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人爬山作文讲评课件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三个朋友结伴去爬华山,到景区后却产生了分歧。甲想在山下住一宿,不登顶乘索道轻松赏景,乙想住一宿后步行观光,丙想连夜领略晚景,不辞艰辛,天明时赶上看日出。个人分头行动,都兴尽而归,回宾馆后各自炫耀自己的快乐,并为对方没能感受到自己的游山乐趣而遗憾。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题目分析】
提炼人物、时间、关键词
想在山下住一宿;不登顶;乘索道轻松赏景
甲--“享乐型”、“平淡型”等;
住一宿;步行观光
乙—“从容型”、“苦乐参半型”等;
想连夜领略晚景;不辞艰辛;天明时赶上看日出
丙—“奋斗进取型”、“意志坚定型”、“先苦后甜型”……
结果—三个人分头行动,都兴尽而归; 各自炫耀自己的快乐;为对方没能感受到自己的游山乐趣而遗憾
【联想阐释】
该材料可以视为写实,也可以视为象征意义的寓言。
局部考虑三人不同选择可以视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整体考虑
从三个人登山殊途同归,最终都得到了游山之乐,可以提炼出:
1.人各有志,要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享受自己选择的人生,各取所需
2.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从三人各自炫耀自己的所见所感,并为对方没能感受到自己的游山乐趣而遗憾,可以得出:
1.衡量成功的标准并不唯一,不要拿自己的标准评价甚至约束他人
2.人们常常会孤芳自赏,却很难理解、欣赏他人
从三人商量不通,决定各自分头行动,最后都得到各自的快乐,可以引出:
1.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应尊重他人的选择
2.大一统的思想和行动不一定是最好的,给每个人自由表达自主选择的机会,可能可以各得其所
3.与众乐,有时不如独乐乐,不必盲目随喜他人,不必委曲求全
4.妥协的最高境界是自己自在,也让别人自在5.生活是多样的……
【写作要求】
不能只谈“是什么”,而不谈“为什么”,写作的重点在于论述“为什么要认同或反驳这一种选择”。要有比较追因的论证过程。
【素材举例】
1.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人,一种是快乐的猪。”
痛苦的人往往注重精神上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对外界是非的审查,不被表象蒙蔽,带有清醒关照,例如在对死亡的思索中参悟生命的唯一与宝贵,又如在对物质生活的敏锐洞察中明白奢华与简朴的意义,还比如面对所遇到的人间的痛苦,感同身受。
清醒的人是痛苦的人,鲁迅等人力图拯救麻木的民众,因此多愁善感,忧国忧民……
与人相比,猪不会关照人的痛苦,“快乐的猪”指的是这样一种人,指人的动物性(兽性)的一面,人是很容易娇惯的动物,有好衣服、好车子、好房子就足够了,追求肉体上不吃苦,精神上不纷扰。肉体欲望的满足就能够带来舒适感,不追求有灵魂参与的精神上深层的愉快和满足。农夫、小生意人、小工人,乐融融过日子,自己快乐而浑然不觉粗鄙,但在文化人看来是粗俗的,因为历史终究不是由这些人推动的。
2.赞同甲:登山的挑战,犹如人生的挑战,面对难题,甲能够化难为易,简单生活、简单思考有时候不失为一种智慧,如果人们不管处在何种境遇,都带着轻松欢乐的态度来活着,人生也会有滋有味。与苦大仇深的生活态度相比,真水无香、平淡真实才是大多数人平凡的生活。对芸芸众生来说,风光无处不在,心境好自然风景好。
3.批评“享乐”的人生态度
--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快乐的猪只不过是物质的佣人、消费的机器、繁衍的工具、享乐的走肉……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哪怕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4.批评甲:“享乐”的人生态度其实是逃避、害怕、胆小的表现,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是勇敢的开拓者是领略不到的,这种乐观并没有多少含金量,得之容易,失之也易。
5.陈继儒曾在《岩栖幽事》中写道:“可以经世,可以出世、可以警世、可以垂世、可以玩世”说的是人生道路有多种选择,顺随最适合自己的哪一种,都可体会到不随大流的独有快乐,终有一天也能体会到咫尺千里的成就感。
但我们终究需要做出正确判断并勇敢选择我们向往的人生。因为在人生选择面前,我们的处境就好像《饥饿的艺术家》那样,总在考虑那种选择的正当性,主人公说“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若是对于人生我们没有选择并坚持的勇气,会不会也因找不到合适的食物而饿死。所以,在人生选择中,过犹不及是应当把握的原则。
链接:《饥饿的艺术家》
歌唱艺人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为了抗击别人对他艺术的嘲笑,为了使自己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宣称可以40天不进食而引吭高歌表演。
这位艺术家认为饥饿是对虚空、完美和纯粹的渴望,饥饿的载体是身体。在绝食中饥饿与身体合二为一。最后身体消失,只剩下饥饿,美的意境便降临了。这里的隐喻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回归,是对生命本质的探寻。
40天过去了,艺术家依然以十二分的热忱去表演“饥饿”,带着对艺术的捍卫,一种不妥协。他想用特立独行并曾经震撼过人类的姿态去改变世界还原世界。
他仍坚持要绝食表演下去,后被经理强迫进食。艺术家深为他的饥饿艺术未达佳境而遗憾,更为人们对他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备感孤独,最后被送进马戏团,关在笼中与兽类一起供人参观,即使牢笼门口打开,即使全天下最美味的食物摆在面前,他仍然选择坚持,因为那些都不是他所想要的。
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
骨瘦如柴的艺术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异化(大多数人其行尸走肉般地迎合潮流活着)、精神展品化的象征,成为逃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痛苦悲哀的写照。
《树上的男爵》
第二篇:作文讲评三
有这样一种声音
俞敏健
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
——左拉
当真实的幻想隐没在地平线,当飘薄的雾在头顶逸散,当白色的候鸟迁徙离去,当歌唱的翅膀开起在天边。你们闪烁如星辰的双眸,你们徐徐绽放的温暖笑容,给了我的世界氤氲的记忆:模糊,然后深刻,直至荡气回肠。
“先救我妈妈。”你能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处于性命攸关之际的、年仅14岁的少年之口吗?当时他和他的母亲被泥石流困在了同一个房梁下,但在这危急的关头,他忘却了自己的安危,忘却了自己正在遭遇着的伤痛,却像一个大人一样安慰自己因受伤疼痛而情绪不稳的妈妈。等到妈妈被救以后,这个少年却永远沉睡在那里了。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少年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微小却最有力声音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而我们呢,在社会上,在我们四周,不乏有许多人因某些小事就同父母争执、吵架,甚至于利用父母的爱来要挟,或离家出走或以死相逼,伤透父母的心,不知道他们听闻这样的消息,会不会为之动容?
那位少年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难以散去。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我自己。设想,当我也处于那样的情况之中时,我是否也会像他一样做呢?
我陷入了沉思,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些晶莹的碎片撒落一地。突然明白,我可能终究还是不能抵达那个境界的。
我终究没有少年的勇气,终究没有他的坚韧。到了那时,我可能会哭,可能会无助,甚至于可能会绝望,而绝不会是那么坦然、平静、无私无畏。
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灰色的黑黑穿过我的胸膛,仅在一瞬间,黎明的坠落,照亮苍白如雪的我的心。我们常用自以为奢侈的青春无端抱怨着生活的无味,学业的艰辛,却不曾想过我们其实有多幸运:没有灾难,没有死亡,平静的生活,淡然的却无刻不在亲情„„
学会感动,懂得珍藏,更懂得珍惜当下,我相信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会走得更坦然,更坚定,人生的偶然——那位少年的声音——将成为永恒的绝唱,荡响于我内心的深处——那是爱的声音,爱的力量!是我们漫漫人生征路上温暖的支持。
原文612个字改后810个字
修改后:有这样一种声音
张斌
鲁迅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兵之所以勇敢,就在于没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会没有勇气了。”在我想来,或许改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于信念,要是没有信念,就会没有勇气了”更加合适。
这信念就像一种“魔音”,让人难以自拔。而这里的信念的来源更是可以多种多样,或来自亲情,或来自爱情,或来自生存的需要,或来自正义的力量。。。当士兵胆怯的时候,信念便会强迫他,使他勇敢!
信念就像声波,难以捕捉,但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唯有用心倾听,才能接收到这特别的“音量”,从而转化为真正的内心的能量。但是声波尚有超声波、次声波等的分类,这信念便同样会有客观上的邪与正之分。
孙子膑脚,《兵法》出于世,左丘失明,修成《国语》,司马迁身受极刑,《史记》也照样著就。真是“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啊。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孙子等人身遭人生大不幸,却能著成名篇,成就后世声名呢?追溯到那些时代,我想伟大的脑海正是收到了那内心深处的“魔音”,它的声波传递的是坚忍,豁达,奋斗!。。。唯有拥有了神秘却有着无穷力量的魔音——拥有了那不屈的信念,人才能自渡一切苦厄,超越自己,达到更为高远的境界,追随着“魔音”的指向,坚定步伐,不畏艰险,一直向前„„
那么这令人迷醉的“魔音”又是从何而来?又将会将人引向何处?追溯它“音源”,寻觅它“去向”,它来自人内心的欲望,它又将随欲望而去向不同的方向。
我想对希特勒而言,作为一名独裁者,他内心深处的“魔音”将蜕变为“魔鬼之音”。正因为他那种种族贵贱的思想深入脑海,夸张点说,那“魔”每时每刻都在对着希特勒“诉说”着,他的种族如何优秀,而犹太人是如何的低贱。听得久了,脑子发热了,于是犹太人成了受害者,也同时给人类“送来了”了世界大战。
所以说,信念在客观上是有正邪之分的,信念之音有时会“奏出”不谐之音。当然,恶人在行恶时,自然不会认为自己是有错的。
我想:欲望每个人都有,因欲望而生的信念之音其实也每个人都有。和谐之音,它将会导向成功、进步、文明;而相反,则会引入歧路,甚或灭亡之途,记住呀,希特勒也曾站在世界巅峰哪!
689个字修改后859字
有这样一种声音
李建龙
近代社会,随着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如坐火箭一般飞速发展着,带给人类的影响或许是划时代的,但在巨大生产力背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也是深入骨髓,令人发指的。
闭上你的双眼,用耳去聆听自然因痛楚而发出的瑟抖声吧„„
“砰”一声枪响,一只鹿哀鸣逃窜,也许是强大的求生欲望战胜了腿上巨大的痛感,它成功逃脱了狩猎者的魔爪,倒在草中用舌头去舔那触目惊心的伤口,这比猎豹直接咬断它的脖子还不干脆,普通的咬伤或许能慢慢愈合。但现在里面嵌着死神的种子,伤口注定无法痊愈,最后溃烂,感染而死,枪支这种本来用来维护和平与正义的武器,却成了人类用来屠戮生灵的凶器,也算得上人类不小的进步了呢!
乌云翻卷,闪电在云层间闪逝,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本来自然万物都应该在这片圣水之下舒展,沐浴,但这里没有舒服的呻吟声,只有压抑的喘息声。不管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默默忍受着这人类工业恶果的腐蚀,没有生物能承受这种强酸带来的灼痛感,每一个细胞都在瑟瑟发抖,在风雨中萎缩。
“嘶——”巨大的锯齿撕割着古树高大的躯干,木屑横飞,夹着丝丝树的血液,躯干发出一阵剧烈的抖动,好像不堪这种巨大的痛苦,叶片簌簌落下,好像在哭泣„„最后仅留下一个个木桩,那伤口是如此刺眼,用这样一把锯齿来截肢,人类想想都会觉得不寒而栗吧!
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大自然已从原始社会高高在上的姿态变成向人类下跪求饶了,我们都还用鞭子去死死相逼,反噬不知还有多远——
大自然中的生物已经不能再忍受了,大自然已因人类的行为而愤怒了:
沙尘暴在人类城市的上空与低空中徘徊;洪流在平原上恣意;极端气候在不断增多,冰山在融化,海平面在升高„„
怒火将越聚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到时候人类必须为为自己的恶行而付出代价。
呜呼!什么时候才会有纯净的蓝天白云?什么时候才会有令人愉悦的有鸟语花香?而大自然的痛楚之声还将持续多久?
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也许是漫长的世纪,也许就没有也许„„
632个字改后810个字
有一种声音
王怡菲
有这样一种声音,雨的声音,我爱的声音。
呵,真的下雨了。
淅沥的雨珠缠绵着翠柳的腰肢,一江春水轻漾着,碧波由心中心向四周漾开,留下了一道道浅浅的水纹。雨声淅沥淅沥„„
下雨了,路上行人匆匆,谁都不愿在雨中挥霍时光,连那打伞的人似也停不下匆匆的脚步,少了一份悠悠然。雨,依然在下,与人们不同的是那在微风中飘扬的草儿树儿们,湿润的泥土沁出些许清香,小草懒洋洋地伸了伸懒腰,继续随风摇摆。它们陶醉在雨声中,陶醉在因雨而生的希望中。
坐在窗前,我带着闲情,带着逸致,听着雨。
听雨打在地上,树梢上,屋檐上,窗户上。叮叮咚咚的真像在演奏一场华丽的音乐盛
会。雨是主角,风,雷,电,全来了,它们为雨助着威,像是要把它盛在大自然的容器中„„听雨也真得别有一番风味的。
雨下得更大了,密密麻麻的,是音乐会进入了高潮?
这么大的雨,让我不禁想起了此时池中的浮萍,它也许正被雨珠“噼里啪啦”地拍打,它也许仿佛层层的波浪般在水中时沉时浮„„
这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驻立船头,于烟水交接处朦胧驶来,忽而清晰,忽而磨灭,那该是文天祥吧!你该是手握青笔,奋笔疾书写就了那被后世传诵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篇的。你是伟大的,国家于你就是生命,是父母,国破,人亦何存?于是,你慷慨赴死,并不为之留恋,也是这样的你,永远定格在了史册,你无疑是那浩瀚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一笔之一。
远远地,仿佛更远处还有,南渡船上零落的易安居士;**亭上,还有忠心不贰的岳飞; 还有哀叹壮志难酬的„„
雨仍然在下,我仍然驻足在窗前,望着窗外那清冷的雨幕,听雨声,从容而来,却渐渐地有了悲音!那是多么深厚的一种声音,喧闹只不过是一瞬,静谧更只是一瞬,而唯有此时的静穆,雨中的静穆,带着庄重的、肃然的气息才将是永恒的,与天地共存的。
雨声依然淅沥,和着雨声,心却似纯净起来。
有这样一种声音,雨的声音,我爱的声音。
616个字修改后796个字
第三篇:《三个人爬山》读后感400字
这天,我在暑假作业上看了一篇短文,使我感触颇深。
短文主要讲述三个人一起去登山的故事。第一个人刚攀登了几步,感到山陡难登,便知难而退了。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便适可而止了。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上,披荆斩棘,毫不气馁,终于登上了顶峰。过了几天,当三个人再次碰面时,第一个人反而觉得自己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觉得自己做得非常明智。第三个人听了他们的话也没有反驳,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阅读完全文,我陷入了沉思,第三个人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攀登一座山就等于挑战你的人生,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如果像第一个人一样,刚一遇到困难就停下来,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呢?如果像第二个人那样,走到了中途却不想往下走,成功依旧离他非常遥远。只有第三个人知难而上,不畏困难,才欣赏到了最美丽的风景,收获到了不一样的喜悦。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和短文中的第一、二个人一样,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我自己也不例外。就拿学习奥数来说吧,以前我总是缺乏思考、钻研精神,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干脆放下笔,不去思考,指望老师或家长提醒、点拨,最终不会做的题越积越多。可自从读过《三个人爬山》这篇文章后,第三个人披荆斩棘、知难而上的登山精神时常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于是,我渐渐地开始改变学习态度,遇到难题,我不再是置之不理,而是知难而上,开始重新读题,冥思苦想,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最终终于做出了一道道难题。知难而上的力量真是伟大啊!让我体验到了一战难题,收获成功的喜悦!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起做个知难而上、不懈努力的人,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吧!
第四篇:三检作文讲评
第三次质检考试作文讲评
【题目设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8岁孙女放学,在路口猛拍等红灯的公交车,要求上车,司机没有开门。进站后爷爷上车,对司机大骂,同车的人劝阻无效,小孙女挺身而出:“爷爷是你不对,再这样你就别接我了!”然后转身对司机说:“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我替爷爷向您道歉。”司机听后感动落泪。
此事一经传开,网友纷纷热评:
这小孩儿教得太好了,下一代都像这样何愁国不强;从小培养道德素质很重要。身教重于言传,爷爷怎么能做这样的榜样?爷爷还不如孙女明事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核心事件:爷爷无视交通规则,反而大骂司机。孙女明理讲礼,司机感动。
核心句子:“这小孩儿教得太好了,下一代都像这样何愁国不强;从小培养道德素质很重要。身教重于言传,爷爷怎么能做这样的榜样?爷爷还不如孙女明事理。”
立意角度:孙女、爷爷、公交司机 立意:1.从小培养道德素质。
2.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树立榜样。3.遵守规矩;宽容待人
写作核心概念:1.“道德素质”,并非高尚品德,也非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榜样”,指给孩子做榜样,以身作则,示范给下一代。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楷模。【评分标准】
1.从孙女的角度立意,从材料中孙女行为出发,评述从小培养道德素质的重要,始终围绕“道德素质”展开,表述准确。或从爷爷的角度立意,从材料中爷爷的行为出发,评述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树立榜样的重要,始终围绕“以身示范,教子有方”展开,表述准确。45分起步,分45——50、50以上两段。
2.宽范围谈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或提高个人道德素质,40——44分
3.论述少年是祖国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不涉及道德素质也不涉及身教。或论述教育孩子从小抓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涉及道德素质也不涉及身教,36——39分。
4.以美德为核心,论述高尚道德或道德模范的社会作用。或宽范围谈榜样的作用。30——36
期中
作文 分。
5.其它偏题跑题情况,酌情处理,一般30分以下。【例文分析】
1.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
想起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又忆起邓小平那句“从娃娃抓起”。一个从人呱呱落地之时,即经宇宙之变,世事之换。在这变换中,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爷爷的蛮横粗暴,孙女的乖巧理性,折射了三代人的素质。血溶于水,绵延不断,道德愈显光亮。8岁孙女的明察事理,为之果断点赞。
一颗种子,只有扎稳根,才能傲立于危岩山巅,才能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一颗树,要在幼苗时期,为它固定直立树干,才能笔直挺立,直插云霄。
人之初,性本善。孩提时,最天真纯净,是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注入清纯之泉,唤醒面世的理性思想,维持涓涓而流的优秀素质。
循着历史车痕,寻回孟母三迁的故事,寻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当在岳飞的后背上,刺下精忠报国,见血渗入针尖,见肉渗进脊梁,母亲是心疼的,可正是从小这种爱国情绪的感染,卫国勇敢的熏陶,使岳飞成为抗金英雄,英名千古流芳。
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赤子之心,千秋万代。
历史长流,流过千山万岭,逐现本世之污浊。多少富二代,官居二代用少爷这气挥斥方遒,妄想指点江山,最终褪尽繁华。带着官气,坐拥财产,不想让后代走自己的坎坷。于是有了“我爸是李刚”的狂傲,开车撞人泰然自若;也有了李天一放荡之扣的牢狱之灾。然而当梦鸽仍在法庭辩解“他还是个孩子”时,透射出的是多少不适时令的错误教导、溺爱,最终道德沦丧,只是让傲气助长,燃烧成赤烈的火苗,烧灼自身。
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明辨是非,安稳度世。
青春是用赤热的鲜血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苦浆。而道德教育正是贯穿一个人幼年、青春、老年的一门必修课程,没有满分但必须及格,有起码的做人道德素养。
丰子恺曾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那么,请父母把心放在懵懂儿女的教育上,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最终望见这个世界清纯的风景。
2.道德培养从娃娃抓起
老人做出不道德行为被自己孙女指责,被网友纷纷评论,从小培养素质很重要。
做为孩子,心灵纯正清明,是道德培养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孩子能够分辨对错,并且对于错
期中
作文 误直言不讳。丰子恺曾感叹“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他的道德观念,而他的道德观念又受儿时道德培养与否的影响。中国现状堪忧,离怪的乱象频出,知法犯法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人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显然受到很好的知识教育,却缺失了本应有的道德教育。这些人无异于社会不定时的炸弹,是隐藏在深处的炸弹。没有道德培养,再聪明的天才,也可能成为社会的毒瘤,而对于德育,更应是从小开始,否则等到后来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时候才开始补充缺失的德育,无异于亡羊补牢。
现如今儿童很早就入学接受教育,材料中的小女孩显然是受过德育,这是一种好现象,将德育又从娃娃抓起。但依旧有不少学校以“教育为本,树人为后”为原则。在这个应试教育依旧雄踞于人生之路上的时代里,有多少人没有正式接受过教育呢?
之所以道德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是因为道德是国家之本,一个有道德的国家才能受到别国尊敬,而有些没有道德的国家,不正受国际厌弃么?而儿童,是国家之基,道德与儿童结合,便是国家之基本。有句话曾说:“一块烂土地,不管怎么浇水施肥,果树上结出的还是烂苹果,只有将土地翻新,才能长出好苹果。”这句话便可用于寓指社会,一块没有德育的土地,无论如何,都长不出好苹果的。
培育培养从小抓起对我国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最伟大的王国是孩提王国,一旦孩提王国崩塌这个国家就要毁灭了。而如若这个孩提王国被道德素养包裹,这个国家便是拥抱灿烂的明天。
有人曾言“我害怕看到孩子们的眼里绷着一根弦,比鲁迅当年看到闰土眼里的麻木还要震憾。”但如若从小进行德育,我想一定不会存在这样的忧虑。
从娃娃抓起,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走进道德的王国。或者说陪孩子们一同走进道德的王国。
3.长者榜样
在为这位小姑娘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不禁反思老人的行为。长者要正己行,思己过,做好正面榜样,才能让下一代茁壮成长。
先是要求司机违规开门,后是当众恶语相向,如此失了风度,可曾想过对身旁孙女的影响?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尚浅,正处于学着为处世的关键时期,长者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长者光明有素养,胜似良药;长者阴暗失风度,不逊毒品。
当今社会这样的现象又何曾少见?陪孩子在外用餐的父母大骂服务员、趁人多未结账就离开的父母,他们的行为不正像这位老人一样,正一点点让孩子本明澈的心灵蒙尘吗?
为什么有人言寒门难出贵子,为什么有成就的风云人物大多出自名门世家?寒门子弟除了
期中
作文 资源上处于劣势外,最致命的遗憾在于没有长辈的以身作则。忙于生计,自私的父母很可能像那位爷爷一样,影响了孩子精神品质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孩子的人生路。而名门世家的父母更能明辨是非,一步步引导孩子登上梦城之巅。
古有孟母三迁,曾子严守信用为孩子杀猪,今有童话大王郑渊洁以身作则,孝顺自己的父母来教育孩子懂孝道。恐怕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说“寒门绝不能出贵子”的原因吧。倘若长者积极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在小事上以身作则,寒门子弟同样能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会。
老人无礼行为如一张诊断书,指明了这个社会的病灶所在,而小姑娘朴实真诚的话语更是对某些长者深深的刺痛。可我们不仅要痛,不仅要感受到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是多么重要,我们还要切实的行动,还要用努力为国家交上一个出色的教育成果。
社区单位组织更多的亲子活动,如“我与父母共读经典”活动等,这些做法不仅能促进家庭和谐,更能提高父母和孩子的素养,让父母明白教育的真谛——言传身教。
愿这样的尴尬不再出现,愿我们的青少年都能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愿小姑娘的话能变成:“爷爷,你是我的榜样!”
4.与其言传不如身教
“子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言传与身教相比我认为身教更为重要,没有身教,言传也只能成为夸夸其谈。
在老人粗鲁行为之后,孩子向司机道歉解释爷爷过错,说明孩子平时受到了良好教育,而爷爷的行为与其教育内容则不相符合。因此,在我看来,身教则是为孩子提供很好的范本。若没有榜样,那么言传则成为孩子向长辈纠正错误的更好依据。
近年来,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过马路要小心,“红灯停、绿灯行”,而自己出门在外却上演着“中国式”过马路;教育孩子不乱丢垃圾而自己在外随地丢弃矿泉水瓶。这又让孩子从何学起,何谈以父母为榜样?与其言传大道理,不如注重细节以身作则。
自古以来,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的故事演绎着教育佳话。为何其影响如此深远?不难看出,孟母良苦用心,认识到环境重要性并以身为榜样培养出一位思想家;曾子为印证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杀掉一头猪来教育孩子要诚信,人无信不立。由此看来,他们注重身教,为孩子做榜样,不愧对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才成就佳话。
从古到今,概莫能外。几年前一则公益广告深深触动了我。一位妈妈为长辈洗脚,孩子见此景后端起盆起身要为母亲洗脚,母亲感动地热泪盈眶。这没有过多的言语教育,仅凭一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比言传的力量大。若是爷爷亲自为自己的行为向司机道歉,我想孩子会对言传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期中
作文 只要每个教育者以身作则,才可培养出真正有素养的国民,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只占我国人数的一部分,每个教育者以身践行教育内容,则何愁国民素质不高?又何至于被外国人贴上不懂礼貌没有素质的标签?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之源也在于此。
请不要忽视做事的小细节,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不要吝啬旁边的善行,为孩子诠释爱心的力量;不要只注重言传,那样会丢掉教育的本质。让身教成为一种习惯,又何愁国人素质不能彰显!
5.身教重于言传
老人接孙女在交通灯路口强求上车,司机不予理睬,老人破口大骂,小孙女挺身而出为爷爷道歉赢得一片点赞。
我们在为小孙女鼓掌的同时,也在为爷爷的教育方式捏着一把冷汗,如何言传身教,势必会让后代坠入漩涡,其实,言传远不如身教!
曾子的妻子许诺去菜市场回来后给儿子杀猪吃,但回家后言而无信,曾子二话不说操起刀将猪杀了,这行为深刻地反映出身教的重要性,倘若只口头告诉孩子要信守诺言,而行动却恰恰相反,孩子只会当教育为童话故事,淡忘于辗转间,但曾子的行动让儿子铭记于心,经久不忘。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
为何古人中大凡出身于书香门第者,身上多多少少都沾带着几分才气,因为父母长辈的日常生活便会让后代顿悟许多,他们用心传递,以身授教。
王勉自幼出身名门望族,父母都是声望道德极高之人,父母对他的教育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说教上,而是做实事让王勉感悟,王勉的刻苦读书与年少时父亲的伏案写作是分不开的,王勉在父母行为的熏陶下,成为一代代人的楷模。言传固然重要,但一些空洞的说教远不如自身行为对后代的影响更为深远,身教重于言传。
孔融七岁能让梨,司马光诚信重于天,古代的少年幼时身上折射出的道德素养与父母长辈的身教是分不开的。文中爷爷粗鲁的言行举止让人们倍感担忧,如此“身教”,若不是小女孩从小培养的优秀,真让我们为其所受的教育捏一把汗。希望长辈们对晚辈们的教化不要仅仅停留在耳边,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
乌鸦长大后懂得反哺,他不会忘记当初母亲是如何一口一口将食物送到嘴边;公益广告上的“妈妈洗脚”伴多少人走过童年,尤浩然正因为不经意间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由此感同身受。由此可见,身教重于言传。
不要再将教育通俗的理解为教孩子朗读《三字经》或是《弟子规》,教之道,贵以身,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耳边。
用行动为后代诠释一个世界,身教重于言传,中国梦不再是梦!
期中
作文
6.优育幼,国则强
泱泱大国,何其繁盛;望我中华,人才辈出;教育之本,国家之强;华夏儿女,共铸辉煌;炎黄子孙,共创未来。
我不禁要为这八岁的小姑娘点赞,小小年纪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东方巨龙的光辉明天。倘若人人如她这般知理明事,国家富强则指日可待。
而如今,不少国人的不当行为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反思。当下,“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方兴未艾,让十字路口的指挥人员甚是头疼;多个外国国家的旅游景点用中文3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恰恰折射出消费环境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的“中国式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普遍偏低。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造成了国人素质的偏低呢?是教育!这毋庸置疑,古有“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却也出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我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倘若不言传身教,又何谈为后辈树立榜样呢?
自小培育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固然重要,但是,为孩子树立典范也很重要。
在英国的公交车上,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挤在一张座位上,而在她的旁边,就有一张空座位。当别人询问原因时,她如是说到:“我只买了一张车票,只能坐一个座位,我不能从小就教育我的孩子贪国家利益。”由此观之,中国与英国的差距是有原因的。
身教重于言传。八岁的小女孩都懂得尊重他人,更何况是我们呢?用实际的行动证明比说一百次有效,倘若小女孩的爷爷没有大呼小叫,反而是耐心等待,那么在这位小女孩的心里,是不是又多了一缕阳光,多了一丝温暖呢?
古有孟母三迁终成一代圣贤;今有孝女孟佩杰侍奉母亲孝心传遍天下;无论是孟母的教子有方,还是孟佩杰的冬温夏凉,都折射出教育的力量,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与弘扬。
昆德拉曾经说过:“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那么壮观,我希望,这课树上多几分关怀;多几分隐忍;多几分道德。谁都不想否认教育的重要作用,如何教育才是关键。
优育幼,国则强;优教幼,国则昌;忆往昔,贤人出;看今朝,幼儿强;展风采,龙腾飞!但愿今人优育子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共助东方巨龙腾飞!
期中
作文
第五篇:轴对称讲评课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通过折、画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纸质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请看下面几幅图,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出示物体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交流(预设: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对,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你还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哪些知识?(对称轴)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一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体会对称轴的意义
(一)认识长方形的对称轴
1、找对称轴
我们以前认识了很多轴对称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长方形)那么你能找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找一找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交流,展示两种折法,得到两条对称轴。
2、画对称轴
我们已经找到了对称轴,那你们知道对称轴是怎么画的吗?通常我们是用点划线来表示对称轴。老师示范画点划线。
(板书:———— 点划线)
现在你能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刚才折出的对称轴吗?试试看。
画好后展示点评。
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如果是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在小组里讨论。班内交流画法。
(课件出示画法)小结画法: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分别连线,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2页,画出例题中长方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师: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出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二)认识正方形的对称轴
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并在正方形纸上画出对称轴。
然后在课本62页试一试中画出正方形的对称轴。可以先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里研究。
学生练习,交流展示,小结画法。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出示: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师小结:看来,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可能不一样。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第一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我们还学过一些基本图形和简单图形,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呢?下面我们一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探索解决新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请同学们按题目要求操作。
学生活动,先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折一折,再画一画,最后同桌交流。
汇报:图形的名称,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在哪里?(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么找到的?大家同意他们的研究成果吗?
2、完成第二题。
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非常美丽的图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1)先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幅图,再独立完成其它几幅图。
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猜一猜。
(2)交流: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跟你画的一样吗?
第四幅图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具演示: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3、完成第三题。
刚才同学们练习了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果已经知道了对称轴,比如像这样(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它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对称轴,你能猜出它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吗?(用手比划一下。)
你会画出它的另一半吗?
同桌互说:你准备怎么画?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画的?(1)确定关键点,并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对应点;(2)依次连线。
试一试,独立完成。展示作品。
4、完成第四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仔细观察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是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请同学们在数学书63页第4题上,先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再在小组里交流: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练习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各边相等,各内角也相等的图形是正几边形,它的对称轴的条数和它的边数相等。
四、欣赏设计
1、轴对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发现。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人们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说说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出示一些具有轴对称特性的图案。)
2、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轴对称图形,那么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吗?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画一幅吧。
自由设计与创作,并将好的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