。继而在1942年,彩色负片正式推出。彩色摄影变得像黑白摄影一样方便易行。彩色摄影发展迅速,几十年内便在全球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

三、摄影的未来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在德国国际广播器材博览会上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Mavica)。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照相的银盐工艺,以电磁记录手段开创了新的图片影像生成方式。记录的影像依然以图片出现,只是记录影像的载体已不是银盐胶片而已。当时由于像素难以提高且成本和造价昂贵等一系列问题,被认为实用价值不大而未获开发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摄影及配套的电脑图像处理系统迅速崛起,使得传统的银盐类感光材料不再是记录影像的唯一方式。数字化的图像通过计算机可更自由、更宽泛地加工处理,从而免除了以往“湿”操作的麻烦和不便,使摄影的后期制作得以彻底从传统暗房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当然,对于习惯于以传统银盐图像为专业标准的人而言,数字化图像的像素仍不够理想,但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像素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及数码摄影更全面、更高级的普遍应用,银盐类感光材料成为未来社会的一段历史也未必不是一种可能。不论你认为这是摄影的异化、派生或是彻底革命,然而它确实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代表着一种未来。

(二)摄影的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照相机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各式各样,这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介绍部分类型的相机。

(一)按胶卷型号分类(画幅不同)110照相机

体积小巧,每张画幅的大小为13*17mm。120照相机

除可拍摄60*60mm的标准画幅外,还有画幅尺寸为45*60mm、60*70mm、60*90mm多种规格,优点是画幅大,因而影像像素多,适合高度放大,制作高清晰度、颗粒细腻、高分辨率的大幅照片,但是他体积大,笨重,胶卷成本高。

135照相机

画幅尺寸为24*36mm,,胶卷宽度为35mm.(二)按照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分类

1、平视取景照相机

2、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特殊种类的照相机

1、一步成像照相机

2、防水照相机

3、水下照相机

4、广角照相机

5、全景照相机

二、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一)光学原理

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拍照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联系:投影器f

(二)镜头的种类

⒈镜头的口径(孔径)镜头口径也叫有效口径,表示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同时还表示该镜头通光能力的大小。用直径与焦距之比表示,如镜头通光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表示,如镜头通光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为25:50=1:2大孔径的镜头透光能力大,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而不需要借助人造光(只用现场光),这是小孔径镜头无法做到的。但是大孔径镜头的制造工艺要求高,大孔径镜头的照相机价格昂贵。而且当我们在日光下和普通环境的正常光线下使用大孔径镜头时,也不会经常把光圈开足到与镜头孔径同大的光圈值上,通常总得收小一些光圈。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就显示不出它的优越性。

⒉镜头的焦距及分类 标准镜头的优点是:

①影纹细腻,层次丰富,适宜人像、风景等摄影。

②用它拍出来的人像和景物照片,其景物的大小和透视的比例适中,人眼看起来正合适、舒服。

③它的镜头口径大。镜头口径越大,说明感光能力越强,可以适应光线较弱的照明条件快速曝光。

广角镜头的特点:

视角大,即包括景物的范围大,拍摄的场景大。

②从拍摄效果看,广角镜头对景物有一定的夸张表现,这种夸张能给人以辽阔的感觉,而且焦距越短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越夸张。

③广角镜头还有一个优点,它的景深较大,即使拍摄对焦略有偏差,也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④它的缺点是照度不匀,有时一张照片中心部分亮,四周部分暗。至于广角镜头产生透视比例失真现象,是能采取某些方法予以纠正的。

远摄镜头的特点: ①景深短。也就是在被摄主体前后一个极短的距离内景物清楚,拍出来的照片缺乏立体感,前后景物大小差不多。

②远摄镜头最大的特点是拍摄景物变形小,并能在离目标较远的地点拍摄。在拍摄人物和动物时,一致引起他(它)们的惊恐和不自然现象。

变焦镜头的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焦距可以连续改变,也就是说视角是连续可调的。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既不必在拍摄中不断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前后跑动。

它的主要缺点是口径通常较小,常会给拍摄带来麻烦,如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影响胶片的感光,如想用高速快门、大光圈时,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还常常会使裂像镜聚焦指示失灵。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变焦镜头大而笨重,易造成持机不稳。

(三)快门及分档 ⒈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按下快门按钮,相机快门自动打开,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关闭。

⒉快门分档

通常把快门开启的时间长短叫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短,即速度快。快门按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分为若干档,并要求相邻长时间快门是短时间快门持续时间的2倍。

分档排列如下:1,1/2, 1/4,1/8,1/15,1/30,1/60,1/125,1/250,1/250,1/500,1/1000,„单位为秒(s)

由于快门速度盘面积小,故略去分母:1,2,4,8,15,36,60,125,500,1000等,这些数字均是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

大于1秒的快门速度,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以便于区别。2,4,8,15这是表示实际的快门速度。

相机快门速度标记盘上还常见“B”、“T”俗称慢门(也有人把1/30秒的各档,包括B、T档均叫慢门)“B”门和“T”门只是操作方式不同:B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松开快门钮,快门就关闭。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B门和T门快门速度不由相机自动控制,而是由摄影者人为随意控制,是特意为长时间曝光准备的。使用B门或T门时,最好用快门线控制,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可以保证曝光过程中相机有较大稳定度。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标记上,不能调节在两档之间,否则容易损坏快门的 7 机械装置。标X的位置为闪光灯档,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须调到该挡。一般为相机焦距的倒数,能持稳相机的速度也是焦距的倒数。

⒊快门的作用

控制曝光量(进光时间),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影响成像效果(成像清晰度)

这是快门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动体摄影时,如拍摄一溅出的水花用高速、拍摄雨滴成一直线的效果用低速。另外在任何拍摄中都存在持稳相机的问题。

(四)光圈的作用及其分档

光圈——直径可以改变的通光孔。由几块金属薄片组成,处于组成镜头的多片透镜之间。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记为F。F=f(镜头焦距)/D(光圈直径)当镜头焦距一定时,光圈系数与光圈直径(有效)成反比。光圈分为许多档,分档的原则是,要求大光圈是相邻小光圈通光量的二倍,也即通光面积的二倍。

4,5.6,8,11,16,„记为F4,F5.6,F8,F11,F16„

F8的通光量是F11的二倍,F5.6的通光量是F4的1/2。光圈可调定在两档正档上或之间的任何位置。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进光量,影响景深和像的清晰度。调节进光量

光圈是通光孔,光圈大进光多,感光片获得的照度就大,因此光圈和快门共同控制曝光量。

影响景深

景深是指能在感光片上结为基本清晰像的景物纵深范围,这个范围越大,则称景深越大。光圈大小可以使景深发生变化。

光圈影响景深的基本规律:光圈增大,景深缩小,光圈缩小,景深增大。影响像的清晰度

影响像的清晰读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镜头本身所产生的球差和慧差(光学知识欠缺者可理解为像的变形),这种像差大小与光圈大小有关,光圈越小,像差越小;另一个是由光的波动性所产生的衍射现象,它影响清晰度的规律是光圈越小,危害就越严重。于是相机就存在一个最佳光圈,使用这个光圈拍照影像质量最好。大于这个光圈像差影响增大,影像质量下降,小于这个光圈,衍射现象增强,影像质量也下降。每个相机最佳光圈不同,一般为最大光圈缩三档处,镜头质量高的在缩二档初,质量再差的在缩4~5档处。

三.胶卷

(一)胶卷的种类 按尺寸分类:

有“120”,“135”,等型号。常用的是“135”胶卷,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片边两旁具有规则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按感光速度分类: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我们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

按色彩分:

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

(二)感光度

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胶片所具有的感光能力和标志。由于胶卷制造厂使用的「感光乳剂」不同,对于光线的灵敏度也不一样。低感度的胶卷需要较多量光线照射,才能使卤化银晶体产生作用;高感度胶卷只需极微弱的光线照射,就可使卤化银产生作用。所以感光度高的胶片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就能感光,称为高速感光度(或快速)胶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胶片,则须在光线较强的场合下拍摄。如果在同一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拍摄,其照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高感光度的胶卷,光圈要小些快门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胶卷则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门速度要慢些。

四、曝光极其控制

(一)曝光量

就是参与曝光的光的总能量,用公式表达为:曝光量=光强×曝光时间 摄影中曝光量正确与否至关重要,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像的效果。最佳曝光量公式:

最佳曝光量=8~10/胶卷感光度 单位lx﹒s(勒克斯﹒秒)

(二)互易律

互易律也叫倒易律。曝光量=光强×曝光时间 照相时光强由两个因素决定:景物亮度和相机光圈大小。光圈一定时,景物亮度越高,光强越强,而曝光时间即为快门速度,故照相时胶卷的曝光量公式可改写为:曝光量=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景物亮度。从此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景物亮度一定时,光圈大1档,快门速度快1档,即通光孔(光圈)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快门开启时间(快门速度)缩为原来的1/2,曝光量不变。(举例:如水桶接水)

对某一景物拍照使用光圈F8和快门1/125S,现列出如下光圈快门组合值,仍对同一景物做几次拍照,其曝光量相同。

使用光圈 F2.5 F4 F5.6 F8 F11 F16 F 22 快门速度 1/1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通常把光圈快门对等互补保持曝光量不变的规律叫做互易律。互易律也有失效的时候,这就是光线太暗时和快门速度太高时,可能按以上规律推算会导致曝光不足,需要增加曝光量来弥补。

五、景深极其制约其影响

影响景深的三因素:第一,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第二,调焦距离,调焦距离越大,景深越大。调焦距离即摄距。例如聚焦于10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的规律还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摄距在超焦点距离以内。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摄距越远,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与原规律相反了。第三,镜头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如何取得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小摄距+长焦距镜头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含义是:把各部 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 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 法”或“布局”。

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 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 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 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2.构图的目的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 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 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二)创作与构图

1、主题的形成

主题是灵魂,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主题一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 孕育而成的,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2、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

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 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

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 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 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我们说 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

3、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1)、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 于画在的四周边缘

1.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 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3.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4.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5.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 6.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7.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8.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2)、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 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 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

2.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

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 4.空白的留取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 5.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 式的均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 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人不 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象受到外界冲击一样。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 主题。

6、介绍各种构图方式:

黄金分割线构图.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辐射形构图.框架型构图.对称构图;平衡构图;夸张对比;形态重叠;空间交错;形态切断;隐形构成;偷梁换柱;视觉推移;影子效应;动感;趣味。

7.各种构图的特点: 水平线构图:平静,安宁,广阔舒展的感觉 垂直线构图:重心稳定,庄严,肃穆的感觉 对角线构图:动感,上升,延展之势 S形构图:优美而富于节奏变化

辐射形构图:强烈的扩张性,爆发力和动感 三角形构图:稳重,沉着,不可动摇 框架型构图:强烈的形式感,纵身感

(三)摄影用光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这个概念容易理解。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

1、运用顺光拍照

顺光即光源从照相机方向正面照射到被摄体上。其特点是:亮度高,光反差小。光照所形成的阴影都在被摄体的后面。因被摄体正对镜头,所以被摄体表面受到的照明是一样的,因而缺少明显的明暗对比和反差,显得平淡,缺乏层次和色彩对比。反映在照片上就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照片的优点是:色彩朴实,有较好的饱和度和透明度。尤其拍摄老年人肖像,顺光可以掩饰面部的皱纹和斑痕。另外,对脸部稍有凸凹不平的缺陷,还能起到一定的弥补和美化作用。,运用侧光拍照

侧光,光源从侧面斜角度照射到被摄体上,另一侧具有明显方向性投影,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表面质感以及景物的纵深感。侧光是拍摄彩色片比较理想的光线条件。利用侧光照明,有利于浮雕、水纹、田垄等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的表现,同时也更有利于主体物与背景色调的区别,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因此,它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在人像摄影中,如果测光的角度太大,将会在面部产生强烈地反差。这样明暗对比将超过彩色片的宽容度范围,所以,在拍摄时,需要在暗的一侧加用辅助光,以减弱反差,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运用逆光拍照

逆光,光源从被摄体方向射来,正对着照相机镜头。逆光光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光线投射的角度高于被摄体,叫高逆光;另一种是光线投射角度低于被摄体,叫低逆光。

逆光的特点是,能勾画出被摄体的部分或全部轮廓,有助于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使背景色调浅淡,被摄体色彩明亮鲜艳,加深景物的空间感;对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能表现出鲜明的质感;在拍摄人像时,因光线从背后照射,人的眼睛不受光线的刺激,表现自如。

复习题:

照相机的结构及光学原理。什么是快门?如何分档?

光圈的概念,其大小与光圈指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分档,光圈的作用。什么是景深,景深的制约因素。

什么是感光度?如何分级?其表示方法如何? 什么是曝光量? 什么是互易律?

摄影用光光线的类型(水平方向)。

七.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长短。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以及摄像机在一定位置改变镜头焦距,都可以引起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这种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所引起的不同取景范围,即构成电视景别的变化。

通常来说,景别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功能。(一)远景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视野深广、宽阔,画面中人体隐约可辨,但难分别外部特征,主要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节目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如果说远景重在表现画面气势和总体效果的话,全景则着重揭示画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内在意义。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并且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全景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展示环境,并且可以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全景在一组蒙太奇画面中,具有“定位”作用,指示主体在特定空间的具体位置。

(三)中景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较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中景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是电视画面最常见的景别。

中景能够展现物体最有表现力的结构线条,能够同时展现人物脸部和手臂的细节活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擅长叙事。由于特写、近景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兴趣,而远景、全景容易使观众的兴趣飘忽不定,相对而言,中景给观众提供了指向性视点。它既提供了大量细节,又可以持续一定时间,适于交待情节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具体描绘人物的神态、姿势,从而传递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小块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可以产生近距离的交流感。如世界各国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五)特写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选择、放大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引起视觉注意。特写可以强化观众对细部的认识,以细部来寓意深层涵义,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把画内情绪推向画外,分割细部与整体,制造悬念。因此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在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正因为特写能够短暂地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具有惊叹号的作用,所以在编辑中往往成为一组蒙太奇句子中的表现重心。同时它又被称作万能镜头,当出现跳轴镜头时,插入中间,可以弥补转场或跳轴带来的突兀感。

八.摄影作品分析

考生在进行摄影作品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作品是怎样突出主体的?是怎样利用配体、前景,后景,方向,视角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是怎么样运用线条形成画面节奏,抒发感情,突出主题,表现主题的(3)摄影作品的光线,影调的特点在哪里?(4)这应作品的夸张,变异在哪里?

13(5)怎样将自己直接感觉到的气氛,情绪说得自然,说得真切,说得让自己和考官都信服?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具体的摄影作品,发表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审美价值观。

九.影片分析 1.考察要点

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其次,是考察考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的处理手法的理解,如 张艺谋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等。第三,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考 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性。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讨论的主题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2、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与格式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 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如《秋 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 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如侯孝贤 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 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当 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 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前几年考过片目:

《暖》《香魂女》《我的父亲母亲》《甜蜜蜜》《可可西里》《秋菊打官司》

复习参考片目:

《霸王别姬》、《榴莲飘飘》、《小城之春》、《罗生门》、《雁南飞》、《林家铺子》(注意美工);

《红色娘子军》(剧作)、《烈火中永生》(摄、美)、《毕业生》、《克莱默夫妇》(剧作);

《美国往事》、《铁面无私》、《秋瑾》(音乐,谢晋93)、《黑炮事件》(导); 《芙蓉镇》(场面调度)、《鸟人》(镜头结构)、《迷墙》(纯诗)、《最后的贵族》、《本命年》;

《悲情城市》(文学性)、《心香》(孙周91)、《过年》(平民诗,黄建中92); 《雾中风景》(场面)、《蓝风筝》、《周恩来》、《活着》(92.06《收获》)、《重庆森林》;

《暴雨将至》(视听讲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杀手里昂》(美学)、《饮食男女》;

《卧虎藏龙》、《烈日灼人》、《黑骏马》、《背靠背、脸对脸》、《有话好好说》、《鳗鱼》(导);

《小鞋子》、《樱桃的滋味》、《花火》、《幸福时光》、《罗拉快跑》;

《美国美人》(使美国电影转型,中产空虚,现代文明从家庭解剖社会、经济、文明的现状);

《花样年华》、《黑暗中的舞者》、《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夏钢——《无人喝采》《与往事干杯》《谁来倾听》(物质的丰裕、感情的贬值、人性的失落)。

画的元素:

光、色、人、景、物、镜头、剪辑、场面调度(构图、运动、角度、景别)

第四篇:单反相机39种摄影基本功训练(二)

单反相机39种摄影基本功训练

(二)第四单元:用光训练

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

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

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

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

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

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

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

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题材。

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曝光要适当。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

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25、26、27、28、29、30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

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用。

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时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

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

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

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

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

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

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

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

8、1/

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

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

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

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

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

练习39拍出绝对清晰的照片

摄影师来说,最令人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外出拍摄回来之后,发现很多很棒的照片却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列举了7样帮助摄影师拍出真正清晰的照片的要素。三脚架

只要提到清晰的照片,首先就要想到三脚架。一支可靠的三脚架给相机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照片的锐度。

三脚架负重

一支三脚架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给三脚架加上一些负重可以使其更加稳固。多数三脚架在中轴底部都有设计用来悬挂重物的机构,用于给三脚架负重。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的网兜,给里面装满石头之类的东西挂在三脚架上即可。即使三脚架没有专用机构,在中轴挂上相机包也可以代替。

快门控制

仅仅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并不意味着相机已经足够稳固。按下快门的动作也会产生震动从而影响照片锐度。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即使用远程快门,在控制快门时无需接触机身。快门线或无线快门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反光镜预升

即使已经使用了三脚架,三脚架也加上了负重,还使用了快门线,画质仍然会受到相机反光镜升起产生的震动影响。当快门速度在1/30s到1s之间时,这个因素会成为影响照片锐度的重要原因。

使用相机提供的反光镜预升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启用该功能后,第一次按下快门反光镜会升起,第二次按下快门才真正释放快门,此时已经消除了反光镜震动。

光圈

一般中间的光圈值(比如f/8)拥有最佳的锐度。更大的光圈会因像差而使画面变软,更小的光圈则由于衍射造成画面偏软。

快门速度

虽然三脚架消除了相机的移动,不过被摄体却可能存在移动。所以,快门速度应该足够快到能够凝固住被摄体。这又要求使用较大的光圈来满足曝光需要。

第五篇:《产品摄影教程》(256页教案课件课程)

视点 能够确定整幅画面的各种关系,包括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比例关系。虚实 可以制造空间的前后关系,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空间的一定深度。不仅可以制造画面的秩序感,也可以创造空间气氛。运动 被摄主体移动,周围环境相对静止; 被摄主体静止,周围环境相对运动。张力 对摄影画面空间张力的强调,就是赋予画面空间生命力,否则他就是没有感染力的、空洞的影像。变形 使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化; 在视觉空间中,物体之间的重叠、间隔,或是光线在物体上的光亮与阴影部分,可以造成被摄体及所处空间扭曲变形; 强化作用。简洁 形式的单一和诉求的明确,但在简洁的视觉符号中应涵盖足够的信息量:简洁明确的符号特征、丰富充足的信息含量、特点鲜明的意义指向、生动和谐的视觉张力 专题产品摄影 ● 静物摄影 ● 食品与饮料 ● 时装广告 ● 地产广告 ● 大型机械产品 ● 静物摄影 静物商品主体和陪衬物或者背景在画面中的面积比 例决定气氛强调的程度。主体的面积越大,对商品 本身进行说明的因素就越多;反之,则对于画面气 氛进行渲染的因素就越多。● 静物摄影 可以通过构图、布光、陪衬物体和背景的变化来增 加画面的形式感。对于将出现在同一版面或者同一 本样本中的同一类商品,宜选用大致相同的背景、布光、陪衬物体和构图;而对于将出现在同一本样 本中的不同类别的商品,则选用另一类别的背景、布光、陪衬物体和构图。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于其间)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空间 1).重叠 2).景深 3).透视 4).质感 5).视点 空间 6).虚实 7).运动 8).张力 9).变形 10).简洁 重叠 中国式构图,表现被摄体的繁杂,对被摄体的虚实处理可以使繁杂的空间变得有秩序且主次分明 景深 景深 可以营造被摄体在深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虚实关系及虚实范围,可以创造空间中的动态与动态关系,还可以创造摄影画面的形式美感,可以能动地为摄影师的主观创意服务 控制景深方法: 1).镜头焦距长短 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2).镜头光圈大小 镜头光圈越小,f数值越大,景深范围越大;镜头光圈越大,f数值越小,景深范围越小 控制景深方法: 3).拍摄距离远近拍摄时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4).被摄体之间距离大小 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透视 1).在某个位置上直接面对被摄体,它的整个正面呈现为平面(一点透视)2).移动到一个边线中心的位置,使一根垂直线最靠近摄影师,所有底部和顶部的边线都向两边深远退缩,消失在左边和右边的灭点(两点透视)3).假定一个位置相当高于或低于对象,就会使立方体所有的面、顶边和底边聚合在很远的灭点上(三点透视)质感 1).真实的质感 2).模仿的质感 3).抽象的质感 4).创造性质感 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 1).多样统一与照应 2).均衡 3).对比 4).反复与渐变 多样统一与照应 1).景物:突出的部分以及吸引视觉注意力的部分要整体统一;细部、小面积以及不引人注目的部分要有变化,产生“对立面的相互作用”。2).人物:视线、精神面貌、情绪上要统一,外形、姿态要多样有变化。均衡 1).处于引人注目位置的景物重,反之则轻; 2).有生命的景物重,无生命的景物轻; 3).人造物重,自然景物轻; 4).动的景物重,静止的景物轻 5).深色影调重,高调中的黑色中,小面积黑 色比大面积白色重; 6).暖色重,冷色轻;高纯度重,低纯度轻; 7).轮廓清晰的重,轮廓虚糊的轻; 8).近景重,远景轻 对比 1).思想内容的对比; 2).形式的对比:形体对比、影调对比、色彩 对比 反复与渐变 1).反复:摄影画面中构图元素有规律地交替 出现; 2).渐变:画面构图元素的大小、高低、明 暗、浓淡等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3).韵律:体现照片的形式特征,表现出一定 的思想内涵 构图的视觉心理 1).横向式构图:平衡、宽阔 2).斜线式构图:运动感、不稳定感 3).金字塔式构图:稳固感 4).V形构图:飞腾感、不稳定感或危险感 构图的视觉心理 5).S形构图:流动感 6).锯齿形构图:紧张感、痛苦感 7).L形构图:空间感 8).X形构图:丰满、深远 9).圆形构图:完美、柔和 构图的基本元素 1).线 2).形式、形状 3).色彩 4).空间 线 1).作为画面结构的骨架,不仅有构成具体形象的作用,还有对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的功能 2).使摄影画面产生视觉上的均衡感 3).既有规定被摄体形状与特征的物理功能,又有启发人的具体感受的视觉心理功能 形式形状 图形、基底区别因素: 1).图形必须明确地从基底分离出来; 2).通常把画面中较小的面积看作图形,较大的面积看作基底; 3).图形和基底不能同时觉察; 4).邻近的相似视觉成分结合成为图形; 5).对成和相对封闭的形状通常倾向于被看作图形 对形状的具体要求: 1).构图通过形状来捕捉事物的本质; 2).从一件复杂的事物身上找到一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 3).对构图形式进行简化 色彩 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色彩形成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 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色彩形成

色彩组成 基本色:一个色环通

常包括12种

明显不同的

颜色。色彩组成 三原色:能够按照一

些数量规定

合成其他任

何一种颜色的基色。色彩组成

近似色:主题可以实

现色彩的融

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

能看到的色

彩接近起来

色彩组成

补充色:色环中的直

接位置相对 的颜色 色彩组成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

颜色组成,一种颜色的

补色在色环 的另一面 色彩组成 组色: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主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色彩组成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予温暖、舒适和活力 色彩组成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将对色彩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 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 色相对比 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明度对比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纺织品拍摄布光 如果纺织品做成时装,穿在模特身上,则既要强调时装造型,又要表现面料质感。模特身形的起伏在主光照明后会形成部分明显的阴影,需要对其补光,光质要软于和弱于主光。皮革拍摄要领

表现皮革三大要素:皮纹、光泽与柔软度 对焦清楚,表现皮革表面纹路及半反光质感 采用大面积柔光光源,呈现皮革光泽 软皮革制品摆置不要太平整,表现柔软度 皮革拍摄布光 不论何种皮革制品,亮面还是毛面,有无纹理,主光均应使用适当的散射光照明。对亮面皮革,适当地在弯曲和棱角部位营造高光是强化质感不可缺少的。皮革拍摄布光 皮革制品中,深色、黑色的色调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被摄物的亮度低,布光中会引起判断的失误,尽量提高主光的亮度,其结果导致反差过大失去亮部或暗部的层次。对越是深暗的被摄物,越宜使用散射、适当弱一些且较大面积的软光照明,并在曝光中进行补偿。饮料拍摄要领 使用甘油加水混合液喷在容器外,会呈水滴状,表现清凉感 利用食用色素或水彩调水,代替饮料或酒,拍出色彩缤纷效果 冰块及茶包等到正式曝光前再放到饮料中 可使用假冰块代替 实践活动 1).尝试不同的布光方式。2).练习几种典型题材(玻璃、塑料、不锈钢、纺织品)的拍摄布光,并分选室内室外拍摄作品各一幅上交。产品摄影构图 构图的原则 1).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 2).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 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能有力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构图的要求 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影响构图的因素 1).拍摄距离与角度 2).横竖画面的决定 3).画面的结构中心 4).突出主体 5).前景与背景 6).透视规律的应用 拍摄距离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4).近景 5).特写 拍摄角度 1).水平角度:正面、前侧面、侧面、背侧 面、背面 2).垂直角度:仰角、平角、俯角 横竖画面的决定 1).决定于主线的横竖 2).决定于主体移动的方向 3).决定于主体和陪体、环境的关系 画面的结构中心 1).结构中心应在视觉中心上 2).结构中心不在画面几何中心上 视觉中心(九宫格图)几何中心 突出主体 1).利用主体的位置和宾体、环境的指引突出 主体 2).利用对比突出主体 前景与背景 一张照片可以没有前景,但绝不会没有背景。透视规律的应用 1).线条透视: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高 度 2).阶调透视(空气透视)透明物体外轮廓暗线条的表现 利用光的折射作用形成。布光方法是将背景处理成明亮色调,并使被摄物与背景之间拉开足够的空间距离,主光几乎都不做直接照明。背景多用连底背景,目的是消除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交线,背景材料有半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透明物体外轮廓亮线条的表现 利用光在透明介质表面的反射现象实现,布光方法与表现暗线条相反。必须使用深色甚至黑色的背景,才能衬托出玻璃器皿明亮的线条。亮线条的宽窄取决于光位,光位越向逆后轮廓线越窄,越向前侧轮廓线越宽。被摄物的反差既决定于背景的明暗,又决定于投射光的强弱。玻璃器皿在布光时一定要隔离任何光源对背景的照射,如果背景受光,则不能达到以深背景衬托物体轮廓亮线的效果。本体表现 强调玻璃本身质感的表现,对于造型复杂或多面的透明体,多采用本体表现。布光的特殊要求是,背景如为半透明体,主光从背景后方投射,用散射逆光照射玻璃器皿;背景如为不透光物,可将投射光投向背景,再利用背景的反射光照射玻璃器皿。在玻璃器皿的前侧方可用较弱的散射光作为辅光或用反光板补光,以强调玻璃器皿本身的质感。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在用光上,一般不宜采用直射光照射,否则易产生刺眼的反光点,同时也不宜布光的光位过多,否则易产生杂乱的投影。不透明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采用一盏灯,用柔和的散射光来照射,照明灯前方约50cm处,竖一张白色半透明纸柔化光线,或用反射光照射瓷器。半透明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可采用正面光与逆光或侧逆光相结合的用光方法,要注意两者之间应有足够光比。一般来说,对半透明的瓷器与塑料,宜以逆光或侧逆光作为主光,来强调被摄物的光感,再使用来自被摄物前方的弱光来表现质感。拍摄瓷器餐具、茶具等组合瓷器时,应精心考虑布局,可以把一部分物品水平放置,一部分物品垂直放置,以 充分表现其造型和质感为基本目的。布局时,有时可以 表现每一餐具、茶具的形态为主,有时也可以表现其在 桌上、台上组合的总体感为主。力求和谐统一是布局的基本要求。首饰拍摄要领 将珠宝体积表现得够大,达到能清楚表现质感的尺寸 可作一大一小反光,增添晶莹剔透感 一定要去除毛屑、指纹 首饰拍摄布光 首饰拍摄大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以他们为主体,独立构成画面,强调造型特征和魅力;另一种是以模特为陪衬,突出佩戴他时的光彩。金属首饰用光要软,对多面宝石应用直射光,如果光线过硬,可加柔光屏使其弱化。对金属首饰的补光适合用各种小反光板。对宝石补光,不但可使用反光板,还可使用反光镜和凹面镜。纺织品拍摄布光 棉布和毛料属吸收型物质,布光重点以表现纹理和花色质感为主。粗糙的面料主光可采用稍硬的直射布光,光位宜低,角度宜侧。对于细布,主光光位可提高,光质要适当柔化,以表现出平滑、细腻的质感。印花布应主要表现其花色,有时不必过分强调其纹理。纺织品拍摄布光 丝绸和锦缎既要表现出美丽的花纹,又要表现出柔和、魅人的闪亮光泽的质感特点。布光时光源要柔而散,且不宜太强。摆放时应使表面有皱褶起伏,使他具有光泽。纺织品拍摄布光 纱与尼龙织品大多属半透明体,正面光要软而散,用来显现织物的质地,逆光也应软而散并稍亮于正面光,才能透射出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如果织物上印有花色,要适当控制逆光亮度,过强会使花色泛灰或泛白并减弱反差,过暗则表现不出半透明感。拍摄白色或浅色纱时,最好使纱的表面有所折叠,这样,逆光照射产生纱的厚度差异会形成明暗对比,强化半透明感。背景不要过暗,否则会产生沉重、压抑感。光源种类 1).主光 2).辅光 3).效果光 4).背景光 实践活动 1).请收集10幅以上产品摄影为主体的杂志广告页,观察画面中被摄物的光影效果,并分析不同材质(金属、玻璃、纺织„„)的被摄物在采光过程中的特点。2).选择一张你认为拍摄效果不理想的作品,对其进行后期修改及处理,并保留好修改前后作品进行对比。采光设计 常用布光方式 1).单灯布光与多灯集中布光 2).两灯布光 3).三灯布光 4).多灯布光 5).部分包围布光 6).全隔离布光 7).大光量多灯布光 常用背景布光方式 1).无投影布光 利用玻璃台面 利用半透明台面 2).白背景布光 3).渐变背景布光 典型材质拍摄布光 1).反射型 2).透明型 3).吸收型 4).复合型 反射型材质拍摄布光 1).全反射型 不锈钢器具、电镀制品、光滑塑料、汽车 光洁度极高,对光的反射能力极强。能清晰映照物象,高光处耀斑明显。主光用较软散射光,光照均匀,发光面积宜大 反射型材质拍摄布光 2).半反射型 皮革、珠宝、磨光的木制品 光洁度比全反射型低,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不能十分清晰的映照物象,高光处耀斑不如全反射型明显。主光用较软散射光,光照均匀,发光面积宜大。透明型材质拍摄布光 1).全透明型 水晶、玻璃 主光多为间接光照明,也可使用直射光。光性可稍硬,使之有一定的穿透力。暗线条表现使用亮背景,逆光照明;亮线条表现使用暗背景,侧逆光或顶光照明。透明型材质拍摄布光 2).半透明型 毛玻璃、塑料制品 主光多用直射光照明以强调造型与光感,光性宜稍硬。为强调光感,光位多以侧逆光、轮廓光、逆光照明。吸收型材质拍摄布光 1).表面质感粗糙类 表面粗糙,纹理结构清楚,吸收光的性能强。主光用硬光,强调质感。光位用侧光、侧逆光 2).表面质感平滑类 表面平滑,纹理细腻,吸收光的性能低于粗糙型,反射光性能高于粗糙型。主光光性应适中,宜软不宜硬,间接照明较好,光位用前侧光、侧光、后侧光等,适当高于被摄物 复合型材质拍摄布光 1).表面质感相似类 主光应使用与被摄物质感相近的光性照明,主光灯位根据造型与质感的表现而定。2).表面质感相反类 主光光性尽量使用对不同的质感有兼顾性的照明。以重点质感的表现为主来设定光位,并兼顾其余质感的表现。典型题材拍摄布光 1).玻璃器皿 2).瓷器与塑料 3).首饰 4).纺织品 5).皮革 玻璃器皿拍摄布光 为了表现其晶莹剔透的特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透明布光方式。把主灯置于半透明的丙烯板和描图纸后面,当光线透过丙烯板照射透明的物体时,由于这些透明物体各部分的厚度有差别,就会使物体的形体线条显露出来。《产品摄影教程》 PRODUCT PHOTOGRAPHY 产品摄影概述 产品摄影是指针对产品而开展的摄影活动,它是商 业摄影的一个种类。完美的产品设计会在拍照过程 中使产品图像相当耐看,而良好的产品摄影技术又 会使得产品图像锦上添花。产品摄影分类:珠宝摄影,手表摄影,家电摄影,卫浴摄影,箱包摄影,美食摄影,灯饰摄影,玩具 礼品摄影,医药摄影,化妆品摄影,家居用品摄影,工业产品摄影以及电子数码摄影等。产品摄影的特征 1).技术特征 2).艺术特征 3).媒体特征 产品摄影的技术特征 1).最能代表产品的特征、风格 2).最具市场竞争力 3).最具吸引力 4).兼顾媒体特点 产品摄影的艺术特征 1).客观存在的被摄体 2).准确再现被摄体细节的能力 3).时间的依赖性――决定性瞬间 4).光的依赖性 5).通俗易懂 产品摄影的基本要求

1).表现产品三要素 形态、色彩、质感 2).传达商品特性 产品摄影的进阶要求 1).美感掌握 2).影像处理 修整影像、去芜存菁; 移花接木、影像融合; 特效处理、新奇注目。产品摄影的步骤 1).被摄主体的挑选及观察 2).绘制草图 3).选择衬景及背景 4).被摄物摆置 5).采光 6).测光曝光 产品摄影用光 光源分析 光线功用 1).照明主体 2).表现立体感与质感 3).营造气氛 4).空间的创造 5).形态与色彩的创新 6).时间的纪录 7).装饰效果 光源性质 1).硬光 2).软光(柔光)直接柔光(扩散)、间接柔光(反射)光源位置 1).正面光 2).前侧光 3).侧光 4).后侧光 5).逆光 6).顶光 7).底光 斜侧光 正面光 正面光的特性 1).主体全面受光,影像清晰 2).色彩均匀亮丽 3).缺少阴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可使用大光圈拍摄,使前后景模糊,增加深度感 4).强光直射刺眼,使被摄人像表情僵硬只需稍微改变脸部方向就能改善 5).极易产生曝光过度 正面光拍摄时机 具有清晰描写的优点,但因缺少光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尤其当拍摄明亮的雪景或婚纱时,易因曝光过度而损失影像层次,但对于不会产生强烈反光的被摄体,例如衣服、布鞋等,则可以清晰的表现层次细节。斜侧光 90°侧光 斜侧光的特性 1).能制造阴影,产生立体感 2).反差适度,层次丰富,对质感表现效果佳 3).色调分明,便于营造气氛 4).不似顺光刺眼,人物表情较自然 5).若以硬光照明,明暗反差悬殊时,曝光难以控制,色彩表现不易 6).容易出现生硬不雅的阴影,可用补助光降低反差来改善 前侧光对质感的表现极佳,后侧光可勾勒轮廓,此种光影的变化对于主体的描写及气氛营造有极佳的表现,可多加利用。逆光 逆光的特性 1).能强调主体轮廓线条,表现形态美感 2).主体拍成“剪影”效果,具有神秘美感 3).画面明暗反差大,测光不易 4).如无前景或背景衬托,画面易流于平板 5).光源容易直射入镜头,造成光晕现象 逆光的拍摄时机 背景深暗时,采用逆光技巧拍摄,会产生明亮的边光效果; 若正面以泛光灯或反光板补光,则主体与背景皆成像清晰; 拍摄透明体时,实用逆光采光法,可得极佳的透明感表现。逆光的表现方式 1).剪影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主体形成黑暗的剪影效果,适合主体轮廓优美的表现; 2).明晰法:以处于暗位的主体为曝光标准,让背景曝光过度; 3).补光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处于暗位的主体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主体及背景都得到正确的色彩。是逆光下能同时兼顾主体和背景的采光法,但若补光过强,则会有不自然的表现。顶光的特性 1).恰似正午阳光的照射方向,主体顶部受光,具有爽朗、光明、热烈的趣味; 2).易使正面黑暗,宜补光改善。顶光的拍摄时机 主体顶部有特色,或主体上窄下宽,造型优美; 适合拍摄透明物体,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其晶莹剔透的色泽; 顶光因与太阳光的方向相同,可获得极自然的气氛。底光的特性 1).自然界中罕见的采光方向,光影效果异常,具神秘诡异之感; 2).影像下亮上暗,有减轻物体量感的效果 底光的拍摄时机 硬底光适用于透明体,例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主体晶莹剔透的色泽; 以柔底光拍摄人像,能产生透明亮丽的肤色效果; 以硬底光拍摄人像,会因异常的光影效果,造成恐怖诡异的气氛。

下载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摄影基本功训练——摄影棚经典教程课件资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简笔画小教程课件资料(五篇)

    简笔画教程 学习简笔画,可以从画点开始练习,逐步进入到画线的培养,继而过渡到形,即用简练的笔法通过线与线的结合来组成形。(一)点的练习 (二)线的练习 线的种类有:横线、竖线、斜......

    摄影课件教材

    第一章 绪论 一、视觉传播 1、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在人的感觉器官获取各种信息的总量中,视觉占83%。 2、视觉传播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传授技能和交流感情以......

    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

    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 组织教育活动 一、 小学班队集体教育的技能与训练 (一) 全面了解小学班队集体的技能 1、了解学生的内容 以班队集体建设为目的的了解和研究学生 以开展集......

    相声基本功训练

    相声基本功训练 在练习嘴皮子时,一定要掌握气息、声色、节奏还有最基本的就是嘴上的灵活度。要掌握“喷、弹、啃(咬)、吐、磨”五种基本技法。一、绕口令(喷口)练习(一)基础篇 1.......

    演说基本功训练

    本文由s07198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演讲口才训练第一课(自信心训练) 演讲口才训练第一课(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

    基本功训练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一)基本功训练部分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从理论到具体教材深入了解及掌握运用的必修课。理集结部分......

    作文基本功训练

    作文基本功——百字新事以及想法 1,百字新事确切的说,这是一个代词,它代替的不是“记事文”的定义,而是一种习惯。百字新事=呼吸,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事件就冗绕在他周围,除非他不去......

    台词基本功训练材料范文大全

    一、蓄气、换气练习1、闻花吐气。 2、蓄气练习《数枣》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地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儿,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二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