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三讲评

时间:2019-05-13 16:1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练习三讲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练习三讲评》。

第一篇:《论语》练习三讲评

《论语》练习三

1.就以上两章内容,请你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答题参考:

2.“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答题参考:

3.在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

答题参考:“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

则。

4.在第二则中,孔子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答题参考:

5.在第二则中,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6.C(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

种高尚的人格。)答题参考:

7.在这场师生对话中,颜渊的志向反映了怎样的品格?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颜渊富于德性修养,乐意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大众服务,而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张扬自己的功劳,具有肯奉献而又谦虚的美德。表现孔子的仁爱思想。答题参考:

8.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答题参考: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9.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答题参考:

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

10.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他所讲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和满足。所以虽然在恶劣的生答题参考: “乐”是什么?活条件中,他还是“乐”。孔丘认为,在他所想的完全的人格之中,个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都有适当的安排。这就为一个人布置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在其中他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孔丘的“道”。

怎样才能获得“乐”?孔丘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颜回是最好的。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仁”是完全的人格,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达到完全人格的人,就有这种精神境界。经常在这种精神境界之中的人称为“仁”,孔丘把“乐以忘忧”作为他自己的一项成就。他一生到处碰钉子,应该说是处于忧患之中,但他还是“乐以忘忧”。他是“忘忧”,并不是强制他自己勉强地不变。“不知老之将至”,也是忘忧的一种表现。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那就是他的“道”。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里说:“安身立命之地”,对于人生的重要。

11.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答题参考:

1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答题参考:

13.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

答题参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14.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的?

答题参考:言之成理即可。

15.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以下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答题参考:(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

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1)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16.(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答题参考:(1)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17.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这正所谓任重道远。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答题参考:

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18.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

答题参考: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

19.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

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 答题参考:

20.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答题参考:安贫乐道

21.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答题参考:

22.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答题参考:

23.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答题参考:

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第二篇:《论语》选读 练习

《论语》复习资料

(201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一致。孔子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乙 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阳场口中学2011年三月质量检测)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道家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试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

(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变成非此即彼的利益观。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 乙文:老子的话意思是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是小怨,当然可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有些小的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率真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与宽容心。

(绍兴一中2011年4月高三回头考试卷)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适中(度)”交往。(2)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矝而不争”),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三,交往既要诚实(“忠告”“善道”),也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讨没趣。

乙文 不正确。“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体现。

1.(2012预测创新题)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从上述文字中分别找出表达儒家“忠恕”思想的句子。

忠: 恕:(2)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 乙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直被人说成是儒学教义,常常被某些人义愤填膺的用以揭批宋明理学,当作讨伐孔孟儒学的把柄。

(3)宋儒所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结合孔子的言语加以分析。

答案:(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吾亦欲无加诸人(能近取譬)

(2)孔子认为,圣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君主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提出一个要求。而对普通人而言,有仁才具有实在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

(3)不一致。孔子所说的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面对君臣父子关系时,强调各守其分,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应该反对,而宋儒的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2(2012预测创新题).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2)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乙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

(2)统治者考虑自己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3)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因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3.(杭州学军中学12月月考题)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

(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4.(杭州外国语学校3月月考卷)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2)题

《论语》对后代文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诗句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

孔子一直提倡“礼乐”的重要性。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这和当时隐居避世的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的理想从本质上来看是完全一致的。

(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礼乐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重义崇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们认为富贵如同浮云,聚散不定(或为时短暂,或于己无关),如果明白这一点,自然不会受富贵的诱惑,不会迷失自我,能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

(2)不正确。孔子思想的主导面是积极入世,希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只是在“天下无道”时才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而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是怀着无为的襟怀主动选择避世的。

5.(镇海中学、绍兴一中联考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

答: 答案:(1)追求利欲无可厚非,但这必须坚守“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孔子的这一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人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生活,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是,为了得到利欲而不顾廉耻,就会酿成大错。

6.(宁波效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卷)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案:(1)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写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也给1分。(2)以民为本的思想。施行“彻”制,减轻赋税。

7.(温州八校联考)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家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凡事都要讲和谐,要做到以和为贵,就应当调和各种矛盾,就应该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有这样,才能和气生财,和平共处?才能走向社会大同。

(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和”的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孔子将自己直接系于文王之后,以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自居,将之视为是受命于天的一种责任,并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在他晚年的哀叹中,虽然饱含了理想不得以实现而年老体衰的悲凉,却鲜明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无限思慕与尊崇。

(2)不正确,儒家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儒家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8.(2012创新预测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欲善而民善。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9.(台州中学第二次统练题)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

《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请简要分析。

答案:(1)犯上作乱(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示例:郭巨的孝举是“愚孝”。杀儿之举,有违人性,看似大孝,实则残忍。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二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三则会陷老母于不仁。

10.(2012创新预测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从“教育”的角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诲人不倦”有什么区别?

(2)你认同“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见解吗?请简要评析。

答案:(1)前者说的是教学方法,后者说的是教学态度。(2)认同:这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根据已知事物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知,能活用知识,自主寻找规律。

不认同:教学者要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施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要诲人不倦。

11.(杭州十四中第三次月考题)阅读《论语》中下列三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7.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倒装句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答:

答案: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句子,表达出孔子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对身体衰老,身心疲惫的感叹,对周公的崇敬,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对现实中礼崩乐乱的无奈。(2)①孔子主张“非礼勿言”,人的行为规范要合乎“礼”。子路出语不恭,不合“礼”; ②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存疑。不要妄加评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孔子认为“言顺、事成、兴乐礼、中刑罚、百姓有所适从”,都是建立在合乎“礼”的“名分”的基础上的,所以若要管理卫国,应从正名分入手。子路对“正名分”不以为然,因此孔子批评他。

12.(杭高第七次月考题)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概括曾皙的性格特征。

(2)孔子“与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答案:(1)恬淡潇洒放达。

(2)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是积极的。

13.(东阳中学2011届第三次测试卷)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出的,“仁”的观点不只为了规范人民的道德行为,更要为治平天下提供理论基础,所以,“仁”除了伦理的含义外还有深层的政治含义,而这种政治含义才是“仁”思想的核心。

(3)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联系《论语》的有关论述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3)正确。“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虽然提倡道德教化,但并不排除功利主义,他认为管仲是舍大取小的功利主义态度。所以,“仁”除了伦理的含义外还有深层的政治含义,而这种政治含义才是“仁”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规范社会的伦理,而是要实自己的政治抱负。

14.(嘉兴一中2011年4月月考)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

(1)孔子认为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为什么?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指在生活中不走极端,凡事处处折中调和。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

(3)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应该与中道之士结交,至少也该和狂狷的人结交,因为他们做事积极向上,不做坏事,能对交往的人有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⑵答案: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谐而不能无原则的混同。

(3)中庸”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凡事处处折中调和“的“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15.(义乌中学2011届第一学期期中卷)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2)以身作则。

示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不正确。16.(浙大附中期末卷)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管仲之器①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⑤。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器:器量,气度。②三归:市租。⑧摄:兼职。④树:动词“立”。塞门:为遮挡门外视线而正对大门口筑的短墙,相当于后来的照壁。⑤反:通“返”,归,还。坫:古代设于堂上供宴饮时放空酒杯用的土台子。何晏集解:“反坫,反爵(酒器)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返爵于坫上。”

(1)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什么理由? 答: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

答案:(1)第一问:管仲是仁者,管仲不知礼。第二问:孔子认为管仲是仁者,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手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使百姓免受异族的统治。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原因是国君的门前建有照壁,管伸也在自家门前建有照壁;国君为了两国的友好,宴请别国国君时,设有回放酒器的土台;管仲的家里也设有这种土台。这种做法有违君臣之礼,(2)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这表明孔子在仁的问题上是知权达变的。

第三篇:作文讲评三

有这样一种声音

俞敏健

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

——左拉

当真实的幻想隐没在地平线,当飘薄的雾在头顶逸散,当白色的候鸟迁徙离去,当歌唱的翅膀开起在天边。你们闪烁如星辰的双眸,你们徐徐绽放的温暖笑容,给了我的世界氤氲的记忆:模糊,然后深刻,直至荡气回肠。

“先救我妈妈。”你能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处于性命攸关之际的、年仅14岁的少年之口吗?当时他和他的母亲被泥石流困在了同一个房梁下,但在这危急的关头,他忘却了自己的安危,忘却了自己正在遭遇着的伤痛,却像一个大人一样安慰自己因受伤疼痛而情绪不稳的妈妈。等到妈妈被救以后,这个少年却永远沉睡在那里了。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少年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微小却最有力声音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而我们呢,在社会上,在我们四周,不乏有许多人因某些小事就同父母争执、吵架,甚至于利用父母的爱来要挟,或离家出走或以死相逼,伤透父母的心,不知道他们听闻这样的消息,会不会为之动容?

那位少年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久久难以散去。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我自己。设想,当我也处于那样的情况之中时,我是否也会像他一样做呢?

我陷入了沉思,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些晶莹的碎片撒落一地。突然明白,我可能终究还是不能抵达那个境界的。

我终究没有少年的勇气,终究没有他的坚韧。到了那时,我可能会哭,可能会无助,甚至于可能会绝望,而绝不会是那么坦然、平静、无私无畏。

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灰色的黑黑穿过我的胸膛,仅在一瞬间,黎明的坠落,照亮苍白如雪的我的心。我们常用自以为奢侈的青春无端抱怨着生活的无味,学业的艰辛,却不曾想过我们其实有多幸运:没有灾难,没有死亡,平静的生活,淡然的却无刻不在亲情„„

学会感动,懂得珍藏,更懂得珍惜当下,我相信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会走得更坦然,更坚定,人生的偶然——那位少年的声音——将成为永恒的绝唱,荡响于我内心的深处——那是爱的声音,爱的力量!是我们漫漫人生征路上温暖的支持。

原文612个字改后810个字

修改后:有这样一种声音

张斌

鲁迅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兵之所以勇敢,就在于没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会没有勇气了。”在我想来,或许改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于信念,要是没有信念,就会没有勇气了”更加合适。

这信念就像一种“魔音”,让人难以自拔。而这里的信念的来源更是可以多种多样,或来自亲情,或来自爱情,或来自生存的需要,或来自正义的力量。。。当士兵胆怯的时候,信念便会强迫他,使他勇敢!

信念就像声波,难以捕捉,但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唯有用心倾听,才能接收到这特别的“音量”,从而转化为真正的内心的能量。但是声波尚有超声波、次声波等的分类,这信念便同样会有客观上的邪与正之分。

孙子膑脚,《兵法》出于世,左丘失明,修成《国语》,司马迁身受极刑,《史记》也照样著就。真是“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啊。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孙子等人身遭人生大不幸,却能著成名篇,成就后世声名呢?追溯到那些时代,我想伟大的脑海正是收到了那内心深处的“魔音”,它的声波传递的是坚忍,豁达,奋斗!。。。唯有拥有了神秘却有着无穷力量的魔音——拥有了那不屈的信念,人才能自渡一切苦厄,超越自己,达到更为高远的境界,追随着“魔音”的指向,坚定步伐,不畏艰险,一直向前„„

那么这令人迷醉的“魔音”又是从何而来?又将会将人引向何处?追溯它“音源”,寻觅它“去向”,它来自人内心的欲望,它又将随欲望而去向不同的方向。

我想对希特勒而言,作为一名独裁者,他内心深处的“魔音”将蜕变为“魔鬼之音”。正因为他那种种族贵贱的思想深入脑海,夸张点说,那“魔”每时每刻都在对着希特勒“诉说”着,他的种族如何优秀,而犹太人是如何的低贱。听得久了,脑子发热了,于是犹太人成了受害者,也同时给人类“送来了”了世界大战。

所以说,信念在客观上是有正邪之分的,信念之音有时会“奏出”不谐之音。当然,恶人在行恶时,自然不会认为自己是有错的。

我想:欲望每个人都有,因欲望而生的信念之音其实也每个人都有。和谐之音,它将会导向成功、进步、文明;而相反,则会引入歧路,甚或灭亡之途,记住呀,希特勒也曾站在世界巅峰哪!

689个字修改后859字

有这样一种声音

李建龙

近代社会,随着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如坐火箭一般飞速发展着,带给人类的影响或许是划时代的,但在巨大生产力背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也是深入骨髓,令人发指的。

闭上你的双眼,用耳去聆听自然因痛楚而发出的瑟抖声吧„„

“砰”一声枪响,一只鹿哀鸣逃窜,也许是强大的求生欲望战胜了腿上巨大的痛感,它成功逃脱了狩猎者的魔爪,倒在草中用舌头去舔那触目惊心的伤口,这比猎豹直接咬断它的脖子还不干脆,普通的咬伤或许能慢慢愈合。但现在里面嵌着死神的种子,伤口注定无法痊愈,最后溃烂,感染而死,枪支这种本来用来维护和平与正义的武器,却成了人类用来屠戮生灵的凶器,也算得上人类不小的进步了呢!

乌云翻卷,闪电在云层间闪逝,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本来自然万物都应该在这片圣水之下舒展,沐浴,但这里没有舒服的呻吟声,只有压抑的喘息声。不管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默默忍受着这人类工业恶果的腐蚀,没有生物能承受这种强酸带来的灼痛感,每一个细胞都在瑟瑟发抖,在风雨中萎缩。

“嘶——”巨大的锯齿撕割着古树高大的躯干,木屑横飞,夹着丝丝树的血液,躯干发出一阵剧烈的抖动,好像不堪这种巨大的痛苦,叶片簌簌落下,好像在哭泣„„最后仅留下一个个木桩,那伤口是如此刺眼,用这样一把锯齿来截肢,人类想想都会觉得不寒而栗吧!

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大自然已从原始社会高高在上的姿态变成向人类下跪求饶了,我们都还用鞭子去死死相逼,反噬不知还有多远——

大自然中的生物已经不能再忍受了,大自然已因人类的行为而愤怒了:

沙尘暴在人类城市的上空与低空中徘徊;洪流在平原上恣意;极端气候在不断增多,冰山在融化,海平面在升高„„

怒火将越聚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到时候人类必须为为自己的恶行而付出代价。

呜呼!什么时候才会有纯净的蓝天白云?什么时候才会有令人愉悦的有鸟语花香?而大自然的痛楚之声还将持续多久?

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也许是漫长的世纪,也许就没有也许„„

632个字改后810个字

有一种声音

王怡菲

有这样一种声音,雨的声音,我爱的声音。

呵,真的下雨了。

淅沥的雨珠缠绵着翠柳的腰肢,一江春水轻漾着,碧波由心中心向四周漾开,留下了一道道浅浅的水纹。雨声淅沥淅沥„„

下雨了,路上行人匆匆,谁都不愿在雨中挥霍时光,连那打伞的人似也停不下匆匆的脚步,少了一份悠悠然。雨,依然在下,与人们不同的是那在微风中飘扬的草儿树儿们,湿润的泥土沁出些许清香,小草懒洋洋地伸了伸懒腰,继续随风摇摆。它们陶醉在雨声中,陶醉在因雨而生的希望中。

坐在窗前,我带着闲情,带着逸致,听着雨。

听雨打在地上,树梢上,屋檐上,窗户上。叮叮咚咚的真像在演奏一场华丽的音乐盛

会。雨是主角,风,雷,电,全来了,它们为雨助着威,像是要把它盛在大自然的容器中„„听雨也真得别有一番风味的。

雨下得更大了,密密麻麻的,是音乐会进入了高潮?

这么大的雨,让我不禁想起了此时池中的浮萍,它也许正被雨珠“噼里啪啦”地拍打,它也许仿佛层层的波浪般在水中时沉时浮„„

这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驻立船头,于烟水交接处朦胧驶来,忽而清晰,忽而磨灭,那该是文天祥吧!你该是手握青笔,奋笔疾书写就了那被后世传诵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篇的。你是伟大的,国家于你就是生命,是父母,国破,人亦何存?于是,你慷慨赴死,并不为之留恋,也是这样的你,永远定格在了史册,你无疑是那浩瀚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一笔之一。

远远地,仿佛更远处还有,南渡船上零落的易安居士;**亭上,还有忠心不贰的岳飞; 还有哀叹壮志难酬的„„

雨仍然在下,我仍然驻足在窗前,望着窗外那清冷的雨幕,听雨声,从容而来,却渐渐地有了悲音!那是多么深厚的一种声音,喧闹只不过是一瞬,静谧更只是一瞬,而唯有此时的静穆,雨中的静穆,带着庄重的、肃然的气息才将是永恒的,与天地共存的。

雨声依然淅沥,和着雨声,心却似纯净起来。

有这样一种声音,雨的声音,我爱的声音。

616个字修改后796个字

第四篇:人物通讯练习讲评

寻找策略,力求增分 ——人物通讯练习讲评

花都区秀全中学 李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通讯的文体特点,以掌握通讯的文体特征为增分点。②讲评《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找出答题的缺漏点,在反思中增分。

2、过程与方法:

——练习讲评、方法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做实用文通讯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把握根据文体特征来解答人物通讯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导入

二、知识回顾: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时效性、真实性、语言生动、简明

三、练习回顾:通讯《擦鞋者说》的题目设置

19.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参考答案

⑴(举例略)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⑵用数字表现人物形象,(举例略)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20.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⑴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于人物】

⑵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于内容】 ⑶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于语言】 ——由此可见:有意识地联系文体特征来作答是增分的有效策略!

四、小结通讯中常通过什么手法来体现通讯的特点

1、真实:直接叙述事实材料

用数据

叙述人称(特别是第一人称)

引用话语„„

2、时效:选材的角度

3、生动、简明:语言的角度

五、“在评析中验证,寻找策略、力求增分”——评讲《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通过叙述邰丽华的事迹来褒扬慈悲和善良的品质(新闻价值)。理清思路:第1段:总写邰丽华给人留下的印象。

第2段:邰丽华的艺术造诣和宽广的胸襟;

第3、4段: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自立自强;

第5、6段:邰丽华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二)评析第20题

1、评析第一问:这篇通讯为什么不选邰丽华领舞“千手观音”的材料?(2分)①明确答题的切入点:考查“选材” ②明确选材的要求:

——是为了主题服务(写邰丽华的慈悲和善良)。

③展示学生的作答,通过学生的点评,找出答题的缺漏,明确增分的方法。④展示参考答案,展示评分标准,明确答案的侧重点。

⑤反思得出结论:较多同学忽略了通讯的文本特征(时效性)导致失分,由此可见,联系文体特征来作答有助于增分。

2.评析第二问:通讯新选取的这些材料各表现了邰丽华的哪些特点?(4分)①明确考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展示学生的作答,展示参考答案,反思答案,总结错因。

③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审题不清,只概括了人物的特点,没有举材料为例; 有分点作答的意识,但角度不清晰,有重叠。

筛选能力有所提高,但筛选之后的整合能力较弱。

④针对答题情况,明确解决方法:加强审题,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明确要求。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抓事例→合并同类项,加以概括。

(三)评析第19题:作者为什么用“千手观音”来比喻邰丽华?(4分)

1、明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明确答题的切入点:

——考查“比喻”修辞手法:找到相似点,那么,邰丽华与“千手观音”有什么相似?

①艺术形象(2分)

②内在精神(2分)

3、审查自己的答案,找出答题漏洞。

4、展示学生答案,大家评评看,指出答题的漏洞

5、展示参考答案,明确评分标准,结合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

6、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

①审题时没有把握住关键词,多数同学只扣住“观音”来答题,却忽略了“千手”; ②信息整合能力弱,只会摘抄列举事例,不会归纳概括;

六、实战练习

——即堂做《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的第20题。限时:10分钟

1、学生做限时训练。

2、展示参考答案

3、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打分,并说明理由。每位同学根据小组的评议,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给自己的答案升格。

七、总结:

——提高文体意识,审题意识,善于在筛选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是我们提高分数的有效策略!

八、课后作业:

——完成《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的其他各题。

第五篇:会议须知讲评练习

活动须知

一、与会人员在会议期间出入酒店、参加各项活动须佩戴参会参展证件,特别是参加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高峰会议等活动,请务必佩戴证件,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和引导。

二、参加集体活动时,请按大会接待部门和分项活动承办部门指定的车辆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乘车。

三、除大会统一安排和组织的活动外,嘉宾代表的参观考察由对口接待单位、分项活动承办部门自行组织。

四、除各分项活动承办部门另行安排之外,大会组委会为参会嘉宾入住宾馆的截止时间为9月28日12:00,参展嘉宾安排入住宾馆的截止时间为10月1日12:00,如需延期须提前告知接待人员或大会执委会接待部,比便工作人员统筹安排。

五、参会嘉宾凭执委会接待部或接待宾馆统一提供的餐票持票用餐。

六、房间长途电话费及其它消费费用自理。

七、需订购返程机(车)票的嘉宾,请与宾馆联络员联系办理。已自订返程票的,请告知对口接待单位联络员或执委会接待部,以便安排送机(站)。

八、嘉宾代表入住的宾馆设有医务室,如有就医需要,请与宾馆联络员联系。

9月25日、26日参会集中乘车安排

一、9月25日19:10前,参加文艺晚会的嘉宾分别在所入住的宾馆门口集中乘车前往宁夏人民会堂观看文艺演出。

二、参加招待宴会在悦海宾馆住宿的嘉宾请于19:45在宾馆门口广场集中乘车前往宁夏人民会堂观看文艺演出;不在悦海宾馆入住的嘉宾,由专项活动承办单位安排车辆随车队同行,演出结束后乘坐原车辆返回入住宾馆。

三、9月26日8:20前,出席中阿经贸论坛高峰会议的嘉宾由各接待单位负责分别在所入住的宾馆乘车到悦海宾馆门口集中换乘大巴车前往银川市人民广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再集中乘原车返回悦海宾馆会议中心参加高峰会议。其他参加开幕式的嘉宾由各接待单位负责分别在所入住的宾馆乘车前往银川市人民广场,开幕式结束后参观展览活动。

会场须知

一、请认真阅读本会议手册,了解会议日程及活动安排,并准时出席;

二、请留意会场门口和宾馆大堂的会务组通知;

三、请与会人员随身佩戴胸卡,须凭胸卡进入各会场;若胸卡遗失,请及时联系会务组工作人员;

四、会议期间,请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贵重物品请务必在宾馆前台寄存或随身携带。人不在房间或晚间休息时务必锁好房门;

五、会议过程中,请将手机静音或调成振动,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请勿将食品、口香糖等带入会场;请保持会场整洁;

六、请不要在大会发言过程中拍摄演示稿,以免干扰发言;所有演示稿在发言人的许可下,可以在年会网站上下载;

七、报道后在各会场饭店订票中心预定返程火车票、飞机票;

八、会议期间如出现问题,请及时与会务组工作人员联系;如遇特殊或紧急情况时,请听从会务人员指挥。

九、继续教育学分证将于11月6日15:30 至 16:30在湖湾西区酒店大厅颁发。

下载《论语》练习三讲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练习三讲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一、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_......

    《论语》十则练习学案

    学科:初一语文主备:校审:年级:姓名:领导签字: 16、《论语》中阐述做人的基本素养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一、复习目标: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1、积累文言词......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 一、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

    三检作文讲评

    第三次质检考试作文讲评 【题目设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8岁孙女放学,在路口猛拍等红灯的公交车,要求上车,司机没有......

    试卷及练习讲评课问卷调查(合集)

    小学数学试卷及练习讲评课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为了了解你们数学学习情况,特别是对老师数学练习讲课方面的真实想法,老师设计了这份调查表,希望你们认真地填写,以便老师能得到真......

    练习三

    练习三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今年4月1日,在泰州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论语》三语录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言语,记述着孔子的言论。它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