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网络是否有利于人际关系发展
正方一辩: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认为网络促进人际交往。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网”千里来相会;从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网络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的出现使人与人除了正面交谈、书信电话以外,还多了一种超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交往方式。相识的人可以采用网上聊天、发送信息或电子邮件、节假日互送电子贺卡等方式交往,不相识的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形式相互交谈、倾诉、探讨人生。人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求找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可见,网络开拓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增强了社交能力。
其次,网上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特征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进行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缓解了现实社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可否认,网络存在大量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对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其普及化是必然的。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勇敢地面对,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的作用。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主席:感谢正方一辩,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来陈述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反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我认为网络影响人际交往。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令无数的网络用户深陷其中,有些人甚至到了废寝忘食、难以自拔的程度。试问,一个被网络占据了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的人,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人际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呢?事实上,有不少人因为上网而造成与周围的人关系淡化甚至紧张。其次,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网络用户的语言能力会逐渐出现障碍。其实这很好理解,坐在电脑屏幕前用击键代替说话,久而久之,说话自然会不太灵便。试想,一个说话表意都很困难的人怎能与人轻松自如地交往呢?
另外,网络世界是充满虚幻性的。对方的一大论据是上网可以交到许多网友。但是这所谓网友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呢?难道聊聊天就可以算是“人际交往”了吗?网络使人际关系本身就充满了虚幻,这难道还不是影响人际交往吗?
我不知道对方辩友还有什么高论可以证明网络能促进人际交往,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疏远了他们的人际距离。据港台媒体报道,台湾有些网络迷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以致精神恍惚,学业荒废,被女友抛弃,还要支付每月数千元的电话费用。这已经不仅仅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问题了!我承认计算机网络能给人带来便利,但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实在是有害无益的,它起的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消极作用。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
主席:感谢反方一辩!下面进入攻辩盘问环节。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网络的数大罪状。但是你们不会不知道,全世界的网络用户数量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人们为什么会对你们所说的人际交往的头号敌人——网络有如此巨大的兴趣呢?是人类突然转了性,还是网络本来就迎合了人类结群的愿望? 反方二群: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只能说明网络是一种获取信息资源的良好途径,并不能证明网络促进人际交往。据社会调查显示:在网络交际中,有31%的人并不认为“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人认为“在网上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24%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有许多人会将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懂规矩等不良习惯也应用到现实社会中。网络虚幻性的无限“魅力”极易让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在其中去寻找刺激。然而,他们一旦回到现实社会中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患上“网络疏离症”。可见,网络不仅不能促进人际交往,反而以更加冠冕堂皇的形式毒害着我们。
现在流行一句很有名的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假如你真的和一条狗交了网友,恐怕你还蒙在鼓里呢。请问正方二辩,你能把这个也叫做“人际交往”吗?
正方二辩:我当然知道“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但据我所知还没有能上网的狗,所以我并不担心把“人狗交往”错认为“人际交往”。就算这是真的,那也是开阔交往范围的事,有什么不好呢?能让平时不可能来往的人互相认识,这正是网络这个大交际圈的诱人之处。设想一下:一个学生和一个商场售货员,如果没有共同认识的人,又相隔遥远难以来往,在以往几乎是没有认识的可能,因为他们的交际圈离得太远。但在网络上,直接的交流可以打破因职业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隔膜;至于地理差距,在网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他们可能成为好朋友。请问,还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像这样促进人际交往?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强调说,由于网络上的人用匿名和人交往,因此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更疏远。这个论点我也感到非常奇怪,请问对方三辩,我和笔友交往,我用的是笔名,难道你就能凭此论断说,我和笔友之间的交往是越来越疏远了吗?
反方三辩:与笔友交往是用书信的方式,双方的地址和身份是真实的,因此人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而网络上一切都是虚拟的,因为没有一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假如与网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当然有人会像现实中那样设法弥补,但是更多的人是换个名字重新开始。这使得网上的所谓友谊为得轻易而脆弱,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反复无常。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自己的姓名、性格甚至性别。当然用户自己也知道在网上的其他人也可以改头换面一番,于是在交往中难免心存芥蒂,难以坦诚相见。这种人际距离,即使看上去很亲密,实质上也是很疏远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不论多么雄伟,都是一触即溃。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国有一项调查表明,在上网人群中,20%的人情绪低落,有孤独感,12%的人与家人、朋友疏远。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教授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他连微笑也不会了,甚至与人说话时,老是这样(指敲键盘动作)。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失去了交流的能力了,对方辩友。既然在你们眼中,网络有如此多的好处,对人际交往帮助那么大,那是否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上面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谢谢!(掌声)
正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近来,某市对2882名网民进行了专项调查。“您上网最常做的事”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4.1%的人,即近一千人选择了进聊天室交友聊天。许多人正是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扩大交友面,有的还通过国际互联网同世界各地的网民交上了朋友。事实证明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上网人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沉迷于网络和有道德缺陷的人,但是这部分群体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网民。而且,他们并不是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减少与周边人群的社会交往,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与周围人群的交往导致了迷恋网络,在这种社交问题中,网络并没有使社交能力发生退化。更何况,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沉迷于网络,就像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沉迷于读书,难道我们可以说读书以及阅读也影响人际交往吗?
主席:下面请双方一辩作攻辩小结。首先有请正方一辩。
正方一辩: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平台和交流环境,扩大了社交范围。网络以其开放性,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拓宽了传统社交,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社交空间。在与形形色色的信息接触中,他们拓宽了求知途径,开阔了视野。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突破时空界限,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并可同时和许多人交往,尽情放松,尽兴聊天,平日里不敢袒露的心声,在网上尽可袒露;平日里不能实现的情感,在网上尽可实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虚拟性、直接性、间接性等,不仅打破了交往者社会等级限制,也为性格内向、羞于言谈、社会交往能力弱的青年“网开一面”。
另外,对方辩友请注意,网络是一个客观性的工具,它没有主观倾向性,不是网络这一工具使青少年社交能力降低,而是错误使用网络这一行为!网络的存在并没有错啊,就像核能一样,核能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滥用核能就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人们自己跳入网络的潮流,因为没有合理利用使社交能力降低了,然后又怪网络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这和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刀也!”有何区别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可以获取信息,我方并没有否认这一点啊!然而,人际交往却要求我们最终要立足现实社会。在现实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实现交际能力的提高啊!
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试想想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友们的“886”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意呢?
网络交往作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但过多虚拟性的网上交往,会使人有意识地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使他们对他人的情感更趋于冷漠。“虚拟世界”、“虚拟社区”、“虚拟家庭”等为人们在“地球村”里交谈、沟通、共享、帮助、关怀提供了虚拟的技术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但是它也使人们减少了对周围人际的交往和接触,造成人们“比邻”若“天涯”。此外,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
主席:刚才正反双方的辩手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更为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一起领略双方辩友思维的争锋,智慧的碰撞。首先有请正方提问,请。
正方:网络可以使你认识很多人,也可以使很多从认识你,这样你的人际圈子自然会变得更大,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也更方便。这如果不是促进人际交往,那又是什么呢? 反方:网络不过是0和1构成的数字世界,说到底是虚幻的。沉溺其中只会淡化对现实世界的感情,影响人际交往。
正方:网络上同样有喜怒哀乐,不但不会压抑人的感情,而且由于网络相当于另一个社会,反而会使人的感情更加丰富。即使像你说的那样“淡化”了对现实世界的感情,那也不过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网上交到的朋友并不比在网络以外交到的差。反方:我早已说过,所谓网友是充满了虚幻性的。在现实中,有不少网友一见面就无话可说,就像陌生人一样。这种“见面死”的情况十分普遍,难道这也算是人际交往?你的所谓“收之桑榆”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正方:网友之间的确有“见面死”的情况,而在网上,他们确实是非常好的朋友。这正说明了网络构筑的世界是别的环境所不能取代的。而且网络世界与外界并非格格不入,有人就通过网络找到了现实中的爱情。
反方:你从网友说到网恋,竭力想证明网络可以拉近人际距离。但请问,有多少网上的恋人可以在生活中共结连理?地理、教育、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使一对对网上恋人只能进行柏拉图式的爱情。更不用说那些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在网上招摇撞骗的人了:明明是三十好几的大男人,却要装成二十出头的纯情少女,给对方造成了心灵上的莫大伤害,可能还有经济损失。你能把这叫做促进人际交往吗? 正方:为什么会有“心灵上的莫大伤害”呢?不正是因为感情受到欺骗了吗?这与网络外的感情挫折又有什么区别呢?可见,网内网外的交际都是一样的呀。
反方:人际交往,以诚信为本。在一个充满了欺骗的地方,每个人都不可信,这难道不是影响了人际交往吗? 正方:在网络外,尔虞我诈的事也不少啊;在网络上,也有许多热心人,诚信者。你不能一概而论。
主席:尼采说,哲学并不是固定的,只有从不同角度来看哲学。今天的辩题也没有固定的答案,但自由辩论的过程却让我们对网络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入的思考。接下来,请正反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首先有请反方四辩,请。
反方四辩: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的两个错误,其一,对方辩友一直在把“网络的有用性”与“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相混淆。我方从未否认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它和人际交往并无必然联系。其二,对方辩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对方所说的关于网络能够提高社交能力的方面,无外乎是从网络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两个方面来论证的,但事实上网络所包括的内容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不可能抛开它的弊端而只看它的优点。我方认为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理由有三。
第一,在网络这个所谓的人际圈里,每个人都因隔着网络而无法以真面目示人。网络虚拟世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变换角色的场所,而许多人就热衷此道。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长期以多个社会角色生活,会使人逐渐产生人格分裂的倾向。这一点,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对人际交往没有好处。
第二,依赖网络交流,忽视人际交流。企图以人机交流取代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人们更加疏远。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又不沉溺于工具,在于人能够制定和遵守社会契约,惩恶扬善。当人们在孤立的电子城堡里,通过键盘向甚至咫尺之遥的亲朋好友发出一串串毫无热量与生命的电子化信息时,试问,人类失去的难道仅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现实交往本性吗?
第三,网络有它自己的弊端,不良信息的泛滥,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安全体系不完善等等。而这些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又是极具诱惑性的,很容易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导向。网络以它无形的手在改变着青少年的思维构成,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当虚拟世界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时,影响人际交往也就是成为必然了。
我不否认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便利,正因为它的强大功能,使得一些人对它产生迷信,认为网络无所不能,无所不有,但是和许多人类文明的产物一样,网络对人类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影响了人际交往,就是它的一大消极影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克服对网络的迷信,使网络为社会进步服务,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
正方四辩:大家好!首先请让我针对对方辩友所犯的两个错误加以纠正。其一,对方辩友的第一论证是说,今天由于网络是人机交流,有了这个人机交流,人们必然忽略人“面”交流。但是,用网络难道真的忽略了人“面”交流吗?今天我在家也上网,难道你就能凭此论断说,从此我就隐居在室内,和电脑共在一起,我就不出来与人交往了吗?不,我一样和人交往,但是我从此用网络和全世界各地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交往。其二,对方在立论及自由辩中,一再混淆网络与网络上的行为,无视网络这一工具的客观性,将人类的主观意识强加在网络身上,将网民自身的错误行为归罪于网络,这样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网络是虚幻的,可网络从操作者到储存信息的存储器都是现实的,网络本身就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网上的热门往往就是现实中的热门,更不用说网上的成员都同样生活在现实中了。网络社会只是相对独立,网上交际圈也只是相对独立的。实现网络内外的融合并不是难事。
网络对于你所谓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并不像你渲染得那么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网络一项重要功能的电子邮件,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交流,相隔遥远的两个人,用电子邮件在一秒钟之内就实现邮件的传递。网络的普及,在通讯方面的贡献就像当初电话的普及一样,你总不能说电话影响了人际交往吧。
汽车诞生之初有人担心人类会因此而变懒,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今又有人担心网络会影响人际交往,未来同样会证明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非但没必要担心,反而应该庆幸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打破国界隔阂,打破文化樊篱,从而为拉近人际距离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我方认为网络促进人际交往。我方陈词完毕。谢谢!
主席:网络到底是促进还是影响人际交往,虽然我们现在也没有得到固定的答案,但辩论重在过程,在辩论中,我们感受到辩手们的智慧碰撞,激情燃烧。感谢双方辩论员![教师点评] 今天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辩论,让我真正地体验到了中学生的活力与智慧。我为各位辩手感到骄傲,能走上辩论台挑战自我的都是勇士,都是成功者。
纵观整场比赛,辩论双方紧密地围绕辩题展开论证,较好地阐述了本方观点。本场比赛的特点主要有:辩论双方的观点鲜明,论据较为充分,眼界宽阔,辩手之间融合默契,展示了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辩论风采。在针锋相对的论辩过程中,双方辩势如虹,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或幽默调侃、挥洒自如,或巧设陷阱、反戈一击,或欲擒故纵、巧借东风。显示了对方辩手较高的辩论水平。特别是反方三辩,思维敏捷,有很好的口才,语言富有激情,能自圆其说,而且有风度,具备了一个优秀辩手的素质。本场比赛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双方在一辩陈词中对网络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表述不够清晰和明确,特别是对网络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人际交往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得不够清晰。第二,反方对正方网络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的观点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没有能组织起对正方这一观点的有效反击。正方辩手对反方所提出的交往应该是在现实社会中的“面对面”交往的观点,没有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反驳,对“面对面交往形式”的概念没有进行系统的正面陈述。
第二篇:辩论赛主持稿_说谎是否有利于诚信[推荐]
说谎是否有碍于诚信
请同学们安静,比赛马上开始
提醒一下在场的同学们,你们在场下的表现也将直接影响到你们所支持的代表队的最终得分。
很高兴能为大家主持这场比赛。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拍卖会上,主持人厉声问道:“接下来要拍卖诚信这样东西,起价是无价,开始!”
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了!那么,何为诚信?我想恐怕不外乎两个词:诚实,信任。那么说起诚实就会自然的想到谎言,的确,不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从未说过谎,有人说善意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使人们更加理解,尊重和宽容,但也有人说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是欺骗,是不道德行为。那么善意的谎言是否对诚信有所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以“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于诚信的发展”为题展开辩论
首先,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所支持的观点是善意的谎言是有利于诚信的发展,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所支持的观点是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的发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场比赛的规则
本场比赛共分为4个环节,即陈词立论,盘问阶段,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
1、评判标准(1)场上辩友表现
(2)正双方观众纪律和自由辩论的表现(3)综合印象分,共计100分
2、胜负判定
(1)胜负判断由评委的综合评定决定,分数高者获胜(2)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3)单场最佳辩手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判断每场胜负无关。单场最佳辩手由评委集体商议评出,不设置分数标。
3、现在进入比赛第一阶段,陈词立论,首先有请正方一辩陈词,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
好,现在有请反方一辩陈词,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
6、下面进入第二阶段,盘问阶段
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正方三辩回答后向对方辩友提问,这样交叉盘问,时间4分钟,计时开始。
正方二辩盘问总结,时间1.5分钟,计时开始。反方二辩盘问总结,时间1.5分钟,计时开始。
7、现在进入比赛最精彩最激烈的第三环节,自由辩论环节。辩论双方一问一答,以对方辩手落座来计算另一方的累计时间,请正方辩手准备,期间队友团可以互传有用的纸条给辩友,在辩友答不上来时也可以及时站起来帮答,时间8分钟,计时开始。
8、刚才的比赛双方队员显然都意犹未尽,那么下面就进入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3分钟
伴随着双方四辩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总结,精彩而激烈的比赛已经结束,现在请评委们对两队评定结果。
第三篇:辩论赛 韩流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 一辩稿(本站推荐)
感谢主席,问候各位:
今天我方的立场是韩流来袭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首先让我们明确两个概念 1韩流 韩流是包括韩国服饰影视等等不仅仅在于娱乐产业 2中国文化发展 是指 在继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在一方面提升文化的内涵深度,另一方面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韩流来袭有利于中国吸收外来文化,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第一,韩流来袭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经验。韩流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为韩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韩流不仅仅是韩国文化产业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缩影,这一点也促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输出。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再者,韩流来袭告诉了我们要怎么样发展文化,以韩国服饰为例,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打破常规是韩国服饰的精髓,如裸露一侧的单肩设计,宽就宽松至极的阔腿裤,瘦就瘦到极致的紧身衣,这样打破常规的思想也是我们保守的重任所要提升的。文化发展需要打破常规的创新,促使我们提升我们本国的文化内涵,这是韩流来袭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提供的经验之一。
第二,韩流来袭丰富了文化的形式。韩国的综艺节目的形式被很多电视台所引进,我们利用韩国这些非常成熟的形式,结合中国的受众,进行重新研发创作,造就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综艺节目。如 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同时韩流来袭给了我们多了一种选择。但不是说我们会因为韩流的来袭拒绝本国的文化而压制我国文化的发展。譬如,在料理方面,韩国的炸鸡烤肉等等深受我们的喜爱,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拒绝食用我们原来的食物,韩国料理只不过是我们出去聚会的一个选择而已。在传媒方面,很多女生都很喜欢韩剧很韩国的综艺节目,但这只是消遣的一种选择,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喜爱中国的创作的文化产品。比如收视率不能再高的《何以笙箫默》《甄嬛传》《琅琊榜》,再如今年不能再火的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奇葩说》。
第三,韩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都来自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所接受的韩流文化,都是和本身中国文化有所重叠的部分。韩流来袭是带着中国文化的回归,有利于提醒国人重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如加强对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保护。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韩流来袭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第四篇:逆境有利于成长,辩论赛
俗语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苦,就是逆境所带来的苦,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更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处事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果从小在安安稳稳、无风无浪的顺境生活,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无疑是只井底之蛙;最终,个体的成长只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我方再次肯定我们的观点:逆境更利于人的成长。如果想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那么,选择勇敢的面对逆境吧!用海明威这句结束我的发言:“我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针对对方一辩的陈词,在此,我要提醒对方辩友以下三点:
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普遍意义上的顺境和逆境,极端的顺、逆境对我们的辩论是没
有任何意义的。
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顺、逆境那个更利于成长,请不要以偏概全的将顺境的优点同逆
境的缺点进行比较,请对方辩友不要跑题。
三,顺境和逆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方只是从客观的角度说明
逆境更利于成长,让大家正确认识顺、逆境,而不是鼓励大家在没有逆境的时候也 要创造逆境。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相比顺境而言,逆境中的磨砺与锻炼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多的成长。最后重申我方观点:逆境比顺境更利于成长。
我方说,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
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的实验,才能够成功地发明了这个简用的电芯,于是就有人问他说,哎,你怎么知道最后的成果一定是成功的呢?爱迪生告诉他说,成功不是惟一的成果,我有了5万多个成果,因为我吸取了5万多次的经验。
第二、我们认为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
第三,我们认为,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我相信在座每位都看过《西游记》,熟悉《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西天取经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取经的结果,而是这一路上克服了困难的这种过程。所以我们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谢谢大家!
第五篇:辩论赛,逆境有利于成长
从人类的历史事件上看,无庸置疑,逆境总是有利于人的成长的。这确实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自然之理,我们却济济一堂,大费周章地证明它,简直是无稽之极。对方辩友说神农尝百草和无数英烈战斗,大家想想,神农氏是在顺境中尝百草还是在自然环境及其恶劣的逆境中尝百草?我们的先烈是在顺境中进行战斗还是在残酷艰苦的逆境中战胜敌人?没有逆境的磨练,那来赢得顺境的胜利?一切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艰苦的、缓慢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逆境),质变是量变达到改变自身性质的度时发生的瞬间变化,是事物发展当中阶段性的成果(顺境),相对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中的量变来说,质变只是量变的结果和相对暂时的中止,即,没有逆境,就没有顺境,人不再逆境中成长,那来顺境?所谓顺境,也只是为改变新的逆境而设立的新起点,对方辩友你现在辛辛苦苦想要赢得这场辩论赛,难道是处在顺境中吗?如果你们在雄辩中赢得了比赛,不也就刚刚好证明了逆境更有利于你们辩论技巧的提高吗?大家说是不是? 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乃是因为人具有生存的强力意志。人具有生存的强力意志,就可以克服恶劣的逆境对他所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种生存的强力意志尽管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它的存在,我们的灵魂(心灵)却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且人无论置身于多么恶劣的逆境之中,这种生存的强力意志都不会被完全扼杀,除非人自行放弃。所以,原始社会的人虽然整日过着茹毛饮血的悲惨生活,在生存的强力意志作用下,却顽强不屈地生存下来,并且从泥潭与黑暗的洞穴之中踏步走到温和的阳光之下,源源不息地繁衍人类的后代。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处于桎梏之中。由此可见,逆境是无所不在的。人无论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作出什么样的努力,亦不可避免有朝一日置身于恶劣的逆境之中。如果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人就不会成为人,社会就不会成为社会。换言之,如果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有朝一日人置身于恶劣的逆境之中,就会被逆境的洪流所淹没,就不会从逆境的洪流之中破茧而出,继续自身的生存状态,那么,我们的祖先早就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完全灭亡了,就不会繁衍出人类的后代,人类的后代就不会构成美好的社会了!那些被逆境的洪流所扼杀的人,乃是自行放弃了生存的强力意志的人。一个人如果自行放弃了生存的强力意志,他置身于恶劣的逆境之中自然会灭亡,他置身于安逸的顺境自然也会灭亡。南朝贵族生存的环境可谓顺境吧,可是他们的下场如何?只要睁开理性的眼睛,我们看到历史上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的人比比皆是。综上所述,我们就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我们无可争议的结论——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这是不容置疑的自然之理!
你可以说那种蜜罐式的生活环境并不是真正的顺境,反而是一种糖衣炮弹式的逆境
这句话出来怎么办!
如果说这是逆境,那么好,他们真是因为没有突破这种逆境,所以才没有成功,而他们突破了这种逆境之后,才能真正的成功,才能更好的成长
逆境:924页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就是人生的低谷。!顺境:顺利的境遇,出自字典1188页!
成长,向成熟的阶段发展字典160页!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字典690页
我先要指出对方的错误,第一,对方以结果推条件,犯了逻辑错误;
(基本观点)
人总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维持生存、成就事业时会遇到一种顺利的环境、和谐的局面、良好的态势即所谓的顺境,也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是一种逆境。我们都希望各方面顺风顺水,但是逆境不可避免的出现,逆境固然给我们生活及事业带来很大的障碍,阻碍事业的前进,但是当外界的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逆境中的困难,克服逆境,在逆境的磨练中得到自我的提升,使逆境成为自我前进的动力。(逆境中成长举例)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
(使逆境成为动力)
(内因决定--面对外界环境保持良好心态)
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心态决定一切,在逆境中不气馁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良好心态的培养,在面对顺境时,放弃自我提升,面对逆境时放弃希望都是不可取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视逆境,积极克服逆境)
我们无须赞美逆境,无须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一旦身处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实干精神,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要想到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逆境中的人应能勇于面对困难,同时能正视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气和巨大潜力,奋勇拼搏,克服困难。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针对当前现象)
当前我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90后的青少年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乏面对逆境的经历,一旦面临困难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较差,因此针对青年人的逆境教育非常有意义。可以开展挫折教育、逆境教育。5
穷孩子早当家
或许对方辩友会有这种提问:如果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那我们干脆都让孩子去过穷日子好了,我们都失明算了。这种模式的本质思路是:如果逆境好,为什么我们不都进入逆境?这个模式的演变是:有的人或组织正在通过行动消除逆境,以此证明逆境不好。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想过幸福的生活,也都希望我们的小孩子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我们为他们消除逆境,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性,我们不忍苛责;但我们又发现人生其实是无奈的,很多时候的遭遇我们是没得选的,正所谓“人生之不如意者常八九”,我们遭遇逆境是必然的。当我们面对逆境时,我们会发现,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能力,竟然都是从困难挫折中获得的。其实说到这里就很明白了,我们不是为了进入逆境而阐述逆境的功能性的,正如我们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我们收拳是为了更好的出击一样,逆境的意义在于人生更全面的发展,逆境的彼岸是人的福祉。而我们发现,逆境就像一个慈祥又不失严厉的老师傅那样,一直锻炼着你、考验着你,直到你的功力超越他,直到你出师的那一天。谢谢大家!
1. 焦虑等负面情绪
逆境中面对各种困难,产生负面情绪很正常,但这是压力的同时更是动力,就像弹簧,压得越大反弹的越大嘛,那我想请教对方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辩题中又如何解释呢?
2. 科学的营养,父母的关爱
我们不否认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时不可或缺的,但没有一辈子不离巢的小鸟,我们终将接受风雨的洗礼而成长,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顺境:外在的物质,环境条件很好,有利于人的成长
逆境:外在的物质,环境条件很差,比起逆境来说不利于人的成长
吃不饱穿不暖,你已经走入绝境,没有了出路,你何来的成长?而且红军也吃不饱穿不暖,你能说红军依旧奋斗不利于成长吗?而且成长不是为了活下去。已经快死了,何来成长?对方已经跑题了谢谢。
问题 3. 4. 5. 如果顺境中充满了各种困难,还叫顺境吗?
成长的标志是什么?(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追问逆境 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 6. 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品格会正常吗?)对方辩友,你觉得生活中多一点磨练不好吗?对方辩友,逆境能激发他人的潜能,这不好吗?请对方辩友真面回答,好还是不好。(如果他说什么盲人过马路你不去帮他的那些,你就说那是绝境,对方辩友,这和我们有没有利于人的成长是两码事,你跑题了哦!还可以用名言:天将大将於斯人也,叫他正面解释!如果他不会解释的话,就往死里逼!!7. 您觉得您现在是在逆境还是顺境呢
9那个例子的主人公是李启铭 他爸叫李刚 请问这对他的成长起到的哪些积极作用呢? 另外 正因为马克思在资本主义不足的逆境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不足 才促使其成长 从而有了其后来的成就 试问如果没有如此逆境 他又如何成才呢? 另外 阁下谈秦始皇 那
么请教正方 秦的灭亡是为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这句话又作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