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月月考试题-课件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1.周朝国君宴请他国使臣时,宴席上的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规矩。宴席结束后,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一起送到来使下榻的宾馆。这些做法表明
A.周王怠慢使臣
B.周朝礼制规范 C.倡导勤俭节约
D.中原文明高雅
2.从中外朝的设立,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中枢政治体制变迁的规律是
A.内廷机构不断放大、外迁与疏远 B.机构变动频繁,造成冗官冗政 C.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斗争长期化 D.皇权不受约束,君臣关系复杂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一评价的制度 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6.《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因家长反对,刘兰芝、焦仲卿夫妻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表达了古代中国的广大人民要求争取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然而在古罗马时代,“孔雀东南飞”这种悲剧并不会经常出现。对此你如何解释?
①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罗马法强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 ③罗马法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 ④奴隶、平民和贵族之间可以通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某雅典政治家“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这位政治家
A.开始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B.消除了血缘部落的界限 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使直接民主发展到顶峰 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文明传承 9.观察右侧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 A.反封建、反侵略
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 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 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说明
A.美国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国 B.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 C.美国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D.美国总统权力在最高法院之下 11.《货币》一书载:在英国黄金博物馆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国王手上拿着一个金蛋,相应的谚语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种权力,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把手中的金蛋捏碎。这体现出英国
A.国王掌握了裁决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是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12.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13.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5.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 C.群众基础 D.民族主义 16.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右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处应该填写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7.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国际关系格局趋向多极化的是
A.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抗战初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全民族团结抗日
B.敌后战场连战连捷
C.开展新生活运动
D.民主爱国运动兴起 19.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1.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22.人民大学李景治教授写道:“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23.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辞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乔治·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扩张
B.为“遏制战略”造势 C.促成北约的建立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24.下图是纪念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镜头,老人和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深切崇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思想认识达成统一 B.俄罗斯要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C.俄罗斯要向社会主义国家表示友好关系 D.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25.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为综合题,共3道题,50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卡位置。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人,其中奴隶约20万人,自由民16万8千人,其余为外邦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三 美国宪法在特殊的年代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保留了奴隶制,给美国留下了史上最大的隐患——内战。
——曲超《一本书看透美国》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中国为例,证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是片面的。(6分)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的观点。(4分)(2)材料四所涉宪法与材料三提及的宪法相比,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这两部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有何异同?(4分)
(3)从以上不同制度的利弊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4分)(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 4 本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
28.(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二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ABCC 6—10 BDDAC 11—15 CCDAD 16—20 ADABD 21—25 ABBDB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的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6分,任意答3项即可。)不足:古代雅典对公民的身份作了严格限制,公民只占城邦人口的极少数,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4分)
(2)进步表现:材料四所涉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群众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4分)
异同:同——都体现主权在民。异——雅典是直接民主,中美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4分)
(3)认识:无论民主制还是专制都有其优缺点,不断改革完善,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分)27.【答案】(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2分)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闭关锁国。(2分)(2)加强海防,创建三支海军,修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等。(2分)(3)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2分)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2分)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中国的海防力量日益强大。(6分)28.【答案】(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独立发展;避免欧洲再陷混战。(4分)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2分)
(2)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行为。(2分)
评述:二战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建立,维护战后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冷战”期间,欧共体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冲击了“冷战”秩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两极对峙结束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为应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基于联合国框架协议基础上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6分)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必然依托于霸权秩序的存在。(2分)评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构建是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两极对峙格局下,正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威慑使世界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相对和平;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希望依靠大国霸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6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
3.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7.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的。以下能够体现二者相同点的是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8.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0.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11.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多,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其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 B.甲骨文-金文一隶书一篆书 C.金文一甲骨文一篆书一隶书 D.甲骨文一隶书一篆书一金文
1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1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 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1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6.“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17.“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一材料反映了 A.中国革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 B.党内对革命道路存在着分歧 C.中国革命仍然处于高潮阶段 D.中国共产党没有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18.《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2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明 C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加强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21.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2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 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23.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 B.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对圣母的认识
24.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用暴力手段推翻侵害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他的这一主张称为:
A、君权神授论 B、开明君主论 C、人民主权说 D、民主共和论 25.伏尔泰、孟德斯鸡的相同点是()A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都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学说 D.都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26.“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7.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28.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旧的宇亩观 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29.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30.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他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卷II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5(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2(10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 6 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2分)
(2)促使材料一中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3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12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ACCCCC 6-10BACAA 11-15ADADA 16-20DBBCC 21-25ABCCA 26-30DADBA 31(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4分)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分)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
32(1)A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B组:资产阶级思想(或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或三民主义)。(1分)
(2)西方的道路走不通(或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2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学术—政治—伦理(或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
(4)答案一:赞同。(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答案二:不赞同。(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2分)答案三:不完全赞同。(1分)理由:答案一和答案二。(2分)
33.(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分,举其中一例即可。)
(2)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2分,任意两点即可。)(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2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2分)。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1分)
第三篇: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学高一政治月月考试题-课件(推荐)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个小题,共60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众的人权意识和观念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尊重和保障人权”已上升为宪法原则、国家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权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C.人权高于主权 D.国家权力由人民直接行使
2.中国人权事业之所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是因为()①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 ②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得到落实 ③中国已经由民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首次将在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2016年1月,北京海淀法院、房山法院对首批在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查获的“枪手”“被替考者”涉嫌“代替考试罪”的案件进行了审理,被告人均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这表明()①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全民民主 ③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 ④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右面漫画中某官员的态度()
A.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B.没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C.没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没有坚持执法平等原则
5.2016年3月5日至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是通过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举产生的。这种选举方式()①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可以避免虚假宣传或贿选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市一些高中生走上街头征集市民签名,反对政府花巨资统一改造地铁车站。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有关部门一周之内连作三次回应。这件事说明()①“签名”方式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②公民的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 ③媒体监督是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④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助于推动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7.看右图漫画《我有这两样就足够了》。这幅漫画的寓意是()A.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B.公民应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D.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8.我国各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信访工作。政府加强信访工作是因为()①重视信访工作是政府民主执政的体现 ②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③信访举报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 ④做好信访工作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河南省内乡县衙这幅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也启示今天的政府工 作人员()①要牢记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②要增强履职能力,做好地方一切问题的决策 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 ④要淡化“官”念,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李克强强调各部门务必要主动作为,对于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一定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决不能光说不干、“耍嘴皮子”!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不干,一切都谈不上!”由此可见()
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②政府要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③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④政府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长沙市政府开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民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网络、传真或短信等方式向“12345”提出求助、咨询、建议或投诉。这是()①公民向政府求助的唯一途径 ②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有效途径 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2.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一部“控权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给行政机关“立规矩”()A.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审慎用权 B.体现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监督 C.表明国家坚持依法治国,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D.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13.脱得下厚重的外套,却摘不掉严实的口罩——这一现象就是中国老百姓们近年来面临的残酷现实,放肆呼吸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对此,国家机关应作出的努力有()①政府切实履行政治职能,扩大处罚污染企业的自由裁量权 ②人大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 ③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治理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提高审理治理环境相关案件的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下列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是()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②司法机关制定法律,公正司法
③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严格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征求政协委员意见。这是因为()A.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B.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C.中国共产党和政协是友党关系 D.宪法规定党的意志必须通过政协讨论
16.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①理性尊重彼此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控制宗教发展,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搞民族分裂 ③要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④要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7.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原则,国家要“完善朝觐事务管理办法”、“帮助宗教界解决部分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制定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相关规定的实施办法”与“促进宗教文化交流”。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保证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④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都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这是由于()①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平等协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下面漫画《瓜分北极》启示我们()
A.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D.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
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引用了阿拉伯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引用“独行快,众行远”旨在倡导各国要()①加强战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②摒弃零和博弈,携手共建同盟 ③坚持互助互荣,寻求共同发展 ④开展对话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从根本上说是由()决定的。
A.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C.依法行政的原则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2016年,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居住证制度、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等一批新规开始实施。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
A.时代性 B.全民性 C.广泛性 D.真实性
23.《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要求,实名举报应当逐件答复,除联络方式不详无法联络的以外,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实名举报人。规定同时强调,举报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如实举报,不得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诬告陷害他人。上述规定()①彰显了举报人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②能杜绝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 ③创造了民主监督的新方式新方法 ④有利于调动实名举报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近年来,某村推行协商民主制度,按照推选“议事”成员、明确制度、确定范围、规范程序的办法,让村民更多地了解和参与集体决策。这一制度()①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促进了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③凸显了村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 ④加强了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观察右图《政务微博》,正确的说法是()①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
②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 ④保证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6.近年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大多都是从信访举报中排查和筛选案件线索。这表明()①国家创造条件保证公民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②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③信访工作是纪检机关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④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管理形式多样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7.“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A.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B.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利和自由都能实现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要使各项决策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与意志
28.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从行政监督体系看,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中央国家机关是()A.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9.新一届政府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政府的这种施政理念()①根源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②是根治杜绝腐败现象的关键
③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④表明我国政府是全民的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漫画中机关干部的做法体现出()
①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②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③政府工作人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政府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31.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法治的时代。
中国首部《慈善法》酝酿了十年,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慈善立法以其开放的姿态为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提供了舞台:慈善组织、志愿者、捐赠人、受益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方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直保持着与学术机构、各行政机关、各地政府、社会组织的密切互动,仅在2014年就收集了7个民间草案样稿,召开多方参与的数十次立法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两次将草案全文上网,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08年以来,共有全国人大代表800多人次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议案27件、建议29件。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结合材料,分析公民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慈善法》开门立法的?(12分)
32.改革开放38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发展速度”,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但也正遭遇着“中国式发展难题”:从转型之难到收入分配不公,从城乡二元结构到道德困境,从各阶层利益博弈加剧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正成为国人关注的时代课题。结合材料,运用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13分)
33.(14分)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系列新举措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和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等。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我国为何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5分)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考试
1.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这一知识点。分析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权的根本原因,应从我国的国家性质角度去考虑,A项符合题意。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不是根本原因,B项不合题意。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主权具有最高性,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不能高于主权,C项错误。在我国,人民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由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D项错误。
2.D [解析] 本题以人权的发展为背景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题干要求分析我国人权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都有利于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国家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中国当前既是民主社会也是法治社会,不存在由民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问题,③表述错误。故选D项。
3.B [解析]对考试中充当“枪手”及“被替考者”涉嫌“代替考试罪”的行为,法院给予责任人进行处罚,这表明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①④正确;②中的“全民”应该为人民;③说法错误,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4.C [解析] 漫画中某官员认为“工作需要”就可以醉酒驾驶,这是特权思想在作怪,没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5.D [解析] 全国人大代表是通过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举产生的。这种选举方式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余地,①④正确;②是等额选举;③中的“避免“说法错误。6.B 7.D [解析]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或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都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漫画的寓意是要求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8.C [解析] 信访工作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本题以此为背景考查政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民主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①错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是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故③错误。政府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来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故②④正确。
9.A [解析] 这幅对联强调了官民关系,官要为民服务,要维护民的利益。这启示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正确行使权力,①③正确;②中的“一切问题“说法错误;④说法带有片面。
10.A [解析]政府是行政机关,应提高行政能力,且政府不是权力机关,故②③错误排除。
11.C [解析] 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有效途径有多种,有热线电话、网站,还有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等法律途径。材料中是热线电话,据此可知①表述错误,②表述正确。③中“法律途径”表述错误。④正确。
12.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故A项错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监督,故B项错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故D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给行政机关“立规矩”,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故C项正确。
13.D [解析]对此,人大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②当选;①不选,政府不能扩大处罚污染企业的自由裁量权;③不选,政协不是国家机关;④当选,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提高审理治理环境相关案件的效率。
14.B [解析] 立法机关制定法律,②错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不是依法执政,④错误;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5.B [解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征求政协委员意见。这是因为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B当选;A不选,人大而非政协才是国家权力机关; C不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而非政协是友党关系;D不选,宪法规定党的意志必须通过人大而非政协讨论。
16.A [解析]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②错误,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③正确,维护民族团结要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④错误,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7.B [解析]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原则,国家要“完善朝觐事务管理办法”,这说明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①③正确;②中的“支持和鼓励”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8.B [解析] 本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我国的国家性质。国际关系由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①④错误。19.D [解析] 漫画中的瓜分北极现象,需要通过建立国际新秩序来加以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错误,多极化没有形成,强权政治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对霸权主义没有失去现实基础。
20.B [解析]“独行快,众行远”主要强调各国间的合作共赢,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关系,②表述错误;材料意在强调通过合作以“行远”(促进发展),而不是“文化的交流与互鉴”,④不符合题意。
21.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务院法制办之所以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A正确;B说法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大制度;C、D不符合设问要求。
22.D [解析] 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等一批新规开始实施,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的权利,D正确;A不是人民民主的特点;B说法错误,民主都具有阶级性;C材料未体现。23.D 24.C 25.A [解析]《政务微博》是公民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①③正确;②中的“扩大”说法错误;④中的“保证”说法错误。
26.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访举报制度的理解。②③说法正确;国家创造条件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但不能保证公民正确行使,①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信访举报制度,④与题意无关。故选D。
27.C [解析] 材料告诉我们当政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B、D两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28.C [解析]设问要求有两个,一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二是中央国家机关,故C符合要求;A是党的监督;B是权力机关的监督;D是政协的监督。29.B 30.A 3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每点3分共12分)32.①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破解“中国式难题”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4分)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③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提高领导人民破解“中国式难题”的能力和水平。(5分)33.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5分)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分)③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必须正视矛盾和分歧,妥善处理分歧,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努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5分)
第四篇:云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2.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C.墨子 D.韩非子
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4.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5.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6.《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A.龟甲兽骨 B.丝帛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
7.“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 1 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9.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①《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③
11.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2.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1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D.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5.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16.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1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8.“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1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21.据统计,197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有860人,1980年达到2124人,1985年达到4 888人。下列事件中对这一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三个面向”成为教育指导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C.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24.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创始者”“智慧”的化身
25.“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2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27.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28.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
2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3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C.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D.重建伦理秩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4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4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 5 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6分)(2)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分)
(3)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据材料二,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第五篇: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3.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5.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丞相
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本输出创造条件
7.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B.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 C.1856年太平天国定都在天津 D.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经互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家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这一家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7.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18.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
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19.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 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20.卢梭说:“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斌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这反映出卢梭主张()A.天斌人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21.牛顿说过:“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A.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22.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以下内容贴近该学者观点的是:他们都在()A.倡导共和 B.改良文学 C.打倒孔教 D.开启民智
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32.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33.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3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
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6.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
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3)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4分)
4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5分)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1.5*40=60)1-5 CCACC 6-10 AACBC 11-15 DBBAB 16-20 ABDCD 21-25 ADABC 26-30 BBADC 31-35 CBBAC 36-40 BBABC
二、材料问答(40分)
41、(13分)(1)九品中正制度(1分)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滥用权力;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2分,两点即可)
(2)积极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特点:历代沿用、延续时间长,推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选拔人才方式逐步规范、趋于公平、公正。(4分)
42、(15分)(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1分)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4分)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分)(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43、(12分)(1)措施:均田制。(1分)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1分)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4分)(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2分)(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