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1 21:3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

第一篇: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到底该怎样讲课呢?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已昂首阔步的走进了课堂,进入了语文教学的阵地,然而,语文课怎样“讲”才能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用好网络多媒体课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网络课件的生动性,为语文学习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感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于这样认识,语文教学应当弘扬人文精神,这样要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最佳做总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弘扬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生物、社会在活无所不有,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有发人深省、令人感动的故事。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而味同嚼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网络多媒体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2.网络课件的交互性,为语文学习构建了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豆,还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机互动。例如:识字和用字的能力。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如:

“龟”字有三读,“啊”字有五读,等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阅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第二篇:浅论运用网络教学优化语文课(推荐)

浅论运用网络教学优化语文课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宗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放在自己网站上,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而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正风行,时有“自焚”事件;且身为班主任的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我们知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L-fromIT”方式“L-with-IT”方式(即“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自杀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又如《阿里山纪行》一文采用网络能使学生全面了解阿里山乃至宝岛台湾的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都市精灵》一文,让学生在网上浏览介绍地球生态现状和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生存情况资料,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是这么处理的,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李克东教授也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L-with-IT”方式,即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发布,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发布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2)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我们来进行深层的自主探究:1亲近文学: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请列举并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谈你的感受。2设身处地: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请通过网络搜集海外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选择一个专题,浏览相关网页,在专题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每个专题老师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如一些思乡爱国的诗歌,如一些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新闻,同学们可以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查找,然后在探讨区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发表自己的自主探究专题的看法。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利用网络环境,拓宽作文空间。

现代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学生习作必须拥有与习作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的材料包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 传统的习作教学由于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师→生),造成了教学信息的反馈延时。指导课很少有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学生只能在习作交给教师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获得老师对习作质量的评价。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学习,网络媒体指导的习作教学信息多向传递,反馈及时。它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主动式信息交流。指导课上不仅当即获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信息,还可以网络媒体、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以此调整自己的习作。教师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还可把学生的文章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例如我在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文艺表演场面的文学欣赏后我上的一堂网络习作教学《场面描写》,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论坛功能、E-net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学生主题地位和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交流、反馈方面的优势,把网络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生、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展现个性,在互改、互评、切磋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校园网的BBS中设了本班论坛,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了激励作用。上课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监控、广播、转播,也可以让学生浏览位于服务器上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可以自主独立的进行学习,探究。构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理想学习环境,并根据“环境描写”(描写校园一角)和“人物描写”(描写我的老师、同学)这两个训练环节,让学生熟悉在多媒体综合教室环境下有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进行“环境描写、人物在一定情境的综合描写、场面描写。”整个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学生在论坛上的帖子总数达到400多篇,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最多的学生发表了10多篇文章,学生兴趣高昂,思维活跃。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第三篇:浅论运用网络教学优化语文课

浅论运用网络教学优化语文课

摘要:本文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就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阐述了学校以多媒体及网络为依托,实现语文课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材内容的信息化,学习过程信息化,从而优化学习环境,改革教学结构,培养创新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对如何将整合的目标、思想、方式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作了有益的探索,还对整合的“情境—探究”、利用资源—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作重组与创新,突出了整合的科学性、实效性、操作性,为西部农村城镇中学用好现有设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教学;优化; 语文课

引言: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提出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个整合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加上语文课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大新亮点、新链接、新突破。

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正文:

语文课程以它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备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专门设置语文课程,是以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奠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特征”(江泽民)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语文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一新亮点,从教学策略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必然的链接亮点、突破口,以此达到对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神圣启蒙,成为一个人格锻造的过程。我校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实验,旨在就地处西部地区农村小县的中心中小学如何运用先进的理念,用好现有设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研究和探索。经过3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宗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放在自己网站上,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而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法轮功正风行,时有“自焚”事件;且身为班主任的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我们知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 “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自杀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又如《阿里山纪行》一文采用网络能使学生全面了解阿里山乃至宝岛台湾的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都市精灵》一文,让学生在网上浏览介绍地球生态现状和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生存情况资料,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是这么处理的,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李克东教授也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L-with-IT”方式,即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发布,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发布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2)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我们来进行深层的自主探究:1亲近文学: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请列举并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谈你的感受。2设身处地: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请通过网络搜集海外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选择一个专题,浏览相关网页,在专题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每个专题老师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如一些思乡爱国的诗歌,如一些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新闻,同学们可以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查找,然后在探讨区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发表自己的自主探究专题的看法。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利用网络环境,拓宽作文空间。

现代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学生习作必须拥有与习作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的材料包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 传统的习作教学由于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师→生),造成了教学信息的反馈延时。指导课很少有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学生只能在习作交给教师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获得老师对习作质量的评价。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学习,网络媒体指导的习作教学信息多向传递,反馈及时。它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主动式信息交流。指导课上不仅当即获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信息,还可以网络媒体、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以此调整自己的习作。教师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还可把学生的文章展现在所有学生的电脑显示器上,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例如我在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文艺表演场面的文学欣赏后我上的一堂网络习作教学《场面描写》,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论坛功能、E-net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学生主题地位和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交流、反馈方面的优势,把网络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生、师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展现个性,在互改、互评、切磋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校园网的BBS中设了本班论坛,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了激励作用。上课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可以对学生进行监控、广播、转播,也可以让学生浏览位于服务器上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可以自主独立的进行学习,探究。构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理想学习环境,并根据“环境描写”(描写校园一角)和“人物描写”(描写我的老师、同学)这两个训练环节,让学生熟悉在多媒体综合教室环境下有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进行“环境描写、人物在一定情境的综合描写、场面描写。”整个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学生在论坛上的帖子总数达到400多篇,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最多的学生发表了10多篇文章,学生兴趣高昂,思维活跃。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结论:

通过几年的实验,表明运用“网络教学”,确实优化语文课,优化学习资源,创造学习环境,创新教学结构,扩大知识面,开展学法探究,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青年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李德忠的《麦琪的礼物》、陈霓霓的《乡愁》、李世红《地毯下的尘土》分别获语文优质课县一等奖,张莺的《海滨仲夏夜》及彭静的《死海不死》获县电教优质课二等奖,教师科研论文,2002—2005年获国家级奖30篇,市一等奖60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36篇。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教育论著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年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5]朱竞, 李建耀.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9).[6]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1,(2).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知识点梳理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

过程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后

反思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生:……(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生:多音字。(板书)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你来解释。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3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知识点梳理

多义字据词定义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三、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习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3、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练习背诵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课优秀教学课件5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略)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课课件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一:外面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0个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谈的能力。

3、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0个字。

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每天上、放学或是周末休息,你们都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你们愿意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想发现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吗?

二、交流对话

1、图上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3、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知识、爱学习的好孩子。

三、识字

1、今天老师把这些字带到课堂上来了,你们来认一认好吗?

2、大家一齐读一读

3、有些小朋友这些字是全认识,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5、有信心都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有学生不认识的,请全班同学教认字方法。

6、大家能不能给这些字找朋友组词呀?

四、写字

1、今天,们学习写两个字“外”“车”,读一读。

2、观察“外”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好看呢?(左短右舒展)

3、“车”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左右对称。

4、你们写一写,互相评一评。

五、作业

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可不要让它们溜走。回家后,把从废旧报纸、包装纸上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一张纸上,多读读,多看看,让它成为你永远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二:《春晓》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三: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字。认识目等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与汉字的正确发音。

2、强调学生语言组织的连贯、完整、清楚。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二)“那么在秋季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呀?”

“去郊游∕去登山···”

(三)“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准备吃的∕喝的∕厚衣服··”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秋游!”

二、初读课文

(一)请学生预习,自由朗读

(二)老师领读

(三)请学生齐读一遍

三、识字

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每两个生字为一组,进行教读,然后班读→组读→个读,并结合闪卡、开火车等游戏

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依次寻找每个生字→生字所在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

(一)学生分段朗读,老师分段讲解:

(第一段完毕)“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呢?”“蓝色∕黑色”(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第二段完毕)“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白云都有什么形状呢?”

(第三段完毕)“小朋友们,小作者急着等天亮了去干嘛呀?”“那你建议小作者应该做什么准备呢?”

结合游戏、比赛等,请学生进行班读→组读→个读

学习练习句子:我和()去()玩了(),心情()。

“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了过山车。心情高兴。”

“我和姐姐去游乐场玩了碰碰车,心情不错!”

(二)总结学习排比句

五、作业

(一)学习练习句子:我和()去()玩了(),心情()。

(二)每个生字写五遍

六、板书设计

明天要远足

大海的颜色﹍﹍

白云的形状﹍﹍

我和()去()玩了(),心情()。

下载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善用网络课件有利于语文课教学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背影的课件

    《背影》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的背影表达了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背影的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

    善用教学反思

    善用教学反思,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石河中学:杨祖尧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本人从事......

    网络教学课件特点及设计

    论网络教学课件特点及设计 摘要:教学课件就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所需要的、符合因特网模式的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课件具有容量小、生命周期性长、通用性广、活变性强等......

    一年级语文课《比尾巴》课件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网络工程师课件

    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 1.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体系与组成结构与组成结构。CPU特性。指令系统。流水线技术 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Flynn分类法:它是根据指令流,数据流和多倍性3......

    辩论赛:网络是否有利于人际关系发展

    正方一辩: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认为网络促进人际交往。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网”千里来相会;从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推荐5篇)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用Authorware制作小学数学课件 陈大龙 【摘要】 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强大功能,把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

    浅谈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浅谈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2008-6-21 9:44:45《山东教育社》 山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李敏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